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台湾大选 彙整 - 第15页 共15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台灣大選

第二場政見會交鋒 蔡韓宋攻防清廉執政能力

2020總統候選人第2場電視政見會今天登場,3位候選人總統蔡英文、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再度交鋒,針對成立特偵組、反滲透法、清廉、執政能力等議題直球對決、砲火四射。

蔡英文身穿藍灰色細條紋西裝外套、內搭白色針織衫,率先抵達政見發表會場,隨後抵達的宋楚瑜身穿藍色西裝並繫上鮮豔的橘色領帶,韓國瑜則是身穿黑色西裝外套、白色襯衫應戰。

政見會的抽籤發言順序為蔡英文、韓國瑜、宋楚瑜;率先發言的蔡英文有備而來,一開始細數經濟成績,批評「台灣正在大海裡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韓市長卻坐在浴缸裡面,把它當作是一個大海。」並質疑韓國瑜對經濟比較沒有涉獵,倚重的國政顧問團是當年的633團隊。

緊接著發言的韓國瑜砲火猛烈,除再度要蔡英文表態是否成立特偵組,也抨擊「蔡英文總統」是台灣此時此刻真正的危機,蔡英文被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跟蘇貞昌架空,放縱派系吃台灣人的肉、喝台灣人的血,大貪特貪。

宋楚瑜則是左右開弓,以民進黨團力推的反滲透法,提醒蔡英文對權力要有所節制,不要只有選舉算計,並質疑韓國瑜只會慷慨激昂地高喊「中華民國萬歲」,以牙還牙充滿情緒,是否能夠解決問題。

雖然政見會沒有安排相互詰問,但3位候選人刀光劍影,猶如另類辯論會。

2020總統候選人第2場電視政見發表會25日下午在中視舉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前中)微笑步入會場。
2020總統候選人第2場電視政見發表會25日下午在中視登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前中)抵達會場。
2020總統候選人第2場電視政見發表會25日下午在中視舉行,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前中)抵達會場,向媒體比讚。

第二、三輪發言時,蔡英文正面回應宋楚瑜對反滲透法的疑慮,並重提當年馬王政爭與黃世銘案回擊韓國瑜所提特偵組議題,蔡英文說,特偵組被國民黨當成政爭工具,不但監聽國會,還監聽自己的檢察官同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把王金平拉下來,「什麼叫東廠?這個就是東廠。」

蔡英文提到,韓國瑜不斷指控蔡政府貪污,甚至把慶富案都算進來,但慶富案是馬政府時代的事,蔡政府是在善後;她說,若真的要講貪污,大家更記得國民黨執政時,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前南投縣長李朝卿、前新北市副市長許志堅、前營建署長葉世文。

對於蔡英文提到罷韓遊行是熱呼呼的民心,韓國瑜質疑遊行為什麼有這麼多外國人、外縣市的人在其中?民進黨扮演怎樣的角色?他並質疑遊行人數灌水。

宋楚瑜則重批藍綠是貪腐難兄難弟,他說,不用擔心蔡英文沒有連任台灣就會消失,中華民國也不會因為韓國瑜沒選上就被消滅,票投給他絕對不會浪費。

政見會結束後,3人持續隔空交火。蔡英文受訪時再批韓國瑜兩次政見發表會,只有一個政見就是成立特偵組。

對於政見會表現,韓國瑜說,他不給自己打分數,他只在意台灣人民聽到他表述後的感受,講出台灣人民心聲是他來參加政見會的目的。

宋楚瑜則再度喊話,呼籲民進黨不要辜負台灣民主,反滲透法年底不要暴衝。

總統候選人政見會最終場27日晚間7時由台視轉播。另外,唯一一場的總統大選電視辯論,預訂29日下午2時,由公視、四報一社以及三立、中天、TVBS以及民視共同主辦。

分类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台灣大選

蔡英文年内为何民调稳步逆袭呢?

