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台湾大选 彙整 - 第2页 共15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台灣大選 编辑精选

較勁?台灣公布內閣名單與馬習二會同天

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今天(10日)宣布新政府首任行政院長由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擔任,卓榮泰隨後宣布內閣成員,包括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龔明鑫、發言人陳世凱。(圖片來源互聯網)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10日訊)國台辦今天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記者提問,「是否可請發言人證實,今天下午舉行馬習二會?結束後,會舉行記者會嗎?接下來晚上,習總書記會不會晚宴宴請馬英九?」發言人朱鳳蓮回應時並未否認,僅說「馬英九先生率台灣青年來大陸參訪交流,我們會會同有關部門、地方做好妥善安排。」

此外,馬英九4月1日赴大陸訪問,定調「和平之旅」。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4月1日訪問台灣,明確強調維持現狀。隔天4月2日,中美元首習近平與拜登進行視訊通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對於台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縱容支持,我們不會聽之任之。」與此同時,蔡英文政府取消原訂4月2日在金門的實彈射擊軍演。這四件事情,看似各自獨立,但彼此卻相互牽動。有輿論認為,這意味著中美共管台海情勢;而習近平總書記準備二度會見馬英九,不只是老友久別重逢,更想藉機對台釋放信息,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朱鳳蓮對此表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中方敦促美方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不支持「台獨」的承諾落到實處,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朱鳳蓮表示,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違背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要合作不要對抗的島內主流民意,只會使台灣陷入險境,給台灣同胞帶來深重災難。

卓榮泰回應

準總統賴清德今宣布第一波內閣人事時間,與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馬習二會」同一天,有媒體詢問是否有互相較勁味道?未來閣揆卓榮泰否認;卓榮泰今受訪表示,商討籌組未來行政團隊過程中,沒有關心誰出國訪問、什麼時候回來,只是該跟國人報告的時間成熟了,且繼續下波人事徵詢的時間也近了,所以才選在今天,沒有其他意義。

國台辦:高度肯定馬英九兩次率台灣青年來大陸參訪交流

今日下午「馬習二會」登場?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陸方會做好妥善安排。(藍孝威攝)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說,馬英九兩次率領台灣青年來大陸參訪交流,為推動兩岸青年交流作出重要貢獻,國台辦對此高度肯定;將一如既往為兩岸青年互學互鑒創造條件,為台灣學生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她說,目前兩岸青年交流的主要障礙在於民進黨當局阻撓限制,國台辦將團結兩岸各界共同努力、克服阻礙,積極開展各項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活動,讓更多兩岸青年相識相知、同心同行。

朱鳳蓮說,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勾連外部勢力不斷謀獨挑釁,是台海陷入緊張動蕩的根源,希望廣大台灣同胞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她強調,絕不為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台灣朝野觀點極端對立

馬英九在清明節訪問大陸,外傳將與習近平二度會面,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台灣朝野觀點極端對立,一方批判為「賣台親中」,另一方則視為和平之旅。而國民黨幾個高層都不願表態。很顯然,台灣內部看法分歧。但如果放到更高更遠的歷史距離來看,或許有不同的視野。

坦言之,卸任總統馬英九在政治上已無更高的圖謀,更沒有什麼顧慮,那些汲汲於權位者的攻擊又有何用?如果一個人帶著「為後世子孫謀和平才是最大心願」去從事,又何懼之有?在長遠的歷史觀照下,馬英九的身影更清晰了。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台灣大選 编辑精选

賴清德宣布:首任閣揆卓榮泰 副院長鄭麗君 秘書長龔明鑫

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今天(10日)宣布新政府首任行政院長由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擔任,卓榮泰隨後宣布內閣成員,包括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龔明鑫、發言人陳世凱。(圖片來源互聯網)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10日訊)台湾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今天宣布新政府首任行政院長由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擔任,卓榮泰隨後宣布首波內閣成員,包括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龔明鑫、發言人陳世凱。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今天舉行新任閣揆人事首場發布會,親自說明5月20日後的新任行政院長為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賴清德表示,面對全球化的全面性競爭,台灣要占有一席之地,光靠傳承恐有不足,因此要建立一支具有積極行動、創新思維的內閣團隊,才能因應國內外挑戰,將挑戰化為機會,推動台灣前進,很高興卓榮泰允諾接任閣揆。

賴清德表示,卓榮泰與他是好戰友,曾是立法院同事,並同時在行政院擔任院長與秘書長,更是民進黨前後任黨主席,一起為共同價值理想奮戰,彼此支援互相信賴,這個政治情勢中邀請卓榮泰出任閣揆,主要有三點理由,包含第一,卓榮泰長於溝通、善於協調,可以在複雜問題中超越個人或是政黨分歧,迅速找出方向,站在公共利益立場尋求共識,解決問題。

