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港澳 港版國安法 编辑精选 香港

香港國安警拘捕包括陳日君樞機在內的多名“612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 鄧炳強稱23條立法上半年未諮詢

消息指,被捕的包括(左起)陳日君、吳靄儀、許寶強及何韻詩。(資料圖片)

已停止運作的612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前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許寶強,5月10日離港時在機場被捕,被指涉違反《國安法》中的勾結外國勢力罪。其餘四名基金信託人,包括香港前樞機主教陳日君、大律師吳靄儀、歌手何韻詩,以及仍然在服刑的前立法會議員何秀蘭,今日亦同被拘捕。

許寶強5月10日原定離開香港前往歐洲,擔任大學訪問學者,但在機場被捕,消息指涉嫌勾結外國勢力。

陳日君樞機已年屆90歲,他一直公開表態支持民主運動,自2019年後他不時前往法庭旁聽社運案件和探監。何韻詩和吳靄儀則同為已停運的《立場新聞》前董事,去年12月曾被捕,之後獲準保釋。何秀蘭因2019年3宗涉及遊行集結案及前年六四集會案,目前正在獄中服刑。

許寶強曾在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任客席副教授,去年9月與大學校方結束合約,惟校方拒透露完約原因;他亦是流動共學教室創辦人。

612人道支援基金於2019年7月6日成立,基金成立目的是為所有在反修例運動中被捕(不論罪名)、受傷或有關人士提供人道支援,包括醫療費用、心理/精神輔導費用,刑事/民事法律費用,緊急經濟援助等支援。去年8月,612基金宣布因真普聯短期內結束,基金因沒有銀行戶口而要停止運作。期後警務處國安處表示,正就612基金展開調查,指它們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並向612基金髮出“提交物料令”,要求基金及真普聯提交基金來源及捐款人資料等。

消息又說,4名被捕人士,分別被安排往柴灣警署、灣仔警署、葵涌警署及西區警署。

曾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發揮主要作用的香港前保安局局長、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5月8日作為唯一候選人當選下一任香港特首,並將於7月1日就職。有分析認為,未來香港特首將從以往的北京代理人的角色變成“絕對執行者”。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受疫情影響,《基本法》23條立法未能在今年上半年進行諮詢,會盡快推展相關工作,亦會研究如何應對未來國際形勢的挑戰。他又說,不傾向以白紙草案的形式進行諮詢。

分类
港澳 香港

港反送中首例經審訊確定暴動罪 26歲男毆警遭判4年

法官提醒年輕人不應因政治主張而用暴力手段抗爭。

中華時報/華聞社9月25日香港電)香港「反送中」示威者岑曉麟去年6月26日包圍警察總部及毆打一名警員,上週被裁定暴動罪及普通襲擊罪成立,法院今天判處岑曉麟4年徒刑。本案是「反送中」以來首宗經審訊、裁定暴動罪成立的案件。

26歲的岑曉麟是一名裝修工人,大批示威者去年6月26日包圍警察總部,被告岑曉麟被指當日在警總外,協助其他示威者搬鐵馬和雜物,阻塞警總車閘,期間毆打一名便衣警員張金福,導致警員張金福復發型口瘡(粵語稱痱滋)破裂。

法庭17日裁定岑曉麟暴動罪和普通襲擊罪成立,成為「反送中」後首宗經法庭審訊定罪的暴動罪案件。法院今天則以暴動罪和普通襲擊罪等罪名,判處岑曉麟有期徒刑4年。

法官表示,對於再有年輕人被判監禁感到無奈,認為是悲劇,但包圍警總是嚴重衝擊法治行為,也是加重刑責因素。

區域法院早前也判處3名年輕人暴動及襲擊警員罪名成立,昨天裁定其中一名17歲學生入獄3年4個月,另外兩人各入獄4年。

3名被告去年7月14日進入新界沙田新城市廣場參加「反送中」集結,期間與防暴警察衝突。

法官早前指,他的行為符合暴動罪中集結及破壞社會安寧的控罪元素,但對於警員張金福供稱,痱滋因被告襲擊而爆裂,法庭有所保留,又指痱滋爆裂實屬十分輕微,控方堅持控告「襲擊引致他人身體受傷」罪是不必要,裁定這條罪名不成立,較輕的普通襲擊罪就罪成,法官判被告監禁四年。

分类
港澳 香港

陳彥霖死因研訊 裁判官稱陪審團不應根據傳媒報道裁決

15歲少女陳彥霖的死因研訊,裁判官開始引導陪審團。

死因裁判官高偉雄表示,一名年輕女孩死亡,而且遺體全身赤裸,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雖然陪審團在庭上聽過彥霖的家庭背景和精神狀態等,但相信陪審團有足夠能力不會因此產生偏見。由於陳彥霖由最後出現時間到死亡,期間沒有目擊證人,因此陪審團作出死因裁決時,可能需要根據證供進行推斷,但並非猜測,強調「推斷」和「猜測」是兩回事。

