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星云大师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文化 编辑精选

曾曉輝題書法對星雲大師去世表示哀悼及尊敬

台灣佛光山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2月5日在台灣去世,享年96歲。作為台灣知名佛教組織的創辦人,星雲在台灣高雄創辦的佛光山組織龐大,信徒眾多,並開辦電視台,中學及大學院校,報紙及全球各地據點及廟宇。佛光山與另一台灣宗教組織慈濟,堪稱在華人世界最具有影響的佛教組織。

星雲在1967年於台灣高雄鄉區創立了佛光山,並自此地為宗教據地,發展宗教事業。

1927年生於中國大陸,青年遷台,星雲對政治參與頗深。他倡導兩岸統一,備受中國大陸禮遇。但他晚年也與民進黨人士交流順暢,屢次讚譽出自該黨的總統蔡英文及高雄市長陳其邁。時而發表政治見解的星雲,被認為是台灣與本土及兩岸政治最親近的宗教人物。

中華時報傳媒集團主席、香港美術學院院長曾曉輝教授對星雲大師去世表示哀悼及尊敬,題寫兩張書法予以感謝星雲一生的奉獻和對星雲善行義舉的推崇。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编辑精选

朱立倫引星雲大師遺願「平安幸福照五洲」 堅持「交流對話」為民眾解決問題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15日訊)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15)日在中常會中表示,星雲大師的遺願「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值得國民黨共勉,這也是國民黨努力的目標,國民黨要為民眾拚好日子、帶給全民安定繁榮和兩岸和平,同時國民黨赴大陸、美國和日本的訪問也同步進行,可見國民黨堅持「親美、友日、和陸」,讓大家更了解國民黨真正愛台灣、愛中華民國、維護民主自由,守護台海和平的政黨。他更在發言最後以三個「絕對」,強調國民黨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一定要在南投立委補選中讓林明溱順利當選。

朱立倫指出,本周一他代表國民黨到佛光山參加星雲大師的圓寂讚頌大典,並頒贈本黨最高榮譽實踐一等獎章,感恩星雲大師對社會、佛教與世界的貢獻,國民黨就是希望全民能平安、大家能幸福、享受和平繁榮的日子,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朱立倫表示,夏副主席上週啟程去大陸訪問,到現在為止已去過北京、南京、上海、武漢,今天正在重慶,明天到成都,在各地都和台胞、台生、台商座談,面對大家共同的問題,同時也代表台灣農漁民及弱勢產業反映遇到的困難,並和當地省、市委書記見面,一一解決在地台生、台胞遇到的問題。本黨一向堅持交流取代交惡、對話取代對抗,所以「交流對話」是本黨堅定的主軸,也是真正愛台灣,為民眾解決問題,為大家拚好日子。

朱立倫指出,國際部黃介正主任、海外部陳以信主任,上周到美國拜會美國國會和重要部門,向大家說明國民黨重要政策,也受到美國朝野議員的接待;海外部陳主任、文傳會洪孟楷主委與年輕議員,現在也正在日本訪問,跟日本自民黨及國會議員有重要交流接觸,各地出訪同步進行,正展現「親美友日和陸」的基本政策方針。

朱立倫強調,南投立委補選,本黨徵召提名林明溱同志,他不僅是五星縣長,兩屆立委任內也表現最好,個人條件和學經歷都獲得大家肯定,立委任內更為南投爭取209億預算,但是民進黨卻傾全黨之力,大軍壓境,動用所有的網軍、媒體,進行各項抹黑攻擊。這場選戰非常重要,選情非常緊急,拜託大家在最後階段一定要全力以赴,絕對、絕對、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一定要認真努力,讓最好的林明溱同志順利高票當選,協助許淑華縣長穩住未來南投縣政,讓她在和中央爭取預算時能獲得更多支持。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编辑精选

