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經貿工商 编辑精选 财经

美國上訴法院暫時維持川普關稅措施

距離初審判決不到24小時,美國上訴法院週四(5月29日)臨時維持了川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措施,等待對案件實質內容做出最終裁決。在國際貿易法院裁定川普政府一系列關稅措施「越權」後,美國聯邦上訴法院週四推翻該判決,讓川普的關稅政策得以持續實施。

川普上月2日在白宮公布對各國的關稅措施。(資料圖片)

週四(5月29日)下午,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發佈了一項「行政暫停令」(administrative stay),暫緩國際貿易法院此前一天要求川普政府在10天內撤回多項關稅措施的命令,但並未提供做出該項決定的具體理由。

上訴法院指出,為了審理川普政府的上訴,將先暫緩此前法院的裁決,並命令原告及川普政府分別在6月5日和6月9日前提交回應文件。

美國聯邦國際貿易法院週三裁定,川普在上個月對多國徵收的對等關稅,以及早前向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的報復性關稅都屬於「非法」。

由3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認定,美國憲法賦予國會而非總統徵收關稅的權力,儘管川普引用《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IEEPA)以因應「國家緊急狀況」、行使該項職權,但被法官認為已超越憲法所賦權力。

該項消息公佈後,全球股市聞訊上漲,但隨著美國政府在上訴法院贏得暫時解除禁令的裁決,市場漲勢也陷入停滯。

川普週四在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發文,批評國際貿易法院的裁決「極具政治性」,「這項可怕的裁決聲稱,我必須獲得國會的批准才能實施這些關稅……如果這項裁決被允許生效,將完全摧毀總統的權力。」

此前,川普政府中的高階官員曾表示,他們不會因為週三的裁決受挫,並稱他們預計會在上訴中獲勝,再不然便會動用其他總統權力來確保關稅得以實施。

國際貿易法院週三審理的兩起案件是分別由5家企業和12個州政府所提出,兩案均主張川普的關稅措施違反美國憲法賦予國會對國際貿易的管轄權。

其中代表五家企業的非營利組織自由正義中心(Liberty Justice Center)表示,上訴法院的臨時暫停令只是程序上的步驟。

該中心的高級法律顧問施瓦布(Jeffrey Schwab)認為,上訴法院最終會同意這些小型企業的觀點,即它們因為川普的關稅面臨無法彌補的損害,包括「失去關鍵供應商和客戶、被迫且虛化高價改變既有供應鏈,最嚴重的是,這些企業的生存受到直接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國際貿易法院週三的判決外,美國華府另一個聯邦法院也裁定川普援引《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來實施一系列關稅措施得舉動越權。

然而,該裁決範圍影響範圍相對有限,法院祭出停止徵收關稅的命令僅適用於提出訴訟的玩具公司。川普政府也以對該裁決提出上訴。

各國如何回應

許多美國的貿易夥伴對法院判決做出了謹慎回應。英國政府表示,貿易法院的裁決是美國政府的內部事務,並指出這「只是法律程序的第一階段」。德國和歐盟委員會則表示無法對該裁決發表評論。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則對貿易法院的裁定表示歡迎,稱這與「加拿大立場一致」,即川普的關稅是非法的。

分析人士指出,川普關稅政策的未來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根據路透社的分析,這些關稅已導致企業損失超過340億美元,包括銷售損失和成本上升。

自4月2日川普宣布重大關稅後,市場出現反彈,川普隨後暫停大部分進口關稅90天,並表示將與貿易夥伴敲定雙邊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當前仍持續與多個經濟體進行貿易談判,但除了本月已經和英國達成協議外,其他協議仍難以達成。分析師表示,貿易法院的裁決以及上訴程序的不確定性,可能會讓日本等國在簽署協議上更加謹慎。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四則表示,包括日本在內的貿易夥伴仍在以誠意與美方進行談判,並未因為國際貿易法院早前的判決而出現態度變化,「事實上,明天一早我辦公室就會接待一個大型的日本代表團。」

不過,貝森特在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也指出,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有些停滯」,但他預期未來幾週會舉行更多與中方官員的會談。