高偉雄說,陪審團審視證人證供是否可靠時,應考慮「相對可能性」,即有關證供是「真實」的「可能性」是否大於「不可能性」,並強調法庭上出現的證供才是證據,法庭以外的事並非證據,陪審團亦不應根據傳媒報道作出裁決。

高偉雄又說,死因庭總共傳召了32名證人和35份文件證據,包括閉路電視片段等,接納哪些證據、接納多少內容,全部由陪審團決定,重申死因庭沒有權力研訊民事過失和刑事法律責任,而是要找出死者的死亡原因。

星期一缺席結案陳詞的陳彥霖母親何姵誼,今日有到庭旁聽。

陳彥霖案 裁判官稱陪審團只須考慮死於意外或存疑裁決

15歲少女陳彥霖的死因研訊,2男3女組成的陪審團下午退庭商議。

較早前死因裁判官高偉雄在引導陪審團時表示,陪審團根據證供的「相對可能性」作出判斷後,只須考慮「死於意外」或「存疑裁決」這兩個選項。

裁判官說,如果裁定「死於意外」,部審團就要作出很多推斷,包括去年9月月19日彥霖失蹤後和落水前發生甚麼事、如何進入水中、在水中發生甚麼事等;如果是「存疑裁決」則表示考慮所有證供後,都不知道死亡原因,但法庭不希望見到這項裁決。

裁判官表示,在這宗案件中,「非法被殺」及「自殺」並非穩妥的裁決選項,因此不會將這兩個選項交給陪審團考慮。

他解釋,「非法被殺」的準測需要毫無合理疑點,但本案沒有足夠證顯示彥霖生前受曾受到襲擊、曾經同人結下仇怨、參與任何活動令人身受傷害,亦沒有證據顯示她受到藥物和毒品影響。

至於「自殺」的準測亦需要毫無合理疑點,雖然專家證人精神科醫生指出思覺失調患者自殺的機會比較大,但其他證人的證供與自殺傾向不相符。

分类
未分類

8.31傷者籲聚焦警方過分武力 被指8.31事件中死亡英國露脸

在太子站受傷的教大學生梁耀霆認為,應將焦點放回警方當晚使用過分武力。(市民提供片段截圖)

中華時報/華聞社31日香港電)8.31太子站事件一周年,去年今日在太子站受傷的教大學生梁耀霆認為,社會太集中於當晚有沒有人死亡的傳言,令他感到失望,認為錯失焦點,應將焦點放回警方當晚使用過分武力。他曾入稟法庭並獲批,可以看港鐵交出的閉路電視片段。他表示,看完有關的閉路電視片段之後,打算短期內向警方提出民事索償。

人權監察發言人葉寬柔表示,當晚爭議並非發生於一般示威現場,而是港鐵站內,又指從新聞片段看出,警員較主動攻擊在場人士,加上傳媒及觀察員被禁在場,令站內有人死亡的傳言迅速傳播,認為需要有獨立調查,才可解決市民對警方的不信任。

警方回覆查詢時表示,當晚接報太子站有人打鬥,有示威者更衣扮作乘客,車廂內亦有人攻擊警員,重申警方使用最低武力,如果有人認為受到警方不合理對待,可以向投訴警察課投訴。警方又指,當晚被捕人士當中,分別涉嫌非法集結、刑事毀壞及藏有攻擊性武器,警方仍在調查相關刑事案件,有需要時會諮詢律政司意見。

王茂俊表示,跟身處香港的家人或朋友已沒有聯絡,與家人已斷絕關係。(網上片段截圖)

去年8.31太子站事件,多人被捕及被起訴。其中王茂俊被控暴動等罪,早前缺席聆訊。他發出新聞稿指,自己被警方控告8宗罪,上月上庭前夕,到了英國尋求政治庇護。

去年8.31事件過後,網上流傳一位名為「韓寶生」的人士失蹤或死亡。王茂俊說,他就是被流傳名為「韓寶生」的人,過去一直低調行事,直至安頓好家事及處理赴英事宜,才公開行蹤。

他在網上發出短片,表示跟身處香港的家人或朋友已沒有聯絡,與家人已斷絕關係。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国际 港澳 港版國安法 编辑精选 香港

美国取消香港特殊待遇 掀抛港元换美元潮 美拍卖在港地产

中美在“港区国安法”上针锋相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香港时间周六(30日)凌晨记者会上,预告将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制裁香港官员。中华时报社长曾晓辉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香港倘无独立关税区的优惠,要面临4大直接打击,包括转口港地位不再,相关贸易及金融活动冷却 ,楼价会跌。专家指,如其他西方主要国家,跟随美国不承认香港独立关税区地位,香港要承受的冲击更大。