逾萬信眾佛光山送別星雲法師 蔡英文親頒褒揚令

蔡英文總統今(13)日上午前往高雄佛光山親頒褒揚令,表彰星雲大師ㄧ生對國家、社會及宗教界的深遠影響及貢獻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15日訊)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5日辭世,13日舉行圓寂讚頌典禮,總統蔡英文、包括行政院長陳建仁、內政部長林右昌、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高雄市長陳其邁、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臺南市長黃偉哲、內政部長林右昌、前副總統呂秀蓮、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等出席是項行程,蔡英文總統並頒發褒揚令,表揚星雲法師一生的付出奉獻。

星雲法師圓寂讚頌典禮13上午在佛光山舉行,湧入數萬名信眾前往送星雲法師最後一程。

蔡英文總統並親自頒贈褒揚令,表揚星雲法師一生貢獻。高雄市市長陳其邁也頒發榮譽市民證書,感謝星雲法師長期為宗教、文化、教育及慈善等事業的奉獻及服務。朱立倫也頒發國民黨最高榮譽實踐一等獎章,向星雲法師致意。

典禮上並舉行唱香讚、法眷向恩師頂禮九拜等儀式,最後移動星雲法師的坐龕巡山。典禮結束後,下午即至台南大仙寺荼毘(火葬),並將安葬於佛光山萬壽園。

佛光山13日一早湧入大批遊覽車,根據警方預估,約有3萬人到場向星雲法師致意。由於人數眾多,佛光山在大雄寶殿前廣場架設大螢幕轉播典禮過程,現場坐滿信眾跟著誦念佛號。在坐龕巡山時,沿途僧眾也紛紛下跪,雙手合十膜拜。

蔡英文總統在司儀引領下於星雲大師靈前獻花,行三鞠躬禮致祭

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慈悲喜捨,齊聖廣淵。童稚因緣際會,披剃皈依,勤習律儀,卒業焦山佛學院,沉浸叢林佛門試煉,初始逾八十載濟眾安民之離塵年歲。來臺後,篳路藍縷草創高雄佛光山,標揚「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宏旨,倡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嘉舉,掌握時代脈動需求,踐履人間佛教淨土;協成急難救助志業,體現撫幼恤老本願;建造全球寺院三百間,置辦海內外大學五所,沾溉薰沐,滌慮人心;佛法真理,醒世流長。暇餘筆耕豐贍,著述透闢簡潔,尤以《星雲大師全集》傳頌。復起首灌製佛教唱片,肇興電視攝化弘法;收錄全球各地論文,輯印佛教學術典冊;發行《普門雜誌》月刊,編撰迻譯多元經藏,哲思霖雨,訏謨日新。曾獲頒國家公益獎、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獎、總統文化獎菩提獎暨各國大學榮譽博士等殊榮,緇林望重,黎庶欽仰。綜其生平,盡瘁國際教育文化交流,力促世界宗教共融合作,上善若水,渥惠搖芳;遺風遐緒,矩範馨垂。遽聞堯齡圓寂,愴懷軫悼,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大德之至意。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编辑精选

丁再獻骨刻文集聯紀念星雲大師

 弘法利生,照亮佛界,一代宗師、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2月5日圓寂,社會各界都在紀念他。星雲大師一生矢志弘揚佛法,投身公益,福利社會,教化人心,傾力傳播弘揚中華文化,在海峽兩岸和海外享有盛譽。特別是星雲大師的“三好四給”:“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和“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希望、給人信心”世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據悉,此時此刻,丁再獻先生也按捺不住對這一代宗師星雲的懷念之情。這不,丁先生已從他和其兄丁再斌系統破譯出的東夷骨刻文字中集聯一副,聯曰:

星光道遠,弘揚正氣,平心行教終生求福祉;

