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编辑精选

金仲兵:疫情致家暴多发,付妈妈和反家暴展馆引发哪些启示?

来源:《企业与法律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金仲兵
 

 

联合国4月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疫情重压下全球近半人口被迫居家隔离。因为时日长久,空间狭小,生活单一,情绪受到压迫,家庭矛盾不断,家暴类行为呈多发趋势,特别是男性针对女性的家暴数量激增。
据报道,黎巴嫩和马来西亚的女性求助热线电话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巴西里约法官说已经出现了40%或50%的案件增长。中国则快速增长了两倍。谷歌等搜索引擎上,因家暴而寻求帮助的搜索也达到了5年来的峰值。美国、英国、西班牙、塞浦路斯等国都出现快速增长势头。
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紧急呼吁各国,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若在内网上搜索“家暴”关键词,会出现许多相关内容,其中不泛名人、大咖有家暴行为或是被家暴的情况,至于未能曝光的普通家暴,则难以计数。
新浪微博注册为“宇芽YUYAMIKA”的用户在2019年11月25日上传一段视频,显示其在电梯间内遭到男友的暴力拖拉,场面十分凶残,引起网友关注。
上述事实说明,家暴问题由来已久,突发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其深度和广度。拿起法律武器,反对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项急迫的社会工作和法律实务。

从更长远的家暴生成链条来看,这只是系列社会问题的最终反应。其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深层次问题,有什么化解方案?从辽宁省反对家庭暴力展览馆及其创始人付广荣的事迹中,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付广荣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老律师和社会法律工作者,因为坚持二十多年收养、帮扶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冲动杀人的女犯们遗留的特殊孤儿、建立世界唯一的反家庭暴力展览馆而闻名。
付广荣收养特殊孤儿,虽与社会法律工作有关,但也纯属偶然。1999年担任辽宁法制教育中心主任时,因为一次偶然的帮扶活动,她结识了一群因家暴杀亲服刑的女犯人。
通过交流,付广荣得知她们的孩子都流落在外,无处安置。女犯们也敏锐地发现了付广荣流露出的悲悯之情,马上就像找到救命稻草一般,紧紧抓住她的手,希望她成为孩子们的新妈妈。那种场景,让付广荣不忍回绝。
这毕竟不是小事,经过一番思考,付广荣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准备接过这个担子,成为这群特殊孤儿的新妈妈。这是她人生的一次巨大转变。
付广荣为此几乎放弃了律师事业,还卖掉了律师楼,相当于自断后路,开始专注于慈善工作,全国首家儿童救助机构—阳光儿童村应运而生。从此,付广荣成为了四十多名特殊孤儿的新监护人:付妈妈。

2002年,在儿童村的基础上,经辽宁省委宣传部、司法厅、教育厅及团省委联合推动,“辽宁省法制道德教育基地”建成,该基地的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了辽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展馆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记录、展示了儿童村的发展历程。台湾台北大学教授王财贵参观后评价说:“这是世界唯一的反家庭暴力展览馆”。

几年下来,展览馆接待中外参观者约400万人次,迎来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参观者,有的是全家包机慕名而来。国内众多省份也纷纷组织参观团,大量学生团体在这里感受爱心传递。
2003年,美国新闻周刊参观后评价:“沈阳付妈妈的儿童村使中国的人权上了一个台阶!”原辽宁省副省长陈淑芝在参观时表示:“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权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个案推动法治进步,终有成果。2005年8月,辽宁省政府在关于对孤儿认定的条款中加入了“父母服刑期间,尚没有确定监护人的未成年人,比照享受孤儿的待遇……”。
闻讯而至的求助者越来越多,儿童村波澜不惊地完善着,扩大着。欲罢不能的付妈妈索性在这里开展了高墙外的延续教育,帮助这群特殊的孩子们学习和成长。这些孩子们也成为了反家庭暴力展览馆的建设者和看护者,更是展馆主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人生与展馆已经融为一体。
逐渐长大的孩子们让付妈妈欣喜之余又担心起来:他们走向社会如何生存?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主创业的问题。2006年,在得到肖作福、沈显慧等辽宁省老领导的支持后,“辽宁省特殊孤儿创业培训基地”在这里落成。