独立关税区地位一旦失去,香港面临4大挑战

中华时报社长曾晓辉分析认为,美国一向视香港为“独立关税区”,这亦是香港特殊之处,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在贸易上与中国内地享有不同待遇,好像近年中美贸易出现纠纷,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或实施出口管制,但香港也不会受直接影响。香港输美产品仍可享受优惠的关税安排,依然可以在美国出口管制下购买敏感技术,只要确保无不当用途便可。但独立关税区地位一旦消失,香港这一切或会消失,每个香港小市民都会感到痛楚。

其一:香港转口港地位恐不再。香港没有独立关税区地位,意味香港作为中国、特别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转口港价值将大为降低。

统计数字反映出问题严重性,在2019年,中国内地有12%货品是出口到、或经香港转口,虽然比例上较1992年的45%已减少许多;但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大增,香港依然受惠于作为贸易中心地位。同时,香港有超过90%输往美国产品属转口货。香港没有了独立关税区地区,这些贸易活动会急降温,最直接的影响是相关从业员失去工作。

需知道以2017年计,贸易及物流业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22%,提供约727,500份职位。同年,单以物流业计,该行业占本地生产总值3.2%,提供约180,600份职位。

其二:香港向高新科技产业转型受阻。没有了独立关税区地位,香港要购买美国高科技产品同样受限,例如以前香港可买到美国技术的超级电脑,日后未必可以;香港产业结构如要向高科技发展,会变得困难。

其三:香港仅余本土工业受重创。尽管香港服务业占GDP九成以上,但香港仍有少量本土工业;虽然占量少之又少,但毕竟仍有产品出口;如没有独立关税区地区,剩下的香港工业会步入困难、香港如想再度振兴高增值工业,也没有了相应条件。

其四:连链反应波及金融等行业。香港没有独立关税区地位,相应贸易及金融活动固然冷却。而美国随时会把关税地位,与香港金融业特殊政策綑绑处理、取消香港若干金融优惠政策。

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是四大贡献GDP的主要支柱,于2018年,进出口贸易占GDP的17.2%,而金融业亦占GDP的19.8%,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则占GDP的11.9%。香港将受怎样的影响,显然易见。

香港经济学者关焯照接受访问时分析,美国今次反应迅速,是要表明有实际行动,不是“抛浪头”,但“不保证”的说法仍留有空间,未有直接宣布取消香港特殊地位,预料会像中美贸易战一样,中美之间有一轮“拳来脚往”,对市场造成震荡。关焯照认为,美国一旦落实取消香港特殊地位,香港会被视为一般内地城市,将失去独立关税区地位,对内地及香港的经济影响很大。

掀抛港元换美元潮

国安法通过后首天,香港弥漫着不安情绪,港元汇率下跌。国际投资银行瑞信发表报告,美国提出制裁香港后,香港地产将承受到最大的损失,而长远而言,香港的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地位也可能会被削弱。报告又预测,部分现居于香港的外国人将会离开,估计同时把4,785亿港元调离香港,这令外汇储备减少14%。

一般香港市民亦已感到前景不明朗,上周五上午,香港尖沙咀、旺角及深水埗等地街头找换店,有人等候兑换美元,居民李小姐说,她会把美元存放在家中,而不放在银行。从事银行金融业的江女士说,港人担心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受到美方制裁中国的冲击,于是抛港元,换美元:“担心港币受冲击,因为港币跟美元挂钩,如果这种挂钩不稳,那么港币汇率可能会大幅度下跌。如果取消香港特别关税区地位,她的优势就不存在了,港币就很容易受夹击。汇率虽然是跟美元挂钩,如果美元储备不足,港币的波动性会非常大的。”

发达鸟找换店负责人Eric直言该店美元卖出价为7.7850,不足45分钟已被客户换走100万元美金,全日美元兑换量超过300万美元,英镑、日圆亦同告清仓。

港人舍弃中资银行再开设海外户口

香港深水埗一找换店门外,市民排队等候。引述金融业者江女士说,香港地方很小,汇率很容易受到冲击:“这个地方毕竟很小,那么你港币的地位很容易受政治影响,就会出现波动”。也有市民从中资银行提走港币存款,再往美国或新加坡在港的银行,开设账户存美元。

正在香港的大陆学者覃先生说,港人此举是对当下香港时局的恐慌性反应:“第一方面就是忧虑香港本地的经济以及港币受到冲击,从而使得港币贬值,把手里的港币兑换成外币。从而起到保值、抗风险的作用,另外,由于港人普遍担心中共强推的国安法,使得香港的法律不再有效保护港人,所以很多港人在咨询、考虑向国外移民。”

美国领馆拍卖在港地产引撤资议论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警告会就港版国安法对中港实施制裁之际,由美国政府持有逾72年、现为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宿舍的南区寿山村道37号6幢洋房,近日秘密招标出售,市值估计逾百亿港元。有专家认为,指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此时应该安抚美国在港商人,不要担心制裁措施影响到他们利益,但放盘毋疑是“割禾青”,起带头作用,相信他们也会跟随撤资走人。

