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東西問·人物)探索中國長城38年的英國人威廉·林賽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東西問·人物)探索中國長城38年的英國人威廉·林賽

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橫跨中國15個省份的長城,宛如一條巨龍,橫亘在中國北方的遼闊大地。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充滿歷史積澱的人文建築精華,飽含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0世紀60年代,英國人威廉·林賽從一本地圖册上“邂逅”中國長城,從此便魂牽夢繞。1986年,30歲的他首次到訪中國長城。此後38年的時光裡,一見鍾情的威廉探索長城、研究長城,並以實際行動保護長城。

走進威廉坐落於北京市懷柔區箭扣長城腳下的院落,即可看到一面院牆上寫有碩大的“不到長城非好漢”“不愛長城非好漢”文字,以及手繪的長城標識圖。他常說,“要到長城,也要愛長城”。這句話也是他人生的寫照。

2024年5月,威廉在位於北京懷柔區的小院裡講述長城。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從哈德良到山海關

出生於英國利物浦一個小鎮的威廉,11歲那年,偶然在一本地圖册上發現了中國長城。那凹凸起伏的標識連成一線,神秘的東方和“萬里長城”令他充滿遐想。自那時起,“去長城看一看”這個夢想始終縈繞在威廉的腦海。

英國著名的哈德良長城,與中國長城於1987年一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叫它‘百里長城’,中國長城則是‘萬里長城’。”20世紀80年代,喜愛戶外運動的威廉和哥哥沿著哈德良長城長跑,100多公里的距離讓他們意猶未盡。“要沿著中國長城跑!”哥哥的話語再次激起了威廉的“雄心壯志”。

彼時,迎來改革開放的中國吸引了世界目光,許多外國人開始陸續走進中國。1986年,威廉下定決心奔赴中國。

抵達中國後,威廉迫不及待地奔向中外聞名的八達嶺長城。“壯麗的長城像一條巨龍蜿蜒在崇山峻嶺之間。我被長城設計的精妙和險峻所震撼。”曾無數次出現在威廉夢中的長城,實際壯觀程度遠超乎他的想象。

1987年,威廉開始了從嘉峪關到山海關的長城跑。食宿大都在沿途的民眾家裡解決,一路上還曾遭遇迷路、受傷、誤入禁區等困難。最終,歷時78天,威廉完成了2470公里的長城跑。

在這次長城跑中,威廉邂逅了志同道合的妻子吳琪。在她的幫助下,威廉寫下了第一本關於長城的書《獨步長城》。他們開始頻繁出現在英國的電視節目中,向觀眾講述長城和中國見聞,成為當時外界瞭解中國的一扇窗。

 

兩個威廉跨越時空的“對話”

得知威廉的故事後,英國一位名為瑪約麗的女士送給他一本書,是美國人威廉·蓋洛於1909年出版的《中國長城》,共350頁,包含100多張照片。每一章開頭都印有蓋洛收集的漢語名句,例如“一寸光陰一寸金”等。

1987年,威廉從嘉峪關出發,開啟了一路到山海關的長城跑。(受訪者供圖)

該書的扉頁有這麼幾句話,“這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地理學家這樣告訴我們,但他們並沒有說清楚長城是用什麼建造的,長城到底有多長以及有怎樣的歷史”。

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兩個威廉,都被中國長城所吸引。“祗有對長城有深入的體驗,才能寫出這麼簡潔而深刻的文字。”威廉談到,自己幾乎是沿著蓋洛走過的同一條路線探索了長城,祗是方向相反。

威廉仔細查看書中的每張照片,發現有一個地方自己曾到訪過,在同樣的位置,自己卻並沒有看到照片中的敵樓。

通過一本書,兩個威廉展開了時空對話。威廉意識到,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長城的照片保存下來。於是,2003年,威廉的“萬里長城 百年回望”重攝之旅正式啟程。他懷揣老照片和相機,從玉門關到老龍頭,重走長城。

