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影音 时政 编辑精选

習近平結束訪歐 王毅:夫人外交是此次訪問的亮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歐洲之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介紹出訪情況,表示近年中歐關係在國際局勢深刻演變背景下,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挑戰,未來中歐關係何去何從,處於關鍵時期。特意點明:“夫人外交是此次訪問的亮點”。

中法元首夫婦在在巴黎愛麗舍會面。 (新華社)

習近平5月5日至10日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進行國是訪問。行程結束之際,王毅向隨行記者介紹此訪情況。

王毅表示,歐洲是多極格局重要一極,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夥伴。近年來,中歐關係總體保持發展,同時在國際局勢深刻演變背景下,也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他指出,明年是中國歐盟建立正式外交關係50週年,中歐關係何去何從,處於關鍵時期。

王毅提到,中歐之間沒有地緣政治矛盾,沒有根本利益衝突,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雙方應該堅持夥伴定位,堅持對話合作,深化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

他批評有個別國家炮製所謂「中國責任論」和各種甩鍋推責言論;強調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當事方,中方有誠意,有行動,也有原則,不接受任何利用危機抹黑中國、煽動新冷戰的言行。

此外,針對國際關切中國產能過剩論,王毅表示,習近平訪法時說明,中國新能源企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產能過剩問題。因此中歐雙方在綠色和數位轉型中有著廣泛巨大合作空間。

“夫人外交是此次訪問的亮點”

5月7日,大雪和強風席捲了上比利牛斯省的圖爾馬雷山丘,中法元首夫婦在此會面。

新華社通稿把王毅這段話報道了出來:“夫人外交是此次訪問的亮點。彭麗媛教授陪同習近平主席出席20多場活動,並同往訪三國領導人夫人開展友好交流,同當地婦女、學生親切互動,鼓勵他們更多學習中文、了解中國。”

王毅還說:“彭麗媛教授還應邀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接受擔任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十周年榮譽證書。彭麗媛教授的魅力外交對增強外國民眾對華好感度、提升中國軟實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官媒其實早有過對彭麗媛外交魅力的報道,比如『人民文摘』2015年第二期就載文稱彭麗媛是“中國新名片”,稱“她和荷蘭王後的‘鬱金香外交’芬芳迷人,和丹麥女王的‘童話外交’溫馨動人,和斯里蘭卡總統夫人的‘光明外交’真摯感人”。但老將王毅出面背書,並提到“軟實力”的高度,還是比較引人注目。

他在總結習近平歐洲行時特意強調彭麗媛的“軟實力”,有分析揣測,王毅或預感到彭麗媛在黨內的地位正在不可阻擋地提升,於是提前“鳴鑼開道”?他主管外交,借習近平訪問歐洲表彰彭麗媛的魅力外交,在自己的專業框架內,也不顯得唐突。

近來關於彭麗媛可能要進入政治局的猜測也越來越多,與彭麗媛越來越多地高調露面,去地方“視察”有重大關係。最新就有星島日報報道稱,彭麗媛擬擔任中央軍委幹部考評專職委員。

“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習近平與馬克龍及馮德萊恩在愛麗舍宮舉行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路透社)

習近平五年後重來歐洲,有着拉歐抗美的重大謀畫,其“成果”在北京和外界看來很不一樣。

習近平10日結束歐洲行返國,此間輿論的印象,習近平並沒有撫平歐洲對中國的警覺,反而加劇了對北京的不信任。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官媒卻是一片“鶯歌燕舞”,盛讚習主席訪歐如何成功。官媒央視借三個“很不尋常”的“場景”來凸顯習近平歐洲之行的風光。

習近平6天訪問三國,央視選擇了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海拔2000多米的合影”。報道稱:“習近平此訪首站是法國,當地時間5月7日,在海拔2000多米的圖爾馬萊山口,中法元首夫婦以比利牛斯山為背景,留下一張意義特殊的合影。”並借用“外媒”之口誇讚“法方在馬克龍‘第二故鄉’上比利牛斯省安排中法元首小範圍會晤”“罕見”。央視抒情:“中法元首更深入地走進彼此國家……留下朋友之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外交佳話。”

第二個場景:“一萬五千人的歡呼”。說的是習近平到訪塞爾維亞,塞爾維亞舉行的隆重盛大的歡迎儀式。央視說:“習近平在同武契奇共見記者時,專門提到這一幕,‘我為那個場面所震撼,也深受感動’。”

第三個場景:“15年後的再次獻花”,央視引用習近平的話說:“令我感動的是 昨天給我獻花的姑娘就是15年前給我獻花的小姑娘”。匈牙利精心安排的這一幕,習近平稱讚“這不就是象徵著中匈友誼友好的成長。”

央視挑選了以上三個場景來表達習主席所受到的感動。至於此行究竟取得了什麼比較嚴肅的成果,就由專程陪同習近平全程訪問的中共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出面侃侃而談了。在新華社發出的一篇長達近六千字的長文中,王毅在習近平此行“展現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積極進取,彰顯了習近平主席作為大國領袖的擔當和魅力”的總括下做了幾點解讀:

首先是法國,王毅稱“兩國元首進行了長時間、高水平戰略溝通”。稱“相信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法關係將迎來下一個更輝煌的甲子。”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談到塞爾維亞,則稱“鐵桿友誼”繼續強化,兩國已構成命運共同體。關於匈牙利,則表示中匈關係已駛入“黃金航道”。

不過,比起央視看重“美輪美奐”場面,王毅大約知道“場面”並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他說,“明年是中國歐盟建立正式外交關係50周年,中歐關係何去何從,處於關鍵時期”。其實,歐盟現在和中國面臨的問題很簡單,就是最前面提到的俄羅斯侵烏與中國產能過剩。前者關係到歐洲的生存,後者關係到歐洲的經濟。

對於前者,王毅引用習近平的話說“我們不接受任何利用危機抹黑中國、煽動‘新冷戰’的言行。”,他指責有個別國家炮製所謂“中國責任論”;對於後者,習近平在法國就否認中國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王毅除了重複外,略帶自我安慰地表示,中歐雙方在綠色和數位轉型中有着廣泛巨大合作空間。

不過,王毅總結稱,“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實踐”。“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發出了和平、團結、合作的強音,充分體現了大國大黨領袖的全球視野、天下情懷和時代擔當,再次表明中國已經成為更具國際影響力、創新引領力、道義感召力的負責任大國。”

法新社援引專家評論習近平此行“所到之處受到皇室般的歡迎,面子上很光亮,但實質上幾乎沒有什麼突破,且歐盟對中國的不信任有增無減”,金融時報分析:習低估了大多數歐盟國家將中國視為安全威脅和經濟威脅的程度。

法國世界報周六的社評則指出:很明顯,習近平在歐洲選擇了自己的陣營,那就是具有專制傾向、着迷中國投資而又不不會批評其領導人的陣營。有專家認為,中國國家主席準備奉承歐洲的戰略自主性以擴大與美國的裂痕,強化他的 “多極世界 ”理念,但事實證明他們錯了。習近平的多極世界首先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

另美國之音(VOA)今天報導,習近平疫情結束後首次赴歐訪3國,但他這次訪歐所感受到的氣氛與以往已大不相同;而此行選擇到訪法國,分析認為,顯然意圖製造西方的分歧,但歐洲忌憚中俄往來密切,反阻礙中歐關係改善,以致習近平分化美歐的意圖難得逞。

《中華時報》是全球華人媒體,致力於为大家提供客觀中立、多角度的評論分析文章和新聞報道。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與觀點,不代表《中華時報》。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影音 时政 编辑精选

習近平在歐洲尋找鐵桿友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離開法國之後的歐洲行可謂一帆風順,再也沒有人會向他要求向俄羅斯施壓,因為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親俄立場與習近平高度一致;再也沒有人會向習近平要求平衡貿易。

習近平到布達佩斯總統府,與匈牙利總統舒尤克舉行會談。(路透社)

