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加州州長訪華會晤習近平 對中美關係釋出正面信號

加州州長紐松訪問中國,25日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舊金山紀事報指出,美國媒體記者欲入場遭中方官員阻擋。紐松會後轉述,向習近平提到美國芬太尼危機,在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時談到台灣。(加州州長辦公室提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26日訊)美國加州州長紐松正在中國訪問,推動氣候合作,並獲國家主席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接見。作為州長出訪,紐松此行一度被認為是例行公事,但在中美緊張關係近年加劇後,訪問引起外界關注。有分析認為,在中美兩國仍然存在諸多分歧的情況下,保持對話尤其重要,紐森透過地方渠道與北京保持交流是好事,無疑對中美關係釋出正面信號。

加州州長紐松訪問中國,25日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舊金山紀事報表示,美國媒體記者欲入場遭中方官員阻擋。紐松會後轉述,向習近平提到美國芬太尼危機,在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時談到台灣。

紐松(Gavin Newsom)是2028年代表民主黨角逐美國總統大選的可能人選,他本週造訪中國,當地時間25日下午會晤習近平。

「舊金山紀事報」報導,兩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談約45分鐘,官員讓中國媒體入內,但美國媒體被阻擋在外,紐松會後向前去採訪的美國媒體轉述,除氣候變遷議題,也與習近平討論鴉片類藥物芬太尼(fentanyl)的危機。

加州因芬太尼用藥過量的死亡人數2019年急遽飆升。美國媒體關切中國生產製造芬太尼化學品,造成美國和加州的芬太尼危機,紐松說,兩人談話正面積極,不過習近平沒有做出承諾。

參與會談的美國駐中國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表示,紐松在會中提到自己擔任舊金山市長的經驗,表示芬太尼嚴重衝擊舊金山。

和習近平會晤前,紐松也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國家副主席韓正會面。紐松表示,並未和習近平談到人權問題,但在與王毅會面時談到加州牧師林大衛自2006年遭中國拘禁,還有加薩走廊衝突及台灣議題。

加州「信使新聞」指出,台灣是美國最大的非官方盟友;紐松向王毅表示,他支持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

紐松高調訪中,就在舊金山主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前不到一個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將出席峰會,中國尚未宣布習近平是否與會,外界認為美中近期互動是在為可能的拜習會鋪路。

王毅26日至28日將訪問華府,未透露是否會見拜登。

中國官媒報導,習近平期盼紐松此行為推動美中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發揮作用;紐松說,美中關係事關美國未來,加州是美國通往中國的門戶。

紐松這趟訪問遭美國共和黨人士抨擊,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加州聯邦眾議員朴銀珠(Michelle Steel)表示,紐松妄想討好中共,但他更應該關切中國控制關鍵礦產的問題,加州2035年將禁止燃油車。

眾議院能源暨商業委員會主席羅傑斯(Cathy McMorris Rodgers)抨擊,紐松此行並非解決氣候問題,而是將美國能源和減排的未來交給中國。

前美國駐中國大使包可士(Max Baucus)表示,紐松是潛在的美國總統參選人,「中方可不會忽視這點」。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美制裁華企和個人指打擊販運芬太尼的中國大型網絡 中國強烈譴責美國的舉動

司法部長加蘭表示,中國政府未配合美國調查。(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0月5日訊)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被指涉及全球毒品貿易的28個個人及實體,包括被指販運芬太尼的中國大型網絡。

財政部制裁中國12個實體及13個個人,指他們要為製造及銷售芬太尼、甲基安非他命等藥物的前體負責。

制裁凍結這些實體與個人在美國的資產,並禁止美國人民和他們往來。

同時,美國司法部公開8項起訴書,表示已根據芬太尼等毒品相關罪名,起訴8間中國公司和其12名員工。

司法部長加蘭表示,他們知道這個最後造成美國人死亡的全球芬太尼供應鏈,通常始於中國的化學公司。他表示,這些被告至今都未被捕,中國政府未配合美國調查。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中國強烈譴責美國的舉動,並說中國政府在禁毒問題上,採取堅定立場。

劉鵬宇說,美國無視中國的善意,一直透過制裁、抹黑和誹謗的策略,將中國當作替罪羔羊。這嚴重侵蝕了中、美關係的基礎,以及雙方的禁毒合作。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美國正式邀請王毅訪美 美對兩家中企商品實施禁令

 

资料照片: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共外交主管王毅在雅加达地区会议间歇会晤。 AP – Stefani Reynolds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8月2日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星期二(8月1日)說,美國已經正式邀請重新被任命為中國外交部長的王毅訪問華盛頓。王毅的前任秦剛最近突然被免去了外長職務。

王毅是資深外交官,曾任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現任中共政治局委員和中共外事主任。上星期,他被重新任命為外長,取代了曾經是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的秦剛。秦剛擔任外長只有七個月,其間還神秘失踪了一個月。他目前仍然保留國務委員頭銜。有關秦剛下落的風波讓外界質疑中國政府的透明度。

外交部一開始說秦剛缺席外交活動是出於沒有具體說明的“身體原因”,後來面對西方媒體追問又表示沒有可提供的信息。

米勒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星期一會晤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的司長楊濤時發出了邀請。

米勒說:“在昨天的會晤中,我們發出了之前是給秦剛外長的邀請,並明確表示,那項邀請確實是轉送(王毅)的。”

他沒有說中方是否接受了邀請,但是補充說,華盛頓的預期是中方接受了邀請。

米勒說:“我們當然預期這是會被他們接受的,我們預期這次訪問將會成行,但是我們還沒有安排日期。”

當被問到這項邀請時,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18日會晤了秦剛,這是美國首席外交官五年來首次訪問中國。美國國務院當時說,他們舉行了“坦誠、實質性和建設性的”會談,布林肯邀請秦剛訪問華盛頓,以繼續討論。

今年57歲的秦剛在出任外長前是中國駐美大使。他在去年12月接管中國外交部。但是,秦剛在6月25日會晤來訪的外國外交官員後,就沒有再露面。

外交部說秦剛缺席是出於“身體原因”的簡短解釋後來刪除出正式記錄。

今年69歲的王毅既是秦剛的繼任者,也是他的前任。王毅在2013年至2022年擔任外長,其間美中這兩個超級大國的關係緊張,陷入北京所形容的歷史低點。

在秦剛缺席的情況下,布林肯後來在雅加達舉行的一次地區會議的間歇會晤了王毅。

美國以涉嫌強迫勞動為由對兩家中國企業商品實施禁令

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美國將對來自兩家中國企業的商品實施禁令,以消除在美國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行為,令根據《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增至24家。

