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教育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中华 教育 文化 海外

亲情中华 美丽河北 闪耀英伦 难忘今夏

中华时报(记者赵雪湄)由中国侨联主办、河北省侨联承办,英国河北会与英国文麟中华文化学校共同协办的第7期“亲情中华·网上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活动,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河北省承德、张家口、秦皇岛、衡水四侨联领导、国内合作学校领导和营员、家长、老师们共百余人欢聚在网络云端,参加了本次网上闭营式。

闭营仪式上,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发来音频致辞。刘奇部长在讲话中说到,中国有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细想起来,这两句就是网络语言,也只有通过云端才能达到这样的情怀。相信这次网上夏令营结下友谊的种子,撒播的智慧,一定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河北省承德市侨联三级调研员陈新燕、张家口市侨联方飞书记、秦皇岛市侨联胡玉英主席、衡水市侨联董春晓主席、燕山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姜炼副院长等领导先后在闭营式上致辞,祝贺本期夏令营取得圆满成功,祝贺营员们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感谢英国河北会和英国文麟中华文化学校细致周到的组织;感谢所有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各位领导也对所有营员和家长发出了邀请,欢迎营员们到美丽河北走一走,看一看,现场领略燕赵大地的风土人情,体会感悟丰厚多彩的燕赵文化。

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会长伍善雄莅临参加了本次闭营仪式。他在讲话中首先感谢河北省侨联和各市侨联给英国的孩子们提供了网上夏令营这么好的平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给孩子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对孩子们来说一定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伍会长也对家长们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希望明年的夏令营大家还可以相聚在一起。

英国河北会执行会长李峰致辞代表英国河北会向圆满完成本次夏令营的各位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本次夏令营付出智慧和汗水的所有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重申了本次亲情中华夏令营的主旨和意义,并和老师同学们约定,明年夏令营大家再相聚。

英国文麟中华文化学校校长王海云在总结致辞中回顾了协办夏令营的经验与收获。她代表学校对各级侨联的支持、国内协办单位的帮助、海内外教师的辛勤工作、家长的积极配合致以诚挚感谢,表扬了营员们勇于自我挑战的精神和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鼓励营员们以此次夏令营活动为契机,珍惜友谊,砥砺共进,再攀高峰。并表示,文麟中华文化学校将总结提炼协办此次夏令营活动的做法和经验,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促进中华文化传播而不懈努力。

闭营仪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营员们的作品展示。四个班的老师们精心制作了营员们的作品集锦,这些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各具特色。有的营员穿着传统服饰表演成语故事,有的营员示范古代拱手礼,有的营员手绘中国龙和十二生肖,有的营员设计精美专属营徽,有的营员齐唱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这些不同类型、内容的作品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展现了营员们紧张活泼的夏令营生活和丰富的收获。

营员代表们用或生涩或相对熟练的中文,真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与喜悦之情,也讲述了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家长代表们分享了孩子参营后对夏令营活动态度的变化和在知识技能尤其是学习能力、学习热情方面的收获,对侨联举办这项活动和海内外教师的爱心和付出深表感谢,并对该期夏令营以孩子为中心的活动设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班(衡水营)营员排演的励志营歌——《敢问路在何方》,将闭营仪式推向了高潮。营员们歌声表达他们在学习中国文化之路上不畏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

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代表为“省侨联优秀营员”、“文麟优秀营员”颁发了电子证书,为完成夏令营活动的营员颁发电子结营证书。

最后,闭营仪式英国河北会外联部长陈薇女士演唱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和你》中结束。各位领导、营员、家长和老师们依依惜别,相约下次夏令营再见!

分类
中华 教育 文化 海外

亲情中华 美丽河北 闪耀英伦 难忘今夏

分类
中华 教育 文化 海外

亲情中华 美丽河北 闪耀英伦 难忘今夏

8月12日,由中国侨联主办、河北省侨联承办,英国河北会与英国文麟中华文化学校共同协办的第7期“亲情中华·网上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河北省承德、张家口、秦皇岛、衡水四侨联领导、国内合作学校领导和营员、家长、老师们共百余人欢聚在网络云端,参加了本次网上闭营式。

闭营仪式上,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发来音频致辞。刘奇部长在讲话中说到,中国有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细想起来,这两句就是网络语言,也只有通过云端才能达到这样的情怀。相信这次网上夏令营结下友谊的种子,撒播的智慧,一定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河北省承德市侨联三级调研员陈新燕、张家口市侨联方飞书记、秦皇岛市侨联胡玉英主席、衡水市侨联董春晓主席、燕山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姜炼副院长等领导先后在闭营式上致辞,祝贺本期夏令营取得圆满成功,祝贺营员们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感谢英国河北会和英国文麟中华文化学校细致周到的组织;感谢所有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各位领导也对所有营员和家长发出了邀请,欢迎营员们到美丽河北走一走,看一看,现场领略燕赵大地的风土人情,体会感悟丰厚多彩的燕赵文化。

