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深圳日童遭刺亡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编辑精选

深圳日本男童遇害案兇手被判死刑 官媒幾乎沒有任何報道

本週五(1月24日),深圳中級法院判處去年九月在深圳襲擊一名日本男童,並致其死亡的中國兇手死刑,在上述宣判的前一天(1月23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也對去年發生在當地的日本母子遇襲案作出判決,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52歲的兇手、中國男子周加勝死刑。這兩起案件都曾引發中日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除多家外媒和香港媒體報道了週五深圳法院的宣判消息外,中國大陸媒體幾乎沒有任何報道。

一名日本男童2024年9月在其就讀的深圳日本人學校外遇襲後身亡。圖為一名婦女在該校門口獻花。 (路透社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1月25日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1月24日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該案被告中國籍男子鍾長春(45歲)死刑。當時,那名在深圳遇害的日本男童年僅十歲。相關報道是根據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向媒體透露的消息。

法院判決指出,被告買刀殺害兒童的動機是為了在網上博取關注。但判決書沒有提及“日本”,也未指出被告是否特別針對日本人施襲犯罪。

法院開庭前有大批日本記者在外聚集守候,現場戒備森嚴,上空還有直升機盤旋監控。儘管案件屬於公開審訊,但卻不對媒體開放。日本駐廣州總領事貴島善子到場旁聽。據悉,被告在庭審中表示,有話想要對受害者家屬和日本駐華大使館說。

這起案件發生在去年9月18日,即標誌著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當天。案發時,就讀於深圳日本學校的十歲日本男童在上學途中被一名陌生男子刺傷,送醫搶救無效,翌日死亡。中國外交部當時強調,刺傷事件為“個案”。

在上述宣判的前一天(1月23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也對去年發生在當地的日本母子遇襲案作出判決。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52歲的兇手、中國男子周加勝死刑。

此前報道,這起惡性案件導致三人死傷,包括試圖阻止行兇的中國籍校車引導員胡友平。法院的裁決書披露,周加勝因欠債失業、生活無望而產生極端報復社會的念頭,進而持刀襲擊受害人,但並未提及犯罪動機與日本相關。不過,有輿論認為,該案與深圳日本男童遇襲案都可能是針對日本人的仇恨犯罪。

2024年6月24日下午,蘇州日本人學校的校車載著放學回家的孩子抵達站臺時遭到一名中國男子襲擊。他手持看似刀具的利器進行襲擊,造成一對日本母子(右)和一名中國籍校車乘務員受傷(左)。 (路透社視頻截圖)

外交部也未置評

在中國外交部1月23日和2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路透社和日本共同社記者連續就這兩起案件的審判情況發問,要求中方置評。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都給了幾乎一樣的回答:“這個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中國司法機關將依法審理有關案件。” 她還表示,中方將“一如既往”採取措施保護在華外國公民的安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中國外交部官網截圖)

網友:

針對蘇州日本母子遇襲案的官方表態,網易公眾號“Mr王的飯後茶”24日就此發文稱:“如果不是外交部記者會上日本記者的提問,一場發生在蘇州的兇殺案審判結果國人可能無人得知。這起造成一人死亡的極端案件,本不應該如此刻意迴避。”

文章指出,這起事件被刻意迴避,司法程序也一直在悄然進行,即便是法院審理也不對外公開。由此,不難看出有關部門對於輿論矛盾的擔憂。而從社會教育意義上來看,如果能夠公開審理這樁案件,其實是對社會輿論的“一次撥亂反正的機會”。在中國發生的案件,法院審理過程卻通過外媒報道得知,並不是正常現象。

北京季風24日就此在國際社媒平臺發出貼文。他說:“蘇州,深圳襲擊日本人案告訴你一個事實: 愛國是有代價的!搞不好代價不菲,不知不覺你也就成為了那愛國的代價。”

律師:

“中國的官方和法院其實對這個案件是相當重視,他們很狼狽,左右為難。” 旅居加拿大的原北京律師賴建平對本臺分析說,如果當局輕判,就無法向國際社會交代,因為殺人案如無特殊情況基本都要判死刑;但同時,當局還需要向國內民眾作出交代:“因為國內民眾的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相當濃,仇日仇外心理特別強。在很多粉紅、民族主義者眼裡,這個殺人犯是英雄。這樣的話,你又不能大張旗鼓地去震懾這些仇日派。”

賴建平指出,中國當局現在是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儘量不引起外界的關注,以使國內外兩方面的反應都能落在當局輿論掌控的範圍之內。

“搞不好,就成為了愛國的代價!”

