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第七屆進博會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编辑精选 财经

(第七屆進博會)在進博會,感受中國綠色轉型“加速度”

中新社上海11月8日電 (記者    王逸飛)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正在此間舉行。本屆進博會“綠”意更盛,以“綠色低碳”為亮點的各行業新品、服務紛紛亮相。

加快全面綠色轉型是中國的發展方向。今年三季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為中國未來綠色轉型的發展道路進一步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施工圖。

在充滿機遇的中國市場,擁抱綠色理念、發展“綠色製造”或“綠色服務”,已成為各國(地區)企業提昇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安鞏在進博會期間表示,中國消費者走在世界前列,這要求在不影響產品性能的前提下,品牌要成為完全透明和可持續的典範。

今年是瑞典企業阿法拉伐進入中國40周年。本屆進博會上,阿法拉伐首次在中國進行全球新品首發,發佈T25系列高能效半焊式板式換熱器。阿法拉伐集團東北亞區市場總監顧聞介紹,該產品可在綠氫規模化生產中,將廢熱重新用於氫氣生產,從而提高效率並減少浪費,讓綠氫應用更加經濟也更易得。其還可應用於工業熱泵,助力城市供熱系統脫碳。

豐田汽車此次展出的豐田Sweep儲能系統是在中國首次亮相。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品牌溝通部部長徐一鳴表示,其能够儲存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儲能系統併入電網後,能够起到削峰填谷、調壓調頻等作用,大幅提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該系統還可兼容不同種類、不同衰減程度的退役電池,使不同容量的電池能均衡使用,提昇動力電池使用壽命,減少資源浪費。

11月7日,第七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內的電池展品吸引觀眾。 中新社記者 王紫儒 攝

DHL快遞本次以“合作進一步,零碳近一步”為主題,重點展示了公司在推動航空物流去碳化進程方面的最新“成績單”。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公司在綠色低碳方面的主要成果之一,DHL快遞展台專門設置了GoGreen Plus服務介紹專區,旨在支持企業客戶通過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以“碳嵌入”的方式著力減少“範圍3”的碳排放,助力其提高物流運輸供應鏈的可持續性。目前,DHL快遞已通過該服務助力中國區近7萬家企業實現航空運輸減排。

此外,進博會也是中國企業展示自身綠色實踐的舞台。

在中國館內,民營企業萬事利絲綢用時十年研發的GBART活性免水洗印染一體機亮相。它實現印染污水減排99%、節約能耗69%,可改變傳統紡織行業給人留下的“高污染、高能耗”印象。

對於其中奧秘,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介紹,這套設備通過GBART數字化綠色印染這一核心科技,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等,能够精密計算出棉、麻、絲、毛等面料上微小分子所需染料量,實現上染率接近100%,從而免去了上漿和水洗環節。“希望通過這一技術創新,推動中國紡織行業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港澳 编辑精选 财经

(第七屆進博會)進口消費趨勢報告:“美”“健康”和“情緒”關鍵詞上榜

中新社上海11月6日電 (記者 劉亮)天貓國際6日在第七屆進博會上發佈的《2024進口消費趨勢報告》顯示,“美”“健康”和“情緒”是今年中國進口消費的關鍵詞。

報告顯示,從進口品類看,保健、美妝、母嬰、食品、寵物、時尚、家居是過去一年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的主力品類。過去半年,天貓國際篩選出40多條高增速、強需求的品類賽道,平均銷售規模增速達104%;從這些品類賽道中,進一步挖掘出今年進口消費的6大趨勢:科研養護、精準養生、定製孕育、加法養寵、“家的N次方”和“城市機能”(主要指用於多場景的服飾)。

例如,報告指出,在美妝和個人護理領域,消費者呈現出“科研級護理”的需求,更注重科學、可循證的成分;當健康狀況失序時,精準養生概念興起,“疼痛管理”“心腦血管健康”“分齡定製”等相關進口品類成交同比和消費者人數均顯著增長。

