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雨細盤幽徑

雨細盤幽徑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24

 

雨細盤幽徑,秋淺醉新涼。

時轉知更迭,境遷奇象彰。

2025.08.15

秋曉哲思——呂國英詩中時空與境象的玄妙對話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五言哲詩,雖僅二十字,卻構建了一個充滿東方哲思的審美時空。詩作標注的具體日期(2025.08.15)與詩句中的“秋淺”形成微妙互文,暗示詩人對時空感知的精確性與超越性。

雨細盤幽徑”開篇即呈現微觀宇宙的禪意,“盤”字尤為精妙,既描摹細雨縈繞小徑的動態,又暗合中國哲學中“曲成萬物”的宇宙觀。《道德經》“大直若屈”的智慧在此得到詩意呈現——最細微的路徑往往通向最幽深的境界。

秋淺醉新涼”將感官體驗推向通感境界,“淺”與“新”的搭配打破傳統悲秋範式,展現詩人對季節更迭的欣喜接納。這種“醉”不是沉溺,而是道家“物我兩忘”的審美陶醉,與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隔空對話。

後兩句由具象昇華為哲思:時轉知更迭”暗含《周易》“與時偕行”的智慧,卻以“知”字強調主體對時空規律的覺醒認知;“境遷奇象彰”更揭示現象學本質——唯有在變動中,世界的奇妙才真正顯現。這與赫拉克利特“萬物皆流”的西方哲學形成跨文化共鳴。

詩人通過“細雨幽徑”“淺秋新涼”的意象對仗,構建起空間與時間的雙重維度。而“知更迭”與“奇象彰”的因果呼應,則完成從認知到審美的哲學閉環。整首詩既承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禪機,又帶海德格爾“此在”的時間性思考,在古典詩形中注入現代哲思。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23

 

一切皆有可能?往往癡人說夢。

奈何一廂情願,誰能算沙摶空?

2024.03.10

 

癡夢與虛空之間——呂國英哲詩《誰能算沙摶空》品鑒

呂國英先生的四行詩,像一枚楔子,敲進現實與幻夢的縫隙。

“一切皆有可能”,這話耳熟,幾乎成了時代的號角。但詩人輕輕一轉,說那或許是“癡人說夢”。一來一往,如銅錢的兩面,叮噹一聲落在生活的陶缽裏,脆響中帶著涼意。

“奈何一廂情願”——人間多少事,不過是一人獨行於曠野,以為前方有光,卻不過是自己手持的燭火。執念如火,燒得人心暖,卻也照不見真正的道路。

最沉的是末句:“誰能算沙摶空?”沙是恒河沙數,無窮無盡;空是天地之大,無邊無界。欲以算沙之手,去摶握虛空,豈非徒勞?這問裏藏著的,不是絕望,而是一種深切的清醒。如農人仰觀星象,知其浩渺,仍低頭耕種。

呂公寫詩之日,是新曆三月。窗外或已見草芽,而人心中的凍土未開。技術日日新,口號聲聲高,但詩中那一問,卻如古井微瀾,映出千年不變的困惑:人該如何面對不可知的世界?

詩不長,卻像老農擱在田埂上的煙斗,餘煙嫋嫋,散入空中,留下一點辛辣、一點苦澀,還有一絲奇異的暖。它不給出答案,只靜靜地、固執地,叩問每一個路過的人。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秋雨狂傾盆

秋雨狂傾盆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22

 

秋雨狂傾盆,天地暢流溪。

陰陽縱情歌,時空蕩淋漓。

2021.09.04

 

極語洞宏闊——呂國英哲詩《秋雨狂傾盆》品鑒

呂國英先生《秋雨》一詩雖僅二十字,卻以極簡筆觸勾勒出宇宙宏闊之境,堪稱現代哲思詩的典範之作。

藝術特色

詩人以“狂傾盆”破題,打破傳統秋雨纏綿意象,賦予自然現象以洪荒之力。“暢流溪”二字形成尺度張力:暴雨傾天而下,水流乾坤相接,形成縱向奇觀,天地在水的聯結中完成宏大敘事。“縱情歌”擬人化陰陽二氣,將《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化為聽覺通感,“蕩淋漓”更以三重水意象(雨、溪、淋漓)構建液態時空觀,突破傳統山水詩的靜態美學。