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会长伍善雄莅临参加了本次闭营仪式。他在讲话中首先感谢河北省侨联和各市侨联给英国的孩子们提供了网上夏令营这么好的平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给孩子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对孩子们来说一定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伍会长也对家长们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希望明年的夏令营大家还可以相聚在一起。

英国河北会执行会长李峰致辞代表英国河北会向圆满完成本次夏令营的各位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本次夏令营付出智慧和汗水的所有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重申了本次亲情中华夏令营的主旨和意义,并和老师同学们约定,明年夏令营大家再相聚。

英国文麟中华文化学校校长王海云在总结致辞中回顾了协办夏令营的经验与收获。她代表学校对各级侨联的支持、国内协办单位的帮助、海内外教师的辛勤工作、家长的积极配合致以诚挚感谢,表扬了营员们勇于自我挑战的精神和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鼓励营员们以此次夏令营活动为契机,珍惜友谊,砥砺共进,再攀高峰。并表示,文麟中华文化学校将总结提炼协办此次夏令营活动的做法和经验,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促进中华文化传播而不懈努力。

闭营仪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营员们的作品展示。四个班的老师们精心制作了营员们的作品集锦,这些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各具特色。有的营员穿着传统服饰表演成语故事,有的营员示范古代拱手礼,有的营员手绘中国龙和十二生肖,有的营员设计精美专属营徽,有的营员齐唱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这些不同类型、内容的作品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展现了营员们紧张活泼的夏令营生活和丰富的收获。

营员代表们用或生涩或相对熟练的中文,真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与喜悦之情,也讲述了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家长代表们分享了孩子参营后对夏令营活动态度的变化和在知识技能尤其是学习能力、学习热情方面的收获,对侨联举办这项活动和海内外教师的爱心和付出深表感谢,并对该期夏令营以孩子为中心的活动设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班(衡水营)营员排演的励志营歌——《敢问路在何方》,将闭营仪式推向了高潮。营员们歌声表达他们在学习中国文化之路上不畏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

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代表为“省侨联优秀营员”、“文麟优秀营员”颁发了电子证书,为完成夏令营活动的营员颁发电子结营证书。

最后,闭营仪式英国河北会外联部长陈薇女士演唱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和你》中结束。各位领导、营员、家长和老师们依依惜别,相约下次夏令营再见!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评论 香港

香港考题涉日本侵华史惹争议

香港考题涉日本侵华史。图为1914年日军取代德国、占领青岛

作者 DW李澄欣

近日香港高考一道历史题,引爆严重的中港矛盾及官民对抗。官方批评“伤害民族感情”促取消考题,民间则指此举损害教育专业自主,更有学者形容是文革2.0。

 周四(14日)开考的香港中学文凭试(DSE)历史科有一道这样的必答题,要求考生根据参考资料作答:“‘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你是否同意此说?”

当中涉及的1900至1945年间,正好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及其后全面侵华的时期,引起亲北京的建制派阵营和港府官员注意,连中国外交部也介入。

港府促取消试题

事件一天内火速发酵,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周五(15日)举行记者会,要求负责举办考试的考评局取消该试题,属史无前例之举。他多次批评试题设计偏颇,严重伤害在日本侵华战争造成大量丧生的国民感情与尊严,对此深感遗憾,更明言题目没有讨论空间,“答案只有弊,不会有任何利”。他指教育局下周一(18日)会派员到考评局调查出题机制。

有记者追问,考生除援引资料外,也可引述历史知识作答。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陈碧华回应称,题目提供资料选材已有倾向性,“读历史要严肃,有敬意态度,有些历史事件不可以开放讨论”,又强调不少学者已有共识,这条题目应教学生国民感情丶民族归属感,以及中日关系方面的合作丶冲突。

事件震惊香港全港各界,有香港网民指取消题目对考生不公平,又质疑类似题目几十年来都很常见,这次是“学术问题政治化”。有网民指出,题目是问1900至45年,“又不是问‘日本侵华是利多于弊’”丶“难道抗日战争打了45年?”。也有人反问“还有什麽科目不会伤害中共和中国民族感情”,认为如果连历史讨论也不准,“怪不得香港教育越趋堕落,学术自由已死”。

香港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叶建源在香港节目《星期六问责》指出,受争议的试题属于开放题,可用提供的资料反驳,若只根据资料作答该题目,得分不会高于一半。他又说,事实上,日本侵华不会利多于弊,所以不认为试题有问题,希望教育局要明白出题方式,如果考评局解释,相信可以释除公众疑虑。

出席同一节目的香港教联会会长黄均瑜认为,一般事件可以用开放式题目,但这条题目淡化了侵华事实,引起民族伤痛,放在日本的公开试场一定会引起外交问题。他承认,取消试题做法不理想,但两害取其轻,需要发出讯号,出试题要谨慎,否则后果大家承担。他又提到,今年因疫情亦取消了中英文口试。