作者:安德烈
在塞爾維亞,習近平與武契總統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儘管塞爾維亞能向中國出售的東西少之又少,前者還成為“首個和中國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歐洲國家”。在匈牙利,總統舒尤克盛讚2023年中國對匈牙利投資高於任何其他國家,而且,已經簽署的或將簽署的協議將“涉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在匈牙利的擴展”。更讓習近平暖心的,歐爾班總理是去年出席北京一帶一路論壇高峰會的唯一一位歐洲國家領導人。

這可能是習近平為什麼選擇訪問法國之後去訪問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主要原因,周一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舍宮接待習近平,兩人就歐中貿易糾紛、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進行了“坦率”的交談。不過,在匈牙利,媒體被擱置一旁,所有讓習近平不高興的話題避而不談。在塞爾維亞,習近平使用“鐵桿友誼”形容中塞關係,甚至把“鐵桿友誼”寫入中塞聯合聲明。“鐵桿”這個詞並不優雅,中文裡過去多為貶義,似乎自從北京把巴基斯坦叫“巴鐵國”後,“鐵桿弟兄們跟着榮升”。有分析稱,習近平把中塞關係稱之為鐵桿友誼與中國駐貝爾格萊德使館1999年被美國“誤炸”有關,加之中國目前與美國對峙的關係,就更加鐵上加鐵了。不過,習近平雖然提到了這段歷史,但沒有親臨憑弔,或許是對美國作出的一種緩和姿態。

習近平對塞爾維亞進行短暫的訪問後轉訪歐盟成員國匈牙利,下車伊始,匈牙利總統舒尤克稱讚習近平的到訪是“歷史性的”,布達佩斯城變成了“中國色”,全市高度戒備,一些高舉雪山獅子旗的藏人抗議者被當局藏在習近平看不見的角落。按照央視5月9日的報道:“當地民眾下午很早就自發列隊等待迎接習近平主席的到來。從天亮等到天黑,這是中匈友誼‘最長情的告白’”。央視不惜把中匈關係說得像熱戀的情人,專門創造了一個詞彙“最長情”,而且“從天亮等到天黑”,這些人是華人?是使館組織的?是匈牙利人,歐爾班組織的?習近平是晚上抵達布達佩斯,他們為什麼要從天亮等到黑?央視只顧渲染,沒有解釋任何細節。

習近平人未到,就在匈牙利親政府報刊發文稱讚中匈關係駛入“黃金航道”,說中國與匈牙利“肝膽相照”。與歐爾班會談後,按照新華社報道,“兩國領導人共同宣布,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知道匈牙利文是如何表述的,這個“新時代”不正是取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裡面的“新時代”之意嗎,歐爾班是如何理解這個“新時代”的?而且中匈戰略夥伴關係變成了“全天候”,也就是24小時晝夜運轉?這種表述是何等的大而化之! 唯一可以參照的是習近平在抵達布達佩斯國際機場發表的書面講話中的一句話:“2017年,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兩國互利合作換擋提速,傳統友誼更加深入人心。”那麼,現在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是換擋提速到頂了嗎?

習近平為什麼選擇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紐約時報分析,由於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以及中東歐多個國家對從未實現的中國承諾的項目的極度失望,曾經被習近平視之為中國投資的“不沉的航空母艦”沉沒了,“在政治和經濟越來越動蕩的環境下,長期領導這兩個國家的專制領導人將為中國提供一個避風港。”

布達佩斯科維努斯大學的外交關係學者陶馬什·毛圖拉分析:“捷克人、波蘭人,以及幾乎所有其他人都因俄烏戰爭對中國非常厭煩,但在匈牙利,這不是問題,至少對歐爾班政府來說不是問題”。

習近平如此重視與匈牙利的關係,被視為是對歐爾班總理在歐盟內部單打獨鬥戰略的肯定。法新社分析:近年來,這位民族主義領導人在與布魯塞爾鬥爭的同時,堅定地轉向東方。在布魯塞爾與北京保持距離的同時,歐爾班卻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拒絕 “集團 ”之間的意識形態對抗。毛圖拉分析,歐爾班領導下的匈牙利已成為中國的“安全政治空間”,中國能指望匈牙利來試圖軟化歐盟的對華政策,保護中國不受其對俄烏戰爭所持立場的影響。

不過,政治安全空間也好,不以民主與專制對抗也好,紐時分析,歐爾班對中國的主要興趣是錢,他希望在中國投資者的幫助下,將匈牙利變成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新技術的製造中心。布達佩斯已經宣布在鐵路和公路基礎設施、核能和汽車領域簽署至少 16 項協議。匈牙利全國各地的電池和電動汽車工廠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投資額高達數百億歐元。

習近平喜歡這位在歐盟內部“單打獨鬥”的歐爾班,總部設在柏林的墨卡托研究所分析師克勞斯-宋(Claus Soong)認為,習近平的訪問 “象徵著中國努力在與歐盟的討論中發出不同聲音,削弱歐盟的團結”。

不過,分析指出,塞爾維亞尚在敲歐盟的大門,而歐盟對民族主義者歐爾班的匈牙利保持着高度警惕,習近平分化歐盟說來容易做起來談何容易,分化歐美恐怕也不易。

本文摘編自法廣的內容,《中華時報》是全球華人媒體,致力於为大家提供客觀中立、多角度的評論分析文章和新聞報道。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與觀點,不代表《中華時報》。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影音 时政 编辑精选

習近平與歐爾班宣布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習近平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舉行會談後見記者。(新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10日訊)在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舉行會談後見記者,共同宣布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習近平指出,當前中匈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而今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中匈關係發展迎來新的重要契機。兩國要繼續做互信互助的好朋友、合作共贏的好夥伴,以建立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為契機,為兩國合作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強調,中方讚賞匈方長期堅定奉行對華友好政策,在涉台、涉港、人權等問題上旗幟鮮明堅定支持中方。中方堅定支持匈牙利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願同匈方加強兩國發展戰略對接,發揮好中匈政府間一帶一路合作委員會等機制作用,有序推進基礎設施、綠色能源等領域合作,按期完成匈塞鐵路建設。積極拓展清潔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合作。

習近平指出,歐洲是多極世界中的重要一極,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夥伴。希望匈方作為今年下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為推動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習近平同歐爾班舉行會談,並共同宣布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法新社)

歐爾班表示,匈中關係定位提升,為未來匈中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他對匈中關系的前景充滿信心。匈方希望同中方繼續在「一帶一路」框架內推進匈塞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合作,加強經貿、新能源等領域合作。匈方不認同所謂「產能過剩」或「去風險」等說法。匈方深化對華合作的決心堅定不移,不會受到任何力量的干擾。

歐爾班又說,中國的發展對歐洲是機遇而不是風險。作為下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匈方願為推動歐中關係健康發展和中東歐國家同中國合作作出積極努力。

習近平到布達佩斯總統府,與匈牙利總統舒尤克舉行會談。(路透社)

另外,之前習近平與總統舒尤克舉行會談。習近平強調,中方歡迎匈牙利搭乘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快車,願意同匈方繼續深化政治互信,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同匈牙利「向東開放」戰略更緊密對接,中方願同匈方繼續引領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正確方向,推動合作走深走實,希望匈方以今年下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為契機,推動中歐關係平穩健康發展。

習近平強調,過去75年,中匈關係保持平穩發展。雙方要總結寶貴經驗,指明未來之路。一是堅持平等相待,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把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堅持互信互助,始終相互理解並堅定支持維護彼此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三是堅持合作共贏,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拓展各領域合作,推動各自發展戰略對接。四是堅持公平正義,站在歷史正確一邊,努力為人類和平和發展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舒尤克表示,加強同中國的合作是匈牙利既定方針。中方在綠色轉型、清潔能源等方面擁有先進技術和經驗,匈方歡迎更多中國企業來匈牙利投資合作。

2024 年 5 月 9 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匈牙利布達佩斯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期間,警察將西藏抗議者和中國支持者分開控制。 REUTERS – Bernadett Szabo

媒體示威者統統被警察隔開

繼巴黎和貝爾格萊德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在他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匈牙利讚揚了中國與匈牙利之間的緊密聯繫,兩國經濟合作蓬勃發展,並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問題上意見一致。