至於新任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民進黨黨內人士說,鄭麗君大學時期即在街頭倡議,參與野百合學運,踏入政壇後,擔任立委期間與尤美女等提出婚姻平權民法修正草案,成功推動同婚釋憲案。曾兩度入閣,卸任文化部長後積極推動青平台智庫事務,從政30年持續努力推動台灣政治與社會轉型,充分展現實踐理想的毅力與智慧。
黨內人士說,鄭麗君既參與蔡英文10年政綱,也於2024總統大選期間,出任賴清德國政顧問召集人,負責賴清德所推出國家希望工程整體論述擘劃,目前為新舊政府交接小組成員,深獲重用。如今新政府上任後將成為女副閣揆,也象徵民進黨中生代已穩健接班。

民進黨黨內人士說,新任秘書長龔明鑫以台經院副院長的智庫身分踏入政壇,學者從政,一路經歷以政策見長的國發會副主委、產業密切的經濟部次長、再到國發會主委,在財經官員中經歷完整,擅長將實務計畫與抽象概念結合,包括亞矽中心執行催生,為台灣經濟轉型打下基礎,以及幫助產業升級後段班的中小企業成功轉型,成績亮眼。
黨內人士表示,龔明鑫過去是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重要的產業政策核心擘畫者,龔明鑫任經濟部次長之際,行政院長正是賴清德,如今新閣上路再被賦予重任,也可一窺賴清德用人哲學的廣納百川,不以派系為主要考量。在賴清德強力訴求台灣經濟必須接軌國際的明確目標之下,龔明鑫成為政院最高幕僚長,如何憑藉高EQ的親和力與溝通力,為行政團隊與產業擔任關鍵橋梁,角色備受矚目。

新任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現為民進黨中常委,從就讀東海大學就積極投入公共事務,曾連任3屆台中市議員,為專業政治幕僚出身,熟悉地方事務,長期關注少子化與高齡化議題,於2024競選期間擔任賴清德競總發言人表現稱職,戰力出色,是民進黨重點栽培的中生代人才,黨內人士說,陳世凱接任行政院發言人也象徵民進黨「六年級」接班梯隊嶄露頭角。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陸進入尾聲 「馬習二會」擬明日登場 

北大安排馬英九漫步校園,巧遇台灣學生打太極,馬英九脫下西裝現學幾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9日訊)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展開第二度訪陸行,而各界都非常期待他是否會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演「馬習二會」。前總統馬英九訪陸進入尾聲,雖然盛傳「馬習二會」將在明(10)天登場,但是,目前為止陸方和馬辦都不證實。

馬英九今(9)天則是參訪北京大學,並且首度脫稿演出,讚美北大,終於有人寫對他的名字筆畫。

北大台生vs.前總統馬英九:「馬先生您好(握手),歡迎來到北大,我是台灣新竹的。」

北大安排馬英九漫步校園,巧遇台灣學生打太極,馬英九脫下西裝現學幾招!副部級的北大黨委書記郝平,北大校長龔旗煌一路陪同,更讓台大畢業的馬英九讚嘆,北大真的有文化。

前總統馬英九:「我這個名字到現在為止,只有你們寫這個「英」是寫對的,因為那個不是「一捺」是「一點」,明白了嗎(哈哈哈)。」

馬英九訪陸9天以來,難得大脫稿,逗笑現場。第二度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並踏足北京,外界盛傳可能在10日上演「馬習二會」,但是,截至9日傍晚,馬辦與陸方都三緘其口。

北大新聞學院博士生 劉欣:「人跟人之間這樣的一個親近,其實恰恰能反映出,人心之間的距離跟流動,做為一個學生一個個體,感受到馬英九先生的可愛。」

前總統馬英九:「我也要再次邀請北京大學的老師與同學們,能夠回訪台灣,由我們馬英九基金會來安排各項活。」動

據了解,部分隨團訪陸的台媒在今日傍晚陸續接到通知,告知需在10上午抵達馬英九下榻之飯店,並分時段接受2次核酸檢測,同時發放「採訪證」,於下午2時45分前往人民大會堂北門集合。不過,簡訊中據悉並無寫出確切的活動內容。

