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产业 国际 编辑精选 财经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中國在全球綠色轉型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新社成都11月19日電 (王利文)11月17日至20日,2024第七屆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在成都舉行。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主席、歐盟亞洲中心聯席主席埃里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在會上表示:中國在全球綠色轉型進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光伏行業用一句英語諺語來形容便是“the sky is the limit”(一切皆有可能)。

11月18日,埃里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出席2024第七屆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中國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充分的市場競爭、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實現了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該大會指出,中國推動全球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累計下降超過80%,光伏產品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貢獻了80%以上的光伏組件。

11月18日,2024第七屆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啟動儀式。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與儲能市場之一,中國的綠色發展戰略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在埃里克·索爾海姆看來,中國自上到下都高度重視綠色發展、擁有充滿活力且不斷發展的經濟市場以及大量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資源,“所有參與者都齊心協力促使這一奇跡發生,並共同為全球綠色能源發展作出貢獻”。

針對目前光伏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埃里克·索爾海姆指出,各國要共同捍衛開放的全球經濟體系,同時繼續創新保存產業快速發展。這個過程中要與儲能行業相結合,促進規模化發展;關注光伏產品回收再利用問題,推動產業實現綠色循環;此外還應考慮地域特性和人文因素,與當地農業和城市環境相結合,發展立體式光伏。(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中國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光伏項目併網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尹倩芸)據中國國家能源集團消息,11月13日,中國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光伏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山東墾利100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首批光伏發電單元成功併網。

該項目是全球目前位於開放海域的立體使用、分層設權、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光伏項目,位於山東省東營市東部離岸8公里的開放海域,項目用海面積約1223公頃,總裝機容量1吉瓦,採用分塊發電、集中併網的方案建設。

項目在全球率先採用大型海上鋼桁架平台式固定樁基施工技術,安裝了2934個光伏平台,單個平台長60米、寬35米,是國內光伏產業領域首次應用66千伏海纜+陸纜大容量、長距離輸電線路的海上光伏項目。

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山東墾利100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鳥瞰。(國家能源集團 供圖)

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7.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約50.38萬噸,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34.47萬噸。同時,該項目還採用“漁光一體”開發方式,將實現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的立體綜合開發利用,預計漁業養殖的年收益將超過2700萬元人民幣,進一步提昇海域綜合利用價值。(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福建首個海上光伏項目首批發電單元併網

中新社漳州11月8日電 (龍敏 雷海超 李春蘭)11月8日,福建省首個海上光伏項目——三峽集團東山杏陳180兆瓦海上光伏電站項目(簡稱“東山海上光伏項目”)首批發電單元併網。

11月8日,福建省首個海上光伏項目——三峽集團東山杏陳180兆瓦海上光伏電站項目首批發電單元併網。(三峽集團福建分公司供圖)

東山海上光伏項目位於漳州市東山縣杏陳鎮、前樓鎮海域,是全國首個建設在高風速海域裡的海上光伏項目,首創海上光伏海域“立體分層確權”模式。項目總裝機容量180兆瓦,建成後年平均可提供清潔電能3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9.02萬噸,將助力當地調整能源結構、提昇供電安全保障能力,探索海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道路。

三峽集團福建分公司總經理廖建新表示,未來,東山海上光伏項目將做好“海”的文章,助力鄉村振興,探索採用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相結合方式,實現“上可發電,下可養魚”,探索海域使用從平面到立體的轉變。

據介紹,東山海上光伏項目所在地區多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204小時,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風速5.2米/秒、最大風速可達48米/秒,周邊風力、浪湧、海流等自然條件差,通航環境複雜。

東山海上光伏項目現場負責人吳風雲說,東山海上光伏項目屬於抗台型潮汐帶海上光伏項目,沒有任何建設經驗可借鑒,施工難度較大,該項目攻克了一系列施工難題,探索了一條可複製的海上光伏項目建設路徑。(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编辑精选 财经

全球單體規模最大“沙戈荒”採煤沉陷區光伏基地實現全容量併網

中新社鄂爾多斯11月5日電 (記者 龐無忌)5日,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蒙西藍海光伏電站項目實現全容量併網。這是目前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沙戈荒”(沙漠、戈壁和荒漠的簡稱)採煤沉陷區光伏基地。

國電電力蒙西藍海光伏電站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上海廟鎮東北部,占地約10.5萬餘畝,鋪設超過590萬塊光伏組件。這裡位於毛烏素沙漠邊緣,站在基地中央,在黃沙烈日下遠眺,深藍色的太陽能板構成了一片“光伏海”,其間,不時有羊群“闖入”,溜達到板下吃草。

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蒙西藍海光伏電站11月5日在內蒙古鄂托克前旗併網發電。圖為光伏電站航拍(國家能源集團供圖)

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部副主任闖喜宏介紹,蒙西藍海光伏電站項目(300萬千瓦)總投資約120億元人民幣。它與不遠處的國內首個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的上海廟火電廠(400萬千瓦)構成“火光”一體化700萬千瓦工程。以“火光打捆,一體送出”的思路,光伏電站送出全部接入火電廠升壓站,所發電力打捆送至山東消納。

按照火電標準煤耗計算,該項目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7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70萬噸,相當于植樹6.27萬公頃。

在建造方面,光伏項目位於煤礦待採區。項目人員開展研究,形成適用於沉陷區應用場景的光伏電站典型設計方案。此外,該項目選用鋼材料替代傳統混凝土作為光伏支架基礎,相比混凝土預制樁,打樁直徑由400毫米降至100毫米,顯著減少了對草原生態的破壞。

項目還規劃“板上發電、板下養羊、鄉村振興、工業旅遊”發展模式,在光伏板下種植優良牧草和固沙植物,同時在部分區域規劃養殖澳蒙羊和生態雞等,實現太陽能發電與養殖並舉的復合生態發展模式。

後續,這個能源基地還將進一步擴容,形成鄂爾多斯千萬千瓦級綜合能源基地。闖喜宏介紹,這裡還將進一步擴展1000萬千瓦光伏項目和500萬千瓦“風光+制氫”項目,最終將建成容量2000萬千瓦的“風光火”一體化智能發電綜合能源基地。

以火電作為調節性電源,難點在於火電機組需要深度調峰,機組降負荷過程中,安全性、脫硝煙溫等各項指標均易受到影響。據介紹,上海廟公司已完成2台機組20%負荷深度調峰摸底試驗,攻克“火光”一體化發展障礙。(完)

來源中新社

分类
一路风情 产业 氣候與環保 生活 编辑精选 财经

國家能源局:將採取多方舉措引導光伏行業健康發展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王夢瑤)中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2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光伏行業競爭激烈,將採取多方面舉措引導光伏行業健康發展。

穩定的國內市場是中國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盤”和“壓艙石”。李創軍表示,首先要鞏固中國國內光伏發電的新增裝機市場。堅持集中式和分佈式發展並重,一方面將加強建設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另一方面,穩妥實施“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大力發展分佈式光伏發電。同時,還要加快建設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提高電網對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發電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

其次,將加強多部門協調,規範光伏發電產業秩序。中國國家能源局將會同相關部門組織行業協會適時發佈產業規模、產能利用率和市場需求等信息,合理引導光伏上游產能建設和釋放,避免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最後,還要持續提昇光伏技術創新能力。李創軍指出,將充分發揮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台的引領帶動作用,將資源引導向支持先進技術和先進產能的研發與創新,推進高效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技術攻關,推動關鍵基礎材料等技術昇級。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強對光伏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強化標準創新引領,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