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联合国 彙整 - 第54页 共56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灣 大陆 编辑精选 联合国

國際人權日 馬英九:不只反暴力「還要制裁」

國際人權日 馬英九籲強化保護婦女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2月10日訊)”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1948年的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世界人權宣言》如是說。前總統馬英九上午出席「反暴力16天運動30周年記者會」,致詞時強調他非常重視婦女的權益,在保護婦女人權免於暴力傷害的同時,不只要做到拒絕、反抗,還要制裁,絕對不能讓傷害婦女的人逍遙法外。

國際蘭馨交流協會今天舉辦記者會,呼籲「終結性別暴力」,記者會上包括總會總監汪呂寶蕉、馬英九、世界聯盟理事潘維剛等人都出席,會場上眾人一同刺破汽球,象徵打破性別暴力,讓婦女平權議題得以被重視。

馬英九今天表示,他擔任總統時,將聯合國防止歧視婦女公約,透過立法院變成國內法,提升婦女權益;他認為,保護婦女人權,不只要做到反抗、拒絕,更要制裁,不能讓傷害婦女者逍遙法外。

根據調查,每小時全球有超過5名婦女或是女童被家人殺害,暴力侵害婦女和女童的行為仍是世界上最普遍的侵犯人權行為。汪呂寶蕉表示,該協會希望透過平權觀念的傳遞,讓女性擁有正向的思維,為自己及家人創造美好,進而讓社會互動充滿和平。

馬英九在世界人權日的今天,出席了由國際蘭馨交流協會中華民國總會所舉辦的「反暴力16天運動30周年記者會」,他在致詞時表示,戰爭是對人權傷害最大的行為;今年聯合國的主題,則是要結束對婦女與女童的暴力行為,鼓勵、呼籲各國政府合作,支持婦女運動。

馬英九認為,他從事公職以來,重視婦女權益,1990年代政府修憲時,他擔任不分區國大代表,參與修憲工作,在增修條文第10條,納入「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這條文非常周延,因為是促進兩性實質平等,不是只是形式平等,這非常重要。

馬英九指出,他在擔任總統時,持續保障婦女地位,提升婦女權益,聯合國在1979年通過聯合國防止歧視婦女公約,他把公約透過立法院變成國內法,提升婦女權益。

馬英九也說,他非常重視二戰時期,慰安婦所受到的殘害,中國大陸、韓國分別有20萬名慰安婦,台灣雖然只有1200位,但即便只有一個人受害都不能同意,所以他在2、30年中,與前慰安婦保持聯繫,幫忙募款爭取補償。

記者會並邀請水墨畫大師余勝芳,他在馬英九的見證下,現場創作一幅達摩畫,並將畫作致贈給國際蘭馨交流協會,此畫作日後將義賣,所得全數捐出,做為兩性平權與婦女公益使用。

記者會上,在馬英九的見證下,汪呂寶蕉將10萬元美金支票贈給SOPOTIMIST INTERNATIONAL,由世界聯盟理事潘維剛代為接受,作為因戰争而受迫婦女的教育啟動基金。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联合国

國際人權日 美國製裁幾十名被控侵犯人權的個人與實體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2月10日訊)”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1948年的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世界人權宣言》如是說。美國星期五(12月9日)宣布因侵犯人權的指稱而對全球幾十個實體與個人實施制裁,包括中國公民與實體。

美國財政部認定全球各地九個國家的40個實體與個人與侵犯人權或腐敗指稱有關。這些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和伊朗。這次被制裁的包括中國西藏地區的兩名高級官員,還有兩名遠洋漁業公司負責人。

美國財政部還對中國西藏地區的兩名官員實施制裁。華盛頓指控他們嚴重侵犯人權。這兩中國官員是在2016年至2021年任中共西藏黨委書記的吳英傑(Wu Yingjie)和西藏公安廳廳長張洪波(Zhang Hongbo)。

中國當局被指控在西藏實施嚴酷的政策,以打壓持不同意見的少數民族並控制宗教活動。中國否認這些指控。

儘管緊繃的美中關係在拜登和習近平上月於峇里島會晤,雙方同意加強對話後有所緩和,但美國還是宣佈實施制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的行動旨在進一步干擾和阻止中國對西藏自治區的宗教少數群體成員的任意拘留和虐待。」

被華盛頓制裁的還有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以及伊朗官員。

華盛頓對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實施制裁,稱該機構幫助監管了俄羅斯在其占領的烏克蘭地區進行的“偽公投”。該委員會的15名成員也受到製裁。

財政部還對被控直接參與俄羅斯的過濾行動的四名個人實施了製裁。美國國務院因為兩名俄羅斯公民據稱侵犯烏克蘭平民權利而對他們做出了認定。

俄羅斯自從今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被控犯下大量戰爭罪,包括經營一套被稱為過濾營的系統,把烏克蘭人從俄軍佔領地區遷往俄羅斯。