行動針對的兩家企業分別是電池製造商駱駝集團,以及香料及提取物生產商晨光生物科技集團。

美國國土安全部表示,有關禁令是要加強對新疆當局對維吾爾族以及其他宗教和少數民族的持續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追究責任。國土安全部部長馬約卡斯在聲明中表示,美方將繼續與所有夥伴合作,將使用新疆強迫勞動製造的商品從美國商業剔除,同時促進合法貿易流動。

中國外交部早前回應有關清單時,曾批評美國想以強迫勞動為幌子,在新疆製造強迫失業,實質是破壞新疆繁榮穩定,遏制中國發展。中方將採取有力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美官員在美國華盛頓會談

美國國務院表示,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以及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一名負責中國事務的高級官員,當地星期一在美國國務院與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楊濤會面。

國務院形容,雙方有坦誠、實質性和建設性的討論,作為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以及負責任地管控雙邊關係而持續努力的一部分,雙方亦就俄烏戰事、兩岸問題等一系列雙邊、地區和全球問題交換意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商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耶倫訪中成就何在?

國務院總理李強昨日在人民大會堂與訪華的耶倫會面。(美聯社資料圖片)

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對中國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訪問。耶倫在訪問結束時表示,她與中國政府領導人的會談是有成果的,中國財政部則稱,“相關會見會談坦誠、務實、深入,具有建設性。” 世界媒體和許多觀察家對耶倫訪中的成果或成就各有不同的解讀。

北京著重要求美國取消制裁

耶倫星期天(7月9日)結束對中國的訪問。在訪問結束之際,她發表聲明稱跟中國領導人舉行了有成果的會談。中國當局星期一發表“財政部相關負責人”答媒體詢問,對耶倫的北京之行做出了相似的評價。但美中雙方官方都承認,美中兩國在許多問題上的基本分歧依然存在。

路透社星期一從北京發出報導說:“在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與北京高級官員進行的10個多小時的會談之後,中國星期一呼籲美國採取’實際行動’回應中國對中國公司受到美方制裁的’重大關切’。

“中國財政部發表聲明說,中國同意’在經濟領域維持高層交流和在所有層級的溝通’。但中國’要求’美國’停止打壓中國企業、公平對待兩國雙向投資、放寬對華出口管制、取消涉疆產品禁令,希望美方切實採取行動,回應中方在兩國經濟關係中的重大關切。’美國對在中國新疆地區使用強迫勞動的公司施行了製裁。北京否認在那裡使用強迫勞動或有其他侵犯人權的做法。”

美中貿易往來出現種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變故以至於美國新聞網站阿克西歐斯(Axios)感到有必要給受眾特別作一番大圖景解說:“大圖景——就總體進口百分比以及國內生產總值(GDP)百分比而言,來自中國的進口處於20年來的最低水平。在另外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呈現增長而不是下降。與去年同期四個月相比,美國對中國出口達到493億美元,2022年則是488億美元。

“要清楚——來自中國的進口下跌不一定是一件好事。畢竟影響通貨膨脹的不僅僅是財政和金融政策,貿易政策也影響。諸多公司重新部署供應鏈削減來自中國的進口,這必定要增加成本,對相關的公司以及最終對美國消費者都會增加。這就是為什麼耶倫先前試圖撤回川普時代對中國實行的關稅(但她沒能成功)。耶倫星期五在北京說,’我們不應當讓分歧導致誤解,從而不必要地惡化我們雙方的經濟和金融關係。’”

對話恢復對立如故

主要是報導工商新聞的法國主要報紙《迴聲報》星期天在耶倫結束其北京之行和其訪問成果做出了這樣的概括:

“雙方沒有讓步,沒有新的雙邊協議,甚至沒有一份聯合聲明。但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星期天離開北京,感覺成功地恢復了跟中國當局在很多糾紛問題上的對話。那些糾紛助長了最近這兩個世界頭號大國的政治和經濟緊張關係。

“這位美國官員在結束其訪問的記者會上說,’我想我們取得了進展,我們可以有一種有利於我們兩國也有利於全世界的經濟關係。…她解釋說,(她跟包括中國總理李強在內的中國高級官員的)這些會談和意見交換是’世界的’,’有成果的’,同時她也承認’兩國間的分歧依然顯著’。”

《迴聲報》補充說明道:美中兩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佔全世界各國GDP總和的40%以上。

日本公共電台和電視台日本廣播協會NHK 7月8日就耶倫與中國總理李強會談發表報導,標題是《美財政部長與中國總理會談,在出口限制等問題上深刻對立》。報導說:訪問中國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7日與李強總理會談。儘管在會談中雙方表示願意改善彼此的經濟關係,但在半導體等出口管制方面的對立根深蒂固,在9日結束訪華時是否能出現改善令人矚目。”

眼下耶倫的中國之行已經結束。至少就目前而言,在半導體/芯片以及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問題上美國沒有做出讓步。耶倫表示美國實行那些出口管制是出於美國國家安全的考慮。北京當局則表示,美國將國家安全問題擴大化限制對中國產品和技術出口不符合開放和公平貿易的原則。

在另外一方面,日本主要報紙之一《朝日新聞》7月9日發表報導,指出這次耶倫北京之行的一個看點:“耶倫財政部長9日在北京舉行記者會,從美中意見相左的半導體(出口管制)領域著眼說,’美國將繼續施行保障美國安全的有針對性的(管制)行動’。與此同時,她也表示,美方行動若是有’過分’會向中國方面說明,並對由此引發的事態進行處理。拜登政府的內閣成員如此提及對中政策的’副作用’是罕見的。”

中國是否會變得更為市場導向

在結束其北京之行之際,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舉行記者會,對美中關係尤其是美中經濟關係做出了一番展望和期望。她說,“我們相信長遠地成就一種互利的經濟關係即那種支持有利於雙方的增長和創新的經濟關係是可能的”;“我也向我的中國同事表示健康的經濟競爭只有在有利於雙方的情況下才是可持續的”;“重要的是,我相信中國走向更市場導向的體制不但符合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利益,而且也對中國經濟更好”。

