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耶倫結束四天訪華 中美工作組將談產能過剩

耶倫在北京總結訪華行程。(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9日訊)結束訪華之際,耶倫強調產能過剩的威脅,表示中國太大了,世界其它國家無法吸收如此巨大的產能。中國官員則指出,中國企業的快速發展靠的不是補貼,而是技術持續創新。中美兩個工作小組的第四次會議,計劃本月中旬在華盛頓召開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會議期間舉行。

結束四天訪華之際,美國財長耶倫周一(4月8日)在北京表示,華盛頓不會接受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摧毀美國新興工業。

耶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總統拜登不會允許十多年前所謂”中國衝擊波”的重演,當時中國產品傾銷導致美國製造業約200萬個就業崗位消失。

不過,耶倫並未威脅如果北京繼續對電動汽車、電池、光伏板等綠色能源產品提供大規模國家扶持,美國會實施新關稅或其它貿易壁壘。

這是9個月內耶倫第二次訪華。她強調中國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遠超過中國國內需求,而這些產品出口的迅速增長則威脅到美國和其它國家的企業。

「中國太大了,世界其它國家無法吸收這樣巨大的產能。中國今天的行動能改變世界價格。如果人工壓低價格的中國產品傾銷全球市場,將影響美國和其它國家企業的生存」,她說道。

耶倫表示,一個新創建的論壇將深入討論產能過剩議題,尋求解決途徑,但這需要時間。

耶倫舉美國鋼鐵領域的例子。「我們過去見過這樣的事情」,她向媒體表示。「十多年前,中國政府的大規模扶持導致價格低於成本的中國鋼鐵產品傾銷全球市場,摧毀了世界各地以及美國的工業。」

耶倫表示,一個短期的解決方案是,中國採取措施,通過對家庭以及退休方面的支持,促進消費需求, 同時改變供給側投資的增長模式。

耶倫同時強調反對與中國「脫鉤」。

耶倫與潘功勝會面 

美國財長耶倫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會談。(路透社)

耶倫周日與中國總理李強、財政部長藍佛安會晤。周一,她則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以及前副總理劉鶴會晤。

訪華在美國財長耶倫周一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會談,兩人就兩國經濟金融形勢、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國際金融治理等共同關心的經濟金融議題,交換意見。

耶倫早前在廣州期間,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談,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雙方達成一些新的共識成果,包括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成長議題進行交流,另外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黑錢等議題持續交流。

兩個工作小組的第四次會議,計劃本月中旬在華盛頓召開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會議期間舉行。

中國官員:中國企業靠的是創新 不是補貼

中國全國人大今年3月的會議上曾表示,政府將採取措施應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但北京稱,美國和歐洲新近所強調的中國產能過剩對其它經濟體構成風險是一種誤判。

中國官員稱,美歐的批評低估了中國企業在關鍵領域的創新所扮演的角色,而高估了國家扶持對這些行業增長的推動力。

中國官員也表示,如果對中國產品實施關稅或其它貿易壁壘,那麼,將剝奪全球消費者在綠色能源領域的其它選項,而這影響實現全球氣候保護的目標。

總理李強在北京會見美國財長耶倫。(路透社)

中國官方新華社引述總理李強說,美國應避免將經貿事務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應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看待產能議題。

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圓桌會上表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依靠持續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美歐等關於產能過剩的指責是毫無依據。

王文濤說,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政府將積極支持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產能過剩對中國也造成影響。電動汽車領域的價格戰預計將淘汰部分製造商。專家呼籲在政策上更好地協調,推動新技術。

耶倫還提及在國家安全方面進行了困難的對話。她警告說,任何銀行如果協助向俄羅斯出售軍用或軍民兩用產品,都可能面臨美國制裁。「強調了,包括在中國的公司,不得為俄羅斯的戰爭提供物質支持,否則將面臨顯著的後果。」

環時社評指美方負面行動無停 

美國財長葉倫來廣州的第一頓飯,吃的是老字號陶陶居。(摘自大陸央視媒體玉淵潭天)

由廣州轉抵北京的美國財長耶倫,行程包括與國務院總理李強等官員會面。內地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耶倫今次訪華的細節值得華盛頓方面深思。

