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APEC2023 彙整 - 第4页 共4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港澳 香港

財政司司長繼續在美國三藩市訪問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三)昨日(三藩市時間十一月十四日)在美國三藩市與一家從事先進醫療儀器製造的企業負責人會面,並向他們介紹香港優越的營商環境,以及特區政府在推動微電子研發和新型工業發展的相關新措施。(政府新聞處提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5日訊)正在美國三藩市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三藩市時間十一月十四日)繼續訪問行程。

  早上,陳茂波與美國一家從事先進醫療儀器製造的企業負責人會面,向他們介紹香港優越的營商環境,以及特區政府在推動微電子研發和新型工業發展的相關新措施。陳茂波指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獨特優勢,實行簡單低稅制,資金、人才、貨物、資訊及數據自由流通,籌融資市場發達蓬勃,並有高水平的科研機構和人才。特區政府正積極吸引企業、匯聚人才,並願意與企業共同投資合適的項目。陳茂波表示歡迎他們連同更多上中下游企業來香港發展業務和尋找合作夥伴,拓展商機。

  下午,陳茂波與中國代表團成員一同到三藩市國際機場迎接到美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國家主席習近平。

  陳茂波今日(三藩市時間十一月十五日)將繼續行程,代表行政長官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相關活動,並與當地商界會面。

分类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联合国

俄入侵烏630天:俄羅斯炮轟赫爾松導致2死12傷,傷者包括一名嬰兒,羅馬尼亞為北約盟國與烏克蘭開設F-16飛行員訓練中心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圖為歐洲議會前懸掛烏克蘭國旗。(圖取自歐洲議會網頁www.europarl.europa.eu)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5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630天。

2023年11月15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今天表示,歐盟將無法實現1年內向烏克蘭提供100萬枚砲彈的目標。與此同時,歐盟正努力確保對基輔的武器供應不致中斷。

♦今年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本周登場,最大看點除了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的場邊會晤外,如今美方證實,將把俄羅斯列為峰會上的充分參與者,善盡東道主責任,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確定不出席。

♦「第二屆國際烏克蘭重建展覽與論壇」14、15日在波蘭華沙舉行,台灣參與並設立台灣形象館。駐波蘭代表吳尚年代表政府與烏克蘭合作夥伴簽署6項備忘錄,深化台烏民主夥伴關係。

殺害知名女記者而入獄的俄羅斯人,因在烏克蘭作戰而獲普丁赦免

一名前俄羅斯偵探因2006年謀殺一名俄羅斯調查記者而被定罪,他的律師表示,他已被赦免,作為交換必須去烏克蘭參加戰鬥。

2014年,謝爾蓋·哈吉庫爾巴諾夫(Sergei Khadzhikurbanov)因參與組織謀殺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ya)被判處20年監禁。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是俄羅斯獨立媒體《新報》的知名記者,該報現已被禁。

哈吉庫爾巴諾夫的律師阿列克謝·米哈爾奇克(Alexei Mikhalchik)週二(11月4日)告訴俄羅斯媒體RBC,哈吉庫爾巴諾夫在烏克蘭完成為期六個月的軍事合約後,其犯罪行為獲得了總統赦免。這位律師補充說,哈吉庫爾巴諾夫仍留在烏克蘭武裝部隊。

2006年10月,波利特科夫斯卡婭在她位於莫斯科的公寓外被槍殺,當時此事件突顯出,隨著克里姆林宮對記者和其他批評者的鎮壓力度加大,俄羅斯記者面臨的威脅日益增加。

保護記者委員會(CPJ)歐洲和中亞項目協調員古爾諾扎·賽義德(Gulnoza Said)譴責此次赦免是對新聞自由的侮辱。

賽義德對美國之音表示:「這對俄羅斯所有記者來說是一記耳光。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沒有試圖糾正波利特科夫斯卡婭案件中的錯誤並伸張正義,而是赦免了其中一名肇事者。”

波利特科夫斯卡婭因報道普丁擔任總統初期俄羅斯車臣戰爭中的暴行而聞名。儘管受到死亡威脅和拘留,這位記者的報道仍贏得了十多個獎項。

薩義德補充說:“她常常是當地人唯一可以與之交談、分享他們的不滿並感到被傾聽的人。”

