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摄影 文化 文学 美术

起來 與我同去

印象

——題美國猶裔雕刻家Susan的小品

雕塑/Susan

 

之一

棲息  於我攤開的掌心

 

十月溫暖的陽光

挾裹着匹茲堡的藍天白雲

挾裹着清淺的溪流

流水線上

開了又謝的浪花

 

挾裹着你畫室里

迷迭香的氣息

扑翅而來

 

就這麼緩緩降落

緩緩⋯⋯降落

像一朵蒲公英

尋覓

落腳的土地

 

羽毛豐美的翅膀

不再鼓翼長空

這一刻

正寧靜地棲息

於我攤開的  掌心

 

像一枚精致的蝴蝶標本

定格

成為溫暖的佈景

 

從此揭開

屬於你的  四季

 

之二

歌唱吧 我的鴿子

 

鼓動你潮濕的翎翼

飛翔吧

呵  那被夜霧打濕的

翅膀

 

讓我用口中溫暖的氣息

輕輕呵護

吹走  你的疲憊

 

呼喚初冬第一縷陽光

修剪  你的翎毛

融化胸臆中

長年瘀積的  塊壘

 

舒展蓬松的翅膀

抖下灰塵

起來歌唱吧

我的鴿子

 

棲息

僅僅是為了再一次的

飛翔

攝影師/修永清

 

之三

起來 與我同去

 

你的翅膀

原是属於天空的呀

我的佳偶  我的美人

起來與我同去

 

嚴寒的冬天已經過去

掀開雪花的被蓋

種子業已從凍土層里蘇醒

花與百鳥一同鳴叫

 

起來與我同去呀

我的鴿子  我的完全人

你是婚筵中

不可或缺的主角

 

容我把潔白的斗蓬

披在你的肩上

 

之四 

季候鳥

來吧

和我一起翩然起舞

那隸屬於我們

消失了柵欄的天空

 

讓我們制造

一個又一個旋風

攪動大氣  釋放

春雷和閃電的能力

 

我已將你揹在翅膀上

穿越  古老的預言

 

當獅子吼叫

那一群又一群的季候鳥

將從四面八方

蜂湧而來

 

你會是落單的那一隻嗎

 

哦  把所有的鳥道標上航向

讓落單的候鳥

也能堅持飛回

靈魂的故鄉

綜合媒材/印象

▪️印象點評:

Susan是美國匹茲堡的猶裔畫家、雕塑家。2016年10月,姐姐美如在美國匹茲堡市,為我舉辦了一場詩歌音樂舞蹈沙龍,匹市文化藝術界許多朋友前來捧場,Susan也在其中,事后還邀請我們去她的畫室畫畫。在那里,我完成了生平第一幅綜合媒材作品,不無驚訝地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畫畫。這幅畫從四個角度,為我帶來一組詩歌,故此十分感念Susan!

在美國,女性藝術家頗難成名,尤其從事雕塑創作。有一回,匹茲堡市政府以匿名投稿的形式,徵求城市雕塑,沒想到Susan居然突圍而出,令評委大跌眼鏡!她的作品充滿了陽剛氣、英姿勃發,完全沒有女性的纖弱氣息,巾幗一點不讓鬚眉,於此開始了她的雕塑生涯。盡管Susan已經名聲大噪,但她依然低調,長髮總是遮住半邊臉頰,羞人答答的,完全沒有藝術家的範兒!多年不見,未知匹茲堡又有哪些城市雕塑,出自她的手筆!謹以一瓣心香,遙祝安康!

▪️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在80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辞典》,2009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臺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以及小、中、大學教材。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分类
中华 文化 海外

巴塞蕯拿  香港的藝術文化沙龍

印象

巴塞蕯拿藝術展,是香港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事。早兩年,都會吸引列國的藝術界行家、畫家、名人以及藝術愛好者前來觀看,今年更是一票難求。會展中心同時舉辦拍賣會,許多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古董字畫等,都會以天價成交!

亞洲視野和藝術探新展區,展出六件大型裝置藝術,北京藝術家冰逸的三幅巨型水墨畫懸掛在高空中,「黑洞波相」、「地質波相」、「水生波相」等圍繞自然與氣象的主題;駐紐約的上海藝術家費明傑的《生命的花園》,打造象徵烏托邦的花園,擺設具標誌性的20餘件巨型水果雕塑,探討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本地藝術家許開嬌嘗試重現「金魚街」的景象,展示了18條,刺繡膠袋金魚。

光映現場區展出15部藝術家影片,另外 Art Basel 與 M+ 共同委約創作《光之凝》,採用電腦動畫技術呈現水、火、光等元素,由29/5-19/6,晚上7:00-9:00在幕牆上展出;還有藝術家電車項目,邀請了三位香港藝術家卓家慧、黃進曦及沈君怡在電車上即場創作。