莫斯科否認犯下戰爭罪的指控,並指責烏克蘭及其西方支持者抹黑俄羅斯。

星期五被美國製裁的還有鎮壓抗議者的伊朗官員、朝鮮國家保衛省邊防總局、前幾內亞總統阿爾法·孔戴(Alpha Conde)以及厄瓜多爾、菲律賓、馬里和危地馬拉的一些個人與實體。

俄羅斯駐華盛頓使館和伊朗駐紐約聯合國使團暫時沒有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星期五的舉措凍結這些被認定的個人與實體在美國的所有資產,並在總體上禁止美國人與他們交易。

兩家中國漁業公司涉嫌非法捕魚與侵犯人權遭制裁

美國財政部表示,對中國公民勵振宇(Li Zhenyu)和卓新榮(Zhuo Xinrong)以及與他們兩人有關聯的10家實體實施制裁,包括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的平潭海洋實業有限公司(Pingtan Marine Enterprise,PME)。華盛頓說,制裁與涉及中國非法捕魚的侵犯人權有關。

將PME認定為製裁對像是美國首次對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的實體實施制裁。

卓新榮是PME的創始人和董事長。美國財政部提到,2021年,PME的子公司福建省平潭縣遠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Fujian Provincial Pingtan County Ocean Fishing Group Co., Ltd.)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得到1900萬美元補貼,以滿足中國的海鮮需求。財政部說,該公司的船隻一直從事嚴重的侵犯人權行為,並在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和厄瓜多爾涉入“非法、不報告和不管制捕魚”和其它非法活動,

美國財政部說,這些漁船上的船員也受到虐待。財政部說,在一起例子中,船員出海七個月後首次與家人聯繫並得知他們並未被支付薪水時,要求離船但遭到拒絕,還被餓了三天。在另一起案例中,已經完成合同的船員由於新冠疫情被迫繼續工作,後來才得知他們根本沒有拿到薪水。在另一隻船上,在發生事故後,受重傷的船員兩個多星期後才看到另一艘船上的醫生,一名船員因此死亡。另一艘船的船員出海一年多後在2020年5月首次靠港時才知道全球發生了新冠疫情。

另一家受制裁的公司是大連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Dalian Ocean Fishing Co)。勵振宇是該公司的總經理。

美國財政部說,大洋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旗下的遠洋漁輪“隆興629號”2019年2月載著24名船員出海,在太平洋海域運作到2020年4月。財政部說,該船有捕撈金槍魚許可證,但據報告還非法捕撈鯊魚並割取魚翅。美國財政部說,該船在出海13個月期間未在任何港口停靠,船員平均每天工作18小時,吃的是過期食物,喝的是褐色的脫鹽海水,有五名船員死亡,其中三人的遺體被丟進大海。倖存船員返回後被診斷為營養不良,得到的工資只有被允諾數額的一小部分。財政部說,這些船員後來描述說,公司以欺騙手段招募員工,沒收他們的身份文件,他們的工作非常艱辛,還受到肢體上的虐待。

華盛頓表示,美方還把目標對準與被制裁實體有關的157艘掛中國旗的漁船。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今年6月簽署了一項國家安全備忘錄,打擊非法捕魚,這是華盛頓幫助各國打擊漁船隊非法捕魚努力的一部分。這些非法捕魚船隊包括來自中國的漁船。

全球多國對中國的捕魚做法表示不滿,認為中國漁船經常越界進入其他國家的專屬經濟區(EEZ),造成環境破壞和經濟損失。人權活動人士表示,由於國際管轄範圍內執法不力,非法捕魚可能與其他非法活動聯繫在一起,如人口販運和強迫勞動。

美國財政部負責反恐和金融情報事務的副部長佈萊恩·納爾遜(Brian Nelson)在聲明中說:“做出這些認定顯示我們如何重視非法捕魚問題,並表明我們致力於追究那些嚴重侵犯人權的作惡者。”

中國稱自己是負責任的捕魚國,在打擊非法捕魚問題上一直與國際合作,依照雙邊協議在相關專屬經濟區捕撈。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譴責美國對其他國家指手畫腳,以人權為藉口實施單邊制裁。

中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Liu Pengyu)說:“美國沒有資格對別的國家動輒進行製裁,沒有資格扮演世界警察。”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专题 国际 科技 联合国

全球海洋专家敦促 COP15 决策者保护濒危深海物种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赵雪湄)国际顶级海洋科学家们今天汇聚一堂,于蒙特利尔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 (COP15) 上发布了一份新政策简报。

报告中警告说,全世界有90% 以上的海洋物种未被人类所知,而其中许多更可能在被发现之前,已因人类活动而灭绝——它们的丧失带来全球生态系统不可预测的影响。如果不了解这些物种,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深海保护。