賴建平也指出,中國當局才是煽動反日宣傳的最大幕後推手:“老百姓基本上是按照黨的指揮棒,你叫我仇誰、恨誰、滅誰,他們是會照乾的,就是按照共產黨的需要。”同時,他指出,民族主義也是雙刃劍。“民族主義過火了,又會損害到它的臉面和切身利益。所以,它試圖完全地掌控民意。但有的時候做不到,就會左支右絀,表現得裡外不是人或者無所適從。”

深圳日本人學校一名10歲男童18日上學途中遭刺傷,搶救無效19日凌晨死亡。深圳日本人學校外可見民眾獻花哀悼。(共同社)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编辑精选

第21屆東博會在南寧開幕 丁薛祥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9月24日上午,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本屆東博會暨峰會以「親誠惠容同發展,鑲鑽成冠創未來——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和區域高質量增長」為主題,邀請了中外領導人、政府官員、東盟國家駐華使節等1100多名代表出席。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通過視頻致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丁薛祥、柬埔寨副首相兼內閣辦公廳大臣翁賽維索、老撾副總理吉喬、越南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胡德福、東盟秘書長高金洪出席開幕式並先後致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9月24日訊)今年是東博會「鑲鑽成冠」升級發展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本屆東博會暨峰會以「親誠惠容同發展,鑲鑽成冠創未來——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和區域高質量增長」為主題,邀請了中外領導人、政府官員、東盟國家駐華使節等1100多名代表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丁薛祥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中國和東盟友好關係源遠流長,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將給世界帶來巨大機遇。我們願繼續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同東盟國家深化務實合作,譜寫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新篇章。一是推動戰略互信走向新高度。攜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深入對接發展規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好促進地區和世界的繁榮穩定。二是推進開放合作邁上新水平。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盡早完成,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構建更加穩定暢通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三是打造全方位互聯互通新格局。高水平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紮實推進重要經濟走廊和重點項目建設,構建「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網絡。四是拓展科技創新合作新領域。實施中國—東盟科技創新提升計劃,加快聯合實驗室等平台建設,發揮好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機製作用,讓更多創新成果惠及雙方人民。五是培育民眾相知相親新亮點。以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文化、旅遊、培訓、青年等領域交流合作,打造更多「小而美」民生項目,築牢雙方關係的民意基礎。

通過開幕式等高層對話活動,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將圍繞深化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促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順利起航,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方面凝聚更廣泛戰略合作共識,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推動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本屆東博會為更好服務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經貿活動更加突出實效導向。不僅如此,本屆東博會為更好促進RCEP全面實施,還首次舉辦澳大利亞企業廣西行推介交流會,繼續舉辦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對話日本企業暨日本企業廣西行交流會等活動。舉辦RCEP經貿合作高端對話活動,圍繞RCEP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開展對話交流。舉辦香港—廣西—RCEP交流會,探討合作創享RCEP大市場新機遇。

本屆東博會還圍繞金融、原產地保護、法律、自貿試驗區等舉辦一系列活動,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的交流和對接。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王毅晤上川陽子:應冷靜看待避免政治化,日本要求中國管控網路反日言論

當地時間9月23日,日中兩國外長在紐約舉行了會談。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在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長王毅的會晤中敦促中國政府採取措施,確保在華日本僑民,尤其是兒童的安全。中國外長王毅在紐約會見日本外相上川陽子時表示,中方將依法調查處理深圳日本學生遇襲這起「個案」,一如既往依法保障所有在中國的外國公民安全,並指「日方應當冷靜理性看待,避免政治化和擴大化」。

日中兩國外長9月23日在紐約舉行了會談。 © 網絡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9月24日訊)據日本外務省介紹,上川陽子與王毅的會談持續了約55分鐘。就深圳日本人學校男童遇襲身亡事件,上川陽子敦促中方儘快澄清包括肇事者動機在內的事實,向日方作出明確解釋,並嚴懲肇事者,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她還要求中方採取具體措施,確保居住在中國的日本國民,特別是兒童的安全;徹底打擊“毫無根據、惡意和反日的”社交網絡帖子,包括與日本學校有關的帖子,因為這些帖子直接關係到兒童的安全,“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隨後,上川陽子呼籲日中正視阻礙兩國作為鄰國開展交流的問題,認真努力改善現狀。上川陽子還表示,根據中方與應其指示訪問北京的日本外務副大臣柘植芳文進行的深入討論,日中應合作確保日本僑民特別是兒童的安全。雙方建議通過領事機關磋商等多種渠道儘快落實具體措施,雙方決定繼續通過外交渠道進行磋商。