雲海天高,守望仁人,義盡為民一世擁和祥。

 小編發現,這是一副藏頭對聯,上聯首字“星”和下聯首字“雲”巧妙的寫在了楹聯之中,既對仗工整合格律,又將星雲大師一生的貢獻盡收筆下,堪稱佳聯。丁先生遂焚香沐浴,展紙潑墨,用其首創的骨刻文書法書寫成一幅藝術作品。由於上下聯各17字,屬於長聯系列,先生採用了龍門對的形式書寫,兩側上下聯骨刻文字古樸高雅,中間釋文落款用瀟灑清秀而頗見功底的行草書創作而成,一幅聯佳書美的藝術新作展現在了人們眼前。

附丁再獻先生紀念一代宗師星雲的楹聯墨蹟:

據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副會長尚玉軒先生介紹:星雲大師百忙之中,還時刻關注著山東旅遊事業的發展,特別對好客山東品牌給予了高度評價,2011年曾為好客山東旅遊題寫了“山東好客”四個大字,廣大山東旅遊工作者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附一代宗師星雲為好客山東旅遊題寫的“山東好客”墨蹟:

據悉,2013年7月山東省赴台交流系列活動之一的旅遊宣傳促銷活動成功舉辦。時任山東省旅遊局局長受省政府委託,於7月19日向星雲大師贈送了由丁再獻先生創作的東夷骨刻文書法藝術作品。當得知骨刻文字集中發現于山東,比甲骨文還早1300多年時,星雲大師極為高興,認為這進一步證明了山東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同時盛讚山東旅遊風生水起,山東好客,好客山東,魅力無窮。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文学 编辑精选

「同爱共辉」奏出的生命主旋律

作者:资深媒体人 纪硕鸣

袁缉辉教授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师,记得毕业后再见袁缉辉教授是在香港。 离开大学数十年,我也已从上海移居香港多年。袁教授是到香港参加学术会议,他很忙,依稀记得我们只是在会场的门口见了一面,聊了几句,他就进场开会了。 当时的场景有些模糊不清,不知道为什么喜欢采访的我,那时就错失了访问这位知名教授的机会。

袁教授夫妇

那个时代没有微信,电话一换就联络不上了。 只知道袁教授退休离校后定居美国洛杉矶,虽然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络方式,不过袁老师的近况还是不断从老同学处得知。

袁缉辉教授是老复旦人,可以说是建国后的第一代大学生。 1953年复旦经济学系毕业留校任助教。 学的是经济,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袁教授却跨学科在复旦分校重建社会学,组建社会学系任系主任。 可以说,他是中国社会学教学及研究的元老。

袁教授看上去就是一名学者,文质彬彬、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这些词来形容他都不会为过。 虽然是他较早期的一名学生,不过总觉得与系主任之间还是有蛮长一段距离。 所以,亲切却不够热络。

不久前,手机微信上跳出了袁缉辉老师,马上互加。 在美国的袁老师主动找了我,要给我寄一本书,我没在意,给了在伦敦的地址。 当收到书时,我傻眼了。 邮寄费要48美金,真是通货膨胀中的天价了。

一本书的邮费要价如此高,超过了认知,也显示出这本书的珍贵。由袁缉辉老师和师母王爱珠教授同著《同爱共辉》——-袁缉辉王爱珠执教50年暨金婚钻石婚纪念。让你可以从书中寻找流逝的记忆。

《同爱共辉》2005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最先出版,并于同年4月复旦百年校庆金婚庆典首发。 之后,台湾秀威也出了一版,还增订了二版。 我收到的是2020年上海大学出版的新版《同爱共辉》。应该算是第四版了。 现在这年头,一本书可以出四版,绝对是畅销书了。

「同爱共辉」是袁老师和师母总结的人生篇章,大部分是两位年已古稀的老人携手50年的乐章,记录了他们学术成就的轨迹和辉煌,再有就是知名人士的精彩评述,内容相当丰富。 图文并茂令人爱不释手。 网上还专门节录了袁缉辉教授的传奇生世,竟和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三重豪门有关。

袁教授夫妇以数十年的人生,营造一个「同爱共辉」的大家庭,子孙满堂和睦相处。 两位老教授年过90,更是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所有篇章都充满着爱意和闪烁着光辉,令人欣喜和羡慕。

