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2025財政預算案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行政長官就二零二五至二六年度《財政預算案》發表聲明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26日訊)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就二零二五至二六年度《財政預算案》發表以下聲明:

財政司司長今日發表本屆政府第三份《財政預算案》,就香港經濟發展和公共財政整合,提出一系列實際和有效措施,鞏固政府的財政實力,並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塑造新動能和新優勢。

《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措施,與《施政報告》的方向一致,包括培育新質生產力,以加強發展創新科技、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北部都會區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充分發揮「三中心、一高地」戰略定位,進一步培育和引進人才,提升優勢產業,推動香港經濟提速發展。

《財政預算案》在改善公共財政方面提出務實措施,以嚴格控制政府開支為主,開源為輔,穩步回復收支平衡,同時顧及社會實際情況和香港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善用市場力量,以創新多元的發展模式推展基建工程,以及發行政府債券為相關工程融資。

在複雜多變的外圍環境下,我深信香港一定能夠把握各項機遇,繼續發揮好「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進一步推進內聯外通,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策略,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推動經濟更快發展,改善民生。我與財政司司長一樣,對香港的發展和前景充滿信心。我呼籲社會各界支持這份預算案。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港澳 香港

陳茂波公布2025財政預算案【更新】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他於上午11時在立法會宣讀演辭;下午3時在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晚上7時半出席由電視台聯合製作的《財政預算案論壇》。今年預算案的封面顏色是湖水藍。陳茂波已表明這份預算案將嚴控公共開支,同時在顧及香港競爭力及用者自付原則下適度開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的結語中提到,面對公共財政的壓力,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信心和決心克服挑戰。

陳茂波:「我們也必須從制度上著手,打破發展過程中的制約和瓶頸,克服發展不平均、成果分享不平衡的挑戰,這讓我們更加堅信必須以變革回應挑戰,以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引領未來,我對香港未來滿懷信心與期盼。」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的結語中提到,面對公共財政的壓力,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信心和決心克服挑戰。

嚴控政府開支:

2024/25年度綜合赤字預計為872億元

政府財政儲備6473億元

未來5個財政年度擬每年發債1500億至1950億元

著力節流

-推「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至2027/28年度累計減經常開支7%

-行政長官、問責官員、全體公務員、立法會議員等2025/26年度凍薪

-公務員編制2026年度起連續兩年減2%

-本屆政府任期內削減約1萬個職位

致力開源

-2025/26年度第三季起飛機離境稅加至200元

-研推陸路邊境建設費,若每輛私家車收200元,每年收入達10億元

-研規範籃球博彩活動

-檢討電動車牌費、咪錶收費

-檢討「牛肉乾」定額罰款

-檢討各政府隧道及主幹道收費

財政預算案民生相關措施

民生相關措施:

寬減稅務

-寬減2024/25課稅年度100%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1500元

-寬減2024/25課稅年度100%利得稅,上限1500元

-寬減2025/26年度首季住宅及非住宅物業差餉,每戶上限500元

-綜援、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等,額外發放半個月金額

-價值400萬元以下物業,印花稅劃一100元,即日生效

削減補貼

-2元乘車優惠每月限坐240程,10元以上車費變「兩折」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6月起領取門檻提高至每月開支500元

-下學年起取消中小幼學生2500元津貼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

【12:59】隨著北部都會區工程陸續展開,未來5年基本工程開支由平均每年約900億元,增至每年約1200億元

未來5年,政府在「可持續債券計劃」及「基礎建設債券計劃」下,每年發行1500至1950億元債券,其中約56%用於為到期的短期債務再融資

【12:56】檢視各隧道及主幹道收費,檢討電動私家車牌費、咪錶收費及「牛肉乾」罰款,料每年多收20億元

研究向陸路邊境管制站離境的私家車徵收邊境建設費,旅遊巴士和貨車不受影響。約以每輛私家車收取200元為例,每年可帶來約10億元的收入

【12:55】即日起,各項人才及投資入境計劃收取600元申請費;簽證費按逗留期上調至600元或1300元

【12:54】2025/26年度第三季起,飛機乘客離境稅由120元加至200元

【12:48】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包括行政長官、問責官員、全體公務員等,一致凍薪

【12:45】「二元乘車優惠計劃」,受惠對象不變,推行「兩蚊兩折」(即當票價高於10元,須付全額車費的2折),優惠程數每月240程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今年6月起,補貼領取門檻由400元提升到500元,門檻以上開支補貼三分之一,上限400元