在與匈牙利國家元首塔馬斯-蘇約克(Tamas Sulyok)一起參加閱兵式後,他將在總理官邸加爾默羅修道院會見維克托-歐爾班(Viktor Orban),並向新聞界發表講話。

對於這次被布達佩斯形容為“歷史性”的訪問,首都布達佩斯被披上了中國的色彩,戒備森嚴,“西藏示威者展示的幾面旗幟也被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不讓中國國家主席看到”。在鄰近的街道上,一些抗議者穿上了小熊維尼的服裝。

據美聯社報道,數百人聚集在布達佩斯布達城堡附近,揮舞着中國和匈牙利國旗,希望一睹習近平的車隊。許多戴着紅色棒球帽、自稱是中國使館志願者的中國公民也在場。

一名匈牙利反對黨動能黨議員告訴美聯社,周三,當他和一名同事試圖在布達佩斯的一座橋上懸掛歐盟旗幟時,一群這樣的人找到了他們。

法新社說,在卡梅爾修道院外圍,多瑙河美景盡收眼底,許多戴着墨鏡的遊客對這裡的嚴密安保感到驚訝,警察封鎖了進入該景點的通道。

一位以色列遊客笑稱:“中國王子來了”。他對不能乘坐纜車登上布達城堡感到失望。

中國使館志願者

在美聯社獲得的一段視頻中,匈牙利議員馬頓·湯波斯 (Márton Tompos) 表示,這些人都戴着紅色棒球帽,與他對峙,以確保習近平車隊的路線上不會懸掛任何涉及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西藏或台灣的旗幟或符號。

湯波斯說,“他們告訴我,他們是這裡中國大使館的志願者,他們說,他們想確保這裡沒有西藏或台灣的旗幟,因為那不太好”。湯波斯補充說,這些人阻止我的同事繼續掛旗子,“直到我向他們展示那是一面歐盟旗幟”才罷休。

分裂歐盟

據中國官方報道,習近平稱讚中匈關係正處於 75 年歷史上的巔峰時期。

抵達前,他在親政府報紙《匈牙利民族報》(Magyar Nemzet)上發表文章,將中匈關係比作 “黃金航道”。

習近平寫道:“在不穩定的國際背景下,我們共同挑戰地緣政治秩序”,“作為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規畫我們的航道”。

法新社指出,習近平此話是對維克多-歐爾班總理在歐盟內部單打獨鬥戰略的肯定。

近年來,這位匈牙利民族主義領導人在與布魯塞爾鬥爭的同時,堅定地轉向東方。在布魯塞爾與北京保持距離之際,歐爾班與北京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他拒絕”集團”之間的意識形態對抗。

根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說法,他近三天的訪問是“將我們的戰略夥伴關係推向新高度”的一次機會,從文化交流到經濟合作。事實上在去年,中國已成為匈牙利最大的投資國。

對維克多-歐爾班來說,這是一次外交上的成功。歐爾班的內閣主任格爾格利-古力亞斯(Gergely Gulyas)對習近平選擇在歐盟範圍內訪問巴黎和布達佩斯表示歡迎。他稱,這“表明了匈牙利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性”。

16 項協議

布達佩斯已經宣布在鐵路和公路基礎設施、核能和汽車領域與中國簽署至少 16 項協議。

匈牙利全國各地的電池和電動汽車工廠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投資額高達數百億歐元。

這引起了該國反對派的擔憂,反對派譴責合同缺乏透明度、工廠對環境的影響以及腐敗。反對派認為,建設工程讓“歐爾班的圈子”變得更加富裕。

給歐盟的信息

周一,習近平在巴黎愛麗舍宮受到歡迎,並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就中歐貿易爭端和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進行了“坦誠”的討論。

然而在匈牙利這最後一站,媒體都被擋在一旁,沒有任何有爭議的話題。

北京和布達佩斯的立場一致,都主張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同時與克里姆林宮保持密切關係。

總部設在柏林的墨卡托研究所分析師克勞斯-宋(Claus Soong)認為, 習近平喜歡強調他這個歐洲盟友(匈牙利),他的訪問”象徵著中國努力在與歐盟的討論中建立不同政見的聲音,並削弱歐盟的團結。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影音 时政 编辑精选

習近平抵達布達佩斯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到機場迎接

習近平抵達布達佩斯,開始對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到機場迎接。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9日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對塞爾維亞的國事訪問後,乘搭專機抵達布達佩斯,繼續歐洲訪問行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到機場迎接。進行他這次出訪最後一段行程。習近平歐洲之旅目的在強化北京與最親近歐盟友邦間已蓬勃發展的關係。

習近平周三晚乘搭專機抵達布達佩斯,繼續歐洲訪問行程。(新華社)

他在機場發表書面講話,指中匈兩國是相互信賴的好朋友、好伙伴。他此行會與匈牙利領導人會晤,共同規劃兩國合作發展新藍圖,引領中匈關係向著更高水平闊步邁進。

習近平乘坐的專機於當地周三晚抵達歐洲三國之旅最後一站匈牙利,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與夫人到布達佩斯機場迎接。

習近平的專機在進入匈牙利領空時,匈牙利空軍派戰機升空護航。習近平對上一次訪問匈牙利是15年前,當時是以國家副主席身份出訪。

今年是中國與匈牙利建交75週年,習近平前往匈牙利訪問3天,預計今晚將參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招待的國宴。

習近平這次由法國展開歐洲之旅,儘管屬於友好訪問,卻也凸顯北京和歐盟間因烏克蘭戰爭和全球貿易引發的緊張關係。

今天稍早,習近平結束塞爾維亞之行。如同匈牙利一樣,塞爾維亞與中國及俄羅斯關係密切。

習近平在機場發表書面講話,指近年匈牙利銳意進取,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可喜成就,中匈兩國是互相信賴的好朋友、好伙伴,雙邊關係亦已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今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為兩國關係發展迎來重要契機,他期待此行與總統舒尤克及總理歐爾班會晤,共同規劃兩國合作發展新藍圖,引領中匈關係向著更高水平闊步邁進,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匈兩國必將堅持以寬廣視野,長遠眼光看待和把握雙邊關係,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作出應有貢獻。

習近平在啟程前往匈牙利前,又在《匈牙利民族報》發表題為《攜手引領中匈關係駛入黃金航道》的署名文章,指兩國一直堅持做肝膽相照的好朋友,雙方建立了高水平政治互信,雙邊關係進入歷史最好時期,駛入「黃金航道」,兩國要加強國際事務交流,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積極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兩國亦要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打造務實合作新亮點。中方願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匈牙利「向東開放」戰略深入對接,加快推進匈塞鐵路等重大合作項目。

習近平結束對塞爾維亞國事訪問

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結束對塞爾維亞的國事訪問,登機前向送行人士揮手致意。(路透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對塞爾維亞的國事訪問,乘搭專機前往匈牙利繼續歐洲訪問行程。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到機場送行,而他之前亦在和平別墅為習近平餞行。

習近平於周二晚間在米格29戰鬥機護航下抵達塞爾維亞,在嚴格的保安措施中,對該國進行訪問。路透社說,此刻恰逢北約轟炸中國大使館、造成三名中國記者喪生25周年。

當地昨日(周三)在軍樂隊和中國國歌聲中,習近平在夫人彭麗媛的陪同下,在貝爾格萊德主要政府大樓前的紅地毯上受到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的正式歡迎。

兩位領導人向數千名觀眾致意,其中一些人揮舞着中國國旗。

武契奇發表講話,對習近平表示歡迎,並稱習近平是“塞爾維亞的朋友”。武契奇總統表示:“在這裡,在我們的塞爾維亞,他(習近平)感受到的尊重和愛戴,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這位塞爾維亞總統在向民眾發表講話時接著說:”我們在中國領土完整問題上有着明確而簡單的立場”。“是的,台灣就是中國”。

這些話可能讓習近平很高興,因為大多數歐洲和西方領導人,即使他們的國家不承認台灣,一般也不會以如此強硬的方式發表類似聲明。自1949年中國內戰結束以來,中國一直未能征服台灣。近年來,中國加大了對台灣的壓力。

