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文学 编辑精选

一趟飛往麥納麥的航班

作者:劉珊珊

圖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索菲亞大教堂
圖注:從伊斯坦布爾飛往麥納麥航班上的3D地圖

開齋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懷著過年一樣的心情,對新的旅程充滿了期待和興奮。這一天,我計畫從中東最大的城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飛往巴林首都麥納麥,去巴林旅遊。參觀波斯灣西岸島國上非常有名的“一棵樹、一口井、一座橋”,去感受平凡生活裏的生命與力量、希望和輝煌。

4月14日淩晨五點,我早起搭車離開在伊斯坦布爾下榻的酒店,大包小包匆匆前往當地的國際機場。到了機場發現竟然有大量滯留的不同國家的旅客,熙熙攘攘一片,而我飛往麥納麥的航班也被告知延遲兩小時。一開始覺得可能是天氣原因導致的。誰知手機突然間彈出新聞“伊朗淩晨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多國關閉領空,大量航班延誤或取消”,竟然是戰火導致的。

生活在中東,對於這種小規模戰爭的消息早已司空見慣;但是在開齋節交戰,實屬罕見。我不寒而慄,心情也瞬間到了冰點,滿是對死亡的恐懼和無力、焦躁和茫然。

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了下來後,趕緊仔細查看地圖,伊朗接壤土耳其東部的城市,距離我非常遠。可哪怕我在西北部的城市,襲擊已經結束了,依舊覺得炮火近在咫尺,深怕還有炮彈在空中飛,萬一飛偏了該如何是好,心再次提到嗓子眼。

在忐忑不安中稀裏糊塗辦完值機手續,找到距離登機口最近的候機室坐了下來。開始一邊搜索戰爭新聞,一邊不由自主浮想聯翩: “還能不能活著?”、“要不要給家人發個消息告訴他們情況,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是不是該寫平安囑了?”……就這樣驚慌失措地等了兩個小時。

終於到了登機時間。所有旅客秩序井然排好隊準備登機,可是登機口始終緊緊關閉,顯示幕上的起飛時間似乎失效了,沒有人說得清實際起飛的時間。連已經前來的機組乘員也在安靜等待了。我不再跑來跑去到處諮詢登機時間,跟隨凝滯的空氣變得沉默起來,陷入了哀傷。一方面是真得害怕,前路模糊不見;另外一方面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其實是加沙衝突外溢的表現罷了,為遠在加沙地區人民心痛。

心緒沉重地不知道過了多久,登機口忽然間打開。工作人員開始比任何時候都認真地檢票了,對每個乘客的資訊都再三核對。刹那間,我好像獲得了新生,即使檢票隊伍還還很長,依舊迫不及待拿出護照特地為工作人員打開在第一頁,整理機票等待通過。

終於走在登機廊橋上,我的眼眶濕潤了,大腦裏泛起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寫的“如同黎明與黃昏,在時光的流轉中相互交替。戰爭的殘酷如同烈火,焚燒著一切美好;和平的溫馨則如春風,喚醒了生命的活力”。十幾歲我在祖國圖書館裏讀的書,三十幾歲才在異國他鄉理解了它的涵義。行程已被打仗毀滅了,就算到了麥納麥,也不敢去任何地方;只剩下物種共同的天性“對生的渴望與追求”——儘快離開戰火影響的周邊地區。

飛機總算起飛了,以往都是吃了飯就開始睡覺。這一次,我打開3D地圖,緊緊盯著航線,默念“Sadhu”祈禱著安全抵達。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廣播通知還有半個小時將抵達位於麥納麥的巴林國際機場,懸著的心落地了,如釋重負,我耷拉了很久的眼皮緊閉了,進入了夢想。

夢中好像看見一幅畫卷 “柔和的陽光灑在約旦河西岸,微風吹拂著樹葉,發出輕輕的沙沙聲,綠草如茵的草地上一群群孩童嬉戲打鬧,年輕的情侶你儂我儂在河邊散步籌畫著未來,中年夫婦訴說著家長里短,朋友們滿是歡聲笑語,分享著彼此的喜悅和快樂……”。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文学 编辑精选

風吹過巴庫城

作者:劉珊珊

 

圖注:巴庫老城和新城的街景
圖注:從巴庫酒店看遠處的里海 
圖注:參觀遊覽巴庫老城區

迪拜灣的天氣一天比一天熱,我不得不坐飛機離開炎熱的阿拉伯東南岸地區,前往歐亞大陸交界處、外高加索地區東部的國度阿塞拜疆度假,撫平焦躁的心。

5月中旬,居住在它的首都巴庫。氣溫在20℃上下,不冷不熱,每三天天空會飄來一陣細雨,風之城自然還天天颳風,需要包著頭巾來確保頭髮不被吹亂。但這於我來講,依舊是非常舒適的氣候,絲毫不影響外出。

在一座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城市,我常常沉浸在它濃濃的歷史底蘊和現代繁華之中;會去市中心如莫奈花園一樣美麗的總督公園散步,也會去里海邊寬敞的濱海大道喝咖啡。有時候還會去百公里以外的庫巴看雪山體念原住居民的生活。生活愜意而安寧。

像以往一樣悠閒,19日的下午,搭乘計程車去地毯博物館,15分鐘的路程因為多處臨時政府交通管制,變成了1個多小時的路程。我並沒有多想,僅當進行了一次城市觀光。到了晚上,邊吃飯邊流覽新聞,刷到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伊朗總統萊希乘坐的直升機在接近阿塞拜疆的伊朗境內東阿塞拜疆省墜毀”。一種莫名的哀傷襲來。新聞報導向來非常嚴謹,但是大概率是好像有不幸的事件將要發生。

懷著沉重的心情惴惴不安地過了一夜。次日再打開新聞時,則是“萊希總統乘坐的直升機墜毀遇難”的消息。時間彷佛停滯了,一種說不清的強烈情緒讓我茫然。“逝者如斯夫”,人生世事變化如此之快啊。一個月前,電視裏還有這位總統熱血演講的畫面,現在他竟然在公務中殉職了,不可思議卻又如此真實。生命寶貴而脆弱,明天和意外確不知道哪個會先來臨?

忽然間很擔心剛去伊朗旅行的一對同胞夫婦,發消息叮囑他們一定注意安全。幸運的是,他們告訴我雖然伊朗首都德黑蘭在悼念、悲傷和哭泣,但是並沒有不穩定和混亂,人民生活照常。

靜心細想,兩個月來,旅行或者度假,都被突發事件而打破,現在我則陷入了一種持續的憂愁。中東這片我熱愛的土地上,什麼時候人民可以不再面對衝突和動盪的威脅?不再生活在不確定性之中?不再面對恐懼、失去安全感?

又到了夜晚,城市的燈光亮起。那吹過千年的有魔力的風更大了,希望它吹散苦難和悲劇,為遙遠的國度的人們,吹去溫暖和包容、和平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