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麥卡錫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美國眾議院罷免麥卡錫的議長職務 麥卡錫稱不再爭取議長職

在投票結束後,麥卡錫表示不會再爭取眾議院議長職位。(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0月4日訊)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動議,罷免議長麥卡錫的職務。
眾議院以216票贊成,210票反對,通過有關動議,令麥卡錫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眾議院議長。
共和黨的麥克亨利將擔任臨時議長。而眾議院下一步必須選出新議長,否則眾議院將陷入停擺,但目前仍未有明顯的繼任人選,能夠獲過半數議員支持。

共和黨眾議員馬特蓋茲(Matt Gaetz)週一晚間提交動議,強迫全院就是否罷免麥卡錫進行表決。由於麥卡錫上週通過政府支出案時未能納入保守派在開支方面的優先事項,蓋茲對麥卡錫表示強烈不滿。

共和黨在眾議院只掌握微弱多數,這意味著蓋茲只需要少數共和黨人的支持,就可以與民主黨人聯手推翻麥卡錫。多數共和黨人都投票支持由麥卡錫繼續領導眾議院。

眾議員湯姆·科爾(Tom Cole)週二在眾議院會場警告本黨同仁說:“在你們把我們投入混亂之前,請認真從長計議,因為如果我們騰空議長職位,我們就將走向混亂。”

蓋茲在院會辯論中作出回應。他說:「我不認為投票反對麥卡錫是混亂。我認為33萬億美元的債務是混亂。我認為面對2.2萬億美元的年度赤字是混亂。我認為不通過單一主題的支出法案是混亂。 「

一些共和黨人也對麥卡錫今年稍早與總統喬·拜登(Joe Biden)達成的將支出封頂以換取提高債務上限的協議表達了不滿。

共和黨眾議員鮑伯古德(Bob Good)週二在院會發言,敦促罷免麥卡錫。他說:「我們很多人都乞求過議長,一再懇請議長把債務上限當作槓桿,來推動削減支出和改革,然而,他卻談判達成了無限制的提高債務上限。」在周二之前,美國

歷史上還沒有發生過眾議院議長被解職的事情。

麥卡錫週二上午對記者們說:“假如我數一數究竟有多少次有人要把我擊倒,那我早就該消失了。”

民主黨人拒絕麥卡錫

與最近就避免聯邦政府關門所進行的談判一樣,由於共和黨人在國會只擁有微弱多數,這意味著民主黨人有足夠的票數影響有關麥卡錫去留的投票。

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哈基姆·傑弗裡(Hakeem Jeffries)週二早晨在致“親愛的同事們”的信中敦促民主黨團投票罷免麥卡錫的議長職務。

傑弗裡在信中說:「眾院民主黨人仍然願意就一條明智的前進道路找到共同點。不幸的是,我們的極端派共和黨同事已經顯示沒有意願做同樣的事情。如今,結束眾院共和黨內戰是共和黨議員的責任了。」

眾議院共有435個席位,罷免麥卡錫議長職務需要簡單多數的表決結果。共和黨雖然控制眾議院,但與民主黨相比,只有221席對212席的優勢。

麥卡錫週一夜晚與傑弗瑞通了話。麥卡錫說,他對傑弗裡說:「你們做你們需要做的事情吧。我懂政治。我明白人們的立場。可是,我真的相信,歸根結底,在眾議院機構內——如果你把一位議長趕走,而這位議長獲得本黨會議99%支持,維持了政府開門,支付了軍人的薪資,我認為,那對我們將如何管理國會來說,真的是一種糟糕的情況。”

白宮發言人卡琳·讓-彼埃爾(Karine Jean-Pierre)發表聲明說:「拜登總統已經表明,他一向樂於為了美國人民而本著誠意與國會兩黨共事。由於我們國家面對的緊迫挑戰不會等待,他希望眾議院很快就會選舉議長……一旦眾議院履行了他們的職責,選出議長之後,他盼望著與他們並與參議院一道共事,來處理美國人民的優先事項。」

上週,麥卡錫靠著民主黨團的支持票,通過了短期支出法案,避免了政府關門,這一舉動導致蓋茲提出罷免動議。

今年1月,麥卡錫經過十餘輪投票才當選議長。蓋茲和其他共和黨人反對由他出任議長,麥卡錫作出讓步,最後才能當選。他讓步的一個條件就是同意只需一個議員就能提出罷免議長的動議。

