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立法會二十題:減少碳排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18日訊)以下是今日(六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何敬康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於二○二一年十月發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力爭在二○三五‍年前將香港的碳排放量從二○○五年的水平減半,並提出「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會否因應近年本港碳排放量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綠色政策以加快香港的整體減碳步伐,從而按時達到減碳目標;

(二) 過去五年,各政府部門在節能減排、降耗減碳、環保採購等重要減碳措施上的表現分別為何;政府部門有否就近年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成立「綠色科技及金融發展委員會」、實施無紙證券市場等)訂立減碳目標和時間表;

(三) 鑑於有意見認為,企業廣泛參與減碳工作對香港達致碳中和非常重要,截至本年五月,參加「綠色香港․碳審計」並簽署《減碳約章》,同意承擔和執行活動以支持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企業和機構數目為何;有否評估,參加的企業和機構在制訂及實行減碳措施上的成效為何;

(四)鑑於據悉,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於二○二二年先後成立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和推出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政府是否知悉,目前該委員會和Core Climate的運作情況,以及它們在推動企業在港實施減碳的成效分別為何;及

(五)鑑於綠色運輸是政府其中的一個減碳策略,當中包括通過推動車輛電動化,在二○五○年前達至車輛零排放和運輸界別零碳排放,並且會在二○三五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和混合動力私家車,政府有否評估,現時相關工作的進度能否令減碳目標如期達到?

答覆:

主席:

就何敬康議員的提問,經諮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後,現回覆如下:

(一) 特區政府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藍圖》)中提出「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帶領香港在二○三五年前把碳排放量從二○○五年的水平減半,以邁向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隨著我們致力落實四大減碳策略,香港正穩步邁向二○三五年的減碳目標。

香港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自二○一四年達峰後繼續呈下降趨勢。隨着香港逐步以天然氣和零碳能源取代燃煤發電、電動車普及化、減少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以及增加堆填氣體回收及使用量以生產能源,二○二三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比二○○五年的水平下降約百分之二十,與二○一四年排放峰值比較已下降約四分之一;二○二三年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為4.58公噸,是自一九九○年的新低,比二○○五年及二○一四年均下降近三成,約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及歐盟的六成。

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長遠工作。我們會按《巴黎協定》精神,約每五年檢視《藍圖》,更新減碳和其他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及目標,並預計於二○二六年發布檢視結果。

(二) 為加強政府部門的節能減排表現,政府內部有相關通告和指引,要求部門在日常運作中做好環保工作。具體內容包括節約能源、加強可再生能源使用、減廢回收、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節約用水及再用、採購環保產品和服務等措施以減低碳排放等。這些政府通告及指引涵蓋政府建築物的環保目標、碳排放管理、政府部門環保報告的制訂、以及環保採購等。

政府爭取在二○二四至二五年度將政府建築物和基建設施的整體能源表現提升超過百分之六(與二○一八至一九基準年相比)。機電工程署(機電署)每年要求各決策局和部門提供政府建築物和設施的能源消耗和可再生能源資料並舉辦簡報會與各決策局和部門就能源表現進行討論,以及為節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規劃提供技術意見。截至二○二二至二三年度,政府的整體能源表現已提升約百分之五點三。雖然二○二三至二四年度的數據仍在編制中,但參考近年能源表現趨勢,我們有信心可以達到提升超過百分之六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會繼續鼓勵各決策局及部門採取措施提升能源表現,並探討如何善用創新科技,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案推動政府建築物提升能源效益。

為協助政府決策局及部門以科學化的方式制定減排目標和推行減排措施,政府於二○一七年發布「政府建築物碳管理」通告,要求所有主要政府建築物需定期進行碳審計,並透過年度環保工作報告或以其他方式向公眾披露碳審計的結果。

