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影音 编辑精选

布林肯離開中國前突訪唱片行 買泰勒絲和竇唯專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和駐中國大使伯恩斯(右)26日在北京參觀黑膠唱片店。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7日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6日結束在中國連串會談後,離開途中意外繞道北京一家唱片行買了美國流行樂天后泰勒絲和中國經典搖滾歌手竇唯的專輯。他此行為緩和美中兩大超級強國間緊張。

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這趟訪問包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他前往機場途中,突然來到北京藝術區的LI-PI Records唱片行(萊蒎黑膠唱片店),並購買泰勒絲(Taylor Swift)2022年專輯「午夜」(Midnights)及老闆推薦的一張竇唯專輯。

布林肯此趟中國行目的之一,是要強調美國國務院所稱的「民間連結」(people-to-people ties)重要性,是為努力改善兩國關係的一部分。

布林肯在唱片行內時,稱泰勒絲是成功的美國出口品。她的熱門名曲包括「壞到底」(Bad Blood),收錄在她2014年推出的第5張專輯。

泰勒絲2019年推出的專輯「情人」(Lover),在中國創下國際藝人銷售新紀錄。這張專輯在中國發行後,短短一週內包括串流播放量和下載量及銷售量合計超過100萬,成為中國境內歷來在如此短時間內消費量最大的完整長度國際藝人專輯。

布林肯是一位熱衷音樂的樂手和吉他手,他形容音樂是「不分地域的最佳連結工具」。他還說自己喜愛黑膠唱片,是因為有封套說明文字。

當這家北京唱片行的老闆問他喜歡什麼音樂時,現年62歲的布林肯說他什麼都愛,但「有點著迷於70年代」。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影音 编辑精选

布林肯訪華未能取得任何突破,美中關係從急劇下滑走向穩定惡化

布林肯訪華行程尾聲之際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布林肯談及北京提供的物資支持了莫斯科軍工業,敦促中國應對這一問題。此外,他還談及台灣、南中國海、人權等議題。

儘管在重大議題上沒有取得任何突破性進展,但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五(4月26日)在相對溫和的氣氛中結束了對中國的三天訪問,這是自2022年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以及去年初美國擊落中國間諜氣球以來,彼此關係趨於穩定的最新跡象。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布林肯此行也突出地顯示出,儘管兩國關係已經似乎穩定下來,但並非意味著分歧不再擴大和深化。相反,兩國關係有走向穩定惡化的趨勢。

「很明顯,雙方在實質問題上幾乎沒有共同點。」康乃爾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艾倫·卡爾森(Allen Carlson)說。

從台灣、南海緊張局勢、到美國科技管制、貿易爭端及烏俄戰爭,美中兩國目前正面臨一系列重大分歧,似乎有越來越擴大之勢,布林肯在這次近一年來的第二次訪問也沒有帶來任何明顯突破。

中國外交部週五(4月26日)說,雙方在布林肯訪問期間達成了五點共識,除了加強溝通、努力穩定發展關係等原則性的重申立場外,具體成果僅包括了確定舉行人工智慧對話首次會議,以及下個月舉辦旅遊高層對話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6日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7日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五(4月26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其他高級官員會晤,強調「負責任地管控分歧」地重要性。

布林肯表示,他與習近平談及北京對莫斯科的支持以及台灣、南中國海、人權、芬太尼等議題。

在新近取得進展的雙邊合作領域,包括軍事溝通、打擊毒品以及人工智慧等方面,布林肯作出積極評價。雙方此前同意就降低人工智慧的風險展開對話。

布林肯表示:「我們致力於維護和加強溝通,以繼續這一議程,負責任地處理分歧,避免誤解、誤會與誤判。」

但他強調,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尋求深化合作的同時,美國十分清楚地看到挑戰,以及雙方之間對未來不同的構想。「美國將始終捍衛我們的核心利益與價值。」

布林肯:「沒有中國支持,俄羅斯難以維持侵烏」

布林肯表示,他談及北京向莫斯科提供包括機械工具和微電子產品在內的物資,令人憂慮。在與習近平會晤後,他向記者表示:「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俄羅斯將難以維持對烏克蘭的侵犯。」

布林肯表示:「為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助力,不單威脅烏克蘭的安全,也威脅歐洲的安全。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告知中國,確保跨大西洋安全是美國的一個核心利益。在今天的磋商中,我明確表示,如果中國不應對這一問題,我們會(去應對)。」

布林肯敦促中國向伊朗及其代理施加影響、防止中東衝突擴大,以及說服北韓停止危險行為、參與對話。

布林肯還與習近平就中國在南中國海爭議區域的海事行為進行了磋商,並重申美國對菲律賓的堅定支持。

習近平:做夥伴不是對手

據中國官方新華社報導,周五下午(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根據這份新聞稿,習近平說,中美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當對手;應該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傷害;應該求同存異,而不是惡性競爭;應該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習近平表示,「我多次說過,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共同發展、各自繁榮。中方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繁榮發展的美國。希望美方也能積極正面看待中國的發展。」

習近平提到去年在三藩市舉行的習拜會,稱此次同布林肯的會面是跟拜登總統幾周前通電話時定下來的,希望布林肯「不虛此行」。

周五上午,布林肯會晤了中國外長王毅,兩人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超過5個半小時的會議。這是布林肯一年內二度訪華之旅的最後一天。

王毅:中美關係中的負面因素仍在上升積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26日在北京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會面。(Pool via 路透社)

稍早,據路透社消息,王毅與布林肯見面稱美國持續在經貿與科技上打壓中國,而這並不是公平競爭,而是遏制中國。他還要求美國停止「炒作產能過剩」的論調,且應解除對中國企業的制裁、不應再藉美國《貿易法》301條對中國施加新關稅。

兩人正式會談之前的致詞,皆提及樂見中美合作,也都強調有必要面對雙方不斷加大的分歧。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公佈的發言內容,王毅稱中美關係一方面「總體止跌企穩」,但另一方面「負面因素仍在上升積聚」。

王毅說:「面臨各種干擾破壞,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遭到無理打壓,中方的核心利益不斷受到挑戰。」他提到中國希望對人民與世界「負責」,推動穩定的中美關係;不過,在涉及主權、安全和發展等「核心利益」方面,他仍然態度強硬,要求美國不要「踩紅線」。