由於如此高標準核酸檢測,只有習近平出面會見賓客時才會安排,故推測應是為馬習二會做準備。另外,馬英九一行明日上午預計會先參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但因涉及機密故未安排媒體隨行。至於馬英九究竟會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或「台灣廳」會面?目前仍尚不清楚。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赴北京大學交流 馬:今天果然「後會有期」,朱立倫籲民進黨思考兩岸要和平還是對抗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9日)下午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至北京大學交流。(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9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今天(9日)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至北京大學交流,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校長龔旗煌出面接待,先陪馬英九參訪校園。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進行大範圍交流時,馬英九致詞時表示,今天來到北京大學,很開心見到所有在座的朋友,同時也看到了不少熟面孔,「上次我們在台灣相見,今天果然『後會有期』,在北京大學與各位重逢、敘舊。想趁著與各位朋友相聚在此的機會,分享我個人對與兩岸青年交流的觀察與想法。」

在未名湖畔,馬英九遇到幾名身穿白衣的學生在打太極拳,其中一名是台生。在貴賓接待室「臨湖軒」分成兩組,馬英九與北大學者交流,大九學堂學子與北大學生做小範圍交流,之後再前往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進行大範圍交流。

在參觀校園時,馬英九遇到幾名打太極拳拳的北大學生,有名台生說,「馬先生您好,歡迎來到北大,我是台灣新竹的。」

兩岸學生在臨湖軒交流時,北大學生的楊晨和大九學堂訪問團長劉秉叡,去年在陸生訪台期間建立起深厚友誼,這次在北大學生交流會現場,兩人相見歡,劉還稱楊為「晨哥」。劉秉叡說,這次來大陸,最期待的就是來北大和晨哥見面。

馬英九一行和北大師生的交流地點,選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先由媒體拍攝北大書記郝平、馬英九致詞後,進行閉門座談、互贈禮物。結束時,安排媒體採訪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交流的北大老師當中,去年陪同陸生訪台的丁寧也在其中。她是知名的大陸桌球女將,今年34歲,已經退役,職業生涯獲獎無數,曾包攬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大陸全運會冠軍的「全滿貫」選手。現任北京大學團委副書記,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講師。

前總統馬英九(中)今天(9日)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至北京大學交流,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右二)、校長龔旗煌(左二)出面接待。(藍孝威攝)

馬英九表示,去年他帶領30位大九學堂的同學到大陸,與三所大學進行交流;去年七月也成功邀請五所大陸高校學生回訪台灣,其中就包含北京大學。猶記台灣之行的最後一站,兩岸同學們一同前往平溪放天燈,「我想正是因為各位年齡相仿、語言文化相同,在天燈上的願望才會如此地相近。」

馬英九表示,透過一來一往的交流,讓他深刻體會兩岸年輕人的互動是如此「渾然天成,欲罷不能」,自然又熱絡,相信郝書記也深有所感。雖然相處時間短暫,但大家交換「微信」速度之快,無須催促便建立起了聯繫的管道。而且就他所知,至今仍有許多同學保持往來、甚至邀訪,希望透過今天的座談,各位也能結交到不錯的朋友。

馬英九表示,推動兩岸學生交流,是此行最重要的初衷也是努力的目標,去年在南京中山陵題字:「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可以說延續了國父在去世前所說的「和平、奮鬥、救中國」。而北京大學不僅是戊戌變法的產物,也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興學圖強的結果,希望兩岸年輕人未來能夠延續這份精神,兩岸之間能夠和平奮鬥,振興中華。

馬英九也當場再次邀請北京大學的老師與同學,能夠回訪台灣,由馬英九基金會來安排各項活動,延續上次的友情,這次他也會親自陪著大家,一起體驗更多元的台灣風土民情。

國民黨出訪美、中 朱立倫籲民進黨思考兩岸要和平還是對抗

國民黨高層陸續出訪中美,黨主席朱立倫今(9)日到台南主持市黨部主任委員交接儀式時受訪表示,國民黨的政策是「親美和中」,希望民進黨正視世界反對、不支持台獨的現況,思考520後兩岸是要和平還是繼續對抗。

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啟程參訪大陸11天;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4日率團赴美,與國際部主任黃介正和駐美代表處同仁會合,展開為期6天的拜會行程。

朱立倫指出,國民黨的政策一向是「親美和中」,希望夏立言副主席跟美方智庫、官方、學者或僑界的溝通都能非常順利圓滿。

朱立倫說,前總統馬英九這次去大陸參訪,相信他一定都是秉持希望兩岸能夠和平,希望大家能夠在一個善意交流的狀況之下,相信他能創造最好的一個環境。國民黨向來都是根據黨章來推動兩岸關係,希望兩岸在穩定的交流下,創造兩岸雙贏的環境,我們非常樂見他這次到大陸參訪,祝福他一切順利。

