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 文学 美术

遺漏的音符

詩/印象 畫/陳惠珠

 

你和黎明一起醒來

攜同鳥的歌瀑

花的舞蹈

晨曦  自天庭一直鋪展到額際

 

果真是你嗎

以君臨萬邦的姿態

駕幸

我的城堡

 

三十扇塵封的窗

被你洞穿一切的目光

輕輕開啓

 

 

假如你是太陽

我願是粼粼光波

那怕是短暫的瞬間

只為映照你的光輝

我願如此活

 

告訴我

你可樂意接受

如斯蒼白的奉獻

 

 

 

就這樣站成一棵樹

為我撐出一弧穹蒼

把世界隔絕在外

 

綠蔭下

我仰瞻  如水的月光

而你啞默依然

 

 

多深的一口井

盡我的生命

也無以丈量那深沉

 

也許我們曾經相識

在某一個舞台

客串過某一種角色

 

面對人生

卻寧願還原自我

把臉譜丟給觀眾反芻

 

 

如此面壁三年

將影子牢牢釘在牆上

在激光一般旋轉的異象中

找不到一條路

通向明天

通向

你的微笑

 

 

終於你來了

以星芒踩醒

久睡的簷鈴

沒有情節

沒有對白

鑰匙依舊懸掛於門楣

時間交叉雙臂

冷眼旁觀

 

 

夜  正襟危坐

蛙鼓如潮

吞沒

所有的夢囈

 

足音  自古老的壁畫逸出

復又淡入廊下

孤挺的眸光

 

 

你的枕旁也許種滿

丁香花和紫羅蘭

且容我移植一株相思

風起時

每一瓣葉子都是一個念想

窸窣著命運的種種玄機

 

 

子時

鼾聲暴起暴落

一枝筆在沙漠中跋踄

驛站是不絕的駝鈴

 

你會在永世等我嗎

依然守住那扇金色的窗口

 

 

你醒來

也許我已不在

每一縷擁抱你的風

是我不散的靈魂

 ▪️畫家簡介:

 

 出身於時裝界的陳慧珠,對顏色、構圖有獨到的眼光,多維度的空間透視,使她的作品凝聚了百迴千轉的情感力量,引領觀眾進入她專屬的精神花園。陳慧珠曾於2016 年10 月,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辦個展。

▪️印象詩歌評論剪輯

雲鵬(詩人,詩評家)

印象夢如不愧是一位多情善感的女性,而且屬於矜持又頗具深刻內涵的那一類,她的詩充滿了陰柔的瑰麗,構築於特有的雋秀和漫漫相思之上,使得她在雲雲讀者中,產生過目難忘的形象。

赵小琪 (詩人,詩評家)

印象夢如,是香港八十年代崛起的女詩人。朦朧、迷離,是夢如詩的主色調。夢如用女性的全部溫柔與真誠,將她的美學世界渲染得色彩奇譎而又瑰麗。它們既充滿了女性思維所特有的瞬間性和復雜性,又往往灌註著詩人對人生、歷史、宇宙的深層意識。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在80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辞典》,2009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臺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以及小、中、大學教材。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分类
一路风情 影音 文化 文学 编辑精选 美术

傾倒  金色的膏油

畫/志立  詩/印象  朗誦/印象/卓雅

 

傾倒  金色的膏油

不再是銅的天鐵的地

在我以上

你打開一扇天窗

降下透雨

 

射出閃電

洞穿

因等待而龜裂的泥土

 

讓埋藏在地底下

千年又千年的期盼

萌發生機

 

讓成熟的麥穗在秋風中

搖曳生姿

讓火舌在祭壇上

一蓬蓬一簇簇升起

 

舔盡

黃皮膚皺摺里

鏤刻了千百年的  滄桑

舔去一切苦澀

 

讓花朵自由地呼吸跳舞

並且歌唱吶喊

不准攔阻

不許  攔阻

 

呵  金色的耶路撒冷

金色的膏油

銅管情深的呼喚

一瀉千里

等待收割



 

伸出你的鐮刀吧

因為收割的時候到了

婦人懷孕臨產

在陣痛中呻吟

等待著嬰兒

從血液里誕生

 

扔下你的快鐮刀吧

奉差遣的使者

看哪
 莊稼已經熟了

麥穗謙卑地垂首

在被烈火煉淨的聖潔大道旁

恭候著彌賽亞

君臨萬邦

 

