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參觀盧溝橋和抗戰館 呼籲「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

前總統馬英九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8日)上午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參觀盧溝橋。七七事變親歷者、今年高齡93歲的鄭福來老先生(中間左)今天來到盧溝橋現場,馬英九(中間右)緊緊握住他的手。(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8日訊)前總統馬英九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8日)上午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

七七事變親歷者、今年高齡93歲的鄭福來老先生今天來到盧溝橋現場,馬英九緊緊握住他的手,鄭老先生說,他經歷了盧溝橋事變及8年的亡國奴生活,「那場戰爭,中國老百姓那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參觀結束,馬英九發表感言時指出,「紀念七七事變、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目的在於感念先烈先賢的奉獻犧牲;我們後輩必須牢記,歷史的錯誤不可再犯,身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為人類謀幸福,求和平。」

鄭老先生回憶,七七事變那年,他還不滿7歲,日軍炮轟宛平城,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群。他一個娃兒,也在人群中跟著逃難,走了很長的路。晚上睡覺要上炕時,有人脫下他的鞋,他當場因為疼痛「哎喲」叫出聲,因為腳後跟磨破皮流血,襪子粘在鞋上。脫下鞋子時,傷口連皮帶肉扯了下來。

鄭老先生說,他記得很清楚,日本在中國的侵略罪行就是姦淫燒殺搶、什麼都幹,「那時日軍弄死一個中國人,就像碾死一隻螞蟻那麼容易。所以這段歷史,我們中國人必須銘記。」

鄭老先生說,歷史必須傳承,他經常在盧溝橋上給年輕人講當年這段歷史,「這不是為了延續仇恨,中國人、中華民族要獨立復興,就得銘記歷史。」

鄭老先生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清醒劑,也是一面鏡子。我們不欺負人,也不想佔別人的便宜。我們要自立自強、保衛自己,為保衛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1937年7月7日晚,駐北平豐台日軍河邊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在盧溝橋北側舉行夜間演習,深夜時該部隊中隊長清水節郎以一名日軍士兵失蹤為由,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同時要求駐守宛平城的中國軍隊全部撤出。

駐守宛平城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拒絕了該要求,日軍隨即炮擊宛平城和盧溝橋,29軍第37師的團長吉星文隨即率部反擊,盧溝橋事變爆發。該事件成為全面抗戰爆發的開端事件。

前總統馬英九(左)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8日)上午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藍孝威攝)

當馬英九一行抵達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陪同講解,首先感謝馬英九對抗戰史的重視。馬英九回說:「那當然,台灣人沒有缺席對日抗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宛平城,是全大陸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不過,這座抗戰館書寫對日抗戰的角度,是從共產黨的史觀出發。2014年7月7日七七事變77周年,已故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當年參觀時,還曾當場向導覽員抗議。

馬英九參訪時,引述大陸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對日抗戰60周年活動中提到「正面作戰是國民黨、敵後作戰是共產黨」。當時胡錦濤說,「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

展館內有一幅照片,攝於1943年11月25日,畫面上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會後在1943年12月1日發表對日作戰的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é)通稱「開羅宣言」。

《開羅宣言》的主要內容是,中、美、英三國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和懲罰日本的侵略;剝奪日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太平洋上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使日本強佔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台灣和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外界有觀點否定《開羅宣言》的有效性或存在性,認為只是新聞稿性質,並非國際條約。馬英九駁斥,「《開羅宣言》也出現在日本、美國和聯合國的條約集,這是跑不掉的,有人說那不是條約,只是歷史性文件,那是完全沒有國際法常識的人!它當然是條約!」

導覽員向馬英九介紹當時台灣民眾參與對日抗戰的歷史。館內陳列了當時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和台灣漢人所使用的刀具。馬英九說,「當時日本軍隊數量比我們多很多人,但還是用毒氣來攻擊。」

回望歷史,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主戰場在中國大陸,但台灣與對日抗戰歷史的連結,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也重現原住民捍衛家園犧牲的血淚。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上午參觀八年對日抗戰的起始地–盧溝橋,他呼籲:「身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為人類謀幸福,求和平。」(藍孝威攝)

馬英九表示,「我今天來這裡,實地看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發生地,實在是感慨萬千。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國家禦侮戰爭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區最廣、犧牲最大的民族禦侮戰爭。紀念七七事變,不能只是回顧歷史,最重要的要記取教訓。」