在與《新報》的聯合聲明中,波利特科夫斯卡婭的兩個孩子維拉(Vera)和伊利亞(Ilya)表示,他們沒有收到赦免哈吉庫爾巴諾夫的通知。

聲明中寫道:“對我們來說,這種’赦免’並不是兇手贖罪和悔罪的證據。這是一個可怕的不公正事實……褻瀆了因信仰和職業職責而被殺的人的記憶。”

律師米哈爾奇克表示,他的委託人卡吉庫爾巴諾夫去年參加了俄羅斯國防部和瓦格納私人軍事集團提出的一項協議,根據該協議,俄羅斯囚犯可以恢復正常生活,無需服完剩餘刑期,前提是他們滿足一個條件,即在烏克蘭持續的戰爭中堅持六個月的戰鬥。

卡吉庫爾巴諾夫是2014年因謀殺波利特科夫斯卡婭而入獄的五人之一,但當時調查人員並未透露下令殺人的人是誰。

2018年,歐洲人權法院裁定,儘管當局已對直接參與謀殺的男子定罪,但他們「未能採取充分的調查措施來找到策劃和下令謀殺的人」。

俄羅斯駐華盛頓大使館沒有立即回覆美國之音請求置評的電子郵件。

波利特科夫斯卡婭被殺時年僅48歲,她是自2000年以來至少6名被殺害的《新報》記者和撰稿人之一。

在保護記者委員會2006年秋季版的《危險任務》雜誌中,新聞自由組織將波利特科夫斯卡婭評為過去25年來世界新聞自由領域的頂尖人物之一。

波利特科夫斯卡婭在遇難前不久接受保護記者委員會的電子郵件採訪時表示,她對車臣新聞自由狀況的惡化感到沮喪。她以2004年北奧塞梯城鎮別斯蘭發生的致命人質危機為例說明了自己的感受。

“關於別斯蘭的事情還有很多內容可寫,”她告訴保護記者委員會,“但當所有撰寫文章的記者都被迫離開時,事情就變得越來越困難。”

國際反應:

歐盟高級官員表示無法兌現明年3月前向烏克蘭提供百萬砲彈的承諾

歐盟將無法實現先前提出的到明年3月向烏克蘭提供100萬枚砲彈和飛彈的目標。

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利斯(Boris Pistorius)週二(11月4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國防部長峰會上承認了這一點。

皮斯托里斯的言論是歐盟高級官員首次承認這一目標無法實現,儘管幾個月來許多人私下已經表示了懷疑。

這項承諾是在今年3月做出的,是為了滿足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的戰爭陷入僵局時對砲彈的需求。這項承諾是增加對烏克蘭彈藥供應的三部分計畫的一部分,第一部分呼籲歐盟成員國從自己的庫存中提供現存彈藥。

第二部分涉及歐盟國家根據聯合採購計畫向業界訂購新砲彈。

皮斯托里斯表示,歐盟正在與武器製造商合作,增加為烏克蘭生產的武器和彈藥。

就在這位德國防長承認這一點的兩天前,柏林的一位政治界消息人士周日表示,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s) 的執政聯盟原則上同意明年將德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增加一倍,達到約85億美元。

這位消息人士補充說,如果獲得朔爾茨聯盟佔多數席位的議會批准,這一增加將使德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1%,超過所有北約成員國承諾的2%的目標。

德國提出這項提議之際,包括德國在內的多個歐盟國家對四年內每年為烏克蘭提供高達50億的承諾表達了保留意見這筆長期援助是西方對烏克蘭防禦更廣泛的安全承諾的一部分。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周日的每晚視訊演講中警告全國,隨著冬季臨近,要準備應對俄羅斯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發起的新一波襲擊。

烏克蘭也報告說,俄羅斯對烏克蘭東部展開地面攻擊的同時,俄軍無人機攻擊次數增加。

澤連斯基週二表示,他收到報告稱,俄羅斯加強了對阿夫迪夫卡方向的進攻。俄軍在10月中旬對這座城市發動了大規模攻勢,隨後又加強了對烏東前線其他地區的攻擊力度。

澤連斯基補充說,儘管襲擊事件增加,烏克蘭仍堅守陣地。

在俄軍發動攻擊之前,烏克蘭曾在烏東發動反攻,但是,由於俄羅斯的強烈抵抗,反攻的進展速度沒有像預期的那麼快。

亞美尼亞總理拒絕參加集安組織峰會

亞美尼亞總理帕辛揚14日宣布,不會出席下週在白俄羅斯舉行的集安組織峰會。(歐新社檔案照)