香港南区寿山村道别墅群 © 网络照片

美国总领馆承认放售寿山村道洋房,估值百亿元。在美国特朗普政府警告会就港版国安法对中港实施制裁之际,由美国政府持有逾72年、现为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宿舍的南区寿山村道37号6幢洋房,近日秘密招标出售,市值估计逾百亿港元。报道称,美国总领馆今日(30日)已向东网承认出售有关物业。

据了解,这6幢洋房以现状及售后租回形式出售,截标日期则有待决定。美国政府早于1948年以31万5千港元购入该地皮。

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同时表示,会对其他美国政府在港资产加强投资,包括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办公大楼,强调美国政府定期检讨其海外物业,表示这是再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引述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认为,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的举动,显示总领馆肯定知道制裁措施会“几辣”,评估楼价会跌,于是在跌市前卖楼,希望可以赚到尽。他指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此时应该安抚美国在港商人,不要担心制裁措施影响到他们利益,但放盘毋疑是“割禾青”,起带头作用,相信他们也会跟随撤资走人。

香港中华时报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为受众提供全面而独立的报道,并把真相告诉受众,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分析不代表中华时报立场和观点。

分类
专题 港澳 港版國安法 香港

大批市民在港島各區聚集,出現多處警民衝突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訊)有網民發起在港島各區堵路及阻塞鐵路,警方在多處戒備及巡邏。

在銅鑼灣希慎廣場,中午有大批市民聚集,有人叫反修例口號。中午12時許,大批警員在軒尼詩道近渣甸街戒備,並截查多名年輕途人,搜查他們的隨身物品。軒尼詩道崇光百貨外有多輛警車停泊。

另外,警方表示,早上約10時,警員在東角道附近巡邏期間,發現一名22歲男子形跡可疑,在他的背囊搜出汽油彈、火機及鎚仔等武器,男子涉嫌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被捕。

銅鑼灣及中環一帶中午有人聚集。其中在中環畢打街,警方舉起藍旗,表示現場人士正參與非法集結,如不離開,會使用武力驅散,或會作出拘捕,之後多次施放胡椒球彈,驅散聚集的人群,警員拘捕多人,有人被鎖上手銬帶上警車。

有巿民在銅鑼灣希慎廣場內叫口號,一批防暴警察在商場外戒備,部分人離開時與防暴警察衝突,警方制伏一些穿黑衫的青年。

中午時份,有巿民在銅鑼灣希慎廣場內叫口號,一批防暴警察在商場外戒備,部分人離開時與防暴警察衝突,警方制服伏一些穿黑衫的青年。

一批巿民早前於商場中庭及上層高叫「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口號,亦有人手持紙牌表達訴求。商場採取人流管理措施,關閉部分出入口。

當部分人離開改往時代廣場時,警方於啟超道設立封鎖線,期間與部分巿民口角。有巿民聲稱懷孕,警方其後放行,之後警方再將兩名黑衫青年制伏。

一批防暴警察繼續向時代廣場方向推進,一度舉起藍旗,指在場人士非法集結,之後再於時代廣場外戒備。

網上有人號召,由旺角遊行到尖沙咀鐘樓,反對《國歌法》。警方旺角附近戒備。

大批市民在午飯時間,在中環娛樂行和畢打街一帶聚集,高叫口號,大批配備防暴裝備的警員在現場戒備,先後不止一次向市民發射胡椒球彈,其中一次在皇后大道中及畢打街交界施放,大批市民沿畢打街馬路逃跑,不少人亦邊走邊咳嗽。

另外,有大批警員到銅鑼灣截停市民調查,現場所見有約100人被帶到利園山道希慎廣場側門坐在地上,等候進一步調查,大部分是年輕人。

一批巿民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叫口號之後,走出軒尼詩道,並沿馬路向灣仔方向前行。

部份人先在希慎廣場叫口號,再轉往時代廣場,一批防暴警察一度在附近舉起藍旗,要求在場人士散去,並於現場戒備,其後離開。有巿民呼籲其他人前往金鐘,部份人走出馬路並向灣仔方向前進。

巿民在馬路步行期間,秩序大致良好,有車輛行車受阻。

分类
港澳 香港

續有市民灣仔一帶堵路 區議員葉錦龍被警方帶走

網上流傳片段,一名防暴警員下午在銅鑼灣執勤期間,進入一間便利店,在店內取走一支樽裝水後,懷疑沒有付款便離開。警方事後在社交網頁表示,已經向店舖付清相關樽裝飲品的費用。