此外,政府已為約250座政府建築物進行為期三年(即二○二○至二一至二○二二至二三年度)的能源暨碳排放審計,有系統地檢視建築物的能源消耗設備和系統,收集及整理相關排放源的活動數據,以找出能源管理和碳管理機會。為進一步加強政府的碳管理工作,我們把碳審計措施逐步由政府建築物推廣至具代表性的主要政府基建設施,包括濾水廠、污水處理設施、食水及海水抽水設施、道路照明設施和公共運輸交匯處的抽風系統等。碳審計的結果不但有助相關決策局及部門為這些設施以至同類型設施制定減碳策略,更可協助部門建立進行碳審計的機制和指引,方便日後為其他基建設施進行碳管理。《2025年建築物能源效益(修訂)條例草案》已在六月十一日獲立法會通過,並將在二○二六年九月全面生效。屆時,大部份政府建築物均須按法例要求定期進行能源審核。環境及生態局和機電署會向各政策局和部門提供技術支援,協助和鼓勵各部門落實在能源審核中辨識的節能機會。

政府一向實行環保採購,以落實環保理念。環境及生態局就政府經常使用的產品和服務制訂環保採購清單,當中羅列各項產品和服務的環保規格,以供政策局和部門進行環保採購。政府已於二○二一年七月擴大環保採購,把環保採購清單上所涵蓋的產品和服務由150種增加至183種,同時更新各項目的環保規格。決策局和部門於二○二四年合共採購總值84.2億元的環保產品和服務,較二○二三年的70.6億元增加約百分之十九點三。

由財政司司長擔任主席的綠色科技及金融發展委員會(委員會)於二○二三年六月成立,協助制訂行動綱領,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中心。成員包括有關政策局、政府部門和金融監管機構的代表,以及來自金融、科技、學術、專業服務等界別的非官方成員。委員會討論的範疇涵蓋推動建設綠色科技生態圈、發展綠色金融、綠色運輸和綠色建築等,以及推廣和宣傳香港在相關方面的優勢。委員會會繼續就各個領域持續探討加速香港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的發展。

今年四月,政府實施新安排,容許公司採用默示同意機制透過網站向股東發布通訊,以推動本地上市及非上市公司以無紙化方式作出公司通訊,有助提升公司的成本效益和營運效率,並達致環保營商的目的。

(三) 政府推行「綠色香港․碳審計」活動,目的是鼓勵各界機構進行支持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活動。參與機構會按各自的情況,以不同的方式制訂及實行減碳措施包括推動碳審計,成立環境管理系統,以及安裝、更換節能辦公設備。現時有超過140個機構,包括物業管理公司、大學、專業團體、非牟利組織和其他商業界別的團體參加「綠色香港․碳審計」 。該活動除了提高參與機構的減碳意識,鼓勵機構進行碳審計及執行減碳計劃,亦可協助企業為應對有關氣候相關披露的新規定做好準備。

政府於去年十二月推出《香港可持續披露路線圖》,為大型公眾責任實體(包括大型上市發行人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非上市金融機構)的碳管理工作注入新動力。作為第一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港交所)已引入依據《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所制定的新氣候信息披露規定,包括要求所有上市發行人均須強制披露範圍一及範圍二溫室氣體排放,新要求已於二○二五年一月起分階段實施。

為協助和便利香港企業和金融機構作可持續匯報,由相關政府政策局、金融監管機構及港交所組成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督導小組)分別推出了針對非上市公司/中小企業的「氣候和環境風險問卷」;以及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推出溫室氣體排放計算和估算工具,並在督導小組網站上免費開放予公眾使用。這些工具有助中小企業管理其環保足跡,促進市場參與者改善可持續發展的作業模式。

(四) 港交所於二○二二年七月成立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成員包括內地、香港及國際多家領先企業及金融機構,協助香港建設高效率的國際碳市場,提供優越的市場基礎設施、產品和服務,促進區內向低碳經濟轉型。