在養寵賽道,寵糧消費規模趨穩。報告顯示,近幾年,寵物糧從國產與進口之分,走向擬人化的功能細分,包括調理腸胃糧、增肌糧、低脂糧、美毛糧、低敏糧、處方糧等;寵物健康從“治理”走向“防護”,寵物驅蟲藥的增速平緩,局部清潔、益生菌、保健品等品類則迎來快速增長。

家在滿足居住需求的同時,也具備創造情緒價值的屬性。報告顯示,天貓國際平台上,懶人沙發、酒和咖啡、葡萄酒杯等產品消費規模增速明顯。降噪耳機、機械硬盤、無線鼠標等居家電競數碼用品也持續“吸金”。

用於多場景的服飾愈發受到消費者青睞。報告顯示,以衝鋒衣、瑜伽服等為代表的單品,逐步成為時尚大單品。天貓國際平台上,近兩年,天貓衝鋒衣品類人群中,18歲至24歲的消費者增速最快、二線城市增速超過一線、中高消費力人群比重進一步擴大。(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港澳 编辑精选 财经

(第七屆進博會)港澳地區積極參加第七屆進博會 387家企業參展

中新社上海11月6日電 (范宇斌)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港澳地區參展踴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分別率代表團來滬出席開幕式及相關活動。

相關數據顯示,港澳地區是進博會的重要參展地區。本屆進博會共有387家港澳企業參展,創下新高;展覽總面積5.5萬平方米,保持高位。

作為香港、澳門官方組展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和澳門招商投資促進局連續七年組織港澳企業集體來滬參展進博會。

今年,香港貿易發展局設立“香港產品展館”和“香港服務業展館”,共組織52家香港企業參展,展館面積1500平方米。澳門招商投資促進局設立“澳門及葡語國家食品飲品館”和“澳門及葡語國家專業服務館”,共組織39家澳門企業參展,展館面積660平方米。

香港企業馮氏集團、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均是進博會的七屆“全勤生”,太古集團今年首次參展。

進博會期間,李家超出席“2024投資香港推介大會——上海專場”時表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擔當著“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作用。滬港兩地多年來的合作不斷走深走實,根深葉茂。今年正值滬港通推出十周年。香港將與上海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合作共贏。香港可以成為服務上海和內地企業發展的投融資平台,滬港兩地可以繼續加強在全球人才引進、人才服務、人才就業等領域的合作。

李偉農出席“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數字金融助力全球經貿發展”時表示,澳門在落實《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的過程中,正開創及應用更多元的數字技術,如“數字澳門元”的研發,以促進新業態、新模式,提昇新質生產力,並進一步拓展與中國內地以及葡語國家等海外市場的經貿合作。(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财经

(第七屆進博會)在進博會感知中國消費新風嚮

中新社上海11月6日電 題:在進博會感知中國消費新風嚮

中新社記者 王逸飛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5日在上海開幕。這場匯聚129個國家(地區)3496家展商的國際盛會,是中國擴大自主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成為感知中國消費新風嚮的一扇窗口。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5.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消費市場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在本屆進博會上,中國消費市場的新動態、新機遇也是各界探討交流的熱門話題。

“中國的消費昇級趨勢明顯,從目前看,正出現提質、擴容、分化、創新和重塑的過程。這樣的趨勢推動著中國的消費新動能正在形成。”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王微在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集聚全球優質消費資源 促進消費提質昇級”分論壇上說。

在進博會各參展企業眼中,這樣的昇級趨勢體現為不同的關鍵詞。

關鍵詞之一是“個性體驗”。

“中國消費者正在重新定義消費,引領‘美好消費’的潮流。近30年來,我見證了中國消費者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世界上最具好奇心、最心智成熟、最具洞察力和要求最高的消費者群體,尤其在年輕一代身上尤為明顯。”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安鞏在進博會期間表示,企業要為消費者打造極緻體驗,這關乎利用科技和數據來創造高度個性化的產品,並在所有觸點打造沉浸式、無縫銜接和專屬的體驗和服務。