由於俄羅斯拒絕介入亞塞拜然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區)的「反恐行動」,導致納卡區的亞美尼亞裔居民被迫遷徙到亞美尼亞,原親近俄羅斯的亞美尼亞在戰敗後,對俄國態度丕變,該國總理帕辛揚(Nikol Pashinyan)14日宣布,他不會出席11月23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的「集體安全公約組織」(CSTO,簡稱「集安組織」)峰會。

《美聯社》報導,自蘇聯解體後,亞美尼亞與俄羅斯一直是盟友,俄在亞美尼亞境內還有一個軍事基地,但兩國間的裂痕自去年以來開始擴大,帕辛揚的表態,是表明亞美尼亞與俄羅斯關係益發緊張的最新舉動。

另據俄媒《衛星通訊社》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14日針對帕辛揚不出席集安組織峰會的決定回應稱,如果是這樣,只能深表遺憾,因為此類會晤是交換意見的好機會。他補充說:「集安組織框架下舉行的會晤,可體現參與者在相關領域對這一互動機制的需求。」

集安組織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亞美尼亞及吉爾吉斯等6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並由俄羅斯主導。集安組織承諾保護受到攻擊的成員國,俄國在亞美尼亞境內還設有軍事基地,負責防禦亞美尼亞與土耳其和伊朗的邊界。亞塞拜然曾在1993年加入,但已於1999年退出。

帕辛揚此前強調,亞美尼亞從未違背其盟國義務,也從未背叛盟友,但亞塞拜然攻擊納卡區的事件暴露該國的「脆弱性」。帕辛揚曾批評莫斯科未告知他亞塞拜然的計畫,俄國評論家甚至嘲笑他無法保護其境外的亞美尼亞同胞。

此外,在俄羅斯強力反對的背景下,亞美尼亞國會今10月3日仍批准了國際刑事法院的《羅馬規約》,這意味著若日後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踏上了亞美尼亞領土,亞美尼亞就有義務將他逮捕。

日美韓外長會談 確認嚇阻北韓、援烏抗俄路線

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南韓外長朴振14日進行會談。(圖片擷自日本外務省)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近日於美國舊金山舉行。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南韓外長朴振14日進行會談,三方一致認為有必要繼續深化安保領域合作,應對北韓核威脅與飛彈試射活動。

據《共同社》報導,3國同時確認將加速協調,力爭年底前啟用「即時共享北韓飛彈預警數據計劃」。

上川陽子在會談一開始,就提及包括北韓、中國在內的印太地區課題,強調「日美韓戰略合作需求增強」。上川強調願共同維護、強化基於法治的國際秩序。

布林肯則指出,「有許多應該共同推進的事項」;朴振也表示,「志同道合國家加強合作,已變得無比重要」。

俄羅斯至今仍持續進攻烏克蘭,3國外長針對俄國與北韓的軍事結盟交換了意見,譴責北韓對俄提供武器,將持續關注兩國今後動向。此外也商定將繼續援助烏克蘭。

上川陽子會中對兩盟國幫助解決北韓綁架日本人質問題,表達了感謝。

分析:

美證實俄副總理率團登APEC 

今年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本周登場,最大看點除了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的場邊會晤外,如今美方證實,將把俄羅斯列為峰會上的充分參與者,善盡東道主責任,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確定不出席。

美國在過去幾個月以來,持續透過多項制裁孤立俄羅斯,不過如今態度似乎出現變化。美國國務院官員13日證實,代替普丁出席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俄羅斯副總理奧弗丘克(Alexei Overchuk)將被視為代表團領導人出席,有機會「充分參加」本周的會議。

自從2022年俄羅斯大規模入侵烏克蘭後,包含普丁在內的多名俄羅斯政要、商業巨頭都遭到美國、歐盟等西方勢力制裁。美國國務院上個月也公開稱「不歡迎普丁到訪舊金山」,當時俄羅斯則回應稱,應該交由成員自行決定自己的代表。

負責亞太經合會組織的美國國務院官員莫裡(Matt Murray)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奧弗丘克「被視為代表團團長,將有機會充分參加本周的活動。」

