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 第五届城市文化论坛

《第五屆城市文化論壇專集》征訂火熱進行中!

 

親愛的讀者朋友:

您好!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閱讀,則是一場自我與心靈的對話。好的書籍,就像一杯佳茗,氤氳成香,值得細細品味。

翻開新的篇章,《第五屆城市文化論壇專集》已經開始征訂感謝您對第五屆城市文化論壇的關注!我們本著為讀者服務的初心,精益求精地辦好刊物,願您在閱讀中汲取精神力量,獲得體察人生,觀照世界的感悟。

本次專集由《中華出版社》正式出版彙聚名家優秀作品,凝聚大師思想智慧,精選了參展藝術家獨具匠心書畫作品、包含論壇嘉賓真知灼見的完整演講稿以及論壇活動精彩紛呈的花絮等內容。目前,本專集僅香港各大型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收藏,館藏量有限,歡迎訂閱,為您提供更具有真善美的藝術薰陶和更廣闊的視野。

同時,為了感謝對我們活動的支持,我們也將在2024新加坡舉辦的“第六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活動上將本專集贈送給重要嘉賓。

如果您有興趣訂閱本專集,請參閱附件中的表格,並將填寫好的表格發送至郵箱:cswhlt5@163.com

價格為150元人民幣。參展者將享有8折優惠。如需定書請告知。

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瞭解詳情,請聯繫中華時報廣州代表處。

地址;廣州越秀區人民北路871號首層

聯繫電話:18903072514

微信號:zhsb_gz

再次感謝您對第五屆城市文化論壇的支持與關注!

祝好!

第五屆城市文化論壇組委會

20240408

分类
文化 第五届城市文化论坛

《第五屆城市文化論壇專集》征訂啓事

敬啓者:

感謝您對第五屆城市文化論壇的關注!我們很高興地告知您,《第五屆城市文化論壇專集》正在征訂中。

本次專集收錄參展藝術家的作品、論壇嘉賓的完整演講稿以及論壇活動的精彩花絮等內容。這本專集由《中華出版社》正式出版,香港各大型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僅會收藏,並將在2024新加坡舉辦的“第六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活動上贈送給重要嘉賓。

如果您有興趣訂閱本專集,請參閱附件中的表格,並將填寫好的表格發送至郵箱:cswhlt5@163.com。

價格爲150元人民幣。

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壹步了解詳情,請聯系中華時報廣州代表處。
地址;廣州越秀區人民北路871號首層
聯系電話:18903072514,
微信號:zhsb_gz。

再次感謝您對第五屆城市文化論壇的支持與關注!

祝好!

第五屆城市文化論壇組委會
2024年01月08日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影音 教育 文化 文学 第五届城市文化论坛 第五届城市文化论坛 编辑精选

「2023第五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走進廣州」成功舉辦(影音)

視頻之一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訊)2023年6月21日,「2023第五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走進廣州」迎來了重要的一天。 當天的活動安排了多個精彩環節,包括了美麗灣區-藝術邀請展、“中華時報”名人圍棋邀請賽、雅集筆會、論壇的開幕儀式,以及答謝晚宴。

第五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已經圓滿結束,國際城市文化論壇組委會主席、《中華時報》創辦人、香港美術學院院長曾曉輝博士,《濤聲依舊》詞曲作者、著名音樂家陳小奇、解放軍總政聯絡部副部長藍曉石將軍、著名詩書畫家尹石等共300多人出席了在廣東省文聯藝術館舉辦開幕式,席設超10席超100多人出席在湖天賓館舉行的答謝晚宴。
此次論壇的主題是「後疫情時代城市文化的‘變’與‘不變’」,其中包括了多個活動內容,如美麗灣區-藝術邀請展、中華時報名人圍棋邀請賽、首屆維多利亞(香港)國際攝影獲獎展暨第二首啟動儀式,以及第三屆紫莉花詩歌獎(香港)「和平與安寧」頒發禮暨第四屆紫荊花詩歌獎(香港)「疫後詩與遠方」大實啟動禮等。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城市文化和城市發展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因此,此屆論壇的主題旨在探討在疫情之後,城市文化將如何應對變化,以及哪些方面將保持不變,同時也將探討城市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城市文化與城市經濟、城市規劃等領域的關系。

《美麗灣區-藝術邀請展》的展期為6月19日至25日,在廣東省文聯藝術館和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藝術館舉行,共展出來自世界各地近600件藝術品和37幅莸首屆維多利亞(香港)國際攝影獲獎作品。

此次論壇邀請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學者、藝術家和政策制定者參加,共同探討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議題,通過交流和合作推動城市文化的發展和創新。

國際城市文化論壇組委會主席曾曉輝博士在致辭中表示,第六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將在新加坡舉辦,期待各位嘉賓能夠共同參與,共用文化盛宴。

國際城市文化論壇組委會主席曾曉輝博士(右)給2024年第六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走進新加坡組委員會代表授旗

據悉,此次論壇活動主辦單位是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和聯合國太平洋地區發展與教育組織,承辦單位是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和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此次論壇活動的協辦單位是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香港藝術研究院、香港美術學院、江蘇省紫金藝術書畫院、中華報業集團、中華時報、中華攝影報、紹興圍棋文化研究會、藍雀新傳媒(臺灣)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棋弈 港澳 第五届城市文化论坛 编辑精选 香港