港交所其後於同年十月推出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支持市場進行高效和透明的碳信用產品和工具的交易,協助推動全球淨零轉型。Core Climate平台上交易的優質碳信用源自經國際認證的碳減排項目,包括亞洲、南美及非洲的林業、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質能等項目。Core Climate是目前唯一為國際自願碳信用產品交易同時提供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的碳市場。參與者數目至去年底達100個。Core Climate至今已為不少企業進行碳信用交易提供可靠的結算服務、提高交易效率及降低結算風險,當中包括去年十二月國泰航空有限公司透過Core Climate結算50 000噸自願減排量,充分顯示了Core Climate在支援企業氣候轉型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政府將繼續與金融監管機構及持份者緊密合作,共同完善碳市場生態圈、拓展相關產品服務及優化交易機制和基礎設施,促進碳市場有序健康發展,為香港、國家乃至世界的減碳目標作出貢獻。

(五) 政府致力推廣使用電動車。二○二一年三月公布的《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涵蓋各方面推動使用新能源運輸技術的政策方向和目標,引領香港在二○五○年前達到車輛零排放。近年香港在電動車普及化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果,電動車數量由五年前約一萬四千輛擴大八倍至去年底的約11萬輛。現時每10輛新登記私家車,有約七輛是電動私家車,比例位處世界前列,增長勢頭良好。

充電網絡對推動電動車普及化非常重要。截至二○二五年三月,香港已經有近10萬個停車位備有充電基礎設施。公共充電設施則有11 180個,當中約2 000個是快速或高速充電設施。我們將繼續多管齊下增加充電設施,包括透過(一)收緊豁免計算樓宇總樓面面積的措施,鼓勵新建私人樓宇停車位配備充電基礎設施;以及(二)推行35億元的「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協助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及屋苑停車場內的停車位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估計在二○二七年年中前將有超過20萬個私人樓宇停車位配備充電基礎設施。

公共充電設施方面,政府在去年年底公布的《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羅列了多項措施,持續擴展公共充電網絡,包括將加油站改建為高速充電站或加裝高速充電樁,及開放巴士車廠的充電樁等。《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亦宣布推出三億元鼓勵計劃,目標是由二○二六年至二○二八年年底提供3 000支高速充電樁並投入服務,以額外支援約16萬輛電動車。預計鼓勵計劃會於未來一兩個月內推出並開始接受申請。

此外,環境及生態局已成立了跨部門工作小組,盡力協調解決各方在設立充電設施時遇到的困難。

透過上述多項措施,我們有信心本港日趨完備的充電網絡會進一步推動車輛電動化,最終達致相關減碳目標。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立法會八題:鄉村污水收集系統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30日訊)以下是今日(四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周浩鼎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了解,政府早於二○○六年在錦田鄉展開鄉郊排污主幹渠工程(主幹渠工程),附近落成的私人屋苑已接駁污水主幹渠。然而,不少錦田鄉事委員會屬下鄉村仍未進行任何公共排污渠接駁工程,令村民多年來感到十分困擾。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就公共排污渠接駁工程,錦田鄉事委員會屬下鄉村的以下資料(以表列出):(i)已完成或正進行公共排污渠接駁工程的鄉村名稱、(ii)有關工程項目名稱及完成工程所需/預計所需時間,以及(iii)未有進行任何公共排污渠接駁工程的鄉村名稱;

(二)第(一)(iii)項所述未有進行公共排污渠接駁工程的鄉村中,當局有計劃進行有關工程的鄉村名單,以及有關工程地點和動工日期(以表列出);

(三)主幹渠工程的開展和竣工日期,以及由錦田鄉敷設污水渠接駁主幹渠的最短距離為何;及

(四)鑑於據悉,錦田鄉事委員會曾於二○一六年提出完善錦田鄉排污系統的要求,並建議敷設污水渠接駁上述主幹渠,當局會否為錦田鄉進行有關工程;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投放資源,推行鄉村污水收集系統計劃(計劃),逐步為鄉村地區提供公共污水設施,以改善鄉郊環境及河溪和沿岸水域的水質。元朗區現時有17個鄉村地區完成鋪設公共污水收集系統。

就周浩鼎議員的提問,政府的綜合回覆如下:

(一)及(二)計劃現時覆蓋九個元朗錦田鄉村地區,其中渠務署於二○二○年展開並於二○二四年完成錦田市部分地區的鄉村污水收集系統工程,另外八個鄉村地區已完成污水收集系統相關的勘察研究。有關資料表列如下:

元朗區幅員廣闊且鄉村地區數目眾多,政府會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計劃對環境改善程度、鄉村人口密度、居民的意願、技術可行性、成本效益和財政狀況等,適時為餘下的錦田鄉村地區規劃相關工程。

(三)及(四)錦田污水幹渠的相關工程計劃於二○○五年展開。惟由於持份者及後未能達成共識和沿線地下公用設施管線擁擠,以致部分錦田鄉排污系統的主幹渠未能在項目於二○一一年完成時一併落成,但相關的污水幹渠仍可供上述錦田的鄉村地區接駁。一般而言,敷設污水支渠接駁主幹渠的距離會在個別鄉村污水收集系統工程計劃的詳細設計階段考慮。

政府會繼續與區議會、鄉事委員會和村代表等持份者加強溝通,有序規劃和進行鄉村污水收集系統工程。現時仍未有污水渠覆蓋的鄉村地區,包括一些位置偏遠而常住人口稀少的鄉村,當區居民可繼續利用在地污水處理設施,如化糞池及滲濾系統,處理其污水。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氣候與環保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香港更新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以及公布二○二三年的排放清單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17日訊)環境及生態局今日(四月十七日)表示,香港已經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要求更新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編制方法,並同時公布二○二三年的排放清單。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自二○一三年起,根據國際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二次評估報告》(AR2)提供的「全球變暖潛能」(GWP)數值而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公約》在二○二二年舉行的締約方大會第27屆會議決定,不遲於二○二四年年底,需使用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提供的GWP數值來計算溫室氣體排放清單。

政府已按《公約》的要求,使用AR5的GWP數值編制二○二三年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以及更新過往的溫室氣體排放數字,以反映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年度變化和長期趨勢。

按AR5的GWP數值計算,在二○二三年,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為3,45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比二○○五年的水平下降約20%,與二○一四年排放峰值比較,排放總量已下降約四分之一。二○二三年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是自一九九○年的新低,約為4.58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比二○○五年及二○一四年均下降近三成,約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及歐盟的六成。碳強度約為每港元本地生產總值0.012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相較二○○五年下降約46%。

本地三大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仍然為發電(61%)、運輸(18%)及廢物處理(8%)。隨着香港逐步以天然氣和零碳能源取代燃煤發電、電動車普及化、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減少、以及堆填氣體回收及使用量(以生產能源)增加,發電、運輸及廢物處理三大排放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比二○一四年分別下降約32%、7%及10%。

為配合國家在二○三○年前碳排放量達峰,並於二○六○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政府會繼續積極落實《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中「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以實現在二○三五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二○○五年的水平減半,並在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二○二三年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已上載至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網頁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氣候與環保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就香港環境質素改善狀況開場發言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31日訊)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就香港環境質素改善狀況的開場發言:

多謝主席、各位議員。

香港的整體環境質素不斷持續改善,今日向各位匯報在空氣質素、水質、廢物管理設施三方面的最新進度及情況。同時,為準備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一期(I·PARK1)、新界東北及新界西堆填區擴建部分均會稍後投入服務,所以技術上我們需要對《廢物處置條例》下的附屬法例進行修訂,今日就修訂諮詢各位的意見。

政府在多年努力下,香港的空氣質素和水質均已大幅改善。空氣質素方面,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並維持自回歸以來的最低水平。跟二○○四年相比,二○二四年大氣中主要空氣污染物年均濃度大幅下降約40%至90%。此外,現時維港兩岸,特別是荃灣、深水埗和九龍城區相關雨水排水口污染量大幅減少近90%,三區的海濱近岸氣味亦顯著改善。