在耶倫訪問北京之後,中國財政部發表聲明說:“中方認為,實現健康的中美經濟關係,必須充分尊重各方正當發展權益,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和世貿組織規則開展良性競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建立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當前正在著力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始終致力於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商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耶倫結束訪華 受高規格接待、官媒網民熱議,觀察人士:凸顯中方不願“脫鉤”

何立峰在北京與耶倫會面。(新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9日訊)美國財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首度訪華,四天來行程滿檔,中方罕見地安排她與多位前後任財經高官會晤,包括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甚至已經退休的前副總理劉鶴。官媒宣傳和微博網民也熱議她的訪華花絮,釋出頗為友善的氛圍。學者分析,中國高度重視耶倫此行,凸顯的是中方也不願與美國脫鉤,而且中國經濟困境仍待美國和外資伸出援手。

國務院總理李強昨日在人民大會堂與訪華的耶倫會面。(美聯社資料圖片)

繼會晤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財長劉昆和已退休的前副總理劉鶴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7月8日會見主導中國財經政策的中國副總理何立峰,這是耶倫行前就被媒體曝光的重要行程。

會耶倫何立峰盼中美“相向而行”

耶倫告訴何立峰,儘管局勢緊繃,但美中雙邊貿易總額於2022年攀至史上新高的6900億美元,這代表兩國企業的貿易和投資仍熱絡。

耶倫表示,全球經濟前景錯綜複雜下,美中兩國須密切溝通,共商應對各種挑戰,她重申美國將採取針對性的行動來保護國家安全,但“這不是贏者通吃,而是在公平的規則下良性競爭。”

耶倫告訴何立峰:“雖然我們可能對這些行動有不同意見,但不應讓這樣的分歧和缺乏溝通導致誤解,以免雙邊經貿關係不必要地惡化。”

何立峰則呼籲兩國盡釋前嫌,別再深陷在間諜氣球事件的惡化深淵中。他說:“很遺憾由於像飛艇一類的突發事件,導致中美關係在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巴厘島)共識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希望美方採取理性、務實態度和中方相向而行,讓中美關係能夠穩下來、好起來。”

何立峰被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核心親信之一,於2022年3月出任副總理、接掌經濟事務之前,曾任國家發改委主任兼黨組書記長達5年,因此這場“耶何會”備受關注。

除了何立峰,耶倫7月7日訪華次日見到了已退休的前副總理劉鶴和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討論美中和全球經濟前景。當晚,曾任人行行長16年的周小川也設宴款待耶倫。

現年71歲的劉鶴擁有哈佛大學學歷,曾有中國“經濟沙皇”的稱號,是中方對美的貿易談判代表,他雖已卸任,但據《南華早報》報導,在對美經濟事務上,仍深受習近平信任。

高規格接待中國盼不脫鉤、續交流

對於耶倫來訪,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則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跟耶倫先後訪華,證明拜登政府已認清與中國“脫鉤”不現實,唯有接觸才能解決美國自身的經濟和失業問題,並應對2024年的大選。

相較於布林肯6月訪華只待了兩天一夜,耶倫停留四天,這代表中美都認同,兩國間亟待溝通的麻煩事不少,同時中方接待規格釋出的信息是:中方希望恢復與美接觸,避免“脫鉤”。

王義桅告訴美國之音:“她還不光是見現任的領導人,還有見劉鶴、跟以前央行的行長周小川吃飯,這個好像以前沒有的,以前中國退休的官員不太參與外事接待,那證明中美這個關係、鏈接要重新建起來。”

位於香港的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以電郵回复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耶倫密集會見前後任中國財經官員,有助於確認中國財經政策的連貫性。

位於香港的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照片提供: 李兆波)
位於香港的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照片提供: 李兆波)

李兆波分析,針對人民幣匯率及在華外資營運等議題,美方希望當面與中國官員交換意見,以確認中方經濟事務的關鍵決策者,並判斷他們是否有分歧。

相較於布林肯,中國官媒和網民對耶倫此行的看法也相對熱絡和友善。
布林肯6月抵達北京時,微博網民熱議的是,他的接機場面冷清“沒有紅毯,只有紅線”,還批評外媒“自帶濾鏡”,故意把他下機時的北京天空拍得灰霾。

 

從彩虹到雲南菜官媒大談耶倫訪華“花絮”

美國財長耶倫乘飛機降落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時,天空出現一道彩虹。(2023年7月6日)

但耶倫7月6日一抵達,官媒“中央電視台”所屬新媒體賬號“玉淵譚天”接連發文稱,她與接機的中國財政部官員楊英明“中美雙方握手近20秒”。當時北京天空還出現一輪彩虹,耶倫經提醒後抬頭欣賞,也被“玉淵譚天”公眾號解讀為:“這對美方來說,也是一種提醒—中美關係,帶著誠意來,互相尊重,才能雨過天晴。”

 當時在機場迎接耶倫的中國財政部官員和美國駐華大使尼克·伯恩斯(Nick Burns)都曾把天空中的彩虹指給耶倫看。

李強隔天會晤耶倫時,也是以這輪彩虹來大做文章。他說:“中美關係何不如此…我們風雨後,一定能夠見到更多彩虹。”

此外,耶倫抵達北京當晚,一行人在雲南飯館用餐的花絮,也受到媒體關注,“耶倫用筷子很熟練”、“愛吃特色菌子見手青”、甚至美國官員出差吃飯如何報銷,都成為微博熱議話題。

美中關係良好時,中國輿論對美國官員這類“花絮”的報導並不少見,例如,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2011年訪華時,跟家人前往知名餐館“姚記炒肝”用餐,就一度成為中國輿論熱門話題,但近年兩國關係緊繃,美國官員少有訪華、“花絮”的熱鬧景況也少見。

王義桅分析,中國官方及媒體高調看待耶倫此行,是深知美國政商圈非“鐵板一塊”,與耶倫交手的都是對中國相對友善且積極投資的華爾街金融寡頭們,中國當然要爭取合作,以確保中美關係回到正軌。

