分类
兩岸 国际 大陆 时政

G20外長會召開 王毅︰堅持以對話談判、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分歧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今天為20國集團(G20)外交部長會議揭開序幕,呼籲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日益升高的偏執」中「合作」。全球大型經濟體的外交部長相聚南非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展開為期兩天的會談,這是首次在非洲舉行的G20外長會議,卻因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缺席而蒙上陰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王毅王毅出席發言說,要堅持通過對話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分歧。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为G20外长会议致开幕词时说,G20必须牢记合作是集团的最大优势。(法新社)

拉瑪佛沙說:「至關重要的是,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多邊主義和國際法應該一直是我們所有努力的核心,應是讓我們團結在一起的黏著劑。」

他說:「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升高的偏執、衝突和戰爭、氣候變遷、流行病、能源與糧食不安全,在在威脅到已很脆弱的全球共存。」

G20成員包括19個國家和歐洲聯盟及非洲聯盟,目前正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氣候變遷等重要議題上深陷分歧。

全球領袖也在因應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大幅改變政策一事上意見相左。

拉瑪佛沙說:「作為G20,我們必須繼續提倡以外交方案來化解衝突。」

他還說:「我認為重要的是應該銘記,合作是我們最大的力量…讓我們試著透過有建設性的交流找到共同點。」

這次外長會議是為今年11月G20峰會鋪路,與會者包括俄羅斯的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中國的王毅、印度的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法國的巴霍(Jean-Noel Barrot)、英國的拉米(David Lammy)等。

但盧比歐缺席,在美國與南非近來就多項政策議題起齟齬之際,G20中最富裕的美國僅派駐南非代理大使赴會。

盧比歐宣布不參加這場會議時說:「我的工作是促進美國國家利益,不是浪費納稅人的錢或放任反美主義。」

拉瑪佛沙說,盧比歐缺席並非「天大的事」,也不等於抵制,畢竟美國仍然派代表參加。

他告訴記者,希望外交進程「能解決可能出現在雙邊關係中的細節問題」。

美國先前尤其批評南非帶頭向國際法院(ICJ)提起訴訟,指控以色列進攻加薩走廊(Gaza Strip)涉及「種族滅絕」行為;以色列予以否認。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今天也宣布,他不會參加下週在南非開普敦(Cape Town)舉行的G20財長暨中央銀行總裁會議。

王毅說,要堅持通過對話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分歧。(法新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表示,各國要做世界和平的守護者、普遍安全的締造者、及多邊主義的捍衛者,堅持通過對話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分歧,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不搞陣營對抗、不干涉別國內政。

王毅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出席20國集團外長會發言期間,又談及烏克蘭危機,表示中方注意到,最近和談的呼聲不斷上升,和平的窗口正在開啟,重申中國始終主張危機盡早和平解決,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包括最近美俄達成的共識,期待各當事方能夠找到照顧彼此關切、可持續和持久的解決方案。

王毅在二十國集團外長會的發言(全文)

做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力量

——在二十國集團外長會的發言

親愛的各位同事:

首先祝賀南非就任二十國集團主席國,感謝南非政府為中國代表團所做周到安排。

當今國際情勢變亂交織,區域衝突動盪頻傳,全球安全赤字有增無減。去年11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在裡約熱內盧峰會承諾建構公正世界和永續星球,強調外交對話以及和平解決衝突的重要性,承諾支持各種有利於解決危機的努力。

今天,二十國集團外長在這裡聚首,有必要重溫裡約熱內盧峰會共識,共同做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力量,攜手建構一個更安全的世界。中方願同各方為此做出積極努力:

第一,我們要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守護者。各國應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堅持透過對話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分歧,政治解決國際和區域熱點問題,不搞陣營對抗、不干涉別國內政。中國和其他「全球南方」國家在70年前發表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當前情勢下仍具有旺盛生命力。

第二,我們要共同做普遍安全的締造者。人類是命運共同體,也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一國的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任何國家的合理安全關切都應受到重視。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共同、綜合、合作、永續的安全觀,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共同應對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風險挑戰。中方願就此同各方加強交流與合作。

第三,我們要共同做多邊主義的捍衛者。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國際情勢越複雜,全球挑戰越突出,越要維護聯合國權威,發揮聯合國作用。二十國集團外長去年發起“全球治理改革行動倡議”,其核心就是支持多邊主義、加強聯合國角色。我們要把倡議變成行動,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大家都談及烏克蘭危機。中方注意到,最近和談的呼聲不斷上升,和平的窗口正在開啟。儘管各方立場並不一致,複雜問題難有簡單解決辦法,但對話總比對抗好,和談總比打仗好。我願在此重申,中國始終主張危機儘早和平解決,始終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應該」積極勸和促談。中方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包括最近美俄達成的共識,期待各當事人能夠找到照顧彼此關切、可持續和持久的解決方案。中方願根據當事人的要求,考慮國際社會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的關切,為危機政治解決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