北京週四已對國際貿易法院的裁決作出回應,稱美國應該徹底取消這些關稅。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詠前表示,美方推出單邊關稅措施「損人不利己」,「中方敦促美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理性聲音,徹底取消單邊加徵關稅的錯誤做法」。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美國際貿易法庭裁定川普越權 川普上訴質疑法院權威性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星期三裁定,暫停總統川普政府上月2日宣布的關稅措施生效,並裁定川普向對美貿易順差國家的產品徵收全面關稅是越權。川普政府隨即提出上訴,質疑法院的權威性。

川普上月2日在白宮公布對各國的關稅措施。(資料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29日訊)位於紐約曼哈頓的國際貿易法院表示,美國憲法賦予國會監督同其他國家間貿易的專屬權力,總統為保護美國經濟而行使的緊急權力並不凌駕在這些權力之上。

美國國際貿易法庭今天裁定,白宮援引的緊急法並不賦予總統單方面對幾乎世界各國課徵對等關稅的權力,現限期白宮10天內喊卡。白宮在汽車和鋼鋁材的關稅則未受到影響。

美國國際貿易法庭(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今天這項裁定,擋下了川普上個月對美國幾乎所有貿易夥伴加徵的對等關稅,以及他在此之前對中國、墨西哥與加拿大所施加的關稅。

就目前而言,這項裁定恐波及總統川普政府與全球多國之間的貿易談判,因為川普未經國會批准即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發布對等關稅政策,並以此作為與約略18國的談判籌碼。

不過,今天的裁定並不影響川普政府在鋼鋁材、汽車的關稅,因為這些關稅是在援引不同的法律下展開,需經美國商務部調查,總統無法自行決定實施。

今天的裁定也不影響川普揚言對藥品、半導體等其他關鍵商品開徵的關稅。

川普政府隨即提出上訴,質疑法院的權威性。白宮發言人表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構成國家緊急狀態,摧毀美國社區,置美國工人於不顧,並削弱美國國防工業基礎,法院對這些事實並無異議,又說如何妥善應對國家緊急狀况,不應由非民選法官來決定。

今次裁決來自兩宗訴訟,其中一宗由美國非營利、無黨派訴訟機構自由正義中心,代表5間受關稅影響的美國小企業提出,另一宗由美國10多個州提出。

財經媒體CNBC報導,此案最終可能要由聯邦最高法院定奪。

 

分类
国际

川普建議對歐盟商品徵收50%關稅 歐盟籲要尊重非威脅,川普對蘋果及三星等手機制造商發出關稅威脅

美國總統川普週五(5月23日)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表示,「歐盟非常難打交道。我們與他們的談判毫無進展!因此,我建議自2025年6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直接課徵50%關稅。又表示蘋果公司要對非美國製造的手機支付25%關稅,南韓三星電子公司和其他生產手機的企業亦將面臨關稅。

川普表示,美國與歐盟的談判毫無進展。(路透社)

美國與歐盟高級貿易官員原訂於週五舉行會談,檢視雙邊關稅談判進度。但川普卻等不了了。他甚至排除會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堅持對歐盟進口貨物徵收50%關稅。

法新社報導,川普在白宮被記者問到是否尋求歐洲讓步時說:“我不是在尋求達成協議,我的意思是,我們已達成了協議,就是50%(關稅)。”

川普再次指責:歐盟“成立的首要目的就是在貿易上占美國便宜”,並批評歐盟有“強大的貿易壁壘、增值稅、荒謬的企業懲罰、非貨幣貿易障礙、貨幣操縱,以及對美國企業不公平、毫無根據的訴訟”,導緻美國每年對歐盟高達2,5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完全無法接受”。

這番對歐盟的警告,再加上對蘋果公司的「警告,」立即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衝擊。美股期貨下挫,美元兌多數主要貨幣走弱,黃金則因避險需求強勁錄得一個多月來的最大單週漲幅,上漲約1%。美國公債殖利率下滑,結束了近期因財政疑慮引發的漲勢。歐洲股市也受到影響,三大主要股指全面下跌:德國DAX指數下跌2.6%,法國CAC指數下跌2.8%,倫敦FTSE指數則下跌1.3%。