但中國輿論和網民的反應其實不一,有拉攏者,但也不乏撥冷水者。
“玉淵譚天”7月7日發文稱:“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坐在一起,交流交流,不是壞事。”

一位來自河南的微博網民也留言稱:“耶倫(是)鴿派,關稅方面有可能談。”

但《南方日報》同日則報導“對於耶倫訪華不必期待過高”,該文稱耶倫雖對華態度相對務實,但仍需服從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且美方對華強硬立場未出現任何鬆動,兩國關係很難出現根本性調整。

一位位於廣東的網民也對美持強硬態度。他寫道:“真正有效的為中美關係托底的方案是鬥爭,並且在斗爭中展現堅定的決心和足夠的力量。單靠表面上的示好或表達善意,絕無可能達成目標。”

中方殷勤接待耶倫背後隱現經濟難題

對此,位於台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分析,中方對耶倫熱情,反映出中國政府也希望緩和中美關係,以改善出口不振、投資和國內消費也疲軟的經濟窘境。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照片提供:顏慧欣)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照片提供:顏慧欣)

顏慧欣告訴美國之音:中方“這麼友善,因為耶倫彰顯出,西方國家沒有要跟中國脫鉤以及遏制中國發展。當然也務實考量,中國的經濟完全沒有想像中,可以透過習(近平)主席的定調:內循環,來達到明顯復甦的效果。”

但耶倫的對華立場其實軟中帶硬,也非中國可以輕易拉攏的。

顏慧欣說,面對中國官員時,耶倫除重申拜登政府政策,強調美國對華追求“去風險”而非“脫鉤”外,也為美國可能祭出新的對華投資審查機制,打好預防針,以免屆時中方反應過度,陷入以牙還牙的對抗漩渦。

位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時事評論員司令(照片提供:司令先生)
位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時事評論員司令(照片提供:司令先生)

位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時事評論員司令也持類似觀點,他說,中方高調接待耶倫,有些“棉裡藏針”的味道,看似殷勤,實則凸顯中方對兩國經貿交流的主導權。尤其耶倫啟程前,中國看似給了美國一個下馬威。中國商務部7月3日宣布,自8月1日起將對鎵、鍺兩種高性能芯片所需的金屬礦物實施出口管制。司令說,這禁令應是為即將到來的美中交流創造籌碼。

司令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想要什麼呢?中國首先想要美國對華大量的投資。現在整個中國的經濟是一片蕭條的,看不到任何起色,所以安排李強見她(耶倫),雙方其實就是直奔主題,也就是說,現在的中國的經濟需要美國去拯救。”

除了會晤中國官員,耶倫7月8日也出席了一場氣候圓桌會議,這是美中間少數被定調為可以充分合作的領域。據路透社報導,耶倫致詞表示,美中兩國在氣候融資方面的持續合作至關重要,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也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者,雙方有共同的責任和能力引領潮流。

耶倫期待更多溝通

耶倫與中國政府官員和氣候專家舉行圓桌會議。(美聯社)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在結束為期四天的北京之行時表示,最近幾天與中國高級官員進行的10個小時的雙邊會晤是“直接的”和“富有成果的”,有助於穩定經常不穩定的關係。

耶倫將於週日離開北京,她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和中國在許多問題上仍存在分歧,但她表示相信,她的訪問推動了美國“讓美中關係更加穩固”的努力。

耶倫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對記者表示,“美國和中國存在重大分歧”,強調華盛頓對她所說的“不公平經濟行為”以及最近針對美國公司的懲罰性行動的擔憂。

“但是(喬)拜登總統和我並不從大國衝突的框架來看待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我們相信世界足夠大,足以讓我們兩國繁榮發展。”

耶倫的訪問是華盛頓修復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關係的最新嘗試。兩國之間的關係因台灣問題和科技問題而受到重創,這些問題已將兩國的盟友捲入競爭,對企業和貿易關係產生了影響。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上個月訪問了北京,這是拜登總統任期內美國高級外交官的首次訪問,而氣候特使約翰·克里預計將於本月訪問中國。

美國的外交推動是在拜登總統和習近平可能會面之前進行的,兩位領導人的會晤最快9月在新德里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上,或定於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期間。

耶倫表示,她此訪的目的是建立並深化與中國新經濟團隊的聯繫,減少誤解風險,為氣候變化、債務危機等領域的合作鋪平道路。

她說:“我確實認為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我認為我們可以建立健康的經濟關係,這對我們和世界都有利。”她補充說,她希望兩國的基層官員能夠加強和更定期的溝通。

她表示,中國官員對預期發布的限制對外投資的行政命令表示擔憂,但她向他們保證,任何此類措施的範圍都將縮小,並將通過允許公眾參與的規則制定程序以透明的方式實施。

耶倫表示,她告訴中國官員,他們可以對美國的行動表達擔憂,以便華盛頓能夠做出解釋,並“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我們的行動沒有仔細針對目標,可能會對其意外後果做出回應。”

脫鉤將是“災難性的”

她重申,華盛頓並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因為這樣做將“對兩國都是災難性的,也會給世界帶來不穩定”。

但她表示,美國希望看到一種“開放、自由和公平的經濟”,而不是強迫各國選邊站隊的經濟。

當被問及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等所謂金磚國家推出新貨幣的計劃時,耶倫表示,她預計美元將繼續在國際交易中佔據主導地位。

“我所知道的所有數據都表明,美元在國際交易中佔據壓倒性的比例(接近90%),而且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任何替代方案可以取代美元。”

耶倫在訪問期間會見了包括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內的中國高級官員,以及在華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氣候金融專家和女性經濟學家。

在會見中,她敦促雙方在經濟和氣候問題上加強合作,同時批評她所謂的針對美國在華企業的“懲罰性行動”。

週日,她重申,她對中國的“不公平經濟行為”以及最近針對美國公司的脅迫行動有所增加提出了“嚴重關切”。

“健康的經濟競爭只有對雙方都有利才可持續,”她說。

耶倫還與中國對話者討論了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並表示“至關重要的”是,中國企業避免為俄羅斯戰爭或逃避制裁提供物質支持。