今年香港 Art Basel 在27/5-29/5向公眾開放,展出28個地區130間本地及國際頂尖藝廊的藝術品。今年參展的中外名家有我喜歡的趙無極、朱達群、畢加索、米羅、夏加爾等。大受坊間追捧的草間彌生,其作品密集的點,看了有些不安。

令我驚艷的還有趙無極的首任妻子謝景蘭 ,作品靜、定、空靈而又飽滿。她的光芒似乎一直被第一任丈夫、抽象派大師趙無極所掩蓋,不過她也是拍賣界的寵兒,作品常以高價成交。

韓國藝術家Joung Young Ju,以紙漿、亞克力創作的萬家燈火,其逼真的質感,令我嘆為觀止!鱗次櫛比的農家茅舍,在家家戶戶燈光溫暖的映照之下,熠熠生輝!我左看、右看、人流少的時候貼墻側看、又不時蹲下來細細端詳,良久,不忍驟離!這個作品吸引許多人圍觀,觀眾們也自動與作品保持一定距離,以免影響他人欣賞。港人的文化修養,在此亦可見一斑!

我常打卡的天趣畫廊,展出國外名家,以及本港抽象畫家王守清的系列新作,較諸上階段的潛意識探索,更上層樓!作品的色彩、節奏明晰而迷離,籠罩著一種夢幻般的氛圍。明畫廊展出林天行、陳鏡田、派瑞芬,以及一些新進藝術家的作品,天行的荷花總是令人醺醺然,花不醉人而人自醉。行藝策展,旗下畫家有黃約翰、江玉庭等。翰痴展出兩幅雙面畫,背面顯出雲霧繚繞的深山老林,渾然天成,他說這完全出於上帝之手。江玉庭的現代水墨技法,也開始令人刮目相看。香港有一群女畫家,如康雁屏、迪華、董慧、江玉庭等,自從兩年前在上海師從現代水墨大家劉國松后,每個人的胸襟、視野、表現手法都出人意表地拓展提升了!所謂名師出高徒,此言不虛也!

中華時報社長曾曉輝,也有雕塑作品展出。本港尚有很多我所不認識的藝術家,都很出色!香港的藝術界人材濟濟,相形之下,文學界別就大為遜色了!究其原因,也許是香港中西文化薈萃,藝術家可以從不同方位探索,風格迥異,手法創新,呈現了豐富多元的精神面貌。藝術家對創作無怨無悔的全情投入,是香港藝術繁榮的決定性因素。

期待文藝花園的春天,臨到我城香港!

▪️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在80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辞典》,2009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臺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以及小、中、大學教材。評介其作品的文章,乞今已超過30萬字。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分类
文化 文学 美术

遺漏的音符

詩/印象 畫/陳惠珠

 

你和黎明一起醒來

攜同鳥的歌瀑

花的舞蹈

晨曦  自天庭一直鋪展到額際

 

果真是你嗎

以君臨萬邦的姿態

駕幸

我的城堡

 

三十扇塵封的窗

被你洞穿一切的目光

輕輕開啓

 

 

假如你是太陽

我願是粼粼光波

那怕是短暫的瞬間

只為映照你的光輝

我願如此活

 

告訴我

你可樂意接受

如斯蒼白的奉獻

 

 

 

就這樣站成一棵樹

為我撐出一弧穹蒼

把世界隔絕在外

 

綠蔭下

我仰瞻  如水的月光

而你啞默依然

 

 

多深的一口井

盡我的生命

也無以丈量那深沉

 

也許我們曾經相識

在某一個舞台

客串過某一種角色

 

面對人生

卻寧願還原自我

把臉譜丟給觀眾反芻

 

 

如此面壁三年

將影子牢牢釘在牆上

在激光一般旋轉的異象中

找不到一條路

通向明天

通向

你的微笑

 

 

終於你來了

以星芒踩醒

久睡的簷鈴

沒有情節

沒有對白

鑰匙依舊懸掛於門楣

時間交叉雙臂

冷眼旁觀

 

 

夜  正襟危坐

蛙鼓如潮

吞沒

所有的夢囈

 

足音  自古老的壁畫逸出

復又淡入廊下

孤挺的眸光

 

 

你的枕旁也許種滿

丁香花和紫羅蘭

且容我移植一株相思

風起時

每一瓣葉子都是一個念想

窸窣著命運的種種玄機

 

 

子時

鼾聲暴起暴落

一枝筆在沙漠中跋踄

驛站是不絕的駝鈴

 

你會在永世等我嗎

依然守住那扇金色的窗口

 

 

你醒來

也許我已不在

每一縷擁抱你的風

是我不散的靈魂

 ▪️畫家簡介:

 

 出身於時裝界的陳慧珠,對顏色、構圖有獨到的眼光,多維度的空間透視,使她的作品凝聚了百迴千轉的情感力量,引領觀眾進入她專屬的精神花園。陳慧珠曾於2016 年10 月,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辦個展。

▪️印象詩歌評論剪輯

雲鵬(詩人,詩評家)

