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直播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健康 生活 编辑精选

中醫藥在巴西:嚐鮮“開直播” 針灸號難求

中新社聖保羅3月19日電 題:中醫藥在巴西:嚐鮮“開直播”  針灸號難求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在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的東方街,巴西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新落成,其目標是打造南美薈萃中醫藥特色的中華傳統文化地標。日前,中新社記者探訪該基地,實地感受中醫藥在巴西的“新”“老”交融。

基地有近2000平方米,一樓是藥店和培訓館,修竹成蔭,木桌木椅,咖啡和養生茶混合飄香。貨架上陳列著被引進巴西的“中華老字號”佛慈製藥多款產品,六味地黃丸、逍遙丸、香砂養胃丸、歸脾丸等。

當地時間3月15日,巴西聖保羅,業務員正在巴西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整理中藥。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

“佛慈製藥有近百年歷史,是很多老僑旅居南美的‘安全感’。”巴西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負責人、巴西達明公司董事長方芳告訴記者,目前,該基地正通過直播、在線課程和養生講座等方式,讓更多巴西民眾和巴西中醫師瞭解中醫方劑。

負責直播的巴西女孩費爾南達說,直播在巴西還屬於新事物,目前每周一次的直播主要是“結合中草藥療效”,在線討論“巴西人非常感興趣的健康話題”,包括女性健康和養顔養生等。

費爾南達說,喜愛中醫藥的巴西民眾正持續增長,“肉桂、姜、紫草等,這些草藥在巴西也很常見,加以中國傳統醫學的配製,巴西民眾接受度很好”。

當地時間3月15日,巴西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巴西中醫師王龍在為患者治療。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

二樓是醫館。在基地主任醫生王龍診室裡,這位出生於廣州、曾赴香港深造的巴西醫生正手持探頭為一位慢性病患者做脈衝治療,再取銀針在其曲池和手三里處緩緩施針。“中醫在干預慢性疼痛和組織恢復領域具有很大的臨床價值。”王龍說,“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王龍醫生醫術挺好,我每個月都靠他施針來緩解肩酸手痛。”72歲的市民羅德里格斯說,唯一缺點就是“病人太多,掛不上號”。

王龍表示,目前他最為關注的是巴中在“人工智能+醫療”方面的合作,這也是該基地將著力探索的方向。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智能電子病歷、智能預診隨訪等系統,可以提昇中醫藥數據智能化採集能力。

和王龍一樣,巴西醫生布魯諾·利莫羅也期許藉助基地這一平台,接觸、對接中國“人工智能+醫療”的最新資訊和合作機遇。布魯諾前幾年赴中國廈門研修中醫,對當地醫生的岐黃之術和機器人手術都印象深刻,十分關注中國針灸機器人、“中醫CT”人體數字畫像系統的研發進展。

“中醫藥歷史悠久,人工智能將激發它的巨大潛力,這也將造福巴西民眾。”布魯諾說。

“基地的設立,為持續向好的巴中雙邊關係增添了新的亮點。”聖保羅市政府民事辦公室主任米薩西受訪說,中醫藥將為聖保羅乃至整個巴西的公共衛生體系帶來更多的積極影響。(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编辑精选

“Z世代”直播間中的塔爾寺“燃燈日”

中新社西寧11月26日電 題:“Z世代”直播間中的塔爾寺“燃燈日”

作者 潘雨潔

25日的日暮時分,大雪過後的青海省西寧市短暫晴朗。塔爾寺內,數萬盞酥油燈擺成或大或小的燈陣,漸次點亮。

為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圓寂,農曆十月二十五,一年一度的“燃燈日”如期舉行。數以萬計信眾趕赴宗喀巴大師誕生地、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爾寺燃燈祈福。

11月25日,青海塔爾寺燃燈日現場。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傍晚六時許,在塔爾寺標誌性建築八寶如意塔周圍,僧眾在擺成各種圖案、藏漢字符的燈陣中小心翼翼穿行,用紙板圍擋住搖曳火光,蹲在地上一遍遍重新燃起被風吹熄的點點火苗,口中默誦經文,不少人環顧四周,高舉手機,記錄殊勝時刻。

