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新聞網事)北京購房政策再鬆綁 各方關注對市場影響

中新社北京8月10日電    “五環外放開限購了。”近日,北京不少網友的微信朋友圈被房產中介的信息刷屏。隨著北京購房政策進一步鬆綁,各方開始關注對市場的後續影響。

8日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新政,明確符合條件的家庭在北京市五環外不再限制購房套數,還加大了住房公積金支持力度。

這一被業界稱為”靶向寬鬆”的政策,其核心特徵體現為”三限定”:限定人群(京籍居民家庭、在京連續繳納社保或個稅滿2年及以上的非京籍居民家庭)、限定區域(五環外)、限定條件(非單身),通過精細化政策工具釋放郊區庫存去化壓力,同時堅守”房住不炒”底線。

持續加大公積金支持力度也是此次新政的重點,包括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60萬元(人民幣,下同)提高至100萬元,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統一調整為不低於30%等。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指出,這次政策調整及時、有效、準確,政策力度超越市場預期,對市場成交量將形成新一輪的提昇。預計周末,政策的效果就會立竿見影地體現在市場的到訪量和認購量的提昇上。

網友們也紛紛議論,這一政策使得改善居住的選擇更多,公積金支持也更給力,普通人安家更踏實了;但也看得出來是想把需求往郊區引,緩解市區房價和人口壓力。

財經博主“厚恩投資張延昆”分析,這一政策調整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需求,北京五環外區域的產業、教育、醫療等配套不斷完善,有能力承接更多人口和住房需求。改善型家庭、多子女家庭及在新城就業人群因此迎來利好,購房門檻和成本降低,讓更多人有機會實現住房改善的願望。

中指研究院監測的數據就顯示,今年前7個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套數中,五環外佔比已超80%,是絕對的成交主力區域;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的佔比也超過50%。

“政策落地後,預計一方面將對北京五環外的市場產生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對於想賣出五環外二手房改善住房的需求來說,也帶來新的機會,促進這部分改善需求釋放。”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對媒體表示,此次北京限購政策為漸進式調整,有利於提振市場,帶動市場活躍度好轉。

此外,令業界關注的是,隨著北京限購政策鬆綁,其他一線城市是否會跟進?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此次北京在一線城市中率先開始調整,意味著官方對於下半年樓市穩定有較強預期,這種需求端的紓解,對市場有一定的帶動作用。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也表示,儘管今年以來“穩樓市”為主基調,一線城市本身也在研究儲備調減限制性措施。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指出,北京這次調整房地產相關政策是很重要的動向,意味著仍有政策儲備,有科學精準的政策,對市場發揮和後續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逾十城收購存量房項目落地 籌集保障性住房上萬套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夏賓)中新社記者18日瞭解到,近期,重慶、江蘇蘇州、湖北武漢、河南鄭州、吉林長春、浙江金華、河北保定、四川樂山以及安徽的合肥、舒城、蒙城等10餘個城市收購存量房項目落地,籌集保障性住房上萬套。

在蘇州,國開行牽頭發放銀團貸款11億元人民幣,支持地方國有企業收購房企未出售房源,改造為保障性住房後按照保本微利原則配售。在重慶,工行向嘉寓公司發放貸款,支持收購1000餘套保障性租賃住房,通過“較低租金+靈活期限”等精心設計,已開業項目實現“滿租”。在安徽,農行、中行等支持收購舒城縣685套公寓、蒙城縣865套住宅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實現收購存量房在人口集中縣域落地。

消化收購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是今年中國在房地產領域的重點工作之一。業內人士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收購存量房需經過摸排需求、徵集房源、明確收購辦法、選定收購主體、與房企協商等較多環節,實際落地需一定時間。

今年9月下旬,中國央行推出了包括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激勵政策在內的房地產金融增量政策,相關部門研究出台專項債券用於收儲土地和收購存量商品房等系列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大力穩定房地產市場。

有關方面也在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下成立收購工作專班,推動地方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目前,全國已有上百個城市收購工作專班選定了收購主體,70多個城市公開發佈房源徵集公告。(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11月廣州一手住宅網簽超90萬平方米 市場熱度持續