路透社指出,上述涉及主權的「核心利益」,顯然包含台灣與南海議題。法新社則分析,儘管王毅傳達出強硬立場,但美國官員和專家認為,習近平心目中的首要之務仍然是解決中國國內經濟的困境;至少在短期內,習近平會希望避免跟西方爆發衝突。

在王毅的開場致詞後,布林肯重申重視美中的溝通與對話。根據美國國務院釋出的新聞稿,布林肯強調「面對面外交」的重要性,要「確保雙方儘可能明白彼此的分歧所在,至少要避免誤解,避免誤判」,而這不僅是對美中兩國人民、更是對全球人民該負的責任。

布林肯告訴王毅:「我期待這些討論能夠非常清楚、非常直接地表明我們有分歧的領域,並傳達出美國的立場。我毫不懷疑,你身為中國的代表,也會這麼做。」

兩人會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布林肯已向中方提出美國對中國援助俄國軍工產業的憂慮,並討論到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在南海的行為等議題。

中國調門趨於緩和

在星期五的會晤中,習近平仍如去年六月布林肯首次訪華時一樣,威坐在中央,兩旁是兩國外交高級官員,但其所發出的信息似已相對溫和。

「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當對手。」習近平說,雙方應該「以和為貴、以穩為重」。

布林肯此行期間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了長達五個小時的會面,雙方都形容這次會面「具有實質性和建設性」。上次佈林肯中國之行正逢美國擊落中國可疑的間諜氣球之後不久,王毅當時曾抨擊說,兩國關係陷入低谷,根源在於美方,“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

不久後在雅加達的另一次會晤中,王毅繼續要求說,美方不得「肆意」干涉中國內政,取消對華非法「無理」制裁,要美國「深刻反思」。

《紐約時報》當時曾報道說,王毅在釣魚台國賓館長達三小時的會議上言辭激烈,直接將緊張局勢歸咎於華盛頓。習近平本人也向布林肯暗示了中國的不滿,他說:“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應始終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誠的基礎上。”

在本星期的布林肯中國之行中,中方雖也提出了以往會晤中常常涉及的台灣、經濟制裁等等一系列棘手問題,但調門似已明顯趨於緩和。在中國官方對習近平和王毅的報道中,已看不到諸如“肆意”、“嚴正”等立場強硬的語言,取而代之是稱兩國關係已呈現出“企穩”之勢,希望雙方能“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傷害”,不要“重蹈螺旋下滑的覆轍”。

《紐約時報》星期五說,中國官員上週五表現出比布林肯上次訪問時更溫和的態度,顯示了近幾個月來兩國關係穩定的跡象。

從急劇下滑到穩定惡化

然而,在這似乎「穩定」和緩和的氣氛的另一面,是兩國核心分歧越來越大、深層關係更趨惡化。在關係並非暴跌的同時,美國正在加大反制中國的力道。

就在布林肯訪華前夕,美國國會通過包括對台灣的援助法案等多個涉華法案,而《華爾街日報》最近引述知情人士稱,美國正在擬定制裁草案,威脅切斷部分中國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繫,其力度堪稱前所未有。

美國上週也表示,可能推出多項針對中國的貿易措施,包括提高中國鋼鐵、太陽能板等產品的進口關稅。

在美中之間已經似乎堆積成山的爭議議題之上,最近又增添了中國的產能問題。在布林肯啟程前,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再次示,拜登政府不會排除任何應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選擇。

就在布林肯星期三抵達中國前幾個小時,拜登總統還簽署了一項跨黨派法案,其中包括對台灣提供新的軍事援助,以及讓美國版抖音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出售在中國的業務,否則面臨停用。

《紐約時報》星期五的一篇報導說,雖然布林肯訪華基調友好,兩國關係似乎變得更加穩定,但拜登政府仍在尋求更加嚴厲的對華經濟關係,其中包括對半導體技術的管制,拜登政府一直在考慮進一步的出口管制。

在中國援助俄羅斯的問題上,布林肯清楚地表明,美國嚴重關切對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包括工具機、微電子等產品,並警告說,如果中國不改弦更張,美國及其盟友準備採取行動,「我們已經對100多個中國實體實施了製裁和出口管制等。 我們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採取行動,採取更多的措施,」布林肯星期五在記者會上說。 “如果中國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會的。”

倫敦國王學院學者奇諾·萊奧尼(Zeno Leoni)說,布林肯之行不太可能產生任何實際成果。這位地緣政治學者在最近的一篇論文(The Return of Geopolitical Blocs)中指出,世界秩序正在重蹈回歸地緣政治集團的老路。

他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在這一背景下,人們擔心的是,歐洲和中東的衝突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並拖累美中俄三個國家,布林肯此行正值東歐和中東局勢緊張之際,這就是布林肯批評中國支持俄羅斯的原因。

然而,有跡象顯示,中俄關係很可能還會繼續加強。就在布林肯批評中國援助之際,普丁週四宣布計劃在下個月訪問中國。

俄羅斯塔斯社星期四援引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裡亞布科夫( Sergey Ryabkov)的話報道說,俄中最近在很多領域加強合作令美國“氣憤至極”,而“我認為北京完全明白這一點,不會假裝願意與美國人就損害俄羅斯利益的問題達成任何協議。

路透社的一篇報導說,美中之間在一系列重要問題上存在的嚴重分歧並沒有跡象顯示已經得到緩解或解決,連在中國如何解決產能過剩和避免廉價物品出口這樣的問題都難以形成共識。報告指出,雙方比較容易取得進展的可能只是人文交流這樣務實而又具體的議題。

康乃爾大學的卡爾森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郵件中說,雙方都不想發生公開衝突,但與此同時,利益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國可能自認為現已足夠強大,不需要再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屈服於美國,“因此,雙方都在談論合作關係,但北京和華盛頓似乎都不願意(或無法)做出讓步,從而真正讓兩國關係更加穩固。”

中美之間能克服分歧嗎?