習近平和武契奇在當地昨日上午舉行會談並共同會見記者,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和中方支持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首期6項舉措,包括中塞自由貿易協定7月1日正式生效,支持塞爾維亞承辦2027年專業類世博會,擴大進口塞爾維亞特色優質農產品,未來3年支持50名塞爾維亞青年科學家赴華開展科研交流,並邀請300名塞爾維亞青少年赴華學習,以及增開貝爾格萊德至上海直航航線。

習近平中午出席武契奇舉行的歡迎宴會時指出,中塞關係實現了新的偉大歷史跨越,並站在嶄新的起點上,中方願同塞爾維亞人民一起努力,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奮鬥。

習近平在對法國進行國是訪問後於周二晚間抵達貝爾格萊德。

他在巴黎受到了隆重的歡迎,並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就貿易爭端和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進行了坦誠的討論。

除法國外,這次習近平自2019年以來首次出訪歐洲所選擇的另兩個國家,塞爾維亞和匈牙利,被認為是歐洲大陸對俄羅斯和中國最友好的國家之二。

周二,習近平在塞爾維亞日報《政治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在提到這一事件時寫道,北約“無恥地轟炸了”大使館。

他強調說:“中國人民珍愛和平,但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並讚揚了中國和塞爾維亞之間“不朽的友誼”。

“貝爾格萊德政治卓越基金(BFPE) 項目主任斯特凡·弗拉迪薩夫列夫(Stefan Vladisavljev)認為,習近平選擇在25周年紀念日進行國事訪問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他補充說:“重點還應放在促進兩國之間現有的合作和宣布兩國未來可以共同實施的項目上”。

中國已在塞爾維亞和巴爾幹地區投資數十億歐元,特別是在採礦和製造業領域。去年,北京和貝爾格萊德簽署了一項自由貿易協定。

之前在法國,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敦促習近平阻止向俄羅斯出口可能用於入侵烏克蘭的軍工產品。他們還呼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盡一切可能結束這場戰爭。

面對西方國家,尤其是面對美國對北京向莫斯科提供經濟支持的批評,習近平呼籲不要利用烏克蘭衝突”抹黑”中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影音 时政 编辑精选

習近平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會談 分析:擬藉使館事件凸顯與西方對立

在塞爾維亞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統武契奇會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8日訊)國家主席習近平國事訪問塞爾維亞第二日,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會談。習近平指,相信今次訪問必將開啟中塞關係新的歷史篇章。

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抵達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大廈前廣場,出席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舉行的歡迎儀式。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抵達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大廈前廣場,出席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舉行的歡迎儀式。軍樂隊演奏中塞兩國國歌,期間鳴放多響禮炮。習近平和武契奇一同檢閱儀仗隊,之後到露台,向現場大批民眾揮手致意。

兩人隨即舉行會談。習近平讚揚塞爾維亞對今次訪問的精心安排,說相信今次訪問,必將開啟中塞關係嶄新的歷史篇章。

他訪問塞爾維亞期間,預計會到訪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舊址,大使館25年前曾遭北約轟炸,造成三名中國記者不幸遇難。

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是在當地周二,由法國轉抵歐洲之行第二站塞爾維亞,是他相隔八年再次到訪當地。

習近平抵埗時發表書面講話,指中塞傳統友誼深厚,兩國關係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以來,雙邊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政治互信堅如磐石;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相繼實現全面互免簽證、開通直航航線、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人員往來更加密切,鐵桿友誼深入人心,兩國堅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中方願同塞方一道攜手前行,開創合作新局面,期待同武契奇就雙邊關係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相信這次訪問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

分析:擬藉使館事件凸顯與西方對立

外交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此次分別選擇歐盟成員國匈牙利與歐盟非成員國的塞爾維亞進行國是訪問,是安全的選擇。此次出訪將提供中國機會衡量歐洲對中國的看法,並透過強調中國與西方的過去傷疤,藉此鞏固與塞爾維亞的關係。

像是此次習近平訪問塞爾維亞,恰逢美軍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25週年,習近平2016年6月曾在訪問時,前往中國大使館被炸舊址憑弔,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前往當地憑弔,此次習近平是否也會到被炸使館舊址憑弔成焦點。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政治卓越基金會(BFPE)計劃協調人弗拉迪薩夫列夫(Stefan Vladisavljev)表示,紀念使館爆炸事件將向中國國內和塞爾維亞的民眾傳遞共同受害的象徵意義,把西方作為對立面。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則認為,紀念活動可能會聚焦在北約擴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鑒於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有所緩和,預估美國不會是主要目標。

近年來,中國與塞爾維亞間的經濟關係、互動交流日趨緊密。據弗拉迪薩夫列夫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塞爾維亞與俄羅斯的關係變得不那麼受歡迎,這給中國機會填補空白。

據塞爾維亞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塞爾維亞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德國。兩國也於去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已成為塞爾維亞目前的主要外資來源國。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顯示,中國是塞爾維亞在2020年至2023年間第二大的武器供應國,僅次於俄羅斯,中國提供塞爾維亞包括中程導彈和運輸機等軍事配備。

去年10月中國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塞爾維亞總統和匈牙利總理皆至北京與會。

王義桅表示,連接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及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貨運鐵路,將是習近平歐洲之行的重點,匈塞鐵路對歐洲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未來還需加強中歐在投資、製造和本地化方面的合作。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史志欽認為,歐盟對中國的看法已經產生變化,若一切都強調安全,也就是過度安全化和政治化,那麼就會失去很多合作機會,這不符合當今全球化的趨勢。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影音 时政 编辑精选

世界媒體看:習近平訪歐,烏克蘭議題見本色

法國總統馬克龍(左2)在艾里賽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握手致意。(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8日訊)自俄羅斯總統普京2022年2月訪問北京後不久,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就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問題。在習近平訪問法國之際,西方盟國和國際社會如何處理與中國關係的問題再度凸顯。

富有中國特色的邏輯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在當今世界之所以令各國感到難以接受,甚至讓那些明里暗裡支持俄羅斯的國家(包括中國)也不好意思公開說支持,是因為烏克蘭是一個俄羅斯也承認的獨立國家,俄羅斯的好朋友中國也聲言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當得到尊重。

在莫斯科入侵烏克蘭之際,北京的態度之所以令人覺得很有看頭,則是因為一方面北京聲言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當得到尊重,另一方面又聲言莫斯科入侵烏克蘭錯不在莫斯科,而是在西方國家;一方面聲言沒有為俄羅斯的入侵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又向俄羅斯提供大量的軍民兩用設備和零件,使莫斯科得以維持其戰爭的進行。

聲言莫斯科入侵烏克蘭錯在沒有入侵烏克蘭的西方國家,這種說法在國際社會普遍被認為是富有中國特色的邏輯。本週訪問法國的中國國家主席似乎親自解釋和示範了這個邏輯。

5月6日星期一,法國報紙《二十分鐘》以《烏克蘭戰爭:俄羅斯宣布核子演習,中國不願被「抹黑」》為題發表報道:

「星期一,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張局勢再次升級。俄羅斯宣布即將在烏克蘭附近舉行核演習,並聲稱其軍隊可以打擊烏克蘭『及以外地區』的英國軍事目標。莫斯科發出這些威脅之際,正值普丁在克里姆林宮舉行就職典禮的前夕。的核心內容。

「星期一訪問巴黎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不要在烏克蘭問題上『抹黑』中國。他表示,北京在和平解決戰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習近平提到西方對中俄關係的反覆批評。必須指出的是,雖然中國呼籲尊重所有國家的領土完整,但它從未公開譴責俄羅斯的入侵。

「習近平聲言,『中國既不是這場危機的源頭,也不是其中一方。然而,我們不會袖手旁觀。從一開始,我們就在尋求和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馬克龍總統星期一對」中國承諾’不向莫斯科出售任何武器和提供任何援助表示歡迎。

“習近平強硬回應親俄批評”

北京一方面在各種場合宣揚支持俄羅斯,並透過外交和貿易管道給俄羅斯提供實質的支持。另一方面,北京又對其他國家批評北京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問題上親俄羅斯的立場非常敏感。

