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教育局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教育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教育局與香港教育城攜手舉辦全港首屆「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 冀以創新教學 啟迪未來人才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7月1日訊)首屆「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於六月三十日在政府總部舉行,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和香港教育城(教育城)董事局主席李漢祥等嘉賓主禮,正式展開為期一周的年度教育盛事。同場教育局宣布由優質教育基金撥備五億元推行的「電子學習配套計劃」,首批交付成果共三個項目於今日正式發布。教育城亦在蔡若蓮博士見證下,分別與一家科技公司及兩個本地科技專業團體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本港數字教育發展。

教育局與香港教育城合辦數字教育周啟動禮2025今日(六月三十日)舉行。

啟動禮主禮嘉賓包括蔡若蓮博士、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一級巡視員劉懋洲、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博士、教育局副秘書長陳碧華博士、李漢祥、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主席陳黃麗娟博士、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榮譽會長、督導委員會主席及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和優質教育基金督導委員會主席葉禮德,共同見證香港數字教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全港首屆「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今日(六月三十日)舉行。圖示啟動禮主禮嘉賓包括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中)、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一級巡視員劉懋洲(左三)、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左四)、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博士(右四)、教育局副秘書長陳碧華博士(左一)、香港教育城董事會主席李漢祥(右三)、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陳黃麗娟博士(左二)、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榮譽會長、督導委員會主席及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右二)和優質教育基金督導委員會主席葉禮德(右一)。

為配合國家發展數字教育,培育創科人才,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有關委員會訂定了推展數字教育的四個重點和方向,包括提升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加強教師專業培訓、優化數字教育基建的配套,以及加強與本地、內地及國際創科機構、專上院校及相關界別聯繫,增強協同效應,推動數字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局已開展一系列工作,包括舉行多場持份者交流分享會,以聽取他們對香港學校數字教育發展的意見。委員亦進行學校探訪,以了解學校推行數字教育的最新情況。

蔡若蓮博士在「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致辭時表示:「首屆『數字教育周』籌備了豐富的節目,包括每年的學界盛事『學與教博覽2025』,以及『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及會後工作坊系列』,讓教師緊貼創新科技及數字教育的發展趨勢,促進專業交流,進一步提升教學效能。作為教育局的緊密合作夥伴,教育城全力推展數字教育,深信教育城將繼續發揮優勢,持續推動人工智能和運算思維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蔡若蓮博士盼望與大家一起攜手並肩,促進創新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創科人才,助力建設教育強國與科技強國。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今日(六月三十日)在全港首屆「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中致辭。

「學與教博覽2025」將匯聚全球教育科技資源,設近600個展位,並舉辦逾270場主題演講、研討會及公開示範課,全方位展示最新教學方案與科技趨勢。「AIinLT國際高峰會」則雲集海內外教育專家,透過100場論文發表、教學示範及11場深度工作坊,探討人工智能於各學科的實踐應用,助力師生提升人工智能素養。

李漢祥表示:「『數字教育周』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塑造香港教育未來的重要里程碑。作為政府全資擁有的機構,教育城一直致力於推進香港的信息科技教育,為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互動的學習平台,並提供多元化的資源和支援,以提升教學效能、促進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今年博覽新增設中國內地專區、國際展館及創科交流圈,教育城期望能將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圈,進一步擴充至中國內地及海外,為香港教育界呈獻世界各地最新穎和有效的創新教育方案及產品,提升學與教質量。」

「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今日(六月三十日)舉行。圖示香港教育城董事會主席李漢祥在啟動禮上致辭。

同場,教育局宣布由優質教育基金撥備五億港元推行的「電子學習配套計劃」,首批交付成果共三個項目於今日正式發布,有關方案亦會於「學與教博覽2025」中展出供師生親身體驗。該計劃為全港中、小學、幼稚園及特殊教育學生提供22項創新電子學習方案,其中18項更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其中三位項目負責人為嘉賓簡介項目的功能和願景。

陳黃麗娟博士表示:「學生要能有序和適當地善用和控制新科技,而非反被新科技控制,學校與教師的引導扮演着很重要角色。故此,教育界在擁抱創新科技的同時,亦要具備善用人工智能的素養。首屆『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及會後工作坊系列』由教育局、語常會、教育城及香港理工大學英文及傳意學系合辦,旨在為教師、研究人員和教育界其他人士提供一個寶貴的實踐平台,讓大家可互相學習,並分享各自在教育領域中運用人工智能的見解。」