中新社廣州12月2日電 (記者 許青青)據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日消息,11月廣州一手商品房和二手商品房網簽量同比和環比均保持正增長,其中一手住宅網簽面積超90萬平方米,房地產市場熱度持續。

10月以來,廣州推出一系列房地產政策措施,如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降低購房人交易環節稅費負擔;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提高申請貸款的最高額度;啟動已建成存量商品房房源籌集,用作保障性住房;在商品房預售階段即可同步銷售車位等。

數據顯示,11月一手住宅網簽面積90.02萬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長53.2%。從套數看,11月網簽8304套,僅次於10月份的10418套。二手住宅方面,11月廣州二手住宅網簽面積124.1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網簽13044套。

從價格來看,11月廣州一手住宅和二手住宅網簽均價基本穩定。其中,一手住宅網簽均價3.17萬元/平方米,環比略降1.3%,二手住宅網簽均價2.18萬元/平方米,環比微增0.2%。

此外,11月廣州一手住宅和二手住宅去庫存周期均有所縮短。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廣州市一手住宅庫存面積1078.77萬平方米,比10月末減少3.6%,去庫存周期16.9個月、比10月末縮短1.6個月。根據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數據,11月末廣州二手住宅掛牌量為13.51萬套,比10月末減少1.9%。

據統計,11月份廣州市主要在售一手住宅樓盤到訪總量為7.34萬組次,認購總量2818套,日均到訪量、認購量比10月後兩周分別減少7%、16.3%,但遠高於9月到訪認購水平,市場熱度持續。(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上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

中新社上海11月18日電 (記者 繆璐)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等四部門18日發佈《關於取消普通住房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並明確取消標準後相關個人住房交易稅收事項。《通知》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上海普通住房認定標準原先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五層以上(含五層)的多高層住房,以及不足五層的老式公寓、新式里弄、舊式里弄等;二是單套住房建築面積在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指出,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取消後,掛鈎在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之上的相關稅收將面臨優化空間。

在個人所得稅方面,上海此前在房屋交易環節,執行差別化個稅政策。普通住房按轉讓收入的1%徵收,非普通住房按轉讓收入的2%徵收。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取消後,使得核定徵收的稅率統一為1%,其他個人所得稅方面的政策未作調整。

此外,增值稅方面也面臨相關調整,上海個人此前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普通住房免徵增值稅,非普通住房則需徵收差價的5%。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取消後,上海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將統一免徵增值稅,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5%的徵收率全額繳納增值稅。

嚴躍進表示,增值稅政策和房屋出售關係較大。《通知》對增值稅政策的影響,將有力降低上海房東的售房成本,從而提高掛牌和售房積極性,反過來也增加了優質二手房的掛牌,對於購房者購房選擇面增加等有積極作用。

嚴躍進說:“上海房地產政策已進入歷史最為寬鬆階段,從去年開始,上海持續在行政、土地、金融、財稅等領域調整優化政策。政策力度大、覆蓋面廣,有力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釋放。”(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國家統計局預計四季度CPI溫和回升、PPI降幅收窄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8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總的來看,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四季度會分別出現溫和回升及降幅收窄態勢。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漲0.3%,漲幅比上半年擴大0.2個百分點;PPI同比下降2.0%,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1個百分點。

談及CPI和PPI等價格走勢,盛來運表示,總體而言,前三季度價格走勢呈現出低位運行、溫和上升和分化明顯這三個特點。

就“低位運行”而言,無論CPI還是PPI,總體漲幅都偏低。CPI今年從一季度以後,各月同比漲幅基本上都維持在0.3%到0.6%之間,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漲0.3%。前三季度PPI則同比下降。這反映了中國國內市場供過於求的矛盾比較突出。

就“溫和上升”而言,隨著中國經濟恢復發展以及穩定經濟運行的政策持續落地,社會總需求持續上升,帶動價格溫和上升。CPI一季度同比持平,二季度上漲0.3%,三季度上漲0.5%,逐季走高。PPI降幅總體收窄,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7%,二季度下降1.6%、三季度下降1.8%。這也充分說明,中國經濟在恢複向好。“如果經濟沒有持續恢復,價格不可能溫和上漲。”盛來運說。