加薩衝突造成前所未有的人道災難,戰火無法重燃,停火協議必須持續有效執行。加薩和約旦河西岸都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家園。 「巴人治巴」是加薩戰後治理應堅持的重要原則,「兩國方案」是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巴勒斯坦問題這段歷史不公已延宕70多年,不能再被邊緣化。

國際社會應尊重敘利亞人民的選擇,同時要嚴防極端勢力在敘流竄坐大,不能讓暴恐分子在敘有容身之處。

各位同事!

今年是二十國集團的「非洲時刻」。繼非盟成為正式成員後,二十國集團峰會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行。我們應該傾聽非洲聲音,重視非洲關切,支持非洲行動,為非洲的和平與發展做出努力,讓約翰尼斯堡峰會留下鮮明的「非洲印記」。中方堅定支持非洲人民自主解決非洲問題,反對外部勢力干涉非洲國家內政,相信非洲人民有智慧、有能力、也有權利處理好自己的事情,非盟「消弭槍聲」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曼德拉先生說過,破壞和平輕而易舉,締造和平的人才是英雄。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凝聚更多維護和平的共識,壯大更多維護和平的力量,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謝謝大家。

分类
国际

從白人受害者到G20:川普攻擊南非的背後是什麼?

川普指責南非沒收土地後,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與伊隆·馬斯克通話(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週五簽署行政命令,凍結對南非的援助,理由是該國最近通過的一項土地徵用法,美國領導人及其盟友聲稱該法歧視白人農民。

但援助禁令只是美國和南非之間一系列壓力點的頂點,這些壓力點甚至在前總統拜登執政期間就已積累,而在川普的領導下則已爆發。

我們追蹤了兩國雙邊關係的下滑情況,並探討如果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兩國各自將面臨哪些損失。

川普在禁止對南非提供援助時說了什麼?

2月2日,川普在其「真相社交」平台上發文稱,「南非正在沒收土地,並對某些階層的人進行非常惡劣的對待。

「美國不會袖手旁觀,我們會採取行動,」他寫道。 “此外,我將切斷對南非的所有未來資助,直到對此事的全面調查完成!”

川普隨後於2月7日簽署的行政命令聲稱,12月通過的徵用法「使南非政府能夠無償徵用少數族裔阿非利卡人的農業財產」。

該命令稱:“這項法案遵循了無數旨在破壞就業、教育和商業平等機會的政府政策,以及仇恨言論和政府行為,助長了針對種族歧視土地所有者的過度暴力。”

第二天,他在對記者發表講話時再次重申了這些言論。他說,「南非正在發生可怕的事情。」他指的是土地法。

在行政命令中,美國也提出重新安置南非阿非利卡人,但這項建議遭到阿非利卡人團體的拒絕,其中包括那些專門遊說美國和川普反對南非政府的團體。

川普助手也襲擊了南非嗎?

從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到南非出生的億萬富翁和川普顧問伊隆·馬斯克,自美國總統首次發表評論以來,針對南非的抨擊就一直沒有停歇。

在川普發表最初言論的第二天,當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在X上為土地法辯護時,世界首富馬斯克回應道:“你們為什麼制定公然的種族主義法律?”

週三,魯比奧在X上宣布他“不會參加約翰內斯堡的G20峰會。南非正在做非常糟糕的事情。沒收私人財產。”

南非是G20的輪值主席國,該集團由20個大型經濟體組成,將於2月20日至21日主辦該集團外交部長會議。

土地法的真相是什麼?

正如半島電視台的卡尼塔·亨特在文章中解釋的那樣,南非政府堅稱沒有強行沒收土地,任何發生的徵用都將「遵循憲法規定的法律程序」。

有專家批評稱,南非的法律與津巴布韋自21世紀以來強行沒收白人農民土地的行為有任何相似之處。

南非法律禁止任意徵用土地,並在大多數情況下提供補償。它還要求當局首先嘗試與土地所有者達成合理協議,否則土地將被徵用。

土地只能用於公共目的(如修建學校、醫院或高速公路)或公共利益(包括土地改革)。種族隔離制度結束三十多年後,南非的少數白人社區(佔人口的7%)控制著全國70%以上的土地。

然而,南非白人農民長期以來一直是川普的關注焦點。

2018年,川普在第一任期內聲稱南非發生了白人農民「大規模被殺​​」的事件。這項說法沒有證據支持,南非當時表示川普被誤導了。

儘管川普對南非的攻擊符合美國總統政治運動長期以來所依賴的白人受害者敘事,但在拜登擔任總統的四年裡,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並沒有消失。

事實上,緊張程度還在加劇。

南非對以色列的立場是否影響了與美國的關係?