估計可能成為引發川普不滿的因素,一是貿易談判進展艱難,美歐間問題尤其複雜。二是七國集團財長及央行行長三天會期後的聲明對川普貿易戰採取了低調冷卻處理。這項聯合公報未直接提及美國的關稅政策,而是優先展現團結姿態,主張協調行動應對全球經濟動盪等內容。主持會議的加拿大財長尚潘會後就聲明中未直接和更多提及關稅問題淡化表示說:部長們並未迴避這一問題,並討論了關稅問題帶來的影響。加拿大正尋求達成協議,取消川普對鋼鐵和鋁等商品徵收的25%關稅。

考慮到G7財長會議是為即將在6月15日至17日在加拿大舉行的G7領導人峰會做準備,而在美國關稅政策及美國對烏克蘭戰爭等議題上,川普和多數G7國家領導人存在嚴重分歧,因此川普不希望屆時在全球貿易議題上自己孤軍作戰,希望起碼能在美歐貿易問題上打開一定的缺口。

威脅的背後是焦慮,川普的焦慮已經在上週日(5月18日)透過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的「威脅」表現了出來,他威脅說:如果各國在90天暫停期內未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關稅稅率將很快恢復到「對等」水平。美國財長的原話是:“川普總統已通知他們,如果你們不認真地進行談判,關稅稅率將回升至4月2日的水平。”

這個「你們」是哪些國家呢?貝森特表示,美國目前最關注的是與18個「重要」貿易夥伴敲定貿易協議。這之前的周五5月16日,川普也表示,各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時間不多了。當時川普正在阿聯酋首都阿布達比舉行的商業圓桌會議上時表示:「我們同時有150個國家想達成協議,但你不可能見這麼多國家。所以我認為,在接下來的兩到三週內的某個時候,斯科特(貝森特)和霍華德(盧特尼克)將會發出信函,基本上告訴人們——我們會非常公平——但我們會被付錢為歐盟。

回顧川普4月2日「解放日」宣布全球關稅計畫以後的變化:先是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崩塌,然後美國在4月9日宣布:對除中國外的其它國家免徵對等關稅90天,以便各國有時間和美國達成協議。儘管對等關稅暫時豁免,這些國家仍需要支付10%的基準關稅。

川普政府一直在與歐盟、日本、印度和韓國等貿易夥伴進行談判,並在5月8日宣布與英國達成了貿易協議。英國是在川普宣布全球關稅後第一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

5月11日,美中貿易代表團結束了在日內瓦舉行的關稅談判。雙方達成協議,互相下調關稅90天,下調幅度為115%。中國對美關稅降至10%,美國對華關稅降至30%(其中包括20%的與芬太尼問題相關的關稅)。這給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界帶來短暫的及時行樂的情緒。

可惜好景不長,美國財長貝森特上週日開始談到美國政府的談判策略是某種“戰略不確定性”,他說:“如果我們給予其它國家過多的確定性,他們就會在談判中利用我們。”

川普團隊「不確定的策略」確實不錯,但只可對外,不能對內,美國從上到下大大小小的企業個人都需要經濟發展的確定性,股市尤其需要。大幅增加的關稅對依賴中國或歐洲製造產品的美國小型企業,甚至大企業都活在關稅戰的負面影響之下:零售巨頭沃爾瑪警告要漲價,特朗普親自要求沃爾瑪自行“承擔關稅”,而具體執行的財長貝森特難以壓服沃爾瑪。最後的結果是:“沃爾瑪將承擔部分關稅,部分關稅可能還會轉嫁給消費者。”

川普打「貿易戰」玩的就是心跳,但他自己的小心臟難以承受的最大焦慮和壓力卻可能是來自美國國內。

歐盟委員會敦促美國在貿易談判中保持尊重而不是威脅。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及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通電話,堅稱歐盟致力於達成一項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強調負責監督歐盟27個成員國貿易政策的歐盟委員會仍願意真誠合作。