曾曉輝與陳丁川會唔 談「第六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走進新加坡」事宜

從左至右:香港藝術研究院院長、香港美術學院院長、中華時報傳媒集團主席曾曉輝教授曾曉輝,香港儿童棋院院長敖立贤,新加坡知名人物、圍棋協會會長陳丁川和馬來西亞知名人物、圍棋協會會長张枝顺,參觀香港兒童圍棋院。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18日訊)近日,香港藝術研究院院長、香港美術學院院長、中華時報傳媒集團主席曾曉輝教授在香港中華時報總部與新加坡知名人物、圍棋協會會長陳丁川和馬來西亞知名人物、圍棋協會會長张枝顺等會面,就明年(2024年)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在新加坡舉辦的「第六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 – 走進新加坡」進行了交流,並參觀了香港兒童圍棋院。

曾曉輝在香港老長沙湘菜館為陳丁川等一行舉行晚宴,全國政協前委員劉夢雄、香港兩岸客家聯會主席吳虎成、中國圍棋九段梁偉棠、八段楊士海、香港中小企國際聯盟主席彭華雄、中山地产商黄健成、香港旅行社董事长曾宪超等也出席。

陳丁川等此次來香港,還率隊參加了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的國際大學生圍棋賽活動。

在晚宴上,曾曉輝表示,他與新加坡陳丁川會長於6月初在新加坡會面,並商討了第六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在新加坡的合作事宜。當時,他邀請陳會長出席6月21日在廣州舉辦的「第五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活動,並邀請陳會長代表新加坡方接下一屆(第六届國際城市文化論壇—走进新加坡)的會旗。曾曉輝還邀請陳會長參加「中華時報名人圍棋邀請賽」比赛。陳陳丁川表示,很遺憾,因未能取得中國內地簽證,未能如願出席活動。

曾曉輝還說,上月(6月份),他與新加坡作家協會會長林得楠和知名學者郝知本教授會面,商討了第六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的事宜。通過林得楠先生的推薦,新加坡作家協會、新加坡文藝協會、當代藝術研究會、五月詩社、南洋詩社等機構一起同意協辦「2024年國際城市文化論壇—走進新加坡和第四屆紫荊花詩歌獎. 後疫情詩與遠方國際詩歌大賽」

晚宴上,曾曉輝即興賦詩一首,現場氣氛熱烈,聚會大家歡聲笑語,共度愉快時光。

新馬內港圍棋豪傑,
聚首一堂東方之珠。
宴席豐盛款待貴客,
笑語盈盈且樂融融。

港專欄作家亦蒞臨,
共筆耕不輟傳圍棋。
賽場上下智慧交鋒,
推演棋局變化神妙。

圍棋之道如人生,
落子有時須深思。
君子愛棋勝過勝,
圍棋文化代代傳。

2023第四屆紫荊花詩歌獎(香港)· 「後疫情時代詩與遠方」全球華語詩歌大賽(啟事)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第五届城市文化论坛 第五届城市文化论坛 编辑精选 美术

與時代同行|第五屆國際文化論壇系列活動之一:美麗灣區-藝術邀請展

6月21日下午,第五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圓滿結束,300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出席了開幕式和答謝晚宴。 論壇的主題是「後疫情時代城市文化的『變』與『不變』」,其中包括了多個活動內容,如美麗灣區-藝術邀請展、中華時報名人圍棋邀請賽、首屆維多利亞(香港)國際攝影獲獎展暨第二屆啟動儀式,以及第三屆紫荊花詩歌獎(香港)「和平與安寧」頒發禮暨第四屆紫荊花詩歌獎(香港)「疫後詩與遠方」大賽啟動禮等。其中《美麗灣區-藝術邀請展》是在廣東省文聯藝術館和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藝術館舉行的展覽,展期為6月19日至25日。 展覽的二樓展區展示了各類型的書畫作品和攝影作品,共彙聚了近兩百幅優秀藝術作品。

邀請展旨在展現當代國際範圍華人藝術家的精神風貌,同時助力多元文化的繁榮。 觀眾可以欣賞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作品,包括書法、繪畫、攝影等,展示了藝術家們的創作才華和對美麗灣區的理解與表達。據悉,此次論壇活動主辦單位是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和聯合國太平洋地區發展與教育組織,承辦單位是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和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

協辦單位是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香港藝術研究院、香港美術學院、江蘇省紫金藝術書畫院、中華報業集團、中華時報、中華攝影報、紹興圍棋文化研究會、藍雀新傳媒(臺灣)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

展覽選擇在廣東省文聯藝術館和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藝術館舉辦,為藝術家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也為觀眾提供了欣賞藝術作品的機會。 這次展覽對推動多元文化的繁榮具有積極意義,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為藝術家們提供交流和學習的平臺,激發創作靈感和藝術創新。

廣東省文聯藝術館二樓邀請展區域留出了攝影展空間,增加了展會的豐富性和多樣性。“2022首屆維多利亞(香港)國際攝影大賽”讓更多的優秀攝影師走向世界,讓更多的精彩作品展現於螢幕、互聯網與現實生活。 此次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攝影大師與發燒友踴躍參加,每張入選和獲獎作品都刊登在《中華攝影報》官網。

相信這場獨特的藝術盛宴《美麗灣區-藝術邀請展》為廣州各界人士帶來到藝術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