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美國國防部長:美國將留在印太地區 清華大學專家指美防長於香格里拉對話會演說可信度令人存疑

2025年香格里拉對話新加坡登場,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今天表示,有實力才能實現和平,美方不尋求與中國衝突,但不能忽視中國試圖改變區域現狀,若中共企圖以武力併吞台灣,將對印太地區乃至全球帶來毀滅性後果。 赫格塞斯今天表示,美國已「重返」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並「將留在該地」。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參與香格里拉對話會的專家達巍表示,美國在對話會上想傳遞出的信號,可信度令人存疑。

美國國防部長 Pete Hegseth今天表示,美國已「重返」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並「將留在該地」。

2025年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30日至6月1日在新加坡舉行。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走馬上任的頭幾個月多聚焦國內議題,這次赴新加坡對外說明美國在印太國防政策的展望。

赫格塞斯今天上午以「美國對印太安全的新抱負(United States’ New Ambitions for Indo-Pacific Security)」為題發表演說,各國外交與國防領域領袖到場聆聽。

赫格塞斯表示,美國隨時做好準備,和任何國家挺身維護共同和平,在此過程中非常重視與所有國家合作,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賦予他部長工作開始,就是希望完成維護和平的使命。

他指出,美方不斷精進各種訓練以維持美方強大的國防能力,要在世界各地建立威懾機制,美國與世界繁榮連結在一起、不會離開印太地區;川普正致力於加強國家力量,美方並非施加意識形態,而是尊重各國主權並希望在共同利益一致基礎上合作。

談及印太地區,赫格塞斯說,透過實力才能實現和平,美方不尋求與中方發生衝突,但不能忽視中國試圖改變區域現狀,這些行為對鄰國缺乏尊重、挑戰主權與航行自由,任何試圖以武力或脅迫方式片面改變南海等區域現狀的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

他說,中國解放軍正在建立更大能力、進行操演,若中共企圖以武力併吞台灣,將對印太地區乃至全球帶來毀滅性後果,中國所構成的威脅是真實且可能迫近的,「我們當然希望不會發生」;有些國家在中國經濟合作與美國安全合作之間陷入兩難,但必須對於中共透過這種交織關係所謀求的影響力有所警惕。

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表示,北京希望主宰和控制亞洲,還說中國的威脅迫在眉睫。

赫格塞斯在演說期間表示:「美國很自豪能夠重返印度-太平洋地區,我們將一直留在這裡。」他還說,印太地區是美國的「優先關注區域」。

赫格塞斯同時警告,中國「明顯且可信地準備動用武力改變印太地區勢力平衡」。他指出,「中國構成的威脅真實存在,且可能迫在眉睫」,還說北京「希望主宰並控制」亞洲。

赫格塞斯也表示,中國迅速發展帶來威脅,特別是對台灣具侵略性的立場,美國將加強海外防務予以因應。

川普也曾表示,在他任內中共不會入侵台灣,因此美方目標是防止戰爭,讓和平成為唯一選項。

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高級官員告訴媒體,印太地區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之一,期盼夥伴關係使盟友與夥伴更安全、穩定且繁榮。美方此次派出「強大的代表團」參加香格里拉對話,展現對印太地區的堅定承諾。

清華大學專家指美防長於香格里拉對話會演說可信度令人存疑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參與香格里拉對話會的專家達巍表示,美國在對話會上想傳遞出的信號,可信度令人存疑。

參會專家達巍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赫格塞思演說的核心意圖是傳遞「美國是一個印太國家,重視這個地區」的信號,問題在於這個信號的可信度有多高,又反問聲稱尊重鄰國的美國,一邊加徵關稅打壓經濟,一邊要求加拿大、巴拿馬及歐洲國家在安全上配合美國對抗中國,這樣的合作基礎是否真的可靠。達巍指歐洲國家對美國的信任正在減弱,而非增強,赫格塞思或許更應認真聆聽歐洲盟友對美國的真實看法。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布林肯以“投資、協同和競爭”為主題概述了中國政策 美國觀察界怎麼說?