科学家们敦促全球政策制定者支持迫在眉睫的新课题研究,以填补关键的知识缺口。虽然已经有所记载并命名了大约 28,000 种深海物种,但估计仍有 220 万种其他海洋物种(包括深海动物)尚不为人类科学所知,其中许多面临灭绝威胁。例如2019年,由于深海海底采矿,导致鳞角腹足蜗牛(又称鳞族螺,Chrysomallon squamiferum)成为第一个被列为全球濒危物种的深海物种。“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发现的深海物种的保护尤其具有挑战性,”这份报告中强调:“我们对其知之甚少,且目前还没有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保护性国际框架实施”。报告主创人、法兰克福森肯贝格(Senckenberg )研究所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斯蒂芬妮.凯撒 Stefanie Kaiser )博士及其合作同事们表示。

了解深海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显然是有效保护物种和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过程的首要一步。科学家们警告说,深海物种越来越多地暴露在污染以及栖息地遭到破坏的环境中。特别是全球变暖、海洋酸化和资源枯竭可能导致深海生物多样性发生巨大变化,并对人类造成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科学家们呼吁大会决策者支持制定国际研究战略、兴建基础设施、进行合作与探索。

“深海区域乍看起来似乎非常遥远和无关紧要; 目前尚不了解这个巨大生态系统及其居民为我们做了什么,”凯撒博士解释道:“深海定义为 海平面200 米以下至 11,000 米以上的深度。那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栖息地,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一半以上。它通过储存二氧化碳和热量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从而对全球气候调节至关重要。”

除凯撒博士及其同僚外,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机构 (JAMSTEC),葡萄牙阿威罗大学,南安普顿国家海洋学中心和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以及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机构的科学家们也参与了研讨与报告制定。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专题 国际 图辑 联合国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OP15)在加拿大召开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赵雪湄)2022年12月6日(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20分,备受瞩目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启动开幕。当地传统的土著居民奥内达加族首领塔多达霍西德希尔 (Tadodaho Sid Hill)酋长致欢迎辞。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魁北克省省长弗朗索瓦.莱格( François Legault )、蒙特利尔市长瓦莱丽·普兰特( Valérie Plante)、昆明市市长刘家臣等先后讲话致辞。之后,加拿大文艺界表演了喉声对歌、土著吹乐、传统呼啦圈以及吉他原生态演唱等节目。《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穆雷玛主持开幕式。
特鲁多在讲话中强调加拿大是一个国际化、生物多样化、充满生命活力的国家,为了保护大自然进行了不懈努力,投入了巨额资金,对于2030将实现预期目标满怀信心。他还谈到,俄罗斯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覆盖面积,巴西有着全球最重要的热带雨林、中国与加拿大主持本届大会,再加上美国,这五个最大的国家森林面积已占到世界的一半,应携手为保护生态多样化付诸行动。加拿大为此将出资3亿加元投入到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基金当中。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讲话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没有大自然,我们也将失去一切,一无所有……然而,人类正在毁灭它,正在向大自然开战。而本次会议是关于缔造人类和大自然和平共处的紧迫任务。他痛陈数百年来,在世界各地,人们用破坏性的工具制造了无数不和谐的混乱场面。人类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灭绝性杀伤武器”。人类对待自然就像对待马桶一般,最终将形同间接自杀。相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随之而来的,将是巨大的人类灾难。
古特雷斯说,到2030年,预计生态系统的退化将造成每年价值3万亿美元的损失。失业,饥饿、疾病和死亡将纷至沓来。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在此次大会上通过具有胆识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解决根本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三项具体行动,首先便是各国政府必须制定跨部委的国家行动方案,覆盖财政、粮食、能源和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第二是加强私营部门对自然的保护,私营部门必须认识到经济利润和环境保护必须齐头并进,这同样符合企业与投资者的利益。第三项行动是针对发达国家而提出。指出他们应当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他说,“我们不能指望发展中国家独自承担这一重担。他还强调,国际金融机构与多边开发银行应当确保其投资组合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社会应当帮助所有国家保护并恢复生态系统。
最后古特雷斯大声疾呼:“ 让我们携起手来,通过并实现一个雄心勃勃的构想——一个与自然的和平协定。并将一个更美好、更绿色、更蓝、更可持续的世界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

大会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致辞中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与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全球减贫目标紧密联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福祉,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他说:“当今地球生态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丧失,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需要解决的难题。当前,世界又一次站在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普遍期待COP15成为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的节点”。

黄润秋表示中国作为主席国将继续发挥领导力,并希望在公约秘书处和东道国加拿大政府的支持下,与各方加强沟通交流,推动框架谈判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明天,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COP15(12 月 7 日至 19 日)正式开会,将在蒙特利尔会议展厅展出一座巨大的叠叠乐塔。它是由回收旧纸板箱制成,形状仿佛复杂的生命网络。预示着如果人类继续以旧有方式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将面临的风险。 每一块被挪位的砖块都代表着人类将地球置于危险境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导致物种消失了,生态系统退化了,生计也毁了……以此呼吁人们重视生物多样化保护。

分类
一路风情 健康 国际 生活 编辑精选 联合国

聯合國氣候大會共識軟綿無力 協議向最弱國家提供資金向最弱國家提供資金

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COP27高峰會議2022年11月20日閉幕。 © AFP – JOSEPH EID

