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影音 港澳 港版國安法 编辑精选 香港

美國智庫:華府目標是要拖慢侵蝕香港自治權的速度 (影音)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10日香港訊)美國智庫組織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 在美東時間周四(9日)早上舉行網上論壇, 來自政界、學術、法律、新聞界的代表一致確定,香港的自治權已被嚴重侵蝕,有資深學者提出,美國對香港能做到的,只能拖慢香港自治權被北京侵蝕的速度。

主辦單位邀請了八人出席網上論壇,分別代表美國外交界﹑美國智庫﹑學術界﹑法律界和新聞界。

除了美國駐港澳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還有撰寫CSIS兩日前發表的報告的三位作者﹕肯尼迪(Scott Kennedy)﹑麥克爾威(Lily McElwee)和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前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Denver)法學教授洛佩爾(Kelley Loper)﹑網上新聞媒體《端傳媒》前總編輯張潔平,以及前《華爾街日報》駐港記者道威爾(Andrew Dowell)。

香港的管治過渡期已經提早結束

麥克爾威提及,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香港的民主急速倒退。原本美國國會在1992年通過《美國-香港政策法》,賦予香港獨立的外交地位,假設北京會致力於維護香港的自治權直到2047年,但很明顯,香港的管治過渡期已經提早結束。

曾經為撰寫報告訪港,約談了三十多人的布蘭切特直言,此次香港之行不符預期,感覺受訪者未能暢所欲言。回憶起幾年前與香港學術界朋友的對話,談及「一種新的恐懼、自我審查和報復文化」,感覺現時自我審查的情況更嚴重。

布蘭切特說﹕「最引人注意的是『軟約束』和自主權的下降。這些很難量化,但透過城市內外激勵結構的重新佈局就可以明顯看出,無論是學術界、媒體﹑還是言論自由的各個方面,不確定性和對潛在負面影響的恐懼導致自我審查,導致不舉行和不同意以前認為相當乏味和正常的會議;某篇文章不再被刊登,不是因為擔心會否違反法律條文,而是因為受到國家安全和恐懼的氣氛所影響 。」

香港現狀處於內地政治文化的陰影之下

布蘭切特解釋,這種不可量化的「軟約束」做法,比起透過製造形式上的混亂或設定「紅線」更加有效打壓公民自由。內地一向以此手段管治,而香港的現狀明顯是處於內地政治文化的陰影之下。

史墨客指出,香港的主權交接原本被視為「一種資產、一個機會和一個模式」,也是中美關係的共同點,雙方都希望培育香港成為商業中心,但是北京錯判「反送中運動」為港人渴望獨立,將香港視為威脅和風險,接著又反應過度推出《國安法》,令中美關係變得更差。

美國目標是要拖慢香港自治權被侵蝕的速度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的報告中要求華府重估對港政策,又提出懲罰、撤出、接觸三大選項。肯尼迪在論壇上解釋,華府需要就香港問題制定一套特別的政策。華府對港政策需要有懲罰性,對香港官員實施制裁是可行選項之一,但他強調在個別領域,美國仍存在與香港保持接觸的必要性,華府對港的政策目標,有別於內地,目的不是期望改變北京的行為,而是希望保存香港現狀,拖慢自治權被侵蝕的速度。

肯尼迪說﹕「我們認為目標應是盡可能長時間地保護香港仍存在的自治權,以減緩香港滑入北京的懷抱,成為另一個內地的普通城市。我們相信撤出(resignation),即是放棄香港,從現實角度來看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這樣做很可能會加速香港的變化,而這是很多人並不樂見。」

本文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中華時報》是全球華人媒體,致力於为大家提供客觀中立、多角度的評論分析文章和新聞報道。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與觀點,不代表《中華時報》。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港澳 港版國安法 编辑精选 香港

政府就歌曲《願榮光》的臨時禁制令上載至政府、律政司及警務處網站 逾20條《願榮光》連結仍可瀏覽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10日香港訊)上訴庭裁定律政司司長就歌曲《願榮光》的臨時禁制令上訴得直。當局已經將上訴庭有關命令,上載至政府、律政司及警務處網站,公眾可透過有關網址或掃描二維碼下載有關文件。

根據有關判案書列載的32條YouTube連結,截至今日下午,仍可瀏覽到當中27條連結。本台向代表Google、Meta等科技企業的亞洲網路聯盟查詢,了解如何跟進。對方回覆,會就有關裁決作評估,包括對企業的影響,又指相信自由開放的互聯網,是香港銳意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基礎。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說,法例表明,不能分享及廣傳有關歌曲,不論以公開或非公開形式。他說,如果上載有關歌曲,意圖分享,可被視為有犯罪意圖。