投票後,麥卡錫表明,不會再爭取眾議院議長職位,而他並無後悔對話談判,指管治就是要尋求共識。白宮新聞秘書讓皮埃爾在聲明中指出,由於美國面臨緊迫挑戰,總統拜登希望眾議院能迅速選出一位新議長。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麥卡錫指示眾議院相關委員會對拜登啟動正式彈劾調查 白宮譴責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9月13日訊)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今天表示,他將指示眾議院一個委員會就拜登家族的商業交易,對總統拜登展開正式的彈劾調查。白宮發言人譴責這項決定是極端政治手段。

綜合美聯社與法新社報導,麥卡錫(Kevin McCarthy)表示,眾議院之前的調查已發現,拜登家族為一種「貪腐文化」圍繞。

白宮發言人山姆斯(Ian Sams)則在社群平台X上反批,就拜登之子韓特.拜登(Hunter Biden)的商業交易,對拜登啟動彈劾調查,是「最糟糕的極端政治手段」。

麥卡錫作上述宣布之際,正面臨共和黨內與日俱增的壓力,要求他對拜登採取行動。

麥卡錫計劃於本週數度召集議員進行閉門會議,其中一次會議將討論拜登的彈劾案。與此同時,麥卡錫也在努力推動通過法案,以防聯邦政府在月底停擺。

麥卡錫本人如今再度處於政壇十字路口,他得嘗試讓黨內最保守的議員感到滿意,以及避免自己被趕下台。

8月被司法部長賈蘭德(Merrick Garland)任命為特別檢察官的魏斯(David Weiss)在法庭文件中表示,政府將根據「迅速審判法」(Speedy Trial Act),在9月29日期限截止前,就未繳交聯邦所得稅和非法擁有槍枝等罪名,對總統拜登之子韓特(Hunter Biden)尋求大陪審團起訴。

分类
兩岸 台灣 国际

蔡英文返台 台美緊密協調管控危機

蔡英文結束為期10天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今天返台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7日訊)蔡英文結束為期10天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今天返台。她表示,台灣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得到民主夥伴支持,也讓國際看到台灣在面臨壓力和威脅時會更團結,不會屈服。蔡總統3月29日啟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去程過境紐約,依序訪問友邦瓜地馬拉、貝里斯,返程過境洛杉磯,期間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歷史性會晤,並共同發表談話。

金融時報今天揭露,蔡總統、白宮與麥卡錫辦公室三方緊密協調,把風險控管到最低,讓中國難藉口激化緊張。

蔡總統今天晚間7時30分搭乘專機返抵桃園國際機場,她下機後發表談話表示,這趟旅程有3點報告,第1點是,雖然歷經3年疫情,台灣和友邦的各項合作,都依然持續累積成果。

蔡總統說,例如瓜地馬拉的齊瑪德南戈(Chimaltenango)醫院完工運作、貝里斯的種羊生產計畫,協助更多弱勢家庭改善生活,未來台灣不只是要繼續貢獻專業,成為世界重要的良善力量,也會積極和其他國際夥伴合作,創造更多豐碩成果。

蔡總統也說,第2點是,這次出訪當中,瓜地馬拉總統賈麥岱(Alejandro Eduardo Giammattei),貝里斯總督察芙拉(Froyla Tzalam)、總理布里仙紐(John Briceño),都公開表達對台灣的堅強支持。

蔡總統指出,過境美國時,多位美國跨黨派參、眾議員,也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台灣的支持;台灣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得到民主夥伴的支持,也讓台灣和民主夥伴的情誼更加堅定。

蔡總統表示,第3點是,每到達一個地方,海外僑胞都給予訪團最熱情的歡迎,「我們勇敢、自信地向世界傳達我們的聲音」,在台灣的國人也持續關注訪團在友邦和過境美國的行程,積極幫忙傳播分享,做最溫暖的後盾。

蔡總統說,要跟所有海內外國人同胞說謝謝,感謝大家的團結合作,讓國際社會看到在面臨壓力和威脅時,台灣會更團結,絕對不會因為受到打壓而屈服,更不會因為受到阻礙而停止跟社會交流,未來還有許多挑戰,休息一晚後,還要繼續為台灣的外交和未來共同打拚。

蔡總統也說,感謝參與這趟旅程的人,共同圓滿地完成這次任務,也感謝在海外打拚的僑胞,以及在世界各地駐館的外交夥伴,因為有大家的努力,才能有這次的成果,最後感謝行政和國安團隊維持政務的順利運作,在台灣顧好家園,讓他們安心的去拚外交。