印象夢如不愧是一位多情善感的女性,而且屬於矜持又頗具深刻內涵的那一類,她的詩充滿了陰柔的瑰麗,構築於特有的雋秀和漫漫相思之上,使得她在雲雲讀者中,產生過目難忘的形象。

赵小琪 (詩人,詩評家)

印象夢如,是香港八十年代崛起的女詩人。朦朧、迷離,是夢如詩的主色調。夢如用女性的全部溫柔與真誠,將她的美學世界渲染得色彩奇譎而又瑰麗。它們既充滿了女性思維所特有的瞬間性和復雜性,又往往灌註著詩人對人生、歷史、宇宙的深層意識。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在80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辞典》,2009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臺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以及小、中、大學教材。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分类
文化 文学 美术

最後一朵蓮

詩/畫/印象 舊體詩/眾木成林

陽光恬淡的觸摸猶盈盈

於眉睫

雷雨卻在分割佈展

淋漓墨色

 

護着朱砂暈染的

最後一朵蓮

匆匆撤退

把疆域還給

陌生的水族

 

魚吻唼喋

整個夏季便漣漪起來

誰也說不清究竟

是魚放牧水呢

抑或水放逐魚

 

蛙鼓依舊

蟬鳴依舊

依舊如你獨立水天之

寂然

才養了一晚的睡蓮,沒想到這麼令人驚艷!

睡醒的蓮

眾木成林

出水芙蓉迥俗塵,

凌波清麗自居珍。

鴻踪舊爪沉泥底,

我可隨花別病津。

2022年4月13日

▪️ 作者簡介:

*眾木成林,本名林祥麟,福建泉州人,已退休。著有「雪泥鴻爪」,他的文章觸類旁通,舉凡文藝評論、遊記、食經、收藏均有涉臘,筆墨甚佳。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

▪️【文友回應】

秦嶺雪(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詩人)

眾木成林才力宏富,修养深湛!印象擅新詩,眾木彈古調,琴瑟和諧,有易安明誠之樂。

聞見(儒商)

眾木印象佳偶天成,一古一今,唱吟交流,琴瑟和鳴。希望他們在文壇上雙飛比翼,各領風騷,再傳佳話。

云影(香港女詩人,「女也」副主編)

印象老師與先生琴瑟和鳴, 讀詩品畫,歲月靜好, 讓人羨慕不已呀!

分类
文化 文学 美术

樹的抒情

印象

國畫/周天黎

樹



自從呱呱墮地

就學會

如何站成

頂天立地的漢子

任憑雀鳥聒噪去吧

看我獨臂擎起

一座天空

水墨/黃孝逵

枯樹

以畢生的熱情旋轉

一曲戀歌 然而

沒有一隻鳥

肯來築巢

 

早衰的鬢角 開滿雪花

根  依然向下延伸

苦苦糾纏着

逃逸的歲月

水墨/迪華

 木棉花

飄零

但絕非

唯一的選擇

枝頭上

花也紅過

葉也緑過

而今的心情

卻是雪一般純淨

 

或為大地迎迓春天

或在枕中織夢

站立

乃一鐵骨崢崢的漢子

躺下便是

千般的柔情

*木棉花凋謝後,其果實飽孕雪白柔軟的棉絮,早年在南洋,常被用於製作床槈枕頭之內涵。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

分类
文化 文学 美术

獅山臥雪 ——黃孝達藝術展觀後

印象

幾乎在每一幅畫作前,我都會駐足良久,黃孝達的作品,磁鐵一般把我妥妥貼貼地吸住了!

畫面的留白,延展了無限量的時空張力,只有心靈滿溢的人,方能如此放空!人生的歷練、思想、情感,盡在不言中!這些留白,架構了更形豐富立體的詩意空間!誠如古人所言:「善畫者留白,善樂者希聲;善言者忘語,善書者缺筆;大賢者若癡,大智者若愚。」

十分欣賞大量留白的山水,波光粼粼,彷彿天使悄悄在水面撒下一大把音符,叮叮咚咚,隨瀲灧波光漸行漸遠,痴痴地尋覓,那看不見的,煙波浩渺的彼岸。

有些作品畫面雖然很滿,並沒有擠迫感,灕江山水蒼蒼郁郁,卻又層次脈洛分明,呈現出精神底蘊的厚重感!

