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港澳 港版國安法 编辑精选 香港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明日正式啓動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29日訊)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聯同廣東省和深圳市政府,以及澳門特區政府明日(十一月三十日)正式推出為期一年的「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試行計劃的首階段安排會先實行跨境直通救護車由深圳和澳門的指定派送醫院(即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載送病人到香港的指定公立醫院。

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開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陸路轉運,探索在指定公立醫院開展跨境轉診合作試點。行政長官去年也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探討粵港澳大灣區醫院之間救護車跨境轉運病人的安排。在國家多個部委的鼎力支持和指導,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試行計劃明日得以正式啓動,標誌着大灣區優質醫療衞生合作和發展邁向新台階,同時回應了大灣區內居民長久以來的殷切期盼。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深化醫療衞生合作,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醫療融合,攜手共建『健康灣區』,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譜寫新篇章。」

在跨境直通救護車安排的機制下,經指定跨境合作醫院團隊評估及同意,可安排以「點對點」模式於指定醫院之間直接運送有特定需要及臨床狀況合適的病人到香港,無需在口岸轉換救護車,從而減低病人在運送過程的風險。

試行計劃設有機制防止濫用及確保跨境運送安全。因應病人的情況和醫療需要不盡相同,派送醫院醫生在處理每宗個案時會按照臨床診斷和病人實際情況,評估是否有需要安排病人跨境轉院,接受持續治療或復康服務。派送醫院醫生會聯絡醫院管理局重大事故控制中心,與接收醫院共同就個案作評估、資訊交換及協調,從而決定是否啓動運送機制。派送醫院和接收醫院也會確保病人親屬及/或病人已同意有關安排並知悉運送風險。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與粵、澳兩地政府就救護車跨境直通運送安排積極商討和緊密合作。為做好準備,三地政府今年八月和十月合共進行了三次演練,測試在模擬載送病人的情況下的救護車跨境安排。

粵港澳三地政府會視乎試行計劃的成效及運作經驗,考慮下一階段擴大計劃的安排。

來源:政府新聞處

分类
一路风情 港澳 编辑精选 香港 體育

​醫務衞生局局長談步行活動和「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日訊)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十一月一日)上午出席「國慶75周年 日行萬步步行挑戰2024」啟動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很高興今日參加「國慶75周年 日行萬步步行挑戰2024」活動。健康是每一個人的最大財富。我們要管理財富,也要管理健康。體能運動是有助管理健康的最有效方法。步行是其中一種最簡單且最便宜的方法。如果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多步行,這可以讓全體市民更加健康。因此,不論在家看電視時還是在辦公室辦公時,可以考慮站起來原地步行。我們希望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步行。

記者:昨日進行了第二次跨境救護車(「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演練,可否談談如何順利進行?另外,在甚麼情況下可以利用該救護車服務?此外,家屬是否可以跟病人一起乘坐跨境救護車?

醫務衞生局局長:「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試行計劃)昨日順利進行了第二次演練,整個過程非常順利。醫院之間的初步對接牽涉及一名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港大深圳醫院)的模擬病人須轉運回香港,所以預先由該院聯絡醫院管理局(醫管局)重大事故控制中心,提交有關病人的資料後,確認該名病人需要跨境直通救護車服務,同時要確保整個過程安全,以病人的利益為最重要的考慮。

昨日的演練較特別之處是首次有一輛深圳救護車取得「兩地牌」,利用「兩地牌」直接過關,整個流程花了約50分鐘,由港大深圳醫院直接過關來到香港的屯門醫院。在整個流程中,包括剛才提及港大深圳醫院與醫管局的對接和交換、確認病人適合和需要直通救護車服務、由醫院確保病人的健康和安全,以至過境手續等各方面的安排均為妥善,整個流程非常順利。考慮到這次演練如此順利,在隨後的三地跨部門會議後,我們確認會在本月,即十一月應該可以實行試行計劃。

至於剛才你提及如何確保病人適合而且能安全做到跨境運送,我們強調有關運送是醫院與醫院之間的轉運,有別於一般從一個意外現場或病人發病的地方緊急送往一間醫院。這是經過醫院專業人員的聯絡,詳細考慮病人的臨床情況後再作確認。因此,有些病人不適合一般的運送,例如他們不能自行步行或甚至不能自己坐起來,或需要醫護人員提供連續性的醫療服務。我們也需要確定病人的病情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在運送過程中達致安全。這已經形成了一個機制,日後亦會由派送醫院與醫管局之間進行聯繫。

記者:病人可否主動提出使用該服務?

醫務衞生局局長:病人會提出轉運回香港。至於是否需要使用該服務,則首先會由港大深圳醫院或當地的醫院確認病人的狀況適合用何種轉運方法。因為部分病症比較輕微的病人,特別是不影響病人自身行動的病症,或有些可以坐輪椅過關的病人未必需要該直通救護車服務,所以醫護人員作出考慮後會向醫管局提出請求,醫管局也會平衡病人的需要和安全性,作出最後的決定。

我們要強調一件事,跨境救護車服務是通過很多部委和部門安排,除了考慮病人的需要,我們也須考慮出入境以至檢疫方面的安全,因為牽涉跨境的情況,所以我們作出安排時也須考慮這些因素。

記者:有否指定哪間醫院?

醫務衞生局局長:現時,我們使用「點對點」的方法。深圳方面是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作為試點。如果其他醫院需要起動此安排,就會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聯絡。至於香港的接收醫院,醫管局會作統籌,但一般情況和原則會是最接近關口的醫院。現時的試點計劃會以深圳灣口岸作為關口,所以最接近的醫院應該是屯門醫院,因此我們預期最多的轉運會是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至屯門醫院。

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