其实,「同爱共辉」是人类共同探索的一个生活主题,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有「爱」及「辉」这样柔和光谱的年代,一个人之向往的美好时代。 但我从书中也领悟到,袁教授要颂赞的不仅仅是他和师母的「同爱共辉」,更是社会整体的「同爱共辉」,是人类生命的主旋律。

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下,袁老师参与国家重建社会学时,一些学者和学生们都把研究社会问题的眼光盯着犯罪、家庭、婚姻、就业等热门话题。 袁教授却把他的研究重点放在老年问题上。 那个年代中国社会年轻,还在要求计划生育,他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中国未来的老年问题。 所以,袁老师数十年研究老年问题成果丰硕。 现在网上查询,都是袁老师关于「市场经济与老年保障」、老,也可以很快乐」、「老龄化对中国的挑战」等学术研究,也有「当代老年学」、「当代老年社会学」、「老年社会学教程」等专著。 不过,网上最热门的还是袁教授和师母合著的《同爱期辉》这本书,是他尽一生之力追求的主题。

袁教授夫妇

袁老师还给我发来了他在美国搜集的关于老年问题的剪报资料,告诉我美国已有六个州可实施绿色葬殓,”全美第6州,纽约州人类堆肥法生效”。 称这实在是继人类实行土葬火葬后的一件大事。 他还嘱我,以流畅的文笔尽快介绍给世人,「功莫大焉」。 袁老师还把师母”老年经济学”的专著推荐给我参考,希望我作研究撰文。

袁老师称年纪大了,眼睛不行,医生已经多次嘱咐他少用眼,他希望年轻一代可以接上研究。 当然,关心同爱共辉是人类一辈子的事,袁老师研究老年问题,倡导老年社会学研究的一份心依然热诚。 他是期望所有人的老年生活都能注入「同爱共辉」那份人生的旋律,持续唱响。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早年的学生都已经七老八十的了,都已到发挥老年余辉之年,在苟延残喘中。他们也期待至老都还能进入「同爱共辉」的生命主旋律。这一曲,无论何年龄都应该、也可以共同唱响。只可惜我有心无力。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文学 编辑精选

星云大师给我留下的生命记忆

作者:资深媒体人 纪硕鸣

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创办人星云大师安详辞世,享耆寿96岁,这一天是正月十五,人、佛团圆的日子。 自然,我们想挽留大师,多一天都是我们的福; 无奈,生命由不得你,生死由天; 然而,星云大师留给我们太多太多,他给我留下的生命记忆,都传神般的穿透心灵,化作佛的教导,一辈子都享用不完。

因为采访和星云大师结缘,有众多和星云大师近距离见面接触的机会,前不久出版《「人间佛缘」—-走近星云大师》一书,大师虽然年事已高,仍为封面题字,为书写序。

一位亲切的老人,和他在一起,就像是在和邻家长者聊天。 我将这十多年与星云大师的点滴分享给大家。

作者与星云大师合影

佛缘的开始

高僧大德,德高望重,星云大师是世界级的宗教领袖,似离我们很远,但又离我们很近。 十多年前,我还是《亚洲周刊》的记者,有机会相约访问,走近星云大师,留下了永远难忘的生命记忆。

佛光山水,那宏伟的大雄宝殿、庄严大佛; 那青山绿竹、潺潺流水都在我心中烙印。 佛光人文,法师慈悲、信众慈善,处处温暖。 更有星云大师智慧开示,佛陀般慈爱、和善滋润,令我的人生圆满就从与星云大师的佛缘开始。

自采访了星云大师后,这些年来,我有幸多次拜见星云大师,在高雄佛光山、在台北道场、在宜兴大觉寺,当然还有在香港,近距离和星云大师接触,并写下了十多万字的采访报道、心得。 这些文字,记录了拜见星云大师以及认识佛光文化的所思、所想、所念。