「可染先生題畫常引用石濤語「墨團團裡黑團團,墨黑團裡天地寬」,顯然,前輩們努力用濃黑的墨色去表達豐富深邃的意境。我隨他們而行,忘乎所以,完成了這幅幾乎沒有留白的灕江山水。」黃孝達如是說。

畫家對重巒疊嶂的墨色渲染,拿捏得恰到好處,每層山巒都有微妙的漸變色系,呈現出細密的肌理、層次,可近視,宜遠觀,而遠觀則更顯磅礴大氣。

「偉哉華嶽」,刻劃出華山壁立千仞的險峻,同時令人對博大精深、淵源流長的中國文化高山仰止,站在這幅作品前,再驕傲的人,也不能不低眉垂首,謙卑下來。

「獅山臥雪」,展示了卓而不凡的想像力和表現手法,引發觀眾對生存處境的思考,滲透了中國知識份子對人文歷史的憂患意識。

如果以「獅山臥雪」隱喻正在蘇醒的東方之獅中國,我想亦無不可,這頭獅子正屏息凝神,臥雪嘗膽,蓄勢待發。記得拿破崙有一句名言:「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的時候,世界都會為之顫抖」,此話在國內流傳甚廣,從中學生習作,到專家們對國際形勢的評論,都不難見到這頭獅子的身影。那麼,黃孝達的「獅山臥雪」,究竟有什麼隱喻呢?

其實藝術作品完成之後,即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觀眾完全可以憑籍自己的觀點、經驗、喜好加以詮釋,優秀的藝術家,一定會放手,任由觀眾進行二度創作的。

「曲阜古柏」,不由令我想起一首小詩:

「枯樹」

以畢生的熱情旋轉

一曲戀歌  然而

沒有一隻鳥

肯來築巢

 

早衰的鬢角  開滿雪花

根  依然向下延伸

苦苦糾纏着

逃逸的歲月

直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一幅枯樹畫作,可以配到這首詩,直至在中央圖書館2號展廳,拜讀了黃孝達的作品!

畫家對樹充滿了與生俱來的景仰、敬佩之情,將樹向下扎根、向上伸展的生存情態刻劃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無論軀幹蟠虬的枯木殘枝,抑或蔥郁葳荑,枝繁葉茂的柏樹,滄桑中展現了不屈不撓的生命力,令人讚嘆不已!

三幅「口罩」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其中一幀描繪的是畫家廖井梅,雖口罩遮蓋著臉龐,卻一眼就能認出,盡管行筆有些隨性,仍可見畫家捕捉人物個性的筆墨功力,筆落神到。

兩幅小品,「高官引蝶」、「多層次」對人生百態,社會弊病,極盡揶喻之能事。畫面虽有點漫不經心,不像其他作品那般嚴謹,一絲不苟,然畫家蟄伏於市井,卻胸懷社稷,秀才不出門,亦能管天下事!目下,有這種「自覺」的藝術家,已然寥若晨星。

「 復·合-與封塔納對話」

是極簡主義的新嘗試。在三幅中間剖開的畫面,各釘了三排中式紐扣,我們看見「極端」與「中庸」;「切割」與「聯結」;現代文明的「破」和傳統觀念的「立」。

畫家這樣表達自己的創作理念:「意大利藝術家封塔納剖開畫布的作品,徹底否定傳統。我認為傳統可以改革但不能否定,我的這件作品想表達對被破壞的傳統的恢復。用中式鈕扣來代表恢復,當然是有對中國文化傳統發展的期待和肯定。 在今天的香港,對傳統的輕視和否定我們都能感受到,我用這件作品輕聲和堅定地說:不。」

好一句「輕聲」和「堅定」,雲淡風輕地突顯了畫家的藝術個性,不張揚標謗、嘩眾取寵、附庸風雅,而是持守立場,讓作品自己發言!

黃孝達的雅號是「無齒徒」,斋名「清水居」,均可窺見其性情之一斑,年過七旬,仍精力充沛。作品不拘一格,屢屢創新,是次展覽還有別具一格的書法,以及發人深省的多媒體裝置「鈴聲」。

黃孝達為數不多的書法創作,試圖從字體的筆法變異中,尋求結構、線條、空間的意蘊,形成了一種「金石氣」的書寫,書法中見篆刻,字里行間又藏著畫,乍看一般,細觀則頗耐玩味!

綜觀黃孝達的作品,他不僅僅是在描繪山水,更在乎畫外之意,境外之思的經營拓展。其人生價值觀、思想、情感無不滲透其間,作品與畫家融為一體,從每一幅作品,你都可以窺見,畫家豐富的內心世界。「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黃孝達的作品,恰恰印證了石濤的畫論。趙無極教導學生:「怎樣把自己的感情與看到的東西透過作品表現出來,這點很重要。並不是畫的問題,而是觀察的問題,因為觀察正確,畫家才能有自己的風格。」黃孝達的確善於將自己生活中所見所聞,加以提純,透過畫布展現出耒。他以中國傳統水墨的嫻熟技巧,詮釋現代人的情懷,盎然古風中的當下韻味,其間曲徑通幽,令人駐足觀賞,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第一次接觸黃孝達的作品,是在明畫廊,與林天行的合展,已被他筆墨中彌漫的靜、定、高、遠、空深深吸引,既傳承了中國水墨神韻,又不乏現代感,有中國文化底蕴的厚度、也有人生哲學的深度。竊以為,黃孝達在香港現代水墨領域,是獨樹一幟的,藝術家的人格實踐與社會擔當,在其作品中表露無遺。

是次展覽,還邀請了本港雕塑家朱達誠、水彩畫家沈平、廖小平、油畫家廖井梅作即場示範,可惜路上塞車,去遲了。雖無緣見識,卻可以靜下心,在銅鑼灣中央圖書館駐足觀賞、咀嚼、品味,那細膩而又磅礴的笔触,令你的心,從繁囂的市聲中安頓下來,重新梳理自己,尋找,下一個人生驛站。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矣!