2024年初,時任南非外交部長娜萊迪‧潘多爾飛往美國進行危機管理之旅。

美國國會正在討論一項法案,懲罰南非對以色列對加薩殘酷戰爭的堅決批評。這場戰爭已造成超過61,000人死亡,其中包括許多據推定已經死亡的失蹤者。

2023年12月,南非將以色列告上海牙國際法院,指控在加薩實施種族滅絕。此後,國際法院已對以色列頒布了臨時命令,許多國家也加入了南非的訴訟。

國際法院尚未做出最終判決,但一些美國國會議員認為南非需要付出代價。

一年前的2024年2月6日,美國眾議院提出了《美國-南非雙邊關係審查法案》,該法案指責南非「與包括哈馬斯在內的惡意行為者站在一起,哈馬斯是美國指定的外國恐怖組織和伊朗政權的代理人」。

在華盛頓,潘多爾試圖會見國會議員並與智庫發表談話,闡明南非反對以色列針對巴勒斯坦的政策以及加薩種族滅絕戰爭的種族隔離時代根源。

該法案尚未通過,但川普在其行政命令中和魯比奧在最近的評論中也都將南非的以色列政策作為華盛頓反擊的原因。

該行政命令稱:“南非對美國及其盟友採取了強硬立場,包括在國際法庭上指控以色列而不是哈馬斯犯下種族滅絕罪,並重振與伊朗的關係以發展商業、軍事和核安排。”

但南非對美國採取的「侵略行動」到底是什麼?魯比奧還指責南非“反美主義”,他到底在說什麼?

國會2024年的法案讓我們看到了一段時間以來困擾兩國關係的深層戰略緊張。

南非會選擇俄羅斯和中國而不是美國嗎?

2024年法案指責南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2023年5月,美國駐南非大使指控該國透過一艘秘密停靠在開普敦附近海軍基地的貨船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用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

2023年9月,南非政府的一項調查得出結論,「沒有證據」證明南非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拉馬福薩表示,這項指控「對我們的貨幣、經濟和世界地位產生了極其有害的影響;事實上,它玷污了我們的形象」。

當年早些時候,即2023年2月,南非、俄羅斯和中國在印度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美國對此回應「感到擔憂」。

比勒陀利亞一直謹慎地平衡俄羅斯和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友之間的關係。

儘管面臨國際法院的訴訟,南非仍然與以色列保持著密切的貿易關係:在過去一年的某些時期,南非是以色列最大的煤炭供應國,儘管拉馬福薩政府在國內面臨虛偽的指控。

同時,南非也說服俄羅斯總統普丁不參加去年南非主辦的金磚國家高峰會。南非是國際刑事法院的成員國,該法院已就烏克蘭戰爭向普丁發出逮捕令。國際刑事法院成員預計將逮捕被控逮捕的個人。

如果關係進一步惡化,會面臨什麼風險?

正如2024年半島電視台的這位解說員所指出的那樣,南非是美國在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2022年美國對南非的出口額達93億美元。約有600家美國企業在該國開展業務

南非也是美國的重要戰略夥伴,該地區許多其他解放後運動都轉向威權主義,而南非是該地區的民主堡壘。

南非也面臨許多風險。

根據經濟複雜性觀察站(OEC)的數據,儘管中國是南非迄今為止最大的貿易夥伴,但美國是南非第四大進口來源國(僅次於中國、德國和印度),也是南非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僅次於中國)。

南非受益於《非洲成長與機會法案》(AGOA),這是美國國會於2000年通過的一項法律,該法案允許包括南非在內的許多撒哈拉以南國家以1800種產品免稅進入美國市場。經濟複雜性觀察站的數據顯示,2022年南非對美國的出口額接近110億美元。

由於川普認為美國採取的貿易關係對南非不公平,南非可能根據《非洲成長與機會法案》失去貿易地位,這項威脅如今籠罩在美非關係上。

來源 : 半島電視台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習近平將赴秘魯出席APEC及巴西出席G20會議 是否與美日場邊會談受關注