歐盟輪值主席國、波蘭經濟部副部長巴拉諾夫斯基表示,關稅威脅似乎是一種談判策略。他說,歐盟和美國正在進行的談判可能會持續到7月初。

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向蘋果及三星等公司製造的手機徵收關稅

他在社交媒體表示,凡是在國外製造並在美國銷售的蘋果手機,應該面臨至少25%關稅。之後他在白宮表示,南韓三星電子和其他生產手機的企業也將面臨關稅。他說,關稅不僅針對蘋果公司,還會包括三星和任何生產手機的公司,「否則這就不公平了」,相關政策預計從6月底開始實施。

川普在社交媒體發文說,他很早之前就告訴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庫克,希望他們在美國銷售的蘋果手機是在美國生產和製造,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地方,如果不是這樣的話,蘋果公司必須向美國支付至少25%的關稅。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新聞網事)中美互降關稅超預期 市場反應迅速後勢引關注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佈,國際市場迅速作出反應。與此同時,人們對90天“窗口期”後的形勢普遍持審慎態度。

根據此份《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兩國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取消共計91%的加徵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90天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90天實施24%的反制關稅。同時,雙方建立有關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

顯然,這些舉措不僅符合兩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期待,而且符合兩國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聲明公佈後,市場表現積極。歐洲股市普遍上漲,德國DAX指數上漲1.5%,法國CAC指數上漲1.2%。此外,美元和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消息發佈後走高。

當地時間14日,貿易追蹤機構Vizion的數據顯示,在兩國落實聲明內容後,在美國下單、從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運輸預訂量飈升近300%。截至5月5日的七天平均預訂量為5709個標準集裝箱,截至5月14日的七天平均預訂量更飈升至21530個標準集裝箱。

跨境電商反應也十分迅速,傢具、健身器材、機械配件領域的貨主都在快速訂艙,希望趕在90天“窗口期”內抓緊給海外倉補貨。隨著需求急速上昇,航運公司亦加速推進航線恢復。

中國企業相對顯得從容一些。無論在廣東東莞還是在浙江義烏,多數企業對此番關稅政策的變化態度相當理性淡定。

不少在義烏經營玩具、眼鏡、萬聖節等裝飾用品的商戶即表示,“辦法總比困難多”,早就佈局拓展新市場;而且,“美國市場對中國商品有依存度,從這些年不斷增長的訂單量就能看出來”。據一些商戶反映,和他們合作多年的美國客商都說“風浪都是一時的,一起經歷了這些變化,反而造就了更好的貿易夥伴關係”。在東莞,有玩具企業表示,美國此輪加徵的關稅中仍有10%稅率被保留,美國有客戶提出降價訴求,即讓中國企業承擔稅費,對此,他們並未同意。

在此輪美國濫施關稅中,主流媒體和眾多分析注意到,中國商家的態度普遍冷靜且有所準備。這種局面顯然與近年來對美貿易佔比逐步下降、中國製造業面對高關稅依然具有較強優勢,以及企業自身加快轉型提昇產品競爭力和議價能力等因素有關。

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在社交媒體上刊文說,從這次聯合聲明可以看到,美國更加迫切希望達成協議,當他們發現“虛空造牌”嚇唬不了中國,以最快時間達成經貿協議將成為接下來白宮工作的頭等大事。

輿論亦普遍指出,90天后的形勢仍是未知數。上觀新聞的文章即表示,日內瓦會談成果超出市場預期,這有利於中國各部門各地區一定程度上“騰出手”,把更多精力用於推進相關改革舉措。同時,要看到經貿摩擦的複雜性和對手的多變性,對90天后的形勢預期不宜過分樂觀。

有不少網友亦發表評論稱,“暫停關稅,不一定是(美國)認慫,更可能是個緩兵之計”。這場博弈暫時“戰術停火”,最終考驗的不僅是雙方的經濟韌性,真正需要關注的是如何在多極化世界中建立更公平、可持續的貿易規則,這應該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美中會談聯合聲明 美對中關稅暫從145%降至30% 中方:好飯不怕晚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2日訊)美中雙方今天表示,雙方同意在5月14日前暫時調降原本相互祭出的高關稅,其中美國將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45%,暫時調降至30%。

根據白宮今天發布的美中貿易談判聯合聲明報導,川普政府將所謂「對等關稅」從原本的125%暫時降至10%。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1日表示,正在日內瓦與中國舉行的雙邊會談目的在「緩解」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他預計未來數月將達成多項貿易協議,但並未點名具體國家。