畫家簡介:

1946年生於重慶。1969年畢業於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70年代曾追隨黃胄先生習畫。1978移居香港,經商之余作畫。現為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香港)副主席。作品六次入選香港藝術館主辦的香港當代藝術展并三次獲獎;兩次獲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狀;三次於全國美展獲評為優秀作品。1997年2018年2019年分別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天津美術館舉辦個展。多幅作品獲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等機構收藏。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在八十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辞典》,2009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 。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臺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辭典,以及小、中、大學教材。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分类
影音 文化 文学 生活 美术

復活  綠色的語言

雕塑/楊國芬   文/印象

森嚴地俯臨我的宇宙,一堵無所不在的高牆。

我以複眼穿過你,世界泛着眩目的霞光,令我有拍翅欲飛的衝動,然而我的翅膀總是碰着你,無形的阻擋。

你是誰?為何堵塞我的去路?

靈魂在永夜中獨舞,你冰冷的眼神投下厚重的帷幕。

腳踝輕輕躡起,復又沉沉陷落。

帷幕上,影子以絕望的手語描述,一朵花砰然開放的奇蹟。

上帝將一首詩擺在你攤開的掌中,你偏偏去採擷,遲暮的流雲。

詩從你的指縫滑落,潤入,乾渴的大地。

我們原都出於塵土,你在高高的枝頭張掛,耀眼的名字,我卻被迫向每一陣過路的風,低頭。

是的,我只是一匹草,讓那些膚淺的雀鳥,在你的髮叢中营巢吧!

當颶風襲來,榮華驟然崩潰;盤結的根,也在螻蟻的啃噬中塌方。

而我必自混沌的夢靨醒轉,用新鮮的呼吸,禮讚生命。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是小草,以綠色的語言詮釋,復活的意義。

 

【畫家簡介】 

 楊國芬博士,現任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新水墨文憑課程」兼任導師。其創作以「混雜」為理念,既運用傳統中國繪畫工具,又運用現代科技,務求串聯遠古和現代的思想,創造「混雜式」的中國藝術。其次是雕塑,她把回收的銅線配搭枯毀的樹頭,營造饒富靜謐和詩情的中國傳統山林意境,探究傳統美學和當代環保意識「混雜」的可行性。

 【印象評介】 

 從事現代水墨創作三十余年的楊國芬,不滿足於平面的塗寫,她一直在尋找另類的表現模式,終於,從廢棄的銅線、木石中,她找到了自已可以駕馭的媒介。以銅線的可塑性,廢棄木料的天然造型、特殊紋理,演繹古風盎然的山水意境;銅線就是她的水墨筆觸,木石的襯托,呈現出山巒、地土的厚重感,牆則展示了無限量的留白空間。文人畫的山水美學以立體形式重新演繹,配合移動的光源,風景投射於牆上,畫面不斷解構、重組、重組、解構,產生了綿延不絕的音樂效果,有一種空靈、虛靜之美,詩意悠然勃發,一蓬蓬一簇簇生長,觀眾的想像力被點燃,沉醉其中,不覺流連忘返。

在人與人、夢與醒、精神與物質之間,楊國芬營造了一座橋樑,讓我們輕易抵達,詩和遠方⋯⋯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停筆18年,重新執筆,再寫,還是離不開詩。

【印象作品評論剪輯】 

賴廷階(詩人,詩評家)

夢如1979年自大陸移居香港,我認為,她是受大陸新詩潮啟蒙期的影響,加上根植於中國古典文學基礎,從而創造出自己的獨特詩風,並把大陸詩藝在新形式推動下的革新,帶入香港詩壇的重要詩人。

夢如和一代中國青年同樣走過那瘋狂變形的年代,被扭曲異化了的人性,令她對歷史充滿了憂患意識,來自心靈深層的嘆息,漂泊動蕩的不安全感反映於她的作品。

蔡益懷(作家)

夢如的感嘆,便是我們這一代的感嘆,乃至她的感傷與憂郁,她對愛和理解的渴求,都是屬於我們這一代的。

分类
文化 文学 美术

用一根羽毛丈量時空

詩/佳霖/文榕/依草/印象,羽毛畫/董慧

用一根羽毛丈量時空

何佳霖

一根羽毛

藏着一群吱吱喳喳的小雀

一根羽毛,丈量時空

 

牠更像來自上天的禮物

在你不經意的時候

就遇見了它

一根羽毛,越來越大

可以洞見一群小雀的遠方

一根羽毛,藏着一群追夢的人。

 

羽,輕輕掠過帶血的春秋

何佳霖

 

有一種輕,

穿花而過

像夢高於緯度,不驚擾世人

有一種輕,

根植於生命卻斷離生命

那是以輕為名的重

像筆觸,把帶血的春秋

輕輕掠過。

 

一片殘破的羽毛

——觀董慧老師的畫《自由的樂趣》

文榕

 

它缺了一角

在混沌初開的世上流瀉著

可期的是它崩缺處的微茫之光

靜靜向天宇漫散

 

世界原本如初

一片帶著傷痕的羽毛飛向何處?