蔡麥會全球矚目,美國兩黨議員都高調表達對台灣的堅定支持,卻沒有激起中國強烈的軍事反應。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7日報導蔡總統訪問,並分析面對中國威脅,台美雙方是如何控管這場重要會議可能帶來的風險。

旅美中國專家分析,這樣一趟可能激起危機的行程因蔡英文、美國總統拜登幕僚與麥卡錫辦公室三方的緊密協調而處理得當。

例如麥卡錫一邊強調美國並未改變與北京關係的政策,一邊指出兩黨支持台灣的威懾影響力。

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喬治城大學教授麥艾文(Evan Medeiros)告訴金融時報,「各方對風險管理的高度重要性有共同認知。風險被處理的不錯—台北和華府的利益趨於一致」。

根據多位知情人士表示,白宮與蔡總統團隊不斷保持溝通,而蔡總統則和麥卡錫辦公室針對適當的語氣和曝光程度進行協調。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也與麥卡錫團隊舉行訪問相關的會議。

但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印度太平洋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目前下結論還太早,特別是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在中國。對北京而言,眼下不是發動大規模軍演的好時機。

再者,蔡總統訪美的同時,前總統馬英九也在中國作客。台灣官員透露,「若中共在馬前總統還在那裡時就開始激烈的軍事脅迫行動,他們希望擄獲台灣選民的任何魅力攻勢都會前功盡棄」。

分类
兩岸 台灣 国际

蔡麥會 紐時:北京顧及台灣大選反應克制

蔡英文偕麥卡錫議長發表公開聲明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6日訊)紐約時報報導,總統蔡英文5日在加州會晤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後,北京未如去年8月時任議長裴洛西訪台激烈反應,主要著眼台灣總統大選、改善中國與西方關係、提振自身經濟。

中方在蔡總統於雷根總統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會晤麥卡錫(Kevin McCarthy)後聲明譴責、對台美發出警告,但未如8個月前裴洛西(Nancy Pelosi)抵台後,立即宣布在台灣周邊發動持續數天的大規模軍事演習。

中華民國國防部6日公布,1架次中共軍機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另偵獲3艘次中共軍艦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

上週在紐約聆聽蔡總統閉門演說的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亞太安全計畫主任克羅寧(Patrick Cronin)表示,中國沒有像去年裴洛西訪台前那樣耀武揚威,這次準備方式不同,「他們會掐住台灣的喉嚨,但要怎麼擠壓,必須繼續觀察」。

報導寫道,3月展開中國國家主席第3任期的習近平想遏阻台灣與外國高層往來,但也試圖改善與西方國家政府的關係、重振中國經濟成長、協助北京偏好的台灣政黨明年1月贏得總統大選。台海如陷入長期軍事危機,可能損及前述3項目標,特別是最後一項。

美國馬里蘭大學政治學教授卡斯特納(Scott Kastner)說,中國想向台灣、美國及台灣選民示意,北京無法容忍提升台灣國際地位的努力。但整體而言,中方在台灣大選前存有行動比平時更克制的動機。

中國近年與歐洲、澳洲和其他西方國家政府的關係不睦,源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起源爭議、中國對外施加政治影響力、習近平與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關係密切。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本週訪問中國,他是華府對北京態度強硬時習近平希望拉攏的歐洲領袖之一。

報導分析,中共解放軍如對台武嚇,可能不利支持兩岸深化交流的國民黨贏得台灣總統大選。台海如爆發危機,可能幫蔡總統所屬民主進步黨凝聚民意支持,讓國民黨難以主張台灣與北京加強合作。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說,北京希望明顯表達不滿,以免領導人在國內被控縱容台灣與中國漸行漸遠,但北京也會想為未來情勢所需保留拉高緊張局勢的空間。

報導提及,1995年時任總統李登輝訪美,在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說頌揚台灣民主轉型,中國加以譴責並多次發動軍事演習回應,引發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李登輝當年輕鬆贏得總統大選。

2020年,蔡總統在北京強硬處置香港民主運動令台灣選民厭惡後連任成功。

澳洲國立大學(ANU)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說:「以往台灣總統大選期間,北京如發表充滿火藥味的強硬言論,常引來台灣選民反彈,他們可能從經驗中學到教訓。」

報導分析,中美關係低迷也可能影響習近平的盤算。

去年11月,習近平在印尼出席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面,嘗試管控雙方因科技禁令、軍事對立、人權、中國支持俄羅斯而緊張的關係。