針對民進黨抨擊馬英九訪中是「自毀國格」,朱立倫表示,民進黨一向是反中、抗中、去中,推動台獨是民進黨最重要的一個目標,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國際社會都是反對台獨,或不支持台獨,國民黨更是以堅定的立場反對台獨,希望民進黨要思考清楚,520之後,兩岸是要和平,還是繼續對抗,這是民進黨的抉擇。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遊八達嶺長城 唱抗日歌曲〈長城謠〉哽咽拿手帕擦鼻子

前總統馬英九9日前往八達嶺長城遊覽。(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9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9日)上午在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下,前往八達嶺長城遊覽。在長城上,馬英九與學生合唱抗日歌曲〈長城謠〉,當唱到「長城外面是故鄉」,馬英九情緒有些激動,眼眶紅紅的,還拿出手帕擦了擦鼻子。

前總統馬英九在長城上留影。(藍孝威攝)

國父孫中山曾登臨八達嶺長城,評價「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始皇雖無道,而長城有功於後世,實與大禹治水等」,將長城抵抗外虜的功用與大禹治水安定九州相提並論。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八達嶺今天戶外氣溫只有9度,風有些大,已73歲的馬英九穿上卡其色風衣,頭戴寫著「KMT」的棒球帽,扶著欄杆爬了一段長城。

管理單位也給予半清場的禮遇,途中遇到一些遊客,馬英九高興的說:「大家好!」遊客回說:「兩岸一家親!」還有遊客想和馬英九握手,馬英九也伸出手,但隨扈立即擋住民眾。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9日)上午遊覽八達嶺長城。在長城上,馬英九與學生合唱抗日歌曲〈長城謠〉。(藍孝威攝)

馬英九走訪的是八達嶺長城北一樓和北二樓等處,解說員提到所在城樓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率軍民興建,馬英九說:「我知道,我跟他很熟」。馬英九也從口音辨識出解說員是河北人,讓解說員非常佩服,直言「太厲害了」。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9日)上午遊覽八達嶺長城。在長城上,馬英九與學生合唱抗日歌曲〈長城謠〉。(藍孝威攝)

馬英九在長城上,從口袋掏出一紙歌詞,和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邱坤玄與學生合唱〈長城謠〉。馬英九問解說員,「你會不會唱?」年輕的解說員坦言:「不會,您教我!」馬英九表示,「我們小學就會唱,非常感動。」

當唱到「長城外面是故鄉」,馬英九情緒激動紅了眼眶,唱到最後高音部分,「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馬英九舉臂握拳。

〈長城謠〉是由潘孑農作詞,劉雪庵作曲的歌曲,於1937年10月24日在刊物《戰歌週刊》上發表,也是著名的抗日歌曲。歌詞為:「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自從大難平地起,奸淫擄掠苦難當。苦難當,奔他方,骨肉離散父母喪。沒齒難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鄉。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寇逞豪強。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

1950年代,劉雪庵因創作了歌曲《何日君再來》而被中共打成右派,〈長城謠〉因此在大陸被禁止演唱長達20多年。但是台灣香港的藝人沒有忘記這首歌,一代又一代傳唱下來。直到1979年劉雪庵被平反,〈長城謠〉的旋律又重新在大陸響起。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會北京市委書記 為兩岸和平發展更盡一份心力

前總統馬英九(左)一行訪問大陸,今天(8日)晚間在北京飯店18樓頂樓會議廳會見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右)。(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8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訪問大陸,今天(8日)晚間在北京飯店18樓頂樓會議廳會見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後共進晚餐。待馬英九一行入座後,尹力介紹了在座的大陸官員,包括中共中央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夏林茂和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首先他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對馬先生及台灣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尹力主動表示,「我們注意到4月3日台灣發動了強烈地震,對於受災的同胞表示慰問,北京市也願意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協助。」

尹力表示,近日來,通過新聞報導,看到馬先生一行猶如親人般的回家,想必大家通過這幾天的參觀訪問,各種活動,也有著一些深的感受。

尹力表示,長期以來,馬先生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交流交往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兩年清明期間,馬先生率團來大陸祭祖尋根參觀訪問。身體力行弘揚中華民族的慎終追遠,崇敬祖先的優良傳統,充分體現了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對於這些我們深表贊賞和敬佩。」

馬英九致詞時表示,尹書記是學醫出身,留學俄羅斯五年,能運用所長,在更大的公共衛生服務上有所發揮,在任職四川與福建期間,有效控制疫情,贏得社會廣泛讚譽,這是「醫生報國」的佳例,他個人也深表敬佩。