今屆政府力推源頭減廢及擴大回收網絡,成功扭轉廢物棄置量不斷上升的趨勢,都市固體廢物每日平均棄置量在今屆政府與二○二一年相比三年持續下降,減少共7.5%。在廢物處理方面,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正全力發展一個先進高效的現代轉廢為能設施網絡,其中I·PARK1的都市固體廢物處理量為每日3 000公噸,而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二期(I·PARK2)則是每日6 000公噸。政府在全力發展I·PARK1和I·PARK2的同時,亦需要在新界東北堆填區及新界西堆填區作適度擴建,以確保香港在完成發展足夠的轉廢為能設施網絡前,有能力滿足都市固體廢物處理的短中期需要。

所以在技術上,我們需要就《廢物處置條例》下的相關附屬法例作出修訂,將I·PARK1和堆填區擴建部分納入《廢物處置(指定廢物處置設施)規例》(第354L章)內,為環保署提供監察和規管相關設施的權力;以及將堆填區擴建部分納入《廢物處置(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規例》(第354N章)內,處理有關處置建築廢物的繳費帳戶和收取相關費用。接下來我請環保署署長匯報上述具體的工作進展,之後我們樂意回答議員的提問。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漁農業創新科技交流團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與青少年和小學生到南沙交流

到訪明珠農業公園了解現代化農業技術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2月26日訊(記者 胡玉貞)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應邀參加由「中國星火基金會」舉辦的漁農業創新科技交流團,並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和香港漁民團體聯會執行會長陳博智帶隊下,到廣州市農業農村科學院南沙基地及明珠農業公園參觀,深入了解國家在漁農業科技方面的進展。 交流團團員上至大專生,下至小學生,他們都對國家的漁農業機械化技術以及現代化的裝備深感興趣,同時了解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提高他們對自然環境的意識。

團員對現代漁農業深感興趣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夏寶龍主任最近亦到深港河套區進行調研。夏主任鼓勵香港更積極「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在漁農業發展方面,香港會把握好港澳獨特地位優勢和功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交流與合作。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本地漁農業的發展,致力於推動其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不僅支持業界應用新技術、邁向集約化,還積極協助行業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在2023年12月,特區政府與漁農業界聯手制定了《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為香港漁農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包括推動發展深海養殖、推行現代化養殖技術、發展多層式現代化環保禽畜養殖場、發展休閒漁農業,以及為本地漁農產品建立統一品牌等,提升本地漁農產品的產量、質素和產值。

交流團第二日先後到訪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和南沙濕地公園,了解智能化水產養殖、休閒漁業和濕地生態、高密度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模式和魚菜共生等技術最新技術發展,漁護署助理署長朱振華博士更與青年分享香港經驗和發展前景。身兼大埔區議員陳博智表示:參團的大埔區青年獲得全新體驗,認識到國家先進漁農業創新科技,他們希望可以在當區設立試點,有助深化粵港兩地漁農業界交流同發展,繼續促進本港漁農業升級轉型及可持續發展。

交流團團員對於南沙種植的水果表示讚賞
分类
一路风情 氣候與環保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小組以視像方式舉行會議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8日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與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曉霞於一月七日透過視像會議,共同主持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兩地二○二四年的合作進展,並議定二○二五年的合作計劃。

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小組第六次會議今日(一月七日)透過視像方式舉行,審議兩地二○二四年的合作進展,並議定二○二五年的合作計劃。圖示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左九)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代表團成員。

過去一年,粵港在各工作範疇,包括改善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質素、保護水環境、加強林業護理、海洋資源護理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繼續維持緊密合作。

改善空氣質素方面,粵港雙方積極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及跟進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的進度和成效。推動綠色運輸有助改善空氣質素,截至二○二四年十一月底,香港的電動車數量超過10萬輛,較五年前大增約七倍。為進一步推動陸上公共運輸綠色轉型,港方於二○二四年十二月公布了《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粵港雙方未來會共同推進跨境貨車轉型至新能源車的示範項目和構建大灣區空氣質量健康指數。