華人的後裔呵

起來踹谷吧

永生神已經使你的角成為鐵

你的蹄成為銅

 

開鐮吧

因為莊稼熟了

踐踏吧

因為酒醡滿了

葡萄汁漾溢著

豐收的喜悅

滲透
迦南美地

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

 

垂下你衣裳的穗子

遮盖我

遮盖我呀  阿爸天父

在你寛厚豐满的羽翼里

我願睡去如嬰

 

願我睡去如嬰

願我的意念如香陳列

在你面前

當我夢見一个梯子

有使者上去下来

 

願你以我的默念為甘甜

在我躺卧之地

賜我後裔如天上的星

海邊的沙

 

願你以我的祈禱為甘甜

帶兒子回家吧

帶領天下所有的兒子

歸回  父親的家

從此不再浪迹天涯

 

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

在耶路撒冷

永生神的   院宇

渴望遇見你  我的良人

 

那些生長着的火焰

源自體内的能量

從宇宙中爆發

不可遏止

 

渴望遇見

荊棘火焰里

向先知顯現的

那一位神

如龜裂的地土渴盼著

雨的親吻

 

渴盼你的激情

挾裹著閃電而來

撼醒

昏睡的街燈

渴盼著

被愛以至嫉妬的烈焰

吞沒

 

渴盼著被你捧在掌中

細細端詳

溫暖的鼻息呵護著

搖曳的燭光

 

渴盼著你為我打開

通往至聖所的

那一扇門

讓虔誠的足跡

有路可循

 

擎起你的火炬

洞穿黑暗吧

那些瘋長的火苗

正從荊棘內部

向世界擴散

 

而我的禱告將如香陳列

不再隱藏

遠方正在召喚




 

這是我們的城市

這是我們世代居住的地土

來吧

勇敢地告別

那片灼灼生輝的樺樹林

一起奔赴希伯侖

秋日的曠野

 

讓约櫃同在的雲火柱

再一次

將我們焚燒 煉淨

除去一切懼怕

揭開陌生的面紗

讓血液裡的基因

因為愛情

而琤琮發亮

 

看哪

那張開翅膀快飛的是誰呢

把鶵鷹揹負在羽翼上

降落吧

像無花果樹的種子

深深栽植於

應許之地

從此不再拔出

不再遷徏

 

我們將

魚貫而入

稱你的墻為拯救

稱你的門為讚美

哦 耶路撒冷

萬民回歸的原鄉

遠方  正在召喚……

作者簡介:

郭志立,自幼喜歡畫畫。小學三年級,作文「我的自願」,已想當藝術家。畢業於藝術學院及設計學院,在中小學任教藝術科目二十多年,並在懲教署教油畫課程。2008年成立「藝術家搖籃」事工及畫室,2012獲政府批准成為非牟利機構。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很多作品被私人收藏。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分类
中华 文化 文学

你的馬蹄急馳而過

詩/印象 評/張新 作品/世哲、晨陽、鳴崗、少中、鴻延

▪️惠東浣衣女

那浣衣女子的手

輕輕拍了拍

小河便漲潮了

她們在這里洗滌

無悔的青春

 

陽光投下的倒影

把石頭幻化為海市

她們用粗糙的雙手構築

平凡家園

 

柔韌的肩膀上

扛起了男人放棄的生活

歇下沉重的勞作

月光滿溢的池塘里

水漾年華一朵朵

綻放如蓮

 

我不敢喊出那名字

生怕群山忍不住呼喚

惠 東  女   子⋯⋯

 

你搗衣的水聲委實撼動了我

靜止的岸

使遠處的漁村與歸帆

水乳交融

攝影/世哲

▪️賞析《惠東浣衣女》

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張新

《惠東浣衣女》是一首好詩。形象細膩豐滿,情景氣韻生動,詩風清新明快。詩歌采用了”比較寫實”的方法,轉換了觀照世界的視角,通常作為主體情緒的”客觀對應物”還原為客觀本身,即把視點聚焦於浣衣女上,避免了意象群的“碎片化”,從而在一個“閉環”系統中,調動包括寫實在內的豐富的表現方法,營造了自洽、完整的浣衣女形象。例如在詩的首節,這裏只有”浣衣女子的手輕輕拍了拍”和”小河便漲潮了”兩個平行的極簡細節,然而一個”便”字,就把浣衣女的勞作與大自然的生命律動混化無跡地融合在一起,平凡的勞作也便有了”洗滌無悔的青春“的意義。這裏不僅有寫實,也有寫意;整節詩景隨意動,一氣呵成。又如“我不敢喊出那名字/生怕群山忍不住呼喚/惠東女子……”這是對生活真實的升華,是生命的呼吸,是詩人包含深情的浪漫化想象,意境恢宏而高遠。