不過,拜登政府今年2月公布中國偵察氣球飄過美國領空後加以擊落,習近平3月赴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重申支持,阻礙美中關係回穩。雙方如因台灣再陷危機,可能把原本就緊繃的關係推向危險極限。

分类
兩岸 台灣 国际

美眾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率團訪台

美國聯邦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左4)6日率跨黨派議員團搭行政專機抵台訪問。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6日訊)美國聯邦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今天率跨黨派議員團搭行政專機抵台訪問。訪團在台期間將晉見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接受立法院長游錫堃、外交部長吳釗燮款宴,並針對各項台美重要議題交換意見。麥考爾今天下飛機後,在停機坪接受媒體訪問。

美國眾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下機時向媒體表示,訪團在台灣面臨中國威脅之際前來,就是要向中共傳遞美國支持台灣的訊息,「若中共想侵略台灣,最好三思後行(think twice)」。

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 )會晤前,多位美國議員收到來自中國駐美大使館警告。被問到訪團此行是否也遭到中國恐嚇?麥考爾坦言,大家多少都收到一些威脅或這類訊息,但成員不會因此退縮。

麥考爾強調,中國磨刀霍霍(saber rattling),凸顯了訪團此行的重要意義,他將與蔡英文總統討論軍售,包括台灣需要哪些武器系統,如何準時交運武器,以及目前在台海是否具有足夠嚇阻力,能阻擋中共的威權擴張野心。

被問到是否支持美國在台海開戰時出兵保衛台灣?麥考爾說,這部分是依據「台灣關係法」規範,依照該法美國可以提供台灣自我防衛的武器,至於其他部分,最終必須由美國人民來決定,但他重申「必定會與蔡英文總統討論軍售議題」。

麥考爾今天至8日率團訪台,成員包括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印太小組主席金映玉(Young Kim)、該小組民主黨首席議員貝拉(Ami Bera)、聯邦眾議員希爾(French Hill)、眾院共和黨副黨鞭瑞森紹爾(Guy Reschenthaler)、狄恩(Madeleine Dean)、勞勒(Michael Lawler)、莫蘭(Nathaniel Moran)等,全團共8位議員。

分类
兩岸 台灣 国际

蔡麥會 麥卡錫:會「很樂意」與習見面

蔡英文偕麥卡錫議長發表公開聲明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6日訊)蔡英文總統5日在加州會晤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等近20名跨黨派眾議員,麥卡錫稱呼蔡英文是「美國的好朋友」,強調「蔡麥會」的本意不是為了「升級」美陸衝突,他也重申北京不能告訴他能和誰碰面。會後他接受美媒專訪時也表示,他會「樂意」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總統偕麥卡錫議長發表公開聲明

麥卡錫5日率領近20位共和、民主兩黨眾議員在加州會晤蔡英文,他在兩人共同記者會上稱呼蔡英文為「美國的好朋友」。

在與蔡英文會面後的跨黨派議員記者會上,麥卡錫表示,與蔡英文會面的目的不是為了升高與北京的衝突,「我們無意升級,我們想持續打造及促進民主,不應該有擔憂。」

當被記者問及北京威脅報復蔡麥會、他對北京有何表示時,麥卡錫正色表示:「我是眾議院議長,中國無權告訴我我能去哪裡,或我能和誰會面,無論你是敵人或朋友。」

蔡麥會結束後,麥卡錫接受美媒專訪重申,「中國不能命令眾議院議長能和誰見面。」他說他樂見法國總統馬克宏訪陸,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他也表示自己願意與習會面,當記者追問他是否會訪問北京時,他說會「很高興」去,「我已經去過三次了,我覺得我們會面會是很重要的。」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報導,麥卡錫5日率領十多名共和、民主兩黨眾議員在加州會晤蔡英文後,裴洛西同日發布聲明表示:「今天台灣蔡總統與麥卡錫議長的會晤,其領導力、跨黨派參與及其著名、歷史性的地點受到讚揚。」

「國會山莊報」形容裴洛西的聲明是對麥卡錫的「罕見稱讚」,尤其當裴洛西還是眾院議長、麥卡錫作為少數黨領袖時期,兩人的關係是出了名地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狄亞茲(Daniella Diaz)也發布推文,形容裴洛西的聲明相當「令人意外」。