文章指耶倫今次訪華6日,美方高官對一個國家進行這樣長時間訪問並不多見,但很難視為華盛頓對修復中美關係抱有幾大誠意,外界對這種積極態勢能否延續亦有疑慮。雖然無出現大型衝擊事件,但美方負面行動一直無停止,針對中國經貿科技的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清單亦越拉越長。

文章又指無論是公開去餐館、熟練使用筷子,以及言行舉止表現親民,但在中國輿論中很多人對這種姿態不買帳;如果美方現階段對華展現相對務實一面,只是功利及機會主義,對中美雙邊互信造成的傷害將會是長期性,希望耶倫訪華能看到美方踐行以信為本的實際行動。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耶倫繼續訪京行程 耶倫:不希望美中經濟關係惡化 不會接受中國補貼產品重創美國產業

耶倫在北京總結訪華行程。(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8日訊)美國財長耶倫繼續在北京的訪問,美國財政部發布她與中國財長藍佛安會面的簡介,說兩人討論了美中宏觀經濟前景和金融形勢,以及兩國財政部在維持持久的溝通渠道方面,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

國務院總理李強昨日會見耶倫,李強說,中方真誠希望兩國做夥伴,不是對手,亦希望美方與中方雙向而行,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把三藩市願景變成實景。李強又說,希望美方不要把經貿問題泛政治化,要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

耶倫昨日又同北京市長殷勇會面。殷勇說,長期以來,北京市與美國經貿往來密切,他們將進一步深化同美方在經濟貿易、城市治理、環保、文旅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在京發展做好服務。耶倫表示,美方重視與中國地方政府接觸,願與北京市加強交流合作,推動兩國建立更加健康的經濟關係,共同造福兩國。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周一在訪華期間表示,華盛頓 “不會接受 “大量中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虧本銷售。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周日在訪問巴黎期間與耶倫隔空對話,稱美國和歐洲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指責是毫無根據的”。

這是耶倫九個月內第二次出訪中國,以進一步緩解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緊張的關係。她對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綠色能源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表示擔憂。而中國的生產 “產能過剩 “是耶倫此行的核心問題。她表示,中國國家的支持已使其產能遠遠超出了國內需求的吸收能力。

美國財長於上周四抵達廣州,並將於周二上午離開北京。在周一的記者會上,耶倫以十多年前的鋼鐵為例,說當時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導致中國鋼鐵價格低於成本,湧入全球市場,並重創了世界各地和美國的工業。她對記者說:”我不會再接受這樣的現實。

耶倫表示,她與中國官員的交流促進了美國的利益,而且美國。歐洲、日本、墨西哥、菲律賓和其他新興市場的盟友也對工業產能過剩感到擔憂。

據耶倫稱,中國可能的短期解決方案是提振消費需求,轉變增長模式,擺脫供給側投資。

耶倫周日與中國李強詳細討論了這個問題,也會見了財政部長藍佛安。周一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和前副總理劉鶴會談。

耶倫在記者會上說:”鑒於技術發展的速度,美國必須不斷評估其國家安全措施,但我們承諾不會採取任何出其不意的措施”,她還呼籲中國在這方面要 “透明”。

耶倫在記者會中表示,與中國討論國家安全是「困難」的,並指美國會清楚地表明其計劃及意圖。她說,當美國需要在科技快速發展之際,不斷評估國家安全措施,而美方會致力於「不令人意外」。

美國擔心,中國政府對綠色能源、電動汽車和電池等技術的大規模補貼可能會導致低成本產品潮湧向全球,威脅到這些領域的外國競爭者。

據法新社,儘管世界上兩個主要經濟大國之間存在分歧,但雙方都表示希望加強對話。迄今為止,中國政府一直撇開對其大力支持本國工業的擔憂。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周日在訪問巴黎期間似乎與耶倫隔空對話,他再次表示:”美國和歐洲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指責是毫無根據的”。王文濤特別指出,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快速增長得益於創新和供應鏈,而不是中國政府的補貼。

紐約時報8日報導,耶倫訪中4天,美中之間的高層級經濟會議沒有重大突破,但兩國都同意就貿易、投資及國家安全之間的摩擦進行更多討論。

報導形容,雖然耶倫此行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及多名高級經濟及財金官員會面,但顯然美中之間的信任並不深厚。

報導指出,耶倫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及「目前不清楚這種關係在未來數月和數年內會持續多久。」