七七事變親歷者、今年高齡93歲的鄭福來老先生今天來到盧溝橋現場,向馬英九講述當年抗戰的血淚回憶。馬英九表示,很認同鄭福來老先生說的,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必須告訴子孫,我們紀念抗戰,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記取教訓,自立自強,振興中華。」

馬英九表示,「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兩岸人民都曾被日本軍閥欺凌迫害,傷亡慘重,我方雖然裝備、訓練落後,實力不足,明顯處於劣勢、但眾志成城,歷經四萬多場大小戰役浴血苦戰,死傷322萬將士,包含268位殉國將領,以及將近2000萬的無辜百姓後,終於成功抵禦外侮。」

馬英九指出,現在的年輕人多半不知道,當年我國到底為二戰勝利與世界和平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但當年這些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蹟,在87年後回顧,仍然令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

馬英九強調,「我一向認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戰爭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紀念七七事變、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目的在於感念先烈先賢的奉獻犧牲;我們後輩必須牢記,歷史的錯誤不可再犯,身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為人類謀幸福,求和平。我希望我們年輕人,能牢牢記住這一點。」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陝西:兩岸應努力保存文物 文言文並不落伍, 馬英九搭乘高鐵抵達北京

前總統馬英九(前左)率領青年學子訪問中國大陸,7日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7日訊)前總統馬英九率團赴中國大陸訪問,今天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馬英九表示,如何努力保存典籍與文物,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任務,這是兩岸可以共同享有的經驗,也證實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馬英九率領青年學子訪問中國大陸,今天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馬英九指出,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收藏上自遠古人類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當代社會生活的各類見證物,時間跨度長達100多萬年,格外有意義。

馬英九表示,前幾天他到黃帝陵祭祀,參觀兵馬俑與西安國家版本館,再到陝西歷史博物館看這些典雅莊重、琳瑯滿目的收藏品,實際見證中華文化5000年的禮樂文明,他感到很高興。「大九學堂」的年輕人都很有收穫,到陝西見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對將來的人生,一定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馬英九指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文明,幾千年的文字流傳到現在,當代的人都還能閱讀。

馬英九表示,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告訴他,當年到長沙參觀出土漢墓女屍特展,劉兆玄一面看一面讀器皿上的銘文,旁邊有外國人問劉兆玄「如何能讀懂幾千年的文字」。劉兆玄說「幾乎在台灣、大陸任何的大學生都會讀」。

馬英九指出,這代表中華文化是可以留傳下來的,因為文字的關係,這在其他的國家很難想像。

馬英九表示,陝西歷史博物館體現中華文明的驕傲。幾千年的文字,炎黃子孫到現在都能閱讀,所以如何努力保存這些典籍與文物,這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任務,他認為這是兩岸可以共同享有的經驗,也證實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馬英九:文言文並不落伍

前總統馬英九(中)一行,6日下午參訪西安國家版本館,由中國國家版本館館長劉成勇(右)親自接待並導覽。(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率團赴中國大陸訪問,今天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馬英九表示,如何努力保存典籍與文物,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任務,這是兩岸可以共同享有的經驗,也證實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馬英九率領青年學子訪問中國大陸,今天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馬英九指出,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收藏上自遠古人類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當代社會生活的各類見證物,時間跨度長達100多萬年,格外有意義。

馬英九表示,前幾天他到黃帝陵祭祀,參觀兵馬俑與西安國家版本館,再到陝西歷史博物館看這些典雅莊重、琳瑯滿目的收藏品,實際見證中華文化5000年的禮樂文明,他感到很高興。「大九學堂」的年輕人都很有收穫,到陝西見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對將來的人生,一定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馬英九指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文明,幾千年的文字流傳到現在,當代的人都還能閱讀。

馬英九表示,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告訴他,當年到長沙參觀出土漢墓女屍特展,劉兆玄一面看一面讀器皿上的銘文,旁邊有外國人問劉兆玄「如何能讀懂幾千年的文字」。劉兆玄說「幾乎在台灣、大陸任何的大學生都會讀」。

馬英九指出,這代表中華文化是可以留傳下來的,因為文字的關係,這在其他的國家很難想像。

馬英九表示,陝西歷史博物館體現中華文明的驕傲。幾千年的文字,炎黃子孫到現在都能閱讀,所以如何努力保存這些典籍與文物,這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任務,他認為這是兩岸可以共同享有的經驗,也證實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馬英九搭乘高鐵抵達北京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上午結束陝西行程,在西安搭乘G872高鐵班次,在今天下午4時32分抵達北京。這是他此次訪問中國大陸的最後一站,也是最受外界關注的行程。