就“分化明顯”而言,CPI季度同比漲幅在持續回升,PPI雖然降幅收窄、但還在下降。

盛來運表示,預計下一階段價格走勢仍會延續前三季度低位運行、溫和回升、PPI降幅收窄的態勢。因為中國經濟會繼續回升,總需求會繼續向上,尤其是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以後,會帶動相關產品和產業價格的上行。CPI還跟季節有關,冬季以後部分食品的供應會受影響且需求增加,再加上去年翹尾因素的減弱、歸零,總體而言,CPI和PPI四季度還會溫和回升和降幅收窄。(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經濟觀察)“穩樓市”組合拳繼續發力 中國樓市開始築底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五部門有關負責人,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詳解中國“穩樓市”組合拳。此番會議傳遞三大信號。

其一,“穩樓市”政策組合拳主要有“三招”。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明確概括了房地產政策組合拳的內容。他指出,組合拳包括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

四個取消,就是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調整或取消各類購房的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取消限購、取消限售、取消限價、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

9月末以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以及天津、成都、杭州等核心二線城市均出台相關政策,調整放寬限制性措施。

四個降低,就是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住房貸款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和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的稅費負擔。通過落實這些已出台的政策,降低居民購房成本。

當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陶玲表示,預計大部分存量房貸將在10月25日完成批量調整。部分中小銀行完成調整的時間可能會略晚,總體預計會在10月31日前全部完成。

兩個增加是此番新公佈的增量政策。

一是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中指研究院表示,若按100平方米一套計算,100萬套住房或創造1億平方米左右的住房需求,有利於活躍市場,消化存量商品房。

二是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人民幣,相較於目前的規模翻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蕭遠企解釋說,所有合格項目“應進盡進”(“白名單”),已審貸款“應貸盡貸”,資金撥付“能早盡早”。

其二,多項政策著力於樓市供求關係改善。

除了著眼於短期市場活躍度的政策調整(如取消限制性政策)外,此次發佈會上也涉及多項著眼於中長期的政策,指向樓市供求關係改善,包括支持地方收購存量商品房及盤活閑置存量土地等。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四季度,房地產“一攬子”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實,一方面,已有政策加速落地,如落實取消非普通住宅標準,優化稅費銜接政策等;地方國企收儲商品房也有望繼續打通各項堵點,存量土地盤活更多資金支持或將加快落實。另一方面,更多增量政策有望加快推出,其中核心城市充分發揮調控自主權,有望繼續優化限制性政策,更多城市或採取加大購房補貼力度、降低交易稅費等方式促進需求釋放。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此次發佈會最大的看點是,多個部門形成政策的組合拳效應,提高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以專項債券收回閑置土地為例,既要求自然資源部門加大對閑置土地的認定和處置,降低收回成本,也要求財政部門強化對專項債發行中資金平衡和嚴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的考核。

其三,官方判斷,中國樓市已開始築底。

倪虹表示,很多城市、很多項目看房量、到訪量明顯上升,銷售量也有不同程度增長,房地產的主要指標明顯好轉。特別是一線城市,10月份以來樓市全線回穩。

市場數據也印證這一判斷。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其重點監測的23個城市“十一”期間新房項目認購面積環比上升77%,同比上升65%,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同比增長102%,二三線城市同比增55%。二手房成交逐周回升,10月第二周,中國14城二手房成交量同環比均倍增,深圳、杭州成交規模創今年以來單周新高。

倪虹說,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經過三年的調整,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築底,“我們判斷,10月份的數據,會是一個積極樂觀的結果”,他並表示“對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充滿信心”。(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擬在年底前將房地產“白名單”項目信貸規模增至4萬億元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將在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今年年初以來,中國設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將合規房地產項目納入“白名單”,予以融資支持。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蕭遠企在此間表示,目前把商品住房的房地產開發貸款項目全部納入“白名單”的條件已經具備,今後符合“白名單”標準條件的房地產項目,均應該按照“白名單”管理,做到“應進盡進”。

他強調,進入“白名單”的項目,商業銀行要做到“應貸盡貸”;優化貸款資金的撥付方式,做到“能早盡早”。目前,商業銀行是按照項目建設進度分批將貸款資金撥付給房地產項目公司,並且直接受托支付給材料商、施工方等上下游企業。