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韩国瑜(前右321日下午在“南方崛起高雄光荣周年庆大游行”活动终点发表谈话,韩国瑜表示,若当选将力求平衡南北发展,请民众支持他。

(中华新闻通讯社讯)在台湾下个月大选逼近之际,许多民调显示角逐连任的民进党蔡英文其支持度一再领先对手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韩国瑜。蔡英文竞选阵营不断主打北京对台湾的敌意威胁以及香港反修例民主抗争。法新社星期六(12月21日)的一篇报道说,北京的大棒政策适得其反,让蔡英文拉大了她对韩国瑜的领先距离。

2018年蔡英文领导的执政党民进党在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中惨败,蔡英文于是引咎辞去党主席一职,与此同时她的支持率大跌,民进党内一些大老甚至公开要求蔡英文不能竞选连任。

在国民党方面,竞选资源极为不足的韩国瑜在2018年的高雄选战中刮起所谓的“韩流”,为国民党光复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民进党最坚强堡垒的高雄市,并且帮助多位国民党候选人赢得选举,这些现象被称为“韩流的外溢效应”。在支持者不断推动之下,韩国瑜决定代表国民党角逐2020年总统大选,并获得党内正式提名。

一年之内 局面扭转

目前大多数的民调结果显示,蔡英文以35%-50%的的支持率遥遥领先,相比之下,韩国瑜只有15%-30%的支持率。然而,一年之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在被普遍视为2020大选期中考试的2018年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中,国民党大胜,民进党遭受重挫,蔡英文随后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她的支持率也较2016年上台时减半。

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民进党东山再起。今年一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表示,一国两制是为了照顾台湾的现时情况及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习近平还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愿意以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是也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自此之后,蔡英文支持率稳步回升。

大棒政策遭反击

因为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蔡英文上台后,北京切断两岸官方常态联络机构的联系,加大了对台的军事和经济压力,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孤立台湾。但是这一大棒政策遭到反击。韩国瑜难以摆脱民进党称其亲共的质疑。

这位国民党总统候选人将2020年1月11日的大选称作是一场在”两岸和平”和”台海危机”之间的选择,提出直白的竞选口号:”台湾安全,人民有钱”。

韩国瑜对蔡英文处理两岸问题的方向与能力提出质疑。他也深谙公众对香港的同情,并公开表示支持民主抗议,保证一国两制不会在台湾出现,并强调”除非over my dead body(跨过我的尸体)”。

今年三月,韩国瑜以台湾高雄市长身份访问香港丶澳门丶深圳及厦门,会见港澳中联办官员之后,被指和北京拉近关系。

国民党上个月公布2020立法委员选举不分区提名立委名单后,因为包含主张”一国两制”与挺香港警察的人士而备受批评,韩国瑜的支持率也再次大步下滑。

拭目以待

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者William Niu认为,现在距离大选还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其实很难翻转情势,”但我想民进党不敢松懈”。

英国诺丁汉大学台湾研究所驻台北的研究员寇谧将(J Michael Cole)表示,西方自由民主的国家,正密切关注台湾的选举结果。他认为,台湾与民主、法治国家保持明显的关系,这是有益的,”如果台湾做出不同选择,转向内部或者更多地转向中国。那我想,国际社会将会失去一个重要盟友”。

韩国瑜上月中旬召开记者会表示“一国两制”在台湾完全没有市场,他呼吁北京说,民主自由不是洪水猛兽,民主自由是普世价值。针对香港问题,韩国瑜说,“反港独、双普选”是问题核心关键,“反港独”北京政府放心,“双普选“香港市民放心 。在打破两岸僵局的问题上,他支持九二共识,他说,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架构下维持了20多年来两岸之间的稳定。

 

 

分类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台灣大選

高雄罷韓挺韓遊行和平落幕 藍綠肯定民主

(中華時報/中華新聞通訊社訊)高雄罷韓挺韓兩場遊行21日和平落幕,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表示,兩場活動僅有4個捷運站的差距,沒有衝突,是台灣是了不起的成就。國民黨也指出,不管是支持或不支持,都是在訴諸民主。

由公民團體「Wecare高雄」、公民割草等共同發起罷韓「1221WeCare台灣大遊行」下午自文化中心集結出發,同時間還有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陣營發起的「南方崛起高雄光榮大遊行」,原本外界擔心雙方支持者恐擦槍走火,所幸最後和平落幕。