第一次觐见星云大师是2005年1月到台北访问,相约见了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后前往佛光山台北道场。 结果,在台北市政府过完马英九市长已是中午十二点过了。 赶紧打电话告诉大师表示歉意,并搭车前往。

赶到佛光山台北道场,星云大师没用餐一直在大厅等候。 他请我先用餐,但我执意要先访问再用餐。 星云大师说「随意」,就饿着肚子说开了。 现在想来,我的这个工作习惯有些不尊重大师,大师有严重的糖尿病,应该不能饿。 现在每每想到此处,我都还带有后悔之意。

之后,有机会阅读星云大师送给我的书籍,大师那充满哲理和感性的金言慎句,言语间会让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 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正因为这样,才须不断去学习、去适应、去改变、去走近真实。 访问大师就是学习、了解佛光文化,是开示,是和佛结缘。

不过,结缘并不一定就有缘。 第一次访问大师后,连续有数年的大年初一,星云大师从高雄佛光山打来电话给我拜年,一位高僧大德给一个凡夫俗人拜年,几乎让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真实的星云大师,永远谦和,永远受人尊重!

眼中的星云大师,一位受人敬仰的佛教领袖,任何时候他都是依做人的准则来行事,往往说的就是一个行事道理。 虽然他创导讲好话,但即使讲多好的好话,也不会改变他自身的原则和立场。

大师每天都撰写文章,时时会正面表达意见,他希望给人向上的勇气和斗志。 但有时会被误解,甚至会被贴上政治标签,这往往是令人遗憾的。 和星云大师接触多了,我才慢慢深有体会,有了一些悟心。 这些感悟写在书中。 社会不应依自己的政治立场去解读、演绎为选举或者是政治语言。

遗憾的是,在我第一次拜访星云大师之后的二年时间里,我几乎与佛光山失联。 当时的香港佛光山住持满莲法师曾给我寄来台湾文化人符芝瑛新作《云水日月──星云大师传》,我打电话给满莲法师,想说一声感谢,因满莲法师忙没接电话,我放弃了; 本想写一篇书评,又耽搁了。

即使这样,佛光山没有忘记我,星云大师一直给我机会。

缘分不是等待是奋进

二○○七年的六月,素未谋面的满莲法师请人转告,约我去香港佛光山享用素斋。 和满莲法师倾谈中,我讲了和他电话联络不果,想撰写书评又没有实现的经过。 满莲法师却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缘分不够。

法师轻轻一句话“缘分不够”,让我一下子震动了!

带有歉疚感的我沉入深思,「缘分」是什么? 缘分并不是那一份等待,而是不放弃,不就是一种争取吗? 这两年来,与佛光山有缘,但我不主动、不努力,自然有缘也无分了!

每个人都可以和佛光山有缘分,和佛有缘分。 星云大师在台北道场等我,满莲法师送我《云水日月──星云大师传》一书,都是在给我结缘的机会,都是对我的不放弃。 然而,我却始终没有往前走一步,不主动续缘,不用说,缘分就在不主动、不用心,在等待中流失。

认识到这些,以后很自然的以行动融入佛光山,我因而有幸随大师到宜兴,还去扬州星云大师发心建设的鉴真图书馆。 亲眼目睹大师冒着零下五度的严寒,手拿拐杖,没戴帽子光着头视察正兴建中的宜兴大觉寺工地,那一份认真和尽职令人动容。

那天,和星云大师及弟子们一起早餐,数百人的大斋堂,弟子们都低头用餐,鸦雀无声,这一刻的宁静,让我心灵震撼!