11月5日,在第七屆進博會消費品展區,連續七年參展的歐萊雅帶來多款新品吸引觀眾。 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例如本屆進博會,歐萊雅將在中國首發歐萊雅Pro“光學吹風機”AirLight Pro。其在性能、風乾速度、發質健康、包容性及可持續性方面均實現了突破,在快速吹干頭髮表面水分的同時,幫助改善發質。

關鍵詞之二是“科技智能”。

“中國消費者對提昇睡眠質量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一背景下,更具科技感、智能化的寢具產品受到廣泛的歡迎。”泰普爾(中國)董事總經理袁濤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以泰普爾在“AI睡眠系統”概念下推出的智能床為例介紹,“該產品能够自動監測和響應打呼引起的微小震動,一經監測到鼾動,智能床會自動響應,將上半身輕輕提昇至舒適角度。此外它還具有睡眠監測、數據分析等功能,今年在中國市場上市後得到了出色的銷量反饋。”

關鍵詞之三是“綠色健康”。

宜家中國商業高級副總裁葉樂思介紹,宜家推出了回購和再售服務,客戶將他們的二手傢具帶到宜家,企業回收併發放等值兌換券,以此實現了很好的循環。這樣的理念下,宜家看到了“體驗經濟”的巨大潛力、巨大機會。

關鍵詞之四是“文化融合”。

樂高高級品牌經理徐智達在介紹樂高與中國文化融合的探索時舉例說:“我們今年早些時間,把產品‘樂滿樓’開在了三里屯的中央。這一舉措把沉浸式體驗帶給了更多年輕消費者,讓大家覺得去體驗中國文化是一件很潮、很流行的事情,由此我們的產品受眾從孩子、家庭擴展到了更多的中國年輕人。”(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财经

(第七屆進博會)拜耳集團管理委員會主席:始終將中國視為重要戰略市場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電 (記者 陳靜)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5日開幕。拜耳集團管理委員會主席比爾·安德森當天接受採訪時表示,進博會為拜耳提供了展示創新產品和前沿技術,廣泛連結各界夥伴的寶貴機遇。作為第七次參展的“老朋友”,拜耳始終將中國視為重要戰略市場。

過去六年間,在進博會的“孵化器”效應下,拜耳已累計展出超100款創新產品,孵化8個“進博寶寶”,達成了不同領域超30項重磅簽約。作為第六屆進博會的簽約成果,拜耳Co.Lab中國將賦能8至10家初創企業,重點關注細胞和基因療法、腫瘤以及新技術平台等前沿創新領域。

今年,拜耳以“共享健康,消除饑餓”為參展主題,呈現旗下處方藥(及影像診斷)、健康消費品、作物科學三大事業部的創新成果,延續“雙展齊發”,展台總面積達到創新高的800平方米。

比爾·安德森介紹,拜耳將集中展示心血管、腫瘤及女性健康等領域的創新產品及適應證、精準影像診斷解決方案,分享開放創新合作的最新實踐;帶來每日健康管理新產品,與眾多生態圈夥伴開展新合作。

“無論在處方藥、健康消費品還是作物科學領域,無論從研發還是市場角度看,中國都是拜耳全球最重要的戰略支柱之一。”他說,拜耳已在華發展逾140年,對中國患者、消費者和種植者的承諾堅定不移。同時,中國市場的活力和韌性也讓人印象深刻。

在處方藥領域,繼2023年拜耳在北京佈局首個創新中心後,全球生命科學共創平台——拜耳Co.Lab中國於今年9月在上海開幕。比爾·安德森表示,至此,拜耳在中國前沿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雙引擎”正式搭建完成,標誌著拜耳在華創新戰略佈局再次邁上新台階。

在健康消費品領域,拜耳於今年10月正式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創新合作中心(China Center for Innovation and Partnership),投資2000萬歐元,促進以科學為基礎、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創新合作,幫助企業探索更多適合中國消費者的自我保健方案。拜耳健康消費品啟東供應中心新廠也於當月奠基,一期投資額達6億元人民幣,預計將於2028年實現投產。