印象夢如復出以來一直在尋求詩路的突破,至少從《惠東浣衣女》看,這個嘗試是成功的。當然各種表現方法各有所長,多嘗試一些不同方法總歸是有益的。

▪️你的馬蹄急馳而過

用一艘漁船經過的時間

回溯

那口荷塘的

前塵往事

 

騰出最空的地方

讓你的馬蹄急馳而過

留下靜止的風

以及風中凋落的

長短句

 

任由久別重逢的驚喜

劫持

荷苞尖尖上

那顆出神凝望的露珠

 

一夜之間

河的兩鬢梳起

雪白的蘆花

眉宇中

從此有了揮之不盡的

煙嵐

 

佇立良久

天空以閃電的速度

刪除了

剛打好腹稿的一首

詠物詩

油畫/徐晨陽

▪️解讀「你的馬蹄急馳而過」

漁船作為人生經歷的載體比一般”小舟”類要有份量。它不僅指代”前塵往事“這種時間的矢量,同時又是空間的”收獲”。”騰出”與“留下”的對應,是直指價值觀、人生觀層次的取舍。當然,“久別重逢的驚喜”也會不期而遇地眷顧善良與豁達之人。”劫持“動作,粗看似乎在形容”驚喜”與”露珠”碰撞的出人意料的力與速度,更深的意蘊或許還包含了對大自然任何的饋贈都抱有著的一顆敬畏之心。在物我兩忘的無我的境界裏,驀然間,人生易老天亦老,雖然”剛打好腹稿的一首詠物詩”被”天空以閃電的速度”刪除,然而,這難道不是上帝的旨意?這樣精彩與平凡的人生何須一首詠物詩來歌頌,又豈能任一首詠物詩承載得起呢?

▪️弄潮

風的聲音

水的聲音

風和水的聲音

一個赤裸的孩子從沙灘走過

 

海寬和地把我含在口里

含著一個千年的小寐

沙從指縫陷落

城堡跟着陷落

可樂罐盛著發霉的月亮

 

風的聲音

水的聲音

男人和女人的聲音

一個孩子從赤裸的沙灘

走過

 

油畫/林鳴崗

▪️解讀《弄潮》

《弄潮》中有幾個核心意象:首先是聽覺上的風聲、水聲以及男人和女人的聲音。另一個是視覺上的孩子以及陷落的城堡——這或許就是這個孩子曾經的傑作。與城堡形成反差的是"盛著發霉的月亮"的可樂罐——它同樣是享受日光浴的男人和女人們留下的“傑作"。

這個反差造成的結果,便是詩歌首尾展開的同一個場景下的不同情景:同樣“赤裸”的純粹的自然和純粹的孩子融合而成的天人合一的關系如何演變為只有"男人和女人的聲音"而沒有孩子的聲音的。雖然兩個場景中的孩子都是"從沙灘走過",但是前一個是融入,後一個是缺席。

《弄潮》暗示了是現代文明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影響。雖然這個意蘊比較含蓄,手法內斂而不張揚。這種風格讓人聯想到《辛德勒的名單》中對穿紅衣女孩的那種外松內緊的處理手法。這種風格也契合了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辯證思考:人類需要警惕現代文明改變甚至異化了自然本性,然而徹底回歸野性的大自然也是不現實和不理性的。

▪️【評者簡介】:

張新,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戴望舒:一個邊緣文化型詩人》、《新詩與文化散論》、《20世紀中國新詩史》、《中國現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合著》,主編《新詩鑒賞辭典》新一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詩人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在80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辞典》,2009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臺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以及小、中、大學教材。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另一階段。