不過川普政府2月初就中國在芬太尼議題所課的20%關稅仍維持不變。也就是說,美國把原本今年以來對中國所課的145%關稅降至30%。

北京方面則把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從125%降至10%。

美中會談成果公布 北京:好飯不怕晚

中兩大經濟體10到11日在瑞士舉行關稅磋商後,中國代表團11日舉行記者會表示,這次會談照顧了彼此的關切和發展利益;官員並以「好飯不怕晚」形容即將公布的會談成果。

中國和美國在瑞士日內瓦閉門進行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結束,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11日表示,取得「重大進展」

何立峰在日內瓦告訴記者,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的會談氛圍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取得實質性進展。這與美國代表團稍早針對會談所作發言類似。

貝森特稍早告訴媒體:「很高興向大家報告,在這場非常重要貿易談判中,美國和中國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何立峰指出,中美雙方將儘快敲定有關細節,並且將於明天發布會談達成的聯合聲明。

中國代表團在美中關稅會談後舉行了簡短的記者會,商務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在會中表示,中美兩國經貿團隊在日內瓦進行了「坦誠、深入和建設性的會談」,達成重要共識。會談體現了「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及「專業高效」3個特點。

他說,雙方從維護中美經貿關係大局出發,認真聽取彼此的關注,充分考慮各自的國情、發展階段和制度差異,拿出了誠意,推動會談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雙方在會談中照顧彼此的關切和發展利益。

此外,中美雙方秉持理性、客觀、務實的精神相向而行,積極尋找最大公約數,為實現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不斷累積條件;雙方經貿團隊本著專業精神,充分利用各自的專業知識,在有限的兩天時間開展了密集磋商,對中美管道領域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討論,為本次談判達成共識提供了堅實基礎。

對於這次會談決定建立的磋商機制,李成鋼表示,雙方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的機制性安排。對中方來說,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作為中美經貿談判中方負責人,與美方負責人共同引導該會談。在雙方負責人領導下,雙方工作團隊將就中美經貿相關問題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溝通。未來溝通的時間和地點都將由雙方進一步商定,電話會議、視訊會議都會是溝通方式。

會談成果據指將於當地時間12日公布。李成鋼說,「今天我們不便過多地披露成果的細節。至於成果公布的時間,中國有句話:『好飯不怕晚』(好的事情不怕來得晚一些),我想無論什麼時候發布,世界的反應都是積極的」。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佈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電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12日公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美國”),

認識到雙邊經貿關係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

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係的重要性;

鑒於雙方近期的討論,相信持續的協商有助於解決雙方在經貿領域關切的問題;

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雙方承諾將於2025年5月14日前採取以下舉措:

美國將(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徵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按該行政令的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徵剩餘10%的關稅;(二)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這些商品的加徵關稅。

中國將(一)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徵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徵剩餘10%的關稅,並取消根據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和第6號對這些商品的加徵關稅;(二)採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採取上述舉措後,雙方將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中方代表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協商可在中國、美國,或雙方商定的第三國進行。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開展工作層面磋商。(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新聞發佈會表示:中美達成重要共識 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新社日內瓦5月11日電 (記者 德永健)中美經貿高層會談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當地時間11日晚在出席中方代表團舉行的新聞發佈會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中美雙方將盡快敲定相關細節,並將於5月12日發佈會談達成的聯合聲明。

何立峰說,在當前形勢下,本次會談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會談富有成效,邁出了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何立峰表示,中美經貿關係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中方願同美方一道,積極落實今年1月17日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本著解決問題的務實態度,坦誠對話、平等協商、管控分歧,深挖合作潛力,拉長合作清單,做大合作蛋糕,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取得新的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答記者問

中新社北京5月7日電 (尹倩芸)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7日表示,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的基礎上,中方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

有記者問:5月7日早,外交部發布消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期間與美方舉行會談。請問商務部能否介紹一下此次會談的背景和相關考慮?