路透社與多家媒體此前報導稱,8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與馬英九舉行「馬習二會」。但是,根據官方目前透露的行程安排,明天馬英九一行將分別在上午與下午前往盧溝橋抗戰館與北京故宮,尚未見到在當日有「馬習二會」的行程。

不論是馬辦與北京方面,都未曾公布與證實這一行程的具體時間與安排。不過,隨團的記者已於6日做了核酸檢測,兩人會見可能性仍大,尚等官方公布確切時間。

馬英九這趟的高鐵車程,由中國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搭乘。下午4時32分的高鐵抵達北京西站後,馬英九檢票完下車時,由另一名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在車站月台向馬英九說,「北京歡迎您」。

一同前來迎接的還有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夏林茂,與北京市台辦主任霍光峰。

馬英九7日至10日在北京期間,行程包含八達嶺長城、北京故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奧林匹克公園內的「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及「鳥巢」(國家體育場),並且將前往北京大學參訪交流。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習二會”擬改至10日,撞期美日峰會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6日)參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博物館,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崗參與解說。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7日訊)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二度訪問中國,原推估8日將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引述消息稱,根據消息人士透露,“馬習二會”可能改至10日登場,故意與在華府登場的美日峰會撞期。據目前陪同馬英九在中國訪問的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回應,稱這樣揣測瞎編,他無法置評。

台灣國安高層日前曾分析,每當全球民主社群準備集結對抗威權風險時,馬英九就被找去中國。 根據消息人士掌握的資訊,中國擬將“習馬會”改至10日,故意與美日峰會重疊。台灣國安高層日前受訪也曾分析,2015年“馬習會”圍繞“九二共識”,近來馬辦特別提出“一中”、“台灣不是國家的論述”,也看似為“馬習二會”鋪排,兩者共同點在於,都是在民進黨政權上任之前,不能排除中國意圖以此暗示新任總統,比照馬英九原則面對兩岸關係。

另一個層面上,該高層指出,上次馬習會隔年面臨南海仲裁,在馬英九訪中之際,10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在華府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主題不外乎安保、區域情勢,以及台海安全的重要性,11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抵達後,三方將進一步展開美日菲三邊峰會,毫無疑問會觸及南海議題,每當全球民主社群準備集結對抗威權風險時,馬就被找去中國。

引述台灣國安人士也盤點,馬英九多項行程具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一統”元素,包含隆基綠能被美國點名涉侵犯新疆人權,大疆無人機除了跟解放軍連結,也一直是美國、加拿大黑名單,騰訊也在美國惡商市場名單。

目前陪同前總統馬英九在中國訪問的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回應,原先所謂8日“馬習會”的說法,最早是媒體寫的,如今又變成10日,這樣揣測瞎編,他無法置評。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陝西:參觀兵馬俑博物館 隆基綠能公司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6日)參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博物館,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崗參與解說。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6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6日)參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博物館, 這是世界第八大奇跡,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崗參與解說。先後參觀了一號坑、三號坑、二號坑。馬英九不僅對兵器還有戰車演變很感興趣,對不同兵種造型的觀察也非常入微。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6日)參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博物館,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崗參與解說。(藍孝威攝)

聽到將軍俑燒製溫度為攝氏950-1000度,重量達300公斤,馬英九面露詫異表情。由於兵馬俑非常擬真,連小肚子都栩栩如生,導覽員說,古代審美中男人有點肚子是好的,馬開玩笑說,「我們應該開始復古」。馬英九驚訝「兵馬俑手好大」,解說員解釋,這是按照之前比例還原,但也少許放大,當時身高一米八左右。

馬英九對兵器還有戰車演變很感興趣,詢問戰車什麼時候退出歷史舞台。解說員解釋,就在戰國中晚期之後,戰車行動不是很方便,在這時候,騎兵做為一個新兵種出現並主導戰場。

馬英九對不同兵種造型觀察非常細緻,對著一尊陶俑說,它的眼睛有神、鞋子跟之前不一樣;還問盔甲防得住什麼?解說員說可發揮緩衝作用。馬英九對殉葬很感興趣,李崗院長解釋,當時的人相信,死去之後還會有一個世界。