5月7日星期二,美國《紐約時報》以《習近平強硬回應親俄批評,稱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發動新冷戰》為題發表報道說:

「在對法國為期兩天的訪問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堅決反對外界批評中國在烏克蘭戰爭期間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稱『我們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

「星期一,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了幾輪會談後,在雙方共同會見記者時,習近平作出強硬表態,並為中國的角色進行了辯護。他回顧說,中國’既不是這場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人、參與方’。

「習這番憤怒的言論似乎主要是針對美國,後者認為,中國除了從俄羅斯購買大量石油和天然氣外,還透過向俄羅斯軍隊提供衛星圖像、噴射戰鬥機零件、微晶片和其他軍民兩用設備,繼續協助莫斯科在烏克蘭進行戰爭。

「馬克龍和出席上午會談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向習近平施壓,要求他利用自己對莫斯科的影響力結束這場戰爭。習近平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在北京接待俄羅斯總統普京,但除了對和平的一般性願望之外,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習近平會要求這個’友好無上限’的盟友停止戰爭。

強硬立場與實際利益並存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直接威脅歐洲和平,威脅多個歐洲國家的安全和領土完整。這種事態使歐洲國家不得不重視,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也由此被歐盟國家重新看待。
日本主要報紙《每日新聞》 5月7日以《法國和歐盟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圍繞向俄羅斯供應問題舉行與中國舉行峰會》發表報道說:

「5月6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法國、歐盟、中國三邊峰會上,法國和歐盟對中強硬立場引人注目。傳統上,法國和歐盟對中國的立場都比美國更為靈活柔軟,但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最近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中國的不信任,(這種立場有所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則說:「正在法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日反駁了美國和歐洲有關中國向俄羅斯出口可用於軍事目的零件的批評。他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面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了講話。

「關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習近平強調中國『為和平事業發揮了積極作用」。就美國和歐洲批評中國對俄羅斯的援助問題,習近平說,『我們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

「馬克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已承諾不向俄羅斯出售武器,並嚴格控制可用於軍事目的的材料的出口。 他還表示『將積極推進這一承諾實現』。

“兩國領導人的這次會晤在農產品、航空和人工智慧等廣泛領域達成了政府間協議和企業間合約。當天共宣布了37項協議、備忘錄和聯合聲明。”

中國的問題,與虎謀皮的問題

法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和非西方國家一方面擔憂中國公開和暗中支持俄羅斯入侵,並在南中國海、東中國海、台灣海峽頻繁展示武力,展示其破壞現有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意圖,另一方面,法國以及其他國家又不得不與中國打交道,並希望以此獲得好處,這種做法是否有中國話所說的」與虎謀皮「問題?

法國主要報紙《世界報》 5月4日,也就是在習近平抵達法國開始國事訪問的前夕發表的社論雖然沒有使用“與虎謀皮”這個詞,但顯然談的是法中關係當中這個令人擔心的問題。社論的標題是,《馬克龍與習近平會晤:與中國對話,不抱幻想》。社論說:

「中國動輒聲稱它想要一個『強大的歐洲』。這是反話。它意圖削弱西方民主國家,從而盡可能地破壞跨大西洋關係,甚至破壞歐盟本身。為此,2012 年它發起了’17 + 1’峰會,試圖吸引中歐和東歐國家,並讓它們遠離歐盟。

「馬克龍沒有上當。自2019 年以來,無論是在巴黎還是在中國,他都名副其實地、系統地將歐洲官員納入他與中國頭號人物的會晤中。面對歐洲人現在稱之為’系統性競爭對手’的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法國無意單打獨鬥,也不會為中國主席的奉承而欣喜。 只有團結的歐洲才有可能被北京聽到。

「繼續相信中國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中保持中立是適得其反的。正如俄羅斯總統下次訪問北京將再次表明的那樣(預計普京將於5月7日在連任總統後首次出訪中國),中俄這兩個政權已經建立了真正的非正式聯盟。

「在承認共產黨中國時,(已故的總統)戴高樂宣稱:『這一決定沒有任何內容涉及對當前的中國政治制度的絲毫認可。(…)法國只是承認世界的現狀。』六十年後,這一公式仍然完全有效。

「不與中國對話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把習近平視為朋友也不是解決辦法。馬克宏於5月7日邀請中國國家主席訪問上比利牛斯省,但他不應被誤導。此次訪問的這一’親密’部分不會給法國和歐洲帶來比普京2019年訪問布雷岡松堡更多的東西。

(美國之音對本文有所貢獻。)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影音 时政 编辑精选

習近平抵塞爾維亞訪問,稱不能忘記25年前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習近平時隔8年再次訪問塞爾維亞。他相信這次訪問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8日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法國轉到貝爾格萊德,開始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親自到機場迎接。

這次是習近平時隔8年再次訪問塞爾維亞。他在機場發表書面講話時指出,中塞兩國在2016年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以來,雙邊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他期待以這次訪問為契機,同武契奇就雙邊關係以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規劃兩國關係發展新藍圖,並相信這次訪問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譜寫中塞關係發展新篇章。

習近平:不能忘記25年前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習近平對塞爾維亞展開國事訪問的這一天對於中國而言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25年前的這一天,中國駐南聯盟的大使館被北約的導彈擊中,當時造成3名中國公民死亡,20多人受傷。

1999年,南聯盟對科索沃解放軍和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進行屠殺。隨後北約介入。在最後的外交努力失敗之後,北約決定對南聯盟進行大規模空襲。

迄今為止,北約堅稱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是一場意外。但是北京卻對此不以為然。而塞爾維亞反正是將北約的干預看作是對該國實施的暴行。

臨行前,習近平在塞爾維亞《政治報》發表題為《讓鐵桿友誼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的署名文章。文章表示,中塞兩國要深入挖掘互利合作潛力,落實好共建“一帶一路”中期行動計畫,爭取打造更多標誌性項目,拓展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能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文章還表示,我們不能忘記,25年前的今天,北約悍然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邵雲環、許杏虎、朱穎3名中國記者不幸遇難。中國人民珍視和平,但絕不會讓歷史悲劇重演。

所以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的來訪剛好恰如其分。塞爾維亞親政府報紙《信使報》( Kurir)將習近平的訪問稱作是「強有力印證了塞爾維亞和中國之間的鐵桿友誼」。

小國塞爾維亞和大國中國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友好務實的關係。兩國之間的合作從基礎設施項目到警務合作。但歐盟內部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樣的合作。

因為塞爾維亞這個巴爾干國家有意正式加入歐盟,所以許多人擔心它會成為中國或者俄羅斯的「特洛伊木馬」,亦或者是中俄兩國的「特洛伊木馬」。

中國是塞爾維亞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德國。然而去年塞爾維亞對德國的貿易逆差僅為5億歐元,對華貿易逆差卻高達34億歐元。

隨著貝爾格萊德和北京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將於7月生效,情況會發生改變。總統武契奇表示,塞爾維亞的主要目標是向中國出售更多蔬菜、水果、烈酒和葡萄酒。

中國問題專家弗拉迪薩夫列夫說,塞中之間的「鐵桿友誼」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得到了加強。當時,中國人送來了大量疫苗和口罩。這件事留在了塞爾維亞的記憶裡。但正相反,歐盟給與的價值上億歐元的抗疫援助卻很少被塞爾維亞媒體提及。

因為這也涉及更大的政治。雖然武契奇希望帶領塞爾維亞加入歐盟,但進展卻非常緩慢,此時的他正在與傳統的東正教盟友俄羅斯眉來眼去,與中國的「調情」也變得越來越多。

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否決權的兩個大國在科索沃問題上都支持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直到今天都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但有一點不同:俄羅斯的支持也有政治代價——尤其是在襲擊烏克蘭之後,但北京的支持似乎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

弗拉迪薩夫列夫指出,中國具有塞爾維亞理想中的朋友形象。這關係到經濟和政治支持、以及對中國作為最終對抗西方的大國的看法。而這正是歐盟和美國所疑心的。「巴爾干地區一直主要是西方勢力範圍的一部分,」弗拉迪薩夫列夫說:「因此人們擔心,如果塞爾維亞加入歐盟,那麼中國的利益交叉點也將隨之而來。」

