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大陆 科技 编辑精选

低空經濟助力中國鄉村發展

中新社嘉興2月10日電 (黃彥君)隨著低空經濟應用場景逐漸增加,其在中國鄉村振興中作用凸顯。在浙江、廣東、安徽、四川等地,低空經濟以各種形式助力鄉村發展。

近日,一架無人機從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永紅村上空飛過,沿預設路線巡查,通過實時採集數據和圖像,為農田村莊做“體檢”。

上述無人機來自該村一家航空培訓基地。基地負責人陳昱彤瞄準無人機“飛手”(無人機駕駛員)培訓賽道,已吸引800余名學員在永紅村訓練、比賽。

“除了‘引流’增添人氣,帶動吃住遊產業發展,我們還深入永紅村河道、街道、農田,為其‘量身定製’一套算法,賦能鄉村綜合治理。”陳昱彤說。

浙江衢州創新“綜合飛一次”無人機智慧巡檢模式,服務鄉村基層治理;浙江德清建立縣域遙感監測影像常態化採集機制,進行耕地監測……市場供求引領下,鄉村低空經濟步入常態化,催生大產業。

錢塘江畔,浙江海寧鹽官祝會村是越劇名段《何文秀·桑園訪妻》原型愛情故事發生地。該村一家飛行基地內,“90後”創業搭檔程寧和程晨在商討直升機飛行線路與運營方向。

“祝會村飛行基地2025年將正式投入運營,計劃結合‘愛情村’與‘越劇村’特色,邀請自媒體博主體驗、拍攝短視頻,打響知名度。”程寧受訪時稱,為契合祝會村“愛情”主題,基地將推出直升機接親服務,以“戶外婚禮+飛行體驗”吸引年輕客群。

當前中國多個沿海沿湖及山地地區,正利用地形優勢和鄉村特色探索低空遊覽,例如安徽黃山、浙江千島湖、四川劍門關等,為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注入活力。

低空經濟也為傳統種植業帶來變化。浙江平湖農田間,當地一科技公司負責人李東亮正指導村民操作無人機,為春耕備耕做準備。

該公司研發的高精度差分測繪無人機專門從事農業植保服務。同時,其通過培訓、簽約農田“飛手”,提供個性化農業種植解決方案。

“通過培訓成為‘飛手’,不但可以幫助農戶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拓寬其經濟來源。我們不少學員在掌握獨立飛行技能後,走上創業道路。”李東亮說。

除了植保,低空飛行設備在農業運輸、測繪、物流等領域鋒芒顯露,浙江已有多處應用:台州利用無人機送楊梅、大黃魚,帶農產品“下山出海”;杭州桐廬發揮低空優勢,打通山區、農村物流運輸“最後一公里”。

業內人士認為,鄉村低空經濟發展應堅持數字賦能,積極與5G、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加大無人駕駛、自動感知、智能終端等數字化裝備推廣力度。(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農業“新物種”賦能川西高原鄉村振興

中新社成都11月15日電 題:農業“新物種”賦能川西高原鄉村振興

作者 單鵬

61歲的牧民求松卓瑪大半輩子與牦牛為伴,如今卻成為村裡第一個栽培香菇的人。今年,他在政府資助下蓋起一間大棚,又從鄉上運回1800個菌包。周圍鄰居很是新奇,時常來大棚參觀。

大約10年前,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引進香菇等食用菌進行栽培。受制於技術條件,栽培面積和產量不成規模。2023年在招商引入新的食用菌企業後,壤塘隨即開展了新一輪栽培試種。抱著試試的心態,求松卓瑪報名參加。技術人員定期上門,教他控制室溫和濕度,調整光照和通風。不久後,菇大肉厚的香菇“破土而出”,求松卓瑪很高興:“收穫了1800多斤香菇,賺了8600多元(人民幣,下同),我相信壤塘種香菇的人會越來越多。”

8月20日,技術人員在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一處食用菌種植大棚內,為村民培訓種植技術。 (壤塘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栽培香菇,是四川涉藏地區發展農業“新物種”的縮影。過去,祗有青稞、豌豆、胡豆等為數不多的物種能在高原存活。隨著技術進步和特色農產品市場擴大,“新物種”逐漸在高原扎根,為涉藏地區鄉村振興帶來新的希望。