馬英九表示,今天早上帶著青年學子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也就是盧溝橋紀念館,個人深有所感。1937年7月7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師與日軍發生衝突,這場衝突被視為中國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七七事變。

馬英九表示,面對日本軍國主義侵擾,中國百姓奮起抵抗,同年年底12月13日卻發生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事件。去年拜訪南京,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心非常衝擊,十分哀痛,因此最後在留言簿留下「歷史絕對不可遺忘」,希望年輕人要深刻體會,中國人必須自立自強,才不會任人宰割。

馬英九表示,這次帶著年輕朋友訪問大陸,為的就是繼續推動兩岸青年交流。去年三月帶著學生來訪,七月邀請了大陸五所高校的學生回訪臺灣,包括北大清華等等,在九天的行程當中,認識了幾個很不錯的年輕朋友,也發現年輕人之間無所不談,相仿的年齡,關注的問題也更相近,「我稱作渾然天成、欲罷不能的互動,更讓我確定兩岸間學生的交流之必要性。」

馬英九表示,邀請回訪臺灣的五所高校中,其中就有來自北京的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也是大陸最富盛名的高校。明天將會參訪北京大學,預計也會和去年來臺灣的各校同學碰面,可以說是敘舊,也是讓兩岸青年交流更加溫。「尹書記,我知道您曾在俄羅斯求學五年,一定很深刻體會深入交流對年輕人的重要性。」

馬英九表示,兩岸之間存在歷史遺留下錯綜複雜的關係,也有交流往來所遺留的事務性問題,但因為過去兩岸有「九二共識」作為共同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台獨」,才能擱置爭議、擁有互信、共創雙贏。在他任內,兩岸簽署了23個協議,實現三通直航,讓兩岸人民都受惠。尤其是ECFA,就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即使是民進黨政府也不敢貿然廢止,再次顯現了兩岸人民在經貿、生活上的實際需要,是政治切割不開的。

馬英九表示,他誠摯希望,雙方仍需要持續交流,尤其是年輕人,未來會繼續推動兩岸青年交流,為兩岸和平發展更盡一份心力。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參觀北京故宫 宋濤陪同

馬英九參觀北京故宫 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藍孝威)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8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8日)下午由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參訪北京故宮博物院,受到高規格接待。剛好今天是周一閉館日,故宮十分幽靜,不見平日熙熙攘攘的遊客,不僅車隊直接從西華門駛入,車隊入宮時,中共武警向車隊敬禮;北京故宮博物院長王旭東也親自為馬英九專場導覽,他是大陸副部級官員。參觀結束後,馬英九乘車至「文保科技部」文物修復館舍觀看展覽。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8日)下午由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參訪北京故宮博物院,馬英九在太和殿前留影。(藍孝威攝)

參訪期間,眾人遊覽太和殿、九龍壁、頤和軒等景點。經過午門時,宋濤開起玩笑:「這就是拖出去午門斬首」的那個午門,馬英九則拍拍宋濤肩膀說,「你只記得這個!」聽到近日訪華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昨天也參觀故宮,馬英九問:「她來了嗎?」,王旭東說「來了」。王旭東介紹,抗戰勝利、二戰結束後,1945年在故宮有一場日軍受降儀式,多達10萬人參加。在太和殿前,馬英九和宋濤先後拍了獨照,兩人還在九龍壁前合影。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8日)下午由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參訪北京故宮博物院,馬英九和宋濤在九龍壁前合影。(藍孝威攝)

在北京故宮的最後一個參訪點是文保科技部,俗稱「文物醫院」,平時不對外展示。辦公室牆壁上貼著馬辦先前致贈的龍年春聯,「塵祛滋意送黑兔 瑞澤霑和迎青龍」,馬英九現場再寫下「故宮博物院惠存」,「馬英九敬贈」,落款年份用的是西元紀年「二○二四、四、八」,臨別時,馬英九還贈送王旭東自製的書籤。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8日)下午參訪北京故宮博物院,致贈龍年簽名春聯。(藍孝威攝)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故宮於明永樂四年(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到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建成,成為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皇宮。

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皇宮及其收藏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集古代建築群、宮廷收藏、歷代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180萬餘件(套),藏品總分25種大類別,其中一級藏品8000餘件(套)。依據不同質地和形式,可分為繪畫、法書、碑帖、銅器、金銀器等25大類,其中珍貴文物佔藏品總數的90%。

 

結束參訪後,馬英九發表談話指出,過去他在推動兩岸和解交流的過程中,促成兩岸故宮互訪聯展,吸引大批觀眾。馬英九強調,任何所謂「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因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已經深植炎黃子孫血脈之中。

