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擬在年底前將房地產“白名單”項目信貸規模增至4萬億元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將在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今年年初以來,中國設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將合規房地產項目納入“白名單”,予以融資支持。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蕭遠企在此間表示,目前把商品住房的房地產開發貸款項目全部納入“白名單”的條件已經具備,今後符合“白名單”標準條件的房地產項目,均應該按照“白名單”管理,做到“應進盡進”。

他強調,進入“白名單”的項目,商業銀行要做到“應貸盡貸”;優化貸款資金的撥付方式,做到“能早盡早”。目前,商業銀行是按照項目建設進度分批將貸款資金撥付給房地產項目公司,並且直接受托支付給材料商、施工方等上下游企業。

蕭遠企透露,今後,商業銀行可以在與房地產項目公司協調一致的前提之下,根據房地產項目公司提供的用款計劃,將全部貸款提前發放至房地產項目公司開立的項目資金監管賬戶,後續依據實際用款申請,從監管賬戶受托支付到用款對象,把資金撥付的時間提前。

蕭遠企透露,截至10月16日,“白名單”房地產項目已審批通過貸款達到2.23萬億元。預計到2024年底,“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將翻倍,超過4萬億元。相關部門還會進一步優化完善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融資機制。(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財政部: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12日在北京表示,財政部與相關部門同向發力,聚焦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不斷優化財稅政策,推動房地產行業回歸平穩健康發展軌道,堅定不移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1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廖岷介紹,下一步將堅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積極研究出台有利於房地產平穩發展的政策措施。財政部主要有以下考慮:

——允許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支持地方政府使用專項債券回收符合條件的閑置存量土地,確有需要的地區也可用於新增的土地儲備項目。既可以調節土地市場的供需關係,減少閑置土地,增強對土地供給的調控能力,又有利於緩解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的流動性和債務壓力。

——支持收購存量房,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用好專項債券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繼續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對支持的方向作出優化調整,適當減少新建規模,支持地方更多通過消化存量房的方式來籌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既可以消化存量商品房,促進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平衡,又可以優化保障房供給,滿足廣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及時優化完善相關稅收政策。正在抓緊研究明確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政策,調整優化相關稅收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廖岷表示,財政部與相關部門同向發力,聚焦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不斷優化財稅政策。已出台的政策包括:在需求端,支持滿足居民多樣化住房需求、降低購房成本;在供給端,支持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兜牢民生底線;在化解存量風險方面,財政部門配合出台了“保交樓”專項借款政策。(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六大銀行10月25日將批量調整存量房貸利率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儲銀行等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12日集體宣佈,將於10月25日對存量個人房貸利率進行批量調整。

除貸款在北京、上海、深圳且為二套房貸款的情形外,其他符合條件的房貸利率都將調整為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30個基點。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由於首套房和二套房貸款利率下限不同,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有所不同。

多家銀行在公告中表示,以浮動利率定價的存量個人住房貸款,貸款人無需申請,銀行將統一批量調整。對於存量固定利率和基準利率貸款,貸款人需線上或線下向銀行申請調整利率定價方式,轉換為LPR浮動利率定價後,再按規則進行利率調整。

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9月24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將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在0.5個百分點左右。他並指出,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有利於進一步降低借款人房貸利息支出。預計這項政策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總數1500億元人民幣左右。

隨後,中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于9月29日就批量調整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宜發出倡議,其中提到各商業銀行原則上應于2024年10月31日前統一對存量房貸(包括首套、二套及以上)利率實施批量調整。(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發佈大力度房地產金融“新五條”支持政策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央行24日宣佈,會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出台了五項房地產金融新政策。

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當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上述信息。

潘功勝表示,第一項政策是引導銀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存量房貸利率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在0.5個百分點左右。

第二項政策是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至15%。全國層面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將不再區分首套房和二套房。潘功勝解釋說,地方政府可以採取差別化的安排,在全國底線基礎上確定轄區內最低首付比例下限。此外,商業銀行可根據客戶風險狀況和意願,與客戶協商確定具體首付比例水平。

第三項政策是延長兩項房地產金融政策文件的期限。潘功勝說,前期,官方出台了“金融16條”、經營性物業貸款相關政策。其中,房企存量融資展期、經營性物業貸款等階段性政策,按照文件將於2024年12月31日到期,此番把這兩個政策延長到2026年12月31日。

第四項政策是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5月17日,央行宣佈設立3000億元人民幣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這是房地產市場去庫存的一項重要舉措。為進一步增強對銀行和收購主體的市場化激勵,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中央行出資的比例,由過去的60%提高到100%。

第五項政策是支持收購房企存量土地。在將部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基礎上,研究允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貸款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市場化收購房企土地,盤活存量用地,緩解房企資金壓力。在必要時,也可由央行提供再貸款支持,潘功勝表示,這項政策還在研究。(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業界展望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仍有發展空間

中新社海南陵水8月14日電 (記者 王子謙)中國房地產行業自2022年開始進入深度調整期,高增長時代遠去後,樓市走向如何?8月14日,正在海南陵水參加“2024博鰲房地產論壇”的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因素,未來行業仍有發展空間。

今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頻出,房地產市場現積極信號。近期,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房屋新開工面積等關鍵指標降幅均有收窄,反映市場活躍度提昇。

“2024年以來,房地產政策總體是促進市場的復蘇和穩定。取消貸款利率下限、首付比例下調等政策進一步促進了需求釋放。”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文化旅遊地產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蔡雲說,中國房地產業正在構建以城市更新、代建、租賃等為新體系的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如產城與物流方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平台和橋樑;商業地產與零售則是”消費大時代”的主戰場。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認為,中國房地產眼下還要經歷一段低谷徘徊的過程,尚需時間修復市場,但是大家都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恒隆集團及恒隆地產榮譽董事長陳啟宗說,房地產經過調整後,前路會越來越理性、健康地發展。

與會嘉賓認為,中國樓市仍有發展空間,原因之一在於中國的城鎮化還未完成。官方統計顯示,2023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16%,仍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期。

樊綱說,人口向城市集中過程中的遷移性需求,為中國樓市未來發展提供動力。他建議通過戶籍改革、完善公共服務等措施壯大城市群,實現大中小城市的互補,吸收更多人口以增加對住房的需求。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也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還遠遠沒有完成,房地產行業也沒有出現絕對過剩,未來關鍵是要糾正過去市場泡沫所導致的高房價等扭曲現象。他說,下一步要做好兩件事:一為出清,以保交房為核心修復信用鏈條,重建市場信心;二為改革,通過政策將土地配置、轉移支付、人口流入等要素聯系在一起。

“行業經歷了深度調整,但是不代表生命周期的終結。”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翔說,行業的產能出清之後,集中度將會顯著提昇,企業的利潤有望得到修復,發展也會更加穩健。

當下,中國房地產企業正通過加強市場統籌,推動全產業鏈協調發展,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唐翔認為,房地產正迎來AI技術爆發式發展和行業集中度快速提昇的雙重機遇,“新興技術滲透到行業的管理鏈條,可以賦能企業更高效生產、更精準匹配客戶的需求,形成新的產品競爭力。”(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