在壤塘發起這場食用菌試種的,是與食用菌打了30多年交道的唐述剛。這位來自四川廣元的食用菌技術專家,立志在川西高原實現食用菌規模化種植,助民眾增收致富。他發現,通過對溫差、光照、空氣等條件合理利用,高原也能培養出高品質香菇,尤其是香菇中的“冠軍”花菇。高原香菇上市時間較晚,這個“時間差”意味著巨大的商機。目前,唐述剛在壤塘投資建設的食用菌育種繁育中心進入收尾階段。他預計,中心投運後可年產香菇、赤松茸等菌種500萬袋,吸引50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屆時壤塘食用菌標準化基地面積將達到500畝,3年內食用菌年產值有望突破1億元。

11月5日,村民在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高原小番茄種植基地採摘番茄。 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在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來自山東壽光的小番茄在大棚裡“茁壯成長”。“我們的小番茄年產量約600萬斤,可以全年供應,現已成功打入大型商超及電商平台。”爐霍縣鮮水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農業經理盛璇說,為克服小番茄在高原“水土不服”,公司採取了許多措施,例如每個大棚配有自動“蓋被子”的裝置,此舉有效抵禦了晝夜溫差對小番茄的傷害。

與山東壽光相比,爐霍縣小番茄的畝產有所下降,但味道並不遜色。盛璇解釋道,這是因為高原擁有充足的光照和乾淨的水源。高原小番茄好吃的“秘訣”,歸根結底是有效的田間管理。10年間,幾十位農牧民在這裡成長為技術熟練的工人,有些還成為種植“專家”。

除了種植業的“新物種”,養殖業“新物種”也悄然在高原出現。阿壩州理縣薛城鎮海拔2000多米的甲米村,一個佔地36畝的高山特色冷水魚產業基地開始培育魚苗。這是阿壩州首家規模化冷水魚養殖基地,由一家成都的冷水魚開發企業投資建設。該公司總經理朱旭波說,甲米村的生態優勢是打動投資人的關鍵。

位於四川省阿壩州理縣薛城鎮甲米村的高山特色冷水魚產業基地。 (理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水源沒有污染,上游沒有砍伐,河水泥沙含量低,這裡生長的冷水魚品質更好。”朱旭波表示,產自理縣的高山冷水魚將銷往全國各大城市,“這個項目一旦成功,將有很強的示範作用,可以幫助阿壩州做大冷水魚產業”。

“一條魚”帶動旅遊經濟的案例不在少數。在基地工作的村民苟文虎看到,時常有人前來詢問冷水魚的做法,並打算發展農家樂。“政府計劃從外地邀請專業厨師,為有意從事旅遊的村民培訓冷水魚烹飪技能。”他期盼,有一天甲米村成為遠近遊客的“新寵”。(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新思想 進鄉村”鄉村振興培訓班在河南滑縣舉行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4日訊)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全面推動鄉村經濟建設新部署,精准落實“五個振興”重點任務,日前,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中國民生銀行主辦,中共滑縣縣委黨校、滑縣鄉村振興局承辦的“新思想 進鄉村”鄉村振興培訓班在中共滑縣縣委黨校舉辦。

此次培訓有包括中央部委、企業幫扶縣的掛職幹部、駐村書記以及幫扶縣其他幹部在內的來自50個縣的150餘人參與。培訓班為期6天,邀請中共中央黨校、安陽市委黨校知名教授講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檔解讀、鄉村振興政策等內容,並結合各縣、村掛職幹部、駐村書記的實際需求,設置案例分享和現場學習環節,以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促進參培學員的能力提升。

中國民生銀行工會主席萬青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王軍,中國人民銀行機關工會主席侯雅麗,安陽市政協副主席、滑縣縣委書記陳忠,滑縣副縣長顧建宇,滑縣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賈一公出席開班儀式。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辦公室副主任劉震子主持會議。

萬青元希望學員通過學習交流,為思想充電,為精神補鈣,為工作添勁。民生銀行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力爭為滑縣等定點幫扶縣鄉村振興工作作出新的貢獻,並希望全體學員遵守培訓班的各項規章制度,嚴守紀律,虛心請教,坐下來、靜下來,學而有思、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王軍表示本次培訓班邀請了中央黨校等權威專家,幫助學員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開拓鄉村振興工作思路,豐富實踐工作舉措,探尋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工作路徑,扎實推進本地區鄉村振興工作。