報導引述不願具名的美國財政部官員表示,中方官員曾表達關注美方針對中方的國家安全措施。美國政府重點防止中國政府取得美國消費者的資料、限制中國獲得半導體等高科技來加強其軍事能力,及防止有使用中國零組件的電動車獲得美國政府補貼。

報導又指,中方官員曾向耶倫提及美國國會正通過立法,迫使中國字節跳動在美國禁令威脅下,出售TikTok的事情。

此外,報導又提到有關產能過剩的問題,並引述美國財政部官員表示,在雙方會談中,美方沒有以關稅作威脅,但有提到其他國家因為大量中國廉價綠色能源產品進口而進行反傾銷調查。

曾在國際貨幣基金(IMF)負責中國事務的專家普拉薩(Eswar Prasad)說,美國大幅降低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的可能性不大,但避免未來幾個月公開的雙邊貿易敵對行動進一步升級,是雙方的成就。

本周,中國官方報紙《中國日報》稱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威脅”,原因是美國反對日本新日鐵和美國鋼鐵公司擬議中的合並。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耶倫到北京大學交流 ,中方突出“不脫鉤”宣傳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4月7日在北京大學與國發院學生交流。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8日訊)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美國財長耶倫繼續在北京的訪問,昨日(4月7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向學生致辭時表示,美中兩國過去兩年一直聚焦加強溝通,包括深入相互了解對方的經濟政策,而這對建立健康的美中關係至關重要。

耶倫在演講中表示,“在過去的兩年中,美國和中國一直聚焦於加強溝通,包括加深我們對相互經濟政策的了解”。“這對於建設一種給我們兩國工人和公司帶來好處的美中經濟關係至關重要。”

耶倫4月4日抵達廣州,對中國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這也是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第二次訪問中國。

耶倫昨日會見中國總理李強。耶倫就說,兩國有責任管控複雜的雙邊關係,只有直接與公開的相互溝通,雙方才可以取得進展。

她在北京與中國總理李強會晤時,也提出了美國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擔憂。但中國總理和官媒目前為止對耶倫的訪問做出了相對積極的評價。

李強強調說,“中方真誠希望兩國成為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

美國財政部發布她與中國財長藍佛安會面的簡介,說兩人討論了美中宏觀經濟前景和金融形勢,以及兩國財政部在維持持久的溝通渠道方面,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

她在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向學生致辭時特別談及她在成為政府官員之前在學術界擔任經濟學教授的經歷。耶倫表示,“在任職學術界期間,我非常珍惜我與我們教職員工的經常性交流,我同樣也喜愛向學生傳授知識並向學生學習”。

她又說,“這種考慮新鮮思路並持續測試自己認知的辦法在我成為一位決策者和聚焦於務實解決難題的政府官員後也受益良多。我鼓勵你們在推進自己職業時將這一精神發揚光大”。

耶倫表示,這也是她參訪北大的原因。

耶倫強調,她之所以加深了對中國經濟政策的了解,除了通過與中國政府高級官員舉行會談外,也從與商界領袖以及學術界人士的討論中獲益,例如她在向學生致辭前就曾與北大的教授們舉行座談,而這些教授則都是各自領域的領軍人物。

耶倫鼓勵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學生們充分利用他們在校求學的時間。“正如我在美國國內對學生所說的,你們將會作出十分巨大的貢獻,”耶倫說。“你們可以從你們自己的學業和生活經歷中總結出新鮮的看法。你們的主張將來總有一天會幫助塑造你們國家的未來。”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對記者表示,“耶倫二度訪華為測試北京與華盛頓關係取得進展的可能性開闢了空間”。何瑞恩表示,此行“凸顯了中國認識到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必要性,並準備考慮在打擊洗錢方面進行合作”。

美國一名貿易專員告訴記者,人均家庭支出應在中國經濟中占更大的比重。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此後行程安排如下:7日晚,耶倫財長將與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共同參加一次雙邊會議。在北京期間,耶倫財長還將會見中國的主要經濟學家。

4月8日,耶倫財長將會見中國前副總理劉鶴。隨後,她將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舉行雙邊會談。4月8日下午,耶倫財長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其中國之行發表講話。本次新聞發布會將進行現場直播。

4月9日,耶倫財長將離開北京返回華盛頓。

耶倫(中)昨日到北大交流。(路透社)