本屆進博會上,拜耳還將展示創新、高效和可持續的全球再生農業解決方案,旨在探索淨零未來、減少環境影響並賦能種植者。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作物科學領域,拜耳杭州新供應中心投資超3億元人民幣建造的新廠,將代表拜耳在自動化、數字化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卓越現代化生產與管理水平。

比爾·安德森透露,拜耳將繼續扎根中國,提高本地化生產能力,積極探索與本土研發機構和創新企業的合作機會,助力中國實施健康中國、鄉村振興及可持續發展等戰略。

談及當下中國熱詞“新質生產力”,比爾·安德森表示,在拜耳看來,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科技創新作為核心要素的先進生產力。拜耳自始至終將創新視為重中之重,並致力於在中國拓展研發和創新網絡,進一步增強本地創新能力。未來將深耕國內外雙向貫通的創新網絡,將更多、更好的創新技術和產品更快地帶到中國,並期待助力更多中國創新實踐走向世界。(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财经

(第七屆進博會)加拿大參團把脈進博會:瞄準中國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中新社多倫多11月5日電 (記者 余瑞冬)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在上海開幕之際,加拿大參展商及招展機構負責人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博會是進入中國這一充滿活力的龐大市場的優選平台,定能助力具備獨特優勢的加拿大產品贏取更多市場機遇。

作為加中貿易促進機構的會展及咨詢平台Expo Plus今年再度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合作,組織了由20余家精品食品企業和兩個加拿大省政府組成的精品展團亮相本屆進博會。該展團在進博會上展示的加拿大產品包括冰酒、海參、龍蝦、雪蟹、楓糖、亞麻籽油等,以及海參肽、天然能量膠等保健品。

加中友好交流協會執行主席、Expo Plus聯合創始人周玄表示,進博會是各國企業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最高效、最便捷的貿易平台。它不僅為加拿大多個行業的代表性企業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為促進加中經貿合作和產品技術交流創造了新機遇。

周玄表示,參展的加拿大有機農漁產品或健康綠色食品都高度契合中國市場需求,並帶來更具吸引力的消費選擇。Expo Plus將繼續通過進博會等平台加大對華市場投入,帶來更多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創新產品;同時加強與中方企業合作,助力其出海,實現共同發展。

總部設在加拿大東部海洋省份新斯科舍省的北極海域的海參工廠和品牌方AKSO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已是第七次參加進博會。該公司大中華地區品牌負責人高若雨表示,其產品具有中醫的藥食同源屬性,終端顧客一向以華人為主。因而該公司深知中國市場才有其最大的客戶群,且中國消費者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中國的“銀髮經濟”也處於上升階段。中國市場無疑是全世界競爭和活力最強的市場之一。她希望,通過進博會這一平台,攜手中國渠道商,為中國家庭提供更多營養膳食的選擇。

同樣七屆進博會從未缺席的加拿大國際貿易促進會今年繼續大力宣介進博會並組團參展。該展團參展企業逾30家,主要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數量在本屆加拿大參展企業中約占三分之一,其中不乏凱克天然食品以及主營助眠系統“深睡小屋”的艾納詩集團這樣的“參展元老”。

加拿大國際貿易促進會會長鄭小玲表示,加拿大企業以中小型為主。進博會這一平台不僅給了他們瞭解中國市場的機會,也提供了瞭解世界市場、特別是全球南方市場的機會。企業不僅可大大提高開拓市場的效率,而且擴大了發展視野。

她相信,加拿大產品在天然有機、技術創新方面具有優勢,諸如有機面料童服、有機乳品等均有良好市場反響。加拿大中小企業及其產品祗要是符合廣大中國消費者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就能在這一龐大市場中贏得發展機遇。(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侨务 兩岸 编辑精选