林飛帆晚間透過臉書貼文指出,今天兩場大型政治集會在同一座城市發生,兩場活動僅有4個捷運站的差距,沒有衝突,也沒有暴警對參與者施暴,這其實是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了不起的成就。

他說,也許政治立場不同,但至少還有基本尊重,希望未來的台灣也還能是這樣。

國民黨也指出,南方崛起高雄光榮週年慶大遊行全程都是秉持著理性且支持韓國瑜的態度,訴諸人民的真實聲音,不管是支持或不支持,都是在訴諸民主,都是中華民國的國民。

由Wecare高雄等團體單位共同發起的「Wecare台灣大遊行」21日下午在南高雄地區登場,參與民眾擠滿街頭,透過實際行動表達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不滿。中央社記者董俊志攝
「南方崛起、高雄光榮週年慶大遊行」21日下午在北高雄登場,大批挺韓民眾現身響應,街頭擠滿遊行人潮。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挺韓、罷韓遊行21日下午在高雄登場,傍晚在參與遊行民眾搭車往來的交會點、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內人潮擁擠,立場不同的民眾同站搭車,但並未傳出衝突事件。中央社記者董俊志攝 108年12月21日
挺韓、罷韓遊行21日下午在高雄登場,傍晚在參與遊行民眾搭車往來的交會點、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內人潮擁擠,立場不同的民眾同站搭車,但並未傳出衝突事件。中央社記者董俊志攝
罷韓、挺韓大遊行21日登場,Wecare高雄等團體規劃在南高雄舉辦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1221wecare台灣大遊行」,被視為挺韓的「南方崛起、高雄光榮週年慶大遊行」則在北高雄舉辦。(中央社製圖)
罷韓、挺韓大遊行21日登場,Wecare高雄等團體規劃在南高雄舉辦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1221wecare台灣大遊行」,被視為挺韓的「南方崛起、高雄光榮週年慶大遊行」則在北高雄舉辦。(中央社製圖)
分类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台灣大選倒數一個月 日媒:年輕人挺蔡英文

距台灣總統大選僅剩一個月,日本朝日新聞今天報導,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使得台灣總統大選選情為之一變,堅拒「一國兩制」尋求連任的總統蔡英文獲得年輕人支持。

朝日新聞大幅報導台灣總統大選,文中指出,香港反送中示威運動持續,台灣方面對於想逼台灣統一的中國戒心增高,蔡總統堅拒「一國兩制」,使得她的支持率急速回升,與香港一樣,台灣的年輕人正引領輿論。

報導說,在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獲得壓倒性勝利後不久,11月26日香港理工大學一旁的街道張貼著插圖,這是台灣25歲的設計師林嘉鈞以香港局勢為題的發表於臉書上的作品,在香港區議會選舉當天,林嘉鈞在台北邊收看新聞邊上傳臉書,港台約有10萬人按讚,消息傳開,插圖作品被張貼在香港街頭。

報導說,台灣的年輕人之所以與香港的反送中運動產生共鳴,是因為對企圖統一台灣的中國懷戒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1月的談話說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香港從6月開始反送中示威運動規模擴大,香港政府有時還對示威者發射實彈,這讓台灣人看清楚一國兩制的現實。

台灣媒體將年輕人心中迫切的不安,形容成「亡國感」,年輕人將希望寄託於尋求連任的蔡總統身上。

今年一月,習近平講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之後,蔡總統立刻說:「絕大多數台灣民意堅決反對一國兩制。」去年11月九合一選舉,執政黨民進黨大敗後,蔡英文的支持率跌至2成多,但在對中國展現堅毅態度後,支持率急速回升到3成多。

報導指出,今年6月香港有百萬人上街頭,參加反送中示威活動,蔡總統表示,香港人有追求自由與民主的權利,這個月蔡總統的支持率高過不支持率。對手國民黨的參選人韓國瑜支持率在夏天之前高過蔡英文,但因他的親中態度,支持率陡降。