【12:44】2026/27及2027/28年度公務員編制分別減2%,至2027年4月料減1萬職位

【12:42】向領取社會保障金的合資格人士,發放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以及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作出相若安排,涉及額外開支合共約31億元

徵收100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元提高至400萬元

不影響綜援、公共福利金及法定開支下,節省政府經常開支幅度由1%增至2%,延續兩年

【12:40】寬減2024/25課稅年度百分之一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500元,約214萬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收入減少約29億元

寬減2024/25課稅年度百分之一百的利得稅,上限為1500元,約16.54萬家企業受惠,政府收入減少約2億元

【12:39】寬減2025/26年度首季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500元為上限,涉約312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減少約15億元

寬減2025/26年度首季非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500元為上限,涉約43萬個非住宅物業,政府收入減少約2億元

【12:38】2025/26年度赤字為670億元,財政儲備下降至5803億元

【12:34】2024/25年度政府整體收入修訂預算為5596億元,較原來低11.6%;整體開支修訂預算為7548億元,與原來預算相若

計及發債及還款,預計2024/25年度赤字為872億元,財政儲備為6473億元

【12:30】積極探討規範籃球博彩活動,邀馬會提交建議

【12:28】2025/26年度「在職家庭津貼」預算開支約21億元;每年額外撥款1.86億元,增加兒童緊急留宿的宿位,以及加強對受虐兒童和其家庭的專業支援

增加殘疾人士日間社區康復及家居照顧服務名額1280個,涉及額外開支每年1.6億元;今年第三季起,將「優化職業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恆常化,約1萬人受惠,涉及開支每年約1億元

【12:26】增加1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令總數增至6000張;增加1000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令總數增至1.2萬張。全年總開支分別約17.1億元和9億元

【12:25】「展翅青年就業計劃」參加者的年齡上限放寬至29歲,並增設大灣區工作實習機會,計劃來年的預算開支約1億元

【12:23】年內展開南港島線(西段)規劃及設計;中九龍幹線料年底落成,6號幹線明年通車

【12:20】來年不會推售商業用地,考慮將部分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推遲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市中心商業用地的原址換地完成期限

來年賣地表包括8幅住宅用地;未來5年公營房屋單位供應量達19萬個,私樓單位約8萬個,當中約65%的土地來自北都和東涌新市鎮擴展區

【12:17】年中推出3億元資助計劃,在2030年累計裝置3000個高速充電樁,供額外16萬輛電動車使用;預留4.7億元以資助專營巴士營辦商購買約600輛電動車;預留1.35億元資助的士業界購買3000輛電動的士

【12:16】第二座都市固體廢物轉廢為能設施「I.PARK2」公開招標

【12:09】今年起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加資格放寬至29歲或以下、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的青年,向企業發放的津貼上限上調至每人每月1.2萬元,為期最長18個月

【12:07】爭取在年底前成立「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結合「港澳藥械通」數據,加快新藥在香港、內地和國外審批上市

【12:04】推新一輪15億元的「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鼓勵更多機構資助院校研究;「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將增至每年400個

【12:02】中環、灣仔、北角、尖沙咀海濱增輕食攤檔;邀港鐵研究在紅磡站南面打造海濱新地標

【11:58】為落實「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及《香港旅遊發展藍圖2.0》,來年向旅發局撥款15.35億元

支持更多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活動在港舉行,料可吸引額外約18.3萬旅客人次訪港,帶來約14億元消費

【11:55】醫學生學額於2025/26學年將增至650個;年內完成第3所醫學院建議書評核;上半年提出「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成立時間表,以及邁向「第一層審批」的路線圖

【11:50】向「BUD專項基金」及「市場推廣及工商機構支援基金」合共注資15億元

【11:54】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會把培訓課程,擴展至涵蓋與C919飛機相關的範疇

【11:53】已預留2150億元發展智慧港口,年內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11:49】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於九月舉辦

【11:46】年內就強積金「全自由行」的具體方案諮詢公眾

【11:45】年內制訂推動黃金市場發展方案;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全面支援

【11:41】推進上市制度改革,研究設退市後場外交易機制;金管局將推出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總額度1000億元人民幣

【11:34】鐵路發展,北環線第一期的古洞站,目標在2027年竣工,第二期前期工程已展開,配合於2034年完成北環線主線的目標;預計於年內展開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項目的勘查及設計研究,以及北環線支線的詳細規劃及設計

【11:33】今年將啟動元朗南新發展區第二期工程

【11:32】河套合作區,預留37億元加快完成香港園區第一期的基建及公用設施,預期香港園區全面發展完成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每年可達520億元,並創造5.2萬個職位