李強和官媒對耶倫的訪問做出了相對積極的評價 

中國總理李強在北京會見美國財長耶倫。(路透社)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就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生產商構成的威脅與中國再次溝通。但中方似有淡化一系列棘手問題之意。比如中國總理李強誇讚耶倫說:自她出現在廣州以來,中國網民密切關注她此行的細節,顯示出“對中美關係繼續改善的期待和希望”。而耶倫訪華的“細節“被認為是她在廣州就餐時使用筷子相當熟練。

有分析指出:中國官媒對耶倫在廣州就餐的筷子功夫大肆宣傳。這與官媒一向妖魔化美國的報導基調大相徑庭,而這一舉動的背後動機引發美國媒體關注。美國《華郵》報導,多年來不斷惡化的中美關係,以及官方評論和中共官媒妖魔化美國的報導,都對中國輿論產生了影響。但針對有關耶倫晚餐選擇的報導,也有網民們諷刺問道,為什麼沒有些更實質性的報導?

美國之音報道:在中國社媒上,過去兩天來批評和攻擊耶倫的聲音並不少。對於耶倫在廣州餐館就餐,一條在微博上收穫超過兩千點贊的評論稱她是“舉止優雅的強盜”。另一條評論則稱耶倫“又來騙吃騙喝”。

但中國央視旗下的社媒賬號“玉淵譚天”在耶倫剛抵達廣州時就在微博上寫道:“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需要中美在綠色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來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無論是從美國經濟發展的角度還是全球經濟走向復蘇的角度,中美合作,都理所應當。”

《環球時報》也發表了英文評論指出:“耶倫的積極態度值得肯定,中美只有通過不斷溝通,才能找到解決經貿爭端的更有效途徑。”

耶倫在廣州參加中國美國商會主辦的活動上曾經讚揚中國市場吸引力,表示自己反對兩國“脫鉤”。對此的有關報道在星期五晚一度登上了中國搜索引擎百度的熱搜榜榜首。

不過,中國製造業生產過剩對全球衝擊的棘手問題難以掩飾,日益受到關注,總部在紐約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3月26日報告指出,2021年以來中國過剩現象擴及大量產業,已反映在出口暴增,為今年中國與歐美、G7乃至開發中國家的貿易對抗 鋪好了路。

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將資源花在支持製造業而非鼓勵家庭消費,使問題更難解決。 中國消費市場低迷,過剩產品便湧向海外。 例如2023年中國電動車出口量是2019年的7倍,太陽能板出口是2018年的5倍,擠壓歐美綠能產業的生存空間。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範德賴恩在去年12月訪問北京期間,就提出中國生產過剩可能帶來衝擊,行前更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是否涉及政府不當 補貼立案調查,顯示貿易緊張情勢正在加溫。

報告強調,問題不只發生在歐盟和美國,2019到2023年間中國對七大工業國(G7)的貿易順差成長了1/3,而且巴西、印度、墨西哥、南非等開發中國家也開始不滿,如果中國持續這種貿易不平衡狀態,恐將遭到已開發和開發中經濟體的激烈反擊。

中方突出“不脫鉤”宣傳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本週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會晤。這也是繼上週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通話後,美中經濟官員舉行的最新高級別接觸。

根據美國財政部當天發佈的聲明,耶倫與李強的會晤“坦誠且富有成效”。 耶倫就爲美中兩國工人和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健康經濟關係這一共同目標發表了看法。另外,耶倫還提出了美方關切的問題,包括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及其可能對美國工人和企業產生的影響。她還強調了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性,包括低收入和新興經濟體的債務困境等。聲明強調,耶倫與李強的討論是在去年11月美國加州“拜習會”基礎上的深化進展。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而中國經濟正面臨一系列涉及房地產、出口等支柱產業,以及債務、就業等嚴峻挑戰。

中國官方新華社當天將李強會見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的消息列爲頭版位置,並且突出強調“不尋求脫鉤”的內容。報道說:耶倫表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美中關係變得更加穩定。作爲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中雙方應當負責任地管理雙邊經濟關係。美方讚賞美中經濟對話合作取得的進展,不尋求同中方“脫鉤”,願同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坦誠溝通,避免誤解,深化交流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應對緊迫的全球性挑戰,推動美中關係穩定發展。

