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科技 编辑精选

中國航展觀察:無人裝備發展大有可為

中新社珠海11月12日電 (記者 李純   蔡敏婕)“無人裝備已成為全球科技與工業競爭的新焦點,多元化、規模化發展趨勢已成行業共識。”珠海雲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品牌總監周志勇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期間對中新社記者如是表示。

近年來,無人裝備發展與應用的熱潮席捲全球。無論是在民用經濟方面還是國防工業領域,以無人機、無人船為代表的一批無人裝備受到極大關注。如今,這股熱潮也刮到了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

一方面,隨著低空經濟的興起,許多企業將目光投向這片藍海市場。在本屆中國航展的第二展區,人們見到了一片專屬於“無人”的空間。

在空中,大型固定翼無人機能够攜帶多種高性能任務載荷,四旋翼飛行平台已被應用於物流、能源、農林等場景中,微型共軸雙旋翼直升機具備的AI識別等功能進一步拓寬了無人機的應用場景。

在水上,智能無人艇群“走出”展館,在河道上進行無人艇編隊演示,劈波斬浪、高速迴旋,用更豐富、更直觀的形式展現無人艇高智能化、高機動性、多任務能力的性能特點。

展廳內,上百家參展單位齊聚一堂,帶來的展品類型涉及無人機、無人船、復合材料、雷達部件等無人裝備行業內的諸多領域。

周志勇認為,相比傳統模式,無人裝備在安全性、經濟性、高效性等方面優勢顯著。隨著技術的持續迭代和政策的逐步完善,無人裝備的應用場景不斷創新,規模化應用日趨成熟,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

另一方面,無人裝備近年來在軍用領域的探索成效也十分顯著。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航展發言人程子恒的話說,無人裝備已經成為當前作戰中的主流裝備。一批軍用無人裝備也在本屆中國航展上閃亮登場。

在靜態展示區,作為中國空軍的“明星裝備”,無偵-7、無偵-10大型無人機的周邊聚集著許多觀眾。無偵-7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空無人偵察機,可進行邊境偵察和領海巡邏等任務。無偵-10有著突出的偵察和電子戰能力,大大提昇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有個細節值得注意。從此前的報道畫面看,此次參展的無偵-7、無偵-10並非依靠陸路運輸,而是“自己”飛來航展現場的。軍事專家杜文龍指出,能够在航展上以飛行姿態把無人機集中到場地,說明其自主控制能力達到了很高水平。

此外,還有輕型無人化坦克、無人地面作戰平台、“機器狼”等亮相本屆中國航展,展示無人裝備在陸域的發展成果。

程子恒說,無論是無人機、無人車還是無人船、機器人,各類無人裝備已融入現代戰爭中。“無人模塊在賦能傳統裝備、增加能力短板方面,有很大的提昇空間。”

無人裝備的發展可謂風頭正勁,隨之產生的問題是如何管控民用無人設備、打擊軍用無人裝備,反制無人裝備的研發應運而生。

例如,HQ-16FE、LY-70、FB-10A等多套武器裝備在本屆航展上“組團”亮相,共同構成覆蓋中程、近程、末端的防空反無“多面手”。

再如,反無人集群作戰系統遵循“以攻為守”的理念,創新“以無反無”“以群制群”作戰樣式,既可獨立作戰,也可接入現有陸戰防空體系,滿足運動戰、城市戰、要地防禦等場景下的反無人作戰使用。

“沒有反無能力,基本上地面部隊是走不上戰場的。”程子恒指出,反無模塊幾乎成為目前所有主戰裝備的“標配”,建制部隊也要將反無作戰作為一門“必修課”研習。從保護自有裝備到保護建制部隊,再到依託完整的反無方案保護整片區域,未來反無裝備在相關領域的發展將大有可為。(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科技 编辑精选

中國航展觀察:商業航天發展關鍵靠什麼?