他指出,有關臨時禁制屬民事禁制令,如有違反,可觸犯藐視法庭罪,但不一定等同干犯國安法。但他說,如果行為上表面違反了國安法,法庭亦認為當事人有犯罪意圖,相當大機會遭檢控國安法。

政府早前表示,會依據法庭判決,與相關網絡供應商溝通,要求移除相關內容。湯家驊說,相關機構在國際宣稱會服從任何地方法律及法庭判決,因此不太擔心有關機構不遵從法庭要求。他又說,基於網上運作,需要些時間達致法庭要求,而未能即時完全服從法例,相信或者可以成為答辯理由。

駐港公署斥美政客公然干預特區司法 奉勸停止干預香港事務

外交部駐港公署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等,就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宣布對港獨歌曲的禁制令說三道四,公然干預特區司法。

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和高等法院履行維護國家安全和國歌尊嚴憲制責任,制止以煽動分裂國家和侮辱國歌的意圖使用和傳播有關歌曲,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的正當之舉,是保障香港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必要之舉。

發言人奉勸個別政客擺正心態、分清是非、改弦更張,恪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停止以任何藉口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較早時說,禁止這首歌的決定是對香港國際聲譽的最新打擊。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港澳 港版國安法 编辑精选 香港

美駐港總領事籲港府必需停止鎮壓港人 中方批替亂港分子撐腰

梅儒瑞亦公開向香港政府喊話,指如果香港要穩定和美國的關係,就必需要停止對港人實施更嚴厲的鎮壓。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10日香港訊)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5月9日就美國對香港的政策發表講話,他表示,出於香港沒有尊重國際條約,若香港政府回到尊重中英聯合聲明的精神和條文,美國政府隨時準備好作出正面回應。他要求香港釋放黎智英及所有「因言無辜」入獄的人。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9日深夜發表談話時回應,批評他為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撐腰張目」,插手香港事務。

梅儒瑞是在出席美國智庫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誒 International Stu誒ies,CSIS)週四舉辦的線上研討會時如此說道。他進一步說明,美國有興趣穩定與香港的關係,但這將需要香港領導人停止民主退化,以及祭出至更嚴厲的鎮壓,他解釋,美國政府希望香港當局撤銷對身處在美國港人的通緝令,也希望停止執行鎮壓香港人。

梅儒瑞說,美方會密切關注黎智英案、47人案的裁決和量刑,「(香港)權利和自由的倒退,不僅是美國的擔憂,也是許多國家的擔憂。」梅儒瑞如此說。

在討論中,梅儒瑞重申,美國政府要求香港方面釋放黎智英以及所有「因言無辜」入獄的人。

香港基本法「23條」在今年3月生效,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新法規定,「煽動」反對中共領導人最高可判十年徒刑。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與歐盟高級代表上個月曾發表聲明,對香港基本法「23條」表達憂慮,並說「23條」使在香港生活、工作和經商變得困難。

「23條」生效後不僅引發國際關切,部分跨國企業也因安全考量退出香港。梅儒瑞透露,美國商界關心的除了該法之外,還有香港政府即將推出的網絡安全法,因為這都會直接影響到香港的資訊自由流通。

「香港當局已經踏上了試圖審查互聯網內容的滑坡,這引出了一個問題,『這將在哪裡結束?』」梅儒瑞問道,他認為開放的網路是香港相對於中國的主要優勢,中國嚴格的網路控制「讓外國公司的日子變得非常困難」,他相信許多公司會非常感謝香港當局提供更強有力、更明確的保證,那就是互聯網將保持自由和開放。

梅儒瑞在港作風親民,圖為他觀看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七人欖球賽。(美國駐港總領事館 Facebook 圖片)

中方迅速回應嚴辭讉責梅儒瑞

外交部駐港公署反駁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外交部駐港公署網頁截圖)

梅儒瑞發言後兩個多小時,針對梅儒瑞的言論,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深夜即發出強硬讉責聲明。聲明稱,梅儒瑞在美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線上研討會上「妄議香港特區司法個案,公然為黎智英等反中亂港分子撐腰張目,插手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公署發言人表示,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香港的政治民主不斷「健全完善」,自由人權得到「充分保障」,經濟發展「穩步回升」,社會「井然有序」。

發言人指出,「西方個別反華機構和政客對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耿耿於懷。他們以學術研討為名,行干預抹黑之實,大肆污衊抹黑香港政治民主、司法公正和人權自由狀況,既不客觀,更不公正。」

發言人形容梅儒瑞的言論是「公然為黎智英等反中亂港分子撐腰張目」,插手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梅儒瑞於2022年9月抵港履新後,其言論先後多次遭到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及港府批評。

據報導,去年2月,時任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劉光源約見梅儒瑞,就對方所涉香港言論提出交涉,並劃出涉港問題三條紅線。