分类
兩岸 台灣 国际

蔡英文會晤麥卡錫後共同發表談話 令臺海局勢再次升溫

蔡英文和麥卡錫等美跨黨派議員,進行歷史性會談(取自麥卡錫推特)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6日訊)蔡英文今天(台灣時間4月6日凌晨)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及跨黨派眾議員會晤,兩人隨後發表公開談話,麥卡錫強調,台美人民的友誼對自由世界至關重要,也是維持經濟自由、和平及區域穩定的關鍵,我們將會信守義務,並且重申對雙方共享價值的承諾。今天舉行的是跨黨派會談,有蔡總統的參與,台美關係只會更加堅強。蔡英文感謝美方堅定支持,讓台灣人民不孤單。她數次提及雷根,強調在面對這世代獨特的挑戰時,要謹記奠定台美堅實關係的原則,不忘雷根傳承的意志與教訓。

蔡英文3月29日啟程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去程過境紐約,依序訪問友邦瓜地馬拉、貝里斯,返程過境洛杉磯,預計4月7日返抵台灣。

蔡英文在駐美代表蕭美琴等人陪同下,美西時間5日上午驅車前往雷根圖書館會晤麥卡錫(Kevin McCarthy)及跨黨派國會議員,兩人會後共同在「空軍一號館」發表公開談話。

麥卡錫表示,今天很榮幸與蔡總統在過境美國的時候會面,雙方在雷根總統圖書館會面尤其再適合不過的場所。在雷根總統圖書館,有無數的展品記錄著雷根總統的愛國情操、對民主的信仰,以及對和平及自由價值的堅定承諾。

他說,雷根總統奉行的這些價值,長久以來就是美國與台灣人民維持友誼的基石,而這些價值在當前的重要性更甚以往。他相信當前台美關係是他此生中最強健的時刻,而蔡總統無疑是這段強健關係的重要推手。

麥卡錫表示,台灣是成功的民主、繁榮的經濟,以及在全球衛生及科學領域享有領導地位。無論是台美間深厚的商務往來、強勁的人民間交流,或是共享的價值,我們與台灣人民的合作持續在對話及交流中拓展。

他說,台美人民的友誼對自由世界至關重要,也是維持經濟自由、和平及區域穩定的關鍵。我們將會信守義務,並且重申對雙方共享價值的承諾,而這些價值是團結美國人民的基礎。今天舉行的是跨黨派會談,共和黨與民主黨齊聚一堂,在這個象徵自由及承諾的地方。有蔡總統的參與,台美關係只會更加堅強。

蔡英文表示,很高興有機會再次造訪雷根總統圖書館,與麥卡錫及國會議員見面。她感謝麥卡錫的盛情接待,以及跨黨派國會領袖在百忙之中撥冗與會,大家的參與及堅定支持讓台灣人民了解到沒有被孤立,也並不孤單。

提到雷根圖書館,蔡英文說,這裡可以說是最佳的會面地點,向這位備受尊敬的美國總統與世界領袖致敬。在外交領域經歷重大變動的年代,雷根扮演關鍵角色,與美國國會通力合作,保護並鞏固台美關係。

蔡英文說,雷根任內1982年的「六項保證」,以及國會通過的重要法案「台灣關係法」,為這段已逾40年歷史的強健特殊夥伴關係奠定基礎,維護和平、促進繁榮,並見證台灣民主蓬勃發展。

但蔡英文提到,所有人都明白,先前所維護的和平及努力打造的民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當下這個民主受到威脅的世界中,讓自由的燈塔永存不滅,可以說是當務之急。雷根總統就曾說過:「自由並不是代代相傳的,每個世代都必須不斷捍衛及爭取自由。」

蔡英文表示,她與國會領袖會面時,重申台灣維護和平現狀的決心,讓台灣的人民繼續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生活。會議中也提及雷根的信念,那就是「要維護和平,必須先強大自己」,只要團結一心,必定更強大。

蔡英文說,她代表台灣人民向美國國會跨黨派的議員致謝,感謝提出讓台灣及台美關係更加堅強的各項法案。這些法案協助強化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建立台美之間強健的經貿連結,並支持台灣有意義的國際參與,均有助在印太區域捍衛共同利益、和平及繁榮。

她強調,台灣致力成為世界的可靠夥伴,區域內穩定的基石,以及良善的力量。論語有言「德不孤,必有鄰」,在台灣努力捍衛現有生活方式的同時,非常感謝美國的支持;在面對這個世代獨特的挑戰時,要謹記奠定台美堅實關係的原則,不忘雷根傳承的意志與教訓。

這場會晤,是台灣總統首次在美國本土與美國政壇第3號人物會面,也是台美1979年斷交以來,第3度美國眾議院議長與台灣總統會談。第1次是在1997年4月2日,當時是由李登輝接見眾議院議長金瑞契所率領的訪問團。備受國際關注,包括美國主流媒體在內,有超過160名國際媒體記者申請採訪。