油畫/何少中

▪️詩之我見

較諸於「詩人」,我更樂意以「藝術家」自許,皆因詩對任何人都顯得仰之彌高。

詩並不等於詩人,詩是在性靈的蔭庇下完成的。它產生於精神的遊離狀態,因此詩中展露盡善盡美,人性的一切醜惡,都隔在霧紗以外。

詩成即夢醒。回到現實中,詩人與眾生並無分別。

凡流動的,都是詩。沛沛潺潺源自心靈最隱密的角落—-不知其何以始,不知其何以終。

真正懂得詩的人,創作是絕對自由的,並不需要咬文嚼字。思考是平日的功課,寫的過程只是一種傾瀉,異象、語言、音樂、節奏都是筆自己完成的,當下並不會苦思冥想,詩成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可以如此這般詮釋—-這便是獨一無二的、閃光的靈性。

當你摒除自然界纷呈的表象,定睛於一花、一鳥、一波光,一切景物便迅速淡去。你於是專注於一點、一線、一面,你眼所觸摸的異象如斯玲瓏浮凸,剎那間,你被一種靈光洞徹因而通體透明——是的是的,這便是詩了。而後,你試圖用語言,將那說不清由來的感動定格。我相信藝術家都會有這種感動的,只是表達的媒體不同,色彩、語言的寛度和深度不同而已。

一首詩的好壞,在於詩人捕捉事物的敏感度,以及再現感覺的語言功力。而詩則憑籍異象,拓展語言無法抵達的空間。天生的詩人都具備一雙慧眼,能夠透視物象,發掘事物潛在的種種可能,並以最準確形象而又富於創造性的語言表達之。如果說詩是帶着鐐銬的舞蹈,那麼到了最高境界,便是絕對自由的靈魂的裸舞。不帶任何面具,不著些許衫褸,沒有形式,沒有技巧,只有心靈片刻的自由舒展。

藝術家之所以有別於眾人,乃是他樂於展現心靈,一切喜怒哀樂、墮落或者昇華,都在紙中自由滲透。一首詩便是一個核反應堆,將語言壓縮到無法承受的地步,擴展其張力極限,架構四度空間以無形。

水墨拓片/徐鴻延

🔳印象作品評論剪輯:

▪️上海復旦大學張新教授,在他撰寫的中國新詩史中,將夢如放在以北島、顧城為代表的朦朧詩群中:

 

「夢如從她的人文精神模式,在俗世之外營造了一個純粹的自然界,這就是夢如的方式。」

▪️前福建社科院院長,評論家劉登翰教授,在香港新詩史中曾經這樣評論夢如的作品:

「以「復眼觀照世界」的夢如詩歌,常常從自然中擷取異象,細膩而纖巧的感知力,使作為對應物的自然現象,既深諳物理,又留出巨大的想像空間,在不落言詮的蘊籍中,具有多義的特性。傳統的典麗語言和現代的感覺與理悟,構成她詩歌既迷惘又清醒,既古典又現代的特徵。」

▪️前香港藝展局文委會主席,作家蔡益懷的評析,也指出夢如詩歌中,未曾刻意經營的時代氣息:

「夢如的感嘆,便是我們這一代的感嘆,乃至她的感傷與憂鬱,她對愛和理解的渴求,都是屬於我們這一代的。」

▪️詩評家樊善標,在中國新詩鑒賞大辭典中如此評析:

有人說,夢如在掌握現代詩的技巧上有獨到之處。我認為,最高的技巧乃是無技巧。夢如的詩即是如此,當她有效地發揮技巧時,自己幾乎是渾然不覺;讀者心領神會之際,對那技巧,也幾乎是渾然不覺。

 

 

分类
文化 文学 美术

流動的事物是美麗的

文/朗誦/印象

書法/斯琴

流動的水,在卵石上開放純粹的曇,不管時間有多短暫,仍一路播種而去,月色陽光下,泛動着誘人的光華。

流動的水是美的,沖走一切污穢,負載着落英漂流、漂流,縦使葬身於漩渦,也是浪漫的殉情。

流動的水是美的,它代表不息湧動的生之激情。

水彩/廖小平

流動的音樂是美的,源自極隱密的角落,沒有人知道它是怎樣流出來的,也沒有人知道它會流向何處。

它的開始和終結都是一個謎,在想像的空間無止盡伸延,鋪展成山川河流,鋪砌出晨曦暮靄,鳥翅在期間煽動希望。

攝影/吳田玉

流動的音樂是美的,漫過心靈的阡陌,潤物細無聲。

流動的畫是美的,它是音樂藉線條的延續,把源源不絕的情感傾注人間。

水彩/廖小平

流動的畫面是含情的窗,頻頻尋找對話的眼神。把意識深層的感覺一一犂出。或冷或熱,或悲或喜,或沉厚如鉛的思考,或輕若羽衣的昇騰⋯⋯

水彩/廖小平

流動的雕刻是美的,它將音樂和繪畫以立體形式凸顯。

光在肌理間淌成,千迴百轉的溪流。每一朵漩渦都潛藏着藝術家的靈性,每一組身體語言都是匍匐的浪,把思想情感延伸推展,至時空的邊沿。

 

