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诺贝尔奖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未分類

俄菲兩調查記者獲諾貝爾和平獎

組合照片:2021 年 度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菲律賓記者瑪麗亞·雷薩和俄羅斯記者德米特里·穆拉托夫,以表彰他們為維護言論自由而進行的“勇敢鬥爭”。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兩名調查記者,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創辦人瑪麗亞•雷沙,以及俄羅斯一份獨立報章創辦人穆拉托夫,表揚他們捍衛新聞自由。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賴斯安德森:「將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瑪麗亞•雷沙和穆拉托夫,表揚他們捍衛新聞自由,那是民主和長久和平的先決條件。」在今天,調查記者不光在俄羅斯和菲律賓,在其他一些國家也受到生存威脅。

瑪麗亞•雷沙與同仁2012年共同創辦調查新聞網站『拉普勒』,直接瞄準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發動的暴力掃毒運動。諾貝爾委員會讚揚瑪麗亞•雷沙領導的新聞網站,揭露菲律賓國內濫權、暴力及威權主義,尤其關注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備受爭議的嚴打毒販行動,以及揭露社交平台被利用散播假消息的情況,雷薩近年儼如當局的眼中釘,被控誹謗等多項罪名,網站營運牌照也遭撤銷。

瑪麗亞•雷沙:「新聞工作從未如今天重要,但同時十分困難,堅持我們想做的工作。」

新鮮出爐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創辦人瑪麗亞•雷沙對得獎表示驚喜,希望能激發更多人戰勝恐懼,爭取應有權利。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評語指出:“死人數量如此之高,掃毒運動更像是一場針對人民的戰爭”,前CNN記者瑪麗亞•雷沙無懼威脅,揭露一場正義名義下的血腥暴力,六月份瑪麗亞•雷沙被以造謠罪名判刑但處於假釋狀態。

比瑪麗亞•雷沙大一歲的穆拉托夫,俄羅斯僅存的極少數獨立媒體『新報』創始人之一,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評語寫道:該報揭露貪腐,警方暴力,非法拘押,選舉舞弊,並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六名記者付出性命,其中就有15年前被殘暴暗殺的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

『新報』總編穆拉托夫把諾貝爾和平獎獻給獻給六位犧牲的同仁。他在得到獲獎的消息後表示:我個人不配這一榮譽,這一榮譽屬於『新報』,屬於那些為捍衛言論自由犧牲的人。稍後,他還表示,他認為這個獎更應該授予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

『新報』1993在蘇聯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戈爾巴喬夫拿出自己三年前獲得的部分諾貝爾和平獎獎金後創立。得知穆拉托夫獲獎後,戈爾巴喬夫稱讚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西方有一句話:“戰爭的第一個受害者是真相”,然而這卻是該獎誕生120年以來,首次授予言論自由的捍衛者。120年來,許多記者為揭示真相付出了生命。根據記者無疆界協會,即便在今天,在全球將近180個國家,言論自由仍然存在嚴重問題,在有些國家,比如中國,言論自由幾乎是禁區。

穆拉托夫的『新報』同仁就是不惜以生命的代價調查真相,該報最早出名的是對車臣非法執行死刑以及殘酷折磨同性戀的調查報告,車臣領導人為此數次公開威脅穆拉托夫的人身安全。該報1993年創刊後,先後已有六名記者付出生命,其中廣為人知的是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報道克里姆林宮在車臣實施的黑暗政策,2006年10月7日在自家底樓大廳遭暗殺。

暗殺事件發生後,穆拉托夫總編想關閉報紙,但是在記者同仁支持下,報紙繼續出版。2009年對『新報』是更為血腥的一年,3名記者被暗殺,其中一位是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的親密朋友。

但是,『新報』的編輯方針從來沒有改變過,繼續調查貪腐,尤其與克里姆林宮有關的權力貪腐,並且調查所有敏感的主題,尤其在普京上台後,其他媒體都放棄了最危險的車臣主題,『新報』照舊調查,因此也成了克里姆林宮的眼中釘。

與其他俄羅斯媒體不同,『新報』還把焦距對準俄羅斯“陰影部隊”–部署在外國的俄國士兵,儘管莫斯科一直矢口否認。

2016年,『新報』揭露普京親信通過影子公司系統在海外掩藏大量財富,這一調查經過國際記者調查聯盟向全球披露。2017年,『新報』揭露出車臣存在着關押同性戀的“秘密集中營”。

『新報』總編穆拉托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時,正是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被暗殺15周年翌日,也正是克里姆林宮以打擊極端分子以及境外勢力對反對派異議人士獨立媒體發起新一輪鎮壓的時刻。穆拉托夫表示:“我們那裡也不去,我們不是外國特務,我們沒有任何外國資助,我們在俄羅斯生活和工作”。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是中國人,他的名字叫劉曉波,他是一位作家,他也在為中國人爭取言論自由而奮鬥,他被中國當局關入獄中,一直關押至死。

瑪麗亞•雷沙和穆拉托夫將平分一千萬瑞典克朗,折合約890萬港元獎金。

分类
国际 科技

诺贝尔医学、物理学、化学奖先后揭晓

中华时报​讯)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今天揭晓,由德国学者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国学者麦克米伦(David MacMillan)获奖。

去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法国学者夏庞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科学家道纳(Jennifer A. Doudna)。她们因开发出称为“CRISPR-Cas9基因剪刀”的基因编辑技术而获奖。这也是诺贝尔科学奖项首度颁给全女性组合。

诺贝尔奖得主的奖金今年将从900万提高至1000万瑞典克朗。若得主超过一位,则奖金平分或者依比例分配。

​诺贝尔医学奖4日揭晓,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在感受温度和触觉方面的发现获奖。

物理学奖昨天出炉,10月5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三名分别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的气候学者共同获奖。他们开发的物理模型,为气候研究、精确分析全球变暖趋势做出了重要贡献。

继今天公布化学奖得主后,明天将公布文学奖得主,8日公布和平奖赢家,经济学奖得主将于11日揭晓,为2021年诺贝尔颁奖季划下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