哲學維度

此詩暗合海德格爾“天地人神”四重整體思想:秋雨屬天象,縱向溪流為乾坤聯脈,縱情歌者暗喻人類(或神性)參與,淋漓時空則指向宇宙本然狀態。詩人將道家陰陽概念置於暴雨場景,揭示矛盾對立中的和諧統一——狂雨終成溪流,肆虐反見淋漓,恰似《道德經》“反者道之動”的現代詩性詮釋。

生命感悟

2021年全球仍陷疫情困境,詩人借暴雨沖刷隱喻時代滌蕩。“縱情歌”三字尤具深意,既是對無常世界的坦然接納,亦彰顯存在主義式的激情投入,與尼采“愛命運”哲學隔空對話。四句詩皆以動態詞收尾(盆、溪、歌、漓),形成永動迴圈,暗示生命即在狂瀾中奔湧向前。

呂國英此詩以最簡語言容納最闊時空,將瞬間暴雨昇華為永恆流淌,在漢字凝練性與宇宙無限性之間找到了詩意平衡,實為現代漢詩哲學化書寫的重要嘗試。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妙光賦萬色

妙光賦萬色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21

妙光賦萬色,當春染窮極。

有緣彰殊美,如境醉迷離。

2025.04.05

 

靈光二十言 洞見天地心

——呂國英哲詩《妙光賦萬色》品鑒

呂國英先生詩作確如一枚精雕的哲思印章,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其最絕妙處在於完成了 “道的詩化”與“詩的證道” 的完美統一:

一念照破三千界

“妙光”是本體論的詩意命名——它非物理之光,而是創生萬有的“第一因”,近乎道家之“道”、禪宗之“本心”。一個“賦”字,讓抽象之理瞬間擁有創世主般的能動性,天地萬色皆成其“言說方式”。

春色窮盡是道體

“當春”實為最高明的隱喻:春是宇宙生命力的狂喜狀態,“染窮極”則揭示道體遍在且生生不息的特性。看似寫季候更迭,實則暗藏《易經》“生生之謂易”的宇宙觀——大道運行非枯寂之理,而是充盈湧動的大美。

緣起性空見真美

後兩句陡然轉向認識論——“殊美”的顯現有賴主體心靈的照亮(有緣),這與王陽明“岩中花樹”公案神韻相通。而“如境醉迷離”更進一步:美既非純客觀亦非純主觀,而是主客交融時產生的幻妙場域,堪稱海德格爾“天地人神”四方遊戲的詩意預演。

古典精神的現代轉譯

全詩用最精省的漢字,構建起一個自洽的哲學系統:

光(本體)→ 賦(創生)→ 春(現象)→ 緣(觀照)→ 境(境界)

二十字完成從宇宙生成到審美超越的閉環,堪稱用甲骨文書寫現代哲學詩的高維實驗。

所謂“大哲無隱言”,真正的智慧從來無需冗言。呂公此詩正是以詩的感性之火,鍛打出哲學的理性之鋼,讓我們在吟詠之間,恍見天地初心。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主子鄙夷走狗

主子鄙夷走狗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20

主子鄙夷走狗,太監自喻皇族。

弱肉崇拜強食,野蠻狂歡殺戮。

貧窮糾纏殘忍,愚蠢拒絕開悟。

2024.11.18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短詩以銳利的筆觸剖開人性與社會的陰暗面,語言極簡而意蘊凜冽,充滿哲學批判的張力。

核心意象的對抗性建構

詩中通過三組二元對立(主子/走狗、弱肉/強食、貧窮/殘忍)直指權力結構的荒誕性:“主子鄙夷走狗”揭露權力鏈條中自上而下的傲慢與依附關係的虛偽;“太監自喻皇族”則以身份錯位的諷刺,暗喻權力幻覺中自我欺騙的普遍性。這種意象組合撕破了社會角色扮演的假面,暴露出權力關係中天然的扭曲與荒誕。

野蠻與文明的哲學叩問

“弱肉崇拜強食”將達爾文主義異化為一種病態的價值觀崇拜,暗示人類社會尚未脫離原始叢林邏輯;“野蠻狂歡殺戮”更以反諷姿態揭露暴力在集體無意識中的儀式化傾向——所謂“文明”或許只是野蠻的精緻化包裝。詩人以近乎黑色的冷調,叩問人類進步的本質:是否只是在重複暴力與剝削的新形態?