蕭遠企透露,今後,商業銀行可以在與房地產項目公司協調一致的前提之下,根據房地產項目公司提供的用款計劃,將全部貸款提前發放至房地產項目公司開立的項目資金監管賬戶,後續依據實際用款申請,從監管賬戶受托支付到用款對象,把資金撥付的時間提前。

蕭遠企透露,截至10月16日,“白名單”房地產項目已審批通過貸款達到2.23萬億元。預計到2024年底,“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將翻倍,超過4萬億元。相關部門還會進一步優化完善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融資機制。(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財政部: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12日在北京表示,財政部與相關部門同向發力,聚焦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不斷優化財稅政策,推動房地產行業回歸平穩健康發展軌道,堅定不移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1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廖岷介紹,下一步將堅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積極研究出台有利於房地產平穩發展的政策措施。財政部主要有以下考慮:

——允許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支持地方政府使用專項債券回收符合條件的閑置存量土地,確有需要的地區也可用於新增的土地儲備項目。既可以調節土地市場的供需關係,減少閑置土地,增強對土地供給的調控能力,又有利於緩解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的流動性和債務壓力。

——支持收購存量房,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用好專項債券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繼續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對支持的方向作出優化調整,適當減少新建規模,支持地方更多通過消化存量房的方式來籌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既可以消化存量商品房,促進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平衡,又可以優化保障房供給,滿足廣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及時優化完善相關稅收政策。正在抓緊研究明確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政策,調整優化相關稅收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廖岷表示,財政部與相關部門同向發力,聚焦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不斷優化財稅政策。已出台的政策包括:在需求端,支持滿足居民多樣化住房需求、降低購房成本;在供給端,支持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兜牢民生底線;在化解存量風險方面,財政部門配合出台了“保交樓”專項借款政策。(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六大銀行10月25日將批量調整存量房貸利率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儲銀行等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12日集體宣佈,將於10月25日對存量個人房貸利率進行批量調整。

除貸款在北京、上海、深圳且為二套房貸款的情形外,其他符合條件的房貸利率都將調整為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30個基點。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由於首套房和二套房貸款利率下限不同,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有所不同。

多家銀行在公告中表示,以浮動利率定價的存量個人住房貸款,貸款人無需申請,銀行將統一批量調整。對於存量固定利率和基準利率貸款,貸款人需線上或線下向銀行申請調整利率定價方式,轉換為LPR浮動利率定價後,再按規則進行利率調整。

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9月24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將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在0.5個百分點左右。他並指出,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有利於進一步降低借款人房貸利息支出。預計這項政策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總數1500億元人民幣左右。

隨後,中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于9月29日就批量調整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宜發出倡議,其中提到各商業銀行原則上應于2024年10月31日前統一對存量房貸(包括首套、二套及以上)利率實施批量調整。(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發佈大力度房地產金融“新五條”支持政策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央行24日宣佈,會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出台了五項房地產金融新政策。

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當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上述信息。

潘功勝表示,第一項政策是引導銀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存量房貸利率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在0.5個百分點左右。

第二項政策是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至15%。全國層面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將不再區分首套房和二套房。潘功勝解釋說,地方政府可以採取差別化的安排,在全國底線基礎上確定轄區內最低首付比例下限。此外,商業銀行可根據客戶風險狀況和意願,與客戶協商確定具體首付比例水平。

第三項政策是延長兩項房地產金融政策文件的期限。潘功勝說,前期,官方出台了“金融16條”、經營性物業貸款相關政策。其中,房企存量融資展期、經營性物業貸款等階段性政策,按照文件將於2024年12月31日到期,此番把這兩個政策延長到2026年12月31日。

第四項政策是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5月17日,央行宣佈設立3000億元人民幣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這是房地產市場去庫存的一項重要舉措。為進一步增強對銀行和收購主體的市場化激勵,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中央行出資的比例,由過去的60%提高到100%。

第五項政策是支持收購房企存量土地。在將部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基礎上,研究允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貸款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市場化收購房企土地,盤活存量用地,緩解房企資金壓力。在必要時,也可由央行提供再貸款支持,潘功勝表示,這項政策還在研究。(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