「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今日(六月三十日)舉行。圖示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陳黃麗娟博士在啟動禮上致辭。

此外,在蔡若蓮博士及李漢祥見證下,教育城行政總監林峯博士分別和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香港千帆科技及香港電腦教育學會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本港數字教育發展。教育局讚揚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和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多年來對推動數字教育發展的貢獻,亦感謝香港千帆科技與教育城的攜手協作,推出支援數字教育的創新項目,期望能將創新科技引進學界,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立法會一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年就業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22日訊)以下是今日(一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顏汶羽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答覆:

問題:

據報,許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簡稱SEN)的青年面對就業困難。關於支援SEN青年就業,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過去三年,各年齡層SEN青年的就業相關數據,包括就業率、薪酬水平、職位類別、學歷背景及求職所需時間,以及分析該等數據與同期整體青年對應數據的比較;

(二)有何措施支援SEN青年就業,並按有關的政府部門及不同的生涯發展階段(即在學、求職、在職初期和職業發展)列出該等措施;有否評估與檢討該等措施的成效,包括各政府部門的分工和相關銜接工作;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有否考慮與企業及社會各界共同構建「SEN青年就業支援平台」,以鼓勵企業開設適合SEN青年的就業與實習職位,讓他們能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學習和應用技能,為將來順利融入就業市場奠定堅實基礎;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顏汶羽議員的提問,經諮詢教育局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我們的回覆如下:

(一)政府沒有統計各年齡層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年的就業數目。

至於有特殊教育需要離校生的數目,二○二一/二二至二○二三/二四學年公營普通中學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中六離校生分別約有3 700、4 200及4 200人,當中於下一學年十一月或之前就業每年約有200人,其餘大部分均繼續在本地升學。

二○二一/二二至二○二三/二四學年特殊學校中六畢業生分別有513、548及572人,當中於下一學年九月就業有14、25及38人;繼續升學(包括職業訓練)的有175、152及164人;接受職業康復或日間訓練服務的有148、200及213人。

根據個別專上院校學生提供的資料,二○二一/二二至二○二三/二四學年就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及非教資會資助全日制經本地評審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分別有約2 900、3 600及4 200人。

至於殘疾青年的就業數目,勞工處展能就業科在二○二二年至二○二四年,分別錄得2 412宗、2 406宗及2 300宗就業個案,其中29歲或以下殘疾青年就業個案分別佔874宗、794宗及762宗。

(二)在學支援方面,教育局要求普通中學透過生涯規劃教育,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選擇適合的升學及就業途徑,並為將畢業的學生及其家長,提供升學及就業輔導,並設有網站提供相關資訊。教育局亦透過「商校合作計劃」與不同工商機構合作,為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多元化的事業探索活動。

特殊學校會為學生設計校本課程,如社區訓練、工場實務、職前訓練等,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技能,亦會因應學生的能力提供額外訓練,如面試技巧、職業技能評估、社交禮儀、工作態度等。

民青局與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青年生涯規劃活動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與中學合作舉辦生涯規劃項目,如專題講座、職場探訪和工作體驗。資助計劃會優先考慮因應特定學生組群(例如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需要而設計的項目。在二○二二至二五學年,民青局共資助26間非政府機構與超過400間中學合作,包括13間特殊學校及5間群育學校。

至於專上院校,教資會透過「加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特別撥款,為大學提供合共6,750萬元額外資源推展三個主要目標——(一)改善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學體驗;(二)加強教職員培訓;及(三)推廣校園共融,當中包括協助學生日後投身社會和發展事業的活動,以及早規劃畢業後的去向。

職專教育而言,職業訓練局(職訓局)採用全校支援模式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包括提供額外教學人手進行學術指導、輔導小組和個人指導等,以更有效地提升他們的學習技能。

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資助職訓局轄下的「展亮技能發展中心」,為15歲或以上被評為有公開就業潛能的殘疾人士(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年),提供職業訓練課程及輔助服務。

對於未能公開就業的殘疾人士(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年),社會福利署(社署)津助非政府機構營辦庇護工場、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綜合職業訓練中心等,提供職業康復及訓練服務。