海洋環境管理方面,於二○一七年設立的海上垃圾通報警示系統運作良好。為進一步提升優化系統效能,環境保護署已採用當前最新的風勢預報等資料,並結合新一代的區域水動力模型進行模擬,務求更準確地預測可能受海漂垃圾影響的區域。截至二○二四年十一月底,就暴雨或海上重大環境事件啓動通報共56次,讓各相關政府部門能及時作出相應清理行動。

粵港雙方會繼續推進和深化減緩、適應及應變氣候變化的交流合作和科學研究。

此外,雙方會共同探討監測海上垃圾及處理海上環境事故的技術和方法,並會擴闊區內城市在海洋環境管理方面的合作。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中)與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曉霞今日(一月七日)透過視像會議,共同主持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兩地二○二四年的合作進展,並議定二○二五年的合作計劃。

生態保育方面,粵港兩地會繼續就林業,以及跨境生態廊道和濕地等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保育、人員培訓和宣傳教育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雙方亦會繼續推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及海洋生態保育的工作,包括珍稀海洋動物保育、生態環境質量監察、海魚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粵港聯合執法等項目。

另外,會上亦通過成立「無廢灣區」建設專題小組。粵港兩地會以區域性策略處理廢物管理問題,透過優勢互補加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可回收物料的區域性循環利用,共同發展循環經濟。

出席今日會議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員包括環境及生態局、發展局、屋宇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務署、機電工程署、衞生署、運輸署、環境保護署、香港天文台和水務署的代表;廣東省的代表來自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廣東省委港澳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林業局、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和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合作小組主要就兩地有關環境質素、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及應對氣候變化事宜磋商及交流,並設九個專題小組負責落實各合作項目,包括新成立的「無廢灣區」建設專題小組。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政府委任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評審委員會成員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2月31日訊)政府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宣布委任兩名新成員,分別為高鄒萍和梁耀彰教授,並再度委任十一名現任委員為第三屆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任期由二○二五年一月一日起,為期兩年。

環境及生態局發言人說:「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評審委員會由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秘書長(環境)擔任主席,成員包括學術界、工商業界和環保業界等不同界別,負責審批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的申請,並監察獲批項目的進度。我們衷心感謝委員參與評審委員會的工作,與政府共同推動低碳綠色科技發展。」

第三屆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評審委員會成員名單如下:

主席:

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秘書長(環境)

成員:

張梓昌博士

周治平

鍾芯豫

馮宜萱

高鄒萍

江穎敏

羅卓堅

梁耀彰教授

李亦宜

曾錦林

黃煥忠教授

余遠騁博士

周雯雯博士

政府於二○二○年十二月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為有助香港減碳和加強保護環境的科研項目提供更充裕和對焦的資助。政府已向基金注資共四億元,用於支持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等優先主題的項目。基金已批出三十三個來自本地大學、公營科研機構和私營企業的項目,涉及總資助金額約一億四千七百萬元。最新獲批的科研項目涉及利用焚化爐灰轉化為可以應用於建築工程的人造石料、將建築廢物轉化為可以應用於海洋及海岸工程的自我修復混凝土,以及將廢物轉化為氫能等技術。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原則上同意多四項氫燃料技術試驗項目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2月2日訊)環境及生態局(環境局)發言人表示,由環境局領導的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在上星期五(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會議上原則上同意多四個氫燃料試驗項目的申請。

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成員今晨(十二月一日) 參觀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正在進行的氫能源有軌電車研究試驗項目。圖示工作小組主席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左一)、環境及生態局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右二)和工作小組成員聽取港鐵代表講解項目細節。

有關項目涉及:

(一)由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提交的申請,在屯門望后石谷已修復堆填區利用太陽能製氫;

(二)由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國鴻國際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及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聯合提交的申請,試驗一輛氫燃料電池19座小巴及一輛55座旅遊巴作接送工友往來工地,及在工地內試驗三輛氫燃料電池「叉式起重車」;

(三)由錦路通物流有限公司、艾倫巴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及香港氫燃料電池有限公司聯合提交的申請,試驗一輛氫燃料電池中型貨車作跨境運輸用途;以及

