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糧食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产业 科技 编辑精选 财经

(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中國雜交水稻為世界獻“糧”策

中新社長沙12月2日電 題:中國雜交水稻為世界獻“糧”策

作者  蔣文月  吳蓓蓓

“真的很香,嚼起來還很甜!”走進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食味品鑒室,熱騰騰的白米飯正好出鍋,盛上一碗,粒粒分明,入口彈牙,回味香甜。如今,這樣的米飯端上了更多發展中國家的餐桌。

雜交水稻栽培是中國第一項轉讓國外的農業技術,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技術。自1979年起,雜交水稻遠播五大洲近70國,國外種植面積近800萬公頃。

稻種出海,如何克服“水土不服”問題?雜交水稻如何引領“一帶一路”農業合作?記者近日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採訪活動走進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隆平高科”),探尋中國科技“種子”撒向全球沃野的故事。

圖為隆平高科總部的數字駕駛艙顯示屏。蔣文月 攝

在海外,絕大部分水稻種植在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隆平高科黨委副書記、副總裁紀紹勤說,水稻的生態適應性不強,國內的高產品種直接栽到熱帶多雨地區,很可能遭遇嚴重的病蟲害而導致顆粒無收。“因此雜交水稻要真正走出去,必須‘研發先行’,大力推行本地化育種。”

隆平高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於1999年作為主要創始發起人設立,作為全球十大種企之一,擁有以商業化育種體系、智慧育種平台等為核心的自主創新體系,雜交水稻市場份額居全球首位。

農以種為先。育種,就是開發農業的“芯片”。隆平高科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黃丹介紹說,通過把雜交水稻育種過程合理分段,科研也走向了專業化、規模化、智能化,“就像工廠的車間一樣”,這使得一個新品種的誕生從原來的8-10年縮短至4-6年。

2004年,隆平高科成立海南熱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2007年起,先後在菲律賓、巴基斯坦、印度和越南建立研發中心,通過與各國優質種質資源雜交,實現全球“穿梭育種”。據瞭解,隆平高科已有34個雜交水稻品種通過海外審定,菲律賓和巴基斯坦雜交水稻市場占有率居當地第一。

“今年夏天,巴基斯坦遭遇罕見高溫,當地許多進口雜交水稻僅有5%-10%的結實率,而經我們本地化選育的抗高溫品種結實率達50%-60%。”曾獲“中國種業十大傑出人物”稱號的隆平高科水稻首席專家楊遠柱說。

圖為湖南雜交水稻中心的DNA檢測室內,研究員正在挑選稻種。蔣文月 攝

1984年,袁隆平院士創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並擔任首任主任。迄今為止,該中心已舉辦雜交水稻技術培訓班超30期,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2000名專家學者和官員前來訪問、交流和培訓學習。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黨委書記許靖波說,近年來,中心與馬達加斯加聯合研發出4個新品種,實現增產2.5-3倍,當地最大面額的紙幣上,印有雜交水稻的圖案。

今年10月,中國—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獲批設立並啟動建設。“年末我們就會有技術團隊赴馬達加斯加,與當地大學一起開展工作。它將成為面向非洲的雜交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倡議共建國家間的國際科研合作示範樣板。”袁隆平院士的學生、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莉透露。

袁隆平院士生前曾多次描繪他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稻田種上雜交稻,按每公頃增產兩噸來算,可以多養活4億至5億人口。

“新一代種業人的使命,就是將袁老的夢繼續做下去,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紀紹勤說。(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名胜古迹 大陆

巴山夜雨成山火燎原 天府之國傳老人熱死 高溫熱浪恐導農作物歉收

中國今年夏季遇到罕見的高溫少雨天氣,使得長江流域各省市陷入乾旱和限電

對很多中國民眾來說,2022年他們面臨了史上最艱困的夏天:破紀錄的高溫、大範圍的限電、缺水同時發生,不少企業也被迫停止生產。連日高溫使重慶北碚縉雲山山火燃燒近72小時,當局雖展開撲救工作,但山火目前仍在延續。此外,四川也傳出有多位老人因爲極端高溫而熱死。但總算有最新消息傳出,四川有部分城市週三半夜終於下雨了。一旦中國秋天歉收,本已供應緊張的國際糧食市場將增添更大的壓力。