這場會晤,是台灣總統首次在美國本土與美國政壇第3號人物會面,也是台美1979年斷交以來,第3度美國眾議院議長與台灣總統會談。

中國外交部: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今天(6日)發表談話稱,近日,美方不顧中方嚴正交涉和反覆警示,執意允許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過境」訪美,美國政府第三號人物、眾議長麥卡錫同蔡高調會見,美方官員、國會議員同其接觸,為蔡發表「台獨」分裂言論提供講台。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稱,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也是中美建立和發展外交關係的前提和基礎。美方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明確承諾僅與台保持非官方關係。但長期以來,美方頑固奉行「以台制華」戰略,違背所做承諾,在同台官方往來、對台軍售和軍事勾聯、助台拓展「國際空間」等方面持續越線挑釁,不斷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蔡英文就任以來,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在島內放任、支持、推動各種「台獨」分裂言行,變換名目推進漸進「台獨」,致使兩岸關係陷入嚴重困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台獨」與兩岸和平穩定水火不容,也是死路一條。針對美台勾連的嚴重錯誤行徑,中方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呼籲,中方再次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領導人作出的不支持「台獨」、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承諾落實到行動上,立即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停止升級美台實質關係,停止製造台海緊張因素,停止「以台制華」,不要在錯誤和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 )率領的跨黨派議員會面前一天,多位美國議員收到來自中國駐美大使館的「警告信」,敦促議員取消行程,並揚言中方將採取「必要行動」。

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指出,多位美國議員在與蔡英文4月5日進行會面的前一天,收到署名來自中國駐美大使館外交官的「警告信」,敦促議員取消會面。

美國之音報導,蔡英文在此前的紐約過境中,嚴格按照美台雙方非正式關係對台灣總統過境的要求,大部分活動都閉門進行。美國資深法律學者、紐約大學法學院退休教授孔傑榮說,北京應該看到美國政府以更聰明的方式處理他們的會面。

孔傑榮認為,北京方面不應對蔡英文和麥卡錫於加州的會面做出強烈反應;當北京和華盛頓應努力改善關係而非讓關係更糟時,強烈反應會讓中國看起來非常糟糕和不成熟。

臺海局勢再次升溫

麥卡錫辦公室星期一晚發出採訪通知,宣佈4月5日與蔡英文進行跨黨派會談,並稱蔡英文為“台灣總統”。會談地點在加利福尼亞州西米谷的里根圖書館。據報道,該處離洛杉磯市中心約一小時車程,執政的民主黨和在野的共和黨都會有眾議員出席。

有評論認為,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正在大陸祭祖參訪,若解放軍在此時大動作反擊,可能沖擊馬英九的兩岸和平主張,相關軍事動作可能在“雙英”返台後才發生。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確認美國時間4月5日(台灣時間4月6日清晨)在洛杉磯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談後,陸美台官方各持立場堅決回應。

中國大陸解放軍在蔡麥會前夕派出九架次軍機飛越海峽中線,令臺海局勢再次升溫。

加州是麥卡錫的選區。據報道,麥卡錫原本計劃訪台,但被蔡政府說服,同意改在蔡英文過境美國時會面,避免進一步激怒北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星期二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時說,中方將密切跟蹤事態發展,堅決有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關於是否會有軍演的提問,她沒有透露細節。

隨後解放軍軍機和軍艦在臺海周邊展開更頻密的活動,有軍事學者形容“臺海危機至今尚未解除”。

盡管如此,在加州進行的蔡麥會,仍是台美1979年斷交後,在美國本土進行的最高級別會談。大陸官方對此措辭強硬,這次的軍事反應強度會不會超越佩洛西訪台,沒人說得準。

眾議院議長是美國權力架構中的第三號人物,僅次於正副總統。去年8月初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訪台,引發中國大陸解放軍展開長達一周的圍台軍演、導彈飛越臺北上空的第四次臺海危機。

有評論認為,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正在大陸祭祖參訪,若解放軍在此時大動作反擊,可能沖擊馬英九的兩岸和平主張,相關軍事動作可能在“雙英”返台後才發生。