(四)由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提交的申請,試驗一輛氫燃料電池輕型貨車於其青衣油庫作運輸用途。

環境局發言人表示:「工作小組於收到上述試驗項目的詳細資料後隨即展開審視工作。在申請人因應政府部門意見對設計和技術細節進行改進以確保試驗項目能夠順利和安全進行後,工作小組在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會議上原則上同意該四個項目的申請。」

至今,工作小組先後審視並原則上同意了18個開展氫能源試驗項目的申請。其中,城巴有限公司(城巴)的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已在各區載客行駛。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在元朗凹頭建造的全港首個公眾加氫站剛於上月落成,預計可於未來兩個月左右投入運作,為即將啓動試驗的三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補充氫燃料。會後,工作小組主席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與工作小組成員在今晨(十二月一日)參觀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正在進行的氫能源有軌電車研究試驗項目。該項目涉及氫能源列車在晚上非服務時間以非載客形式行駛部分屯門輕鐵路段,以收集數據評估氫能作為港鐵網絡潔淨能源選擇的技術可行性。

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主席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中)、環境及生態局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右四)和其他工作小組成員今晨(十二月一日)參觀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正在進行的氫能源有軌電車研究試驗項目。

工作小組會繼續參考所有本地試驗項目收集到的運作數據及經驗,以為持續優化本地氫能應用的安全和技術指引提供意見。

政府已在今年六月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策略》),提出為持續落實《策略》擴大工作小組職能,以更有效協助推展《策略》中各項措施,包括(一)繼續就試驗項目作出審視及批准;(二)統籌制定和持續優化氫能應用於本地不同場景的相關技術標準及指引;(三)為各項氫能項目的廣泛應用及商業化路徑提供建議;(四)就氫能應用在本地的基建發展及人才培訓作出支援;(五)協助氫能應用普及化的推廣;以及(六)定期檢視《策略》的進展。另外,勞工處亦應工作小組的邀請答應成為工作小組的新成員,以更有效地審視有關氫能移動機械試驗項目的申請。

機電工程署(機電署)與律政司正在草擬《氣體安全條例》修訂細節,以涵蓋氫燃料的安全規管,並計劃於明年向立法會提交法例修訂建議。機電署亦積極推動氫能技術專業人才的培訓,現正與職業訓練局及氫燃料系統的供應商探討,為氫燃料從業員設立相關安全培訓課程。為推動綠氫在香港應用的長遠發展,以及助力香港在綠色能源領域的發展,機電署聘請的顧問正為擬備適用於香港發展情況的氫能標準認證模式進行研究。

發言人說:「機電署在會上向工作小組匯報,相關研究會參考內地及國際在氫能認證標準領域的最新發展情況和經驗,目標是在二○二七年或之前完成擬備適用於香港發展情況的氫能標準認證模式。在宣傳和教育方面,機電署正積極籌辦以氫能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及研討會,藉此提高大眾對香港氫能發展的認識。」

發言人補充:「為加強推動運輸綠色轉型,《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宣布在新能源運輸基金預留資金,推出氫燃料電池重型車輛資助試驗計劃。我們將適時公布計劃接受申請的詳情。」

發言人再補充:「政府亦致力透過區域合作推動氫能發展。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小組轄下的珠江三角洲空氣質素管理及監察專題小組已建議在其二○二五年工作計劃內容中涵蓋跨境物流車轉用氫燃料電池車輛示範項目。機電署亦一直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在技術層面保持密切聯繫。此外,環境局亦會與內地當局就氫能發展涉及的跨境事宜作進一步交流。」