而李強則在上述官方報道中表示:中美作爲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經濟利益深度交融,加強經貿合作對雙方各自發展和全球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雙方要加強溝通,共同找到管控分歧、解決分歧的辦法,讓中美經貿合作穩定、順暢、高效,爲兩國企業和人民創造更多實惠,也爲世界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貢獻。李強還表示,中方願同美方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加強政策協調,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週日的會晤是耶倫9個月內,第二次與中方官員面對面討論棘手的美中貿易問題。耶倫此前警告說,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的過度生產將損害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生產商和就業機會。

專家:對改善中國出口過剩不會有成效

綜合國際媒體報道,耶倫當天向李強表示,雙邊關係現在更加穩定,因爲雙方可以進行“艱難”的討論。但她強調,“這並不意味着忽視我們的分歧或避免艱難的對話。這意味着我們要明白,只有直接、公開地相互溝通,我們才能取得進展。”

路透社引述美國財政部一位高級官員會後表示,雙方在會晤中詳細討論了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問題,以及助長這一問題的政府支持。李克強表現出了讓美國和中國經濟團隊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的意願。

美國前駐北京公使、目前擔任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計畫資深研究員的王曉岷(Robert S. Wang)5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電話專訪時表示,美國與歐盟各國都對中國傾銷過剩產能的問題開始緊張,因為這會直接衝擊當地製造業。

王曉岷指出,葉倫此次訪中,「這個應該就是主題」,但他認為葉倫此行在改善中國出口過剩產能問題上 「不會有成效」。

雖然如此,王曉岷表示,「至少(葉倫)去了之後,美國接下來採取保護性措施就會有正當性」。

王曉岷分析,「她去雖然是沒效,就是說,中方說我還是要繼續傾銷電池等到歐美,不改變傾銷作為。至少葉倫可以回來說,我談過了,我跟他講很危險,他們還是繼續做,那我們就要採取同樣的保護政策。這樣她可以辯護說,我已經跟他們講說,你們這樣做是傾銷,那我現在要有一個回應」。

王曉岷指出,一般來說,美國對傾銷的回應應是關稅措施,或是其他能提高中國貨物進口成本的方式。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李強晤耶倫 稱中方真誠希望中美做夥伴非對手,美財長稱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將有重大後果

李強在北京會見訪華的耶倫。(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7日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會見訪華的美國財長耶倫。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過去兩日(5日6日)在廣州舉行多輪會談會談,強調中國企業不得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提供實質協助,包括對俄國防工業的支持,否則將有重大後果。專家指出,這代表美國立場出現重大轉變。

李強熱烈歡迎耶倫與代表團訪華。他在開場發言中表示,當前中美關係在兩國元首的戰略指引下,呈現企穩回升態勢;耶倫是今年第一位來華訪問的美國內閣成員,國際都很關注,網絡有關她行程的報道,幾乎是從廣州落機就開始,中國網民對所有的報道都很熱情,體現出對她訪華成果的期待,期待中美關係能夠逐步改善,亦期待中美可以通過進步,加強合作,更多回饋兩國人民。

李強說,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兩國關係應該朝著一個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與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兩國元首一致同意雙方要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保持中美關係總體穩定,中方真誠希望兩國要做夥伴,不是對手,應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亦希望美方與中方雙向而行,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把三藩市的願景變成實景,他願意與耶倫坦誠交流共同關心的問題。

李強又提到,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過去兩日在廣州與耶倫進行很好的溝通,坦誠深入討論中美經濟領域的一些重點問題,取得一些建設性成效,他充分肯定耶倫及美國代表團的工作效率。

耶倫在開場發言中向李強表示,兩國有責任管控複雜的雙邊關係,雖然很多工作有待進行,但她相信在過去一年,雙邊關係已建立在更穩定的基礎上。她又說,並不意味忽視雙方的分歧,或避免艱難的對話,而是要明白只有直接與公開的相互溝通,雙方才能取得進展。

耶倫面告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將有重大後果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連續第二日在廣州,與訪華的美國財長耶倫會談。(耶倫社交網站圖片)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過去兩日(5日6日)在廣州舉行多輪會談會談,強調中國企業不得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提供實質協助,包括對俄國防工業的支持,否則將有重大後果。專家指出,這代表美國立場出現重大轉變。

繼去年7月出訪中國後,耶倫(Janet Yellen)3日再次訪中,馬不停蹄與產官學界會面,其中與何立峰討論的議題不少,從經濟到俄烏戰爭都包括在內。美國財政部洋洋灑灑的新聞稿中,出現3次「強調」(emphasize、underscore),都涉及安全議題。