據路透社分析,台灣總統蔡英文本週過境美國加州之際,台灣、中國和美國有著共同利益,亦即各自都希望確保得到應有的關注,但又不會引發新危機。

分类
兩岸 台灣 国际

蔡麥會 中方堅決反對

臺灣國防部5日晚間公佈,5日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掌握中共海軍山東號航艦編隊已穿越巴士海峽,經臺灣東南海域,展開首次西太平洋航訓。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6日訊)蔡英文總統出訪中美洲友邦,把握回程過境洛杉磯的機會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蔡麥會」即將於6日凌晨1時開始。此前中方已多次放話「堅決反對」這場會面,就在蔡麥會登場之前,中國大使館向麥卡錫與即將同場會晤蔡總統的兩黨眾議員發出語帶威脅的信函,

美國福斯新聞網5日報導,政治新聞網站《酒杯新聞》(PunchBowl News)取得一封寄自中國駐美大使館參贊李香(Li Xiang,音譯)的電郵,收件人是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與即將與麥卡錫一同會晤蔡英文的聯邦眾議員。這封信件長達4頁,通篇傳達「記取裴洛西教訓」的態度,他警告,這場會面會帶來某些後果,用詞曖昧模糊。

電郵寫道:「我必須言明,面對公然挑釁,中國不會坐視不管,很可能會採取必要且堅決的行動,以回應此一不受歡迎的情況。讓我們一同設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李香直言:「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去年訪台後引發中美關係的嚴重危機,這場教訓必須牢記。」

中方在4日已透過駐洛杉磯領事館發言人特別向麥卡錫發出警告,麥卡錫與蔡英文若真的見了面,此事將違反「一中原則」政策:「倘若麥卡錫議長忽視國際社會對於一中原則的廣泛支持、拒絕從他人的錯誤記取教訓、堅持玩『台灣牌』,這無疑將更加傷害中美關係,甚至強化中國人民原本即已強大的決心、願意為國家統一團結戰鬥。」

去年夏天,佩洛西(Nancy Pelosi)以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身分閃電訪台,引發北京當局極度不滿,在台海周邊多次進行海空軍演模擬登陸台灣行動。

美國國會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將在5日會見臺灣總統蔡英文之際,中國在臺灣海峽動作頻頻。臺灣國防部公佈掌握的情報說,中國海軍山東號航艦編隊穿越巴士海峽。與此同時,中國福建海事局則表示,6千噸大型巡航救助船將在臺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

麥卡錫會見蔡英文前夕,臺灣國防部5日晚間公佈,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掌握中國海軍山東號航艦編隊已穿越巴士海峽,經臺灣東南海域,展開首次西太平洋航訓。

臺灣國防部5日清晨另指出,近24小時內偵獲中共軍機14架次,其中進入西南空域2架次。另偵獲中共軍艦3艘次,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中方宣傳的臺海聯合巡航活動的消息一早就登上中方審查的“微博熱搜榜”。

前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去年八月訪臺後,解放軍對臺海發射多枚導彈還射入日本經濟區,並進行多日圍臺軍演。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灣 编辑精选

蔡英文抵達洛杉磯 歡迎者與抗議者衝突對峙 解放軍東海實戰化訓練

蔡英文抵達洛杉磯 歡迎者與抗議者衝突對峙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5日訊)臺灣的總統蔡英文美西時間週二(4月4日)下午結束在中美洲伯利茲的訪問,晚間乘專機抵達美國加州洛杉磯。她將在這裏過境,停留兩晚,並將與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及部分兩黨議員會晤。

這次是蔡英文就任總統後第三次過境加州洛杉磯。4日傍晚,在其下榻的酒店威斯汀博納旺蒂爾酒店(The Westin Bonaventure Hotel)大門外,原本站滿大約200人的歡迎民衆,手持綠色橫幅和旗幟,其中包括很多臺僑,也有一些來自中國大陸的異議人士。

稍晚時候,酒店門口一側忽然湧出一隊來自大陸的僑民,手舉五星旗及反對臺獨及蔡英文“竄訪美國”等標語板,並高聲呼喊“打倒蔡英文”等口號。來自中國大陸的異議人士衝上去,試圖打掉其標語板,兩方人士一度發生衝突,場面混亂。

在現場安保人員介入下,兩方人羣各佔一邊,出現對峙局面,不過歡迎人士總體數量遠超抗議人數。

來自“挺臺灣”團體的張慧玲女士告訴本臺:“很多人支持我們蔡英文總統來美國訪問,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就是要支持我們的總統。”

她也非常高興蔡英文能在里根圖書館會晤衆議院議長麥卡錫,並講話。 “蔡英文總統可以這樣在美國要演講,我覺得是非常好,跟美國溝通說,我們臺灣是多麼重要的國家。” 她說。