前總統馬英九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8日)下午由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參訪北京故宮。結束參訪後,馬英九發表談話指出,任何所謂「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藍孝威攝)

馬英九表示,帶著來自臺灣的青年學子來到故宮,心中難掩激動。歷經六百年興衰榮辱,故宮始終象徵中華民族,我們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底蘊,以及歷朝歷代的萬千氣象。「我想這對我們年輕朋友也是一場震撼,能感受歷史場景在我們身邊流動,留下的是深刻的歷史教訓,激發的是深厚的民族情感。」

馬英九指出,臺灣的台北故宮文物來自大陸的北京紫禁城故宮,五千多年華夏文化的菁華文物,在昔日戰亂中南遷,這是歷史的遺緒。他過去在推動兩岸和解交流的過程中,促成兩岸故宮互訪,台北故宮博物院與中國大陸故宮博物院已進行過幾次聯展,例如「富春山居圖」等特定展品的展出,都吸引大批臺灣人觀賞。

馬英九認為,兩院故宮交流合作,從各自專業、專長,相互擷長補短,分享經驗,互惠互補,創造雙贏,實屬兩岸間良好的典範。「我昨天參訪大陸國家大劇院,看到兩岸之間有更多文化交流,包括話劇、舞蹈、音樂等,我深深感覺,這是兩岸之間共同的語言,情感的共鳴,是任何刻意為之的手段或意識型態所切不斷的。」

馬英九勉勵「大九學堂」的同學,參訪了故宮後,更深刻瞭解中華文化的脈絡,以及歷史變遷承載的意義。

馬英九表示,他深信,任何所謂「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因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已經深植炎黃子孫血脈之中。隨團同學參與軒轅黃帝祭典,更接連參訪西安與北京兩大歷朝首都,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靈魂震撼」,唯有回歸民族情感與中華文化,兩岸才能長長久久,這也是同學們這次最大的體驗與收穫。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參觀盧溝橋和抗戰館 呼籲「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

前總統馬英九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8日)上午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參觀盧溝橋。七七事變親歷者、今年高齡93歲的鄭福來老先生(中間左)今天來到盧溝橋現場,馬英九(中間右)緊緊握住他的手。(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8日訊)前總統馬英九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8日)上午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

七七事變親歷者、今年高齡93歲的鄭福來老先生今天來到盧溝橋現場,馬英九緊緊握住他的手,鄭老先生說,他經歷了盧溝橋事變及8年的亡國奴生活,「那場戰爭,中國老百姓那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參觀結束,馬英九發表感言時指出,「紀念七七事變、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目的在於感念先烈先賢的奉獻犧牲;我們後輩必須牢記,歷史的錯誤不可再犯,身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為人類謀幸福,求和平。」

鄭老先生回憶,七七事變那年,他還不滿7歲,日軍炮轟宛平城,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群。他一個娃兒,也在人群中跟著逃難,走了很長的路。晚上睡覺要上炕時,有人脫下他的鞋,他當場因為疼痛「哎喲」叫出聲,因為腳後跟磨破皮流血,襪子粘在鞋上。脫下鞋子時,傷口連皮帶肉扯了下來。

鄭老先生說,他記得很清楚,日本在中國的侵略罪行就是姦淫燒殺搶、什麼都幹,「那時日軍弄死一個中國人,就像碾死一隻螞蟻那麼容易。所以這段歷史,我們中國人必須銘記。」

鄭老先生說,歷史必須傳承,他經常在盧溝橋上給年輕人講當年這段歷史,「這不是為了延續仇恨,中國人、中華民族要獨立復興,就得銘記歷史。」

鄭老先生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清醒劑,也是一面鏡子。我們不欺負人,也不想佔別人的便宜。我們要自立自強、保衛自己,為保衛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1937年7月7日晚,駐北平豐台日軍河邊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在盧溝橋北側舉行夜間演習,深夜時該部隊中隊長清水節郎以一名日軍士兵失蹤為由,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同時要求駐守宛平城的中國軍隊全部撤出。

駐守宛平城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拒絕了該要求,日軍隨即炮擊宛平城和盧溝橋,29軍第37師的團長吉星文隨即率部反擊,盧溝橋事變爆發。該事件成為全面抗戰爆發的開端事件。

前總統馬英九(左)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8日)上午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藍孝威攝)

當馬英九一行抵達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陪同講解,首先感謝馬英九對抗戰史的重視。馬英九回說:「那當然,台灣人沒有缺席對日抗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宛平城,是全大陸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不過,這座抗戰館書寫對日抗戰的角度,是從共產黨的史觀出發。2014年7月7日七七事變77周年,已故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當年參觀時,還曾當場向導覽員抗議。