求職支援方面,勞工處展能就業科為適合公開就業的殘疾人士(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年)提供就業服務,包括就業輔導、工作選配和轉介。該科亦推行「就業展才能計劃」,合資格的僱主每聘用一名殘疾求職人士,在九個月的津貼期內可獲發最高60,000元的在職培訓津貼。

社署亦津助非政府機構提供輔助就業培訓。有關服務津貼及服務協議訂明機構須提供見習、職業培訓及輔導等服務。

此外,僱員再培訓局提供近70項專設課程,協助殘疾人士(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年)加入或重投就業市場。完成就業掛鈎課程的學員可獲安排六個月就業跟進服務。

(三)自二○一三年起,勞福局推出《有能者.聘之約章》及共融機構嘉許計劃,鼓勵各界別機構採取措施促進殘疾人士實習和就業。行政長官在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宣布設立「愛心僱主」獎章,表揚積極聘請殘疾人士的僱主。

另外,社署推行「創業展才能」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開設小型企業/業務,直接為殘疾人士(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勞工處亦會繼續聯絡各行業的僱主,讓他們更了解殘疾人士的工作能力及與他們相處之道,並為殘疾人士(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年)提供合適職位。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教育局局長在克羅地亞出席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國際研討會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30日訊)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十一月二十九日(杜布羅夫尼克時間)在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出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舉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國際研討會,就香港如何利用PISA數據提升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發表演講,推廣香港的優質教育。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左二)十一月二十九日(杜布羅夫尼克時間)在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出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國際研討會。

蔡若蓮博士表示,教育局一直參考PISA評估香港學生科學和數學表現的數據,並檢視和優化中小學的科學和數學課程,籌劃多項支援措施,以期STEAM教育達致普及化、趣味化和多元化。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十一月二十九日(杜布羅夫尼克時間)在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出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國際研討會。圖示蔡若蓮博士(右)與柬埔寨教育、青年和體育部主任Ung Chinna(左)。

數學科方面,教育局提升課程的應用數學元素,加強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和數據素養,以及為所有中學數學教師舉辦大型培訓,聚焦數學建模教育的創新教學法和推展策略。科學教育方面,教育局正更新初中科學科課程,強化科學素養和跨範疇學習,促進學生把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培養創新思維。

數字教育與STEAM教育相輔相成。為融合人工智能和科學教育,教育局推出先導計劃,鼓勵學校在初中科學科以人工智能輔助教學,支持教學創新。教育局亦會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為推動數字教育出謀獻策。

蔡若蓮博士感謝PISA督導委員會、克羅地亞科學、教育及青年部,以及經合組織秘書處籌辦今次極具啓發性的研討會。她表示,在各方同心協力的培育下,未來世代將具備世界觀、應對未來發展的技能,以及迎接21世紀挑戰所需的價值觀和態度。

此外,蔡若蓮博士到訪杜布羅夫尼克大學,與該校領導就招收國際學生的推廣工作和加強香港與克羅地亞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換意見。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十一月二十九日(杜布羅夫尼克時間)在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到訪杜布羅夫尼克大學。圖示蔡若蓮博士(中)與副校長Mato Brautović教授(右一)和 Katija Vojvodić教授(右二)交流。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十一月二十九日(杜布羅夫尼克時間)在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到訪杜布羅夫尼克大學。圖示蔡若蓮博士(右二)聽取大學代表講解紡織品的保存和修復。

蔡若蓮博士十一月三十日(杜布羅夫尼克時間)結束行程返港。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教育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教育局贈送《國家安全教育》叢書予中小學校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9日訊)教育局今日(十一月十九日)在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舉行《國家安全教育》贈書儀式,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向中小學和特殊學校校長會/議會代表送贈叢書,進一步支援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

教育局今日(十一月十九日)在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舉行《國家安全教育》贈書儀式。圖示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前排左五)、主編叢書的內地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畢雁英教授(前排右五)、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前排右四)與中小學和特殊學校校長會/議會代表和其他嘉賓在儀式上合照。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右三)今日(十一月十九日)送贈《國家安全教育》叢書予中小學和特殊學校校長會/議會代表。主編叢書的內地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畢雁英教授(左三)亦從北京親臨出席贈書儀式。