中新社珠海11月12日電 (記者 李純)推動商業航天發展,關鍵靠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多位商業航天領域的專家與從業者給出了一致的答案:創新。

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之際,2024珠海論壇同步在中國廣東省珠海市舉行。在聚焦商業航天發展的分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圍繞中國商業航天發展趨勢、未來前景等熱點話題進行深入研討。

商業航天是指利用商業模式運營的航天活動,旨在通過商業市場的方式開展航天技術和服務的研發、製造、應用等。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商業航天列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商業航天等新增長引擎。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完善推動航空航天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如今,造衛星、發火箭已不再祗是“國家隊”能做的事。

商業航天緣何能够成為新增長引擎?銀河航天董事長兼CEO徐鳴認為,航天技術的變革推動產業發展,太空經濟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躍昇。有機構預測,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商業航天正在成為太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之於中國,技術、資本、人才等資源加速聚集,為商業航天的發展奠定基礎,不斷培育商業航天的產業生態。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上海、陝西、廣東等多地均已出台商業航天發展的相關支持政策。

“國家加大政策牽引力度,地方政府積極給予產業落地支持,資本縱深進入產業鏈和供應鏈,學術界主動參與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企業加快工程研製和推動產業發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許洪亮指出,隨著多元化資源和力量進入航天領域,中國的商業航天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迎來新的歷史機遇期。

有了政策支持,業內人士也在思考,商業航天發展的關鍵是什麼。

“創新發展始終是商業航天發展的一個主線和關鍵因素。”中國航天基金會秘書長王程指出,在商業航天領域,企業有其創新活力,已經在部分領域取得了很好的突破。相關企業與“國家隊”的配合為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增添了亮色。

徐鳴也認為,抓住太空新基建的時代機遇,關鍵在於創新,這種創新具有技術突破性、投資規模大、影響深遠等特點。在航天領域,例如降低航天發射成本的可回收火箭技術、衛星大規模能源系統、大規模天地融合的網絡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創新至關重要。

與會專家也指出,商業航天的發展需要產業支持。對此,中國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認為,應當鼓勵支持商業航天企業平等參與國家工程項目,推進商業航天共建共享。

他還透露,有關部門正在研究編製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相關發展規劃,並將在該規劃中為商業航天留出發展的空間,研究放寬商業遙感衛星分辨率限制。

商業航天的發展不僅對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推動作用,也將促進社會進步,改變人們的生活。論壇期間,中國商業航天企業代表發起了《商業航天安全規範有序健康發展珠海倡議》,提出要“合法合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將企業自身發展融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推動社會的進步”。

展望未來,徐鳴認為,中國的商業航天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衛星應用將與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等相結合,拓展出更多應用場景,商業航天將迎來更加激情澎湃的時代。”(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科技 编辑精选

空軍新型戰機、嫦娥六號月背樣品將亮相中國航展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 郭超凱)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航展”)新聞發佈會25日在北京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近年來發展的新型戰機、嫦娥六號任務採集的月球背面樣品等將亮相中國航展。

第十五屆中國航展將於今年11月12日至17日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辦。本屆航展吸引了47個國家和地區超890家企業參展。其中俄羅斯、法國、美國、沙特、意大利將以展團形式參展,美國波音、歐洲空客等世界知名航空企業參展,境外展商149家,比上屆航展增長91%。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在會上介紹,靜態展示方面,本屆航展設立七大主題展區(館),展品全維度涵蓋“陸、海、空、天、電、網”,一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精、尖”展品集體亮相。部分展品為“首展首秀”,全方位展示中國航空航天及國防領域的創新成果。

動態演示方面,本屆航展將呈現“空、天、海、陸”一體的動態演示新格局,“有人+無人”“現場+遠程”“陸地+海域”的表演形式、表演內容煥新昇級,力爭為觀眾帶來震撼的感官衝擊。

飛行表演方面,中外飛機聯袂獻技、炫舞藍天,將每天進行一場約4小時的飛行表演。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將同中國“八一”和“紅鷹”飛行表演隊同台獻技。斗門蓮洲無人機無人船演示區以“室內+室外”“靜態+動態”“空中+水上”相結合的創新方式,進行無人機、無人船、無人系統的全景化展演活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俞慶江中將在會上表示,在往屆航展基礎上,空軍繼續增加空地裝備展示數量和飛行展示課目。一是在靜態展示方面,將區分“制空作戰與空中打擊、無人與反無人作戰、戰略投送與空投空降、預警探測與防空反導”4個板塊,成體系展現空軍實力,很多裝備都是首次亮相;二是在飛行展示方面,空軍近年來發展的新型戰機會公開露面,直觀展現遠程戰略投送、空中打擊等能力。此外,陸軍、海軍等兄弟部隊也會派出裝備參展。

據介紹,中國航展是中國唯一由國務院批准的國際性專業航空航天展覽,主要科目包括實物展示、貿易洽談、學術交流、飛行表演及水陸演示等;自199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14屆,現已躋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