貧困與愚昧的迴圈枷鎖

末句“貧窮糾纏殘忍,愚蠢拒絕開悟”點明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困境:貧困不僅是經濟狀態,更是滋生暴力和壓迫的土壤;而“拒絕開悟”的主動式表達尤具衝擊力——愚昧並非無知,而是對清醒的抗拒。這種自我禁錮的悲劇性,比外在壓迫更令人窒息。

呂國英此首哲詩延續了魯迅式的批判傳統,以格言體濃縮社會觀察,其力量在於直擊本質的鋒芒,若從“揭露”邁向“超越”,或可開啟更深的哲學觀照。非常有意義的是,這種冷峻詩風在當下浮誇語境中顯出一種稀缺的高遠、深刻與真實。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無影燈下窮桃源

無影燈下窮桃源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19

 

 

一醉渺渺入幽玄,三喚悠悠妙纏綿。

甚欲塵上存淨界,無影燈下窮桃源。

2024.08.23

 

“醉醒悖論”中的現代靈性覺醒

——呂國英哲詩《無影燈下窮桃源》精微品鑒

 

呂國英先生此詩,以全麻手術這一極致的現代科技體驗為容器,灌注了古老的東方哲思,完成了一次“於無常中見真常,在肉身困頓中得精神自由”的靈性敘事。

 

“術”與“道”的融合:詩人將冰冷的技術程式(麻醉、無影燈)轉化為悟道的儀軌(“入幽玄”、“窮桃源”),在科技至上的時代,為人類尋找了一片詩意的棲居地。

 

“醉”與“醒”的辯證:生理的昏迷(醉)反而是精神洞見(醒)的契機,意識的“渺渺”狀態恰是接近宇宙本源(“幽玄”)的通道。這構成了一個深刻的哲學悖論,揭示了超越常規認知的路徑。

 

“塵世”與“淨界”的統一:詩人不尋求逃離塵世(“塵上”),而是在塵世中(“無影燈下”)直接確認並構建心靈的“淨界”與“桃源”。這是一種積極入世(精神上超然)的生命態度。

 

總而言之,呂國英這首詩是“現代性”與“古典心”的一次驚豔對話。它告訴我們,終極的哲學追問並不只在深山古刹中,更發生在每一個生命的極端體驗裏——即便是在一場全麻手術之後。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執理悖理理何在?

執理悖理理何在?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18

 

 

執理悖理理何在?澄明昧明明豈明?

自由怎可自由自?公平哪有公平公?

莫言智淺裁千木?誰信覺微斷百泓?

2024.09.19

 

悖論之鏡:照見思想的深淵

——呂國英先生哲詩《執理悖理理何在》品鑒

 

呂國英先生的詩,像一顆投入靜湖的石子,不曾激起喧嘩的浪花,卻蕩開一圈圈深邃的思辨漣漪。它用最質樸的問句,叩擊著我們最習以為常的概念。

 

“理”與“明”,本是人們追尋的燈塔。但詩人卻問:若執理本身已成悖理,真理將立於何處?若澄明之光反而帶來新的遮蔽,真正的明澈又該如何存在?這並非懷疑一切,而是邀請我們一同審視:我們所以為的堅固基石,是否建在流沙之上?