片段中,該名防暴警員一度向店內人士表示,「轉頭,我欠你」,之後手持樽裝水離開,並開啟使用。

警方說,網上流傳一段影片顯示,一名警員在銅鑼灣一帶執法期間,曾經進入一間便利店取走一樽飲品後離開,過程間沒有付款。警方澄清,已經向店舖付清相關樽裝飲品的費用。

下午5時後,仍有不少人在銅鑼灣及灣仔一帶的行車線及行人路聚集。在鵝頸橋,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表示,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被警方帶走。

許智峯說,當時有防暴警員衝向一名市民,葉錦龍上前了解,其後被警員帶走,他形容過程暴力,警員用膝蓋壓在葉錦龍身上。許智峯質疑警方是惡意針對公職人員。

另外,沙田區議員李志宏亦被帶走,他在社交網站表示,被捕前一直掛上議員證件,表明以區議員身分向警員理論,突然被綁上索帶拘捕,暫時未知罪名。

繼續有市民在灣仔及銅鑼灣一帶堵路。傍晚6時許,有市民再次以欄杆、磚頭、雪糕筒等雜物在鵝頸橋下堵路,及後散去。

幾分鐘後,大批防暴警員到場,向灣仔方向推進,並在軒尼詩道近天樂里戒備。

傍晚繼續有市民在灣仔及銅鑼灣一帶堵路。警方6時許在鵝頸橋多次舉起藍旗,警告在場人士正進行非法集結,要求立即離開,並相信曾經發射胡椒球彈。

其後大批防暴警員到場增援,清理路障。有警員警告在場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要求他停止煽動現場人士情緒,否則可能將他檢控。

分类
港澳 香港

警方銅鑼灣及灣仔拘捕至少120人 大部分涉非法集結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訊)有網民號召今日下午在銅鑼灣及灣仔遊行,反對《國歌法》及「港區國安法」。警方表示,截至下午4時半,拘捕最少120人,大部分涉嫌非法集結。

警方說,中午12時起,大批人士在銅鑼灣及灣仔集結,作出違法暴力行為,闖入仍有車輛行駛的馬路及堵路,大量汽車被逼停下受困或需掉頭離開;又指有人乘機縱火焚燒雜物,涉嫌從大廈天台投擲玻璃樽,危及附近市民及商戶的安全。

另外,警方指,有人肆意破壞社區設施,包括拆毀馬路鐵欄、擊毀馬路交通燈、撬起路面渠蓋及掘起地面磚頭等,銅鑼灣亦有商舖被破壞,大量玻璃被擊碎。

下午約4時半過後,警方再在鵝頸橋底施放多枚催淚彈,驅散聚集人士。

警方在現場多次向在場人士高舉藍旗,警告他們正參與非法集結,之後多名防暴警員在馬路制服一名男子,將他綁上索帶,隨後再舉起黑旗,並施放多枚催淚彈。

另外,警方亦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對開截查幾十名人士,並先後將多人帶上白色旅遊巴。

警方下午4時許在銅鑼灣鵝頸橋進行驅散期間,有人高空擲物,有警員被擲中。

大批防暴警員在鵝頸橋施放多枚催淚彈後,在軒尼詩道戒備,突然被投擲物件。有警員要由同袍以盾牌協助離開,之後有警員向堅拿道西方向發射胡椒球彈。

警方表示,約4時半,有暴徒密集式向鵝頸橋附近的警察投擲磚頭,過程中有3名傳媒聯絡隊人員受傷,主要傷及腳及膝部,其中一人頭盔中磚。

 

分类
港澳 香港

香港监警会反修例报告出炉 各方反应不一

香港监警会主席梁定邦(中)等发布相关报告资料图片

香港自去年6月暴发的民间反修例示威运动至今近一年,香港独立监察警方处理投诉委员会(监警会)在当地时间5月15日下午2点,发表了《关于2019年6月起〈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引发的大型公众活动及相关的警方行动》专题审视报告。据悉,报告共4册16章,中文版过千页,英文版999页,结论则并未提到示威者提出的“五大诉求”之一,是否应该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内容。

据其官网介绍,监警会是根据《独立监察警方处理投诉委员会条例》(《监警会条例》)(香港法例第604章)成立的独立机构,其职能是观察、监察和覆检警务处处长就须汇报投诉的处理和调查工作。监警会由一名主席、三名副主席和不少于八名委员组成。委员全部由行政长官委任,分别来自社会不同界别,包括法律界、医学界、教育界、社福界、商界和立法会议员等。截至2020年1月1日,监警会共有26名委员。监警会于2009年6月1日成为法定机构。随着《监警会条例》生效,香港警方有法定责任遵从监警会根据条例所提出的要求。条例进一步提高监警会的独立性,以履行其监察职能。