導覽員說,由於大陸近來來注重文物發掘、保護與展示,大學相關科所也隨之熱門起來,許多年輕人勵志投入考古行業,馬英九笑說,「以前我們台大,考古系很冷門。」這時大陸國台辦新聞局長陳斌華在旁補充,「考古目前在大陸是最夯的專業!」

事實上,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2005年赴大陸進行「破冰之旅」時,也曾經參訪過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並且享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最高禮遇,連戰和隨行副主席等貴賓進入兵馬俑修復區近距離觀看兵馬俑,感受中國古代輝煌歷史。據瞭解,進入修復區是一種極為尊貴的禮遇,因為它只對極少數的專家開放。

當時,連戰一行還參觀了博物館鎮館之寶———「綠俑」,這座1999年從兵馬俑發掘出來的唯一一件綠面俑,也是至今館內彩俑中保護最完整的一尊,非常珍貴。當時連戰在留言簿上題字,「游秦塚而憫萬民,跨海峽為創雙贏」。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下午在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下,前往隆基綠能公司參訪。(藍孝威攝)

據公開資料,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基綠能」),是一家主攻太陽能科技研發的企業。經營範圍涵蓋半導體材料、太陽能電池與零組件、電子元器件、半導體設備的開發、製造、銷售;商品進出口業務;太陽能電站項目的開發及工程總承包;太陽能發電站系統運行維護;LED照明燈具、儲能節能產品的銷售、技術服務、售後服務;合同能源管理。形成支撐全球零碳發展的「綠電」+「綠氫」產品和解決方案。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陝西:尋根參訪馬援祠、馬援墓, 法門寺祈禱兩岸和平, 夜遊西安城牆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5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5日)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上午前往陝西楊陵的馬援祠、下午前往陝西扶風馬援墓尋根。上午的楊陵畢公村,民眾夾道歡迎。楊陵村書記馬文兵說,馬援祠半個月前開始翻新,包括紅色柱子、大門彩色裝飾圖案等;村民都很開心,可惜今天層級比較高,無法靠近,但他們都在四周等候,想一睹馬英九的廬山真面目。

 

參訪西安法門寺祈禱兩岸和平

前總統馬英九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下午在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下參觀西安法門寺博物館。參觀法門寺時,馬英九在釋迦牟尼佛前祈禱,「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住持也迴向馬英九「身體健康」,馬英九答,「保證健康!」

住持向馬英九介紹,寺內珍藏兩千多件唐代的茶器,非常罕見,馬英九聽到後感到驚訝。馬英九對寺內的建築、歷史、文化,展現出濃厚的興趣。見到寺內平時不輕易對外展示的珍貴文物,馬英九直說「大開眼界」。

談起茶文化的歷史,解說員介紹,唐代是吃茶,宋代是點茶,明、清開始才演變成現在的泡茶,馬英九感到興味盎然,甚至在聆聽香囊解說時,從西裝口袋裡掏出便箋寫筆記。

馬英九一行參拜法門寺,現場有大批熱情群眾圍觀。有四、五名學生表示,今天一大早就從西安市出發,八點就到了法門寺大廳等候馬前總統。一名老爺爺開心的說,他一早搭公車過來,就是為了想見馬英九一面,「我看到他了,我認得他的!」

參拜結束後,馬英九說,「功德圓滿」。住持說,「兩岸血濃於水。」馬英九說,這也是他此行的目的。離去時,馬英九再度向夾道的民眾問好,有陝西民眾問候「回來吃麵!」馬英九笑說,「今天已經吃三碗了!」

當馬英九離開法門寺時,有大批熱情市民向馬揮手說「bye bye」,至少有上百人都舉著相機拍照,想要一睹馬英九風采。而舉著「長槍大砲」長鏡頭專業相機拍照的遊客,則被一旁的維安喝令放下。

一名女姓香客說,知道馬先生去了黃帝陵祭祖,真的特別好,感覺兩岸就是一家人。問她知道馬英九是誰嗎?女性遊客說,「他是國民黨主席,特別帥氣,來上香正好遇見他,覺得很幸運!他真的特別帥氣!」

看到路邊擠滿圍觀群眾,馬英九也揮手向群眾致意,「你們好!」民眾熱情高喊,「馬主席好!」「馬主席,歡迎你回家!」「馬大哥好!」「馬先生好!」馬英九中氣十足,以宏亮的聲音回應,「大家好!」並微笑回答,「回家很高興!」