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大範圍會議並發言。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8日綜合外電訊)中國外交部今天公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本月在秘魯舉行的APEC峰會及在巴西舉行的G20峰會。外界關注習近平是否會分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及美國總統拜登舉行場邊會談。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布,應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Dina Boluarte)邀請,習近平將於11月13日至17日赴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3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秘魯進行國是訪問。

應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邀請,習近平將於11月17日至21日赴里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19次峰會並對巴西進行國是訪問。

日媒此前報導,石破茂可能會在APEC期間,首次與習近平舉行場邊會談,石破茂可能會在會談中,提到重啟日本水產品輸入中國,及中國軍事活動等議題。

另外,外界關注習近平出席APEC期間,會否與拜登(Joe Biden)會面。

習近平去年沒有出席在印度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當時有分析稱是與中印兩國關係緊張有關。

另外,應巴西總統盧拉邀請,習近平將於本月17至21日,到里約熱內盧出席20國集團(G20)領導人第19次峰會,並對巴西進行國事訪問。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联合国

中國留學生在法塗抹反猶太主義標語被法國警方拘押 莫迪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採取措施確保以巴衝突不會擴大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視頻峰會晚上舉行,印度總理莫迪主持會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會上發表講話。(新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23日訊)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視頻峰會22日晚上舉行。印度總理莫迪敦促集團各經濟體領導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不會擴大為更廣泛的衝突,指出西亞地區的不安全和不穩定局勢令人擔憂。

莫迪在巴西下月接任主席國前主持這次會議,檢視9月新德里峰會宣布的政策建議和目標的落實進展,並確定如何加快實現有關目標。

莫迪表示,過去幾個月世界出現了新的挑戰,相信恐怖主義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不可接受,強調任何地方殺害平民都應該受到譴責,並指人道主義援助應該及時並且不受干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視頻峰會並發表講話。

李強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之路依然艱難,要繼續堅持發展優先,把發展合作置於突出位置,加快實現世界經濟的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反對把發展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他又說,要更加緊密協調配合,重振多邊主義,繼續加強宏觀政策合作,在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改革中更多照顧發展中國家關切。

李強又強調,歷史一再證明,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近來,中方成功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取得豐碩合作成果,用實際行動展示了推進高水平開放、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的堅定決心。中方願同各方在開放包容中繼續攜手努力,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全球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和巴西總統盧拉都出席這次會議。

一名旅法中國留學生在牆上被法國警方拘押

大使館表示,將持續關注案件進展,全力維護中國公民合法權益。(大使館網站截圖)

一名旅法中國留學生近日因為在牆上,塗抹呼籲停止對巴勒斯坦人的種族滅絕,以及反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標語,被法國警方拘押,有可能被強制遣返。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回應說,已及時向該名學生提供領事協助,又說贊成主審法官不予以立案的決定,以及當事人律師和學校的意見,即是該名學生只是譴責以色列政府的政策,對公共秩序不構成威脅,認為警方不應過度執法,大使館將持續關注案件進展,全力維護中國公民合法權益。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普京不出席印度G20峰會

印度外交部消息:普京28日通打電話給印度總理莫迪, 告知無法出席G20峰會。印度外交部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28日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通話,告知將無法親自出席即將在新德里舉辦的20國集團(G20)峰會。

G20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8月29日訊)印度外交部28日晚發布新聞稿,稱莫迪與普京通電話,轉達他將無法出席G20峰會,改由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代表出席。

莫迪對於普京的決定表示能夠理解,並感謝俄羅斯支持印度在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期間所提的諸多倡議。

新聞稿指出,兩人也檢視了多項雙邊合作項目的進展,並就雙方關切的區域性和全球性議題交換觀點,包括不久前於南非大城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進行的金磚國家(BRICS)峰會。

國際刑事法院(ICC)今年3月對普京發出逮捕令,理由是他犯下強制遷移烏克蘭孩童到俄羅斯的戰爭罪行。分析人士認為,普京若到新德里參加G20峰會,有可能為印度造成困擾。

此外,俄羅斯目前也深陷烏克蘭戰事。普京同樣沒有親自出席在約翰尼斯堡舉行的金磚峰會,而是以視訊方式參與。

另一方面,俄國塔斯社(TASS)引述克里姆林宮(Kremlin)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的說法報導,普京將於稍後決定以何種方式參與G20峰會。

塔斯社提到,28日的通話中,普京和莫迪均表示有意願執行大規模能源計畫,以及擴展國際運輸與後勤基礎設施。

印度目前是G20輪值主席國,9月9日至10日將於新德里舉辦G20領袖峰會。在確定普京不會出席之後,目前外界開始將焦點放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出席G20峰會。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G20外長會議閉幕:各方無法就俄烏戰爭達成共識