布林肯此行訪華,偕同出訪的國務院官員包含負責毒品執法的羅賓遜(Todd Robinson)、主管網路與數據政策的菲克(Nathaniel Fick)等人。事實上,在去年11月的舊金山「拜習會」上,兩國便同意在禁毒、人工智慧風險與安全管理等領域展開合作,並恢復軍方之間的對話。

今年4月,拜登與習近平再度通話,談及台海局勢、TikTok對美國構成的國安疑慮等議題。這些議題被外界視為中美之間較難超越的歧見。美國官員曾透露,布林肯希望能促使中國在台灣新總統5月宣誓就職之前,能夠保持冷靜。

週四(25日),拜登才剛簽署法案,使TikTok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的「分家令」,以及美國對台灣等印太地區盟友的新援助項目正式入法。中國曾多次對美國援台表示強烈不滿;而針對TikTok可能在美國遭全面封殺,中國批評美方以國安為由,「任意打壓別國優秀企業」。

布林肯會晤王毅前夕,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接受路透社訪問,也再一次質疑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產能過剩」可能衝擊全球市場、傷害各國產業與勞工。被問及美方是否考慮對中國實施新的關稅或採取其他行動,耶倫說,「不會排除任何選項」。

中國官媒新華社26日則發表文章反駁「產能過剩」論。《環球時報》報導則主張,中美之間「分歧出現並擴大的主要責任在於美方」;該報導更引述學者說法稱,「美國有責任理解中國的崛起,改變與中國互動的方式」。

(綜合報導)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影音 编辑精选

習近平會晤布林肯 盼美方正面看待中國發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天周五上午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了逾5個半小時的會談,傍晚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隨後結束為期三天的訪華之行。無論是習近平還是王毅都堅定地對布林肯傳達了一項訊息,那就是:華盛頓必須要先回答好中美做夥伴還是做對手的根本問題。布林肯則強調出“面對面外交”的重要性,以避免誤解誤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6日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6日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習近平強調,盼美方正面看待中國的發展,「第一顆鈕扣」扣好了,中美關係才會真正穩下來、好起來、向前走。

習近平說,今年是中美建交45年。45年的中美關係歷經風風雨雨,給了不少重要啟示。

習近平說,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當對手;應該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傷害;應該求同存異,而不是惡性競爭;應該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他表示,「我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3條大原則,既是過去經驗的總結,也是走向未來的指引」。

習近平表示,當前,世界百年變局正在深刻演進,國際形勢更是變亂交織。中美雙方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不僅是兩國人民的普遍願望,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他說,「我多次說過,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共同發展、各自繁榮」。

習近平強調,中方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繁榮發展的美國。希望美方也能積極正面看待中國的發展。這個根本問題解決了,「第一顆鈕扣」扣好了,中美關係才會真正穩下來、好起來、向前走。

他說,去年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舊金山會晤,開啟了面向未來的「舊金山願景」。過去幾個月,雙方團隊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在各領域保持溝通,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還有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進一步努力的空間。

他說,這次布林肯(Antony Blinken)來訪,是他與拜登幾週前通話時定下來的,希望布林肯不虛此行。

中方引述布林肯表示,美方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透過同盟關係反對中國,無意與中國衝突,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希望與中方保持溝通,認真落實兩國元首三藩市共識,尋求更多合作,避免誤解誤判,負責任地管控分歧,推動美中關係實現穩定發展。

外界注意到,就在習近平對中美關係發表看法幾個小時前,中國外長王毅也對布林肯指出,華盛頓必須要先回答好中美做夥伴還是做對手的根本問題。

王毅:中美關係已止跌企穩但負面因素仍在上升積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26日在北京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會面。(Pool via 路透社)

據路透社報道,在超過5個半小時的會談中,王毅告訴布林肯,中美關係的“巨輪”已經止跌企穩,“但中美關係中的負面因素仍在上升積聚”。

王毅指出,美國持續在經貿與科技上打壓中國,而這並不是公平競爭,而是遏制中國。他要求美國停止“炒作產能過剩”的論調,且應解除對中國企業的制裁。

就在布林肯會晤王毅前夕,美國財長耶倫接受路透社訪問,再一次質疑中國在新能源上“產能過剩”將衝擊全球市場、傷害各國產業與勞工。被問及美方是否考慮對中國實施新的關稅或採取其他行動,耶倫回答,“不會排除任何選項”。

外界注意到,儘管,王毅提到中國希望對人民與世界“負責”,推動穩定的中美關係;不過,在涉及主權、安全和發展等“核心利益”方面,他仍然態度強硬,要求美國不要“踩紅線”。

對此,路透社認為,上述涉及主權的“核心利益”,顯然包含台灣與南海議題。法新社則表示,儘管中國外長王毅傳達出強硬立場,但美國官員和專家認為,習近平心目中的首要之務仍然是解決中國國內經濟的困境;至少在短期內,習近平會希望避免跟西方爆發衝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接受卡塔爾半島新聞網書面採訪,被問到台灣問題。王毅重申,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內政,以何種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中方將盡最大努力、以最大誠意爭取和平統一。同時,中方的底線是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布林肯強調“面對面外交”的重要性

針對布林肯與王毅的會談,根據美國國務院釋出的新聞稿,布林肯強調“面對面外交”的重要性,要“確保雙方儘可能明白彼此的分歧所在,至少要避免誤解,避免誤判”,而這不僅是對美中兩國人民、更是對全球人民該負的責任。

布林肯告訴王毅:“我期待這些討論能夠非常清楚、非常直接地表明我們有分歧的領域,並傳達出美國的立場。我毫不懷疑,你身為中國的代表,也會這麼做。”

兩人會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布林肯已向中方提出美國對中國支援俄羅斯國防產業的擔憂,雖然中國並不直接向俄羅斯供應武器,但華盛頓指責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設備和技術,促進了俄羅斯自蘇聯時代以來最大規模的重整軍備努力。雙方並討論到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行為等議題。美國官員曾透露,布林肯希望他此行能促使中國在台灣准總統賴清德520宣誓就職前保持冷靜。

布林肯這次訪華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中美間的重大分歧,仍有待觀察!