習近平開始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到機場迎接。(路透社)

塞爾維亞是中國投資的重要目標

先放下宏大的政治不談,光談一談污水處理。借助中國32億歐元的巨額貸款,塞爾維亞正在建設5000公里的污水處理系統和159座污水處理廠。

即便是在首都貝爾格萊德,廢水在排入寬廣的薩瓦河和多瑙河之前也沒有經過處理。

貸款、基礎設施、工廠……中國人在塞爾維亞中部經營一家大型鋼鐵廠,在該國東部經營一家冶煉廠和銅礦,在北部經營一家輪胎廠。

塞爾維亞是中國投資的重要目標。該國與布魯塞爾簽訂了廣泛的貿易協定,但由於不是歐盟成員國,因此不受嚴格的標準規則的約束。

坐鎮貝爾格萊德的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是一位務實的獨裁者,他嚴格控制媒體並持續打壓反對派。他所在的前進黨的統治甚至觸及到最小的村莊。

無論是貝爾格萊德一座中國建造的橋樑的開通,還是一段高速公路和火車路線的開通,武契奇和他的電視團隊都會出現在那裡。

智庫貝爾格萊德政治卓越基金會(BFPE)的中國問題專家弗拉迪薩夫列夫(Stefan Vladisavljev)說:「在過去的15年裡,中國的確已經成為塞爾維亞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

這非常符合塞爾維亞政府的主要敘事方式:進步、就業、更高的薪水。

中國人不太重視環境標準並不重要,塞爾維亞當權者覺得創造就業崗位更重要。在一個大多數人每月生活費不足 500歐元、許多工作都要靠黨的恩惠才能維持的國家,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

批評者認為,中國人根本沒有投資,他們只是為建設項目提供資金。 最終拿到招標合同的還是中國企業,在建築工地勞作的是中國工人。不久後這些中國工人還會在地下工地工作。因為,除了法國企業,中國企業也會在貝爾格萊德修建地鐵。貝爾格萊德是歐洲最後一批既沒有污水處理廠,也沒有地鐵的大城市中的一座。

來自中國的防空系統

塞爾維亞在政治上有多個支柱,但該國在軍事上宣稱實行「中立」。 在武契奇時代,這意味著主要與北約進行軍事演習,但在烏克蘭戰爭之前也與俄羅斯聯合軍演。

而且塞爾維亞也從各方購買武器。塞爾維亞的軍武庫現在是一個大雜燴:從蘇聯時期的武器系統到最近訂購的法國戰鬥機,應有盡有。

塞爾維亞軍隊也擁有中國的CH-95無人機。專家們說,這款無人機在塞爾維亞發展自己的無人機系統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真正的瑰寶是中國的紅旗防空導彈系統FK3。

軍事專家拉杜洛維奇(Vlade Radulović)對德國之聲表示:「FK3非常重要,因為塞爾維亞軍隊以前沒有這樣的防空系統。該系統的射程約為100公里,與之前構成我們防空系統的前蘇聯時期的涅瓦河系統(Newa)相比,射程顯著增加。」

此外塞爾維亞和中國也在警務方面進行合作。人們曾多次在貝爾格萊德街頭看到正在巡邏的中國警察,據說目的是為了向中國遊客提供幫助。在塞爾維亞的很多電視新聞中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正面的報導。

不過,讓人不太愉快的是,在塞爾維亞首都已經安裝了一千多台中國華為公司生產的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影頭。警方對具體安裝地點保持沉默,但這些攝影頭到處可見。

根據法律,塞爾維亞警方不得使用人臉識別軟體。但政府試圖多次修改法律。

可以肯定的是:貝爾格萊德是歐洲第一個隨處可見「智慧型」攝影頭的城市,而且自稱「安全城市」,這也是為中國監控技術打廣告。

武契奇總統對華友好路線受到民眾好評。所有民意調查都顯示,中國是塞爾維亞第二重要的朋友和第二重要的盟友。俄羅斯仍然是最受歡迎的盟友。歐盟和美國則遠遠落後。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影音 时政 编辑精选

習近平結束法國國事訪問 聯合聲明談中東未提俄烏

馬克龍在塔布機場為習近平舉行送行儀式。(法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8日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對法國的國事訪問,他從上比利牛斯省塔布市乘搭專機前往塞爾維亞,繼續歐洲訪問行程。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塔布機場為習近平舉行送行儀式。

馬克龍向習近平贈送了環法單車賽黃色戰衣等禮物。(法新社)

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推延約一個小時才飛往塞爾維亞。據全天候電視台BFMTV7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向習近平夫婦贈送了貝雷帽、法國最古老的燒酒-雅文邑、比利牛斯羊毛毯、西南著名的蒙圖莊園(Montus)紅葡萄酒。圖爾馬萊山坳是環法自行車賽出名的賽段。法國總統向中國國家主席贈送此一賽段一名冠軍簽下名黃色領騎衫。

在飛抵塞爾維亞之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塞爾維亞《政治報》發表題為《讓鐵桿友誼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的署名文章。文章讚揚了中國和塞爾維亞鐵桿友誼,並強調了“25年前的今天,北約悍然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習近平在塞爾維亞的《政治報》發表署名文章。(網絡截圖)

習近平指出,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塞始終是真朋友、好夥伴。雙方堅持互尊互信,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走深走實;堅持互惠互利,緊密合作助力兩國各自現代化進程;堅持互幫互助,雪中送炭的兄弟情誼彌足珍貴。兩國鐵杆友誼歷久彌堅,樹立了國家和人民交往的典範。

習近平指出,不能忘記25年前的今天,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中國人民珍視和平,但絕不會讓歷史悲劇重演。中塞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成為兩國人民的共同記憶,將激勵雙方一道闊步前行。中方願同塞爾維亞朋友一道,不忘初心、攜手進步,共譜國家發展振興新篇,共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

貝爾格萊德時間1999年5月7日,北約用B-2隱形轟炸機投下五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轟炸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新華通訊社記者邵雲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朱穎被炸身亡,數十人受傷,大使館建築嚴重損毀。

法國總統馬克龍以此方式款待來訪的習近平,法國反對黨派人士也發出了批評之聲。歐洲議會議員拉斐爾·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表示,他不是我們的朋友。

另一名反對黨派人士表示,北京當局實施“壓垮我們經濟的侵略性戰略”,我們還對習近平報以友好基調,這是不協調的。馬克龍執政黨內歐洲議會選舉領軍人瓦萊麗·哈耶(Valérie Hayer ),和北京保持直接、坦誠的對話是必要的。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啟程,他將第二次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時隔近八年再次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

塔布機場附近沿途有民眾揮舞中法兩國國旗。(新華社)

聲明不包含俄烏議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週一(5月6日)在巴黎舉行雙邊會談。中國官媒新華社週二(7日)下午發佈4份聯合聲明,分別涉及中東局勢、海洋合作、人工智慧管控、農業交流等議題;此外,中法雙方還簽署經濟、綠色發展、化妝品產業等領域的合作意向書。

在中東局勢方面,中方釋出的中法聯合聲明大部分篇幅關切以巴議題,一方面「反對以色列進攻拉法……也反對強行遷移巴勒斯坦平民的行為」,一方面「呼籲各方避免在現地採取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單邊措施」。聲明還主張,「兩國方案」應作為加薩走廊未來的治理基礎,達到以巴衝突的「全面政治解決」。

中法聯合聲明也提到伊朗、紅海等中東區域衝突熱點。新華社指出,習近平說「當今世界很不太平」,而中法兩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推動建設持久和平」。

據美聯社引述,馬克龍稱法中兩國對中東議題有「相同的目標」,也就是「立即實現停火以釋放人質、保護人民、促進人道救援運送、鼓勵區域局勢降溫,並且重啟政治前景」。馬克龍與習近平都表示,希望今年7月登場的巴黎奧運能成為休戰的契機。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中法聯合記者會上,馬克龍還提及對於「東亞危機的擔憂」,其中包含台灣海峽兩岸以及北韓問題。但此議題並未納入中法聯合聲明。