在新德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週二結束。

在新德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星期四(3月2日)落下帷幕,但是與會的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的外長卻無法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一事達成任何共識。

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表示,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而且“由於各方看法各異,我們無法達成妥協”。

“如果我們對所有問題都能有完全一致的認知,那就會發表一份集體聲明,”蘇杰生說。他表示,與會外長就絕大多數有關發展中國家的問題達成了共識,“例如加強多邊主義、加強糧食和能源安全、氣候變化、性別問題以及反恐。”

作為東道主的印度在會議期間曾呼籲意見尖銳對立的各國外長即使在烏克蘭問題上看法無法統一,至少在事關窮國的令人深為關切的一些議題上達成共識。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其它一些國家的外長則強調二十國集團在應對世界危機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但是會上的分裂仍然顯而易見。

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在新德里舉行。由於俄羅斯與中國拒絕會議結束後的聯合公報中重複去年11月印尼巴厘島二十國集團峰會的宣言中出現的有關烏克蘭戰爭的文字,印度被迫最後發表了一份各方妥協的主席聲明。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對會議視頻致辭時呼籲各國外長,不要讓目前的緊張局勢摧毀在糧食和能源、安全、氣候變化以及債務等問題上本來可以達成的協議。

“我們是在全球深度分裂之時開會的,”莫迪在致辭時表示。他的聽眾中包括布林肯、中國外長秦剛以及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莫迪說,因此會議自然會“受到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

“對於緊張局勢如何解決我們都有自己的立場與看法,”莫迪說。“我們不應該讓我們無法共同解決的問題阻礙我們能夠解決的問題。”

也許由於意識到由美國及其盟友為一方,而由俄羅斯與中國為另一方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莫迪指出,“多邊主義今天已經陷入危機。”

他特別指出,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兩大目標,即防止衝突和推動合作,現在都難以實現。

“過去兩年的經歷,金融危機、疫情、恐怖主義以及戰爭清楚表明全球治理在兩大任務上都已經失敗,”莫迪說。

印度外長蘇杰生在會議上致辭時告訴各國外長,他們“必須尋求共識並提供方向”。

美聯社根據美國國務院提供的布林肯講稿報導說,布林肯在會上介紹了美國為能源與糧食安全作出的努力。他同時也明確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不能不受到挑戰。

“不幸的是,這次會議再次受到俄羅斯無端而又非法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蓄意以民用設施為摧毀目標以及踐踏聯合國憲章核心原則等行為的影響,”布林肯說。

“我們必須繼續呼籲俄羅斯停止其侵略戰爭,並為了國際和平和經濟穩定而從烏克蘭撤軍,”布林肯又說。布林肯特別提到,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之際,聯合國大會有141個國家投票支持一項譴責俄羅斯侵略的決議。印度、中國和南非等二十國集團成員投了棄權票。

布林肯在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議期間曾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了歷時十分鐘的交談,這也是美俄兩國高層官員幾個月以來的首次會晤。

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議期間,印度外長蘇杰生與中國外長秦剛也舉行了雙邊會晤,並為如何改善兩國關係交換了意見。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G20外長會:美中不搭話 美俄場邊會 俄中合力阻宣言

作者:肖曼

當20國集團國家的外交部長們3月1日在新德里會面時,俄羅斯入侵和美中之間日益緊張關係造成的裂痕顯而易見。中俄外長間沒有出現互動,俄美外長間卻經歷了即興的短暫會談。會議結果呢?如同2月25日的20國經濟部長會議一樣,對烏克蘭戰爭的不同立場使得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也未能達成一個聯合宣言。

在新德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週二結束。

一周前,在中俄拒絕對烏克蘭戰爭定性之後,在印度班加羅爾舉行20國集團財長會議未能就全球經濟聯合聲明達成一致,為期兩天的會議產生的“主席國總結”寫道:“大多數成員強烈譴責烏克蘭戰爭”,並且“對局勢和制裁有不同的評估”。

本周四,印度外長蘇傑生(EAM S Jaishankar)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儘管各國能夠就反恐、多邊銀行和全球技能規畫等問題達成共識,由於在俄烏衝突問題上存在“不同意見”,20國集團外長會議未能就發表聯合聲明達成共識。他說:“存在一些問題,他們擔心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我們得到了一份基於大部分問題的聯合文件,但各方在幾個主題上持有不同意見。”