这份监警会报告指出,香港警方在反修例风波期间使用塑胶弹10100粒、布袋弹共2033粒,以及海绵弹共1880粒。另据警务处处长邓炳强早前向立法会递交的书面回覆,警队行动中曾使用1491个胡椒喷剂、107个催泪水剂和约40个胡椒球。监警会报告提到,去年6月9日至今年2月29日,警方相关行动衍生了1641宗投诉,包括542宗须汇报投诉,以及1099宗须知会投诉,并在去年11月期间记录下最对的对警执法投诉。报告显示,同一期间在反修例示威中共有7613人被捕,其中1206人被起诉,包括559人被控“暴动罪”,及143人被控“非法集会罪”。报告还引述香港医管局数据显示,自2019年6月9日至11月25日期间,与大型公众活动有关的伤者共有2615名。

监警会主席梁定邦前日已表示,报告是检讨“大场面”,不会探讨有无警员失职。据了解,虽然是次报告有章节谈论警方使用武力,但不会就个别事件判断警方是否过度用武,只会顺时序交代事件经过。消息人士称,监警会无调查权,故不能作这种判断,例如“8‧31”事件,报告亦无指出被警方击打者的身分是普通市民或示威者。香港01报导指出,审视报告中,多个特别日子成为独立章节包括“6.12”、“7.1”、“7.21”、“8.11”和“8.31”事件。监警会指出,6.12中信大厦险酿人踩人事件,警方需要检讨持续发射催泪弹的策略;7.1立法会大楼被毁,警方风险评估有误,引致内部及设施严重受损;7.21元朗站事件,警方多次错失情报及澄清机会,引发警黑勾结的指控,但强调警司与白衣人交谈及轻拍肩膊,具有充分理由;8.11葵芳站及太古站行动,警方应检视室内发射催泪弹指引,而警方亦缺乏指引,跟随制造商及国际指引禁止警员向示威者肩膊以上射胡椒枪;8.31太子站事件,监警会认同封站及用特别列车运载被捕人,但警方却反应缓慢,没有及时制止“打死人”传言发酵。

据悉,报告中关于“7.21”元朗袭击事件,列明监警会并没有法定权限或能力审查有关警务人员与黑社会勾结的指控,强调有关指控只能够由执法机关调查。不过,报告指出,警方当日在若干情况下未有及时采取行动,激化外界对警方与黑社会勾结的指控;报告亦提出,反修例事件中,12宗警员开枪事件,经检视后全部无违规。梁定邦说,报告共4册16章,中文版超过1000页,每章都提出建议和观察,合共52项建议。他指出,这些建议包括警务处需要重新审视使用武力指引、是否跟法律完全衔接以及警务处需要自设法律顾问部门等。此外,报告指警员执勤时的(身分)标识大致按照国际标准,但仍可改善。梁定邦也建议警方改善与采访媒体的关系,以及执法时让市民更加了解等。

对于这一报告的发布,在港府方面,特首林郑月娥当晚召集记者表示,对监警会付出的心血衷心感谢,指自己用了 10 小时看完整份中文报告,期望无论市民抱持什么态度或立场,亦应公道评价这份报告。她又形容报告令人伤感,指过去暴力程度不断升级,网络散播对警方的仇恨,令香港这个安全城市不断受到破坏。她说,“相信大部份香港人都会问,呢个係咪我地熟悉嘅香港?”她又引述报告的总结称,指示威活动已变质,由和平游行及集会,演变成街头激进示威,导致公众及个人财产受损,甚至有人要求解散警队、香港独立、外国介入等,批评“居心叵测,动摇‘一国两制’及社会稳定,将香港推向万丈深渊”。

林郑月娥并提出,港府整体接纳报告的建议,要求保安局局长成立专责小组,亲自督导及跟进建议,有需要时可咨询监警会的建议,并定期向她报告。她称,部分建议可以优先进行,第一是检讨警方在大型行动中为记者提供协助,警方及记者可共同草拟工作守则;第二是检讨警方内部及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包括指挥中心及前线警员的沟通、警方与活动主办单位的沟通;第三是提高警方监察社交媒体的能力,检讨向公众发放讯息的机制,消除传言。她称,第四是汲取新屋岭拘留中心的经验,检讨临时拘留中心的安排及改善措施,尊重被捕人士权益等。专责小组会确定不再使用新屋岭作为临时拘留中心;第五是就大型公众活动的警员身份识别,监警会同意增添识别的措施,是朝着正确方向,警方会尽快完成工作,让市民清楚了解安排。

林郑月娥谈到,监警会的报告出炉不代表社会事件已告一段落,指现时监警会仍收到大量须汇报投诉及须知会投诉,已有五、六百宗投诉要审视。而廉政公署亦正处理 28 宗贪污,当中 26 宗涉及警员,包括针对元朗 “7.21” 事件的投诉,另外亦会继续检控被捕人士,确保案件达至公平裁决。另就示威者关心的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诉求,林郑月娥再次被问及,会否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时,回答重申“已经讲过好多次”,强调政府立场不变,不同意,亦不会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去调查警察。她又说经过一年,事件已经变质,亦越来越清楚,“就是用暴力威胁特区政府,而削弱警队就令暴力分子更得逞。”但当记者追问,指独立调查其实是指调查整件事件,已非单单调查警察时,林郑月娥则不作回应,主持的新闻官员则说“特首已经答复你的问题”。