雕塑/朱達成

流動的雕刻是美的,隨時準備介入,喧嘩的現實,卻又始終持守,旁觀者的冷靜,恆以入世的姿態,俯瞰人類的精神文明。

流動的語言是美的。是風,掠過樹梢的婆娑;是雨,滴在檐前的淅瀝;是泉,梳過心弦的琤琮;是空氣,在渺無人跡的山谷被激蕩後,不絕如縷的迴音。

水彩/廖小平

對了,這不就是詩麼?藉意象展現,心靈的軌跡。

油畫/何少中

流動的語言是美的,由心至心,從眼睛到眼睛,一雙手無時不在撩撥,那看不見的和弦。

一切美麗的都是詩,詩是湧動的小河。

亞克力/印象

▪️印象詩歌評論剪輯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教科書)

詩人夢如以其敏鋭的心靈感悟自然,以自然觀照人生,獲得豐富、深刻的人生體驗。保持自我,與自然相呼應,這是夢如詩文美的源泉。

朱力徑(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印象文思的美妙,宜在意境之中,細溫揣摩欣賞。以心誠悟自然生態,常見的山水景物間,信手擷取的意象,一幅幅畫面,飄逸奇幻,生動鮮活。折返觀照人生,寥寥三言兩語,朦朧婉轉簡潔,令讀者飛思遠去,隱見絲絲哲理,心感淡淡通識。

蔡益懷(前藝術發展局文委會主席)

一個退隱18年的詩人,在詩名正隆的時候,皈依上主,不辭而別傳道去,而今歸來,筆下多了一重神性的靈光。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夢如詩給人的總體印象總是那麽精小、玲瓏,但內在跨度很大,給鑒賞者留有很多審美空間。常在樸實無華的敘述架構中,不知不覺帶進哲理的啟迪,使人讀之產生聯想和深悟物理。

分类
文化 文学

馬灣速寫

印象 

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獨自徜徉於馬灣寧靜的避風港,正值潮漲時分,看水悄無聲息地漫過小舟;白鷺在礁石上,哲者一般佇立沉思;看風放牧雲朵,綿羊聚了又散;聽附近小樹林里,伐木丁丁,空氣中瀰漫着新鮮的草香……

好喜歡這片寧靜的港灣,讓匆促的腳步在此停一停、歇一歇。難得繁華都市中,居然還有這麼一片淨土呀!

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步調,來到這里,連脈博都自然而然地放緩了。坐在石墩上發呆,遲遲不願起身。

一輛警車嘎然而至,下來幾位警員,徑直朝闃無人煙的漁村走去。

一陣風掠過,泥濘中的紅樹林,顿時騷動起來。

想潛入漁村尋幽探秘的慾望,也被偶然路過的風撩撥起來了。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一條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小漁村,六、七十年代是它的鼎盛期,當時島上居民主要以耕作、捕魚和曬蝦膏維生。隨着九七年青馬大橋落成,安份守己的撮爾小島也開始喧鬧起來。同年,新鴻基地產與香港政府簽訂協議發展馬灣,其中包括住宅項目珀麗湾,以及馬灣主題公園。於是整條村便被買了下來。

村民都搬走了,剩下廖廖幾戶人家,昔日的餐廳、士多人去樓空,不過仍有專人打掃、修剪花草。僻靜的街道一塵不染;花樹藤蔓在荒寂的村落間,一蓬蓬一簇簇,互相噓寒問暖,在溝渠、屋角、小小院落的鐵絲網間,兀自書寫着升斗小民的快意心情。

喜愛懷旧的郊遊者在此穿梭往返。我留意到一個男人的背影,從村頭徘徊到村尾,走走停停看看,若有所思,也許他曾經在這里生活,習慣了呼吸,這沾着盬份的潮濕空氣?又或許,相似的場景正在勾勒描摹,年代久遠的回音……

在昔日社交活動頻繁的鄉公所,我還巧遇一名舞者,和他的團隊在這里拍摄外景。充滿張力的舞姿,騰跳穿插於都市文明與原生態空間⋯⋯后面灰土墻上繪有一尾綠色的大魚,令我不期然想起了聖經中關於約拿的故事:一位逃避上帝召命的先知,被上帝修理管教,把他活生生埋進魚腹三天三夜;舞者的演譯,恰到好處地詮釋了,先知約拿在魚腹中,呼天搶地的吶喊,以及被魚吐在旱地時,瞬間爆發的生之狂喜!