在中法領袖會後的聯合記者會上還談到了俄烏局勢,但此議題亦沒有包含在後來發佈的4份聯合聲明。馬克宏盼中國能發揮對俄羅斯的影響力、促成俄烏停戰,並且「樂見中國政府承諾不出售任何武器和援助」給俄羅斯、同時「嚴格控制」軍民兩用產品對俄出口。

習近平主張,中國不是俄烏危機的製造者和當事方,卻「沒有隔岸觀火」,而是派遣特使積極斡旋和平。「我們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歷史反覆證明,任何衝突最終只能通過談判解決……支持適時召開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公平討論所有和平方案的國際和會。」

近期歐美各國質疑中國持續出口非致命性的工具機、微電子等科技產品到俄國,協助俄國在西方制裁下繼續維持其軍工產業以及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但中國認為,中俄經貿往來是「正常的國家關係」、他國不應「抹黑」。

紐約時報評論說:在對法國為期兩天的訪問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堅決反對外界批評中國在烏克蘭戰爭期間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稱“我們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

“習近平在巴黎進行會談之際,普京再次暗示,他可能準備在烏克蘭戰爭中使用核武器。俄羅斯特別提到馬克龍今年2月發表了打破禁忌的聲明,稱不能排除在烏克蘭部署西方軍隊的可能性,它將該聲明作為莫斯科決定舉行軍事演習,演練可能使用戰場核武器或“戰術”核武器的原因。而馬克龍曾多次表示,他堅持自己在可能部署軍隊問題上的立場,他說,他的言論意在製造“戰略模糊性”。周一,他沒有談及這個問題。”

在習近平訪歐之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已宣佈5月將再度造訪中國。馬克龍表示,「讓俄羅斯改朝換代」並不是西方國家的共同目標;他也感謝習近平先行到法國「協調」,而法國希望與中國保持密切對話。

法國總統對習近平說,沒有烏克蘭的安全,就沒有歐洲的安全。但他強調,法國沒有與俄羅斯或俄羅斯人民開戰,也不尋求推翻普京的政權。馬克龍還說,關於這場戰爭,法國和中國“必須保持密切對話”。

當天早些時候,馮德萊恩表示,北京應該“利用對俄羅斯的所有影響力,結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她還說,習近平“在緩解俄羅斯不負責任的核威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表示相信中國領導人“在俄羅斯持續核威脅的背景下會繼續這樣做”。

紐約時報認為:馮德萊恩對中國的批評比馬克龍更更為直率,她說:“需要做出更多努力,限制向俄羅斯輸送軍民兩用物資,這些物資會流向戰場,”此外,“考慮到這場戰爭給烏克蘭和歐洲造成生死攸關的威脅,這確實會影響歐盟與中國的關係。”

中法關係有進展?

習近平5年來第一次出訪歐洲首站選在法國,第一天首先與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面。

中法關係的一大爭議點在於貿易。自去年10月起,歐盟以中國產業仰賴政府補貼而獲得不當優勢為由,陸續對中國電動車、風力渦輪機業者進行反補貼調查;中國今年1月則宣佈對歐洲的干邑白蘭地展開反傾銷調查,此舉被認為是反擊歐盟且「劍指」法國。歐盟出口的白蘭地9成以上都來自法國;馬克宏也大力支持歐盟的調查,且主張歐盟應在貿易上更加強硬,並促進公平競爭環境。

6日,法方贈送給習近平的禮物之中,包含了高檔的干邑白蘭地。馬克龍也感謝習近平對於是否加徵白蘭地關稅,「保持開放態度」;美聯社消息指出,習近平同意在調查進行過程當中,短期內不會施加新的關稅。

針對中法關係,習近平表示「中方願同法方保持戰略溝通,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中國願進口更多法國優質產品……希望法國向中國出口更多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影音 时政 编辑精选

馬克龍施展“魅力”外交 帶習近平往比利牛斯山脈並於傳統餐館用膳

2024年5月7日,法國總統埃馬克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婦在比利牛斯山脈的圖爾馬雷山口與民間舞蹈者合影。 via REUTERS – Aurelien Morissard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7日訊)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周二(5月7號)冒着寒風在塔爾貝-盧爾德比利牛斯機場迎接了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並帶他們到馬克龍外祖母生前居住的的比利牛斯山脈共進午餐。這是習近平出訪的第二天。在第一天的訪問期間,習近平幾乎沒有表現出準備在貿易或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外交政策上做出重大讓步的跡象。

在國事訪問結束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位於比利牛斯山脈的一家山區餐廳與習近平共進午餐。此前他表示,他想在午餐時與習近平進行「私人」會談。

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還有馬克龍伉儷走訪了巴格涅爾-德-比戈爾(Bagnere-de-Bigorre)村和毗鄰的拉蒙吉(La Mongie)度假村,然後在這個滑雪勝地名為“牧羊人驛站”(L’Etape du Berger)傳統餐廳共進午餐。他們分別抵達塔布(Tarbes)機場時,氣溫不高,時而下雪。習近平夫婦還欣賞了當地村民表演的具有濃鬱南法風情的牧羊人之舞,與他們共同合影。

餐廳位於海拔2100米的圖爾馬萊山。那裡是環法自行車賽最出名的爬坡地。馬克龍小的時候和住在圖爾馬萊山的祖父母一起度過了無數個寒暑假。

習近平早前飛抵塔布機場,馬克龍在場迎接。(路透社)

當習近平乘坐的專機抵達法國西南部塔布機場時,馬克龍親自迎接。馬克龍、習近平和他們的夫人在翻譯的陪同下,將在高山上的一家傳統餐館裡吃羊肉、奶酪和藍莓派,這家餐館距離機場大約有一個小時的車程。

習近平夫婦還欣賞了當地村民表演的具有濃鬱南法風情的牧羊人之舞,與他們共同合影。

周二,應馬克龍之邀,習近平主席前往上比利牛斯省,訪問行程沒有第一天那麼正式。 兩位領導人遊覽了環法自行車賽的傳奇爬坡賽段——圖爾馬萊山口。今天是國事訪問的第二天、也是最後一天,愛麗舍宮表示,在上比利牛斯省的參觀應該是一個就烏克蘭戰爭或貿易分歧進行更直接對話的機會。 法國總統昨天甚至朗誦了詩詞“我們法國的山脈”,並說:“我希望它們能繼續給我們打開思路”。 法國方面,有人說希望這能推動事務的發展進程。 那這是不是在做夢呢?

法國總統顧問稱,這次比利牛斯山之行打破了慣例,是一次與習近平一對一直接交談的機會,雙方都沒有數十名助手陪同。

馬克龍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說服習近平減少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不平衡,為歐洲企業進入中國提供更好的機會,減少對中國出口商的補貼。

路透社指出,馬克龍一直試圖與他的對等國,甚至是與他意見相左的國家,建立協議之外的私人關係,以便從他們那裡獲得更多利益,但這種嘗試往往並不十分成功。

法國領導人熱衷於擁抱、摟抱、眨眼或拍打對方的後背–這在他與習近平的接觸中並不常見,因為習近平並不喜歡擁抱。

巴黎政治學院國際關係專家貝特朗-巴迪(Bertrand Badie)告訴法新社,馬克龍的外交一直依賴於“魅力”的力量,也許是過度依賴。他補充說,”他總是認為,他的個人關係可以顛覆結構”。

法國總統府選中圖爾馬來山口進行兩國元首的“私密”對話環境來繼續周一的會談正是這種願望的一部分,這位專家國際關係認為: “但這是對習近平的誤解,他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多愁善感的人。“

路透社評論稱,邀請習近平去比利牛斯山與特朗普2017年與馬克龍一起觀看國慶節閱兵,或普京2019年前往法國總統位於法國東南部的布雷甘松城堡避暑度假之行有異曲同工之妙。

法新社報道稱,儘管滑雪季已經結束,但比利牛斯山上依然很冷, 周二一天當地雨雪交織,這與總統府的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實際上,在總統歡迎儀式和豐盛的宴會之間,他們毫不掩飾中歐之間在貿易問題上的分歧。