解放軍東海實戰化訓練 中國外交部稱“將密切跟蹤事態發展”

於加州雷根總統圖書館會唔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而此次是台灣總統首次在美國領土會見美眾院議長,倍受國際關注。結果中國大陸解放軍官方微博卻在4日釋出一段影片,不但將台灣地圖染成紅色,表達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主權立場。對此,前大使介文汲5四就表示「這個時間發主要是針對蔡英文和麥卡錫會面,這展現出解放軍的態度」,引發討論。

就在蔡英文將與麥卡錫會晤前,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微信公衆號發佈的消息,解放軍海軍由“湘潭艦”、“太原艦”及“泰州艦”組成艦艇編隊,近日在東海某海域開展實戰化訓練,並強調“隨時準備戰鬥”。據中國媒體“中新網”4月2日發佈的視頻和照片,顯示軍艦對“敵方軍艦”進行實彈演習。

針對麥卡錫與蔡英文見面,中方會否再次舉行軍演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週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方將密切跟蹤事態發展,堅決有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美國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前一天(3日)在簡報會上向北京喊話,指臺灣前任總統過境美國早已行之有年,“中國沒有理由就此事反應過度。”

據英國《金融時報》早先披露,蔡政府官員成功說服麥卡錫,同意在美國與總統蔡英文會面,是爲了避免過度刺激北京,導致去年8月佩洛西訪臺後解放軍大規模軍演重演。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訪問學者塞耶斯(Eric Sayers)告訴自由亞洲電臺:“此次(與蔡英文)會面是麥卡錫在美國本土提升對臺關係重要性的理想方式,同時,束縛住北京的手腳,讓北京無法像去年八月那樣採取挑釁回應。”

根據大陸《環球時報》5日報導,清明節海峽兩岸都會追思祭祖,東部戰區4日發布一組追思海報,這組海報凸顯了「宗」「國」「興」三個字,採用主體字眼內涵影射的呈現手法,其中台灣地圖高亮融入中國全圖。有匿名軍事專家分析,「把台灣作為「宗」「國」「興」中的「一點」進行融合式呈現,凸出表達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主權立場、情感立場、歷史立場。

中國海軍「山東號」航艦以編隊形式,今(5)日經台灣東南海域,前往西太平洋展開首次航訓。台灣國防部表示,過程中我方全程掌握,並嚴密監控,也譴責中共派遣機艦侵擾我周邊海空域,非負責任之現代國家應有表現。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灣 编辑精选

麥卡錫會晤蔡英文 與會兩黨議員名單曝光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5日訊)美國自由亞洲電台(RFA)4日獨家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定美國時間5日在加州雷根圖書館會晤總統蔡英文,包括麥卡錫本人在內,與會的共和與民主兩黨跨黨派眾議員共計18人。

報導說,這份由麥卡錫辦公室提供的名單顯示,與會的主要成員還包括國會民主黨核心小組主席、衆議員皮特·阿吉拉爾 (Rep. Pete Aguilar,D-IL),衆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Rep. Mike Gallagher,R-WI),衆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民主黨首席衆議員拉惹·克里希那穆提(Rep. Raja Krishnamoorthi, D-IL),籌款委員會主席、衆議員傑森·史密斯(Rep. Jason Smith,R-MO)。

此外,與會的還包括其他八名衆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兩黨成員,分別是衆議員卡洛斯·希梅內斯(Rep. Carlos Gimenez,R-FL) ,衆議員阿什利·辛森(Rep. Ashley Hinson,R-IA),衆議員約翰·莫雷納 (Rep. John Moolenaar,R-MI),衆議員賽斯·莫爾頓(Rep. Seth Moulton,D-MA), 衆議員米歇爾·斯蒂爾(Rep. Michelle Steel,  R-CA),衆議員海莉·史蒂文斯 (Rep. Haley Stevens,D-MI) ,衆議員裏奇·託雷斯(Rep. Ritchie Torres,D-NY),衆議員羅伯·惠特曼 (Rep. Rob Wittman,R-VA)。

此外,還有知名的友臺國會衆議員匡希恆(Rep. John Curtis, R-UT),  以及衆議員朱莉婭·布朗利 (Rep. Julia Brownley, D-CA) ,衆議員特倫特·凱利(Rep. Trent Kelly,R-MS) ,衆議員阿德里安·史密斯( Rep. Adrian Smith,R-NE) ,  衆議員瑞安·津克(Rep. Ryan Zinke,R-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