民調顯示,台灣20多歲的人當中有7成、30多歲的人當中有5成支持蔡英文。這些人是1987年戒嚴令解除後,在民主化的台灣呼吸自由空氣長大的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也是「太陽花學運」世代。2014年3月,台灣的年輕人反對當時執政國民黨政府的傾中政策,占據立法院抗議,這被說成是「太陽花學運」,林嘉鈞也到立法院參加這場學運。受到太陽花學運的刺激,同年9月香港發生要求民主化的「雨傘運動」。

今年12月10日是台灣民主化運動劃時代的「美麗島事件」40週年,當年是在世界人權日的一場示威活動,警察用催淚彈取締,逮捕民主化運動人士等。

今年11月起,台灣各大學放映以香港反送中運動為主題的紀錄短片「自由.飛」,討論的集會巡迴展開。

一名參加集會的19歲的學生說,看到香港學生的情況,才發現原以為理所當然的民主、自由是多麼的可貴。在台灣,有些離開老家的學生為了投票需要返鄉,已串連要租火車、巴士返鄉,投票日(明年1月11日)前一晚的票已有逾4000人預約。

報導說,這場總統大選,實質上是與中國保持距離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對決。民進黨在選舉廣告中播放香港局勢,以蔡總統發聲訴求「用你的一票對一國兩制說不」。

朝日新聞認為,韓國瑜的選舉口號是「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希望改善兩岸關係振興經濟,雖然有意識到輿論的反中情緒,說出「不接受一國兩制」、「守護主權」,但仍難以抹去親中形象。

中國與美國的對立也有助於蔡總統的選情。因美國制裁中國製產品,所以有些到中國投資的台商回流台灣,設備投資等的增加支撐著台灣的景氣,韓國瑜的主張魅力減弱。

報導說,除了香港局勢,中國介入台灣選舉的疑雲也受到討論。11月下旬,澳洲媒體報導一名自稱是中國間諜的男子向澳洲尋求政治庇護,並且揭露如何在台灣、香港影響選舉的細節。這名男子說,去年曾提供資金協助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

韓國瑜否認有收錢,並表示如果真有收錢的話,將退出總統選舉。中國方面也否認,並指這名男子是詐欺犯。蔡英文對此事件的判斷保留態度。民進黨則是推動「反滲透法草案」,如果有受到「敵對勢力」的指示或資助,進而妨害選舉的話,將予以取締,但國民黨拒絕協商。

11月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也提出警語說,美方已注意到中國企圖對台施壓,並以假訊息攻擊等,企圖影響台灣民主選舉。

分类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美丽岛事件40周年:盘点重要政治人物参与见证台湾民主化

.
当年施明德因美丽岛事件后逃亡26天轰动全台。

台湾“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事件”,是指1979年12月10日,台湾仍在蒋经国统治下的戒严时期,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主的党外人士(非国民党籍),在高雄市举办集会游行,要求解除党禁以及报禁,呼吁言论自由以及政治上民主,这场集会后来引发台湾当局激烈镇压的事件。

当日游行之中,突然有许多“爱国人士”前往集会场合与游行民众发生激烈的冲突。台湾警方以催泪弹以及镇暴车开始镇压示威活动,与民众对峙和冲突。外界评论这是台湾自1947年“2·28事件”之后,最严重的警民冲突。

当日游行过后是轰动全台的大逮捕行动。台湾政府开始逮捕党外人士。根据台湾警备总部于当年公布的涉案人数,总计为156人。被送军事审判者共有黄信介、施明德、林弘宣、林义雄、姚嘉文、吕秀莲、张俊宏和陈菊等八人。

.
美丽岛杂志社创刊号封底全体工作人员。

但此次军事法庭审判也引起全世界瞩目,蒋经国在“美丽岛大审”期间遭遇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特别来自美国),以及国内民众对于“解严”以及政治言论民主化的要求。

从事台湾民主运动多年的陈婉真撰文说,回顾美丽岛40年,在当时的军事法庭审判期间,许多在美国的台湾人,展开一连串的国会游说,并透过《台湾之音》将讯息传遍全球。“甚至连当时的中共驻美大使馆及《人民日报》都为此发表声明支持党外人士,逼使国民党政权破天荒决定公开审判,执政党意想不到的是,那一场场‘美丽岛大审’的法庭大对决中,让更多台湾人认清党外人士根本不是什么江洋大盗,目的只是在争取民主罢了。”陈婉真说。