耶倫:就制裁銀行選項與中方進行了深入討論 準備在必要時使用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周四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比第一季度產出弱於預期的數據所顯示的更強勁,並稱拜登政府正保留所有選項,以應對來自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威脅。耶倫還提到,美方提出的將凍結的俄羅斯約3000億美元主權資產的利息收入用於援助烏克蘭的建議可能會贏得七國集團(G7)盟國的廣泛支持。

在一系列“特殊”因素導致美國經濟創下近兩年來最弱表現之後,耶倫表示,在掌握更多數據後,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速可能會被上調,通脹也將放緩至更正常的水平。耶倫在受訪時說:“美國經濟繼續表現非常、非常好”。她在回應商務部的報告時指出,報告顯示美國上季度GDP年化增長率為1.6%。

這低於經濟學家預計的2.4%,也不到2023年第四季度速度的一半——這要歸因於貿易和私人庫存的大幅拖累。該報告還顯示,通脹率上升令人擔憂,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年增長率為3.7%,而2023年第四季度為2.0%。

耶倫淡化了通脹跳升,並稱她並不認為這表明失業率需要上升或其他經濟領域需要降溫,以使通脹率回到美聯儲2%的目標。耶倫說:“這裡的基本面符合通脹繼續回落至正常水平的要求”。

耶倫說,抗擊通脹仍然是拜登總統的首要任務,並強調了行政當局在降低醫療、能源和住房成本方面所做的努力。但作為民主黨人,拜登一直在努力將美國的經濟實力轉化為11月大選前的選民支持。在路透社/益普索最近的一次民調中,當選民被問及哪位候選人對經濟更有利時,共和黨挑戰者特朗普領先拜登7個百分點。

耶倫表示:“我最關注的是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的力度,最終需求的這兩個要素與去年的增長率一致……因此,這是美國經濟的基本實力,顯示出持續強勁的實力”。她補充說,“標題數字略有偏離,但原因很特殊,並不能真正表明基本實力”。

報導提及,一些私人經濟學家稱,儘管美聯儲積極加息以抑制通脹,但近兩年來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大多數人認為的潛在增長率,GDP數據很可能誇大了美國經濟的疲軟。

耶倫說,美元走強是美國經濟增長和緊縮貨幣政策的另一個副產品。她承認這給其他國家帶來了一些壓力,但表示只有在“非常罕見和特殊的情況下”,即市場無序和過度波動時,才應進行貨幣干預。當被問及日元幣值是否與基本面不符時,她拒絕發表評論。上周,美日韓三國同意就貨幣問題進行密切磋商,顯示出東京和首爾對其貨幣近期兌美元彙率大幅下跌的擔憂。

耶倫告訴路透社記者,在應對美國經濟面臨的一個威脅——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上,沒有任何選項是“不在桌子上的”。她說,雖然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已承認他們在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方面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但中方官員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她說,上周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期間,場邊的美中會談“深入討論”了該問題。

在被問及是否可能徵收新關稅或採取其他行動來保護美國生產商免受預計中的大量中國出口產品的影響時,耶倫說,她不會排除任何可能的應對方案。她指出,中國的過度生產威脅到美國、歐洲、日本、墨西哥和印度製造商的生存能力,但這個問題不會“在一天或一周內”得到解決。

耶倫說:“因此,中國必須認識到這一關切,並開始採取行動加以解決。但我們不希望我們的產業在此期間全軍覆沒,所以我不想把任何事情排除在外(把任何東西從桌面上拿走)”。

拜登政府正完成對特朗普執政時期在2018年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301條款”關稅的審查,美方官員曾表示,這可能導致對一些產品徵收更高的關稅。拜登上周呼籲通過審查將對中國鋼鋁產品徵收的“301條款”關稅提高兩倍至25%。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還告訴參議員們,需要採取“早期、果斷行動”來保護剛剛起步的美國電動汽車行業免受中國進口產品的衝擊。目前,美國對中國進口汽車徵收的關稅約為27.5%,而在美國銷售的中國電動汽車還很少。

耶倫還在採訪中提及,七國集團國家財長正在討論一項建議,即利用被凍結的俄羅斯央行資產的收益援助烏克蘭,這項建議可以在不徹底沒收這些資產的情況下實現,從而緩解了一些國家的擔憂。

耶倫對歐盟採取的所謂“非常有建設性的步驟”表示歡迎,歐盟將把布魯塞爾歐洲清算銀行(Euroclear)所持資產的收益分離出來並轉移給烏克蘭,並指未來的利息也可用於支持對烏貸款。耶倫談道:“這種方法可能會得到那些擔心資產被扣押的國家的廣泛支持,部分利息可以通過貸款等方式提前支付”。

耶倫介紹稱,這種方法是七國集團今年6月領導人峰會前正討論的幾種方案之一,並指“它肯定屬於這個名單中”。七國集團的兩位官員周四稍早時告訴路透社,華盛頓在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戴利普·辛格(Daleep Singh) 領導下採取的做法正在七國集團中獲得勢頭。

耶倫表示,歐洲清算銀行持有的大部分俄羅斯資產現已轉為現金。七國集團官員稱,這些資產每年可產生約50億美元的利息。

此外,耶倫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在制裁(中國銀行)方面,我沒有什麼要宣布的”。她補充說,但這一政策選項是美國“準備在必要時使用的”。耶倫表示:“我們與中方就此進行了深入討論。我認為他們明白我們的立場,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工具”。

去年12月,拜登總統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授權美國財政部制裁那些為軍品流入俄羅斯提供便利的外國銀行。最近,據《華爾街日報》周一報導稱,華盛頓正在權衡對中國一些銀行的制裁,以幫助正在周三至周五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說服北京停止對俄羅斯軍工生產的支持。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影音 编辑精选

布林肯訪華 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面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5日訊)布林肯在會見北京高層前訪問上海,星期四上午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面。布林肯表示,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致力於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進行「直接和持續的」對話。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與布林肯會面。(法新社)

此前幾年,美中緊張局勢不斷升級。

「我認為強調直接接觸的價值非常重要,事實上也是必要的。我們需要相互交流,說出彼此真正的分歧,並尋求解決方法,」布林肯說。

「我們有責任為我們的人民、實際上對世界也有義務,負責任地管理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布林肯說。

布林肯在致詞中也提到,他過去曾數次訪問上海,見證這個商業和貿易中心的非凡變化,他認為上海彰顯了兩國關係中重要的部分,亦即經濟關係。

陳吉寧用英文歡迎布林肯,在致詞中同樣談及溝通的重要性,並強調了美國企業和上海這座城市的密切關係。

陳吉寧說,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建交以來,兩國關係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時有波折,但總的來看不斷向前發展。

「我們無論選擇合作或對抗,這關係到人民的福祉,也影響著兩國和人類的未來,」陳吉寧說。

陳吉寧表示,去年11月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為穩定雙邊關係指明方向,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通電話,「兩國領導人坦誠交換意見,為繼續加強雙邊關係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礎。「面對面的會面,對於避免溝通誤解、誤判十分重要。」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布林肯訪華 網友關注中國沒為他鋪設紅毯 赴上海紐約大學交流 會見上海市委會書記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2024年4月25日在訪問上海外灘時與遊客交談。 (媒體聯訪照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5日訊)應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之請,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北京時間星期三(4月24日)下午抵達上海,開啟了他為期三天的訪華之旅。這是布林肯任內第二次訪華。在原為推特的X平台上,網友關注中國並沒有為他鋪設紅毯,預示布林肯此次訪華並非坦途。在中國的社群媒體上,布林肯的這次中國之旅遭到了不少的冷嘲熱諷。