此次代表出席的奧弗丘克雖然同樣名列歐盟和其他國家的制裁名單,但具體而言並未受到美方制裁。

莫裡稱,美方在過去一年以來多次重申希望能成為亞太經合會「好的東道主」,雖然允許俄羅斯代表參加,但他也透露,出於外交禮節,奧弗丘克不會和其他與會的國家元首及領導人處於相同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烏俄戰火爆發後,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也連帶降至新冰點,除了祭出重重制裁外,也多次拒絕和俄方接觸,企圖在國際社會中孤立莫斯科。普丁也因為受到國際刑事法庭的通緝,缺席早前在南非及印度舉行的金磚峰會和G20峰會,直到10月才現身中國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除了俄羅斯代表引起討論外,由於香港特首李家超被列為美國制裁名單,最終以「行程安排問題」為由,改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台灣則是再度派出在沒有政治角色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代表。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習近平抵達美國三藩市 僑胞熱迎 抗議如影隨形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5日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專機,在美國時間星期二下午大約2時半,即本港時間星期三早上6時半抵達美國三藩市,準備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並在會議期間,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加州州長紐森、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等高級官員到機場迎接。民運人士展開抗議,華僑和中國留學生在沿途街道熱烈歡迎。

習近平乘坐的車隊離開機場前往下榻飯店途中,「許多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代表等候在沿途街道,揮舞中美兩國國旗,熱烈歡迎習近平到訪」。在習近平入住的酒店對面,有在美華人團體組團歡迎習近平到訪,他們手持大型國旗及歡迎標語,希望兩國關係向好發展。

事實上今天當地展開抗議習近平訪美活動,民運人士在東灣小型機場,以飛機拉開的巨型橫幅,當飛機繞行空中時,附近社區居民都可看見橫幅。

多個民運團體表示在習近平訪美期間發動抗議活動。中國代表團在管制區內訂下的飯店,保安人員在門口維安,側邊停車場入口的街道同樣架起黑色圍欄管制通行,戒備森嚴。

今天抗議習近平的人士路程遇上300多名準備前往機場歡迎習近平的支持者,雙方並未發生衝突。

這次是習近平時隔六年再度到訪美國,亦是中美元首相隔一年再次面對面會晤。

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稱,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周三在舊金山南部歷史悠久的菲洛里(Filoli)莊園舉行會晤,就一系列雙邊和全球問題進行約4個小時的深入會談。美中峰會將在舊金山主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期間舉行。

會談地點菲洛里莊園擁有近265公頃的自然土地,其中包括一座喬治亞復興風格的公館、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花園、一個2.8公頃的果園和一條1.6公里長的小徑。

習近平和拜登均於周二抵達舊金山地區,他們的會晤預計包括工作午餐、莊園漫步,以及包括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參會的小型會晤。雙方其他高級官員將就特定問題舉行單獨會議。

周三晚些時候,習近平預計將出席兩場招待會,會見美國商界和文化界的部分領袖。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受邀與會者稱,在中國領導人發表“對美中人民”的講話前,一位美國內閣官員將為習近平做開場介紹。

一位美國高級官員最近在被問及拜習會晤的安排時告訴記者:“我們將留出一些時間,讓兩國領導人坐下來,就美中兩國在全球和雙邊層面面臨的所有問題進行深入交談”。

中國官員要求與本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地點分開,希望討論的時間能夠超過去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美中峰會。去年11月,拜登和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舉行了3小時的會晤。另一位高級官員提到,美方正在尋求的一些成果是“實質性的”,“不同於”過去的成果。

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稱,習近平本周訪問加州的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安排,小到他在乘坐車隊時看到窗外的景色,大到他從哪個角度被拍攝。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指出:“細節無小事”。

美方還對舊金山進行了清理,包括清除無家可歸者的營地和整修街道。知情人士透露稱,中方官員私下裡向美方官員表達了對習近平在旅途中將經歷的事情的擔憂。

兩位現任和前任美國官員說,他們堅持要求這次會晤在本周於舊金山舉行的亞太地區領導人更廣泛聚會之前舉行,而且地點應與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地點完全分開。這兩名官員稱,中方的要求旨在提升習近平的地位,使其高於本周前往加州的其他世界領導人。

除了美中峰會外,另一場活動將於周三晚間舉行。官員們說,習近平與拜登會晤後,將與美企頂級CEO和其他政要一起出席一個每位2000美元的晚宴。官員們說,拜登預計不會出席,因為他將主持一個單獨的晚宴,但一些美方高級官員可能會出席。