黑龍江青年田育洲在青海出差,恰逢“燃燈日”。“特意帶了無人機,畫面很震撼,明年要帶父母孩子一起來點燈,祈願平安順遂。”他表示。

身著絳紅色藏袍的羅桑才讓,正對著手機與直播間觀眾互動。今年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家鄉,成為塔爾寺的導遊。“這個賬號剛開通,接下來還想給各地遊客展示塔爾寺每年正月十五的酥油花展、六月的曬大佛等活動。”他說。

天黑後,寺院內法號低回,路兩旁、院牆上、殿堂外,均燃起酥油燈盞。不遠處煨桑爐煙火繚繞,與人們呼出的氤氳白氣一起消散在空中。

11月25日,青海塔爾寺燃燈日現場。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95後”藏族姑娘蘇偉站在燈陣中與屏幕前的觀眾互動,她的丈夫登上高處拍攝全景,直播間中不斷切換畫面,片刻便吸引數百人觀看。

三年前,夫妻倆成立了自媒體工作室,每天堅持直播。“我們探訪各大藏傳佛教寺院,講述傳統文化故事,現在已有4萬多‘粉絲’。”在她看來,身邊從事藏文化直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所以必須做出更新穎、獨創的內容”。

不遠處,丹增用手機拍攝下跟朋友一起點燃的一千盞酥油燈。“小時候,每到這天,家人都要在寺院或家中點燃酥油燈,徹夜長亮。今天也想給自己留個紀念,祈願眾生都平安幸福。”他說。

丹增出生於2004年,平時跟朋友一起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經營著各自的視頻賬號。“雖然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粉絲’都不多,”但他相信,“正如眼前的這些小小燈盞,火光聚在一起,就會有更多人看到。”

11月25日,青海塔爾寺燃燈日現場。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近年來,越來越多“Z世代”青年藉助社交媒體傳播藏傳佛教文化。在塔爾寺每年舉辦的酥油花展、曬大佛、燃燈日等活動中,年輕博主們通過手機直播現場盛況,讓天南地北的信眾、遊客“雲參與”其中。(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報告稱直播電商成為中國消費者購物新常態

中新社長春9月27日電 (記者 郭佳)第四屆中國新電商大會27日在長春舉行。大會發佈的《中國新電商發展報告2024》(下稱《報告》)指出,隨著直播電商內容形式不斷創新,中國消費者通過直播電商購買商品已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購物方式。

《報告》認為,新電商相較於傳統電商,以“激發邏輯”取代“搜索邏輯”,涵蓋社交電商、直播電商、內容電商、跨境電商、即時零售等多種形式。直播電商是新電商的中堅力量。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8.16億人,其中,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5.97億人。他們共同推動直播電商交易額、場次數、觀看人次和直播商品數持續增長。

9月27日,吉林長春,一名網絡主播在中國新電商大會現場售賣長白山人參。 中新社記者 郭佳 攝

 

《報告》指出,“流量效應+粉絲效應”使得直播電商相比於傳統電商和線下購物,在時間成本和效率、購物體驗和互動、內容形式和場景等多個方面具備難以比擬的優勢。直播電商已成為商家推廣產品、吸引消費者的重要途徑。

《報告》援引權威數據指出,2023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4.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為35.2%。

近年來,淄博燒烤、東北冰雪旅遊、天水麻辣燙等現象級消費場景頻出,《報告》分析認為,這也揭示電商在塑造消費新熱點、推動地域品牌國際化方面的巨大潛力。

《報告》認為,在全球化趨勢下,新電商不應拘泥於本土的方寸之地,而應將目光投向全球的廣闊領域,尋求新的增長點。

對於新電商領域暴露出的虛假宣傳、數據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報告》建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監管制度,鼓勵消費者參與評價體系,讓市場反饋成為企業改進產品和服務的重要參考。(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