剛到上海的布林肯安排了非常繁忙的行程。他在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的陪伴下,光臨了上海的豫園老街,品嚐了著名的南翔小籠包,還觀看了CBA上海對浙江的季後賽。他也表示希望自己在上海和北京的會晤會「有成效」。

 

布林肯本人在當地時間4月24日晚間發布了一則錄製於上海外灘的視訊演講。在霓虹燈閃爍的東方明珠和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標誌性建築的背景下,布林肯說:「我剛抵達中國上海,致力於解決對美國人民息息相關的問題。其中之一是芬太尼,一種合成鴉片類藥物。的。重要,這樣才能避免交流和判斷失誤,促進美國人民的利益。

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之都,經常是中國權力的跳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這座城市任職。

布林肯是14年來首位訪問上海的美國國務卿。他星期三(4月24日)下午抵達上海之後,夜遊豫園老街,探訪知名老店南翔小籠包。布林肯與職員一同在商場外的木椅上用餐的親民形象,吸引了許多好奇的旁觀者拍照。

布林肯還在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陪同下,觀看了一場CBA籃球賽。伯恩斯在X上分享照片,並為上海大鯊魚隊加油。

中國官方尚未宣布習近平會見布林肯的安排。美中關係較上回布林肯訪華時和緩穩定,但在俄烏戰爭、南海與台海局勢等問題上仍存分歧,美國也希望在遏制芬太尼上加強合作。

布林肯將在北京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談,行程中也包括和商界領袖與學生會面。

美國國會參議院剛剛通過援外法案,包括援助台灣。有美媒在中國外交部例會上詢問,法案進展是否會影響中方和布林肯的會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未正面回答,僅表示對布林肯訪華已做充分闡釋。他強調,美台強化軍事勾連只會推高台海緊張局勢,並再次敦促美國落實不支持「台獨」的承諾,停止武裝台灣。

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面

布林肯在會見北京高層前訪問上海,星期四上午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面。布林肯表示,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致力於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進行「直接和持續的」對話。

此前幾年,美中緊張局勢不斷升級。

「我認為強調直接接觸的價值非常重要,事實上也是必要的。我們需要相互交流,說出彼此真正的分歧,並尋求解決方法,」布林肯說。

「我們有責任為我們的人民、實際上對世界也有義務,負責任地管理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布林肯說。

布林肯在致詞中也提到,他過去曾數次訪問上海,見證這個商業和貿易中心的非凡變化,他認為上海彰顯了兩國關係中重要的部分,亦即經濟關係。

陳吉寧用英文歡迎布林肯,在致詞中同樣談及溝通的重要性,並強調了美國企業和上海這座城市的密切關係。

陳吉寧說,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建交以來,兩國關係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時有波折,但總的來看不斷向前發展。

「我們無論選擇合作或對抗,這關係到人民的福祉,也影響著兩國和人類的未來,」陳吉寧說。

陳吉寧表示,去年11月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為穩定雙邊關係指明方向,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通電話,「兩國領導人坦誠交換意見,為繼續加強雙邊關係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礎。「面對面的會面,對於避免溝通誤解、誤判十分重要。」

赴上海紐約大學交流

25日上午,布林肯抵達上海紐約大學,與該校師生進行交流。上海紐約大學成立於2012年,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和紐約大學合作創辦的中國第一所中美合辦研究型大學。

布林肯此次訪問的親民「開場」,讓人聯想到本月上旬訪問中國的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只不過,中國媒體對於葉倫更為友善,從她不奢華的手提包到動筷子都成為觀察焦點。此外,布林肯抵滬時,中方僅派遣上海市外事辦主任孔福安前往接機,但葉倫此次訪中抵達廣州時,則是由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接機。

在軟性行程之外,布林肯此行也要就中美間的尖銳話題當面與中方討論。

訪問中國前夕,中美雙方已分別對媒體「吹風」,介紹各自在此訪期間的目標與訴求。中國外交部美大司負責人22日表示,對布林肯此次訪問,中方主要聚焦於5大目標:樹立正確認知、加強對話、有效管控分歧、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此外,中方將重點就台灣、經貿科技、南海等問題闡明嚴正立場、提出明確要求。

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表示,布林肯此行將與中國高級官員會談,雙方討論的議題包括阻止中國擴大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台海和平穩定、中國在南海的挑釁、中東及鴉片類藥物芬太尼(fentanyl)等。

布林肯沒有受到紅毯迎接

2024年4月24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抵達上海後,在機場受到上海外事辦公室主任孔福安、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和美國駐上海總領事王漢(Scott Walker )的迎接。

然而,對許多網友來說,布林肯抵達上海後沒有紅地毯迎接似乎成了前身推特的X平台的一大議論焦點,預示著他這次訪問不會平坦。

前《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在其推特帳號下用英文發布了他注意到的細節和觀點:「布林肯已經抵達上海;很多人注意到了,上海的機場沒有為他鋪紅地毯;他的訪華應該被視為一次’懇求之旅’,儘管美國事先做了一些強硬的輿論鋪墊。

作家、中國時事評論人士章家敦回應胡錫進的推文說:“中國在布林肯下飛機之前就已經侮辱了他。”

另一位自稱反對主流媒體的推特用戶“Lord Bebo”在發布了“沒有紅地毯,沒有樂隊,布林肯的待遇好像他只是個普通人”的觀點之後,得到了將近一千條贊同和認為中國怠慢布林肯的回覆。

中國網友冷嘲熱諷

在中國最大的社群平台微博上,布林肯的第二度訪華似乎並沒有掀起關注的波瀾,也並未登上熱搜榜。在有限的討論中,基本上充斥了網友一貫反美的語調。

中國黨媒《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的微博帳號對此進行了簡單報道,但是評論被關閉。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一位名叫「惟鄭有蘭」的網友在鳳凰網關於布林肯抵達上海的新聞下這樣留言。另外一位叫“樹上的男爵AJ”嘲諷道:“不會有紅毯的,沒找個鎮長接機就不錯了。”

一位網名為「小凡好攝」的微博用戶發了長貼反對布林肯關於芬太尼的態度。他說:“美國至今沒有正式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反問美方是否認為向外轉嫁矛盾、甩鍋推責、抹黑中國形象,就能解決美國國內的問題。”

布林肯訪華前提到的一系列焦點問題也被不少中國網友認為是「籌碼」並且嗤之以鼻。微博用戶「安好心」說:「隨他而來的,還有『銀行製裁』這項籌碼。說實在的,要踢SWIFT就趕緊踢,猶豫什麼呢?」還有一位叫「評點一哥」的說:「布林肯此次訪華,美方仍在透過知情人士放風和媒體炒作某一議題的方式,來給自己製造談判的’籌碼’。打消中國的信心,但是他們這種行為,何嘗不是在證明,我們幹對了呢?