聯合國氣候大會終於就閉幕共同聲明達成了一份共識:與會各國同意為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設立一項專門基金。在這份11月20日上午出爐的共識文本中,與會的約200個國家代表強調,將減少燃煤使用量,但是卻並未提及同樣屬於礦物燃料的石油與天然氣。

聯合國COP27氣候峰會就損失與損害基金達協議。這一協議以及維持氣溫升高限制在1.5攝氏度等目標,被評論是拯救了這一屆峰會。峰會已經被評論並批評對解決氣候問題缺少雄心壯志。

為期兩周的氣候峰會氣氛一直搖擺不定,有時擔心此一進程可能破局,有時看好氣候“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專款取得重大突破。在歷經多日的馬拉松式談判後,損失與損害專款終於在半夜通過,代表們紛紛報以掌聲。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批評說,氣候大會錯失了其核心目標,沒能為”大規模削減排放”鋪平道路。他強調:”我們的星球正躺在急診室裡。我們必須急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但是氣候大會卻沒能往這個方向前行。”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也指責閉幕聲明共識文本無法令人滿意。”我們現在的文本不足以被視為人類和地球的前進步伐。”蒂默曼斯認為,在本年度氣候大會的談判期間,多次發生了某些國家代表甚至要求在去年格拉斯哥大會共識基礎上進行倒退的情況。這名歐盟代表批評說,本屆大會的與會者必須明白,他們沒有為阻止氣候變暖做出足夠努力。

贊比亞綠色經濟和環境部長恩佐武(Collins Nzovu)說他“很興奮。非常非常興奮”。他告訴法新社:“這是13億非洲人所得到一個非常正面的結果”。他指出,“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對我們來說,埃及的成果將建立在我們從損失與損害中得到些什麼。”

氣候災害基金:有共識無細節

不過,與會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則強調,各國同意設立氣候災害基金,已經是一項突破性成就,能夠為遭到氣候變暖嚴重影響的窮國提供資金援助。”國際社會設立了共同出資機制,為遭受最嚴重氣候災害影響的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這是氣候政策的新篇章。”

在閉幕聲明共識文本中,各國雖然就氣候災害基金達成了一致,但是卻沒能明確基金的規模,更沒能明確出資方。這份所謂的”共識”只是提到要成立一個過渡委員會來提出各項建議,以供明年的氣候大會討論。該委員會將囊括10名工業國家代表以及13名發展中國家代表。

按照設想,氣候災害基金將為遭受旱災、洪災、風暴、海平面升高、沙漠化衝擊的國家提供援助。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此類災害今後發生的頻度將顯著上升,而且經濟欠佳的發展中國家將受到特別大的影響。根據學界的估算,到2050年,全球每年氣候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達到1.8兆美元。

不開倒車已經是成就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還說,本年度大會至少成功地阻止了將往年大會的氣候保護目標重新下調,各國至少同意維持控制升溫幅度1.5攝氏度的目標。她同時承認,部分碳排放大國以及產油國阻撓限制礦物燃料的做法”極其令人失望”,全世界”失去了實現控溫1.5攝氏度目標的寶貴時間”。

本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各國重申了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控溫2攝氏度、盡量實現控溫1.5攝氏度。各國在共識文本中強調,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立刻進行持久的減排。具體而言,到2030年,碳排放量必須在2019年基礎上再降低43%;到2050年,全球必須實現碳中性;所有沒有為此出台足夠措施的國家,必須在2030年前進一步加強其氣候保護計劃。

根據中國出台的氣候保護時間表,該國要到2060年才會實現碳中性。

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前上升了1.1攝氏度。科學家擔心,一旦升溫幅度突破了1.5攝氏度,將會導致氣候系統失穩,引發不可控的連鎖反應加速全球變暖。

分类
专题 国际 联合国 英伦飞鸿

“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沙姆沙伊赫召开

中华时报(韩博文  赵雪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三十一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于十一月十五日召开。来自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的环境部长出席了BASIC Group会议(简称基础四国部长会议)。本次会议由来自南非的环境部长芭芭拉·克里西(Barbara Creecy)主持,巴西环境部长莱特(Joaquim Leite)、印度环境部长布彭德·亚达夫(Bhupender Yadav)、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ZHAO Yingmin)出席了会议。

部长们承诺将全力支持埃及COP27以促进会议成功举办,在会议应当取得雄心勃勃、公平与平衡的结果,包括在损失和损害方面的气候融资、新的融资集体量化目标、全球适应目标的实施和在完成减缓气候变化的工作方案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等方面达成共识。损失和损害方面的项目议程在发展中国家受到欢迎和倡议。更为重要的是,COP27应该促进公平和公证,认同所有人的基本平等、追求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剥夺的人权,包括2030年完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公平转变。

部长们强调,尽管在全球经济低迷与经济复苏期间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和消除贫困方面的压力,“基础四国”在其总体可持续发展任务的前提下,仍然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基础四国”去年在COP26上宣布的雄心勃勃的国家自主贡献已经开始实施,证明“基础四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感和所持的严肃认真态度。自COP26以来,“基础四国”采取了以下额外和渐进的行动:

巴西提高了其减排目标,2022年提出根据在2005年的水平,决定在203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巴西宣布了其2050年碳中和承诺的战略措施,包括在2028年之前实现零非法砍伐森林、2030年前恢复和造林1800万公顷、鼓励扩大国家铁路网。巴西还宣布建立国家减少甲烷排放计划——零甲烷,主要内容是创造经济资源的同时减少在该国的甲烷排放。巴西还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激励措施,以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特别是近海的风能和绿色氢能。非常清晰地展示了能源转型的长期承诺。

南非将在国家框架和投资计划引导下公正过度,该计划拥有巨大规模和投资来实现未来五年的脱碳目标。南非在议会实施其国家适应战略前提交了一份气候变化法案。

照片来自大会

印度现在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以‘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同一个未来’的愿景向前发展,以通过加强全球合作来应对共同的全球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印度发起了 Mission LIFE(环保生活方式)来创造一个全球范围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旨在将盲目和破坏性消费模式转变为深思熟虑和利用模式。Mission LIFE着重鼓励以个人选择和行动来支持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亲近地球的人’的世界。在COP27大会上,印度提交了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报告,力争在207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印度还在今年8月更新并提交了修改过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印度已经实现了其初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高了非化石资源的装机容量,比预定计划提前了9年。印度现在拥有世界第四大可再生能源的装置容量。根据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印度将在2030年前将GDP排放强度从2005年的水平降低40%,到203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左右。印度正在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问题,计划在2030年前增加电车销量;2025年前汽油中混合入20%的乙醇;快速发展100%的铁路电气化和净零排放。印度也开启了国家氢任务。为了推动国家制造业使用绿色能源,印度宣布了一系列与制造业相关的措施,用于开发高效太阳能光伏模板和先进的存储技术。为了推动环境、可持续性和气候行动的倡议,印度宣布发行主权绿色债券,并促进混合融资的专项基金。

中国更新了2020年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反映了其在巴黎协定条款下的“最高可能的雄心目标”。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根据发展阶段和国情,对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做大的努力。中国正领导着二氧化碳峰值和碳中和方面的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包括制定重点领域、工业、部门的规划,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成果。2021年中国的碳强度相比2020年下降了3.8%,同2005年相比下降了50.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的16.6%,非化石能源发电量1,129GW,占全球总发电量的30%以上。中国提供了全球风力发电设备的50%,全球太阳能设备的80%,为降低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中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超过全球数量的50%。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2021年正式上线。中国批准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并在重点领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新进展。截止2021年底,中国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 中国已经起草了甲烷国家行动计划,除国家自主贡献外,还将控制甲烷排放。这些反映了中国对全球减排的巨大贡献。

部长们欢迎COP27气候变化峰会所传递的关键政治信息,包括需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目前《巴黎协定》正在获得最佳的科学支持下、在公平、共同但在不同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国国情运作。发展中国家需要适当的支持,包括一些必要的合理规模的资金支持,以及获得技术和市场的机会,以确保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照片来自联合国大会

在这方面,部长们强调了迫切需要全球金融体系结构的基本转变和现代化,,包括对多边开发银行进行系统的改革,使它们在支持可持续发展和公正和公平的转变方面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解决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时的风险规避问题,将赠款支持放在优先位置,并大幅降低借款成本和借款条件,以免让“基础四国”在内的世界大部分人口无法获得支持。

“基础四国”严重关切发达国家仍未表现出领导作用或作出相应的努力。发达国家在资金和减排承诺及捐款方面出现倒退。在过去一年中,发达国家在矿物燃料的消耗和采集方面也有显著增加,甚至它们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施压,要求它们放弃这类的资源。这种双重标准不符合气候大会的公平正义。

部长们关切发达国家承诺过的气候资金却持续低于1000亿美元,这项目标自2009年起从未实现过,在COP26上部长们已经对此深表遗憾。尽管1000亿美元只是整体项目的一小部分,但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和满足优先需求非常有必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基础四国”必须从国内资源或是商业性贷款获得数倍于此的资金,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没有援助的同时无法支付经济转型所需的资金。想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支持也带有越来越多的单方面条件和合格标准,绝大多数资金以贷款形式而非赠款,这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困难。在COP26大会上许多关于资金的承诺仍未兑现,这使翻倍适应融资的承诺仍然不明确,发达国家对绿色气候基金仍有大量的款项未缴。适应融资迫在眉睫,发达国家的集体量化目标必须超过每年1000亿美元,公共资金需要更高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提供激励措施以强化接入形式,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和优先事项采取平衡的方法来应对减缓和适应。为此,为制定2023年的详细的路线图,COP27应通过可能的时间框架的讨论。

部长们对气候变化适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程中仍未得到应有的平衡和实质性重视表示关切,尽管损失和损害方面有一些进展。为了全面实施全球适应目标,必须保持一个系统和持续的进程。们强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必要编写一份关于全球适应目标的特别报告,以帮助加深全球对全球适应目标的定义和实现的理解。我们也认识到,在地方层面采取的适应行动对全球具有重要贡献。

