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国际 文化 编辑精选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呼籲普京必須接受司法審判

諾貝爾和平獎10日在挪威奧斯陸頒獎,烏克蘭人權團體「公民自由中心」主席馬特維丘克(右)、俄羅斯人權團體「紀念」主席拉欽斯基(中)、白俄羅斯維權領袖畢亞利亞茨基妻子賓須克(左)出席領獎。(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2月11日訊)2022年度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十日登場,除了和平獎在挪威奧斯陸授獎外,其他五個獎項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是疫情影響下,兩年來首度完整舉辦頒獎典禮和宴會,過去兩屆的獲獎者也將蒞臨。來自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的3名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今天在挪威發表得獎感言,認為全球不能停止援助烏克蘭對抗俄國,俄國總統普京必須接受司法審判。

俄總統普京必須接受司法審判

今年的和平獎由白俄羅斯人權領袖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團體「紀念」(Memorial)和烏克蘭人權團體「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CCL)共同獲得,被解讀為對俄國總統普京長年壓迫人權的譴責。

畢亞利亞茨基為白俄維權團體「春天」(Viasna)創辦人,因發起反專制政權大規模抗議,早在前年七月就被收押,並面臨十二年徒刑,該組織也在去年底被該國最高法院下令解散。代替他領獎的妻子賓須克(Natalia Pinchuk)在領獎時直言,烏克蘭戰場上的發展,也將決定白俄的未來。

賓須克轉述畢亞利亞茨基的得獎感言,指俄羅斯試圖把烏克蘭變成正如目前的白俄羅斯一樣的「依賴型獨裁政權」,「忽視或不理會受壓迫人民的心聲」,他把和平獎獻給「數百萬在街頭或網路上挺身而出捍衛公民權利的白俄羅斯公民」。

CCL主席馬特維丘克(Oleksandra Matviichuk)表示,烏俄戰爭有著屠殺的本質,「若烏克蘭停止抵抗,就再也沒有烏克蘭人了。」她也不看好烏俄談判,指獨裁領袖會將任何對話企圖都視為軟弱,西方務必持續協助烏國收復遭俄佔領土地,包含克里米亞半島。她相信,普廷遲早會被送上國際法庭審判。

「紀念」主席拉欽斯基(Yan Rachinsky)同意上述看法,但發言較為謹慎,避免因批判烏俄戰事遭俄國當局定罪,僅強調烏克蘭必須為自己的獨立奮鬥,且烏克蘭不光是為了自身利益,也是為了共同的和平未來奮鬥,國際社會必須在「令人不快的現在」與「災難的明天」之間抉擇。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国际 文化 编辑精选

諾貝爾獎今聚瑞典頒發 會盛況空前

2022年度諾貝爾獎頒發儀式今天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會盛況空前。本年度諾獎獲得者除和平獎外都聚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該獎頒發典禮是自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以來的首次完全到場的頒獎儀式,並有正式宴會,這些日程連續兩年因疫情停辦。

頒獎儀式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1500 點開始。2020 年和 2021 年的頒獎儀式曾縮減,也沒有宴會。許多 2020 年和 2021 年的獲獎者以及 2022 年的獲獎者將出席今年的頒獎典禮。去年曾有一個頒獎典禮,但沒有獲獎者出席,他們在自己的國家領取了獎章。

整個星期,獲獎者參加了從小組討論到新聞發布會的各種頒獎日程里的活動,包括參觀學校、發表演講和參加燈光秀。

瑞典炸藥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留下了大約 3100 萬克朗,根據基金會的數據,約合今天的 18 億克朗(1.742 億美元),它們被用於資助自 1901 年以來每年頒發的科學、文學與和平成就獎。

2022 年的獲獎者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本·伯南克,他與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戴布維格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研究的是支持倒閉的銀行如何避免更深層次的經濟危機。經濟學獎是瑞典中央銀行設立的最初獎名單的後來增加的獎項。

今天的授獎儀式結束後,在市政廳舉行宴會,瑞典王室、政府官員和各國政要及商界領袖應邀出席。

瑞典政黨領導人總是被邀請參加宴會。然而,在 9 月份的選舉中成為該國第二大政黨的反移民瑞典民主黨領袖吉米·阿克森 (Jimmie Akesson) 被排除在嘉賓名單之外,因為他的政黨被認為不符合獎項的宗旨。