以發布大量民族主義觀點文章著稱的中國媒體「觀察者網」 刊登了一篇美國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副教授孫太一的文章。這篇評論文章說,布林肯此次訪華可以用16個字概括:“走走形式、提提要求、傳達變化、期待進展。”

根據觀察者網的統計,這篇文章獲得超過16萬的閱讀。儘管文章對目前中美關係和世界局勢的分析幾乎不帶感情色彩,以下的評論還是充滿了清一色的對美討伐,甚至對作者的批判。

「十六個字太多了,四個字:招搖撞騙,」一位網友這樣評論道。另外一條評論稱:“如果敢掀桌子,那就索性武器援助俄羅斯,看看誰吃虧。”

另一位叫“龍兒龍兒”的網友這麼評價此文:“走走形式、提提要求、傳達變化、期待進展。– 應該是:毫無新意,毫無誠意,厚顏無恥,實力較量!”

尷尬時刻

加拿大地緣政治專家亞比述‧普拉卡什(Abishur Prakash) 說: 「布林肯抵達中國,這是一個多麼尷尬的時刻啊。美國正全力對抗中國,首當其衝就是關於TikTok和台灣的法案,而且支持印太地區國家對抗北京。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指出,對比去年6月布林肯任內首次訪問中國,這次在氛圍與安排上都顯得有所不同。上次的訪問是「經中美雙方商定」,這次則是「應外交部長王毅邀請」,中國外交部還對布林肯來訪表示「歡迎」。從時間上看,上次是兩天,這次加長至3天。從行程上看,上次只訪問北京,這次除北京外還增加上海一站。

前「人權觀察」執行長、普林斯頓大學訪問教授肯尼斯·羅斯(Kenneth Roth)在其推特藉機批評了美國的中東政策:「如果美國政府不武裝在加薩犯下戰爭罪行的以色列,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就更容易告訴中國政府,不要在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戰爭罪行時向其提供軍事物資。

不過,羅斯也指出,“如果布林肯一心想與北京修好,所以不公開提及北京針對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犯下的反人類罪行的話,那會非常可恥。”

《華爾街日報》駐華分社社長鄭子揚(Jonathan Cheng)在X帳號說:「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官員對布林肯說’中美是對手還是夥伴是一個根本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決不能出現任何災難性的錯誤’。

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 Group)負責中國與技術政策的合夥人保羅·特廖洛(Paul Triolo)注意到了中國的軍事動向。他在X引用《南華早報》一篇文章時說:「中國在美國最高外交官布林肯訪華前展示核力量。中國海軍發布從核潛艇發射JL-2彈道導彈的視頻,展示其二次打擊能力。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布林肯訪華 北京嚴加提防 北京與華盛頓為何衝突不斷?

2023年6月19日,星期一,中國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是布林肯就任國務卿以來首度訪問北京。2024年4月24日,布林肯二度訪問中國。 AP – Leah Millis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4月24日起在美中關係緊張之際訪問中國。雙方的分歧涉及烏俄戰爭和經貿,國防,地緣政治聯盟,人權等領域。北京嚴加提防,官媒『環球時報』提前放出輿論,“先給美國打個預防針”,警告其不要抱着任何“壓服中國的心理”到訪。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4日訊)布林肯在周三至周五(4月24-26日)訪華期間將面臨從國防到經濟等廣泛議題進行艱難雙邊談判的局面。

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去年在舊金山會晤,然後一連串美國高官訪華,雙方似乎在修補關係,不過兩國關係緊張依舊。

布林肯到訪北京是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達成的共識,“管控分歧、推進合作”,但是北京官媒放風給人的感覺是預判布林肯就任國務卿以來二度訪華“來者不善”,首先涉及中國援助俄羅斯問題,美方的認知是,中國在電路、飛機零部件、機器和機床等方面的援助使得俄羅斯得以重建軍工能力。

布林肯上周在七國集團會議上已就此向西方盟國敲響警鐘,“中國是俄羅斯國防工業目前階段最大的援助國”,布林肯這次前往中國,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將以切斷中資銀行獲取美元的渠道,切斷中國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繫,以及中歐貿易關係可能受到影響威脅北京,試圖說服中國政府改變對俄援助。美方官員表示,如果美方仍然無法說服中國控制對俄出口,將制裁相關中國金融機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二在例行記者會上的表述也是“先給美國打個預防針”,他指美國指責北京援助俄羅斯軍工企業的說法“毫無根據”,“極其虛偽”,中國堅決反對。

中美緊張的主要根源是經濟領域,四月份美國財長耶倫訪問北京時,已就中國向世界廉價輸出其“過剩產能”、威脅美歐廠家發出了警告。但是中國否認存在過剩。中國並且把美國採取的一系列限制高科技對華出口,通過法案要求抖音國際版一年內“不賣即禁”視為“限制中國發展”。

中國外交部直屬研究機構國際問題研究院微信公眾號在布林肯到訪前夕發表“美強化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盡顯霸權本性”,批美國加大打壓力道的目的是“科技經貿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認為如此圍堵下去,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也損害美企等相關企業利益。

環球時報則在近日發表社評警告美國,不能又打壓又指望合作,應當把姿態放低些。要對中國表現出充分的尊重。布林肯日前在七國會議表示,中國不可能“兩者兼得”:一方面希望與歐洲建立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助長冷戰結束以來對歐洲安全的最大威脅。官媒稱這是典型的“倒打一耙”。

讓北京很難高興的是布林肯還要同中方談被北京視為“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不可逾越的紅線”的台海問題。北京視為“頑固台獨分子”的台灣當選總統賴清德即將在五月宣誓就職,兩岸局勢難見轉機,美國國務院表示,布林肯“將在私下和公開場合強調美國對維護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持久興趣。”