【11:30】北部都會區預留約90公頃土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包括3所醫學院

北都預留用地建立文化及體育設施,發展文體旅文業,包括推動生態旅遊

【11:24】籌備推出1.8億元的「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政府按一比二的配對比例,向每家專業初創企業服務機構提供最高3000萬元的資助

【11:22】今年內推出「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為期兩年,政府按一比二的配對比例,向每家在港營運生產線的企業提供最高25萬元的資助;預留1億元,可惠及約400家企業

【11:19】預留10億元成立人工智能研發院

【11:12】截至去年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43萬宗申請,批出超過27萬宗,共約18萬名人才到港

【11:10】今年經濟預測,經濟實質增長介乎2%至3%;預測整體通脹率1.8%;基本通脹率1.5%

預測2026至29年,平均每年經濟實質增長2.9%;期間每年基本通脹率2.5%

【11:06】全年經濟錄得2.5%的溫和增長;去年整體貨物出口實質增長4.7%;去年整體服務輸出增長4.8%;失業率處於3.1%低水平;基本通脹1.1%

恒生指數全年上午18%,平均每日成交額增加26%;新股上市集資額增至880億元

– 住宅物業市場去年交投量增加23%,至約5.3萬宗,樓價下跌7%

【11:02】推「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至2027/28年度累計削減政府經常開支7%

分类
港澳 香港

陳茂波公布2025財政預算案【更新】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他於上午11時在立法會宣讀演辭;下午3時在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晚上7時半出席由電視台聯合製作的《財政預算案論壇》。今年預算案的封面顏色是湖水藍。陳茂波已表明這份預算案將嚴控公共開支,同時在顧及香港競爭力及用者自付原則下適度開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

【12:48】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包括行政長官、問責官員、全體公務員等,一致凍薪

【12:45】「二元乘車優惠計劃」,受惠對象不變,推行「兩蚊兩折」(即當票價高於10元,須付全額車費的2折),優惠程數每月240程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今年6月起,補貼領取門檻由400元提升到500元,門檻以上開支補貼三分之一,上限400元

【12:44】2026/27及2027/28年度公務員編制分別減2%,至2027年4月料減1萬職位

【12:42】向領取社會保障金的合資格人士,發放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以及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作出相若安排,涉及額外開支合共約31億元

徵收100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元提高至400萬元

不影響綜援、公共福利金及法定開支下,節省政府經常開支幅度由1%增至2%,延續兩年

【12:40】寬減2024/25課稅年度百分之一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500元,約214萬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收入減少約29億元

寬減2024/25課稅年度百分之一百的利得稅,上限為1500元,約16.54萬家企業受惠,政府收入減少約2億元

【12:39】寬減2025/26年度首季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500元為上限,涉約312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減少約15億元

寬減2025/26年度首季非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500元為上限,涉約43萬個非住宅物業,政府收入減少約2億元

【12:38】2025/26年度赤字為670億元,財政儲備下降至5803億元

【12:34】2024/25年度政府整體收入修訂預算為5596億元,較原來低11.6%;整體開支修訂預算為7548億元,與原來預算相若

計及發債及還款,預計2024/25年度赤字為872億元,財政儲備為6473億元

【12:30】積極探討規範籃球博彩活動,邀馬會提交建議

【12:28】2025/26年度「在職家庭津貼」預算開支約21億元;每年額外撥款1.86億元,增加兒童緊急留宿的宿位,以及加強對受虐兒童和其家庭的專業支援

增加殘疾人士日間社區康復及家居照顧服務名額1280個,涉及額外開支每年1.6億元;今年第三季起,將「優化職業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恆常化,約1萬人受惠,涉及開支每年約1億元

【12:26】增加1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令總數增至6000張;增加1000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令總數增至1.2萬張。全年總開支分別約17.1億元和9億元

【12:25】「展翅青年就業計劃」參加者的年齡上限放寬至29歲,並增設大灣區工作實習機會,計劃來年的預算開支約1億元

【12:23】年內展開南港島線(西段)規劃及設計;中九龍幹線料年底落成,6號幹線明年通車

【12:20】來年不會推售商業用地,考慮將部分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推遲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市中心商業用地的原址換地完成期限

來年賣地表包括8幅住宅用地;未來5年公營房屋單位供應量達19萬個,私樓單位約8萬個,當中約65%的土地來自北都和東涌新市鎮擴展區

【12:17】年中推出3億元資助計劃,在2030年累計裝置3000個高速充電樁,供額外16萬輛電動車使用;預留4.7億元以資助專營巴士營辦商購買約600輛電動車;預留1.35億元資助的士業界購買3000輛電動的士