諾貝爾獎評選持續 50年保密,全部六項諾獎中每年都會在斯德哥爾摩頒發其中五項。諾貝爾和平獎在奧斯陸頒發,在那裡舉行單獨的慶祝活動。頒獎適逢國際人權日,諾貝爾和平獎奧斯陸儀式備受期待,更因為今年的獎項頒授給烏克蘭與俄羅斯人權組織與活動家。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諾貝爾基金會也冷落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大使。被監禁的白俄羅斯活動家 Ales Byaly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 Memorial 和烏克蘭的公民自由中心獲得了 2022 年諾貝爾和平獎。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国际 文化 编辑精选

美國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等3人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奇(左起)及2美學者獲殊榮。(圖取自Nobel Prize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天揭曉,由前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奇(Ben Bernanke)以及美國學者戴蒙(Douglas W. Diamond)和迪布維格(Philip H. Dybvig)共同獲獎。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諾貝爾大會(Nobel Assembly)新聞稿指出,柏南奇等3人共獲經濟學獎,是因為他們的發現有助改善人類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方式。

柏南奇、戴蒙及迪布維格大幅提升了人類對銀行經濟作用的理解,特別是銀行在金融危機期間扮演的角色。他們研究的一項重大發現在於,為何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

當代金融研究主要闡明銀行為何存在,如何降低金融危機期間的銀行脆弱性,以及銀行倒閉如何加劇金融危機。柏南奇等人在1980年代初期的發現為相關研究奠定基礎,他們的分析在規範金融市場和因應金融危機方面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為使經濟正常運作,必須將儲蓄引導至投資,但這裡存在一個衝突點:存款人希望在有意外開支時立即動用他們的資金;而企業及房屋所有人也需要知道,他們不會被迫提前償還貸款。

在其理論中,戴蒙及迪布維格提出,銀行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最佳解決方案。銀行作為中介者,可接受許多儲蓄者存款,這得以讓儲戶在想要時取回資金,同時也可提供借貸者長期貸款。

不過,他們的分析也顯示,這兩項活動的結合,將導致銀行容易受到即將倒閉傳聞的影響。若大批存戶前往銀行提款,倒閉傳言就可能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擠兌潮最終將導致銀行倒閉。

根據他們的分析,政府可藉由提供存款保險,並以擔任銀行放款人作為最終手段,防止這些危險情況發生。

戴蒙指出,銀行也扮演許多存戶及借戶間中介的重要角色,因此銀行更適合評估借方信用狀況,同時確保貸款用於良好的投資。

柏南奇則曾分析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此乃近代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除此之外,他還說明了銀行擠兌如何成為導致大蕭條加劇及長期持續的決定性因素。

一旦銀行倒閉,關於借款人的重要資訊很可能遺失,且難以快速重建。因此,社會將儲蓄引導至生產性投資的能力也會被嚴重削弱。

去年的經濟學獎是由美國學者卡德(David Card)、安格里斯特(Joshua Angrist)和因本斯(Guido Imbens)共享殊榮。

今年諾貝爾獎於3日先公布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分別於4日及5日揭曉,文學獎得主於6日公布。

7日的和平獎是唯一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諾貝爾獎項,經濟學獎於今日壓軸公布,為2022年諾貝爾獎劃下句點。

諾貝爾獎每個獎項都將給予得主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70萬元)現金,頒獎典禮將於12月10日舉行。

這些獎金源自於瑞典發明家、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留下的遺產。他在1895年去世前立下遺囑,將遺產用於創立諾貝爾獎。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国际 文化 编辑精选

拜登讚揚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勇於面對“恐嚇和壓迫” 俄法院下令「紀念館」總部充公

挪威諾貝爾白評審委員會宣布,將本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俄羅斯人權活動家阿列斯-比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和俄羅斯非政府組織 「紀念館」以及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這兩家人權組織。

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人員7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在基輔開心拍照。(美聯社).jpg​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人員7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在基輔開心拍照。(美聯社)

俄羅斯國際傳真社(Interfax News Agency)報導,就在俄國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後數小時,俄國特維爾區法院下令將「紀念」的莫斯科總部充公。

美國總統拜登周五讚揚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民間社會代表在“恐嚇和壓迫”面前表現出的勇氣。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彰顯“民間社會促進和平的力量”。