侯雅麗表示,長期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攜手中央金融單位,堅持把定點幫扶作為加強政治機關建設、踐行金融為民宗旨、走好第一方陣的重要平臺,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幫扶格局,創新政策舉措,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實效。

陳忠表示,22年來,中國民生銀行始終秉承“服務大眾 情系民生”的企業使命,勇擔社會責任,累計向滑縣捐資超過1.2億元,投放貸款超過8億元,建立了產業、金融、教育、人才、藝術、生態、健康、消費、公益、黨建“十位一體”的民生特色幫扶模式,為滑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出了巨大貢獻。眼下,小滿剛過,麥浪滾滾,正值小麥收穫的三夏時節,也是我們汲取新思想、謀劃新篇章的重要時刻。來自全國各地150餘名中央定點幫扶單位的各級幹部齊聚滑縣,共同參加“新思想 進鄉村”鄉村振興培訓班,滑縣縣委、縣政府將全力做好服務保障,確保本次培訓順利舉行。

為加強課程多樣性,此次培訓會由滑縣副縣長顧建宇、滑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慕建利分享中國民生銀行滑縣定點幫扶實踐、滑縣鄉村振興工作舉措,並安排學員參觀白馬林穀民宿以及民生銀行中專實訓樓等專案點。不僅豐富了學員的學識,增強了工作能力,也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有學員在分享中說到本次培訓分享、觀摩專案點的發展觀念和運作模式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同時也有學員對如何在有限的駐村時間內把工作推動落地深有感觸。

滑縣縣委副書記王正賢在結業講話中表示培訓班的結業並不是結束,希望各位學員能夠將所思所學所悟運用於實際工作中,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未來,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將突出工作重點,努力聚焦產業發展、人才發展、鄉村建設、鄉村社會事業、社會動員五個方向,聯合中國民生銀行及更多愛心企業為助力鄉村振興發揮社會參與示範引領作用。

分类
一路风情 产业 科技 编辑精选 财经

“善品為村”計畫啟動暨“善品雲農場”小程式上線發佈會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28日訊)日前,“善品為村”計畫啟動暨“善品雲農場”小程式上線發佈活動在四川蒙頂山合作社發展培訓學院舉行。該活動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主辦,善品公社、騰訊為村發展實驗室承辦。旨在依託雲認養SaaS工具,促進推動合作社數位化蓬勃發展。

雅安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雅安市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任昌蓉,雅安市名山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朱大峰,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葛燄,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騰訊SSV為村發展實驗室負責人肖黎明,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劉文奎,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顏志濤,騰訊SSV為村發展實驗室團隊、合作社理事長代表等人參加本次活動,共同探索“公益+數位化”路徑,助力鄉村產業高質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手機應用成為“新農具”,直播電商成為“新農活”,農業數據成為“新農資”,數位化技術正在打通“土特產”的產銷對接之路。作為善品為村計畫的重要部分,善品雲農場小程式集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騰訊SSV團隊雙方優勢合作搭建,充分發揮“內容+銷售”相融合的數位化科技優勢,積極參與“數商興農”行動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拓寬優質農產品銷售路徑,助力農產品出大山進萬家,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活動現場,騰訊SSV為村發展實驗室高級產品經理何玉秋演繹“善品雲農場”小程式交互體驗,展示“善品雲農場”雲認養模式。同時表示騰訊SSV為村團隊在未來工作中將持續推動數位化工具的內容和形式創新,讓企業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獲得更多著力點,探索“公益+數位化”的創新、社會力量生態共創助農的創新和產業幫扶消費幫扶的創新。

會上,騰訊SSV團隊負責人、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產業發展專案部善品公社負責人簽署協議,並對首批善品雲農場示範合作社授牌。

沙龍環節,騰訊SSV團隊負責人、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產業助農專案負責人、雅安名山區領導、合作社理事長代表就“鄉村共富,數位化助力產業可持續發展價值”進行主題分享,深入探討數位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主題沙龍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旺則鄉村旺。“善品為村”計畫一頭連著小農戶,一頭連著大市場,讓數字技術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助力實現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