清政府在光緒23年(1897年)於馬灣豎立了「九龍關」及「九龍關借地七英尺」的碑石。百年後,香港回歸中國,新鴻基地產聯同影音使團,在這片世外桃園攜手創建「馬灣方舟主題公園」;昔日被迫割地求存,如今卻在隸屬於自己的疆域里大興土木,百年興衰彈指間!

華人獨領風騷、開創新紀元的黃金時刻,的確已經臨到!好比約拿從封閉的魚腹逃逸而出,完成他在那個世代的先知召命,華人也必然進入上帝的召命,把福音的好訊息帶回耶路撒冷,不再遲延!

輕舟已過萬重山

挪亞方舟博覽館,是全球第一項仿造《聖經》記載的挪亞方舟工程,參考各種相關宗教文獻,按實際比例建造而成。方舟高22.5米,長135米、寛13.5米。地下設有一個多媒體展館,展示《聖經》故事。佔地27萬平方呎,分布五層樓面的設施各有主題。頂樓是海景度假酒店。

這艘宛如航空母艦的巨無霸,從創世紀八章就開始擱淺在亞拉臘山頂。近三百年來,不斷有人登山探索,美、俄、法人造衛星也曾拍攝到類似方舟的圖片。

2007年,一隊由香港及土耳其考古學家、地質學家、攀山專家組成的探索隊,在土耳其東部,海拔四千米的亞拉臘冰川上,與4800年前巨型的古木結構驚奇邂逅,在某些間隔內還找到估計是圈養動物的木欄;頓時將神話故事落實於煙火人間,消失了距離,消失了界線,甚至連家畜的氣息也依稀可辨哩!

根據地點、聖經以及歷史記載,相信古木結構就是當年的挪亞方舟,而古船木作碳14化驗的結果,亦與聖經年代相脗合。真的令人拍案叫絕呀!以往有關方舟的資料,都只是外部輪廓的圖片,但現代科技卻輕而易舉地帶領人們,沿着吊索、木梯下到船艙底部,設身處地懷舊一番!

聖經學者形容: 「方舟的再現,顯示上帝審判的日子近了。」不過人類縱然處於末世,仍然可以進入永恆的盼望,因為上帝己經為我們預備了他的拯救計劃 — 方舟,亦即耶穌基督的救恩!約翰福音 3:16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一艘歷史久遠的古船,穿越五千年風雲,敲打船艙,居然還可以發出木頭篤定的回響,但願它能叩醒,沉睡的心靈!

採菊東籬下

充滿歐陸風情的珀麗灣,坐落於東灣,擁有潔净細軟的沙灘,沒有污染,沒有私家車,更沒有熙熙攘攘的遊客;海傍大道林蔭深深,洋人、港人攜各類名犬優閒踱步。這里還是名符其實的狗天堂,有上千寵物,每周兩天流動的狗醫院如期到訪。但老人流動醫院每周才一次,狗狗在珀麗灣明顯高人一等哦!

也許因為私家車無法駛入,雖然坐擁無敵大海景,樓價相對來說比市面便宜,前幾年落差更大。居民靠渡輸、屋苑專車、計程車和接駁巴士出入,某些班次更提供24小時服務,去中環只須25分鐘。許多港島白领選擇在此居住,不是沒有原因的。

屋苑擁有三個大會所,四個泳池,花木扶疏,曲徑通幽。因為許多地方嚴禁機動車,這里儼然成了小朋友的天堂。父母不用擔心孩子安全,可以放心任其奔跑嬉遊。在這里真可謂安居樂業,一片昇平。