2010年,付妈妈的事迹传到海外,入围了诺贝尔和平奖。

2011年3月,全国立法大学皮艺军教授带队专程到展览馆考察。5月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制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付妈妈和孩子们相濡以沫,伴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成人。
六十四个曾经被遗弃的“小可怜”,在付妈妈的引导下脱胎换骨般成长为一个个充满正气、道义和责任感的合法公民。但这只是付妈妈万里长征的一部分,她还要继续兑现一个母亲的责任。
她对孩子们说:我一定要让你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定要给你们当中的男孩子娶上媳妇,给女孩子找到好人家。她没有食言,时至今日已经为六十四个孩子全部安置了工作,二个孩子研究生毕业,八个孩子大学毕业,已经给三十八个孩子娶了媳妇……
荣辱何需忆,冷暖惟自知。这只是一份十分简单的成绩单,但几组数据的背后,却是付妈妈整整二十年的黄金岁月!
这一片浸透着爱与恨、罪与罚、毁灭与希望的神奇土地,就像一座充满魔力的灵魂工厂,创造着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温情故事。有的服刑母亲刑满出狱,第一件事情就是带着孩子专程赶来,流着热泪向付妈妈千恩万谢。这些曾经的犯人和她们的孩子,带着对付妈妈的感激之情,向社会、向世人到处诉说这个充满大爱的当代传奇,感染着一群又一群的人们。

付妈妈的纪实作品《我与三十七个女杀人犯的故事》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网易等平台连载,引发了大讨论,产生了思想共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特殊孤儿和家庭暴力问题。后经马来西亚教育委员会翻版,马来华人每个家庭一册,影响广泛。
付妈妈的事迹引起了国内外各地方、各阶层、各群体、各类媒体和传播机构的广泛关注。凤凰网、法律与生活、中华儿女、新京报等主流媒体曾多次以付广荣的慈善事业为专题进行过多期图文或视频报道。英国BBC电视台等国外媒体和团体仍在约定参观事宜,长城影视公司正准备结合此馆拍摄反家庭暴力系列专题片。
屹立于儿童村的反家暴展览馆历久弥新,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它除了一如既往承载大孩子们的精神寄托外,还要肩负着媒体接待、学术考察、行业交流、商业合作等各种功能,并已成为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司法研究科研基地。

早在2014年,关于辽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孤儿创业培训基地的专家论证会就在北京由著名学者胡星斗教授主持召开。
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江平教授,原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法治三老”之一的郭道晖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湛中乐教授,《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刘桂明等多位专家学者莅临,一致表示大力支持付妈妈的慈善事业。

专家结合多方事实认为,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孤儿创业培训基地具有重要的社会与文化价值,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价值巨,在保护人权、创新公益事业发展模式方面的探索具有国际意义,对于社会治理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付广荣和辽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的事迹,也引起辽宁省省委党校、辽宁大学、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图书馆以及辽宁社科院专家的高度关注,一致强调说,这是在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的有益探索:既教育家庭暴力被害者,更教育其无辜的后代,是沈阳市以及辽宁省一个的创新典型。

在运营层面的启发是,多元慈善文化生态是未来发展方向。若此,既需要有更多付妈妈这样愿意从点点滴滴的基础工作做起,用大爱之心为社会分忧解难的慈善家,也需要有无数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来奉献爱心并参与具体工作。
另一启发是,通过产业化运作培养自我造血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需要,管理部门要给予民间公益组织足够的重视、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有更宽松、更稳定的工作环境(更完善的反家暴教育展览场馆)。
这一切,又都少不了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驾护航。
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九日星期日

分类
兩岸 名人專訪 大陆 编辑精选

江平、郭道晖、茅于轼等专家称:辽宁反家暴展览馆价值巨大

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性大暴发,近10亿人被隔离,家暴问题再次浮出水面。4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呼吁世界各国立即采取措施。