發言人指,美國新政府上任以來,採取了一系列違規、無理的單邊關稅措施,嚴重衝擊中美經貿關係,嚴重擾亂國際經貿秩序,也給世界經濟復甦增長帶來嚴峻挑戰。中方為捍衛自身正當權益,採取了堅決有力反制。近期,美方高層不斷就調整關稅措施放風,並通過多種渠道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就關稅等問題與中方談起來。中方對美方信息進行了認真評估。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的基礎上,中方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何立峰副總理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在訪問瑞士期間,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長貝森特舉行會談。

發言人說,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無論是打還是談,中方維護自身發展利益的決心不會改變,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維護國際經貿秩序的立場和目標不會改變。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任何對話談判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開展。中國有句古話,“聽其言而觀其行”。美方想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就要正視單邊關稅措施給自身和世界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正視國際經貿規則、公平正義和各界理性聲音,拿出談的誠意,糾正錯誤做法,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平等協商解決雙方關切。如果說一套、做一套,甚至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搞脅迫訛詐,中方絕不會答應,更不會犧牲原則立場、犧牲國際公平正義去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發言人稱,中方注意到,一些經濟體也正在與美方進行談判。需要強調的是,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堅持原則立場、堅持公平正義,才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確之道。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方將始終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堅定不移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堅定不移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中方願與各方一道,不斷深化互利合作,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抵制單邊保護主義和霸權霸淩行徑,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川普關稅戰:加州港口貨物量大減,5月2日起取消800美元「小額免稅」!

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港,起重機卸下亞洲貨櫃的頻率驟減,以往的嘈雜碼頭也安靜下來。港務主任塞洛卡(Gene Seroka)說:「簡直落針可聞,這很不尋常。」由於美國讓小額包裹享有關稅豁免的待遇今天終止,部分零售商已停止向美國顧客銷售產品,其他業者則正在尋找暫時因應方案,希望關稅能調降。法新社報導,從這個非正式量表看來,美國經濟在總統川普向中國發起貿易戰之際,正面臨放緩。

關稅戰影響 加州港口貨物量大減

洛杉磯港(Port of Los Angeles)與鄰近的長堤港(Port of Long Beach)都是中國和亞洲其他地方的商品進入美國的最大門戶,這讓洛杉磯港成了新興危機的首批受害者之一,數以百萬計美國人的生活隨後也可能受到影響。

川普一下實施、一下暫緩的關稅措施及其他國家的報復行動令進口商膽怯,他們已逐漸減少家具、玩具、衣物的普通訂單。

塞洛卡說,本月4日當週,洛杉磯港接收的貨物最多將比去年同期減少35%。

長堤港表示,預估整個5月的進口貨物將減少3成。此外,已有數十艘船取消運貨到這兩座港口的行程。

塞洛卡說:「許多零售商和製造業者都按下暫停鍵,不再接收任何來自中國的貨物。」

中國是受川普關稅措施打擊最嚴重的國家,部分貨物稅率高達145%。今年的商品銷量或許不會成長,但勢必會漲價。

塞洛卡說:「實際上,現在中國製產品的成本比上個月貴了2.5倍。」他指出,白宮若不改變心意重新開放貿易,消費者很快就會開始發現商品缺貨。

他說:「美國進口商告訴我,尤其是零售業,他們手上現在約有5到7週的正常庫存…如果這場貿易爭端再拖下去,我們可能會看到商店貨架和網路購物平台上的品項變少。」

物流工人蒙塔波(Antonio Montalbo)說,他因為受夠通貨膨脹,在去年11月總統大選把票投給川普,相信他能救經濟。

如今蒙塔波說:「現在我們碰上比通膨更糟糕的事,就是關稅。」

美小額包裹關稅豁免終止 部分業者暫停對美出貨

路透社報導,隨著美國總統川普上月決定取消原產自中國和香港產品的「小額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待遇,原本免徵關稅、價值低於800美元的電子商務包裹,如今將面臨高達145%的關稅,此舉已顛覆全球貿易,並引發北京當局報復。

英國美妝產品零售商Space NK上個月30日發布通知指出,「為了避免我們顧客的訂單出現不正確或額外費用」,公司已暫停處理對美國的電子商務訂單和出貨。

Space NK並非唯一做出這項決定的業者。總部位於加拿大溫哥華、銷售中國製胸罩和內衣的Understance在社群媒體Instagram貼文中向顧客表示,由於關稅問題,公司不會再向美國出貨,待政策明朗後再恢復。