有应届文凭试考生致电节目反驳黄均瑜,指取消口试是预先公布,考生可准备,但取消历史科题目是考了才公布,以她自己为例,花了较多时间答这条题目,而且答得几好,取消试题对她不利,亦令仍要应试的考生不安。

学者:文革2.0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协)强烈谴责当局做法,批评是对教育专业的再次严重践踏。《苹果日报》也引述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形容,教育局打击考评局的专业性,以后学者或资深教师受邀出试题时却步。他又指,试题要求考生论证,除了提供的资料也要运用自身历史知识,学生可以回答“弊多于利”,但当局只将问题无限放大,政治意图凌驾了教育。

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在社交媒体形容,文革2.0来到香港,由批判历史教育掀起序幕,鸦片战争丶中日历史关系忽然变成“敏感议题”,会因为伤害民族感情被上岗上线批斗,如同文革1.0姚文元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掀起序幕。

引用3篇史料

香港中学文凭试相当于“高考”,除了中丶英丶数和通识4个科目,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科目都是选修科。负责出题的考评局是财政独立的法定机构,其中历史科的审题委员会包括大学教授和学科专家。

涉事考题为历史考卷常见的开放式题型,目的是考核学生选用及组织史料的能力。当中的参考资料包括1905年日本法政大学校长的一篇文章,1912年黄兴写给日本政客信函,以及1912年日本三井财阀借款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条款。亲北京阵营认为,当中2篇资料倾向日本立场。

中学教师:99%会答弊多于利

然而,今年参与改卷丶中学历史科教师Patrick Wong接受访问时表示,有关题型非常普遍,某某历史事件“利多于弊,你同意吗?”也是一贯问法,不理解为何会被大做文章。他指出,历史科训练学生分析史料的效用与限制(usefulness and limitations),“给数段片面的参考资料,就是为了给学生评论资料的用处和问题”。

他表示,题目涉及年份为1900至45年,当中1900至20年日本有很多经济投资在中国,中国人也学习了日本的宪制改革并出现留学潮,其后发生日本侵华丶抗日战争的伤痛,“的确正反两面都有,局长说只有弊丶没有利是公然无视史实,毫不专业”。

他续分析,虽然涉事题目提供了较正面的资料,但回答“利多于弊”其实相当困难,因为史料并不足够,“大家都知道抗日历史,相信99%学生也会答弊多于利”。他又强调,评分准则重视正反两面,“资料给你正面,你就要想想反面,所有考生都知道要答反面才会高分”。

官媒:引导学生做汉奸

这道行内人认为是平平无奇的题目,却引起亲北京阵营极大反应。周四(14日)中午考试结束后,中联办旗下官媒《大公报》及《文汇报》就引述立场亲建制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教联会)副主席穆家骏指,题目带有极强倾向性,“若让学生作答同意观点,是引导学生做汉奸”。

教联会其后发表声明指,怀疑考评局评核发展部经理(历史科)杨颖宇的政治立场影响到试题的设置。《文汇报》报导指,曾有读者爆料称杨颖宇在Facebook个人帐户多次发表扭曲历史言论,指“没有日本侵华,哪有新中国?”,将“港独”分子黄台仰类比为孙中山。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当晚亦以《香港今日“高考”题“引导学生做汉奸”?!》为题发文批评杨颖宇的个人言论“仇中”丶违背《基本法》,并斥有关试题“立场歪曲丶倾向性极强”。

外交部:教育不可成为“无掩鸡笼”

到了晚上,中国外交部驻香港公署更在Facebook专页发帖,引述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早前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教育不可以成为“无掩鸡笼”(广东话谚语,无掩鸡笼自出自入,意指没人管)。

香港考评局周五(15日)凌晨发声明回应事件,指十分重视外界意见,将严肃跟进处理,但强调历史科考试刚完成,仍未开始阅卷程序,目前不宜就试题作出评论,恐影响閲卷的公平公正,有损考生利益。

北京:香港教育要“去殖民化”

香港学生一直被指缺乏国家认同感,2012年时任特首梁振英曾力推“国民教育”,但民意强烈反弹,引发由黄之锋等中学生率领的“反国教运动”,有关课程最终搁置。

2014年占中后,建制阵营多次指社会动乱元凶是在中学取消中国历史作为必修科,以及加入旨在培养批判思维的通识教育,鼓动了学生参与公民抗命。中国官媒也多次指香港教育要“去殖民化”,曾多次传出中国历史科要大幅“加厚”中共史及49年后新中国发展历程,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为止,刚好避过触碰1989年6月事件的敏感话题。

2019年反送中运动中出现大量年轻面孔,香港独立的呼声也比以往高涨,整顿教育被指再次成为官方的议程。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中华时报立场

香港中华时报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为受众提供全面而独立的报道,并把真相告诉受众,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分析不代表中华时报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