雙方都淡化了對會談取得突破的期望,同時對面對面外交的機會表示歡迎。

耶倫表示:“沒有任何一次訪問能夠在一夜之間解決我們的挑戰。但我預計這次訪問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有彈性和富有成效的溝通渠道。”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商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耶倫:更加密切的美中溝通至關重要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長耶倫會晤。(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9日訊)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星期六在北京說,美中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經濟決策和氣候變化議題上對自己及對其他國家都有責任更加密切地溝通。

耶倫星期六(7月8日)在北京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進行了五個小時的會談。美國財政部說,這次會晤“坦率,具有建設性而且全面”;中國國家媒體說會晤“深入、坦誠和務實”。

耶倫為拜登政府實施的北京不同意的科技出口限制進行了辯護,表示分歧不應妨礙兩國找到處理“重要全球挑戰,諸如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困境和氣候變化”的方法。

新華社說,中方對美國對中國的製裁和限制性措施表示關切。何立峰說,兩國政府應該返回拜登與習近平去年11月達成改善關係的一份協議。

他說,兩國應該以歷史責任感行動,為了人民,為了世界。

耶倫就氣候議題指出,美中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也是可再生能源最大的投資國。

她說,“氣候融資應該有效進行”,支持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等已經成立的機構。

耶倫星期天上午計劃舉行記者會,並以此結束她對中國的三天訪問。

白宮新聞秘書讓-皮埃爾(Karin Jean Pierre)星期五就此指出,“中國將繼續存在,在世界舞台上是個主要參與者。”她並說,緊張的競爭要求緊張的外交。

讓-皮埃爾說,“所以說,緊張的競爭需要緊張的外交是重要的”,“這就是你看到耶倫部長在做的,這就是你看到布林肯國務卿在做的。這些也是總統與習主席在會見中進行的那種交談。”

中國外交部星期五在聲明中說,“雙方應通過坦誠、深入、務實交流,就雙邊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加強溝通、尋求共識,為中美經濟關係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分类
商贸 国际 编辑精选

美中商務部長在華盛頓進行了“坦誠的”交流,提出各自的關切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5月25日在華盛頓舉行會談(圖片來源: Twitter@SecRaimondo)

在美中兩國力圖重啟雙邊關係之際,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5月25日利用來美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的機會,在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舉行了會談。美國商務部在會後表示,雙方進行了“坦誠和實質性的討論”,並對中方打壓美企提出了關切。中方表示,雙方進行了“坦誠、專業、建設性的交流”,並向美方提出一系列重點關切。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星期四在華盛頓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進行的面對面會談是拜登政府執政以來兩國首次在華盛頓舉行的內閣級別的會談,所以備受矚目。這次會談被視為美中兩個大國能否恢復自今年2月因中國的氣球事件而中斷的高層交流的一個晴雨表。

美商務部:進行了坦誠和實質性的討論,對中方打壓美企表達關切

美國商務部在會後發表的會談紀要中說,“兩人就與美中商業關係有關的問題進行了坦誠和實質性的討論,包括兩國貿易和投資的總體環境以及潛在合作的領域。雷蒙多部長還對中國最近對在華經營的美國公司採取的一系列行動表達了關切。”

今年三月,美國企業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 的北京辦公室遭到中國國安的搜查,五名中國員工被拘留。四月份,中國公安對美國知名管理公司貝恩諮詢公司上海辦事處進行突擊搜查,並帶走了公司部分手機和電腦。五月初,中國國安對美國諮詢公司凱盛融英(Capvision)在中國多地辦事處進行突擊搜查,其中包括上海、北京、蘇州和深圳。當局稱該公司沒有“認真履行反間諜安全防範責任義務”。

商務部在簡短的聲明中說,美中兩國商務部長的這次會晤是保持開放溝通渠道並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的持續努力的一部分。

雷蒙多表示,她致力於在拜登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11月在印尼巴厘島接觸的基礎上推動雙邊的接觸。

中方:雙方進行了“坦誠、專業、建設性的交流”,提出一系列重點關切

中國商務部在會後也發表了一份簡短的聲明。

這份聲明說,“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和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專業、建設性的交流。中方就美對華經貿政策、半導體政策、出口管制、對外投資審查等表達重點關切。”

聲明還說,雙方同意建立溝通渠道,就具體經貿關切和合作事項保持和加強交流。

在與雷蒙多會談後,王文濤5月26日在底特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的間隙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舉行會晤。

美中關係觸底反彈的跡象?

王文濤與雷蒙多和戴琪的會晤是美中緊張關係略為有所緩解的一個跡象。在王文濤來美之前,拜登總統5月21日在七國集團廣島峰會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談及美中關係時說,氣球事件導緻美中之間高層溝通被凍結的局面很快會發生改變。

“我想,你很快就會看到這種情況開始解凍,”他當時說。

5月22日,王文濤在上海會見了上海美國商會以及強生、3M、陶氏、默克、霍尼韋爾等美資企業代表,強調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並提出要把吸引外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美中關係即將“解凍”的另一個跡像是,中國新任駐美大使謝鋒5月23日抵美履新,填補了這一空缺了四個多月的職位。

為關係解凍的努力不斷因新的緊張點而受阻

不過,美中解凍降到冰點的雙邊關係的努力不斷因為新的緊張點而受阻。

拜登總統有關雙邊關係很快會解凍的話音剛落,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隨即於5月21日晚間發布聲明,以國安風險為由,要求中國境內“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停止採購美光公司產品”。美國商務部把中國的這一舉措斥之為“毫無事實根據的禁令”。

美光是美國的存儲芯片行業龍頭,也是全球第三大記憶體芯片廠,僅次於韓國三星及SK海力士。

在美國方面,預計拜登總統可能很快簽署一項新的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中國一些高科技領域的投資。此外,美國參議院還在推動一項被稱為“中國競爭法案2.0”的法案,而這兩項措施都可能在規模和深度上超過以往出台的很多類似的行政命令和立法。

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在有關王文濤訪美的安排上也顯露無遺。在中國駐美大使館5月18日宣布王文濤即將訪美的消息不到兩個小時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宣布,美國完成了“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的第一階段的談判。這是強化美台經濟關係的重要一步。此舉讓北京感到不悅,並指責華盛頓違背了其“一個中國”的政策。