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對華政策演說。(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022年5月26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講話,以“投資、協同和競爭”為主題概述了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這次活動由亞洲協會主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重申,美國並非要改變中國政治制度,並非要排除中國出全球經濟體系,促請遵守國際法規。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概述了拜登政府在今後十年通過投資關鍵基礎設施、加強供應鏈安全以及與盟友合作來贏得與中國競爭的戰略。

他形容,中國是唯一有意圖的國家,亦有日漸增強的經濟、外交、軍事與技術能力,重塑國際秩序。布林肯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獨,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但他指,北京的言詞與行動日益挑釁,威脅台海和平穩定。

布林肯又提及新疆維吾爾族人、西藏及香港的情況,他表示,可以在類似氣候變化等的問題上同中國合作,但法治及人權不能妥協及用作交易。

他在華盛頓發表的一場人們期待已久的演講中說,“我們將塑造北京所處的戰略環境,以推進我們建設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國際體系的願景”,以確保北京不會讓世界偏離塑造了過去75年來的國際秩序的普世價值觀。

這位國務卿說,美國希望防止意外的危機,避免製造新的冷戰。但他也概述了一系列擔憂,包括中國國內的人權做法、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以及國際貿易。在這些方面,美國計劃繼續頂回他所說的在國際上更加咄咄逼人的中國。

雖然布林肯對中國人民在過去40年裡為國家的歷史性經濟轉型所做的努力表示讚賞,但他也抨擊中國。

他說:「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在國內變得更加壓制,在國外變得更具侵略性。」他還說,中國共產黨正在利用其權力破壞使其成功的原則和制度。

在演講中,他闡述了加強投資美國競爭力並與盟友和夥伴結盟以與中國競爭的戰略框架,稱這種競爭是「我們的損失」。布林肯表示,拜登政府隨時準備在一系列問題上增加與北京的直接溝通,如果中國官員採取行動解決這些議題,拜登政府將「積極回應」。

不過他也重申:「但我們不能依靠北京改變其軌跡。因此,我們將圍繞中國塑造戰略環境,以推進我們對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國際體系的願景。」

在布林肯發表演說之際,中國外交部長正在太平洋島國進行訪問,這是北京與華盛頓及其盟友之間爭奪影響力的一個主要地區。布林肯27日在演說中說,雖然俄羅斯代表著一個直接的威脅,但華盛頓仍然持續關注中國,因為北京對國際秩序構成了「最嚴重的長期挑戰」。

布林肯原先預定是在5月初發表這次的談話,但因他5月初被檢測出感染新冠病毒而被迫推遲相關談話。在他27日發表演說之前,美國進行了一個月的密集外交活動,重點都放在印太地區,其中包括拜登以總統身份首次出訪該地區。

拜登這次出訪與韓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領導人會面,部分目的是為了反擊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拜登還試圖在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中創造新的契機,他在本月於華府舉辦的一場峰會上,宣佈這是美國與東協國家關係的「新時代」。

重申對台政策不變

在台灣問題上,布林肯表示,美國反對北京或台北單方面改變現狀。華盛頓也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

他說:“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變化來自北京日益增加的脅迫——例如試圖切斷台灣與世界各國的關係,阻止其參與國際組織。”

這位美國首席外交官是在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訪問日本後發表這番講話的。拜登在日本說,如果中國侵犯民主的台灣,美國願意進行軍事干預,以保護台灣。拜登隨後澄清說,美國對台戰略模糊政策沒有改變。

然而,布林肯說,改變的是北京的行為。布林肯還說,中國軍隊幾乎每天都在台灣附近活動,他稱此舉深深破壞了台海週遭的穩定。

“北京的言辭和活動日益具有挑釁性,例如幾乎每天都出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飛機在台灣附近飛行。這些言行嚴重破壞穩定,造成誤判風險,威脅到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他說。

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明確表示,其在1979年與中國建交的決定是基於《台灣關係法》規定的台灣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的期望。