離開法門寺時,大量陝西民眾夾道歡送,馬英九再度中氣十足向群眾高喊「大家好!」這大概是今天的第五或第六次,可以看出當地民眾對馬英九的熱情高漲。

法門寺文化景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寶雞市90公里。景區佔地1300畝,由山門廣場、佛光大道、法門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眾多雕塑組成。2009年5月9日,法門寺文化景區建成對外開放。

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至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佛教聖地。當地為保護和供奉佛指舍利,決定在寺內建設「合十舍利塔」,該塔高148公尺,造型如同合十的雙手。值得一提的是,該塔是台灣著名設計師李祖原策畫設計,他曾主持設計「台北101摩天大樓」等知名建築。

法門寺佛指舍利2002年曾被迎請至台灣,成為兩岸佛教界一大盛事。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曾前往瞻仰,並指出佛指舍利來台是「善緣,是在向台灣民眾祝福」。

夜遊西安城牆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5日)晚餐後,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遊覽西安城牆。馬英九與一群盤著髮髻、身著深V低胸古裝的演員合影。(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5日)晚餐後,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遊覽西安城牆。馬英九與一群盤著髮髻、身著深V低胸古裝的演員合影,饒有興致的詢問她們身上穿的是哪個朝代的服裝?導覽員答:唐代的。馬英九還詢問古代西安城牆是否有守軍?並對護城河水深、城牆建築、防禦工事等問題感到好奇。

西安明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牆高12公尺,頂寬12—14公尺,底寬15—18公尺,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公里。城牆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於古城區中心。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陝西 會陝西省委書記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4日訊)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今晚與到訪的前總統馬英九會面。趙一德在會見前並對台灣花蓮強震表達慰問。

馬英九一行人今晚在西安市陝西賓館與趙一德會面。

趙一德在會面開頭表示,昨天台灣花蓮縣海域發生規模7.3地震,「我們謹向受災的台灣同胞致以深切的慰問」。

趙一德接著提到,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2005年曾到陝西尋根。而馬英九這次率領青年參加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體現「慎終追遠、敬祖愛鄉,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炎黃子孫一脈相承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也充分說明了燦爛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

馬英九致詞時指出,陝西保留了傳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中講究的慎終追遠,這是他來到陝西最重要的目的。

馬英九說,此次前往黃帝陵祭拜軒轅黃帝,也前往扶風馬援祠尋根,非常感謝對他行程的協助與安排;馬氏在春秋時代原來姓趙,後來被封為馬服君後才改姓馬,這次親自來到陝西的扶風馬援祠尋根,實在難掩內心的激動。

他指出,這趟尋根之旅,意義重大,兩岸的未來任重道遠,深盼海峽兩岸能夠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為振興中華共同奮鬥。

馬英九一行今天上午前往陝西省黃陵縣參加「甲辰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陝西省長趙剛在祭文中聲稱,「港澳背依后土,一國兩制,和舟共濟;寶島心繫根祖,兩岸一統,歷史必然」。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陝西 今出席甲辰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先陪前總統馬英九在黃帝陵上香致祭,然後繞行後方的小山,也就是黃帝陵墓一圈,之後才去植樹,再去大典現場。(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4日訊)前總統馬英九率團二訪大陸,昨天晚間從廣州飛抵西安,今天(4日)上午驅車至黃陵縣參加甲辰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由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祭拜,典禮十點鐘開始。馬英九說,他這次親自來到這裡,就是希望藉此表達台灣人對傳統中華文化尊宗敬祖的重視,也讓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4日晚間會見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時,馬英九表示,兩岸的未來任重道遠,應共同追求和平,避免戰爭。

昨天晚間馬英九一行抵達陝西咸陽國際機場,由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接機,展開他此行的第二站陝西行。今天上午,馬英九一行前往陝西黃陵縣,祭拜黃帝陵。由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敬獻花籃。

4日大典開始前,馬英九一行在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的陪同下,先參觀黃帝陵石碑、上香並植樹。大典在上午9點55分開始,陝西省長趙剛在今年的祭文提到,港澳一國兩制,和舟共濟;寶島心繫根祖,兩岸一統歷史必然。