官員們說,習近平計畫在晚宴上發表重要講話,晚宴由美國智庫組織,包括亞洲協會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他們說,晚宴前還將為主要企業高管舉行私人貴賓招待會。

陪同習近平出訪的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等。
較早時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表示,中美兩國元首將在三藩市進行的會面,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晤,兩國元首將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具體情況會適時發布,感謝傳媒對中美關係的關心。

《彭博》引述消息報道,兩人將宣布一項協議,中國將打擊芬太尼生產和出口。
報道說,根據這項有待最後敲定的協議,中國將對化工企業採取行動,阻止芬太尼和用於生產芬太尼的原材料的流動。
而作為回應,拜登政府將解除對中國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的制裁。
另外,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美中元首將討論加強溝通和管理競爭等問題,美國期望從峰會中獲得具體成果。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習近平離京赴美 拜習會據在舊金山南部菲洛里莊園舉行

美國總統拜登(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去年11月在G20印尼峰會場邊會晤。(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4日訊)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離開北京,應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邀請,赴美國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應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稱,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周三在舊金山南部歷史悠久的菲洛里(Filoli)莊園舉行會晤,就一系列雙邊和全球問題進行約4個小時的深入會談。美中峰會將在舊金山主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期間舉行。

會談地點菲洛里莊園擁有近265公頃的自然土地,其中包括一座喬治亞復興風格的公館、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花園、一個2.8公頃的果園和一條1.6公里長的小徑。

習近平和拜登均於周二抵達舊金山地區,他們的會晤預計包括工作午餐、莊園漫步,以及包括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參會的小型會晤。雙方其他高級官員將就特定問題舉行單獨會議。

周三晚些時候,習近平預計將出席兩場招待會,會見美國商界和文化界的部分領袖。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受邀與會者稱,在中國領導人發表“對美中人民”的講話前,一位美國內閣官員將為習近平做開場介紹。

一位美國高級官員最近在被問及拜習會晤的安排時告訴記者:“我們將留出一些時間,讓兩國領導人坐下來,就美中兩國在全球和雙邊層面面臨的所有問題進行深入交談”。

中國官員要求與本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地點分開,希望討論的時間能夠超過去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美中峰會。去年11月,拜登和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舉行了3小時的會晤。另一位高級官員提到,美方正在尋求的一些成果是“實質性的”,“不同於”過去的成果。

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稱,習近平本周訪問加州的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安排,小到他在乘坐車隊時看到窗外的景色,大到他從哪個角度被拍攝。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指出:“細節無小事”。

美方還對舊金山進行了清理,包括清除無家可歸者的營地和整修街道。知情人士透露稱,中方官員私下裡向美方官員表達了對習近平在旅途中將經歷的事情的擔憂。

兩位現任和前任美國官員說,他們堅持要求這次會晤在本周於舊金山舉行的亞太地區領導人更廣泛聚會之前舉行,而且地點應與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地點完全分開。這兩名官員稱,中方的要求旨在提升習近平的地位,使其高於本周前往加州的其他世界領導人。

除了美中峰會外,另一場活動將於周三晚間舉行。官員們說,習近平與拜登會晤後,將與美企頂級CEO和其他政要一起出席一個每位2000美元的晚宴。官員們說,拜登預計不會出席,因為他將主持一個單獨的晚宴,但一些美方高級官員可能會出席。

官員們說,習近平計畫在晚宴上發表重要講話,晚宴由美國智庫組織,包括亞洲協會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他們說,晚宴前還將為主要企業高管舉行私人貴賓招待會。

習近平晚上乘坐專機,離開北京,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赴三藩市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應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陪同習近平出訪的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等。
較早時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表示,中美兩國元首將在三藩市進行的會面,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晤,兩國元首將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具體情況會適時發布,感謝傳媒對中美關係的關心。

《彭博》引述消息報道,兩人將宣布一項協議,中國將打擊芬太尼生產和出口。
報道說,根據這項有待最後敲定的協議,中國將對化工企業採取行動,阻止芬太尼和用於生產芬太尼的原材料的流動。
而作為回應,拜登政府將解除對中國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的制裁。
另外,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美中元首將討論加強溝通和管理競爭等問題,美國期望從峰會中獲得具體成果。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拜習會倒數 預測:有合作,也有各說各話