工作小組由環境局、運輸及物流局、發展局、保安局、環境保護署、機電署、消防處、運輸署、海事處、規劃署、地政總署、屋宇署、建築署及勞工處組成。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環境及生態局與國家海關總署簽署粵港兩地合作備忘錄及協議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30日訊)11月2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與國家海關總署簽署《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馬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和《關於香港輸內地養殖水產品的檢驗檢疫和衞生要求合作協議》(《合作協議》),進一步促進兩地在馬產業及香港水產輸內地的合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與國家海關總署今日(十一月二十九日)簽署《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馬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和《關於香港輸內地養殖水產品的檢驗檢疫和衞生要求合作協議》,進一步促進兩地在馬產業及香港水產輸內地的合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與國家海關總署今日(十一月二十九日)簽署《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馬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進一步促進兩地在馬產業的合作。《合作備忘錄》由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右)和國家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左)共同簽署。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合作備忘錄》可進一步加強粵港兩地馬產業的交流和合作,為國家馬產業的轉型升級作出貢獻,而《合作協議》可協助香港水產養殖業界開拓內地市場,配合特區政府的《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為水產養殖業拓展漁產品銷售途徑,推動可持續發展。」

《合作備忘錄》將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就馬匹、飼草飼料、生物製品等檢疫和通關事宜的合作;支持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的建設和發展,以及深化雙方實驗室技術領域的合作和交流。

出口水產品方面,《合作協議》將擴大輸往內地的香港養殖水產品物種,並為有關養殖水產品定下更清晰的檢驗檢疫和衞生要求,並建立合作機制。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生活 编辑精选 香港

《2024年公眾衞生及市政(修訂)條例草案》刊憲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22日訊)政府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將《2024年公眾衞生及市政(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刊憲。

環境及生態局發言人表示:「政府致力改善香港環境衞生及處理困擾市民的環境衞生問題。繼在二○二三年十月提高亂拋垃圾等罪行的定額罰款金額,現提交《條例草案》加強執法效率和阻嚇力,以更有效和長遠地提升環境衞生。」

樓宇滲水及冷氣機滴水等情況會對鄰里造成妨擾。要作出有效處理,必須要先確定妨擾源頭,然後促使相關擁有人或佔用人在合理時間內減除妨擾。為讓調查人員可盡快進入涉嫌構成妨擾源頭的單位,《條例草案》建議將沒有合理辯解而不遵從擬進入處所通知書訂為違法行為,同時延長可登門調查的時段,由現時上午七時至下午七時至上午七時至下午十時,以配合市民現今的作息時間。《條例草案》亦會提高不遵守政府通知及/或法庭命令在指定期限內減除妨擾的罰則,以確保衞生妨擾問題得以盡快解決。

此外,處所擁有人或佔用人應保持私人處所的良好衞生。若任由蟲鼠在處所內滋生,會增加傳染病傳播的風險。對於大廈公用部分的蟲鼠問題,《條例草案》參照現時防止蚊子滋生的相關措施,建議向負責大廈管理的人士(如業主立案法團和物業管理公司)發出通知書,由其盡快處理大廈公用部分的蟲鼠問題,避免進一步影響大廈其他單位。

《條例草案》亦包括調整法庭可就蟲鼠滋生、雜物佔用公眾地方以致妨礙垃圾清掃、非法展示或張貼招貼或海報相關罪行判處的最高罰則,以確保罰則具足夠阻嚇力。該等罰則自一九九六年起未曾調整。此外,《條例草案》建議在《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引入針對店鋪阻街的新條文,讓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可以獨立處理店鋪阻街情況,包括要求店鋪自行移走阻街物品,或在無人認領等情況下由該署移走,以及訂明移走物品後的處理機制。有關店鋪阻街的修訂旨在提高執法效率和明確罪行性質,並不會改變現時在《簡易程序治罪條例》(第228章)下就店鋪阻街的執法標準,亦不涉及調整罰則水平。

發言人表示:「我們建議相關修訂在《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並刊憲後三個月正式生效。食環署會在這段時間向相關業界和廣大市民進行廣泛宣傳,好讓大家充分了解修訂的內容。我們相信《條例草案》可以讓政府往後更有效率地處理多項環境衞生問題,為市民排難解憂,以構建更宜居的生活環境。」

《條例草案》將於十二月四日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及二讀。

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