星云大师和我长谈数小时,我为《亚洲周刊》撰写了封面故事。 那一次,大师首次开口挺身支持马英九出来参选台湾总统,答应为他找一份工作。 而那以后,我也找到了和星云大师,和佛光山的佛缘。

佛光山犹如我的另一个家,有什么事我都会和相熟的法师们聊聊,也总想着要为佛光山尽一份心。

这以后不断延续与佛光山缘分的精采故事,这些缘都因星云大师而起,都因佛而起。 我撰写过星云大师的「一笔字」; 写过星云大师的管理思想; 写「佛光文化在海外传播」; 写佛陀纪念馆。 完成星云大师交给我的作业,写《献给旅行者365 日──中华文化佛教圣典》、《百年佛缘》、《星云大师全集》等的读书心得。 佛光山有学不完的人生、有写不完的故事,这一切都在我人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二○一一年七月,我有幸受邀来到美国洛杉矶西来大学作访问研究。 在美国听到星云大师践行人间佛教的故事就更多了。 我撰写了专题报道,发表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星云大师慈悲为怀博大胸襟的敬意,对佛光文化海外广为传播的赞许。 而所有这些,我都书写在《人间佛缘――走近星云大师》一书中。

星云大师倡导人间佛教,倡导人人可以成佛,他其实就是离我们最近的佛。 你心里觉得星云大师离我们很远,就是远; 你心里觉得星云大师离我们很近,那就没有距离。 大师一直在!

星云大师心怀度众慈悲愿,时时以众生疾苦为念,大师的个人平日生活则崇尚简单朴实。 他曾说「生活中,只要有一张桌子、一杯茶水、一份报纸,人生就满足了。」 大师三餐经常以茶泡饭,一饭一菜一汤,一生一以贯之,即使再丰盛的一桌菜,他也只是简单的吃前面的一两样; 酱瓜、豆腐乳,这是他一生所爱。

有一年,在佛光山台北道场和大师一起用早餐,他就特地向我推荐佛光山的豆腐乳。 这是由大师监制佛门自造,那份鲜美,那种爽口,人间少有。 以后,我每次上山,用早餐时,都期待佛光山的鲜美豆腐乳 。

星云大师生性简朴,买东西只求适用就好。 在佛光山刚开山的二十多年中,大师客厅里的椅子,都是捡自信徒迁入新居后不用的旧家具,他一用就是几十年。 大师的鞋、衣服,经常有补丁;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热温带,走遍世界,只要一件夹袄,就是全部家当。 一生奉行「清贫生活」,自己直到二十六岁才拥有第一个皮箱,但他认为,一生有一个就好。 每次经过机场,总会想要买个东西送人,总计不知买过多少皮箱跟人结缘,但从未想要给自己留下一个。

听法师们说,大师从小养成习惯,晚间洗澡时,为怕水声吵人,总用一条毛巾包住水龙头,让水顺着毛巾流下,以减低声音; 走路说话,也总是轻声慢语; 只要一出房门,穿戴整齐,一生极重威仪。

有人评论:使佛教中兴,从山林到人间,从老年到青年,从传统到现代,从遁世到救世,从幽怨到喜乐,从寺院到会堂,星云大师堪称此中大者。 「星云大师在海内外推动的『人间佛教』,是另一个『台湾奇迹』,另一次『宁静革命』,另一场『和平崛起』。」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说:「当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星云大师都完成了。」

可以说,星云大师是最贫穷者,又是最富有者,看你如何去体验。 可他肯定就是一位伟人,一位忘我的伟人! 人说,忘我是一种境界,对于星云大师来说,不仅仅是境界而是坚守的一生。 忘我,是他生命的承诺。

虽然,以后的日子,与大师直接见面的机会少了,但始终没有间断与大师之间的联系。 通过法师们的传递信息,和星云大师一直在热线上。 星云大师身体不佳,却以自己毅力恢复得很快,法师们都问我要不要去见见师父,我婉言谢绝。 星云大师在康复之中,少打扰为好。 再则想见大师的人很多,让人优先,我排后面就好。

最后一次见大师是2019年8月,星云大师的生日的祝寿活动上,也是我的新书《人间佛缘──走近星云大师》在佛光山发表之日。 《人间佛缘──走近星云大师》,是希望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大师、一个慈爱并时刻和我们在一起的星云大师。

走近星云大师,在心灵跟随星云大师中,我才有机会获得这些一生受用的体验,留下美好的生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