我只記取了它冥冥的天真

依傍著鴻蒙初啟的天色

 

匠心繪出羽千重

——觀董慧老師作畫有感

衣草

 

匠心繪出羽千重,

柔若輕雲矯若松。

炫彩豐姿隨夢舞,

會需一日九霄逢。

盟約

印象

哦  波浪

大海永不褪色的語言

以最柔最軟的力

征服岸

在石頭上留下

沒有棱角的記憶

 

蔚藍色的音符啊

如此單純而又如此

深不可測

在海岸粗礪的足下

無盡湧動着癡情

 

水天之際席捲而來的

藍色羽毛體

一次又一次

被波濤粉碎

復又一次次

任浪花鑲上銀邊

高高擎起

畫家簡介:

董慧,1965  出生於香港,2019  結業於當代水墨人才高峰班,師從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教授。現居中國香港,現為香港當代水墨藝術家及盈鑾畫廊創辦人,盈鑾乙味國際藝術協會主席、香港四維彩墨畫會理事和香港傳統技藝拓展協會榮譽會長;她同時亦為香港美協、香港現代水墨畫會、當代創意水墨畫會、尚思硏藝學會畫會以及草木畫會會員。

後記:

羽,不一般的風月

印象

這是一次沒有預期的詩畫之旅,詩歌、評論、畫作碰撞迸發出來的火花,令在場的每一位驚嘆不已!日前評佳霖的詩「時代」,配上畫家董慧的畫,簡直是天作之合!最近董慧在銅鑼灣展出她美奐美倫的羽毛作品,🪶輕靈的羽毛體🪶,喚醒一場風、喚醒,一場夢⋯⋯

13/11 ,香港女詩人佳霖、文榕、衣草、印象,結伴同賞她在銅鑼灣「繡飾.度人」精品店的工作坊。董慧出神入化的羽毛繪製,技驚四座,好比上帝創造始祖時,輕輕吹一口氣,亞當夏娃便成了「有靈的活人」;董慧也賦微不足道的羽毛予靈氣,彷彿你不小心呵一口氣,它們就會活過來,奪窗投奔自由而去⋯⋯

佳霖形容「它像縮小的銀河系落在桌上/手一按,羽翼就成了,多像神啊/說要有光,白天就出來了/鷹的去向,只有畫它的人知道。」

刺繡/佳鴻

果然是不一般的花草,不一般的風月!香港女詩人著實參與了一次視覺的盛宴!

作者簡介:

董慧,左起佳霖、文榕、衣草、印象攝於董慧羽毛工作坊

何佳霖,香港國際創意學會主席;香港女作家協會主席;《女也》及《香江文壇》總編,橄欖葉年鑒主編等。出版多本詩集。獲各種獎項。

文榕,香港散文詩學會副會長、香港女作家協會秘書長、香港《橄欖葉》詩刊主編。作品入選數十種詩文集。出版詩集、散文詩集多部。獲多種獎項。

衣草,又名天邊雲。東方之珠文化學會副會長,香港大中華詩詞協會副會長,香港書評家協會副會長,《香港書評家》主編,香港女作家協會理事,香港世界文化藝術協會理事等。

楊夢茹,筆名夢如、印象,香港女作家協會副理事長。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

分类
文化 文学 美术

浪花海岸

詩、評/印象 畫/徐惠君 朗誦/栗冰

國畫/徐惠君

 

浪花海岸

 

從遙遠的地極奔湧而來

奔 湧 而 來

僅僅為了在你臂彎裏

小憩片時

岸哪  你可明白

 

一路歡呼雀躍

舞動雪白的手絹

岸哪  你是否看見

 

努力踮起足尖

焦灼地

翹首以待

岸哪  你可理解

 

終於被潮水推湧着

來到你的腳前

岸哪  我等着你

等你將放飛的視線收回

等你彎下腰

輕輕將我  托起

 

岸哪  心愛的岸

我已被風暴搓成

渾圓的珍珠

何時才能鑲嵌

你璀璨的皇冠

國畫/徐惠君

水逝

 

黄昏之水湄寂寂

只有鷺鷥默默地垂釣

魚兒的悲歡離合

有誰樂意知曉

 

光在靜止的河面臨摹

秋波婉轉

那是我心窖里秘藏的酒

 

不許浪飲只宜淺酌

太滿的甕

又逢潮漲時分

 