得獎原因為他們多年來保護公民的權利,並且在記錄戰爭罪、侵犯人權和濫用權力等方面有傑出的努力。他們共同展示了民間社會對和平與民主的重要性。

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分別是白俄羅斯被監禁的人權活動家阿萊斯•比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去年被俄羅斯當局強制關閉的民間社會組織“紀念館”,以及烏克蘭的“公民自由中心”。美國總統拜登讚揚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民間社會代表在“恐嚇和壓迫”面前表現出的勇氣。

拜登寫道:“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提醒我們,即使在戰爭的黑暗時刻,面對恐嚇和壓迫,人類對權利和尊嚴的共同嚮往也無法消除。”

另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周五向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俄羅斯、烏克蘭的兩家人權機構和白俄羅斯的人權倡導者表示祝賀,稱他們代表着“民主的氧氣”。

古特雷斯說:“正如諾貝爾委員會所說的那樣,今年的表彰突出了民間社會推動和平的力量。”他表示,“民間社會團體是民主的氧氣,是和平、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催化劑。它們有助於讓政府承擔責任,並將弱勢群體的聲音帶入權力的殿堂。”

獲獎者之一比亞利亞茨基,領導了大規模的抗議運動,反對白俄羅斯領導人盧卡申科有爭議的連任,他因此於2021年7月被監禁。

紀念館則是俄羅斯最古老的人權組織之一,由197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安德烈·薩哈羅夫領導。該組織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時代臭名昭著的古拉格勞改營中人們遭受的苦難。

俄國檢察總長辦公室一名代表今天在法庭中指控「紀念」組織「為納粹罪犯洗白、抹黑當局,並製造蘇聯的虛假形象。」俄國當局將「紀念」刻劃成一個玷汙俄國歷史的組織。

自俄羅斯於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已開始記錄俄羅斯軍隊及其盟友犯下的侵犯人權行為,此前該中心致力於揭露俄羅斯佔領的克里米亞領土上的侵犯人權行為。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貝里特·賴斯-安德烈森(Berit Reiss-Andresen)在宣布獲獎者名單時表示,這三個民間社會的獲獎者“多年來一直倡導人們有權批評權力階層並保護基本的公民權利”。

古特雷斯在聲明中指出,公民空間“在世界範圍內正在縮小”。 越來越多的維權人士、女權倡導者、環保人士、記者和其他人權領域的人士“面臨任意逮捕、嚴厲的監禁、誹謗運動、巨額罰款和暴力攻擊”。

古特雷斯總結道:“在我們祝賀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的同時,讓我們承諾去保衛那些勇敢的捍衛者,他們為了所有人的和平、希望和尊嚴等普遍價值觀作出了英勇的鬥爭。”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国际 文化 编辑精选

白俄羅斯人權活動家 Ales Bialiatski和俄烏兩家人權組織獲得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諾貝爾白評審委員會剛剛宣布,將本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俄羅斯人權活動家阿列斯-比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和俄羅斯非政府組織 “紀念館 “以及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這兩家人權組織。

得獎原因為他們多年來保護公民的權利,並且在記錄戰爭罪、侵犯人權和濫用權力等方面有傑出的努力。他們共同展示了民間社會對和平與民主的重要性。

白俄羅斯人權領袖畢亞利亞茨基、俄羅斯最著名人權組織「紀念」和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獲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阿列斯-維克塔拉維奇-比亞利亞茨基(白俄羅斯語:Алесь Віктаравіч Бяляцкі;俄語。Алесь Викторович Беляцкий,Ales Viktorovich Beliatski),1962年9月25日出生,是一名白俄羅斯政治活動家,因擔任白俄羅斯主要人權組織Viasna人權中心負責人而聞名。他是國際人權聯合會的副主席。阿萊斯-比亞斯基因其在本國促進人權和民主的努力而被授予多項獎勵。

此前輿論普遍看好流亡的白俄羅斯反對派斯維特拉娜-季哈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ïa)或俄羅斯異議人士活動家阿列克謝-納瓦爾尼( Alexeï Navalny)。

在獄中的五名香港民主人士也名列候選人名單,他們分別是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學運領袖黃之鋒、網絡媒體《立場新聞》記者何桂藍、律師鄒幸彤、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李卓人。