去年的祭文在提到兩岸與港澳的部分則為,反獨促統,大勢之趨,兩岸民心所望;一國兩制,繁榮穩定,港澳路滿朝陽。

這是馬英九首次實地祭拜黃帝陵,過去他曾6度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

宋濤與馬英九參加黃帝陵祭祀一同獻花。(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典禮結束後,宋濤陪同馬英九參觀黃帝手植柏樹並合影,之後接受媒體聯訪。馬英九開口便說,「黃帝軒轅氏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始祖,今天能帶著我們台灣青年學子到陝西來親自祭祀黃帝陵,我個人深感意義重大。」馬英九在擔任總統8年內,為發揚慎終追遠的中華民族傳統,曾6度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

今天前新黨主席郁慕明也親自前往參加活動。

前總統馬英九致詞時提到日軍侵臺,以及最後結尾炎黃子孫時,因過度激動忍不住兩度哽咽。

前總統馬英九在參加完陝西的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後,接受媒體聯訪。(藍孝威攝)

以下是馬英九致詞全文: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同學,大家好,黄帝軒轅氏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我過去在台灣曾經6度遥祭黃陵,今天能够带著我們台灣的年輕人到陜西來親自祭黃陵,我個人感覺到意義重大。1912年3月,孫中山先生親自撰寫「中華開國5000年,神州軒轅千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的著名祭文,並且派出代表團祭祀黃帝。

1937年清明節,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一起在黄帝陵舉行共祭中華民國始祖軒轅黄帝的儀式,這些都是重要的象徵代表,無論是哪一個黨派都供奉黄帝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炎黄子孫的共同始祖,大部分的台灣人對中華文化與民族認同都有非常堅定的信念。

即使過去台灣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仍然堅持身為黃帝子孫,保有台湾人民族的主體性和尊嚴。70年前也就是台灣光復的第二年,台灣各界耆老如林獻堂、邱念台、李建新等组團到大陸祭祖,特别到黄帝陵禀告祖先,台灣已經從日本手中光復,這是台灣人在日本统治50年後回歸中華民族重要的象徵,行动令人感動,令人懷念。

我一直認為慎终追遠,飲水思源是中華民族建立數千年優良傳统的重要根據,更重要的是慎终追鄉遠,源遠流長,既然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也是台灣人美德的一部分。

我這次親自来到這里,就是希望借此表達台灣人對於傳統中華文化尊宗敬祖的重視,也讓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最後我用當年台灣遥祭黃帝的祭文,「和平兩岸,雙赢共榮;同胞一體,允執厥中」,為我這次親祭軒轅黄帝陵做個注脚,我也希望我們来自台灣的年輕人,透過這次難得的機會,要更加牢記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根源,以及身為炎黄子孫的驕傲。

謝謝大家。

馬英九獻花的排位雖與國臺辦主任並排,卻排在陝西省委書記之後。

馬英九慎終追遠

事實上,馬英九在擔任總統8年內,為發揚慎終追遠的中華民族傳統,曾6度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這次可親自到場,不用再遙祭,終於一償宿願。

2009年4月3日清明節前夕,時任馬英九總統主持中樞遙祭黃帝陵儀式。文武百官齊聚在圓山忠烈祠遙祭黃帝陵,一改過去由內政部長代表總統主祭的慣例,由馬英九親自主持,成為政府遷台後第一位遙祭黃陵的元首。當時馬英九率包含行政院長劉兆玄、司法院長賴英照等五院院長與文武百官參加。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史記·五帝本記》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於陝西延安黃陵縣。大陸國務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黃帝陵編號古墓葬一號,世稱「天下第一陵」。

根據往年慣例,公祭典禮包括9項儀式:

第一項,全體肅立、擊鼓鳴鍾。祭祀廣場將擊鼓34通、鳴鍾9響,34通鼓聲象徵著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以及海內外中華兒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聲,9響鍾鳴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最高禮數,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無限景仰和無比感恩;

第二項,唱《黃帝頌》。主要體現華夏兒女對黃帝的虔誠之心、恭敬之意;

第三項,敬獻花籃。屆時,大陸國家領導人,主辦單位領導官員以及社會各界代表等將依次敬獻花籃;

第四項,恭讀祭文。敬頌軒轅肇創文明之偉烈豐功,歌頌中華民族再創輝煌之業績;

第五項,向軒轅黃帝像行三鞠躬禮;

第六項,樂舞告祭。舞蹈呈現剛柔相濟、文武並用,亦古亦今、大美大雅的特點,體現中華祭祀文明的禮製規範;

第七項,龍飛中華。表達龍騰盛世、福佑中華的美好祈願;