這個發展以及中國封殺美光的決定使得王文濤的美國之行一度變得不確定。

5月23日,中國駐美大使館的發言人在回答美國之音有關王文濤訪美具體行程的問詢時說,“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進一步的信息給你。”美國之音接著追問這是否意味著雙方還在繼續敲定有關的安排或是整個訪美計劃有變,但卻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答复。

美國商務部也沒有回复美國之音記者提出的問詢。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直到5月25日才發布了王文濤5月25日至26日來美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的消息,並說中方將就中美經貿關係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與美方進行交流。

國會共和黨人批評拜登政府對中國軟弱、被動

但是拜登政府加強與中方接觸的努力面臨國會共和黨人的阻力。他們要求拜登政府對中國更加強硬。

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的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星期三在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採訪時說:“拜登政府似乎正在恢復緩和與經濟接觸,將其作為對中國的大戰略的核心支柱,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這是錯覺對經驗的勝利。”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邁克爾·麥考爾在周三發給國務卿布林肯的一封信中抨擊國務院“在中國的侵略面前軟弱和被動”。他提到了路透社最近的一篇報導,其中概述了美國國務院據稱在2月中國間諜氣球事件發生後避免對中國的實體實施制裁和出口管制,以免破壞雙邊關係。

不過,國務院表示,它與政府各部門協調了針對中國的創紀錄的製裁、出口管制和其他行動。

  • 16x9 Image

    莉雅

    美國之音外事記者

分类
兩岸 国际 大陆

中美会谈开局不利 刀光剑影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阿拉斯加与中共外事主管杨洁篪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举行会谈。(2021年3月18日)

华闻社北美总分社阿拉斯加讯)美中在拜登上台后的首次高级别面对面会谈中,双方剑拔弩张,尖锐批评对方的政策。开局就传火药味,一来一往罕见地公开表现出全球两大经济体的紧张关系。

会议伊始,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开门见山:“美国不寻求冲突,但是欢迎激烈竞争,我们永远捍卫我们的原则,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朋友”。

沙利文的话点出美中价值观的根本冲突。自从确定这次会面后,美方举行的四方峰会,美国与日本与韩国的2+2峰会,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我们的朋友”,为了维护美国的原则。公认的看法是,四方会谈也好,2+2也好,目的都是美国联合盟国共同制衡中国扩张。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中国外交事务最高负责人杨洁篪声明说:“美国将讨论中国在新疆、在香港、在台湾的行径,以及中国对美国的网络攻击,以及对美国友邦采取的经济胁迫。美国对此严重关切。”

“蛊惑人心”

中国政治局委员、中共外事负责人杨洁篪在长长的开场白中强硬反驳,他指责美国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及主宰性的金融控制力向一些国家施加压力,美国还滥用国家安全名义,威胁全球贸易前途。

杨洁篪在这里毫无疑问指的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措施,这一措施制定于特朗普政府时期,拜登政府目前决定继续维持对中国的惩罚性高额关税。华尔街日报周四报道说,中方希望在这次会晤中要求美方撤销特朗普的对华制裁措施。

针对布林肯对新疆、香港、台湾的“高度关切”,杨洁篪反驳说:新疆、香港及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这是北京一贯的立场,针对外界指控北京在新疆设立集中营,破坏香港自治,军事威胁台湾,北京一直以不许干涉内部事务作为挡箭牌。

站在杨洁篪身边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则揭露美国在双方对话前几个小时宣布对中港24名高官制裁:“美国就以这样的方式来接待客人?”

杨洁篪在开场白中拿美国人权说事,他称非裔美国人在美国遭到杀害,他警告说,美国应处理好自身事务,让中国管理自己的事情。

杨洁篪显然有点愤怒了,他指责美国企图要把他们的民主制度强加于全世界。布林肯有点越过通常的外交礼节,打断杨的话说:“我听到的与您所说的恰恰相反,美国重返盟邦得到普遍的赞赏,我也听到了对你们的政府的所作所为有种很深的担忧“。

杨洁篪称美方应该抛弃冷战思维,“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我们希望看到与美国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和双赢的合作关系。”

曾为布林肯前任蓬佩奥担任顾问的余茂春认为中方的“双赢”概念是“迷魂药“,”中国要双赢,即中国赢两次,美国输两次。“

杨洁篪的发言被美方指为“蛊惑“。

美国强调,如果中国希望重建双边关系,应该改变自己的行为,但北京表示,如果华盛顿认为北京会妥协,那么便是充满了幻想。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 (Jake Sullivan) 说,希望双方都能以自信的方式参与这次的会谈,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却回应表示,对中国实施制裁不是欢迎客人的方式。

王毅表示,美国应该停止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并重申美国应该用对的方式与中国交涉,并警告美国没有办法“扼杀”中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说:“我们将对中国在新疆丶香港丶台湾的行为,以及对美国的网络攻击丶对盟友的经济胁迫等议题深表关切。这些行为都威胁到维护全球稳定秩序的基本规则。”

在美方等待翻译的时候,杨洁篪用中文发表了15分钟的讲话作为回应,他抨击了美国混乱的民主体制和恶劣对待少数族裔。杨洁篪说:“美国利用其军事力量和金融霸权进行长臂管辖,打压其他国家。美国滥用国家安全的概念来阻碍正常的贸易往来,煽动一些国家攻击中国。”

布林肯似乎对杨洁篪的发言感到意外,他呼吁记者留在现场,以便他做出回应。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但会站在原则和朋友的立场与中国交涉。他宣传了美国最近火星车登陆的成功案例,并表示美国的成功在于其不断自我革新的能力。

布林肯在会议开始前的发言总计花了2分27秒,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发言则是花了2分17秒。另一方面,中国代表杨洁篪的开幕发言总计花了19分40秒,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发言时间则是4分9秒。

双方似乎已经做好了初步准备,这次会谈中能达成的协议似乎很少。双方的会谈预计将持续两日。

各说各话

华盛顿表示,在与中国官员会面之前的亚洲之行,以及与欧洲丶印度和其他盟国接触的经验,显示自美国总统拜登1月上任以来,美国已加强了与中国对抗的手腕。

华盛顿曾表示,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下,愿意与中国合作,并以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病毒大流行为例。18日,布林肯表示,华盛顿希望看到中国利用其对朝鲜的影响力,说服朝鲜放弃核武。