其他提名包括反腐組織透明國際、瑞典氣候活動家格蕾塔-圖恩伯格等其他環保人士。

今年被提名的343人還包括教皇方濟各以及緬甸的 “民族團結政府”。

烏克蘭總統的候選資格被拒絕

3月中旬,在俄羅斯開始進攻烏克蘭後不久,近40名歐洲議員給諾貝爾委員會寫了一封信,要求他們延長提名的最後期限,並提出烏克蘭總統沃洛迪米爾-澤倫斯基的名字。然而,該請求被委員會拒絕。

如何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

要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必須由科學院院士、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或前任獲獎者向諾貝爾委員會提名。當然他們無權給自己提名,之後,再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由挪威議會任命的一個委員會選出。自1974年以來,除非在宣布獲獎者姓名後死亡,否則不能追授獎項。每年1月31日確定的候選人名單,直到50年後才公布。然而,一些名字有時會在頒獎前出現,由那些有能力贊助可能獲獎者的人透露。

最近十年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名單

2021年:菲律賓記者瑪麗亞-雷薩和俄羅斯記者德米特里-穆拉托夫,以表彰他們 “為表達自由而勇敢鬥爭”。瑪麗亞-雷薩是網絡媒體Rappler的聯合創始人,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是俄羅斯報紙《新報》(Novaya Gazeta)的聯合創始人和總編輯。

2020: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為消除世界饑餓的努力”。

2019年: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 “為和平而努力”,特別是他 “為解決與厄立特里亞的邊界衝突而採取的堅定舉措”。

2018: 剛果醫生丹尼斯-穆克韋格和雅茲迪人納迪亞-穆拉德致力於 “結束將性暴力作為戰爭武器的做法”。

2017年: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幫助確保通過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禁止原子武器條約。

2016年:哥倫比亞總統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致力於結束與法爾克游擊隊的武裝衝突。

2015年:突尼斯全國對話四方,幫助拯救突尼斯民主過渡的民間社會行為者。

2014年:馬拉拉-尤薩夫紮伊(巴基斯坦)和凱拉什-薩蒂亞爾蒂(印度)”因為他們為反對壓迫兒童和青年以及為所有兒童的受教育權而鬥爭”。

2013年: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表彰其為使世界擺脫這些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所做的努力。

2012: 歐洲聯盟(歐盟),這個項目幫助為一個被兩次世界大戰蹂躪的大陸帶來和平。

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得主已揭曉公布

今年諾貝爾獎季於3日先公布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分別於4日及5日揭曉,文學獎得主於6日公布。

今天揭曉的和平獎是唯一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諾貝爾獎項,經濟學獎則將於10日壓軸公布,為2022年諾貝爾獎季劃下句點。

諾貝爾獎每個獎項都將給予得主1000萬瑞典克朗現金,頒獎典禮將於12月10日舉行。

這些獎金源自於瑞典發明家、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留下的遺產。他在1895年去世前立下遺囑,將遺產用於創立諾貝爾獎。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国际 文化 编辑精选

法國女作家埃爾諾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榮獲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小說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周四獲得了202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埃爾諾是法國當代著名女作家,有30多部文學作品,其中包括講述她自己在20世紀60年代非法墮胎經歷的《發生》(Happening),以及探討1941年至2006年這個時期的《悠悠歲月》(The Years)。《悠悠歲月》一書被許多人看作是埃爾諾的代表作。

埃爾諾出生於1940年。她在1974年以《清空》(Les Armoires vides)一書開始了她的文學生涯。這本書探討了她的工人階級背景、她的童年、青年以及墮胎等自傳性內容。

瑞典學院表示,埃爾諾在她獨特的自傳體小說中,「審視了在性別、語言和階級方面具有強烈差異的生活」。

瑞典學院表示,艾諾作品直白簡練,「在她的寫作當中,艾諾不斷從不同角度,檢視一個由性別、語言和階級巨大差異所刻劃的人生」。

得知獲獎後,82歲的艾諾接受瑞典電視台(SVT)訪問時說,「這是極大榮幸,同時帶來極大責任,見證了世界上一種形式的正確性與正義」,並表示諾貝爾獎讓她必須繼續「為女性與被支配者」對抗不公。