 

長城上撿垃圾的“老外”

行走在長城上,威廉發現,一些遊客常常隨意丟棄垃圾。1997年的一天,威廉在與妻子商量後,組建起了100人左右的中外志願者隊伍,發起“我美化了長城”活動。

“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保持長城古樸的魅力!”他們在懷柔箭扣長城附近設立環保基地,與村民在長城沿線撿拾垃圾,並竪起了十餘塊告示牌,用中英文提醒遊客。

成立全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率先推進長城研究性修繕;完成“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400公里一級線路標識,推出10條精品風景道線路……中國不斷加大對長城的保護力度。在北京,自2000年起,各區對長城進行保護搶險加固,如密雲區古北口、望京樓,延慶區岔道城、九眼樓,平谷區將軍關,門頭溝區沿河城,懷柔區黃花城、箭扣長城等。

這些地方都留下了威廉的足跡,在沿河口拍日落、古北口尋找圓形敵樓……在探訪的同時,他為長城保護向政府主管部門等建言獻策。

2001年,威廉發起成立“國際長城之友協會”,來自天南海北的長城愛好者和保護者加入其中。

搶險加固大大削減了北京地區長城長期以來存在的嚴重安全隱患,湧現出了以箭扣長城修繕為代表的一批示範性保護工程。2019年,北京長城沿線六區全部啟動長城保護員招募工作,負責撿拾垃圾、巡視文物本體安全、勸阻違規攀爬野長城的遊客等。當時,懷柔區聘用了131位,威廉居住的西栅子村就有27位。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保護長城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保護長城之“我見”

“年輕人應多走出去,在旅途中感受歷史和文化,這樣產生的理解才更客觀、深刻。”威廉經常鼓勵年輕人到實地去探索歷史,就像自己當年探索長城一樣。

令威廉欣慰的是,現在他兩個正值壯年的兒子傑米和湯米已“子承父業”,自發保護長城、弘揚長城文化。2022年至2023年,3842公里、520萬步,兩個兒子歷經151天完成了一場比父親當年更遠的長城跑和徒步,對長城以及中國歷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今年1月,湯米帶著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乒乓球代表團,來到八達嶺長城。他用自己在中國23年的生活和學習經歷,為大學生們講述了他眼中的中國長城。今年5月,傑米帶領在中國學習的國際學校的孩子們,徒步雲南茶馬古道,感受自然與歷史的變遷。哥倆擔任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民間使者”。

2024年6月,威廉和妻子吳琪在自家小院。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如今,威廉已經出版了十餘本有關長城的書籍。最新出版的一本書是名為《金色長龍》的繪本。威廉稱,這是寫給孩子們的書,“要用我的學識和影響力影響我自己的孩子,也影響到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孩子”。

除了出書,他最近正忙於整理過去30多年拍攝的視頻素材以及整理收集到的舊書、地圖、老照片等,開始一個名為“長城100”的項目,目標是製作100個短視頻,每一個視頻講述一個長城故事。“這是一個龐大的項目,我希望能在兩三年內完成。”威廉說。

威廉去過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訪過諸多世界文化遺產。他說,最鍾情的還是中國長城。

“我獨自一人站在高大雄偉的長城上,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在這座世界上最偉大的露天博物館裡行走。我無需選擇觀景點,因為它處處都是觀景點。它是一段歷史、一個地標,還是中國、亞洲、世界乃至宇宙的一部分。”威廉在刊登於《國家地理旅行者》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如是寫道。

年輕時,威廉用腳丈量長城。現在的他,以更廣闊的視野來重新認識長城,“長城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祗有把長城放到全世界去看,人們才會發現它是多麼獨一無二”。

“世界各地區文化的獨特性、差異性才是各自的魅力和吸引力所在,人們對彼此的文化、歷史瞭解越多,就會越著迷,我們就越有可能建立一個聯繫更加緊密的世界。”威廉說。(完)

來源中新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