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吴乃德评论“美丽岛事件”时表示,“‘美丽岛事件’之后的数年,也是国民党独裁政权最脆弱的时候。退出联合国、中美建交,让国民党的威权体制失去正当性;既然收复大陆已不可能,根据宪法和它的三民主义,国会必须全面改选,戒严也必须取消。”

.
美丽岛杂志社创刊号

确实,在国内外压力下,最终蒋经国于1987年病重之际宣布解严,并同时结束一党专制的党禁体制。1988年1月,台湾宣布结束“报禁”,人民可自由办报,蒋经国亦在当月去世,开启李登辉时代。

这场40年前的“美丽岛事件”,开启了台湾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当时参与美丽岛的运动领袖们(譬如林义雄、施明德与陈菊等人)以及后来为他们辩护的律师(如陈水扁、苏贞昌及谢长廷等人)开始在台湾政坛引领风骚数十年,但许多人也因此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盘点“美丽岛事件”的六位重要人物,他们与其他在“美丽岛事件”中受牵连的人物,40年来仍深刻地影响台湾政治。

施明德 (1941-民进党前主席)

.
施明德一生中有25年坐了政治监。

事实上施明德早在“美丽岛事件”之前,便因为主张“台独”而入狱约15年,出狱后他继续从事民主运动,“美丽岛事件”后,他是第二次入狱。

“美丽岛事件”时,施明德担任总指挥,事件发生后,施明德展开逃亡。逃亡期间,他为全台通缉,媒体称他为“暴徒”。在逃亡26日后,被捕入狱。1980年的“美丽岛事件”军事法庭审判中,他仍提出“台独”主张,并称“党禁、报禁、戒严令、万年国会是台湾民主化的四大害”,并被判死刑;但在国际压力下,改判无期徒刑。

1990年,总统李登辉宣布美丽岛当时判决无效,施明德出狱,之后在民进党担任党主席。后来在2000年,民进党首次执政后退党。

“四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国民党人已非当年的压迫者,敌意犹存。今天的民进党人极少是当年的奋斗者,仇恨仍燃,”—施明德在脸书回顾美丽岛。

林义雄 (1941年-民进党前主席)

林义雄于台大法律系毕业后便担任律师,1976年开始接触党外政治,在1970年代的台湾党外运动中发挥极大影响力。

1979年“美丽岛事件”发生时,身为杂志社编辑委员的林义雄后来遭到逮捕。1980年2月28日,军事审判期间,身处狱中的林义雄的台北家中,他的母亲和两位双胞胎女儿在国安团队的监视下却遭人杀害,长女林奂均重伤,成为台湾政治史上著名的“林宅血案”,至今尚未破案。

林义雄后来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4年后出狱,前往美国与远离台湾的妻女幸存者修养。1987年回台,在民进党内成为重要领导者。2000年任党主席期间,带领民进党首次执政,但却在2006年退出民进党以及政坛,致力于环保运动。

林义雄因为其遭遇以及他在政坛闻名的政治道德洁癖,被台媒称为民进党内的“圣人”;因此,即便离开民进党后他在该党的影响力仍大,并影响了许多人后来投入并研究台湾政治,譬如范云等人。

吕秀莲 (1944年 – 台湾前副总统)

吕秀莲
吕秀莲也是台湾妇女运动的创始者。

“美丽岛事件”发生前,吕秀莲与施明德相似,都活跃于社会运动。不同的是,吕秀莲先从妇女运动介入台湾政治,开启了近代台湾妇女运动,要求社会及政府给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吕秀莲在哈佛大学读完硕士之后,先在政府工作,后来以党外身份加入地方选举。“美丽岛事件”时,担任杂志社副社长,她在事件当晚的演讲,成为党外运动的经典演讲。