较早关注家暴问题的中国人,是辽宁沈阳的付广荣。她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老律师和社会法律工作者,从1999年开始建立全国首家儿童救助机构—阳光儿童村,收养、帮扶因被家暴杀人服刑的女犯们的孩子,被亲切地称为“付妈妈”。这一年的第54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国际反家庭暴力日”。

2002年,在辽宁省委宣传部、司法厅、教育厅及团省委的联合推动下,以“辽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为标志的“辽宁省法制道德教育基地”顺利建成。展览馆的突出特点是,不参与家暴问题的法律实务,而是定位于教育在先,预防为主:将诸多案例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方式向人们展示出来,引导人们从更深层、更长远、更宏大的社会层面进行反思,警示家暴冲动,降低发生概率。

几年下来,展览馆就接待中外参观者约400万人次。近20年来,展览馆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影响了一群又一群的人们,也引起各界专家、学者、律师、公益慈善者、法律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全社会开始重视、思考家暴问题:

一、如何认识反家暴工作的紧迫性?

二、如何落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辽宁反家暴展览馆有什么值得关注和学习之处?

四、其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有多大?

就此,国内顶尖学者在北京举办专家论证会。

与会专家有:

  • 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江平教授。
  •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
  • “法治三老”之一郭道晖教授。
  •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湛中乐教授。
  •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巡视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刘庸安教授。
  • 《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辑、《中国律师》杂志总编辑、清华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刘桂明。
  • 第一届“全国十佳律师”之首、中央电视台法律顾问岳成。
  • 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亚洲周刊评选的中国大陆风云律师张星水。
  • 中国问题学创始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兼会议主持)等。

与会专家表示:

一、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具有重要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茅于轼教授说:“付广荣女士是公益慈善事业的旗帜,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值得全社会学习”。

郭道晖教授说:“付广荣从事的是伟大光荣正义的事业,对于公民社会与公民责任的培育意义重大”。

二、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价值巨大。

江平教授说:“付广荣女士了不起,反家庭暴力展览馆有助于保护妇女儿童,孤儿创业培训基地对于特殊孤儿少年青年是个帮助,将推动这方面在全国的立法”。

北京大学湛中乐教授也认为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将推动反家暴立法、促使国家尽快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

张星水主任说:付广荣和辽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演绎了当代武训、人间传奇。

三、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在保护人权、创新公益事业发展模式方面的探索具有国际意义。

刘庸安教授说:“未成年人保护、特殊孤儿保护涉及人权、国家未来与社会稳定,付广荣女士的探索代表了中国人权的进步”。

刘桂明教授说:“付广荣在‘亲权’、‘固有人权’保护方面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辽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由民间举办、社会扶持,是一个创举;通过市场经济“造血”、公益事业产业化、“云公益”等方式运作,属于国际上的公益新探索。

四、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对于社会治理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湛中乐教授说:“反家庭暴力展览馆体现了地方政府、非营利组织、公民三者的互助合作,形成合力进行社会治理”。

以展览的方式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关爱家庭暴力的受害子女,带给参观者巨大的心灵震撼,有助于减少家庭暴力,传递人性关怀。

目前一些长期忽视的问题,如高墙外的延续教育、少年犯从监狱释放出来以后的管理和服务等,傅广荣的探索对于创新社会治理功不可没。

辽宁省省委党校、辽宁大学、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图书馆以及辽宁社科院专家高度关注付广荣和辽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的事迹,一致强调说,反家庭暴力展览馆既教育家庭暴力被害者,更教育其无辜的后代,是沈阳市以及辽宁省一个的创新典型,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展馆领域的一个空白,国内外影响十分巨大。

享誉各界的付妈妈赋于儿童村和反家暴展览馆精神和文化上的诸多象征意义,她与儿童村和反家暴展览馆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无可替代的形象代言人;付妈妈自带文化品牌效应,走到哪里,影响力就会带到哪里。

对于这个不可多得的文化品牌,专家表示具有继续做大做强的巨大潜力和必要,应加强保护和完善,使之成为我国反家暴法治教育的基地,成为辽宁文博领域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