法方認為,在比利牛斯山停留可以鼓勵就這些棘手問題進行 “坦誠友好的交流”。想法是擺脫中國領導人每次出訪時都要進行的繁瑣禮節。

馬克龍的隨行人員解釋說,這座山”與馬克龍的個人經歷直接相關”。而且5月7號是馬克龍首次當選總統的七周年紀念日,他與曾經居住在這裡的祖父母感情深厚,許多假期都是在此度過。這自然是對他們去年在廣州中國國家主席的父親擔任廣東省省長時居住的官邸舉行的茶會的某種回應。

法新社分析認為,這個安排有助於雙方就烏克蘭戰爭和貿易分歧進行更直接的對話。 但一年來一直堅持要求中國政府向俄羅斯施壓以幫助結束戰爭的巴黎 “清醒地 “認識到迅速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有限。尤其是中國國家主席仍然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主要盟友。

周一,中法兩國企業在習近平訪問期間達成了一些協議,涉及能源、金融和交通等領域,但大多數都是合作協議或重申合作承諾,沒有達成重大交易。

歐洲希望在習近平訪問期間獲得空客飛機訂單的願望似乎落空了,雙方只同意擴大合作。路透社引述業內消息人士稱,雙方就新飛機訂單的談判已持續數月。消息人士稱,中國歷來都會在國事訪問時發出訂購大型飛機的信號,但空客與中國採購機構之間的談判可能會進行到最後一刻,而且不能保證一定會達成協議。

在貿易方面,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27個成員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為3960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的逆差為2503億歐元。

馬克龍稱習近平對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持 “開放態度”,一位法國外交消息人士稱,在調查結束前,中國不會對法國干邑徵稅或關稅。但路透社注意到習近平在周一的多次公開講話中並未對此發表評論。

在外交方面,周一中國國家主席對巴黎奧運會期間全球奧運休戰的想法表示支持。

五年來首次訪問歐洲的習近平將於周二離開法國前往塞爾維亞,然後在匈牙利結束歐洲之行。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影音 时政 编辑精选

習近平訪法國雙邊會談,法中均倡議奧運期間全球“停火休戰”

法國總統馬克宏(左2)在艾里賽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握手致意。(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7日訊)周一(5月6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三次對法國國事訪問的第一天,下午舉行法中雙邊會談後,在愛麗舍宮向新聞界發表聯合聲明,聚焦區域衝突,馬克龍指出對東亞危機的擔憂並提及台海局勢;習近平則呼籲別藉俄烏戰爭「抹黑」中國,他說同馬克龍舉行了富有成果的會談,並歡迎馬克龍再度訪華。但沒有授權記者提問。

習近平周一(5月6號)上午與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及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晤後,下午與馬克龍兩人於法國總統府艾里賽宮進行雙邊會談。

習近平在巴黎愛麗舍宮同馬克龍舉行會談。會談前,兩國元首夫婦互贈禮品,包括三支奧運火炬。

會談前,兩國元首夫婦互贈禮品,包括三支奧運火炬。

習近平向馬克龍贈送北京雙奧火炬,馬克龍就以巴黎奧運火炬回贈。習近平說,法國是一個體育強國,衷心祝願巴黎奧運會取得成功。中方將派出高水平代表團赴法參賽。習近平又指出,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任大國,中方願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奧運會為契機,倡議運動會期間全球停火止戰。

北京曾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冬季奧運會,巴黎就會在今年7月至8月舉辦第33屆夏季奧運會。

會談後兩人舉行近30分鐘的聯合記者會,有別於上午歐法中三方對話聚焦貿易平衡,兩國領袖會面內容以區域衝突為議題中心,盼兩方建立信任,推動世界穩定。

除了攸關歐洲生存的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及中東地區衝突外,馬克龍也表示在會談中提及台海緊張情勢。他說:「我們也談論了對東亞危機的擔憂,包括海峽兩岸,以及加速彈道飛彈和核武計畫的北韓」,接著便感謝習近平對朝鮮半島去核化的明確立場。

馬克龍於聲明中強調對國際法與其規範的尊重,藉機要求北京保證不會支持俄國。

在法中領導人發言前,愛麗舍宮官員宣讀了兩國簽署的涵蓋了兩國企業在農業食品、能源和可持續發展、交通、金融和航空等領域簽署了十多項商業合同。

對於中國領導人在法中建交六十年之際對法國進行的國事訪問,愛麗舍宮一直強調的重要議題烏克蘭戰爭的出路,馬克龍總統在記者會發言中對中國“不出售任何武器”和“向莫斯科提供任何援助”的“承諾”表示歡迎。他表示:“我們尊重中俄兩國的古老聯繫,以及兩國在幾個世紀時間內穩定關係的努力,鑒於這段複雜的歷史,法國歡迎中國當局承諾不向莫斯科出售任何武器、任何援助,並嚴格控制出口可用於軍事目的的兩用貨物。他說這是習近平一年前說的,今天也再次予以重複。

在談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時,馬克龍表示,他熱衷於與中國“保持密切對話”,而巴黎則打算利用習近平到來的機會,確保北京不會轉向明確支持俄羅斯的戰爭努力。馬克龍強調,西方沒有“尋求莫斯科政權更迭的方法” 。馬克龍還對中國國家主席在今年夏天巴黎奧運會期間“要求所有衝突各方”達成“奧林匹克休戰”的“意願”表示歡迎。

面對西方質疑北京在俄烏戰爭中的角色,習近平於聯合聲明中強調,中國不是危機製造者,也非當事方、參與方。他用詞強烈,呼籲不要「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

習近平在隨後的講話中也表示,國際不太平,但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人大國,中國願同法國一道,以巴黎奧運會為契機,倡議運動會期間全球停火止戰。

習近平說:”對烏克蘭危機,中方已經多次闡明立場,中國既不是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參與方,但我們沒有隔岸觀火,而是一直積極為恢復和平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中方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 他指出,歷史反覆說明,任何衝突只能通過談判解決,呼籲各方重啟接觸對話,支持適時召開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共同討論和有和平方案的國際峰會,支持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方向。”

習近平當晚出席了馬克龍舉行的歡迎宴會。(法新社)

另外,習近平在講話中說他非常高興第三次來到法國,也歡迎馬克龍總統再度訪華。表示中國支持法國辦好奧運會,歡迎更多法國人前去中國,中方決定將法國遊客赴華免簽政策延長至2025年底, 支持增開上海至馬賽的直飛航線,他也提到了150年前法國人參與建造了中國福建船政這這段歷史。

關於簽證,法國政府周一也宣布,將為中國出差或來法旅遊人員發放簽證提供便利 。這項措施將允許他們進出法國參加各種貿易展覽會和商務會議,而無需在每次入境時申請簽證。

愛麗舍宮在隨後公布的聯合聲明中也表示,兩國元首重申共同致力於深化法蘭西共和國總統 2023 年 4 月 5 日至 7 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達成的共識,開闢新的合作途徑。兩國元首深信,兩國持續對話對於找到應對全球挑戰的持久解決方案十分重要,決定加強中法關係在全球問題國際治理中的推動作用。

據法新社報道,數百名抗議者當天在巴黎示威。

習近平5日到7日的國是訪問引起國際關注及熱議。除了中國人昨天動員夾道歡迎外,昨天、今天都有不同民間團體抗議習近平到訪。昨天維吾爾示威活動中更多次出現不明人士干擾與肢體衝突。

來自歐洲多國上千藏人周日(5月5號)聚集在巴黎共和國廣場上抗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法國 © RFI

法籍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就批評,法國政府「以俯首弭耳的方式隆重歡迎習近平」。週刊雜誌「新觀察家」(Le Nouvel Obs)則以標題指出,「法國盲目:我們將犯下對普京一樣的錯誤」。

習近平時隔5年首次出訪,在法國後將造訪塞爾維亞與匈牙利,兩國都與莫斯科交好,且習近平不久後又即將在中國接見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更使兩國關係備受質疑。

馬克龍明天將帶領習近平前往年幼時經常走訪的庇里牛斯山(Pyrenees)山區,進行較不公開、更私人的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