吕秀莲于事件后被捕,军法判处12年徒刑,坐牢五年多,因为罹癌保外就医,她常言因为坐牢无法与病逝的母亲见上最后一面,是她此生最大遗憾。她接受采访称,“台湾1.0是1947年的‘2·28事件’,2.0是1979年的‘美丽岛事件’,2000年则是台湾3.0首次政党轮替。”

吕秀莲在美丽岛事件被捕。(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吕秀莲在美丽岛事件被捕,此为她被警方带往法庭的照片。

吕秀莲出狱后,一直在台湾政治及外交上担任重要职位,2000年及2004接受陈水扁邀请并当选两任副总统。在2019年,因为参选总统大选退出民进党。“台湾民主是踩着多少人过来的?民进党是在挥霍我们当年努力的结果,”她称。

陈菊 (1950年 – 现任台湾总统府秘书长)

.
陈菊就任高雄市长期间是从政颠峰。

陈菊是美丽岛世代中少数至今仍活跃在民进党党内,并掌握重要权力的政治人物。出身贫困农家,1969年,陈菊于专科毕业后,加入党外运动。在“美丽岛事件”后被逮捕,她先被判处死刑,在狱中写下遗书。后来在国际压力下被改判12年,服狱六年后年出狱。

陈菊后来成为民进党党内重要派系“新潮流”的主舵手,并陆续担任民进党代理主席、行政院劳委会主委,之后加入高雄市长选举,以近百万高票连任高雄市长,成为台湾媒体口中的“南霸天”,权倾一时。陈菊之后加入蔡英文政府,全力辅佐蔡英文执政。

回顾“美丽党事件”40周年,她告诉台湾媒体央广说,“最大的意义是,自此以后,台湾人参与民主运动时不再畏畏缩缩了。”

陈水扁 (1950年 – 前总统)

陈水扁、吕秀莲
2000年,陈水扁当选总统,吕秀莲成为副手。

“美丽岛事件”是陈水扁踏入政坛之起点。陈水扁与后来民进党重要的政治人物譬如苏贞昌、谢长廷、尤清等都成为“美丽岛事件”被告辩护律师团之一员,当时陈水扁并为主犯之一,也是民进党创党主席黄信介担任辩护律师。

之后,陈水扁加入选举,几乎百战百胜,在1990年代成为民进党政坛最耀眼的明星。他在1994年,首次赢得台北市长选举,但在1998年以高达七成执政满意度败北马英九,却在2000年赢得台湾总统选举,为民进党首次执政。连任成功后期,他与其妻吴淑珍却弊案缠身,卸任后陈水扁旋即入狱,后于2015年保外就医至今。

陈水扁在支持“台独”的群众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因擅长选举被台媒称为“政治动物。”

艾琳达 (Linda Gail Arrigo1949- )

艾琳达
艾琳达自大学教职退休后,住在台北。

艾琳达是“美丽岛事件”中最著名的外国脸孔。她13岁时随美军父亲来台读书,中学后赴美念书,之后与台湾民主运动者熟识,逐渐参与台湾民主运动。

艾琳达在1978年与施明德在台结婚,“美丽岛事件”后被台湾政府驱逐出境,但是她随即在美国以及香港向国际团体游说,施压国民党政府。艾琳达后来回台,继续从事环保以及人权运动,并成为一名学者。1995年她与施明德离婚。

外界分析,艾琳达在当时的国际游说,对国民党造成很大的压力。陈菊告诉台媒称,“坦白说,若没有艾琳达,不论是美丽岛或施明德,不会引起国际这么大的注意,” 陈菊又说思想左倾的艾琳达至今仍保持信念,“所以她永远是一个批判者,批判施明德,也批判在过程中所有的一切。如果违反她的信仰,她就会不客气。”

.
当年国际报导美丽岛军法大审,带给国民党很大压力。

 

 

 

 

 

分类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大陆

美丽岛事件40周年:见证者和前副总统吕秀莲感叹台湾民主倒退

吕秀莲接受BBC中文专访,批评台湾总统蔡英文嘴上讲民主,对付党内的人却很不民主,很霸道。

“台湾民主是踩着多少人过来的?民进党是在挥霍我们当年努力的结果。”因美丽岛事件而身陷囹圄,出狱后积极投入政治,在体制内碰碰撞撞一路走来的台湾前副总统吕秀莲,谈及台湾引以为傲的自由民主,字句中充满无奈。