貼水而飛的白鷺

且歌且舞

迴光宛然眉際

欲待細辨  卻已無痕

國畫/徐惠君

印象點評】:

徐惠君的國畫,動若脫兔,靜如處子,河川大氣磅礴,山水詩意雋永,雷霆萬鈞有之,玲瓏剔透亦有之,閃爍著藝術家的性靈之光!他的黃河作品,用「氣吞山河」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佇立畫前,你彷彿可以聽見母親黃河,那震耳欲聾的精神鳴響,每一顆水花都凝聚著生命力,跳脫、彌漫、 雲蒸霞蔚,自成大觀,充滿了宇宙的能量。他筆下的湖泊,靜可照影,彷彿不惹塵埃的心,鑒照、涵容萬物。動與靜,沉潛與張揚,在徐惠君的國畫里,表現得如此極致,唯實令人驚嘆!

畫家簡介】:

徐惠君,1973年生,江蘇省江陰市雲亭花山村人,南京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特聘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任多家大學客座教授。創造了適合表現水霧的“風雨皴”,主要題材有黃河、海浪、山水和重彩作品等。出版《徐惠君山水畫集》,《黃河之魂—徐惠君作品集》,《徐惠君作品精選》,《母親的呼喚徐惠君作品集》。201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黃河之水天上來—徐惠君作品展》,2015至2020年,光明日報與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同舉辦《中國夢·光明行徐惠君作品展》全國巡展。《大河史詩》《千年回響》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朗讀者簡介】:

栗冰,作家、主持人、演員、編導、文化學者。參演作品曾獲伊朗亞洲國際戲劇節金獎,編導演作品曾獲全國小戲小品大賽一等獎。

印象點評】:

栗冰的朗誦,如一把雕刀,玲瓏剔透地雕鑿著,她的作品。一般的朗誦者,都是以聲線的抑揚頓挫來表達情感,但栗冰卻在流水行雲的旁白中,呈現出作品豐富的精神內涵。晦澀一如洛夫,在栗冰鈄風細雨的敘述中,顯出煙火人間的况味,那麼平易近人!我經常在洗碗的時候,一遍又一遍,洗耳恭聽,栗冰詮釋洛夫那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因為風的緣故」。心中那朵微弱的燭光,因此熠熠生輝!

印象回應】:

聆聽栗冰詮釋的這首「浪花海岸」,跌宕起伏的情感,如湧動的潮水,一波波漫過,我的心岸⋯⋯這首詩,寄予了我對生母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結;亦可延伸至華人族群,對中國文化母體的尋根之旅;同時也代表了信仰、精神價值的回歸。四年前,在美國匹茲堡,姐姐為我舉辦了一個文藝沙龍,我朗誦了這首詩,內心情感洶湧澎湃到無以言說,冷場靜默了許久,觀眾以為是刻意安排的,他們也被我的情感淹沒了!事後許多外國人告訴我,雖然聽不懂中文,但卻被深深觸動,有些人甚至還流淚哩!聲音中的情感張力,真是不可思議呵!謝謝粟子,聆聽這首「浪花海岸」,心情很寧謐,感受到上帝溫柔的同在,彷彿嬰兒被抱在母親懷里,輕輕地搖晃著,情緒不再澎湃激昂。我想自己真的是被祂的愛治癒了!願海外華人的孤兒情結,也得著神全然的醫治!

畫家回應】:

聽著潮聲,讀著您的詩,再看自己的畫時有一種莫名的新的感動!

讀者回應】:

之一

朗讀者聲音澎湃,尤如波浪沖擊海岸, 掀起百呎浪花, 亦觸發了我對先母重重疊疊的追憶。

情感豐富的聲缐,收放有致, 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女兒渇盼母親垂注、親暱的種種心理,渴慕有那麼一刻,能夠休憩在她的懷裡 。

以最大的努力,帶著無限的期盼,時而焦燥不安,時而患得患失,一絲絲未被滿足的情感,一點點仍可努力的空間。

跌宕的朗讀聲,召喚了一次心靈的洗禮—-穿過起伏的思緒 ,理清紊亂的情感。感恩先母已安憩在天父的懷裏, 一切都釋懷了。

之二

一天,在晨更時,《浪花海岸》迴響腦際。眼淚潸潸,滿溢兩頰,內心廻蕩著對神的呐喊⋯⋯

從遙遠的距離觀看,到不惜捨棄一切尋求祂的那份「雀躍」⋯⋯看見一個個同行者站崗侍奉, 自己還原地踏步的那份「焦灼」。

歷盡十多載,被神修剪琢磨,  終於可以來到祢的「腳前」 ,「等祢彎下腰,輕輕把我舉起」!