代表流亡维吾尔族人的团体在阿拉斯加会晤前写信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敦促他要求北京关闭其在新疆地区的再教育营。联合国专家称,新疆地区有100多万名维吾尔族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成员被关押于再教育营中。

布林肯曾承诺在会晤中提出这个问题。美国国务院在拜登上任后,维持特朗普政府的决定,认定北京在新疆实施的政策是种族灭绝,但中国坚决否认相关指控。

杨洁篪18日重申,新疆丶香港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他说,美国应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中国也应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他说:“我们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就是希望与美国不对抗丶不冲突,相互尊重丶合作共赢。”

​杨洁篪:「人权问题,我们希望美国在这方面能做得好一点,中国的人权事业正在不断取得进展,我想事实已说明,美国国内的人权确实是存在很多问题,你们自己也承认这些问题。所以我想我们两国,最好自己管好自己的事,不要转移矛头,把国内的问题未解决好,转移到国际上去。」

中美两国在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进行的首场高层战略对话结束,中方代表团已返回酒店。据美国国务院网页,双方在本港时间早上十一时左右会再会面。今次是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两国首次高层会谈,开场时双方互相抨击。

这次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中美高层首次面对面沟通。美国国务院公布,双方会在周四进行两场会议,据报周五会再有多一场对话,每节约三小时,双方最多派十人出席,不过外界预料这次会谈取得实质成果机会不大。

分类
国际

出席商界峰会 蓬佩奥:香港已成为中共控制下又一城

作者:弗林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2月8日在出席活动时警告商界领袖称,美国将以对待中国大陆的方式对待作为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同样参加活动的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则在单独访问环节中称,香港现在很安全,现时是到香港经商的最佳时机。

就香港问题,活动主持人、《华尔街日报》总编马特·默里(Matt Murray)问道,“ 我还要问你一个有关中国(的问题),然后我保证会继续问其他几个问题。 但是很多人认为,最让人担心的是南海的情况,还有台湾的风险。当然,这一年来我们甚至看到香港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这在很多方面都是对台湾的一个警告信号。从现实来看,我们对台湾能做什么,你有多担心,事态将会到达沸腾?”

蓬佩奥回答说,“所以,这是每一位国务卿长久以来的心声,从基辛格博士开始就一直在想的事情。我们的责任是遵守我们向那里的人(台湾人)作出的承诺,我们有相关的立法。我们应该确保我们明确地遵循它们。我们有一个长期的 ‘一个中国 ’政策,还有从里根时代开始的一系列公报。本届政府已经履行了这些。我们向该国提供了武器系统方面的援助。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他补充说,“但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是,它要兑现其所作出的承诺。你提到香港,他们做出了一个承诺,一个50年的承诺。他们却半途而废。当世界看到这一点时,必须应要付出代价。 必须有一个相关的……”

默里追问,“但是,是什么样的成本? 什么成本?”蓬佩奥接着说,“所以应该把中国当成一个国家来对待。今天,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把香港当作一个特殊的地方,因为事实上,它曾经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现在已经不是了。很明显,香港的司法制度现在是会被削弱的。大家可以看到,上一次公平的立法选举是在几个月前。那里不再是其他什么,而是另一个中共控制的城市。世界各地和商界都应将其视为如此。”他说,“而美国政府正接近于这样做。我们希望全世界都会明白,中国对协议食言了,我们不再需要因为香港的特殊性而履行当初的承诺。台湾也会证明我们应该提出的要求是一样的,我希望中国共产党会对台湾作出不同的决定。”

采访中,默里说,“我想再问一个有关多边主义的问题,那就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多次从世界各国领导人那里听到–我听到的论点是这样的:‘我不喜欢特朗普’,他们可能会说,‘但我确实认为特朗普是一个破坏者,是一个具有新视角的商人,而且他可能在他任期的早期就成为那个人’ — — 你在特朗普任期早期还没有担任国务卿。我应该说—‘要真正团结西方,要真正从一开始就对中国采取多边主义方式,真正改变范式,相反,在特朗普政府早期,他专注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或其他的贸易战,或北约问题,我们在那时错过了一个机会’ 。 ”默里追问,“你对此有什么回应? 我相信你也听过这样的批评? 你的回应是什么?”

蓬佩奥回答说,“是的,马特,我不同意这种分析。最终,欧洲各国–我还认为这比欧盟更广泛。欧洲各国要作出决定,就像美国要作出一系列决定一样。而我们都在中国问题上沉睡了数十年。有美国的领导力才去唤醒世界,让世界意识到这一点。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在欧洲谈论华为,以及将中国的硬件和软件带入你的国家的电信基础设施内部对网络构成的风险–我是说,这太疯狂了。我记得第一次(与欧方)谈话时的情景。那是一次痛苦的谈话。他们认为是我疯了。”

蓬佩奥说,“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有数十个国家加入了清洁网络倡议。我们有数十家电话公司已经放弃了中国的电信基础设施。你可以看到,爱立信和诺基亚作得更好。这是一个市场指标,说明我们是对的,我们讲的这个故事是对的。我希望欧洲人早点跟上来。我们现在欧盟与美国正在就中国问题进行对话。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但大约一年半以前,他们得出结论,他们应该来参与对话,他们也问过我们是否愿意参与这一对话。”他补充说,“这些都是世界必须承担的任务。我是否希望这一切发生在50年前、20年前或两个月前?我当然希望如此。但如果没有本届政府和我们总统的领导,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默里问道,“此时此刻,美国企业、跨国公司的角色应该是什么?”蓬佩奥说,“当我听到商业圆桌会议上的讨论时,他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股东回报,所以—-就这样吧。如果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必须是关于长期价值创造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能力在一套公平和公正的规则下进行全球贸易,那么这个体系将无法运作,无论是在世贸组织还是在其他地方,不能对每个国家制定一套规则,而对中国制定另一套规则。”

蓬佩奥说,“因此,企业领导人应该积极参与,确保规则平等适用,无论是在美国这里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想要在中国投资的美国公司之间对等适用的投资规则,还是在中国发生的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我观察过我们的企业。 他们非常关心他们的员工。 他们非常关心他们的客户。他们希望确保他们没有做任何伤害他们自身的事情,与在新疆经营的公司合作,这些公司与那里发生的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有关,或者与蒙古、西藏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有关。”