部长们强调,缓解工作方案应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宗旨、目标和原则为指导,具有促进性、非规范性、国家决定的性质,旨在促进最佳做法的交流,探索实施各自国家自主发展目标的机会和挑战。缓解工作方案不得改变《巴黎协定》所确定的目标,不得强加部门目标和基准,也不得重复有关缓解的安排。

部长们强调,缔约方之间的信任是多边进程成功的核心关键,只有通过多边集体应对才能成功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通过第二次回顾对2020年前进行明确描述,评估其成就、进展和差距,因为这将为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长期全球目标提供公平基础。发达国家必须履行2020年前关于减缓、适应、实施方式和提供支持的承诺,而不将任何负担和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填补2020年前的空缺。

部长们欢迎COP26在《巴黎协定》第六条下的市场和非市场机制的决定并在COP27继续跟进。“基础四国”鼓励公共和私营部门利用向适应基金提供部分收益的安排,以确保可预测的资源。必须避免单边措施和歧视性做法,例如碳边境税,因为这些措施和做法可能导致市场扭曲,摧毁缔约方之间的信任。“基础四国”呼吁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应对任何发达国家将责任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不公平的行为。

部长们强调为了有效提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透明度,发展中国家需要获得足够的技术提升和资金支持,包括制定长期工作计划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支持发展中国家。这包括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内部建立和加强报告制度。他们进一步强调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提高气候资金的透明度。

“基础四国”部长们重申对七十七国集团现任主席国巴基斯坦以及中国的支持,以加强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的团结,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港澳 编辑精选 联合国 香港

香港依照國安法對未成年者判刑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表震驚

一直以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以及其它人權組織不斷對香港國安法產生的負面影響表達憂慮。圖為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發言人沙姆達薩尼(Ravina Shamdasani)。

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發言人沙姆達薩尼(Ravina Shamdasani)週二(10月11日)在日內瓦表示,香港「週六又有5人被判刑,其中4人未成年,這讓我們警醒」。

國安法指定法官郭偉健宣判時表示,被告鼓吹以無底線流血革命來推翻現有政權。法官認為被告的演說反映,他們主張「武裝起義」和「流血革命」是港人的唯一出路,不認同和平、理性、非暴力,批評那是偽民主。法官認為,本案案情節嚴重,只能嚴懲。

法官稱為了令判刑具阻嚇力,最終判5人進教導所。教導所是為14至20歲少年犯而設,羈留期長6個月至3年,實際時期由懲教署長決定。獲釋後,犯人仍要接受最長3年的監管,遵守當局訂下的規限。至於同案另外兩名被告:現年21歲的倉務員蔡永傑和26歲男售貨員陳右津,則押後至11月25日再訊。

被捕的最年輕的5名被告現都被判刑,他們都是中學生,最小的被捕時僅15歲,另有三人16歲,一人18歲。他們是社運組織「光城者」成員。該組織知名度不高,成員大多是年輕人和學生,創立之時香港已經實施國安法。他們透過光城者Instagram和臉書專頁分別發出23篇及15篇帖文。5人於一年前被捕,後來以「傳媒煽動顛覆政權罪」被起訴。

按照2020年7月1日生效的香港國安法,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如屬情節嚴重,須判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則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自國安法實施以來,已有超過210人因該法被捕,其中約130人被起訴。

沙姆達薩尼說,「雖然人權事務委員會已做出明確建議,我們仍一再地看到國安法還在繼續實施,包括針對青少年。」她說,「我們呼籲香港的司法以及執法同國際人權法規定的義務保持一致」。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今年7月要求中國政府採取具體步驟重新審核香港國安法,而在此期間暫停實施,但香港法庭在10月8日還是首次將數名未成年人依照《香港國安法》宣判有罪。他們將被監禁在一個教導所。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国际 编辑精选 联合国

俄罗斯人排队告别戈尔巴乔夫 没有国葬 没有普京身影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葬礼9月3日在莫斯科工会大厦圆柱大厅举行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9月3日讯)9月3日周六,在莫斯科,俄罗斯人在一场低调的葬礼上向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告别。俄罗斯现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缺席。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亦有到场献花。克里姆林宫拒绝宣布举行国葬,反映其对戈尔巴乔夫政治遗产的不安。戈尔巴乔夫在西方世界颇受爱戴,但是在本国却因为其改革政策带来的混乱局面而饱受诟病。而在他去世之后,也没有像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一样得到国葬级别的哀荣。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an)今天9月3日前往莫斯科参加戈尔巴乔夫葬礼,向他”致敬”。但克里姆林宫表示,俄总统普京没有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会面的安排。

今天早上,在莫斯科工会大楼前面人们排着常常的队伍等候向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告别。在工会大楼里面,戈尔巴乔夫的棺木敞开着,旁边竖着他的画像。他的女儿伊琳娜坐在那里。