神啊, 我何時才能成為一顆寶石, 鑲嵌,於所羅門王婚筵的日子,頭上那頂璀璨的冠冕?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夢如在80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辞典》,2009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臺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以及小、中、大學教材。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印象作品評論剪輯】 :

▪️ 上海復旦大學張新教授,在他撰寫的「中國新詩史」中,將夢如放在以北島、顧城為代表的朦朧詩群中:

「僅僅用現代手法、形式不能包容夢如詩歌的藝術特色,夢如詩歌的人文精神是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多元的,決非“古典”、“東方”所能涵蓋。夢如從她的人文精神模式,在俗世之外營造了一個純粹的自然界,這就是夢如的方式。」

▪️ 前福建社科院院長,評論家劉登翰教授,在「香港新詩史」中這樣評論夢如的作品:

「以「復眼觀照世界」的夢如詩歌,常常從自然中擷取異象,細膩而纖巧的感知力,使作為對應物的自然現象,既深諳物理,又留出巨大的想像空間,在不落言詮的蘊籍中,具有多義的特性。傳統的典麗語言和現代的感覺與理悟,構成她詩歌既迷惘又清醒,既古典又現代的特徵。」

▪️ 前香港藝展局文委會主席,作家蔡益懷的評析,也指出夢如詩歌中,未曾刻意經營的時代氣息:

「夢如的感嘆,便是我們這一代的感嘆,乃至她的感傷與憂鬱,她對愛和理解的渴求,都是屬於我們這一代的。」

▪️ 詩評家樊善標,在「中國新詩鑒賞大辭典」中如此評析:

「有人說,夢如在掌握現代詩的技巧上有獨到之處。我認為,最高的技巧乃是無技巧。夢如的詩即是如此,當她有效地發揮技巧時,自己幾乎是渾然不覺;讀者心領神會之際,對那技巧,也幾乎是渾然不覺。」

分类
文化 文学 美术

流動的事物是美麗的

文/朗誦/印象

書法/斯琴

流動的水,在卵石上開放純粹的曇,不管時間有多短暫,仍一路播種而去,月色陽光下,泛動着誘人的光華。

流動的水是美的,沖走一切污穢,負載着落英漂流、漂流,縦使葬身於漩渦,也是浪漫的殉情。

流動的水是美的,它代表不息湧動的生之激情。

水彩/廖小平

流動的音樂是美的,源自極隱密的角落,沒有人知道它是怎樣流出來的,也沒有人知道它會流向何處。

它的開始和終結都是一個謎,在想像的空間無止盡伸延,鋪展成山川河流,鋪砌出晨曦暮靄,鳥翅在期間煽動希望。

攝影/吳田玉

流動的音樂是美的,漫過心靈的阡陌,潤物細無聲。

流動的畫是美的,它是音樂藉線條的延續,把源源不絕的情感傾注人間。

水彩/廖小平

流動的畫面是含情的窗,頻頻尋找對話的眼神。把意識深層的感覺一一犂出。或冷或熱,或悲或喜,或沉厚如鉛的思考,或輕若羽衣的昇騰⋯⋯

水彩/廖小平

流動的雕刻是美的,它將音樂和繪畫以立體形式凸顯。

光在肌理間淌成,千迴百轉的溪流。每一朵漩渦都潛藏着藝術家的靈性,每一組身體語言都是匍匐的浪,把思想情感延伸推展,至時空的邊沿。

 

雕塑/朱達成

流動的雕刻是美的,隨時準備介入,喧嘩的現實,卻又始終持守,旁觀者的冷靜,恆以入世的姿態,俯瞰人類的精神文明。

流動的語言是美的。是風,掠過樹梢的婆娑;是雨,滴在檐前的淅瀝;是泉,梳過心弦的琤琮;是空氣,在渺無人跡的山谷被激蕩後,不絕如縷的迴音。

水彩/廖小平

對了,這不就是詩麼?藉意象展現,心靈的軌跡。

油畫/何少中

流動的語言是美的,由心至心,從眼睛到眼睛,一雙手無時不在撩撥,那看不見的和弦。

一切美麗的都是詩,詩是湧動的小河。

亞克力/印象

▪️印象詩歌評論剪輯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教科書)

詩人夢如以其敏鋭的心靈感悟自然,以自然觀照人生,獲得豐富、深刻的人生體驗。保持自我,與自然相呼應,這是夢如詩文美的源泉。

朱力徑(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印象文思的美妙,宜在意境之中,細溫揣摩欣賞。以心誠悟自然生態,常見的山水景物間,信手擷取的意象,一幅幅畫面,飄逸奇幻,生動鮮活。折返觀照人生,寥寥三言兩語,朦朧婉轉簡潔,令讀者飛思遠去,隱見絲絲哲理,心感淡淡通識。

蔡益懷(前藝術發展局文委會主席)

一個退隱18年的詩人,在詩名正隆的時候,皈依上主,不辭而別傳道去,而今歸來,筆下多了一重神性的靈光。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夢如詩給人的總體印象總是那麽精小、玲瓏,但內在跨度很大,給鑒賞者留有很多審美空間。常在樸實無華的敘述架構中,不知不覺帶進哲理的啟迪,使人讀之產生聯想和深悟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