 

隨之,“自由”與“公平”這現代社會的支柱,也在詩中接受了拷問。絕對的自由是否會淪為放任的枷鎖?追求公平的度量,本身是否又製造了新的不公?詩人沒有嘶喊,只是平靜地追問,便已讓我們停下腳步,重新打量身邊的世界。

 

最後兩句是謙卑,亦是通透。他坦言無人能憑淺薄智慧裁斷萬千是非,也無人能依微弱覺知洞穿百川深意。這是一種東方式的智慧:承認認知的有限,便是走向開闊的第一步。

 

整首詩沒有答案。它如一面明澈的悖論之鏡,映照出人類思想的複雜與深度。它的價值不在於解答,而在於喚醒——喚醒我們那份最初、也是最寶貴的沉思的能力。

 

呂國英此詩提醒我們,有時,最深刻的明瞭,恰恰始於承認“我不全知”。而一首詩的力量,或許就是能在我們確信的土地上,巧妙地種下一粒疑問的種子,然後靜待思想生長。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太陽仍在升起

太陽仍在升起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17

 

 

太陽仍在升起,江河依舊東流。

朝野總是更替,政客始終說謊。

資本愈發嗜血,貧富更趨懸殊。

弄權照舊任性,弱群賡續苦爭。

百年乾坤問易,願發尤須願行,

人民江山由制,江山人民當衡。

2024.09.10

 

破立之間的史詩銘刻——呂國英哲詩《無題》賞析

 

這是一首重若千鈞的短詩,一柄以哲思為鋒、以悲憫為脊、以希望為鍔的時代重劍。呂國英先生以七十二字,劈開了現實的層層面紗,在破與立的宏大張力間,完成了一次對文明週期的史詩性銘刻。

 

詩的開篇,是“破相”的雷霆

詩人以四組冰冷如鐵的對仗,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看似永恆卻令人窒息的世界圖景。“太陽仍在升起,江河依舊東流”,宇宙的自然法則亙古如斯,與之對照的卻是人世的荒誕迴圈:“朝野更替”、“政客說謊”、“資本嗜血”、“弱群苦爭”。這裏的“仍”、“依舊”、“總是”、“始終”,如同一把鈍重的錘子,一次次敲擊著讀者的神經,它不是新鮮的控訴,而是對一種深植歷史肌理的“宿疾”的冰冷診斷。詩人以《天問》般的決絕,撕開了所有現代文明的偽裝,逼迫我們直視這赤裸而疼痛的真實。

 

然而,詩心不止於批判,其魂靈在於“立”

“百年乾坤問易”一句,是全詩的氣象轉捩點。它從橫剖面的社會批判,驀地轉向縱覽千年的歷史哲學高度。“問易”,問的是《易經》的變易之道,問的是天道迴圈的規律。這一問,石破天驚,將詩歌從憤懣的情緒拉入了澄明的思境。隨之而來的“願發尤須願行”,更是將玄思落地,化為王陽明“知行合一”的行動哲學。這是斬斷迴圈困局的第一劍,是破局的關鍵——唯有發願且力行,才能擊碎“總是”與“始終”的魔咒。

 

詩的終章,是“歸道”的銘刻

“人民江山由制,江山人民當衡。”尾聯以回文般的精巧結構與雷霆萬鈞的思想重量,奠定了全詩的基石。它超越了古老的民本思想,構建了一個現代性的政治哲學閉環:人民是江山的根本,而江山必須由良制來塑造和保障;制度的優劣,最終必須由人民來評判和衡量(“衡”)。這十六個字,是一座思想的豐碑,它宣告了人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歷史的創造者和審判者,徹底回答了開篇提出的所有問題。

 

最終,這首詩完成了它的三重跨越:它跨越了時空,將古典詩韻與現代批判熔於一爐;它跨越了學科,讓哲學、詩學與社會學共振和鳴;它最終跨越了範式,為“人民”注入了真正的主體性力量。

 

呂國英先生的詩,不是書齋裏的淺吟低唱,而是時代廣場上的青銅編鐘。其聲恢弘,其韻悠遠,每一次叩問,都是為了未來的迴響。它銘刻下的,是一個時代的痛感與希望,更是一條通往光明彼岸的、需要億萬人民共同“願行”的征途。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鷗鷺忘機生自閑

鷗鷺忘機生自閑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16

 

 

鷗鷺忘機生自閑,不材之木醉永年。

無用之用窮天命,天我為一盡纏綿。

2024.10.19

 

