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俄入侵烏703天:美恐削減援烏預算 澤倫斯基:傳達不良訊息,普京斥責歐洲反俄情緒 抨擊波羅的海國家人權問題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联合国

俄入侵烏703天:美恐削減援烏預算 澤倫斯基:傳達不良訊息,普京斥責歐洲反俄情緒 抨擊波羅的海國家人權問題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即將進入第三年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愛沙尼亞國防軍司令海瑞姆表示,俄羅斯現在一年可以生產數百萬枚砲彈,圖為俄羅斯閱兵資料照。(歐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29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703天。

圖為芬蘭赫爾辛基市政廳大選之夜3位得票領先的總統候選人。左起為極右翼芬蘭人黨候選人哈拉阿霍、前外長哈維斯托及前總理史塔布。(路透社)

2024年1月29最新進展:

美恐削減援烏預算 澤倫斯基:傳達不良訊息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警告,美國削減對烏國援助將傳達不良訊息。隨著共和黨擋下新一波援烏預算,美國總統拜登軍援烏克蘭的行動也陷入困境。

著眼於美國援助可能減少,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敦促德國運用其經濟影響力,讓歐洲聯盟(EU)夥伴團結起來,向基輔提供更多援助,來抵抗俄羅斯入侵。

澤倫斯基告訴德國第一電視台(ARD)說:「美國態度消極或減少援助,是個不良信號。」

澤倫斯基警告,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好。

當被問到他是否希望在美國(對烏克蘭)援助陷入困境之際,德國能擔起更重要的角色時,澤倫斯基回應道:「德國能設法團結歐盟。」

他說:「許多國家與德國有重要的經濟關係,他們的經濟仰賴德國的決定,因為德國經濟強勁。」

在24日的另一次訪談中,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敦促歐洲國家加強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承諾,引發各界對美國可能停止援烏的擔憂。在援烏國家中,美國是貢獻最多的一國。

蕭茲告訴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歐洲必須做得更多,來支持烏克蘭保衛自己的國家。」他並補充道,目前為止,歐洲國家為2024年所做的貢獻「還不夠多」。

拜登將支持烏克蘭列為優先事項,而美國的武器和財政援助,對於幫助親西方的烏國對抗軍力強大許多的俄羅斯部隊來說至關重要。

然而,美國共和黨反對繼續軍援烏克蘭,拒絕批准新的預算支出,除非民主黨同意採取全面、嚴厲的新措施,來打擊非法移民。

美國時值大選年,拜登可能將再次與川普角逐白宮寶座,澤倫斯基警告,川普若重返白宮,可能會為俄烏戰爭帶來「不同的策略」。

普京斥責歐洲反俄情緒 抨擊波羅的海國家人權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今天在一場二戰紀念碑揭幕儀式上嚴厲斥責歐洲國家的「反俄情緒」,並就人權問題批評波羅的海國家。

路透社報導,自從2022年2月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普京一直將這場戰爭比作對抗納粹的戰鬥,以凝聚國家團結。

普京在聖彼得堡舉行的列寧格勒圍城戰結束80週年紀念活動上指控:「基輔政權推崇希特勒(Hitler)的納粹親衛隊(SS)…在一些歐洲國家,反俄情緒被作為國家政策加以推廣。」

他說,德國當年的目標是掠奪蘇聯的資源並消滅其人民。

烏克蘭曾是蘇聯的一部份,也遭受過希特勒軍隊的破壞,但烏克蘭拒絕這種比較,認為這是俄國為侵略戰爭而捏造的藉口。

普京也在演講中就人權問題狠批波羅的海國家。波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一直是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最猛烈的批評者之一。

波海三國於冷戰期間曾受莫斯科當局統治,現在則是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

普京還提到對移民的打壓稱:「在波羅的海國家,數以萬計的人民被宣告為次等公民,基本權利被剝奪並受到迫害。」

莫斯科當局一再指控波羅的海國家具排外心理,並將俄國少數民族視為「次等」人。

國際反應:

芬蘭總統選舉下月舉行第二輪投票

芬蘭總統選舉初步結果顯示,9名候選人都未能取得過半數選票,將於下月11日舉行第二輪投票。

司法部公布的初步結果顯示,來自國會第一大黨民族聯合黨的候選人、前總理斯圖布獲得27.2%的選票領先;前外交部長哈維斯托排第二,得票25.8%。其餘7名候選人的得票率介乎0.5%至19%不等。

斯圖布和哈維斯托將進入第二輪投票,得票多者當選新一任總統。

雖然芬蘭總統的權力有限,但身為國家元首、也是芬蘭武裝部隊最高指揮官,總統會與政府合作指導外交政策,意味歐洲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格局將成為最後勝出者的主要關注點。

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後,莫斯科和赫爾辛基關係惡化,促使芬蘭放棄數十年來的軍事不結盟政策,並於2023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與芬蘭有著長達1340公里邊界的俄羅斯隨即警告將採取「反制措施」。

分析:

分析:印度不再依賴俄製武器 仍將謹慎維持關係

俄羅斯是印度最大武器供應來源,但印度消息人士表示,在俄國供應軍需品和備用品的能力因俄烏戰爭受到限制後,印度正尋求與俄羅斯保持距離。

不過,印度此舉必須謹慎,以避免將莫斯科更推往中國靠近。

路透社今天報導分析,隨著美國尋求加強與印太區域的關係,身為世界最大武器進口國的印度正慢慢朝西方世界靠攏,希望藉由擺脫傳統上對俄羅斯的依賴,遏制崛起的中國。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數據,印度在過去20年購買超過600億美元的武器,其中65%由俄羅斯供應,但俄烏戰爭讓印度加速推動武器來源多元化。

新德里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俄羅斯專家烏尼克里希南(Nandan Unnikrishnan)表示:「我們不太可能與俄羅斯簽署任何重大軍事協議…這對華府來說是條紅線。」

根據4位不具名的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說法,儘管莫斯科提出包括最先進的卡莫夫(Kamov)直升機、蘇愷(Sukhoi)與米格(MiG)戰機等提議,還提出在印度聯合製造的誘因,但不再依賴俄製武器的觀點仍然存在。

專家和官員指出,雖然俄羅斯公開敦促印度加強兩國間的防務關係,但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將焦點轉向採用西方技術在國內生產。莫迪尋求在今年稍晚舉行的大選爭取第3個任期之際,此舉將更符合他提出的「印度製造」計畫。

印度國防部表示,預計未來10年將在國防採購花費近1000億美元。

印度去年和美國簽署一項協議,同意由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在印度生產供其戰鬥機使用的發動機;這是美國首次向非盟友作出這類讓步。

而進一步推動印度與美國關係發展的因素是中國。自2020年以來,印中兩國軍隊在喜馬拉雅邊境對峙,當年兩國爆發50年來最血腥的衝突之一,造成24名軍人死亡。

另一方面,印度必須在與俄羅斯的關係上保持謹慎,這不僅因為印度是俄羅斯武器的最大買家,自2022年以來,也一直是俄羅斯石油最大採購國之一,中止雙方這類貿易將促使莫斯科更加親近北京。中國是唯一另一個仍與俄羅斯有往來的主要經濟體。

印度一名近期退休的安全官員直言:「購買武器為你帶來影響力…將他們(指俄羅斯)拒於門外,就會讓他們屈從中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