而美國官員從一開始就表示:他們參加此次20國峰會的首要任務是就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的戰爭譴責俄羅斯。實際結果是: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10分鐘並非事先安排好的會晤,美方目的是傳達三個關鍵信息。

美國國務院一位官員告訴媒體:第一是敦促俄羅斯重新加入上周四正式退出的START核武條約。第二是敦促俄羅斯釋放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保羅‧惠蘭(Paul Whelan),第三是美國國務卿向俄方還強調:美國及盟友將“在需要的時候”繼續支持烏克蘭。

布林肯後來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告訴(俄羅斯)外長,無論世界上或我們的關係中發生什麼其他事情,美國將始終準備好參與戰略軍備控制並採取行動,就像美國和蘇聯在冷戰高峰期那樣。”

據俄羅斯新聞機構報導,俄羅斯外交部表示,拉夫羅夫和布林肯在閉門會議結束時“邊走邊談”,時間不到10分鐘,並且沒有進行任何談判。雖然俄方淡化這次談話的重要性,但不容否認的是:俄羅斯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美俄外長間曾僅僅通過一次電話,他們一年中一起出席過國際峰會,但沒有舉行過一對一會面。 而布林肯就是在這次20國峰會前還曾表示,他無意與俄羅斯同行直接交談,但指出他們將一起參加一些聯席會議。

美俄外長短暫會面後,布林肯表示:“為了國際和平和經濟穩定,我們必須繼續呼籲俄羅斯結束侵略戰爭並從烏克蘭撤軍。”“不幸的是,這次(G20)會議再次因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無端戰爭而受到損害。”

布林肯的話得到了德國、法國和荷蘭同行的支持。據德國代表團稱,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敦促克里姆林宮恢復全面實施新START核武器條約,並恢復與美國的對話。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也出席了此次峰會,不過他和布林肯沒有私下交談。本周,布林肯和拜登政府其他幾位官員再次揭露:北京正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援助,以支持普京在烏克蘭的戰爭;美方警告北京如果履行任何此類行為將面臨嚴重後果,包括制裁。而在上個月,布林肯和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會晤,雙方就中共間諜氣球事件激烈交鋒,並發出警告,美國的情報顯示,中國正在考慮對俄羅斯進行此類援助。

在來印度之前,布林肯訪問了被視為俄羅斯勢力範圍,並與北京有緊密貿易聯繫的中亞五國。他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訪問時就表示:沒有計畫在G20上會見中國或俄羅斯外長。但肯定會和中俄外長在一起參加這樣或那樣的小組會議時見到。

無疑,美國正進行持續的外交活動,加緊與盟友和夥伴分享信息,以爭取他們共同反對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彈藥和武器等致命性援助,聯合全球反對俄羅斯的入侵。布林肯上周二(2月28日)在哈薩克斯坦說,自從美國的這些擔憂首次被提出並與許多國家分享以來,在過去10天里,他從所接觸的各國那裡非常清楚地聽到,這個問題不僅會嚴重影響到美中關係,也會嚴重影響到中國和其它國家的關係。

路透社從四名美國官員和其它消息來源獲悉,美國正在聯繫親密盟友,討論如果中國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持,對其實施協同制裁的可能性,這些磋商仍處於初步階段。磋商目的是爭取獲得一系列國家的支持,特別是富裕的七國集團(G7)成員的支持。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周五在白宮會見德國總理舒爾茨,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角色預計將成為議題之一。雖然華盛頓就制裁問題進行的初步磋商,尚未就任何具體措施達成廣泛協議。但一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說,美國政府希望首先提出協同制裁的想法,一旦發現北京向俄羅斯運貨時就可很快行動起來。

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最高外交官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本周告訴國會,“我們已經談到了他們(中國)如果這樣做的影響和後果。而且我們也知道,我們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也有這些擔憂。”

曾在特朗普政府擔任制裁專家的安東尼‧魯吉羅(Anthony Ruggiero)說,拜登政府確實有在經濟上限制中國國內私人行為者的空間,這樣做可以阻止中國政府和銀行(向俄)提供進一步支持。“然後,(美國)政府可以公開和私下向中方發出信息,即美國將升級制裁,包括用所有可用的選項打擊中國的銀行。”他認為,華盛頓應該讓北京在進入美國金融系統或協助俄羅斯之間做出選擇。

歐盟的最高外交官約瑟夫‧博雷利(Josep Borrell)2月20日就警告北京,如果向俄輸送武器,就是跨越歐盟的一條“紅線”。瑞典和立陶宛的外交官以及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美中防長柬埔寨會談 魏鳳和稱台灣是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綫