对于报告内容,监警会前委员、港大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认为,监警会报告虽然大量罗列反修例事件的时序及资料,但败笔之处在于监警会未有调查的情况下,作出不少结论,或会影响将来处理对警方的投诉,重申应该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事件。此前曾因“监警会权力及独立调查能力不足”,退出其五人国际专家小组的英国学者斯达特(Clifford Stott),亦在他个人推特七度发帖对报告内容表示关注。他两度提及“721”元朗事件,另亦引述报告所指,“监警会没有调查权力迫使有关人士披露资料”,似与当日请辞说法相互呼应。他又语带讽刺,提及报告对示威者蒙面的“有趣”解读,认为至今尚未有现代科学证据,支持其相关说法。评论中,斯达特还引用小说《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名言“一个社会愈远离真相,就愈害怕揭示真相的人”,指监警会的报告是要制造“新真相”。

此外,香港民阵召集人岑子杰则批评监警会报告偏颇,刻意模煳警暴问题,认为报告是表扬警方的“撑警报告”。他称,监警会报告有许多错误的前设,包括认为在“7.21”事件中,有许多市民报警求助是破坏 999报案系统等。他又认为报告偏帮警方,没有就警方是否使用过份武力等问题作岀评价。他批评称,监警会建议警方多在社交媒体解说警队的角色,质疑监警会是帮警队“做公关”。他坚持只有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才能还原反修例事件的真相。

另有消息显示,香港17区区议会正副主席及离岛区议会民主派代表发表联署声明,认为监警会的审视报告,对于“6.12”、“7.21”及“8.31”等重大事件的描述和结论都无法释除市民的疑虑,整份报告对警方应否对滥暴问责、以及责任谁属等,完全不置一词。声明表示,必须成立具有法定效力、符合国际标准、拥有传召证人权力等的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真相。

同样就报告内容,港警发言人回应称,警务处知悉和接纳监警会的报告,警方会认真审阅报告内容,参与及全面配合由保安局局长督导的专责小组,仔细研究和跟进报告提出的52项建议。港府保安局发言人亦指,报告从不同途径,以严谨的态度,力求厘清事件的全貌,相信报告有厘清事实。又认为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改善措施,有助警方更好地处理将来的大型公众活动及完善执法。

香港立法会方面,立法会议员林卓廷在当天批评报告内容扭曲事实,偏帮警方,淡化白衣人的暴力及警方失职行为,其后他更当着记者即场撕毁监警会的报告。而“7.21”事件的另一名关键人物、建制派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则指报告“做得好”,显示出林卓廷在721元朗袭击事件中担当“重要角色”。

元朗721事件当晚,元朗居民苏先生被人用滕条打背脊,留下多条伤痕。他批评监警会报告片面,认为当晚手持木棍的白衣人表现可疑,却获警方放行,如果认为无证据显示「警黑勾结」是不能接受。苏先生说会继续向警方追究,强调最关注的是为何警方当晚会放任白衣人袭击市民,认为警方应就此负责。

至于8.31港铁太子站事件,监警会报告认为,有关警方在站内杀人然后掩盖事件的说法是「超乎寻常的主张」,完全无证据支持。曾要求港铁提供当晚太子站闭路电视片段、当晚亦在场的教育大学学生会前会长梁耀霆质疑报告偏帮警方。他认为公众关注当晚的警暴情况,但报告欠缺各方说词,较多引述警方描述,未能全面陈述事件。

有人权组织批评监警会报告「苍白无力」,不满没有跟进警方被指涉嫌侵犯人权,以及违反使用武器的指引,难以释除公众疑虑。

分类
港澳 香港

監警會報告向警方提出52項建議 特首接納 人權組織批「蒼白無力」

(中華時報香港訊)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今日公布警方處理反修例示威的審視報告,共提出52項建議,除提及公眾關注的721及831事件外,亦會講述警方使用大量催淚彈的情況,建議當局委任一個專家委員會,為警方使用催淚煙的成分作出建議。政府將612定性為暴動,日後催化多場大型示威活動,監警會認為警方應檢討當日是否可減低與示威者衝突及對抗,亦應向公眾交代定性為暴動的目的及準則,減少公眾的誤會。特首林鄭月娥稱監警會報告全面客觀以事實為基礎,接納監警會報告52項建議,保安局將成立督導小組,特首稱不認同亦不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方,監警會主席梁定邦表示,監警會的職能只是監管投訴,而並非監管警方的言論。有人權組織批評監警會報告「蒼白無力」,不滿沒有跟進警方被指涉嫌侵犯人權,以及違反使用武器的指引,難以釋除公眾疑慮。監警會前委員、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認為,監警會報告雖然大量羅列反修例事件的時序及資料,但敗筆之處在於監警會未有調查的情況下,作出不少結論,或會影響將來處理對警方的投訴,重申應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