美國總統拜登(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去年11月在G20印尼峰會場邊會晤。(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4日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睽違7年將前往美國出席亞太經合會峰會(APEC)並會晤美國總統拜登,連日來,中國輿論從官方媒體到知名博主都表達積極態度。分析家認為,這反映出美中雙方都對此次元首見面有所期待,希望能降低彼此間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的緊繃態勢。

就在中國外交部證實習近平將於11月14日至17日赴舊金山舉行美中元首會晤,並應邀出席亞太經合會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後,中國官媒一連發表多篇文章,宣傳此次會晤的重要性。

中國官媒態度積極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的國際評論專欄「鐘聲」11日以《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態度發展中美關係》為題發表文章,稱拜習會對推動中美關係真正穩下來、好起來具有重要意義,「對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亦具有重要意義。」文中強調,歷史一再證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美方有人炒作「對華接觸失敗論」背離歷史真相。並稱美方將中國定位為「最主要競爭對手」和「最重大地緣政治挑戰」不符合事實,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

相較於「鐘聲」先前文章,多為疾言厲色地批評美國,例如《美國「戰爭成癮症」給世界帶來災難》或《甩鍋推責解決不了美通膨難題》等,似可看出不小的差異。

同一天,官媒新華社標題則為《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領航亞太發展繁榮新程》。

官媒報導之外,「戰狼」形象鮮明的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在微博發文稱中美兩國和全球輿論都期待這次會晤,希望它能對穩定兩國關係產生作用,因為「中美關係怎麼走,必將對整個國際政治的氛圍產生深刻影響。」以反美言論著稱,擁有323萬粉絲的另一名知名博主司馬南則是維持一貫論調,在11月10日發文批評美國是要建構對中國壓迫、冷淡的關係,「在盡量不與中國激烈衝突的情況下,讓中國的發展熄火,逐漸自我窒息。」

最近幾個月,美中恢復了高層接觸,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北京,以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對華盛頓的回訪。華盛頓對雙方的接觸表示歡迎,但美國官員強調這次舊金山峰會不會達成大的協議。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雙方的關係依然緊張,而台灣將於明年1月舉行總統選舉。

軍事互動之外,台灣問題繞不開

李尚福遭解職學者:掃除美中軍事交流障礙,之前解除職務的部長(李尚福)因為(向俄羅斯採購武器而遭)美國制裁,沒有辦法跟美國軍方高級別的官員直接交流。這個障礙現在沒有了,就是在兩國關係整體出現穩定的大氛圍下,兩軍的高層交流就相對比較容易。美中軍機、艦近期接連在南中國海跟西太平洋靠近台灣的海空域發生近距離接觸並互相指責危險動作,提高了擦槍走火的風險,也更凸顯高層軍事交流的重要性。

除了軍事互動之外,另一個美中元首峰會繞不開的敏感議題是台灣。

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在11月13日舉行的一場簡報會中指出,台灣問題跟科技管制議題已成為美中戰略競爭的基本格局,他認為美方在此議題上無法讓步,可預期的是,雙方將會再次表達各自立場,各說各話。

在彼此談判前提獲得滿足之後,顧立雄分析,拜登政府積極想要安排元首峰會的主要原因是對於習近平一人統治下,極為不透明的情況感到擔憂,所以除了透過國務卿布林肯等高階官員展開對話,更要透過峰會直接了解習近平的想法,也直接把話說給習近平本人聽。

另一方面,習近平面對國內經濟不振等議題,也需要這場高峰會,對內對外展現他與拜登平起平坐、相互抗衡的態勢。

預計會談將達4小時

現任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業務總經理的華自強續稱:“問題是,考慮到他們在台灣問題、科技政策和根本競爭關係的其他方面所面臨的考驗,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穩定兩國關係”。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前主任、現就職於喬治城大學的韋德寧(Dennis Wilder)表示,白宮告訴《金融時報》,兩國領導人不會發表聯合聲明,這表明“雙方在基本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

報導指,拜登和習近平將在提供同聲傳譯的4個小時的會談中討論一系列問題,包括華盛頓對中方在南中國海軍事活動的關切,以及北京對旨在阻止解放軍獲得美國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的憤怒。

官員們暗示雙方將達成一項協議,重開中方在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去年訪問台灣後關閉的軍事溝通渠道。華盛頓還希望北京打擊芬太尼成分的出口,芬太尼是美國藥物濫用的罪魁禍首。