艾諾共有30多本著作,內容大多以自傳方式記述她個人或周遭人的生活經歷,以平實筆法呈現性經驗、墮胎、生病與雙親過世等事件。

例如以回憶錄方式撰寫的「空衣櫃」(Les Armoires vides,暫譯)和正在台灣上映的法國電影「正發生」(L’Evènement)靈感都是來自1964年24歲的艾諾非法墮胎,卻不敢告訴家人時所經歷的猶豫、掙扎與痛苦。「正發生」中的女主角文學系學生安妮,與作家本人高度重疊。

埃爾諾的《一個女孩的記憶》一書(圖)也是自傳性質的

法國小說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周四獲得了202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法國世界報重新刊出了該報於2016年對安妮·埃爾諾的一篇專訪。2016年那一年,安妮·埃爾諾出版了她的小說《女孩的記憶》,這是一本關於她青春歲月的感人的書籍。

就她人生的關鍵時刻-青春歲月,安妮·埃爾諾告訴世界報說,她那時只想着如何不服從。

安妮·埃爾諾在這一採訪中講了很多她的母親對她的影響。她認為,如果沒有她的母親,她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她母親對她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她母親的個性,她母親的力量,她母親對世界的看法,特別是她母親對社會問題的看法,都深深地影響了她,並把她帶入反抗。

安妮·埃爾諾還表示,她的母親想讓她過上有趣的生活、獨立的生活。她的母親並不是特別希望她有豐厚的物質生活,而更多的是希望她能有成功的精神生活。

她母親只要發現她在學校哪一方面學的好,就會盡一切努力給她提供相關的機會,並嚴格防止她沉迷於通常的女性的活動。對於那些因為丈夫可以養活她們而呆在家裡的女性,她母親幾乎是持輕蔑的態度。

安妮·埃爾諾還表示,她母親就像一團火,她母親自己說自己從來就沒有讓人欺負過。安妮·埃爾諾說她的女權主義來自於她的母親。她媽媽什麼都不怕,她媽媽總是在反抗之中。時常還伴隨着駭人聽聞的過度的暴力。安妮·埃爾諾還說,她也曾經挨過很多耳光。到學校去,是讓她很開心的事。她是她家的獨生女,到學校就終於有了同伴。她是一個健談者,並喜歡閱讀。

改編自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艾諾作品的電影「正發生」,描寫底層女性靠教育擺脫階級束縛,卻因意外懷孕而陷入天人交戰,去年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影片正在台灣院線上映。

艾諾筆耕近50年,在歐洲文壇舉足輕重,更是多屆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6日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宣布後,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隨即在推特(Twitter)上祝賀。

馬克宏寫道:「50年來,安妮.艾諾撰寫我們國家集體和親密記憶的小說。她的聲音代表了這世紀的女性自由和被遺忘者。」

今年的熱門人選

此前,很多人預測小說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將拿下今年的諾獎。今年早些時候,魯西迪在紐約市進行公開演講前被刺傷。魯西迪是《撒旦詩篇》的作者,該書在數個穆斯林國家被禁。

另外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作家閻連科、殘雪、余華也是獲獎熱門。同樣熱門的還有已經 「陪跑」 多年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在整個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獲獎者是多樣化的。最初的獲獎者(1901年)是法國散文家、詩人蘇利‧普魯多姆(Sully Prudhomme)。去年(2021年)的獲獎者是坦桑尼亞出生的英國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其獲獎原因是他「毫不妥協、富有同情心地對殖民主義的影響以及處於文化與大陸鴻溝之中的難民命運」的持續關注。

另外,著名美國創作歌手鮑勃‧迪倫也在2016年拿下該獎項,因為迪倫「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

中國作家莫言曾在2012年榮獲該獎。法籍華裔作家高行健也曾於2000年獲獎。

除了榮耀之外,獲獎者還能獲得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根據瑞典學院的規定,該獎項授予「在文學領域中,朝著理想方向創作出最傑出作品的人」。獲獎者的頒獎儀式將於12月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諾貝爾文學獎的歷史

在1896年辭世之前,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 ‧諾貝爾留下遺囑,以其遺產作為基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這個遺囑,諾貝爾獎在1901年創建,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與和平方面的獎項。

諾貝爾一生熱衷於文學,擁有一個由「豐富而廣泛的不同語言的文學作品」組成的圖書館。諾貝爾本人精通英語、法語、德語、俄語和瑞典語。

諾貝爾文學獎每年由具有百年歷史的瑞典學院頒發,一個由18名文學學者、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和瑞典作家組成的精英團體。