改變中的經濟政策

布林肯以“投資、協同和競爭”為主題表示,美國並沒有尋求“改變中國的政治體制”。相反,他說,華盛頓將與盟友合作,“捍衛和加強用以維護和平與安全、保護個人和主權國家的權利並使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能夠共存與合作的國際法、協議、原則和機構機制”。

拜登總統還沒有決定取消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從2018年開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

儘管拜登政府已經表示,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它支持一些行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並支持供應鏈的多元化,但分析人士表示,拜登政府並不是公開主張與中國“脫鉤”。

“脫鉤”一詞指的是逐漸切斷作為彼此最大貿易夥伴的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和貿易聯繫。

“美國不想切斷中國經濟同我們或同全球經濟的聯繫——儘管北京,無論言辭如何,是在力圖進行非對稱脫鉤,一方面謀求減少中國對世界的依賴,另一方面卻讓世界更加依賴中國。對我們來說,我們希望進行貿易和投資——只要做到公平並且不危害我們的國家安全,”布林肯週四表示。

美國觀察界怎麼說?

布林肯講話結束後,美中關係和美國外交關係專家紛紛在推特上快速給出了他們對於此次講話的簡單分析與評價。

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賈科布·斯托克斯(Jacob Stokes)寫道:“布林肯的中國演講很好地將美中關係放置在更廣泛的美國安全大戰略之中,包括國內和國外政策。等待是值得的。”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治國項目主任克里斯·奇維斯(Chris Chivvis)也對講話給出了積極評價,但他表示,美國在對華方面依然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

他寫道:“是一場不錯的演說,也是應對艱鉅挑戰的明智之舉。但如何讓中國相信它能夠在不改變今天國際規則的前提下發展和繁榮,將是我們未來幾年裡的問題。”

除了正面的評價,一些觀察人士也指出了布林肯演講內容中的不足。

Politico全球貿易、經濟、科技記者史蒂夫·歐維利(Steven Overly)寫道:“突出的大問題是,布林肯將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反制中國的經濟行為。過去幾屆政府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沒有能夠應對。布林肯真的沒有在講話中對這些問題透露出任何信息。”

哈佛大學商學院資深講師安迪·澤利克(Andy Zelleke)則指出:“布林肯的講話在許多方面都很棒很有實質。但對我來說,講話沒能傳達出緊迫感。你聽完這個演講後,得到的推斷是與中國競爭的軌道沒有大礙,我們只要保持跟得上就行了。”

布林肯在演講中強調了美國無意改變中國的製度,也不尋求阻擋中國作為世界主要大國的角色。這一態度讓全球檯灣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萊利·沃特斯(Riley Walters)感到失望。

他寫道:“缺乏“對抗“(不是衝突)的部分。僅僅認識到北京對全球秩序採取的行動是不夠的,也需要做出回應。布林肯不應該只假設美國沒辦法改變北京。”

環球時報社評指世界需要的不止是美國漂亮話

環球時報社評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對華演講顯得比較溫和,但美國說一套、做一套,世界需要的不止是美國的漂亮話。

社評指出,布林肯少了咄咄逼人的好鬥姿態,表示不尋求改變中國政治制度、不是要阻止中國發展、不打新冷戰及不支持台獨等,但漂亮話的後半句,依然是要求中國臣服於華盛頓的霸權需求,延續心與口不一的風格,既想要佔據國際道義制高點,又希望在實際行動中處處以美國利益為先。

社論指出,美國很多場合大談不打新冷戰,但實際操作中又四處以意識形態劃分陣營,蠻橫要求其他國家選邊站隊,演講中不少地方亦充滿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

秦剛:中方在台灣問題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南華早報》發表題為《一個中國原則是台海和平的基石》署名文章。

秦剛表示,最近有人炒作所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秦剛強調,這兩個問題性質完全不同,烏克蘭是主權國家,而台灣從來都不是主權國家。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包括烏克蘭在內任何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理應得到尊重,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必須得到尊重。在這個事關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中方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美方有關「戰略清晰」或「戰略模糊」的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

秦剛表示,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希望美方能夠以同理心、責任心,尊重中國人民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國家統一的願望,真正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真正支持兩岸和平統一,站在歷史正確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