(第七屆進博會)前瞻:上海與進博會“同頻共振”添新動能

中新社上海11月4日電 題:前瞻:上海與進博會“同頻共振”添新動能

作者    高志苗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即將開幕,世界的目光將再度聚焦進博會的永久舉辦地上海。七年來,上海與進博會“同頻共振”,這個國家級展會為上海城市發展增添新動能。

進博會是匯聚全球創新的舞台,大量“首秀”“首展”在此集聚。作為歷屆最大的日化消費品行業參展商,歐萊雅連續七年將進博會作為“全球新品首發地”和“創新成果首推地”。

歐萊雅北亞及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傳播總監晏江告訴記者,進博會越來越成為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全球先進的科技創新技術通過首發、首展同台競技。進博會也是落地中國市場的快車道,得益於政策賦能和進博會的溢出效應,企業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展品變成商品。

“首發”“首展”不祗是在場館內“曇花一現”,距離進博會主場館“四葉草”3公里的虹橋品匯,成為諸多進博會展品落地展示的“家”。作為上海市承接和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主平台,虹橋品匯成為進博會“展品變商品”的常規舞台。

虹橋品匯副總經理朱菁介紹,虹橋品匯一樓“進博好物暢購集”,以自營的方式匯聚了來自全球120多個國家的6000多個品牌,85000多種優質商品,迅速實現展品變商品,讓消費者一次性購遍全球。目前,虹橋品匯已在全國開設了31家分中心,覆蓋了全國10個省市,實現了“採購變貿易”的進博會溢出效應。

為了承接進博會帶來的首發優勢,上海也在持續完善首發經濟的生態環境,打造“首發上海”品牌,每年舉辦“擁抱進博首發季”的首發經濟促進活動。2024年,上海發佈首發經濟2.0版政策,支持高能級首店和首發首秀首展活動。官方數據顯示,首屆進博會以來,已有超過4500個國際國內品牌在上海舉辦首發活動,引進首店7065家,其中亞洲級別以上首店達102家。

“上海可以聚焦打造‘首發上海’品牌,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提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秦煥梅說,進博會已成為展示上海經濟活力、創新動力、城市文化和投資潛力的重要平台。

持續傳遞開放強音,進博會也為扎根於此的外資企業增添發展底氣。作為進博會“全勤生”,拜耳集團深耕中國市場,不斷續寫“參展商變投資商”的發展故事。

2024年10月,拜耳健康消費品中國創新合作中心在上海揭牌。拜耳集團處方藥事業部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拜耳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周曉蘭表示,看好上海醫藥行業的發展。上海不管是其產業規模與增長還是創新能力與研發投入,或是政策支持與營商環境,成績都非常突出,基於此,很多外資企業都加大在上海的投入和合作。

進博會是開放的平台,全球企業在這裡相互交流、合作共贏。而上海,正利用進博機遇,打造引領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秦煥梅表示,進博會讓上海與世界更近,它所承載的,不僅是貿易往來,更是全球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未來,上海可以在開拓國際投資合作,引領新型消費趨勢,構建制度型開放新高地,加快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發揮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台作用,成為引領中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秦煥梅說。(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侨务 兩岸 编辑精选

(第七屆進博會)進博會“全勤生”馬來西亞中總: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中新社吉隆坡11月1日電 題:進博會“全勤生”馬來西亞中總: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作者  陳悅林  詩琦

回憶起去年首度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的感受,剛就任新一屆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中總)總會長的吳逸平印象深刻,“進博會集中了全世界的優秀產品,在裡邊待上4天到5天都是不够的。”他說,今年除了率隊辦好進博會中總館並接觸友好商協會、組織外,自己還要好好參觀幾個館,“也許不經意間就能發現商機”。

“根據主辦方統計,7屆進博會(含即將舉辦的本年度進博會),中總是‘全勤生’之一,也是馬來西亞唯一的組展機構,”吳逸平自豪地說,本屆展會,中總會持續求新求變,更好地展現馬來西亞企業和產品的風采。