耶倫表示,雙方就產能過剩問題討論超過兩小時,她認為中方已經意識到美方有多關注北京的產業戰略,擔心中國的產品湧入外國市場,令美國企業難以競爭。

她強調,美國在經濟領域的國家安全行動是基於明確的國安疑慮、範圍小且落實方式透明。葉倫也說,美國無意與中國脫鉤。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於社群平台推文說道,耶倫此番說法代表美國相關立場出現重大轉變。美國官員私底下表示,中國對俄國的支持已接近「致命性援助」門檻。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去年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時曾提到,所謂「致命性援助」包括「從彈藥到武器本身」。中國如果真的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援助,將招致「嚴重後果」。

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今年2月上任以來,每次與外國政要通話,幾乎都會提到針對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的疑慮。

根據財務部新聞稿,葉倫也關切中國「非市場」政策及做法的規模,及其對美國勞工和企業的影響。她另提到中國經濟若干領域產能過剩的跡象,並呼籲採取行動解決這些問題。

耶倫8日將與有中國「經濟沙皇」之稱的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會面,隨後與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行長潘功勝舉行雙邊會談,同日下午舉行記者會,隔天從北京飛回華府。

環時社評指美方負面行動無停

由廣州轉抵北京的美國財長耶倫,行程包括與國務院總理李強等官員會面。內地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耶倫今次訪華的細節值得華盛頓方面深思。

文章指耶倫今次訪華6日,美方高官對一個國家進行這樣長時間訪問並不多見,但很難視為華盛頓對修復中美關係抱有幾大誠意,外界對這種積極態勢能否延續亦有疑慮。雖然無出現大型衝擊事件,但美方負面行動一直無停止,針對中國經貿科技的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清單亦越拉越長。

文章又指無論是公開去餐館、熟練使用筷子,以及言行舉止表現親民,但在中國輿論中很多人對這種姿態不買帳;如果美方現階段對華展現相對務實一面,只是功利及機會主義,對中美雙邊互信造成的傷害將會是長期性,希望耶倫訪華能看到美方踐行以信為本的實際行動。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何立峰續晤耶倫 中方就美方對華經貿限制措施表達嚴重關切 ,耶倫見美商界代表 反對脫鉤關切中國產能過剩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連續第二日在廣州,與訪華的美國財長耶倫會談。(耶倫社交網站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5日訊)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連續第二日在廣州,與訪華的美國財長耶倫會談,中方就美方對華經貿限制措施表達嚴重關切,並就產能問題作出充分回應,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雙方圍繞落實中美元首重要共識,就兩國及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中美經濟關係及全球挑戰,進行深入、坦誠、務實、建設性的交流,一致同意在中美經濟和金融工作組項下,討論中美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黑錢合作等議題。

美國財政部在會後聲明形容,兩人就雙邊經濟關係進行了坦誠和富有成效的討論,雙方同意建立一個新的論壇,討論國內和全球經濟的平衡增長問題。

耶倫說,這些交流將促進圍繞宏觀經濟失衡的討論,包括與產能過剩的關係,她打算利用這個機會倡導為美國工人和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耶倫又警告,如果中國企業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提供物質上的支持,將會有重大後果。

何立峰在昨日的會議上表示,今次會面主要落實兩國元首共識,進一步討論中美及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的重要問題,並就中美經濟關係中的一些重點關切作出妥善回應。

耶倫稍後將會轉到北京,與國務院總理李強、財政部長藍佛安及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等官員會晤。

耶倫見美商界代表反對脫鉤關切中國產能過剩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昨天在廣州會見美國商界人士,她重申反對美中經濟脫鉤,並關心中國產能過剩及其導致的出口貿易問題。她說,產能過剩也對中國自身企業和產業構成挑戰。

耶倫Janet Yellen)二度訪問中國,首站是廣州。5日下午,她參加中國美國商會活動,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對美國商界人士發表談話。

陸媒財新網報導,耶倫說,中美兩國占全球GDP比重達4成,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金融體系,兩國對全球經濟成長至關重要。美國、中國分別是對方第一、第三大貿易合作夥伴;從交通設備到積體電路,對中國出口支撐著美國超過70萬個工作崗位。