两名穿制服的警卫站在棺木两边,告别的人们献上鲜花,并向戈尔巴乔夫的遗体恭敬鞠躬。

一位44岁的工人说:”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正在离开,戈尔巴乔夫时代今天就要结束了”。他补充说:”他平息了与美国的关系(……),整个世界都感谢他”。

戈尔巴乔夫被公认是20世纪世界级的重要政治人物,据他接受治疗的医院称,他于8月30日因”长期严重的疾病”去世,享年91岁。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主席曾晓辉博士表示,戈尔巴乔夫创造了历史,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尽管他自己在1991年催生了苏维埃帝国的消亡,同时试图用民主和经济改革来拯救它,从而冷战的和平结束,开创了造福人类历史性变革的巨人,在历史上被铭记。

他因和平结束冷战,并与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共同削减核武器,获得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在西方被誉为“和平者”,但在俄罗斯,许多人认为他应对莫斯科的地缘政治地位下降,及苏联解体后多年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负责。

2022年9月3日,人们在莫斯科工会大楼柱状大厅前等候向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告别。 AFP – NATALIA KOLESNIKOVA

俄罗斯人排队告别戈尔巴乔夫 普京缺席葬礼

俄罗斯政府对他不满的一个标志,是没有宣布全国性哀悼日。最重要的是普京的缺席,克里姆林宫以“日程安排”繁忙为普京开脱。

莫斯科工会大厦位于莫斯科大剧院和议会下议院杜马之间,这里曾存放过已故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遗体。自苏联时期以来,这里一直是举行国葬的场所。

在沙皇统治时期,宏伟的圆柱大厅内曾举办贵族舞会,在苏联时期作为高级会议和代表大会以及国葬场所。虽然葬礼在这个著名地点举行,但克里姆林宫没有宣布举行国葬。

戈尔巴乔夫葬礼虽非国葬,但有仪仗队等国葬“元素”

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戈尔巴乔夫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会包含一些国葬”元素”,现场会有仪仗队,并且政府也协助丧仪的操办工作。佩斯科夫还表示,普京9月1日赴加里宁格勒考察,临行前他曾前往中央临床医院向戈尔巴乔夫的遗体致哀。

俄罗斯官媒报道称,普京9月1日前往中央临床医院向戈尔巴乔夫的遗体致哀

但这场葬礼与叶利钦的国葬待遇形成对比。在戈尔巴乔夫所领导的苏联接替之后,叶利钦成为随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而曾经在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任职的普京则是叶利钦亲自选定的接班人。

2007年叶利钦去世,普京宣布其葬礼日为全国哀悼日,当时不少国际政要,包括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克林顿都参加了叶利钦的国葬仪式。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动似乎是在试图部分扭转1991年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当时允许那些东欧共产主义国家自行选择道路,允许东德和西德统一,这一决定也促使当时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运动壮大,而他则无力平息这些运动,直到苏联走向土崩瓦解。

普京在2000年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在掌权五年之后他表示,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戈尔巴乔夫去世的消息公布15个小时之后,普京才发表了一段言辞谨慎的唁电,称这位前苏联领导人”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还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深深体会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并且努力寻找解决紧迫问题的途径。

戈尔巴乔夫的灵柩移送新圣女公墓安葬。(美联社)

戈尔巴乔夫的灵柩之后移送新圣女公墓,长埋在戈尔巴乔夫亡妻旁边的墓地。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赴莫斯科参加戈尔巴乔夫葬礼

据匈牙利国际交流国务秘书佐尔坦-科瓦奇(Zoltan Kovacs)在推特上宣布,欧尔班周六上午率代表团去莫斯科,”向已故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致敬”。

匈牙利总理维克多-欧班是唯一参加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葬礼的外国政治家。

但欧尔班似乎不会与普京见面。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告诉俄新社,“根据我们的信息,欧尔班只会来和戈尔巴乔夫告别”。他补充说,“没有人要求进行会谈”。

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一起签署核军控协议。

但戈尔巴乔夫仍无法阻止苏联的缓慢解体,现代俄罗斯由此诞生。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称他“改变了历史进程”,全世界都在悼念他。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在推特发文致敬: “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全球领袖、坚定的多边主义者和勤奋的和平倡议者。”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 普丁)的发言人佩斯科夫( Dmitry Peskov )说,戈尔巴乔夫去世后,普京表达了最深切的哀悼。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称戈尔巴乔夫为“罕见的领袖”,并称赞他是位独特的政治家,在冷战的紧张局势中“有想象力看到不同的未来是可能的”。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的勇气和正直,并补充说,“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对开放苏联社会的不懈承诺仍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欧盟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赞誉戈尔巴乔夫“为自由欧洲开辟道路”,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受人尊敬的领袖”。
“我们不会忘却这一遗产。”她补充说。

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称,全世界会怀念戈尔巴乔夫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曾在1990年和戈尔巴乔夫协商东西德合并的贝克表示,戈尔巴乔夫的努力保证了冷战的和平结束。他将戈尔巴乔夫称作“巨人”。