魏鳳和(圖)在柬埔寨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會談後離開現場。(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22日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今天在柬埔寨展開會談在柬埔寨出席東盟防長擴大會議期間舉行會談,是兩人今年第二次面對面會談。

奧斯汀(Lloyd Austin)與魏鳳和今年6月雖曾在新加坡的亞洲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場邊進行過會談,但兩人這次在柬埔寨暹粒(Siem Reap)東南亞國協防長擴大會議場邊舉行的會談,是繼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訪台後首次面對面。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表示,這是一次坦誠、深入、務實、具有建設性的戰略溝通,雙方認為兩軍應當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保持溝通渠道暢通,妥善處理矛盾分歧,加強危機管控,努力保持兩軍關係總體穩定。

譚克非表示,魏鳳和在會上指出,當前中美關係面臨的局面,責任不在中方,主要原因是美方作出錯誤的戰略判斷;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綫。台灣是中國的台灣,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插手干涉。雙方亦就國際和地區形勢、烏克蘭、南海和朝鮮半島等問題交換意見。

五角大樓發言人表示,奧斯汀在會上強調需要改善美中在處理危機上的溝通,同時對中國軍機在印太地區表現出日益危險的行為表示關注。美方又表達雙方要就降低戰略風險和加強安全合作進行實質對話的重要。

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會談了3個小時。

之後,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中,習近平又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會晤。

美國匿名官員透露,奧斯汀與魏鳳和今天是在暹粒時間上午10時展開會談。

儘管美中關係緊繃,美國軍方官員長期以來一直尋求與中方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一來降低擦槍走火風險,二來因應所有事故。

6月與魏鳳和會面後,奧斯汀曾表示,雙方的會談是發展這些溝通方式的重要一步。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G20聯合聲明: 大多數成員國譴責俄羅斯對烏戰爭 聯大決議要求俄國賠償

佐科維多多在二十國集團峰會開幕禮致辭。敦促G20成員國終結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的戰爭,並防堵另一場世界大戰發生。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6日訊)二十國集團在召開了兩天的首腦峰會後,週三(11月16日)發表聯合聲明說:「大多數成員國強烈譴責烏克蘭戰爭,並強調它正在造成巨大的痛楚,加劇了全球經濟中現有的脆弱性。」另一方面,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進行賠償。

使用「大多數成員國」的措辭,說明成員國對於俄羅斯侵烏戰爭存在不同看法。美聯社的報導指出,這種謹慎措辭反映了G20峰會上的緊張氛圍以及美國及其盟友在試圖孤立克里姆林宮時面臨的挑戰。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告訴記者,聲明中涉及戰爭的部分是談判中最具爭議的部分,討論非常、非常艱難。

儘管如此,聲明使用了聯合國3月決議中的措辭,即「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俄羅斯聯邦對烏克蘭的侵略」,並要求俄羅斯「完全和無條件地撤出」烏克蘭領土,G20研究小組的主任科頓(John Kirton)對美聯社說,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科頓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也表示,他注意到中國和印度的「積極轉變」,在巨大地緣政治分歧中「加入了民主的一方」。

這位分析師說,北京這樣做可能是因為習近平看到俄羅斯在烏克蘭赫爾松失敗後,「不想支持一個失敗者」,這位中國領導人知道,他需要G20的合作來解決中國現在面臨的許多困難和問題。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給G20峰會蒙上了陰影,也對全球糧食和能源安全產生了負面影響。德國總理肖爾茨在閉幕發言中說,G20找到了譴責俄羅斯入侵的「明確語言」,這是一件好事,他表示,現在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世界上已經處於幾乎孤立無援的境地。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呼籲成員國結束衝突,他說:「我們絕不能讓世界陷入另一場冷戰」

在峰會開幕式的講話中,印尼總統佐科威呼籲成員國結束衝突,他在週三的閉幕式討論中繼續發言,表示國際社會要「停止戰爭」。他說:「我們沒有其他選擇;需要合作來拯救世界。G20必須成為包容性經濟復甦的催化劑。我們決不能把世界分成幾個部分。我們絕不能讓世界陷入另一場冷戰。」

與此同時,俄羅斯在戰爭問題上堅持其一貫立場,稱進攻烏克蘭是一種防禦性措施。俄外長拉夫羅夫說:「是的,烏克蘭正在發生一場戰爭,這是一場西方發動並準備了多年的混合戰爭。」這次拉夫羅夫代表俄羅斯參加G20,俄總統普丁沒有出席。