正值南中國海中菲對峙之際,布林肯訪華與美菲在該海域史上最大規模“肩並肩”聯合軍演巧合。不久前,美國總統拜登邀請日本首相和菲律賓總統在白宮舉行三方峰會,美國在亞洲“合縱連橫”,也讓北京憤怒。

布林肯此行會有什麼結果,美國國務院高官表示:美國在議程中的任何問題上都“對取得突破的前景很現實且保持頭腦清醒”。

貿易衝突

法新社認為中美緊張局勢的主要根源在於經濟。中國將美國試圖減少其工業生產和阻止其獲得最先進芯片的做法視為貿易戰。

美國對中國工業的壓力從未如此之大,華盛頓呼籲增加對中國公司的鋼鋁關稅,指責中國公司因享受大量補貼而”欺騙”。

華盛頓還在加強其在亞洲的聯盟。日本正在考慮加入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奧庫斯(AUKUS)防務聯盟,而美國正與菲律賓在南海這個局勢高度緊張的地區進行演習。

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強調說:”布林肯的旅程不會一帆風順”。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中國問題專家 Ryan Hass 說:“中國政府認為,這些不斷加強的管制措施體現了美國限制中國經濟增長的努力。

今年 4 月,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表示不排除因工業產能過剩而對中國實施制裁的可能性。她認為,中國政府對關鍵行業的大規模補貼導致了生產過剩,迫使企業以低廉的價格向國外出口商品。

華盛頓還要求中國字節跳動(ByteDance)剝離其子公司 TikTok ,否則將在美國禁用,原因是擔心該應用程序被用於擴散北京的宣傳,但該公司對此予以否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關係專家呂祥表示:“中國能放棄自己的發展(以消除美國的擔憂)嗎?這是不可能的”。

俄羅斯與烏克蘭交戰

俄羅斯與烏克蘭交戰已進入第三年。布林肯表示,他希望鼓勵中國減少對俄羅斯的支持,據美國官員們說,中國為俄羅斯自蘇聯時代以來最大規模的軍備重整提供了關鍵援助。

據華盛頓稱,中國政府沒有提供直接的軍事援助,但提供了軍民兩用設備。

布林肯上周說:“中國不可能兩全其美。中國不能一方面聲稱與歐洲和其他國家建立積極友好的關係,另一方面又助長冷戰結束以來對歐洲安全的最大威脅”。

學家分析說,通過在解決衝突中發揮作用,中國政府可能在尋求樹立其世界大國與和平締造者的形象。

但中國表示,它拒絕對其與俄羅斯的關係施加“批評或壓力”,自莫斯科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日益緊密。

儘管美國也暗示中國正在利用它與伊朗的良好關係呼籲伊朗在與以色列的衝突中保持克制,但中國政府一再強調應由華盛頓來說服以色列接受停火。

氣氛非常緊張

去年11月拜登和習近平的會晤引發了一波樂觀情緒。但從那時起,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認為,“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並沒有迅速回應北京的關切”。

北京對台灣與其主要合作夥伴和武器供應國華盛頓之間關係的加強不滿,北京宣稱該自治島嶼將回歸其控制將控制,甚至不惜動用武力。

據法新社分析,除技術封鎖外,美國在亞洲加強軍事聯盟的舉動也令中國大為不滿。

最近,日本、菲律賓和美國領導人在華盛頓舉行峰會後發表了 “共同願景宣言” 。中國社科院的呂祥指出,這是 “冷戰結束以來最敵視中國的政治宣言”。

吳心伯說:“美國認為,只要局勢穩定、不太動蕩,一切都沒問題”, 但 “中方認為這還不足以穩定關係”。

北京有些輿論認為,如果華盛頓不做出讓步,中美關係將會更惡化。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拜登認同布林肯訪華已取得進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一連兩天對中國的訪問行程,並前往倫敦,準備出席有關烏克蘭重建的會議。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20日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一連兩天對中國的訪問行程,並前往倫敦,準備出席有關烏克蘭重建的會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他要求中國政府警惕私人企業可能提供技術給俄羅斯用於烏克蘭戰爭,但他說未看到中方提供俄羅斯致命武器的證據。

布林肯指出,美國一直擔心中國企業可能向俄羅斯提供能用來侵略烏克蘭的技術,已要求中國政府對此保持高度警覺。布林肯昨日結束訪問北京,並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

中國駐美大使館回覆路透社時表示,中國致力於勸和促談,沒有向俄烏衝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發言人劉鵬宇說,中方反對不公平地禁止或限制中外企業之間的正常經貿活動,敦促美方在處理烏克蘭問題和對俄關係時,不要以任何形式損害中國的合法權益。

美國總統拜登在回應布林肯的訪華行程時,認為美中關係正走上正確的道路上,並認同布林肯此行已取得進展,他讚揚布林肯做了一項了不起的工作。

中美雙方之前都分別形容,布林肯此行是兩國關係新開始和向前邁進的良好一步。

不過,布林肯坦言,此行未能在恢復雙邊軍事溝通的問題上取得突破。中國外交部就指,美方清楚中美軍事交流出現困難的原因。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rfi:如何看布林肯北京行

作者:安德烈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北京之行結束,在美中冷戰氣氛背景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不會與布林肯會面一度也頗受關注,雙方會面最後一刻落實,說到底也不過沿襲了美國國務卿訪中慣例,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該談的之前已都談了。不過,假若習近平打破慣例不與布林肯會面,輿論會不會認為布林肯的訪問失敗了?習近平已擺出了與美國決裂的架勢?好在這一切並未發生。習近平似乎放軟了身段?習近平還沒有強大到那種地步?