全球貿易顧問公司Trade Force Multiplier執行長艾倫(Cindy Allen)表示:「我們(的關稅)正從零飆升至145%,對業者與顧客來說都難以承受。」

艾倫還說:「我看到很多中小企業乾脆選擇全面退出(美國)市場。」

願意繼續進入美國市場的業者則被迫提高產品售價。

英國服飾零售商Oh Polly總經理布蘭尼(Mike Branney)說,公司產品在美國的售價比在其他市場提高20%,且後續可能會考慮進一步調漲價格,以因應關稅變高。

總部設於新加坡的快時尚巨擘Shein今天在其美國Instagram帳號貼文中尋求讓顧客安心,寫道「有些產品標價可能會與以往有別,但我們大多數的產品依然平價」。Shein銷售大多在中國製造的服飾,美國是Shein最大市場。

中國電商巨擘「拼多多」旗下國際購物平台Temu則在網站上醒目標註已存於美國倉庫的商品為「本地」,並跳出訊息通知消費者這類商品不會產生進口關稅。

Temu透過聲明指出「目前美國所有銷售均由本地賣家負責,訂單也在美國境內完成」,並強調美國顧客的價格「維持不變」。

但在今天政策生變前進口的物品最後也會售罄。Shein和Temu過去幾週均已削減在美國的數位廣告支出,為銷售很可能受到衝擊的情況做準備。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编辑精选

(東西問)丁一凡:歷史視角,關稅戰沒有贏家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歷史視角,關稅戰沒有贏家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

中新社記者 崔白露

近期,美國政府宣佈對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引發全球市場強烈震蕩。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此舉不但無助其解決國內問題,反而給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秩序帶來巨大挑戰,是損人不利己。

關稅戰如何產生?歷史上的關稅戰曾帶來哪些後果?本屆美國政府拋出所謂“對等關稅”,有何歷史淵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丁一凡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關稅戰是如何產生的?其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演變?

丁一凡:關稅制度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8、19世紀,歐洲大國會利用關稅這一工具追求兩個目的,一是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二是保護本國市場。

工業革命前的重商主義時代,手工業發達的歐洲國家通過貿易出售製成品,換回更多資源。例如,葡萄牙、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發現大量黃金、白銀,運回歐洲成為富有國家。後來,英國、法國向葡萄牙、西班牙出口製成品,換取大量金銀貨幣,促進國家經濟繁榮。這期間,一些國家主張通過貿易順差實現金銀貨幣流入,通過關稅和產業扶持等方式保護國內市場、促進出口。

進入工業革命時代,歐洲成品製造從手工轉為機器,生產效率大為提高。最早步入工業化的國家需要更大市場“消化”機器成本和產品,但後步入的國家傾向于保護本地市場和弱勢產業,便加徵關稅,為本國工業化提供保障。

除了做生意,國家之間還有實力競爭、地緣政治博弈,關稅經常淪為博弈的工具。某國通過提高關稅將他國產品排除在本國市場之外,他國也隨之利用關稅排斥該國產品。這樣,雙邊關稅越加越高,形成關稅戰。

 

中新社記者:歷史上有哪些關稅戰的典型案例?產生了什麼後果?

丁一凡:歷史上真正被稱為關稅戰的案例有兩個,第一次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第二次發生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任期內。

經濟大蕭條時期美歐之間的關稅戰是一個典型。1929年,紐約股市崩潰,引發全球金融危機。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將2萬多種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從38%大幅提昇至59.1%,引發全球報復性關稅戰,英、法、德等紛紛抬高貿易壁壘,國際貿易額三年暴跌60%。

大蕭條開始時,美國有430萬人失業,到1932年,失業率幾乎達到24%,失業人數達1200萬,5000多家銀行倒閉,數十萬人無家可歸。美國進口額從1929年的44億美元降至1933年的15億美元,出口額從54億美元降至21億美元;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NP)從1929年的1031億美元降至1933年的556億美元。