顶着哈佛硕士高学历的吕秀莲,经历台湾社会从威权走向开明,封闭至自由的民主进程,参与了美丽岛事件这个台湾历史中的重要篇章,40年后的今天,她奋力一搏台湾总统大位,却如昙花一现,最后以失败告终。

吕秀莲曾以独立参选人加入总统竞选,却因未能完成连署而在11月2日宣布退出选举。在筹备参选总统期间,吕秀莲接受BBC中文专访,畅谈她对台湾民主社会及政治的观察,并非如外界预期的骄傲与感动,而是充满失望与无奈。

“台湾变得不民主”

面对BBC中文的镜头,吕秀莲有备而来,一身洋装,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从访问题纲、妆容、甚至连坐姿都一遍遍审视。

美丽岛事件发生至今40年,对吕秀莲而言却宛如昨日,她回忆当年在高雄街头站在卡车上对千人演讲,讲到一半突然看到强光照射,“那是一排镇暴车,是台湾街头第一次出现镇暴车”。

她说:“镇暴人员对民众开始喷催泪瓦斯,我的感受是恐龙(怪兽)出现了,是种无以形容的紧张,群众看到也很惊吓。”

“当时,许多民众拔起栏杆、或捡拾砖块,往镇暴车丢。”吕秀莲描述当年场景,历历在目,宛如重述历史课本的某个章节,亲身经历,这段景象深烙在她脑中。

美丽岛事件(或称高雄事件)。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党外运动人士,于12月10日组织群众进行游行及演讲,争取国民党控制的台湾实现民主与自由,终结党禁和戒严。是1979年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时发生于台湾高雄市的一场重大冲突事件。事后,大批党外人士被捕,并接受军事审判。此事件对台湾往后的政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台湾民众于美丽岛事件后开始关心台湾政治。推动了台湾结束一党专制走向民主。

分类
兩岸 台湾大选 名人專訪

專訪張亞中 解讀台灣現階段選舉氛圍

兩岸統合論(和合論)

一、2020選舉臨近,您認為國民黨內部對支持韓國瑜是否保持一致,團結程度如何,是否會存在內部倒戈。有沒有其他助力,能幫助國民黨候選人一臂之力當選?

張亞中:到目前爲止,國民黨内部對韓的支持是一致的。我認爲現在韓面臨的困難可能還在於他自己,如何重新回到去年選高雄時候贏得的熱情,並讓大家對他充滿信任。

韓目前的選舉主軸,還在繼續針對蔡政府的執政不力提出猛烈的批判,但是韓最近的表現和談話方式沒有做到非常周嚴,換句話說,社會上也出現了一種聲音是討厭韓國瑜 ,現在狀況是討厭蔡與討厭韓變成了決戰,但這對於韓是不利的,因現在名調韓是落後的。

國民黨的團結與韓的勝選是有關係的 ,我認爲國民黨的團結已經在往進一步走了,韓的表現會加速國民黨的團結,所以我覺得選戰到最後應該是韓本身包括韓競選團隊是否能提出讓人信服的理由,而不僅僅是批評民進黨而已。

韓要贏得選舉,一定要先把自己各方面做一個提升,發言要更謹慎,政策方面還要更完善一點,他的表現越好,國民黨團結就會越來越鞏固,他表現不好時,大家覺得他沒有機會選上,一些游離分子可能就會開始找別的地方串來串去,我覺得真正能夠幫助國民黨的還是不要靠別人,就是要韓與他的團隊,韓表現的越好,國民黨的團結就越好,他表現的不是很好,國民黨團結當然會受影響,這是一個主從的關係。

二、民進黨針對打擊韓國瑜還有沒有殺手鐧,蔡連任可能性大不大?