“首先,今年的中總代表團規模在歷屆中最為龐大,參展企業、團體達到200餘家。”吳逸平告訴記者,今年的中總館將面目一新,外觀上採用獨具馬來西亞民族特色的“牛角尖”屋頂,配上以馬來西亞“峇迪”(一種蠟染布)裝飾的展台,色調則以華人傳統表達喜慶的紅色為主,“傳遞對馬中攜手合作、共同邁向新時代的期待”。

吳逸平介紹,除了一些已為中國民眾熟悉的品牌繼續參展之外,今年還有更多咖啡和果醋品牌積極報名參展。“這體現了馬來西亞中小企業也正積極尋求突破,希望借由進博會走向中國和世界的決心。”

當地時間10月30日,吳逸平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總會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

在吳逸平看來,這些變化源自中總和馬來西亞企業對進博會“充滿熱情”;從更深層次而言,中總和馬來西亞企業對進博會的熱情、信心源自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他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展現出強大經濟韌性和增長潛力。吳逸平相信,隨著中國政府相關措施的效果在今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逐步展現,中國經濟更將繼續穩步成長。“我們對中國市場的前景保持樂觀。”

吳逸平表示,馬來西亞是外向型經濟體,企業都期待貿易的自由流動,而進博會正是中國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要措施。“在進博會上,各國參與者都能感受到自由貿易的熱情。”

進博會見證了一家家馬來西亞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對接中國買家、提昇品牌曝光、建立商業網絡”。吳逸平介紹,馬來西亞茂記燕窩從第一屆進博會起就隨同中總參會,已在中國打響知名度並在上海開設門店。過去6屆進博會,中總館展商在會上“挖掘”的商品交易額超過5300萬林吉特(1美元約合4.379林吉特)。中總通過組團參會,以展會友,與中國及各國商協會組織共商共贏,共同推動貿易往來和人文交流。

“中總參加進博會也有始終不變的理念——堅持共商共贏,通過加強與中國企業合作,拓展市場,助力馬來西亞企業競爭力,深化馬中經貿合作。”吳逸平說。(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侨务 兩岸 编辑精选

(第七屆進博會)前瞻:進博舞台迸發向“新”力

中新社上海10月31日電 題:前瞻:進博舞台迸發向“新”力

中新社記者 李姝徵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開幕在即,這一匯集全球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的大舞台,正源源不斷迸發向“新”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聚焦點。跨國企業帶來最前沿的產品在進博會首發首展,與中國市場同頻共振。

參展“全勤生”美敦力將攜近百款創新產品亮相本屆進博會,包括7款首展產品和近20款明星產品代表。作為進博會的老友,高通計劃將全新的驍龍8至尊版移動平台帶到進博會現場。

今年進博會還將首次設立新材料專區,涵蓋電子材料、生物材料、特種材料等位於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上游的高附加值產品,英威達、立邦、愛德萬測試等頭部企業將首次參展。

“進博會不僅能促進全球技術交流,還能推動重點產業發展。”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李健看來,進博會是新質生產力的展示舞台,更是推動平台。

官方數據顯示,前六屆進博會已有近2500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亮相,累計意向成交額超過4200億美元;不少展商在中國開出新門店、新工廠、新研發中心。

“得益於進博平台,美敦力加速引入並落地了眾多全球領先的創新醫療科技和解決方案。”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顧宇韶表示,聚焦醫療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美敦力,正期待通過本屆進博會進一步擴大中國醫療生態“朋友圈”。

進博舞台的向“新”力,不僅是科技創新驅動的產業創新,也在於管理和生產方式的變革。

第七屆進博會開幕前夕,施耐德電氣位於上海普陀的一處工廠被授予“端到端燈塔工廠”的稱號,通過一係列智能化自動化改造,該工廠的人均生產效率提昇了82%,訂單交付時間縮短了67%。“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我們將把這種轉型經驗通過進博會平台介紹給更多客戶和合作夥伴。”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說。