各國相互報復,國際貿易額急劇下降,經濟危機又引發民族主義情緒,國家間陷入“以鄰為壑”的政策博弈。隨著多邊合作體系崩潰,全球經濟網絡進一步割裂。貿易戰與經濟衰退呈現惡性循環,最終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2018年,當時美國政府指責中國對美有巨大貿易順差,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進而挑起中美貿易戰。

實際上,貨物貿易領域,美國政府限制技術產品對華出口,而要求中國購買的農產品、能源並無價格優勢,但美國民眾又需要中國廉價質優的消費品,因此才會出現貨物貿易的不平衡;服務貿易領域,美國具有相當大的比較優勢,據美商務部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美方對華金融服務出口始終保持在40億美元以上,從中國獲得的知識產權使用費超70億美元。特朗普祗談貨物貿易逆差,不談服務貿易順差,顯然是片面的。

事實證明,這次的關稅戰沒有扭轉美國的貿易逆差,也未能實現對華“脫鈎”,中方的反制措施使美國農產品等對華出口銳減、損失了海外市場。

 

中新社記者:自建國以來,美國歷屆政府的大規模加徵關稅有何歷史淵源?

丁一凡:無論是20世紀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還是當前的關稅戰,都可看到美國歷史的“遺產”。

美國獨立後,國家經濟一度嚴重依賴歐洲。美國開國領袖經過辯論,決定走自主工業化之路,關稅成為保護本國產業的重要工具。

但美國各州自然禀賦不同,利益也不同。南方各州主要發展農業,出口市場是歐洲,是自由貿易的信徒;相反,北方各州發展工業,希望保護紡織機等產品的本土市場,主張貿易保護。雙方的矛盾引發了美國南北戰爭,在各自付出慘痛代價後,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

隨後,通過加徵關稅等貿易保護措施,美國工業化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工業經濟體。因此,這之後美國經常會把大規模加徵關稅當作促進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不時拿出來用一下。但彼一時,此一時,老藥治不了新病。

 

中新社記者:此次特朗普政府拋出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具有哪些特徵?影響幾何?

丁一凡:所謂“對等關稅”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發明,這一政策的計算公式非常隨意,僅用出口總額除以貿易順差得出百分比,再除以二,便為對等關稅率,沒有什麼根據,可謂獨斷專行。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這套關稅政策幾乎不可行,也對美國經濟不利。

經歷幾十年全球化,國際貿易已不僅是當年的製成品或原材料交易,而是供應鏈的組合。以中美兩國為例,雙邊貿易中許多是半成品。例如,美國一家玩具生產商從中國進口玩具娃娃的頭髮,再製成娃娃出售,加關稅後,美國廠商的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別看東西小,要在國際供應鏈找到新的供應商,不是那麼容易。

資本市場非常敏感,關稅一加,對中國供應鏈依賴嚴重的企業股票價格就往下滑。而這些企業往往是股市上最重要的藍籌股,一旦價格大幅下跌,美國股市危機就不遠了。

美國消費市場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也很大。中國貨短缺,物價就會上揚,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引起美國政府宏觀政策調控困難。如果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脹,就會導致債務負擔增加,投資成本上漲,美國經濟容易陷入滯脹困境。

 

中新社記者:為何說關稅戰沒有真正的贏家?當前國際社會應如何應對因關稅戰引發的危機?

丁一凡:經濟全球化時代,關稅戰是對自身和對手都損害巨大的行為,是典型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中美之間貿易額巨大,很大程度是因為各國之間搭建了一套複雜的供應鏈。若關稅戰打斷供應鏈,中國生產商當然有很大損失,但美國的下游廠商、零售企業及消費者遭受的損失可能更大。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戰針對所有國家和地區,基本上是將美國孤立于世界貿易體系之外。現在,許多國家意識到一旦讓步,美國就會得寸進尺。中國堅決反制後,其他國家看到了大趨勢,越來越多國家希望同中國加強經貿合作,共同抵禦蠻不講理的美國。

經濟全球化時代,即使美國想逆全球化,全球經濟供應鏈也無法很快打斷,並且要付出難以承受的巨大代價。美國需要根據市場預期修正其關稅政策。(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