本港自去年6月爆發反修例示威以來,警方為應對大型示威衝突場面使用逾萬枚催淚彈,引起公眾關注,擔心有關成分會影響人體健康。消息指,監警會認為當局有需要成立一個由醫學及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以評估警方使用催淚彈的毒理水平,是否屬人體可以接受,並要檢討使用催淚彈的做法及程序,並具體說明在何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或不可以使用。

監警會報告對警方在大型公眾活動時的身分識別問題提出意見,指出如果允許警員在無恰當展示身分識別編號的情況下與市民接觸,或會引起公眾對警隊的不信任,亦會削弱市民對警隊合法性的信心。報告提到,監警會早於去年6月18日已向警方提出關注,尤其是部分速龍小隊成員未見展示警員編號,及至去年9月警方回覆說已實施措施,在警員頭盔上印上識別編號。

另外,將612定性為暴動,監警會認為警方應檢討當日保護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的行動策略,是否可以減少與示威者衝突,減低對抗。報告亦建議,當事件被定性為暴動,應有明確指引,考慮向公眾交代定性為暴動的目的及準則,以減少公眾誤會及揣測。

警方曾向發出不反對通知書的團體要求他們終止集會,監警會認為,若警方有必要終止集會,應先與集會主辦單位商討,給予足夠時間及指示,讓參與人士離開現場;對於採訪示威時引發的衝突,監警會認為警方應檢討為記者提供協助,但不影響警方執法。

處理示威的警務人員方面,監警會認為應向各級指揮官提供清晰指引,確保警員遵守指引。總體而言,監警會向警方作出多項建議,但亦同時指出示威者是有組織性及暴力性。

監警會就去年反修例期間引發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警方行動發表審視報告,報告長達過千頁,其中就多個關注事件包括6月9日、6月12日、7月21日、8月31日等事件有獨立章節,共提出52項建議。

其中7.21元朗事件,報告認為警方當日未有及時採取行動,錯失黃金機會介入,激化外界對警黑勾結的指控。元朗7.21事件中,被滕條打傷的市民質疑,監警會報告偏幫警方,指出當時白衣人手持木棍表現可疑,卻獲警方放行,若指無證據顯示「警黑勾結」是不能接受。

監警會公布審視去年反修例期間公眾活動及警方執法行動的報告。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形容為「垃圾報告」,嚴重扭曲香港過去半年,尤其是7.21事件。

林卓廷說,監警會並無對警方作批評及譴責,批評監警會是嘗試淡化、合理化7.21當日元朗一帶黑社會襲擊市民的行為,認為監警會的角色有如充當了警方的公關顧問。

林卓廷說,報告印證了當日有便衣警員在元朗西鐵站一帶監察情況,亦揭示了當日有2名警員身處在站內控制室,可以監察到閉露電視片段,觀察站內襲擊事件,但警方無視當晚事件,形容是難以理解。

監警會報告指出,「8.31太子站事件」中,關閉太子站出口似乎屬於合理的決定。(梁柏堅提供)

監警會的報告指出,「8.31太子站事件」中,關閉太子站出口似乎屬於合理的決定,指警方在站內殺死人並掩蓋事件的說法並不可信,是「超乎尋常的主張」,但這種主張卻迅速傳播,監警會認為警方和政府反駁事件的反應緩慢,警隊亦應該提升透明度。

監警會主席梁定邦表示,監警會在7.21及8.31事件並非去作出譴責或調查,而是指出事實,重新檢討行動。

梁定邦說,就8.31事件只接獲一個來自記者的投訴,涉事的太子站月台部分錄影機被毀壞,已提供所有手上有的資料。但他形容港鐵提供的片段影得比較遠,看不太清楚,感到可惜,又說監警會並不能決定記者當時應否在站內,要視乎警方的行動。

梁定邦又說,就7.21事件警員是否有失職,並非監警會負責的範圍,而是由執法部門負責,監警會列出事實,問題會浮現出來,再由警務處處長決定如何跟進,由執法部門調查,看看下次在同樣情況如何處理。

至於報告摘要的觀察總結提及示威活動過去10個月已變質,似乎意味著社會正被扯向一個恐怖主義的年代,被問到監警會如何得出結論。

梁定邦說,要澄清有關結論是由警務處長作為警察總長所講的,不是由監警會講,監警會要聽警方講,因為警方負責調查,相信這是暫時的結論。

他表示,「不信納警方,信邊個,因為他們負責做調查」,又強調監警會的職能只是監管投訴,而並非監管警方的言論。

有人權組織批評監警會報告「蒼白無力」,不滿沒有跟進警方被指涉嫌侵犯人權,以及違反使用武器的指引,難以釋除公眾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