這套共四冊的叢書由內地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畢雁英教授主編,涵蓋中小學各學習階段,由淺入深地闡釋國家安全的理念和知識。畢雁英教授亦從北京親臨出席贈書儀式,共同見證這重要時刻。

蔡若蓮博士在儀式上表示,國家安全教育是學校課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局一直以「多重進路 互相配合」的方式,支援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並為學校提供不同的學與教資源。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今日(十一月十九日)於《國家安全教育》贈書儀式中致辭。

她指出,是次派發的《國家安全教育》叢書,圖文並茂,從香港的角度解讀國家安全知識,並通過不同的實例,生動地講解國家安全的內涵。這套教材能夠全面而有系統地讓學生從小建立國家安全觀念,以及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責任感。為進一步協助教師有效運用學與教資源推展國家安全教育,畢雁英教授及其團隊於贈書儀式後主講「推行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策略與教材運用」教師講座,以提升他們推行國家安全教育的專業能力。   由今日起,各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可到所屬的區域教育服務處免費領取這套由教育局送贈的《國家安全教育》叢書,作為教學輔助材料。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教育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教育局宣布聖方濟各大學成為應用科學大學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日訊)教育局今日(十一月一日)宣布,聖方濟各大學成功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嚴謹的機構評審,並獲教育局確認符合所有相關條件,成為應用科學大學。

教育局發言人說:「政府積極推動應用科學大學的發展,以提升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在學位程度的地位,並為青年開拓康莊大道,達到行行出狀元的目標。教育局很高興聖方濟各大學展示其抱負、決心、能力和經驗,與業界緊密合作開辦高等職專教育課程,並通過評審局的嚴謹評審及符合所有相關條件,成為香港第二所應用科學大學。」

據了解,政府在評估聖方濟各大學的應用科學大學申請時已考慮相關因素,包括評審局的應用科學大學機構評審結果,以及聖方濟各大學在開辦應用學位課程和其他職專教育課程的經驗。評審局的機構評審着重聖方濟各大學在其院校和課程層面成為應用科學大學的決心和能力,當中涵蓋三個範疇,即管治、管理及質素保證;學習環境及學生支援;以及業界合作和認受。

聖方濟各大學前身為明愛徐誠斌學院,於二○一一年開始頒授學位及更名為明愛專上學院,並在二○二四年一月取得大學名銜及獲批准更名為聖方濟各大學。在二○二四/二五學年,聖方濟各大學開辦兩個碩士學位課程、13個學士學位課程(包括兩個應用學位課程),以及四個高級文憑課程,共約3 800名全日制學生及800名兼讀制學生就讀。

與香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香港都會大學一樣,聖方濟各大學須接受由評審局進行的機構定期覆審,以確保它能進一步提升作為應用科學大學的成熟程度和競爭力。此外,它亦須向教育局提交周年進度報告。

為支持應用科學大學的發展,正如《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已撥款一億元作為啟動資金,支援應用科學大學和有志成為應用科學大學的的院校於今年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與業界和持份者實行聯動推廣,包括籌辦國際性會議、加強與各地應用科學院校交流合作,以及就專上程度的應用教育展開合作及研究。政府亦會優先考慮將應用科學大學的合資格課程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以及在審批質素提升支援計劃和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等支援措施的申請時,優先考慮應用科學大學的合資格申請書。

有意提交申請成為應用科學大學的自資專上院校須已取得大學名銜,以及具備抱負、決心、能力和經驗,以營辦體現應用科學大學主要特色的院校,包括:

(甲)具備抱負、成熟程度及能力,開辦屬資歷架構第五至七級、結合理論和實踐、提供大量的職場學習和評核、具備靈活的課程設計、收生安排和授課模式,以及獲得業界和專業認可和支持的高層次職專教育課程;及

(乙)在最少一個獲得學科範圍評審或自我評審資格的應用科學範疇,開辦應用學位課程的經驗,並決心開辦更多應用學位課程。

有關條件及申請程序載於評審局網頁(www.hkcaavq.edu.hk/zh-hant/accreditation/institutional_review/)的機構評審手冊(申請成為應用科學大學)(只有英文)。教育局全年接受有關申請。合資格的院校如獲教育局的批准,可申請合併成為私立大學和應用科學大學的機構評審。

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