耶倫說,美國政府對中國政策有諸多關鍵目標,包括追求與中國建立健康的經濟關係、尋求合作以應對全球挑戰等。

回顧過去一年多的努力,耶倫說,兩國啓動並定期舉行經濟和金融工作組會議,匯集兩國的政策團隊,從經濟監測到金融風險,再到識別和追求潛在的合作領域。對於存在分歧的領域,溝通有助於防止分歧因誤解而意外升級。

葉倫也對中國的商業環境表達了關切,她尤其關心產能過剩及其導致的出口貿易問題。但她強調,對產能過剩問題的關切,並不是反華政策。

她認為,產能過剩也對中國企業和產業構成挑戰,解決產能過剩,以及採取更廣泛的市場化改革,符合中國利益。她說,中國的市場改革讓數億人擺脫了貧困,現在中國也仍有通過改革實現重大獲益的潛力。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有些人指責中國產能過剩並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是偽命題。全球的優質產能不是過剩,而是嚴重不足。他重申,中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絕不是靠補貼和保護。

在與美國商界代表會面結束後,耶倫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談,今天又在廣州再次與何立峰會談。她会在今天下午转到北京,与国务院总理李强、财政部长蓝佛安、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等官员会面。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耶伦分别会晤何立峰和王伟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下午在廣州會見訪華的美國財長耶倫。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5日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下午在广州会见访华的美国财长耶伦。她上午與廣東省長王偉中會面,強調美中兩國企業之間應有公平競爭環境。

耶伦上午与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会晤时表示,美国的公司和工人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华盛顿和北京必须在有分歧的领域保持公开和直接的沟通。她又说,美国和其他国家关注中国的产能问题可能导致全球外溢效应。

耶伦上午与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会晤

耶倫表示,此行會聚焦透過健康的經濟關係,達至共同利益,呼籲中方為美國工人和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又強調在雙方有分歧的領域上,維持開放和直接的溝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當中包括產能過剩。

耶倫:「這包括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問題。美國和其他國家擔心,這個問題可能產生全球溢出效應。」

耶伦同日又出席由中国美国商会等举办的商界圆桌会议,与在华的美国及其他外国企业代表会面。

耶倫向美國商會發表講話時稱,中國工業產能過剩情況給其他經濟體帶來壓力。如果中國減少過剩工業產能情況,中國就能從中受益。

耶倫說,她了解到中國對製造業的直接和間接政府支持與國內發展目標關聯,但目前這導致產能大幅超出中國國內需求,也超出全球市場的承受能力。

路透社認為,耶倫向美國商會發表的講話內容,凸顯了她與何立峰會面時的主要目的,即提出中國工廠產能過剩和不斷增長的出口在境外造成的問題,助長潛在貿易緊張局勢。

耶伦昨日抵达广州,展开访华行程。她会在明日下午转到北京,与国务院总理李强、财政部长蓝佛安、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等官员会面。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耶倫抵達廣州 首餐選擇老字號餐館

美國著名鴿派財長耶倫周四飛抵廣州,開始她在不到一年內的第二次訪華行程。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4日訊)美國財政部長葉倫4日傍晚抵達廣州,展開為期6日的訪中行程,向中國官員發出一個強硬信息稱:你們生產了太多的東西,尤其是清潔能源產品,世界無法吸收它們。

另外,耶倫將向中方作出解釋:”如果全球出現貿易行動,那將不是反華,而是對中國政策的回應。”

這是葉倫任內第二度訪中,傍晚抵達廣州時,中國副財政部長廖岷與美國駐中大使勃恩斯兩人到場歡迎,廖岷與葉倫握手並進行簡短談話。她在飛行途中停留阿拉斯加時對媒體表示,此行是美中兩國高層對話的延續,美方政府嚴正看待中方政府對電動車的扶助政策,且不排除採取進一步措施,保護本土清潔能源產業免受中國影響。

在飛往廣州的途中,耶倫拒絕透露她在廣州和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和廣東省省長王偉中會面時是否會提出美國出台新關稅的威脅 。

但她表示,拜登政府決心利用“投資稅收抵免”來發展包括電動汽車、太陽能發電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的美國供應鏈,並且不”排除我們保護這些供應鏈的其他可能方式”。

中國向全球市場大量投放電動汽車(EV)、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半導體和其他製成品,被認為是多年來中國政府大規模補貼和中國國內需求疲軟導致的結果。許多商品的全球價格正在下跌,給其他國家的生產商造成了壓力。