據熟悉籌備工作的人士稱,中方正在尋求擴大有關人工智能的對話,將其他技術也包括在內,希望通過接觸來推遲美方的進一步限制。還有消息人士說,習近平希望拜登表達反對“台獨”的立場,而不是一如既往地表態不支持“台獨”。但消息人士補充說,拜登並沒有考慮此舉。另一位美國官員說,拜登將“清晰地放大”現有的台灣問題相關信息。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問題專家白明(Jude Blanchette)認為,習近平將傳遞“關於台灣問題的非常嚴厲的信息”,但不太可能從拜登那裡聽到新的措辭。他說:“習近平直接表達這對北京來說有多嚴重,這對中方的戰略很重要”。

報導指,拜登和習近平會晤後不計畫共進晚餐,這是美中關係冷淡的另一個跡象。習近平將出席一個與美國企業高管的晚宴,北京希望這能緩解美國企業高管對在華投資的擔憂,因為中國正面臨著更強勁的經濟逆風。此外,艾奧瓦州馬斯卡廷市的二十多位居民預計將出席晚宴,其中包括薩拉·蘭德(Sarah Lande),1985年習近平訪問馬斯卡廷時,她曾在家宴請習近平。

白明說:“如果效果好的話,習近平在與拜登成功舉行峰會後高興地向(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伸出手,那將是一次糖衣炮彈”。蘋果公司拒絕就庫克是否會出席上述晚宴發表評論。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中國的經濟形勢提高了與美國合作緩解緊張局勢的積極性。她談到:“北京希望爭取時間,以應對中國的經濟問題,並促進受美國限制阻礙的技術創新。美國希望證明其提出的與中國進行有管理競爭的模式的有效性,拜登政府希望其至少持續到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前主任、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韓磊(Paul Haenle)說,此次峰會將有助於緩解印太地區的擔憂。韓磊說:“該地區發出了一個需求信號,我認為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和中國都需要更負責任地管理日益緊張的局勢。我認為這將是峰會帶來的積極成果”。

現就職於喬治敦大學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前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說,此次峰會標誌着雙方都承認,美中正處於長期地緣政治競爭的開端階段。麥艾文說,“他們現在正開始就競爭條件進行複雜的談判——在哪裡競爭、如何競爭、承擔什麼風險、支付什麼成本。本次峰會是談判的核心”。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耶倫在APEC財長會指成員協調和合作十分重要

耶倫表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協調和合作十分重要,而金融和財政政策將是最有效力的工具。(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4日訊)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周一(11月13日)在美國三藩市舉行。美國財長耶倫在開場發言時表示,亞太地區是環球經濟的中心,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的經濟活力意味著他們採取的行動,對於應對全球挑戰至關重要。她又說,當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尋求實現開放、充滿活力、具韌性及和平的亞太地區這個共同願景時,協調和合作十分重要,而金融和財政政策將是最有效力的工具。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APEC) 21個成員國領導人齊聚美國舊金山,參加11月15日至17日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耶倫又表示,亞太經合組織需要透過增加勞動力供應、創新和基礎設施投資,同時採取可持續並減少不平等的方式,進一步改善長期的經濟前景。

另外,亦需要走上一條可持續成長的道路,以保護地球,同時為經濟提供成長所需的清潔能源,以及需要利用新興技術推動創新,同時維護安全的金融市場。
另外,美國財政部表示,耶倫當天與出席會議的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舉行介紹會議。耶倫談及她稍早前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的會面,並表達了與中國持續透過經濟和金融工作小組等,維持靈活溝通管道的重要性。

另據預測報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成員國明年經濟成長料將下滑,仍低於全球平均值,除因利率攀升造成美國成長減緩外,還有中國經濟難以復蘇,加上美中緊張重創貿易。

路透社報導,APEC秘書處政策支援小組在APEC領袖峰會前夕發布最新預測報告,顯示擁有21個成員國的APEC明年成長將從今年的3.3%,降至2.8%。

根據最新預測,2025年和2026年APEC成長率平均為2.9%,低於全球平均值3.2%,以及排除APEC以外的全球均值3.5%至3.6%。

環太平洋經濟成長的主要下行風險為和出口限制有關的持續通貨膨脹,上漲的稻米等農產品價格,以及肥料供應鏈的受阻。

抑制通膨可能需要更多的緊縮貨幣政策,這將導致經濟成長進一步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