重慶市北碚縉雲山山火情況

黑夜壟罩下濃煙四起,縉雲山的山脊在熊熊火焰中卻清晰可見,重慶北碚區歇馬街道縉雲山從8月21日晚間開始延燒的山火,截至目前仍在蔓延。

中國媒體財新網報導,當地火勢從週日晚間開始向東北方向蔓延,呈現多點併發態勢,而當局除了採取橡膠拖把、消防水箱救火外,還有多輛挖掘機在火點與未燃燒區域間開闢隔離帶,以阻斷火勢進一步擴大。

除此之外,在互聯網上,也有許多民衆自發性協助募集物資,以及參與義工支援。有網民在微博表示,志願者羣組已有超過3000人次,同時,民間仍在對外募集各式物資及義工,包含會開挖掘機的師傅,以及能協助駕駛越野摩托車上山送物資的騎手。

昔日的“巴山夜雨”,今年夏天卻成了星火燎原。

新華社報導,因炎熱和乾旱,重慶多地發生山火,週一有1500多人被疏散。中國新聞網上週報導,長江幹流的水位降至5年以來平均值的50%。重慶嘉陵江許多地方出現乾涸,人們甚至可以走到江的對岸。

中國一些省份氣溫持續高達45度,導致電力部門無法正常供電從而工廠停產,而這種時刻,居民更需要耗電的空調等器械降低室內溫度。

上海、重慶等大都市已關閉了室外的裝飾性照明燈,四川省政府下令降低工業用電的比例,因為水力發電廠依賴的河渠水位太低。

四川總算有遲來的降雨

好消息是, 四川氣象臺在24日晚間發暴雨藍色預警,包括成都、綿陽等部分城市在當地時間週三半夜都迎來降雨。有網民在微博上慶祝髮帖,指“好久沒這麼涼快”,但也有許多網民抱怨“雨點小”,沒有辦法緩解炎熱天氣。

微博網民指四川有老人熱死(微博截圖)

連日而來的極端高溫,使四川多處有老人遭到熱死的消息傳出。

在互聯網上有多名網民表示,四川鄉下部分農村地區,有大量老人熱死家中,還有許多農民下地時中暑身亡,甚至有殯儀館每天滿負荷運轉,不過,本臺記者隨機撥打殯儀館電話卻無人接聽,無法獨自核實這些消息。

根據四川政府通報,8月27日至28日,四川多條江河包括岷江、涪江、嘉陵江、沱江等主要江河干流預計發生明顯漲水過程,當局警惕局部短時強降雨和旱澇急轉。每年的6月至8月,一般都是中國的主汛期,但今年長江流域正值汛期卻出現乾旱、缺水,使水電大省四川也加入“限電”行列,民衆苦不堪言,只能期待降水來緩解。

中國高溫熱浪恐導致農作物歉收

中國政府四個重要部門週二同時發布通知,呼籲為確保今年的秋收,盡可能節約用水。通知指出,乾旱的迅速加劇與高溫的破壞,對今年的秋季作物生產造成嚴重威脅。

中國農業部表示,此次華南地區高溫及乾旱天氣是60年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

中國消費的95%以上的稻米、小麥和玉米源於自產,如果歉收,意味著將提高進口,而中國的人口基數極大,進口糧食將給因烏克蘭戰爭本已吃緊的國際食品市場再增壓力。

中國消費的95%以上的稻米、小麥和玉米源於自產,如果歉收,意味著將提高進口,而中國的人口基數極大,進口糧食將給因烏克蘭戰爭本已吃緊的國際食品市場再增壓力。

中國國家氣象局週二再次更新警告,要求11個省對高溫和乾旱現象制定積極對策。有些地方開始使用人工降雨的方式。綠色和平組織東亞代表對法新社表示,”這是有記錄以來最炎熱的天氣,氣象科學顯示,炎熱的破壞程度正在加大。明年很可能又將是一次打破紀錄的炎熱。”