第八項,瞻仰軒轅殿,拜謁黃帝陵;

第九項,種植橋山柏。

馬英九訪中行程。

評論﹕馬英九祭黃帝陵等活動 欲借文化歷史連接兩岸

兩岸關係專家、臺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表示,馬英九這次到中國的主題是文化和尋根之旅,同時也希望爲緊張的兩岸關係盡一份力。

趙春山說:“他(馬英九)是要從文化和歷史要把臺灣跟中國連接起來。臺灣有很多人現在對臺灣跟中國之間的關係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有些人不承認自己是中華民族。所以他是希望兩岸在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方面,希望能夠盡點力,讓兩岸的這方面是不是能夠更接近。”

評論:祭黃帝陵獻花排位後於省委書記 有貶低馬英九和臺灣的意味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範世平表示,祭祀儀式和馬英九的行程統戰意味濃厚。馬英九不像連戰,能先與最高領導人見面再到地方交流。失去最高層加持後,使馬英九有被地方領導怠慢之嫌。

範世平說:“排位當然有意思,馬英九過去是跟習近平起平坐,他的位子在這種地方的活動過去應該是排在省委書記之前。被放在省委書記以下,我是覺得是有點貶義的,就是你是前任的省長的概念吧。馬英九身份絕對是高於連戰,可是馬英九受的接待可能還不如洪秀柱。這次這個安排不讓你直接進北京,繞來繞去然後再到北京,有點朝貢的這種路線。從中國來講,臺灣就是我的一個地方政府了吧。”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廣州中山大學 青年互動熱絡

馬英九中山大學致詞。(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3日訊)馬英九率領20名青年學子訪問大陸,今為第3天行程,在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黃埔軍校後,下午到廣州中山大學,與陸生互動,氣氛熱絡,雙方更互相加微信、自拍。

馬英九致詞時指出,今天來到中山大學,見到在座的青年朋友十分開心,也覺得格外的親切,因為在台灣高雄也有一所「中山大學」,並且據他所知,兩所中山大學已在2008年就締結為姊妹校,這是非常好的交流模式。中山大學是這次訪問大陸,安排兩岸年輕朋友交流的第一站,想趁著與各位朋友相聚在此的機會,分享個人對與兩岸青年交流的觀察與想法。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3號率領大九學堂20名青年學子,赴廣州中山大學。(藍孝威攝)

馬英九分享,去年帶領30位大九學堂的同學來到大陸,與三所大學進行交流;七月也成功邀請五所大陸高校學生回訪台灣,在這一來一往的互動當中,觀察到同學們因為語言相通、年齡相仿,交流起來是「渾然天成、欲罷不能」,自然又熱絡。除了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流行趨勢,也共享屬於你們這個年紀的壓力與煩惱。雖然相處時間短暫,但大家交換「微信」速度之快,無須催促便建立起了聯繫的管道。而且就他所知,至今仍有許多同學保持往來、甚至邀訪,希望透過今天的座談,各位也能結交到不錯的朋友!

​馬英九說,推動兩岸學生交流,是他此行最重要的初衷也是努力的目標,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於中山大學題下的十字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精神猶在,未來兩岸青年的交流肯定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這點兩岸當局都應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讓兩岸年輕人有更多認識彼此的機會。

最後,馬英九也要邀請中山大學的老師與同學們,能夠回訪台灣,由馬英九基金會來安排,他也會親自陪著大家一起到台灣各地走一走,體驗一下台灣的風土民情。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訪黃花崗72烈士墓園 馬英九淚流滿面讀:《與妻訣別書》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4日上午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參與黃花崗起義的林覺民烈士曾寫下著名的《與妻訣別書》,馬英九當場念了一段,情緒激動泣不成聲。(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3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4日上午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率訪問團向烈士敬獻花籃並行三鞠躬禮。馬英九參訪結束發表講話時,先是簡短慰問台灣的地震災情,「我今天早上看到新聞,花蓮外海發生大地震,希望大家一切平安」。馬英九在參觀結束後,會在「浩氣長存」旁講述心得。

馬英九率團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藍孝威攝)

參與黃花崗起義的林覺民烈士曾寫下著名的《與妻訣別書》,馬英九念了一段,情緒激動泣不成聲。

馬英九率團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率訪問團向烈士敬獻花籃並行三鞠躬禮。(藍孝威攝)