政府與建築商發展馬灣時,還為原居民建了清一色村屋,讓馬灣大街和田寮村民居者有其屋。村屋下鋪開着各色小店,以往曾經光顧一家輝記飯店,燃手小菜至今仍齒頬留香。

新人們喜愛在珀麗灣拍照,因處處皆勝景!花園、沙灘、林蔭道、甚或邊沿的避風塘、頹敗的漁村、石橋、舟輯、水湄搖搖欲墜的木屋,各種景觀任君選擇。熱鬧、簡樸、現代化、原生態各適其適,共融共存。

一對新人穿過屋苑走廊款款而來,走過馬灣大街不長不短二百年歷史,走過珀麗灣十四載春秋,执子之手慢慢走呵,路的這頭是青丝,那頭,應該就是蒼蒼白髪啦……

馬灣是香港都市中的一方璞玉,歐陸情懷與港式漁村在平靜單純中接軌,契合得那麼自然、幾乎天衣無縫!

有空不妨去馬灣看看,找一個角落,垂釣抑或發呆,感受都市文明與原生態,如何在冬日暖陽之下,悄無聲息地融為一體!讓你不知不覺騎着這匹馬兒,夢遊、打盹,在石板路上留下串串蹄音!

我擔保,你噠噠的馬蹄絕非美麗的錯誤,既便你僅僅是一個——過客!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在80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辞典》,2009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 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臺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以及小、中、大學教材。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分类
文化 文学 美术

在维多利亚观看落日

詩/印象     油畫/井梅

所有的海圖

必然在一夕之間

改版

米字旗匍伏於水平線

無力庇蔭

皇天后土

 

唐寧街和中南海的高峰會議

隨便一聲乾咳或者

下意識的噴嚏

無不令股市傷害

恒生指數勃起或萎謝

同樣迅速

細細一根弦

繃緊千百雙望眼

 

羽翼豐美的候鳥們

此時歸心如箭

翅膀既刷有

異國鳥牌

也就不在乎

蜘躕於維多利亞港的

那枚落日

何時一個筋斗栽入

歷史

 

而東方

太陽正忙於鑄造

明晃晃的金圓

 

星空的偶遇已成過去

翻閱記憶

偏擰不開那抽屜

承載着最初的火花

一些迷離的情節

 

兩顆星

如何自不同軌道

擦肩而過

而又懷著各自的心事

相繼殞落

 

而今  我已冷卻成山脈

你呢

依然雲遊四海抑或碎裂

如粉末

 

當雷聲蹈浪重來

心靈掀起十二級風暴

彷彿猶可聽見你的微語

彷彿你充塞了整個大氣

任我怎麼努力

也突不出  重圍

為你  心

何止死過一次

 

然而我畢竟活着

且一如既往地緘默

胸中燃著痛苦的烈焰

吐出來的

只是淡淡的煙圈

【畫家簡介】

廖井梅生於北京,曾入讀中央美術學院,1996年畢業於俄國國立蘇里柯夫美術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及後任教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她擅於繪畫油畫及版畫,透過具象及寫實的技巧融合抽象的視覺空間,獨特的畫風呈現在現實與虛幻交接之間。廖井梅現時從事繪畫創作,並積極參與殘疾人士之藝術教育。她亦曾參加多個展覽及比賽,2010年獲得首屆中國殘疾兒童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獎;2011年獲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大獎等。

【印象點評】

 

廖井梅的作品極富張力,色塊、線條如噴湧的火山熔岩,情感卻內斂、含蓄、節制,一張一弛,瞬間的爆發,瞬間的凝固,呈現生命鮮活的動力,充滿了陽剛之氣,一點也沒有女性的纖柔筆觸。她的女性胴體,完全跳脫了傳統唯美的模式,女性意識從天地初開的混沌中覺醒,一種力的渲洩,透過皮膚、肌肉、血脈、筋腱、骨骼,畫筆一如雕刀,斧鑿出強烈的雕塑感,與畫家沉靜溫和的外表,形成不可思議的反差。竊以為,井梅胸中藏著一座不為人知的活火山,隨時準備迸發,而且不可遏止!胸中燃著熾熱的烈焰,吐出來的,豈能是,淡淡的煙圈?吊詭的是,她的某些作品,靜到一個地步,彷彿可以聽見針掉在地上的微聲,許多故事悄無聲息地匿藏,於隨意鋪排的細節中,等待觀眾用想像的翎翼去觸摸、發掘、延展⋯⋯

【作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在80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辞典》,2009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 。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臺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以及小、中、大學教材。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印象作品評論剪輯】 

▪️ 萬登學(詩人,詩評家)