張亞中:台灣的選舉有個比較重要的特性, 不到選舉的前兩天,可能不知道選舉的結果到底會變什麽樣子。民進黨打擊韓是否有殺手鐧, 我覺得民進黨當然對韓留了几手,至於什麽時候出,殺傷力有多大,韓應該自己已經有一些盤算。而民進黨就看是什麽時候出手,這絕對是民進黨會在戰略競爭上的策略,不會手軟的。所以如果還有殺手鐧,一定會丟出來。而至於這殺手鐧是不是殺手鐧,讓韓國瑜一刀斃命,我相信韓陣營會妥善因應好。

我認為蔡連任的可能性蠻大的,但不敢確定,以現在的民調來看,蔡是領先韓的。但選舉還有很多天,會發生什麽時,都還不知道,但就目前看起來,蔡連任的可能性一半及一半以上。不算小,所以不能百分百保證,要看剩下來的時間國民黨怎麽攻,民進黨怎樣因應。還有沒有什麽特殊的事情發生會讓選舉大翻盤,大逆轉,這我們都不知道,但做一個政策評估,蔡連任的可能性是有的,不要認為因為蔡做的不好而不能當選。

三、大陸會不會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當選?如果會支持,可能會在哪一些方面去做輔助力量?

張亞中:我覺得大陸官方的想法是不介入台灣選舉,但在情感上會希望國民黨能當選,固然兩邊在有一些看法上不盡相同,但北京與國民黨之間還是内部的矛盾,但由於民進黨要堅持走臺獨的路綫,而且最近與大陸采取對抗和敵對的方式,所以大陸對民進黨可能是敵我矛盾。一個是内部矛盾,一個是敵我的矛盾,北京即使在公開不支持國民黨,但心裏還是希望國民黨人能當選的。

大陸的支持可能會在哪一方面做輔助的力量,當然是希望台灣方面能透過發言與做法兩方面進行。

第一是發言,做法可不可能讓台灣老百姓感覺到國民黨當選後對於兩岸關係可能有好的發展,也就是給老百姓希望,如果國民黨當選后,共產黨北京這方面可以做更多的一些調整,軟的能更軟,這北京會暗示的。

北京希望臺商在韓國瑜選舉中扮演一些重要角色,所以說韓參選,北京對於在大陸的臺商辦一些活動,或者回來台灣參選,北京也是樂觀其成的。所以關鍵在於北京當然是希望支持國民黨人當選,但不會公開表達介入台灣選舉,同時北京是不可能完全選擇視而不管。

其一在政策感覺上給台灣老百姓感覺國民黨當選后對兩岸關係會有好轉;其二會鼓勵臺商回台灣來投票,來支持韓,對臺商在大陸辦的支持韓的活動,我覺得北京不會介入,反而是樂觀其成。

 

張亞中教授 兩岸重要學者,台灣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德國漢堡大學哲學博士。迄今已有專書30餘冊,製作《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六集紀錄片。兩岸統合論(和合論)的倡始者,主張「一中三憲、兩岸統合」可以做為兩岸和平發展期的兩岸政治論述。

張亞中認為兩岸很難直接從目前的「敵對」跳到「統一」,而主張「和合」應是「統一前」的兩岸合情合理論述及階段。「和」表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確定兩岸政治定位,以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合」表示兩岸應在相關領域透過「共同體」的方式,由「分治」走向「共治」。(見圖)

現職:

  • 孫文學校總校長
  •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 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常任理事

經歷:

  • 核能工程師
  • 駐歐十餘年外交官
  • 任職陸委會參與大陸政策制定
  • 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
  • 政治社會運動者
  • 兩岸和平推動者
  • 中國國民黨總統參與人初選

重要思想:

  • 政治思想以「人間佛教」理念為核心,以「和合」為主要論述。
  • 在兩岸關係上,為「統合論」的倡議者,主張以「一中三憲、兩岸統合」做為兩岸和平統一前的兩岸定位、路徑論述。主張以「反對分離、接受分治、推動統合、共議統一」做為兩岸的共同主張。
  • 在追求人類永久和平方面,以「開放政治市場」為核心論述。

目前重要工作:

  • 弘揚孫文思想、深耕中華文化、推動兩岸和合

香港中華時報駐台榮譽總編輯 王輝丹 采訪    通訊員莊翺宇整理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