“進博會是推動全球交流,實現更高水平開放的平台。”長期關注綠色發展、綠色金融領域的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接受記者採訪表示,進博會為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機遇。在中國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進程中,進博會既是聯通全球的橋樑也是增進互信的窗口。

近年來,在進博舞台上,“綠色金融”成為許多金融機構展示的重點。渣打銀行等多個跨國金融機構,藉助進博會平台,引進和展示其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產品與服務,不僅推動國內外標準對接,更通過合作協議攜手企業客戶共促實體經濟。

“綠色低碳發展的準則、標準和體係建設,國內外還是存在不小的差異性。”李志青說,通過進博會這一平台,既可以促進全球在綠色低碳、綠色金融領域合作發展,也可以促進標準對接、增進互信,從而更好地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侨务 兩岸 编辑精选

華商企業與進博會“彼此成就”

中新社上海10月24日電 題:華商企業與進博會“彼此成就”
作者  范宇斌
既是“外來客”,又是“東道主”——這是華商企業(海外華僑華人創辦的企業)參加進博會時的獨特感受。他們以各種方式支持和參與這場全球盛會,進博會也為華商企業成長打開機遇之門。
第七屆進博會將於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進博會越辦越好的背後,華商企業與進博會“彼此成就”。
 
感情深厚的“東道主”
 
“每年參加進博會既是明智的商業考慮,背後也有著一種強烈的情感共鳴。”金光集團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表示,“我們把進博會看作每年最值得期待的盛會,我們既是‘外來客’,也是‘東道主’。”
進博會的舉辦為華商企業提供了展示自我、對接國際資源的平台。
正大集團資深副董事長、正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兼CEO謝毅說,進博會吸引了全球採購商和合作伙伴,有助於正大集團開拓新市場渠道和尋找新合作伙伴。
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穆彥魁說:“我們見證著進博會越辦越好,進博會也擴寬了我們的業務發展。”
上好佳(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學理是在菲律賓出生和長大的第三代華人。在他的主導下,菲律賓唐人街、“菲華三寶”等元素被“搬”到了進博會的展台上。在他看來,參加進博會堅定了上好佳扎根中國的信心。
 
融入中國的“快速路”
 
從“全球展會”到“世界平台”,進博會圈粉全球華商企業。華商企業深度參與進博會,也拉近了住在國與中國的距離。以參展進博會為契機,華商企業加速融入中國市場,共享中國機遇。
“進博會不僅幫助印尼企業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也是通向中國市場不可或缺的‘快速路’。”翟京麗表示,進博會是展示產品和技術的舞台,更是瞭解中國投資政策、尋找合作機會的重要窗口。
“中國有一句話叫‘水漲船高’。”在謝毅看來,進博會溢出效應不斷釋放,正大集團在中國取得了非常好的發展業績,投資區域遍及所有省份。
除助力自家企業把握進博機遇,華商企業也積極為住在國企業開拓中國市場牽線搭橋。在第五屆進博會上,施學理抽出更多時間為菲律賓食品“代言”。
“中國市場就是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和大家的市場,中國所提倡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將為菲律賓企業的發展創造無限商機。”施學理說。
 
連接世界的“架橋者”
 
7年來,依託進博會溢出效應,華商企業快速走向全球各地,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架起一座座橋梁。
讓施學理念念不忘的是,上好佳在首屆進博會上偶遇了烏茲別克斯坦副總理帶隊的政府代表團。接觸後,上好佳在烏茲別克斯坦置地建廠,正式投產該項目。他直言:“這樣的機遇可遇不可求,而這正是進博會帶給我們的驚喜。”
正大集團不僅組織各業務板塊參加進博會,還發揮華商企業優勢,幫助中國各地特色優質產品銷往全球。謝毅表示,正大集團“買全球,賣全球”,十分希望能够協助更多中國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翟京麗說,“未來,我們可以幫助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開拓更大的市場與商機。”
雖然華商企業的進博體驗各不相同,但參加一年一度的進博會已是他們的共同約定。(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