夢如詩歌意象既具有西方現代派詩歌的表現和象征性,又具有中國古典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創造和多義性。女性心理的敏銳、復雜、迷幻,在夢如筆下往往幻變成一幅幅令人驚奇的畫面。

▪️ 趙小琪 (詩人,詩評家)

夢如,是香港八十年代崛起的女詩人。朦朧、迷離,是夢如詩的主色調。她的詩陰柔而又瑰麗,既充滿了女性思維所特有的瞬間性和複雜性,又往往灌註著詩人對人生、歷史、宇宙的一種深層意識。

▪️ 賴廷階(詩人,詩評家)

夢如1979年自大陸移居香港,我認為,她是受大陸新詩潮啟蒙期的影響,加上根植於中國古典文學基礎,從而創造出自己的獨特詩風,並把大陸詩藝在新形式推動下的革新,帶入香港詩壇的重要詩人。

夢如和一代中國青年同樣走過那瘋狂變形的年代,被扭曲異化了的人性,令她對歷史充滿了憂患意識,來自心靈深層的嘆息,漂泊動蕩的不安全感反映於她的作品。

分类
文化 文学

暮之池塘

彩墨/林天行  詩/印象

之一「彼岸」

從我心的此岸抵達

你煙波浩渺的彼岸

究竟還要跋踄

多少路程

 

擎一盞薄紗宮燈

欲洞徹

那不可知的

玄色底蘊

 

你婉約的詞風

沿著唐宋迤邐而來

那樣出神入化

那樣翩然孑然超然

於塵世

 

一顆星

自夜空隕落

一顆星

從古典的氛圍裏蘇醒

 

風揚起琉金裙裾

不敢靠近

 

之二「秋水」

 

不敢靠近

那令人目眩的光暈

 

情願從你伸出來的手

品味溫暖

從那淡泊的眼神

咀嚼愛意

 

無心吹皺一池秋水

怎樣的安憮

才能歸於寧靜

 

渲紙被撕裂

復又倂貼

成水中的風景

 

消失了時間

消失了界線

 

之三「窄門」

 

甚至消失了

語言

一扇通往永恒的窄門

就這樣隔絕我們嗎

 

我 願 意

讓愛情重新萌芽生長

天國好比一棵大樹

讓我們棲息於其上

 

我把手放在

你攤開的掌中

感覺你逐漸上升的體溫

我們今生比翼

來日依然雙飛

可好

 

如此擊掌

暮之池塘

 

之四「界線」

暮色四合

蛙鼔此起彼落

滌忽間你攥緊

我埋在風衣口袋裏的手

正好握住了心底

最酸最軟的

那一部份

 

消失了  時間

消失了  語言

消失了……

界線

 

▪️畫家簡介

 

*林天行,當代著名彩墨畫家,香港美協主席。1984年移居香港,1990年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廣州、深圳、香港美術館、南京大學、香港禮賓府、香港文化博物館,以及數百個中外機構企業收藏。

▪️作者简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在80年代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家辞典》,2009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 。台灣、上海、湖南廣播電臺均介紹過其作品,作品收入各種選本,以及小、中、大學教材。2017年,停笔18年後,她以新筆名“印象”,跨入其寫作人生的第二篇章。

印象作品評論剪輯

趙小琪 (詩人,詩評家)

印象夢如,是香港八十年代崛起的女詩人。朦朧、迷離,是印象詩的主色調。她的詩陰柔而又瑰麗,既充滿了女性思維所特有的瞬間性和複雜性,又往往灌註著詩人對人生、歷史、宇宙的一種深層意識。

萬登學(詩人,詩評家)

夢如詩歌意象既具有西方現代派詩歌的表現和象征性,又具有中國古典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創造和多義性。女性心理的敏銳、復雜、迷幻,在夢如筆下往往幻變成一幅幅令人驚奇的畫面。

東瑞(作家、評論家)

夢如的整個詩風,是在癡心、柔情、朦朧、迷惘的女性意識詩句的表殼下,對人生、生命的深刻體悟,其感情是豐富多樣的。沒有對生命現象的平面和單向的圖解。她多以「復眼觀照世界」。

她的詩屬於事過境遷,仍能不斷咀嚼的那種。她這些年就在透明中與世隔絕,在與世隔絕中趨向成熟。她的詩風行於中、港、臺、澳以及東南亞,絕不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