自2月戰爭開始以來,中國一直避免公然站隊。中國官員既沒有公開批評俄羅斯,也沒有公開支持莫斯科。

本週一(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厘島舉行會晤。拜登表示,他與習近平一致認為,使用和威脅使用核武器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做法。

不過,中國外長王毅週二在巴厘島與俄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晤時表示,「中方注意到俄方近日重申核子大戰打不得、不能打的既定立場,這是俄方理性和負責任的態度」。

法國總統馬克宏本週三表示,希望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發揮更大的調節作用。他在G20峰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說,「我相信,中國在未來幾個月可以和我們一起、發揮更重要的調節作用」。

習近平在印尼巴厘島與馬克龍會面。

習近平和馬克宏本週二在G20峰會期間舉行了會晤,這位法國總統呼籲兩國聯合起來反對戰爭。

在記者會上,馬克宏也表示,與習近平談論了自己明年年初訪華的想法。法國總統辦公室證實,如果疫情以及防疫限制允許,馬克宏將於明年年初訪問中國。

閉幕公報也關注經濟問題

除了譴責戰爭,長達16頁的聯合公報還對一系列問題表示深切關注,包括因烏克蘭戰爭而加劇的糧食和能源危機。這些領導人表示,在糧食短缺和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將採取「緊急行動以拯救生命,防止飢餓和營養不良,特別是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脆弱性」。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表示,希望由土耳其和聯合國促成的有關烏克蘭糧食出口的重要協議能在本週日到期前得到延長。艾爾多安說:「到目前為止,我認為(糧食協議)將會繼續下去。我們將在回程後立刻繼續會談,特別是與普丁先生的會談。因為通向和平的道路是通過對話。」

G20峰會的聯合聲明還高度關注一些中等收入國家「不斷惡化的債務狀況」,呼籲對債務處理請求作出迅速回應,並更公平地分擔負擔。各國央行還發誓,在調整貨幣緊縮政策時牢記全球通膨。

G20集團成立於1999年,最初是一個解決經濟挑戰的論壇。其成員國包括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和歐盟。西班牙擁有常任嘉賓席位。

聯合國大會決議 要求俄國對烏克蘭戰爭賠償

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支持建立機制,讓俄羅斯為入侵烏克蘭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進行賠償。

這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案要求建立架構,讓俄羅斯針對2月24日開打的俄烏戰爭進行賠償。美國估計,開戰以來,俄烏雙方已有超過20萬人傷亡。

決議案提及俄烏戰爭時指出,俄羅斯「必須承擔其所有國際不法行為的法律後果,包括彌補傷者,包括這種行為造成的任何損害」。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習近平教訓特魯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7日轉赴泰國,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習近平藉助20國集團峯會(G20)重返國際舞臺。

2022年11月15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場邊對話

因為中加關係一直緊張,中方有意冷淡對方,沒有安排與加方舉行正式會談。但是,特魯多抓住了會議間隙的機會,找到習交談十幾分鐘,主要談的是加方批評中方干預加拿大事務以及俄羅斯侵烏等問題,加方隨後向媒體做了簡要通報,然後有了次日的習特再會,從視頻看,習保持着笑容,他對特魯多說,他不該把私下談話泄漏給媒體,“這不合適啊”,“而且我們也不是那樣進行的。”翻譯完這句話,習近平又說:“如果有誠心,咱們就應互相尊重的態度來進行很好的溝通。”未等翻譯說完,習接著說:“否則,這個結果就不好說了。”

特魯多未能翻譯說完回應,“在加拿大,我們相信自由、公開和坦誠的對話,我們將會繼續這麼做,我們將繼續期待能進行建設性的合作,但也會有雙方意見不同的地方。”特魯多回應習近平時目光直視,後者卻在閃避,或者無法用目光直接交流。

習打斷了翻譯,舉起雙手,平放在身前,結束了談話,與特魯多握手並說:“創造條件,創造條件。”然後走開了。但視頻還有餘音,多家媒體分析這是習近平轉身離去時說的一句話:“很天真。”

這次的G20會場是一個很特殊的場合,會議間隙,領導人可在大廳相遇。特魯多單刀直入,利用短暫休息的間隙找到習,習當時的反應不得而知,因為中方是保密的,不要說官方媒體,就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被問及時,也只是一句無可奉告,這是中方對待本國領導人以及處理領導人信息的傳統方式。

習近平責備特魯多,猶如教師爺教訓小學生的場面在外部世界反應這麼大,幾乎風靡全球視頻,星期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強調習近平對特魯多的談話不應該被視為“批評或指責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