2023年6月19日星期一,在中國北京的人民大會堂,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中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和中共外交政策負責人王毅(中右)、國務委員、外長秦剛等會面。

布林肯訪問北京之前,美方以及西方輿論對其在重大問題上取得突破都不抱太大希望,包括台海問題、中國人權問題,南中國海問題,牽涉到高技術出口的貿易戰問題等等,因此,美國的底線很現實,就是通過此行進行溝通,避免誤判風險,穩定雙邊關係,恢復高層接觸,從這個意義上,布林肯似乎實現了目的,從美方發言人的表述可窺一斑。

在中國一方,秦剛及王毅與布林肯先後會談時表現得都“很強勢”,秦剛指台海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並以台海是美中關係“最大的風險”來威脅;到了王毅與布林肯會談時,中方的口氣似乎更強硬,如果中國官媒的報道真實的話,王毅的口氣簡直是命令式的,而且也帶有很大的想象性質,比如他要求美方應放棄對中國科技發展打壓,不得“肆意干涉中國的內政”,“肆意”一次帶有很大的想象性質,無法確定程度。王毅還向布林肯攤牌,要美國在“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衝突”作出選擇。王毅的表述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戰狼性質,威逼、恫嚇,渲染。中美關係發展到這種地步,王毅稱,根源在於“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王毅還敦促美方“不要拿國強必霸的模板來鏡像中國,不要用西方傳統大國走過的軌跡來誤判中國。”

有分析指出,王毅語氣咄咄逼人,用教訓的口吻跟美國國務卿說話,但是,有理不在聲音大,王毅指責美方的話語其實正好用來反觀習近平執掌中國十年來的擴張形象,所謂“國強必霸”,不正是中國給外部世界留下的印象。在習近平之前,中共各位領袖還在避免外界有這一印象,力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避免“槍打出頭鳥”,現在把事情搞砸了,讓西方看清了中共政權的本質,西方也越來越不妥協了,制定包括高技術限制出口等政策,預防北京有一天尖端技術齊備,掉轉槍口掃射到自己頭上;其次西方所做的無非就是對北京擴張和違反本國人民人權的政策和行為的批評,北京均倒打一耙,以“肆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來為自己開脫。

雙方會談,布林肯從開頭到結束一直比較低調,守着一條相當現實的底線,希望與中方“加強溝通,負責任管控分歧”,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在台灣問題上,布林肯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變,不支持台灣獨立,但最重要的一句是反對單一改變台海現狀。秦剛和王毅都把台灣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布林肯雖然在重申美國一貫的對台政策,但也明顯帶有把該說的話說到了的意圖。其實,無論拜登還是其他美國高官,都一再申明在台海問題上“不能改變現狀”的立場,中方應對此心知肚明,假若很不幸一旦爆發台海衝突,即意味着改變了現狀,美方已經有言在先了,不要怪其會有何種行動。

布林肯還特彆強調,“美國將始終捍衛美國人民的利益和價值觀,並與其盟友和夥伴合作,推進我們對一個自由、開放和維護基於國際規則的秩序的世界的願景。”這一點中方也沒有任何回駁,算是“無視”,但對美國來說,重申這一點很重要,這正是美中最根本分歧的本質所在,也就是拜登所說的民主與專制對抗的觀念依據。

中國領導人大概對會談時秦剛和王毅表現出的進攻姿態比較滿意,習近平與布林肯會面時口氣變得相對緩和,強調中國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美國也要尊重中國,不要損壞中國的正當權益。習近平還說,美方應與中方相向而行,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

對習近平的話,布林肯則回之以美國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無意與中國脫鉤,再次表示期待與中方保持暢通溝通,負責任地管控分歧。

不過,布林肯隨後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美國對管理美中關係的挑戰“不抱任何幻想。”

星期一,當記者問及拜登是否認為布林肯國務卿訪問中國是否取得一些進展,拜登回答說,“我不認為”,但他同時表示:“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該做何解?各位可以想象。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習近平會布林肯 習近平稱世界需要總體穩定中美關係.事關人類前途命運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19日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他表示,希望布林肯這次訪華能夠為穩定中美關係多發揮積極作用。

習近平提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和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與布林肯,進行了長時間會談,總體上雙方會談坦誠深入,中方表明了立場。

習近平又說,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好他和美國總統拜登在峇厘島會晤時候達成的共識,雙方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也取得進展,達成了共識。

習近平強調,國與國交往總要相互尊重、以誠相待。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時強調,世界需要總體穩定的中美關係,中美兩國能否正確相處,事關人類前途命運。

習近平指國際社會普遍對中美關係現狀,感到擔憂,不希望看到兩國衝突對抗,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期盼中美和平共處、友好合作;兩國應該本著對世界負責的態度,處理好中美關係,為全球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確定性、建設性。

習近平又說,中國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同樣美國亦要尊重中國,不要損害中國的正當權益;中方始終希望中美關係能夠健康穩定,相信兩個大國能夠排除萬難,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確相處之道,希望美方採取理性務實態度,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周一上午與王毅會晤,王毅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取消對華非法單邊制裁。

此前與他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舉行“坦誠,實質性和建設性”會談,旨在緩解大國之間緊張關係。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王毅會布林肯 布林肯強調美中透過溝通渠道負責任管控競爭的重要性

在台灣問題,王毅強調維護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法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19日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新華社以英文快訊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下午在北京會見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王毅說,布林肯北京之行正值中美關係處在一個關鍵節點,需要就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衝突作出選擇。他指,歷史總要向前發展,中美關係終究也要向前發展。開歷史倒車沒有出路,推倒重來更不可取。中美要以對人民、對歷史、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扭轉中美關係螺旋式下滑,推動重回健康穩定軌道,共同找到中美在新時期的正確相處之道。

王毅強調,中美關係陷入低谷,根源在於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導致錯誤的對華政策。中美關係歷經波折,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同中方一道,共同管控分歧、避免戰略意外。中美關係要止跌企穩,當務之急是把兩國元首共識真正落到實處。

他說,中美關係要行穩致遠,最重要的是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作為根本遵循。

王毅敦促美方不要拿國強必霸的範本來鏡像中國,不要用西方傳統大國走過的軌跡來誤判中國。這是美國對華政策能否真正回歸客觀理性的關鍵所在。

王毅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取消對華非法單邊制裁,放棄對中國科技發展打壓,不得肆意干涉中國的內政。

王毅又剖析台灣問題的實質,強調維護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美方必須真正堅持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確定的一個中國原則,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明確反對“台獨”。

內地傳媒報道,布林肯介紹了美方看法,表示美方致力於重回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確定的議程,期待同中方加強溝通,負責任管控分歧,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發表聲明,指布林肯向王毅強調,兩國透過開放的溝通渠道,負責任地管控競爭的重要性,以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聲明又說,布林肯重申美國將繼續透過外交手段,提出美方關注的領域,捍衛美國人的利益與價值觀。

發言人形容今次會談是坦誠並富有成果,彼此提到一系列雙邊及全球議題,並討論了在共同關注的議題上探索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