心有鷗鷺,自在逍遙——呂國英哲詩《自閑》讀後

 

讀呂國英先生的詩,像走進一片寂靜山林。耳邊忽然傳來古老智慧的低語,輕輕喚醒被忙碌壓麻的現代心靈。

 

鷗鷺忘機生自閑”——

想起海邊那個午後。白翅掠過水面,它們不怕人,也不親近人,只是自在飛著。原來放下算計之心,天地自然開闊。機心太重的人,看不見鷗鷺翩躚的美。

 

不材之木醉永年”——

山中有棵歪脖子樹,樵夫從不砍它。它不能做梁也不能做柱,卻看遍了百年風雨。人總急著證明自己有用,或許真正的智慧,是學會“無用”地活著,像那棵老樹,醉在時光裏長生。

 

最動人的是後兩句的昇華。無用之用窮天命”,不是說消極避世,而是與天道暗合。當你不再掙扎著要成為什麼,天地反而將你擁入懷中。最終“天我為一(盡纏綿)”,不是宏大概念,是朝露夕嵐滲進肌膚的纏綿,是呼吸漸漸與山川同步。

 

這首作於深秋的詩,帶著露水般的清涼。在追求效率的時代,它悄悄為我們解開功利的鐐銬。原來生命最深的滿足,不在爭奪,而在放下;不在忙碌,而在閒適。

 

或許某天,我們也會停下腳步,聽見自己心裏飛起一群鷗鷺。它們越過功利主義的圍欄,向著那片真正的自由天空飛去——那裏有永不衰老的月光,照著世間所有“無用”的美好。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理论 编辑精选 艺术

呂國英:弱水弗載舟

弱水弗載舟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15

 

 

弱水弗載舟,搭梯難通天。

長夜祈蝶夢,覺渡問妙緣。

2024.09.08

 

呂國英《弱水弗載舟》一詩雖僅二十字,卻蘊含深徹的哲思與東方禪韻,可謂“以有限之言,載無涯之思”。

 

意象解構:矛盾中見真境

“弱水弗載舟”——弱水乃傳說中鴻毛不浮之境,舟喻人世追求。此句直指修行或理想實現之根本困境——某些境界非憑世俗之力可達,強行以求,反陷沉溺。

“搭梯難通天”——梯為人力造作之具,天喻終極真理。縱有攀登之志,若方法悖離道體(如執於形器),終難觸及至高之境。兩句並列,揭示“外力有為”之局限。

“長夜祈蝶夢”——化莊周蝶夢之典,夜象徵無明困惑,“祈”字透出對物我兩忘、天人合一之境的嚮往,卻亦暗含未悟時的執念。

“覺渡問妙緣”——“覺”為頓悟醒轉,“渡”是超越解脫,“妙緣”則指契入真理的機緣。一句轉折,從外在求索轉向內在覺醒,點明真諦需契機而悟,非強求可得。

 

哲思內核:破執方能近道

詩中層層否定“載舟”“搭梯”“祈夢”等有為法,暗合禪宗“放下機心,頓見本性”之要義。

“弱水”“通天”等意象構成微觀宇宙模型,隱喻人類認知邊界的永恆困境——唯有承認局限,方有超越可能。

末句“問妙緣”非消極宿命,而是強調主體覺悟與客觀機緣的和合,近於道家“順勢而為”、佛家“待緣而悟”的智慧。

 

審美評析:枯淡中藏豐瞻

語言極簡如偈語,卻以反差意象(弱水/舟、梯/天)構建張力,冷峻中見詩性。

節奏抑揚相契:前兩句斷然否定,後兩句迂回探問,形成思辨的律動。

全詩無一字言“道”而道蘊自成,符合中國古典詩歌“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至高境界。

 

呂國英此詩以哲入詩,以詩證道,在當代語境下復活了東方玄言詩的傳統。其價值不僅在於語言的精煉,更在於為浮躁時代提供了一劑“破執求本”的精神清涼散。詩中隱含的追問——如何超越有限性抵達自由?——恰是古今人類共通的終極之問。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