馬英九參訪時,引述大陸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對日抗戰60周年活動中提到「正面作戰是國民黨、敵後作戰是共產黨」。當時胡錦濤說,「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

展館內有一幅照片,攝於1943年11月25日,畫面上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會後在1943年12月1日發表對日作戰的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é)通稱「開羅宣言」。

《開羅宣言》的主要內容是,中、美、英三國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和懲罰日本的侵略;剝奪日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太平洋上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使日本強佔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台灣和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外界有觀點否定《開羅宣言》的有效性或存在性,認為只是新聞稿性質,並非國際條約。馬英九駁斥,「《開羅宣言》也出現在日本、美國和聯合國的條約集,這是跑不掉的,有人說那不是條約,只是歷史性文件,那是完全沒有國際法常識的人!它當然是條約!」

導覽員向馬英九介紹當時台灣民眾參與對日抗戰的歷史。館內陳列了當時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和台灣漢人所使用的刀具。馬英九說,「當時日本軍隊數量比我們多很多人,但還是用毒氣來攻擊。」

回望歷史,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主戰場在中國大陸,但台灣與對日抗戰歷史的連結,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也重現原住民捍衛家園犧牲的血淚。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上午參觀八年對日抗戰的起始地–盧溝橋,他呼籲:「身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為人類謀幸福,求和平。」(藍孝威攝)

馬英九表示,「我今天來這裡,實地看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發生地,實在是感慨萬千。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國家禦侮戰爭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區最廣、犧牲最大的民族禦侮戰爭。紀念七七事變,不能只是回顧歷史,最重要的要記取教訓。」

七七事變親歷者、今年高齡93歲的鄭福來老先生今天來到盧溝橋現場,向馬英九講述當年抗戰的血淚回憶。馬英九表示,很認同鄭福來老先生說的,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必須告訴子孫,我們紀念抗戰,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記取教訓,自立自強,振興中華。」

馬英九表示,「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兩岸人民都曾被日本軍閥欺凌迫害,傷亡慘重,我方雖然裝備、訓練落後,實力不足,明顯處於劣勢、但眾志成城,歷經四萬多場大小戰役浴血苦戰,死傷322萬將士,包含268位殉國將領,以及將近2000萬的無辜百姓後,終於成功抵禦外侮。」

馬英九指出,現在的年輕人多半不知道,當年我國到底為二戰勝利與世界和平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但當年這些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蹟,在87年後回顧,仍然令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

馬英九強調,「我一向認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戰爭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紀念七七事變、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目的在於感念先烈先賢的奉獻犧牲;我們後輩必須牢記,歷史的錯誤不可再犯,身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為人類謀幸福,求和平。我希望我們年輕人,能牢牢記住這一點。」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陝西:兩岸應努力保存文物 文言文並不落伍, 馬英九搭乘高鐵抵達北京

前總統馬英九(前左)率領青年學子訪問中國大陸,7日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7日訊)前總統馬英九率團赴中國大陸訪問,今天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馬英九表示,如何努力保存典籍與文物,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任務,這是兩岸可以共同享有的經驗,也證實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馬英九率領青年學子訪問中國大陸,今天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馬英九指出,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收藏上自遠古人類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當代社會生活的各類見證物,時間跨度長達100多萬年,格外有意義。

馬英九表示,前幾天他到黃帝陵祭祀,參觀兵馬俑與西安國家版本館,再到陝西歷史博物館看這些典雅莊重、琳瑯滿目的收藏品,實際見證中華文化5000年的禮樂文明,他感到很高興。「大九學堂」的年輕人都很有收穫,到陝西見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對將來的人生,一定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馬英九指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文明,幾千年的文字流傳到現在,當代的人都還能閱讀。

馬英九表示,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告訴他,當年到長沙參觀出土漢墓女屍特展,劉兆玄一面看一面讀器皿上的銘文,旁邊有外國人問劉兆玄「如何能讀懂幾千年的文字」。劉兆玄說「幾乎在台灣、大陸任何的大學生都會讀」。

馬英九指出,這代表中華文化是可以留傳下來的,因為文字的關係,這在其他的國家很難想像。

馬英九表示,陝西歷史博物館體現中華文明的驕傲。幾千年的文字,炎黃子孫到現在都能閱讀,所以如何努力保存這些典籍與文物,這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任務,他認為這是兩岸可以共同享有的經驗,也證實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馬英九:文言文並不落伍