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頒發了118次。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7次頒給女作家。在瑞典學院一位院士的丈夫、法國攝影師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的性侵醜聞之後,瑞典學院2018年曾暫停該獎項的頒發。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国际 科技 编辑精选

三位科學家獲得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0月5日訊)瑞典皇家科學院週二(10月4日)宣佈,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斯佩 (Alain Aspect)、美國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約翰‧弗朗西斯‧克勞澤(John F. Clauser) 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Anton Zeilinger),因為在量子訊息科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獲得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這幾位科學家的突出貢獻是”用糾纏光子進行的實驗,建立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並開創了量子訊息科學”。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網站,巴黎-薩克雷大學(Paris-Saclay University)教授艾斯佩特(Alain Aspect)在接受基金會電話訪問時說:「當全世界狀況不那麼好,民族主義接管許多國家的時候,科學家們維持本身的跨國社群是很重要的。」

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物理學教授吉林哲則說,他從沒料到自己會得獎。他透過電話告訴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的記者會:「接到這通電話,我其實非常驚訝。」

吉林哲也對記者會提到:「這個獎項是對年輕人的鼓勵,沒有多年來與我共事的100多位年輕人,就不可能有這個獎。」

諾貝爾獎基金會強調吉林哲對於「量子遙傳」(quantum teleportation)的研究,也就是可能「使一個量子態(quantum state)能從一個粒子移動到某距離外另一個粒子」的技術。

吉林哲說:「那不像是星際爭霸戰(Star Trek)電影之類的,把某樣東西傳送到某個距離,且肯定不會是人。重點在於,運用(量子)糾纏,你能把某物體攜帶的所有資訊,傳送到另一個重組該物體的地方。」

79歲的柯羅瑟則是因為1972年一項實驗獲獎,那次實驗幫助解決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知名物理學家波爾(Niels Bohr)之間一場關於量子力學的知名爭論。

愛因斯坦認為他形容的「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終將被駁倒,柯羅瑟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我賭愛因斯坦是對的,不幸的是我跟愛因斯坦都錯了,波爾才是對的。」

艾斯佩特則表示,儘管量子力學證明愛因斯坦錯了,這位知名物理學家仍舊扮演指出這項問題的關鍵角色。

除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柯羅瑟、艾斯佩特、吉林哲也曾在2010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獎」(Wolf Prize)。

分类
一路风情 名人專訪 国际 科技 编辑精选

瑞典遺傳學家帕博獲2022諾貝爾醫學獎

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獲得殊榮。(Frank Vinken/圖取自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網頁eva.mpg.de)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0月4日訊)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Svante Pääbo)獲得殊榮,他因為在已滅絕原始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方面的發現獲得表彰。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諾貝爾大會(Nobel Assembly)新聞稿指出,帕博透過他的開創性研究,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創舉,為現代人類已滅絕的遠古表親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進行了基因組定序。

帕博的研究發現發現智人從非洲遷徙至世界各地,並與當時居住在歐亞大陸上的尼安德塔人及丹尼索瓦人雜交。(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他也因為發現原始人類丹尼索瓦人(Denisova hominins)而引起轟動。重要的是,帕博也發現,在人類先祖於大約70萬年前遷出非洲之後,這些現已滅絕原始人類及智人(Homo sapiens)之間發生了基因轉移。

諾貝爾大會新聞稿提及,這些古老基因轉移至現代人類,與今日的人類生理情況有相關性,像是影響了人類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

生物死後DNA會被分解且可能受到汙染,但帕博團隊成功完成尼安德塔人基因定序。(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帕博的開創性研究催生了一門全新的科學學科-古基因組學(paleogenomics)。藉由揭示所有區隔現存人類及已滅絕原始人類間的基因差異,他的發現為探索當代人類的獨特性奠定基礎。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今天率先出爐後,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分別將於4日及5日公布,文學獎得主將於6日揭曉。

萬眾矚目的和平獎將於7日揭曉,是唯一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諾貝爾獎項,經濟學獎則將於10日壓軸公布,為2022年諾貝爾頒獎季劃下句點。

諾貝爾獎每個獎項都將給予得主1000萬瑞典克朗現金,將於12月10日發放這些款項。

這些獎金源自於瑞典發明家、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留下的遺產。他在1895年去世前立下遺囑,將遺產用於創立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