蓬佩奥说,“听着,每个人—-有关美国最伟大的事情之一是,每一位企业领导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力,我相信他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但我认为,每个在国际上经营的企业领导人都明白,重要的是(a)要确保你不会助长大规模的侵犯人权行为,(b)要确保你的经营方式,即使它对你自己的业务有短期成本。你们的经营方式从根本上确保了爱好自由的国家,遵守规则的国家,自由的国际秩序继续存在的机会,而不是帮助支撑专制制度,这些制度则想要夺走导致你们和你们公司成功的自由。”

此外,林郑月娥在高峰会的访谈中表示,香港是中国的大门,很多企业都乐见现在的香港变得更安全。她说,“现时为来港(做生意)的最好时机之一。近年什么都没变,只是自去年 6 月以来,长时间困扰商界及对生意造成打击的乱局,已不复见。”

林郑月娥称,香港在中央政府祝福下,将在国家发展尤其是大湾区中担当重要角色,前途无限,企业应把握时机投资香港。被问到国际企业可能对香港的自由度有忧虑时。她说,“除了自由之外,法治和稳定都是香港的核心价值,重申‘一国两制’保障香港自由”。她续指,“香港向来司法独立,法律制度公开透明,又有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确保每人都有公平保障”。

分类
专题 国际 美國總統大選

分析人士:拜登保留特朗普对华经贸政策是明智之举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日前对媒体表示,他上任后不会立即取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征收的关税。分析人士说,拜登的决定是明智之举;拜登若想推进并捍卫美国的经济利益,保留与中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至关重要。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拜登可能会采取渐进方式,给中国更多的时间来调整政策。

拜登日前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电话专访。在谈到美中贸易关系时说,自己上任后打算首先审查现有的美中之间的协议,并且制定与欧洲和亚洲传统盟友的“明确战略”。

“我不会立刻采取任何行动,这也包括了不会立即调整现行的关税。我不会让偏见影响我的任何选项,”拜登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说。

拜登表示,他的首要任务将是通过另一个财政刺激方案,同时他也希望在美国国内达成两党的共识,作为建立对中国影响力的一种方式,因为与中国打交道的关键是建立影响力。

贸易战休兵还是继续?

自从拜登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日开始,舆论和经贸界就开始聚焦和揣测,一旦拜登入主白宫是否会取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施加的关税?美中贸易战是否会继续打下去?

经贸专家和分析人士对美国之音表示,拜登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关于不会立刻采取去特朗普化行动的表态,不出人意外而且是明智之举。

马里兰罗耀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 Maryland)政治系教授、系主任魏忠克(Carsten T. Vala)认为,拜登作为当选总统,花一些时间评估其政策选项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改变美中贸易协议可能是个好主意,但是只有拜登新政府完全了解这样做的利弊之后才能这样做,”他说。

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经济与金融教授刘学鹏表示,拜登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奇怪;因为美中贸易战是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其基础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的口号,而这一口号目前在美国已经开始流行起来。

刘学鹏说:“尽管拜登心里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他的贸易政策目标似乎与特朗普没有很大不同。拜登政府需要一些时间来评估特朗普的中国贸易协议,然后再做出任何重大改变的决定。”

资深政策分析师、公共政策博客RealityChek创办人艾伦·托纳尔森(Alan Tonelson)对美国之音说,如果拜登真心想推进并捍卫美国的经济利益,应对中国广泛的贸易掠夺,那么保留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至关重要。

托纳尔森认为,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是对美国有决定性利益的争端解决机制,该协议赋予美国领导人无限的权力征收关税,以惩罚任何北京的贸易掠夺和更广泛的经济违法行为,而不必担心中国报复。

“这些执行条款,对于迫使中国履行协议中进口大量美国商品的承诺尤为重要,”托纳尔森说。

拜登保留特朗普关税或面临美国企业的压力

特朗普政府开启与中国的贸易战之后,加大了对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关税力度,一度引发美国企业界的强烈反对。

早在今年9月份,包括福特、特斯拉汽车制造商和“华格林”(Walgreen Co)、“家得宝”(Home Depot)等大型企业在内的3500家公司,曾经状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制造商品施加超过3000亿美元关税的政策。

分析人士告诉美国之音,如果拜登入主白宫后继续保留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的关税政策,可能会面临来自美国企业的巨大压力。

肯尼索州立大学经济与金融学教授刘学鹏认为,这些企业将会继续游说国会和白宫,要求降低贸易壁垒。而拜登可能会倾向于使用产业政策来帮助美国企业,给企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如对企业在美国投资和雇佣人员给予补贴;或者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更多美国生产的产品。例如,拜登已经明确表示,他将支持更清洁能源和技术。

资深经贸分析师托纳尔森也认为,美国许多跨国企业界已明确表示,决心说服拜登至少开始单方面取消关税;或者作为回报,使得中国同意‘恢复对话’或再次做出承诺。

不过托纳尔森担心,拜登可能会屈服于来自企业的强大压力。“鉴于拜登是从硅谷和华尔街获得的主要竞选捐款,而这两个美国的经济领域一直渴望从中国市场获利;因此拜登将很难抗拒这些要求,”他说。

拜登将如何修复美中关系?

如果拜登入主白宫后,能够顶住美国企业、硅谷和华尔街的压力,在保留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并且继续与北京展开贸易战的同时,将采取何种策略来修复或者改善美中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整体双边关系?

肯尼索州立大学的刘学鹏教授认为,拜登可能会采取更渐进的方式,给中国更多的时间来调整政策。与此同时,如果前景不乐观,美国很可能会实施自己的产业政策。即使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有时也会扶持某些行业(例如对波音和空客的补贴)。

“虽然这些政策可能会导致争议;但如果政策是透明的,通常可以解决争端。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各成员应披露其工业政策,并通知其他成员其提供的补贴,” 刘学鹏说。

马里兰罗耀拉大学教授魏忠克认为,修复或改善与中国的双边关系,“需要的不仅仅是取消关税,因为美中之间已经产生了许多不信任;不仅是在贸易战方面上,而且还包括其它一系列广泛的问题”。

“例如,中国如何对待美国知识产权、中国高科技公司参与建立美国网络问题,更不用说还有人道主义和宗教等其它问题,” 魏忠克说。

(作者:林森 来源: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