前總統馬英九(中)一行,6日下午參訪西安國家版本館,由中國國家版本館館長劉成勇(右)親自接待並導覽。(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率團赴中國大陸訪問,今天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馬英九表示,如何努力保存典籍與文物,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任務,這是兩岸可以共同享有的經驗,也證實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馬英九率領青年學子訪問中國大陸,今天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馬英九指出,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收藏上自遠古人類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當代社會生活的各類見證物,時間跨度長達100多萬年,格外有意義。

馬英九表示,前幾天他到黃帝陵祭祀,參觀兵馬俑與西安國家版本館,再到陝西歷史博物館看這些典雅莊重、琳瑯滿目的收藏品,實際見證中華文化5000年的禮樂文明,他感到很高興。「大九學堂」的年輕人都很有收穫,到陝西見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對將來的人生,一定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馬英九指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文明,幾千年的文字流傳到現在,當代的人都還能閱讀。

馬英九表示,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告訴他,當年到長沙參觀出土漢墓女屍特展,劉兆玄一面看一面讀器皿上的銘文,旁邊有外國人問劉兆玄「如何能讀懂幾千年的文字」。劉兆玄說「幾乎在台灣、大陸任何的大學生都會讀」。

馬英九指出,這代表中華文化是可以留傳下來的,因為文字的關係,這在其他的國家很難想像。

馬英九表示,陝西歷史博物館體現中華文明的驕傲。幾千年的文字,炎黃子孫到現在都能閱讀,所以如何努力保存這些典籍與文物,這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任務,他認為這是兩岸可以共同享有的經驗,也證實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馬英九搭乘高鐵抵達北京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上午結束陝西行程,在西安搭乘G872高鐵班次,在今天下午4時32分抵達北京。這是他此次訪問中國大陸的最後一站,也是最受外界關注的行程。

路透社與多家媒體此前報導稱,8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與馬英九舉行「馬習二會」。但是,根據官方目前透露的行程安排,明天馬英九一行將分別在上午與下午前往盧溝橋抗戰館與北京故宮,尚未見到在當日有「馬習二會」的行程。

不論是馬辦與北京方面,都未曾公布與證實這一行程的具體時間與安排。不過,隨團的記者已於6日做了核酸檢測,兩人會見可能性仍大,尚等官方公布確切時間。

馬英九這趟的高鐵車程,由中國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搭乘。下午4時32分的高鐵抵達北京西站後,馬英九檢票完下車時,由另一名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在車站月台向馬英九說,「北京歡迎您」。

一同前來迎接的還有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夏林茂,與北京市台辦主任霍光峰。

馬英九7日至10日在北京期間,行程包含八達嶺長城、北京故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奧林匹克公園內的「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及「鳥巢」(國家體育場),並且將前往北京大學參訪交流。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習二會”擬改至10日,撞期美日峰會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6日)參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博物館,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崗參與解說。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7日訊)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二度訪問中國,原推估8日將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引述消息稱,根據消息人士透露,“馬習二會”可能改至10日登場,故意與在華府登場的美日峰會撞期。據目前陪同馬英九在中國訪問的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回應,稱這樣揣測瞎編,他無法置評。

台灣國安高層日前曾分析,每當全球民主社群準備集結對抗威權風險時,馬英九就被找去中國。 根據消息人士掌握的資訊,中國擬將“習馬會”改至10日,故意與美日峰會重疊。台灣國安高層日前受訪也曾分析,2015年“馬習會”圍繞“九二共識”,近來馬辦特別提出“一中”、“台灣不是國家的論述”,也看似為“馬習二會”鋪排,兩者共同點在於,都是在民進黨政權上任之前,不能排除中國意圖以此暗示新任總統,比照馬英九原則面對兩岸關係。

另一個層面上,該高層指出,上次馬習會隔年面臨南海仲裁,在馬英九訪中之際,10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在華府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主題不外乎安保、區域情勢,以及台海安全的重要性,11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抵達後,三方將進一步展開美日菲三邊峰會,毫無疑問會觸及南海議題,每當全球民主社群準備集結對抗威權風險時,馬就被找去中國。

引述台灣國安人士也盤點,馬英九多項行程具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一統”元素,包含隆基綠能被美國點名涉侵犯新疆人權,大疆無人機除了跟解放軍連結,也一直是美國、加拿大黑名單,騰訊也在美國惡商市場名單。

目前陪同前總統馬英九在中國訪問的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回應,原先所謂8日“馬習會”的說法,最早是媒體寫的,如今又變成10日,這樣揣測瞎編,他無法置評。

馬英九訪中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