曾在尼克松总统任内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称,戈尔巴乔夫将“在历史上被铭记,他是一位开创了造福人类和俄罗斯人民的历史性变革的人”。

但许多俄罗斯人从未原谅他,认为他该为苏联解体负责。

俄罗斯在被占乌克兰任命的官员弗拉基米尔·罗戈夫(Vladimir Rogov)表示,戈尔巴乔夫先生“故意导致联盟走向灭亡”,并称他为叛徒。

戈尔巴乔夫与中国

北京同莫斯科的关系曾在1950年代决裂,在那之后中苏之间长期没有互访。戈尔巴乔夫是关系缓和后到访中国的首位苏联最高领导人。

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当时中国官方由于抗议人群占据天安门广场,被迫改在首都机场举行欢迎仪式。

1989年5月15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在机场举行欢迎仪式迎接戈尔巴乔夫。
在那次访问中, 提倡政治透明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苏共总书记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分别举行会晤,实现了当时苏共和中共的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夫妇访华时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牵手合影。
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和戈尔巴乔夫会面。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国际 编辑精选 联合国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病逝,联合国秘书长称他“改变了历史进程” ,普京表达“最深切哀悼”

戈尔巴乔夫逝世,终年91岁,普京深感哀痛。(法新社资料图片)
和平结束冷战的前苏联领袖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 戈巴契夫)于俄罗斯当地时间8月30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 91 岁。

1985 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在任时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期间担任苏联总统,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1990年,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尽管致力于维护苏维埃国家及其社会主义理想,戈尔巴乔夫认为有必要进行重大改革,尤其是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他退出了苏阿战争,并开始与美国总统里根举行峰会,以限制核武器并结束冷战。在国内,他的公开政策允许增强言论和新闻自由,而他的改革试图分散经济决策以提高效率。

戈尔巴乔夫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戈尔巴乔夫在其总书记任内推行开放政策,1987年和1989年两度当选美国时代年度风云人物,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病逝的医院说,他身患严重疾病多年,这几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时常进出医院。2022年6月,国际媒体便报道称戈尔巴乔夫因肾病入院。目前医院尚未公布死因。

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一起签署核军控协议。

但戈尔巴乔夫仍无法阻止苏联的缓慢解体,现代俄罗斯由此诞生。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称他“改变了历史进程”,全世界都在悼念他。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在推特发文致敬: “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全球领袖、坚定的多边主义者和勤奋的和平倡议者。”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 普丁)的发言人佩斯科夫( Dmitry Peskov )说,戈尔巴乔夫去世后,普京表达了最深切的哀悼。

欧盟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赞誉戈尔巴乔夫“为自由欧洲开辟道路”,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受人尊敬的领袖”。

“我们不会忘却这一遗产。”她补充说。

戈尔巴乔夫与中国

北京同莫斯科的关系曾在1950年代决裂,在那之后中苏之间长期没有互访。戈尔巴乔夫是关系缓和后到访中国的首位苏联最高领导人。

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戈尔巴乔夫到访正值天安门学潮期间,示威者当时占领了北京中心的天安门,还试图拦截车队。

当时中国官方由于抗议人群占据天安门广场,被迫改在首都机场举行欢迎仪式。

1989年5月15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在机场举行欢迎仪式迎接戈尔巴乔夫。
在那次访问中, 提倡政治透明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苏共总书记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分别举行会晤,实现了当时苏共和中共的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夫妇访华时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牵手合影。

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和戈尔巴乔夫会面。
不过,就在戈尔巴乔夫访问归国后不久,赵紫阳便因同情学潮被解职软禁。

2005年1月赵紫阳逝世后,戈尔巴乔夫曾发表声明表示悼念。戈尔巴乔夫在关于赵紫阳逝世的声明中说:”我记得我们的会面是在天安门抗议示威的背景下举行的。赵紫阳以非常关注和关切的心情对待这些抗议示威。我认为,在当时的中共领导层中,赵紫阳是最为同情示威者的,也是最为接受民主的。但是与此同时,赵紫阳反复重申,他同邓小平是同盟。”

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回忆录中透露,赵紫阳在他们的会谈中坦诚谈到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的想法。

在北京发生”六四”事件后不久,苏联和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纷纷瓦解。作为苏联共产党掘墓人的戈尔巴乔夫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联合国

斯里蘭卡下周三選舉新總統

維克勒馬辛哈宣誓就任臨時總統。(美聯社)

斯里蘭卡總理維克勒馬辛哈宣誓就任臨時總統,他發表電視講話,呼籲各方就組建各黨派參與的政府達成協議。

國會議長阿貝瓦德納較早時說,已經收到總統拉賈帕克薩的辭職信。根據憲法,由維克勒馬辛哈出任臨時總統,直至議會選出新總統,完成餘下任期。
阿貝瓦德納說,議會將於下星期三選舉新總統。

斯里蘭卡執政黨表示,將提名維克勒馬辛哈擔任總統。

拉賈帕克薩日前由馬爾代夫坐飛機轉抵新加坡後,向國會議長阿貝瓦德納遞交辭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