馬英九表示,113年前,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同盟會在黃花崗起義,英勇犧牲的72位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慷慨就義,感動了無數人,才有後來推翻清朝政府,創建民國,結束了幾千年君主專制的辛亥革命,烈士之中有2位,來自苗栗的羅福星與台南的許贊元,許贊元的弟弟就是許地山,筆名落花生,很著名的一位台灣作家,他們兩位都是來自台灣。而許多留日志士,如林覺民,他留學日本,來到黃花崗,是接受了林熊徵(字薇閣)先生的出錢,他花了很多的錢來幫助這些學生。

馬英九表示,孫中山先生評論黃花崗起義的失敗,「然其影響世界各國實非常之大,而我海內外之同胞,無不以此而大生奮感」。他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評價黃花崗起義:「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馬英九表示,黃花崗起義所有犧牲烈士的年紀平均29歲,他們的行業有醫生、工人、學生或是軍人,本來都有很好的前途,但卻選擇了在最青春年華的時候,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為國家民族更美好的未來付出他們寶貴的生命。

馬英九和大家分享林覺民烈士《與妻訣別書》的感人片段,「吾今已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淚珠與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致擱筆。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馬英九說,自己每次讀到這段,常常淚流滿面,真正為這些革命先烈犧牲奉獻的精神感動不已。此時馬英九情緒激動,語氣哽咽顫抖,一度泣不成聲。

馬英九表示,今天來到黃花崗致祭,緬懷這些烈士當年展現為廣大人民幸福犧牲,救國家於苦難的精神,格外感到激動與感動。同時他看到,大陸將黃花崗維護得很好,甚至變成一座紀念公園,讓一般民眾可以來運動,一方面追思,一方面也讓這些歷史與生活緊緊地結合在一起,讓他覺得,黃花崗精神是生生不息地傳遞下去。

馬英九表示,期盼「黃花崗精神」能夠不斷傳承,讓後代子孫,兩岸的中國人,都能永遠記得這些先聖先賢為我們的犧牲與奉獻。

該墓園又稱黃花崗公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白雲山南麓先烈中路,是為紀念1911年4月27日(農歷辛亥三月廿九日)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在廣州黃花崗起義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是廣州作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見證,是大陸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紀念公園。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1912年,廣州軍政府撥款10萬元在原墓地建烈士陵園,孫中山親自栽植了青松,並為墓園手書「浩然正氣」四個大字。以後墓園還多次擴建。經核實,墓園收殮了喻培倫、林覺民等有姓名、事跡可考的烈士86名。

公園佔地面積16萬平方公尺,建築規模宏大,園內300多公尺長的層級主幹道兩旁蒼松翠柏排列有序。巍峨的正門為高13公尺的牌坊,上面鐫刻著孫中山先生親筆題詞「浩氣長存」四個大字。園內有墓亭、陵墓、紀功坊、記功碑等。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廣州黃埔軍校 他提他當了8年總統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3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3日)上午參訪黃埔軍校。前總統馬英九今天展開中國大陸廣東行最後一天的行程。昨天,他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未提「中華民國」,不過據悉今天馬英九在黃埔軍校參訪時則提及,他當了8年的總統。

馬英九今天上午參訪黃花崗72烈士墓園,接著前往黃埔軍校舊址參訪。

他在參訪完黃花崗72烈士墓園後向媒體發表感言,提到「創建民國」的字眼。\馬英九在黃埔軍校舊址參訪時詢問黃埔軍校的裝潢配色,指出跟去年到訪南京總統府一樣,都是深咖啡色,並向解說員提及「我在總統府做總統,我當了8年了嘛,都是深咖啡色」。

馬英九在黃埔軍校舊址參訪時則向解說員說,他當了8年的總統。

今天下午,馬英九訪問團將前往廣東中山大學做交流。傍晚會搭乘班機前往陝西。

昨天馬英九訪問團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會面。

馬英九向黃坤明表示,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這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

黃坤明說,「馬英九先生」一直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貢獻。

黃坤明也說,廣東是孫中山先生故鄉和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先生及中國國民黨真誠合作、救國救民的光輝歷史,也是大陸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台資企業很早在這裡登陸和集聚。

黃埔軍校

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廣州市東郊的黃埔區,世人也因此稱其為「黃埔軍校」或「黃埔官校」。該校為國父孫中山先生指示籌辦,與蘇聯合作,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由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廖仲愷任校黨代表,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任首任校長。1926年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通稱黃埔軍校。

馬英九訪中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