美國財長葉倫來廣州的第一頓飯,吃的是老字號陶陶居。(摘自大陸央視媒體玉淵潭天)

美國財長葉倫4日傍晚抵達廣州後,到底吃什麼也成為焦點。葉倫來廣州的第一頓飯,吃的是老字號陶陶居。來中國前,葉倫在接受美媒採訪時提到,「和世界各地的人們接觸是她工作的一個關鍵部分,做到這一點的最佳方式就是通過食物和當地餐館。」

葉倫筷子用得不錯。作為美國官員葉倫要了解中國的不能光是食物,只有更加了解中國,才能擺正美國的世界觀、中國觀,中美關係觀。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耶倫再訪華 警告中國向世界傾銷“新三樣”

預料美國財長耶倫今天將展開訪華行程。(法新社資料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4日訊)美國財長耶倫稍後抵達廣州,展開訪華行程,是她去年7月後再次訪問中國。根據美國財政部早前公布行程,耶倫在廣州期間,將與廣東省省長王偉中會晤,並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舉行雙邊會談,以及出席商界活動。耶倫星期六下午轉到北京。期間與國務院總理李強等官員會晤。

人還在美國,聲音已經傳遞到北京:她此行將與北京討論其“不公平貿易行為”,也就是向中國政府施壓,遏制廉價商品泛濫。

耶倫在阿拉斯加停留時向隨行記者表示,將向中方官員提出討論產能過剩問題。她表示,中國大量投資部分產業,包括新能源汽車及太陽能電池等,導致產能過剩,可能打亂全球價格,損害美國企業和工人利益。不過,耶倫重申,美國無意同中國經濟脫鈎,會努力穩定美中經濟關係,加深兩國溝通。

耶倫又說,拜登政府非常重視培育美國電動汽車、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關鍵產品的供應鏈,美國通過提供稅收補貼支持這些產業,被問到美國會否提出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耶倫說,不會排除保護這些產業的其他可能方式。

耶倫有備而來

耶倫有備而來,3月27日,她在佐治亞州抨擊中國加快太陽能、電動汽車和其他商品生產,她指中國加強能源生產是不公平競爭,“扭曲了全球價格”,“傷害了美國企業和工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企業和工人”。

美國財政部一位高官預告耶倫訪華行程時表示:拜登政府擔心中國過剩的工業生產會影響太陽能技術、電動汽車和鋰電池的全球供應鏈,尤其擔心中國在這些領域的低價出口會阻礙美國相關的產業發展。

美方所指的中國傾銷過剩產能,正是中國政府近來引以為傲的外貿“新三樣”,即電動汽車、光伏以及鋰電池。在中國經濟復蘇乏力,消費不振的形勢下,當局希望提升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中國的貿易順差去年飆升,而中國總理李強最近強調,“新三樣”的出口去年增長近30%。

耶倫將就此向中方施壓,強調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後果。預計她還將告訴中國同行,提振中國國內消費市場才是正道。耶倫去年7月作為財長首次訪問中國。紐時報道說,“作為一名反對加征關稅的經濟學家,她受到中國官員的歡迎,他們認為她是拜登政府內部的一個理性的聲音”。

中方反應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天表示,中美經濟關係根植於兩國共同利益,本質是互利共贏,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妥善處理分歧、凝聚共識、深化合作,推動中美經濟關係穩定向前發展。

『中國日報』上周發表社評稱,耶倫在中美關係上以 “經常採取務實和相當樂觀的立場 “而聞名。並她是扮演 “中間人 “角色的理想人選。

而在一些專家們看來,由拜登政府中的一位鴿派人物向北京傳達產能過剩的警告,可能更有分量。

不過,華爾街時報引述分析認為,中方的應對之策可能是把矛頭對準美國的清潔能源補貼政策,另外,美國國會封殺社交媒體抖音海外版,以及禁止向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技術及產品,也是中方的靶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日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時指責美方對中國採取“經貿科技打壓措施”,習近平稱這不是“去風險”,而是製造風險。習近平還表示,“如果美方執意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剝奪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我們也不會坐視不管”。

耶倫去年的中國之行並未取得突破,但雙方建立了一個協調美中經貿關係的對話機制—美中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耶倫領導的財政部是這兩個機制的美方牽頭機構。據中國媒體報道,中美經濟、金融工作組從去年10月第一次會議至今,保持着每1至2個月就溝通一次的“高頻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