今年的極端天氣讓許多中國人意識到氣候正在發生變化,官方媒體也以從未有過的緊迫感態勢,報導氣候變遷帶來的惡劣影響。

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周兵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50年內,地球將會出現極端高溫,並且至少有10億人將流離失所或被迫忍受極端高溫影響。他說,”這就是當全球氣溫上升1℃的影響。”

他還表示,人類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大自然的變化規律,”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能逐步擺脫大自然各種強烈的瘋狂的報復。”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歷了2003年、2013年、2017年和2022年,4次較為明顯的高溫熱浪。周兵認為,今年的嚴重程度已經超越了此前幾次,而更加明顯的是,高溫熱浪發生的間隔頻率在明顯縮短。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联合国

斯里蘭卡下周三選舉新總統

維克勒馬辛哈宣誓就任臨時總統。(美聯社)

斯里蘭卡總理維克勒馬辛哈宣誓就任臨時總統,他發表電視講話,呼籲各方就組建各黨派參與的政府達成協議。

國會議長阿貝瓦德納較早時說,已經收到總統拉賈帕克薩的辭職信。根據憲法,由維克勒馬辛哈出任臨時總統,直至議會選出新總統,完成餘下任期。
阿貝瓦德納說,議會將於下星期三選舉新總統。

斯里蘭卡執政黨表示,將提名維克勒馬辛哈擔任總統。

拉賈帕克薩日前由馬爾代夫坐飛機轉抵新加坡後,向國會議長阿貝瓦德納遞交辭職信。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图辑 编辑精选 联合国

斯里蘭卡經濟危機爆民怨 內閣集體請辭總統續留任

斯里蘭卡經濟危機引發民怨高漲,造成連日來各地警民衝突。針對週末期間的宵禁與封鎖社群媒體,已經在台灣時間4日先後解除。另外,26名內閣部長也集體請辭,但總統拉賈帕克薩的親弟弟馬辛達拉賈帕克薩留任總理,同時邀請反對黨加入所謂團結政府。

大批民眾在警方拒馬前與鎮暴警察對峙,示威者並高聲呼喊要求總統與政府下台的口號。而警方則是發射催淚瓦斯,試圖驅散群眾。

佩拉德尼亞大學學生會主席維塔納吉表示,「我們要告訴政府,今天不管發生什麼事,都無法阻止成千上萬的人民加入抗爭。」

為了阻止這最新一波的街頭抗議,斯里蘭卡政府在週末前宣布全國實施宵禁,並且阻斷社群網路,說是要讓民眾冷靜下來,2項禁令在台灣時間4日早上先後解除。

路透社報導指出,斯里蘭卡這波動盪起源於2019年上任的拉賈帕克薩,為了實踐競選承諾而大幅減稅,但不久後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經濟跌入谷底。

政府為了填補赤字,不顧國際貨幣基金勸告,大量發行貨幣,結果就是加深經濟與社會危機。貨幣信用崩盤,加上物資短缺帶來動物價飆漲。促使連日來民眾無視政府警告,走上街頭抗爭。

而在內閣部長集體請辭,2兄弟卻分別留任總統與總理後,巴西總統另一位擔任財政部長的弟弟巴席爾,奉命前往美國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會談,希望能獲得紓困來解決危機。

本月以來,斯裡蘭卡經濟危機愈演愈烈。通貨膨脹和飆漲的食品價格嚴重影響了斯裡蘭卡民眾的生活。根據聯合早報報導,嚴重財政危機導致國家缺乏資金進口燃料,這導致該國電力不足。該國電力部門透露,當局目前缺乏足夠柴油來啟動發電機,國家被迫從週四(3月31日)開始實施13小時停電。這是斯裡蘭卡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次斷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