【12:16】第二座都市固體廢物轉廢為能設施「I.PARK2」公開招標

【12:09】今年起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加資格放寬至29歲或以下、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的青年,向企業發放的津貼上限上調至每人每月1.2萬元,為期最長18個月

【12:07】爭取在年底前成立「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結合「港澳藥械通」數據,加快新藥在香港、內地和國外審批上市

【12:04】推新一輪15億元的「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鼓勵更多機構資助院校研究;「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將增至每年400個

【12:02】中環、灣仔、北角、尖沙咀海濱增輕食攤檔;邀港鐵研究在紅磡站南面打造海濱新地標

【11:58】為落實「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及《香港旅遊發展藍圖2.0》,來年向旅發局撥款15.35億元

支持更多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活動在港舉行,料可吸引額外約18.3萬旅客人次訪港,帶來約14億元消費

【11:55】醫學生學額於2025/26學年將增至650個;年內完成第3所醫學院建議書評核;上半年提出「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成立時間表,以及邁向「第一層審批」的路線圖

【11:50】向「BUD專項基金」及「市場推廣及工商機構支援基金」合共注資15億元

【11:54】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會把培訓課程,擴展至涵蓋與C919飛機相關的範疇

【11:53】已預留2150億元發展智慧港口,年內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11:49】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於九月舉辦

【11:46】年內就強積金「全自由行」的具體方案諮詢公眾

【11:45】年內制訂推動黃金市場發展方案;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全面支援

【11:41】推進上市制度改革,研究設退市後場外交易機制;金管局將推出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總額度1000億元人民幣

【11:34】鐵路發展,北環線第一期的古洞站,目標在2027年竣工,第二期前期工程已展開,配合於2034年完成北環線主線的目標;預計於年內展開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項目的勘查及設計研究,以及北環線支線的詳細規劃及設計

【11:33】今年將啟動元朗南新發展區第二期工程

【11:32】河套合作區,預留37億元加快完成香港園區第一期的基建及公用設施,預期香港園區全面發展完成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每年可達520億元,並創造5.2萬個職位

【11:30】北部都會區預留約90公頃土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包括3所醫學院

北都預留用地建立文化及體育設施,發展文體旅文業,包括推動生態旅遊

【11:24】籌備推出1.8億元的「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政府按一比二的配對比例,向每家專業初創企業服務機構提供最高3000萬元的資助

【11:22】今年內推出「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為期兩年,政府按一比二的配對比例,向每家在港營運生產線的企業提供最高25萬元的資助;預留1億元,可惠及約400家企業

【11:19】預留10億元成立人工智能研發院

【11:12】截至去年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43萬宗申請,批出超過27萬宗,共約18萬名人才到港

【11:10】今年經濟預測,經濟實質增長介乎2%至3%;預測整體通脹率1.8%;基本通脹率1.5%

預測2026至29年,平均每年經濟實質增長2.9%;期間每年基本通脹率2.5%

【11:06】全年經濟錄得2.5%的溫和增長;去年整體貨物出口實質增長4.7%;去年整體服務輸出增長4.8%;失業率處於3.1%低水平;基本通脹1.1%

恒生指數全年上午18%,平均每日成交額增加26%;新股上市集資額增至880億元

– 住宅物業市場去年交投量增加23%,至約5.3萬宗,樓價下跌7%

【11:02】推「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至2027/28年度累計削減政府經常開支7%

分类
港澳 香港

即時新聞 主頁 即時新聞 本地 2025財政預算案|學者倡2元乘車優惠為每人每年補貼額設上限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2月25日香港讯)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明日公布,消息指政府計劃調整長者2元乘車優惠,每月限搭240程,10元以上車資則改以兩折計算,但受惠對象不變。

有學者關注新方案對縮減庫房開支作用有限,建議應為每人每年的補貼總額設置上限,有議員認為公共交通營辦商都應履行社會責任,共同承擔開支。

分类
港澳 香港

2025財政預算案|學者倡2元乘車優惠為每人每年補貼額設上限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2月25日香港讯)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明日公布,消息指政府計劃調整長者2元乘車優惠,每月限搭240程,10元以上車資則改以兩折計算,但受惠對象不變。

有學者關注新方案對縮減庫房開支作用有限,建議應為每人每年的補貼總額設置上限,有議員認為公共交通營辦商都應履行社會責任,共同承擔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