今年3月初,梅儒瑞又再次就香港問題發話,對香港網路審查的情況表示擔憂,又指香港實施國安法後多了新罪行。他的這番談話,再次遭到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及港府譴責。

就在前一天,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宣布對《願榮光歸香港》歌曲的禁令,美國國務院也表達關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禁止這首歌的決定是對香港的國際聲譽的最新打擊。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港澳 港版國安法 编辑精选 香港

香港律政司司長上訴得直 法院裁定 「願榮光歸香港」成禁歌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8日香港訊)香港當局之前就申請禁播「反送中」運動歌曲「願榮光歸香港」(Glory to Hong Kong)的司法案提出上訴,今天法院裁定港府勝訴。

律政司司長早前就歌曲《願榮光》申請臨時禁制令被拒提出上訴,上訴庭今天裁定律政司司長上訴得直,批准有關的非正審禁制令,限制禁制令中指明的刑事行為。

上訴庭於書面判辭提到,同意原審法官所指,禁制令可能牽涉言論自由的權利,對動機清白者可能產生「寒蟬效應」。然而上訴庭指出,按照行政長官根據《香港國安法》第四十七條發出的證明書,有關刑事行為構成國家安全風險,並違反國家安全利益。該證明書對法庭具約束力。

上訴庭亦接納行政機關的評估,即是單憑檢控,明顯不足以處理嚴重的刑事問題。認為有迫切需要以禁制令,協助維護國家安全。判辭提到,過去有人廣泛及持續無視刑事法律,公眾亦誤解有關該歌曲的活動,令情況惡化。禁制令必須協助強化預防,對實際或潛在違法者加強阻嚇,並消除誤解。法庭亦必須立刻干預,以防止現有的非法狀態繼續下去,否則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無法補救的進一步破壞。

上訴庭又認為,要對未被辨識的不同人士,在網上進行有關該歌曲的非法行為而個別採取法律行動,並不切實可行。較為有效的維護國安方法,是要求網絡平台營運者,停止為這些行為提供便利,說服他們刪除與該歌曲相關的有問題視頻。

上訴庭信納禁制令的範圍,不比刑事法律寬廣。禁制令亦已顧及可能牽涉言論自由權利的關注,容許某些與該歌曲有關的合法行為例如學術活動或者新聞活動不受限制,又指任何受禁制令影響的人士,日後都可以向法庭提出申請。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港澳 港版國安法 编辑精选 香港

高等法院拒批《願榮光歸香港》禁制令 李家超:要求律政司作相關跟進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28日香港訊)律政司入稟高等法院申請禁制令,禁止以任何方式傳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高等法院今日頒布書面裁決,拒絕批出禁制令。

高等法院法官陳健強表示,法庭需在社會上互相抗衡的利益之間取得適當平衡,並在應用《香港國安法》時,尋求與本地法律銜接、兼容和互補。法官提到,律政司的申請要求法庭行使特殊權力,批出針對所有身處香港人士的禁制令,考慮到禁制令會對無辜的第三方造成影響,法庭需要深思熟慮。

法官表示,法庭不信納禁制令會有真正功用,而違反禁制令而進行的藐視法庭法律程序會涉及證明相關的刑事罪行,所以強制執行時不會更加容易,而法庭信納強制執行禁制令時會與相關的刑事法律互有衝突,舉例指,違反《香港國安法》的罪行須在刑事法庭提出檢控。

法官又表示,認同在考慮禁制令申請時須顧及言論自由的權利,尤其批出禁制令可能會產生「寒蟬效應」,即動機清白的人士或會害怕違反禁制令的後果,因此選擇不參加涉及該歌曲的正當活動。但若非禁制令所列的行為已是可懲處的刑事行為,以及執行禁制令會與刑事法律互有衝突,法庭便會裁定,即使禁制令會產生寒蟬效應,但基於國家安全的根本重要性,仍應批出禁制令。

律政司早前入稟高等法院,申請禁制令及臨時禁制令,禁止4項與歌曲《願榮光歸香港》有關的非法行為,包括以任何方式廣播、轉載、發布或複製相關歌曲等。早前入稟狀亦附上32條與《願榮光歸香港》有關的Youtube影片連結,要求法庭下令禁止這些影片的發布,以及任何人改編的曲調或歌詞或曲詞。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有責任有效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已經要求律政司盡快研究判詞,積極研究之後的跟進工作。

李家超說,維護國家安全是特區的責任和義務,國歌涉及國家的尊嚴和主權,不容許被侮辱和曲解。他表示,涉事歌曲在2019年起廣泛流傳,經常被用作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等行為,亦被不正確地表述為香港國歌,認為是對國歌造成侮辱及對國家和特區造成傷害。

李家超強調,特區政府只聚焦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罪行的人士,保障其餘700萬名市民,認為相關威脅可以是突如其來,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制止和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