關於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排海及中方對日本水產品的進口限制,上川陽子表示,根據雙方協議,日本將儘快進行額外的監測,並在全面解禁日本水產品方面取得切實進展。此外,她還重申了對包括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海域的浮標在內的東海局勢、中國近期在日本周邊的軍事活動,及扣押日本國民事件的嚴重關切,並再次敦促中方對其軍機侵犯領空事件作出具體明確的解釋。

中國外交部公布,中國外長王毅在紐約會見日本外相上川陽子時表示,中方將依法調查處理深圳日本學生遇襲這起「個案」,一如既往依法保障所有在中國的外國公民安全,並指「日方應當冷靜理性看待,避免政治化和擴大化」。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當地時間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應約會見日本外相上川陽子。

王毅表示,中方將依法調查處理深圳日本學生遇襲這起「個案」,也將一如既往依法保障所有在中國的外國公民安全,「日方應當冷靜理性看待,避免政治化和擴大化」。

日本要求中國管控網路反日言論

孫衛東對深圳日本人學校男童遇襲身亡事件表示遺憾和痛惜,向男童家屬表示慰問。(外交部網頁截圖)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外務副大臣柘植芳文今天在北京與中國副外長孫衛東會談,要求 中方採取具體措施保障日僑安全,並徹底管控中國社群平台上「毫無根據性質惡劣的反日發帖」。

深圳日本人學校一名10歲男童在「九一八」事變93週年當天在上學途中遭刺傷後不治身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痛批犯行極為卑劣,要求中國盡快說明。

據共同社中文網今晚報導,專程為此事赴中國的柘植芳文今天在北京與孫衛東會談,要求中方採取具體措施保障日僑安全。

報導說,為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日方要求徹底管控中國社群平台上「毫無根據的性質惡劣的反日發帖」,並再次要求中方查清包括作案動機在內的真相,且給出明確說明。

孫衛東則稱這起案件令人震驚,並表示遺憾和痛心;中方並有意為遺屬提供必要的援助。

根據報導,孫衛東還表態,將保障包括日本人在內的所有外國公民人身安全,而兒童是所有國家都優先保護的對象,中國堅決懲治暴力。

法國世界報:日童深圳被殺,讓惡化的中日關係雪上加霜

一名10歲的日本男童9月18日星期三在深圳被殺害的事件受到了法國世界報的關注。該報的相關文章強調,這是幾個月內的第二次類似的襲擊事件。由於中國新的軍事姿態,中日關係已經惡化,10歲日本男童在上學路上被殺害的事件讓東京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雪上加霜。

中日關係經歷一年的外交寒冰

法國世界報指出,中國認為這是一起“孤立的事件”,並說襲擊者是一名44歲的男子,過去已經多次因擾亂公共秩序被逮捕。

法國世界報則回顧了這一事件發生的背景。該報寫道,在這次襲擊事件發生之前的幾個星期,由於中國的新的軍事姿態,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關係已經惡化。8月26日,一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偵察機進入日本領空,為時兩分鐘,這是史無前例的。隨後,9月18日星期三,中國航母遼寧號在位於台灣以東140公里的一條新的航線上行駛的時候,又進入了日本的控制區。深圳的襲擊事件也發生在9月18日,這是1931年日本入侵滿洲的紀念日。

在這些事件之前,中日關係則是經歷了一年的外交寒冷天氣,中國指責日本於2023年8月24日開始排放污染水,污染了海洋,而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報告,日本排放的這些水是符合國際標準的。不管怎樣,福島核電站的廢水仍然排入了大海,同時,中國媒體圍繞這一問題的激烈炒作讓中國人非常擔心這對他們的健康和環境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此後,中國暫停進口所有的日本海鮮產品。

最終,中日兩國於上周五宣布,經過過去幾個月的十多次談判,兩國已達成協議,結束圍繞福島核廢水的這場爭吵。未來,中國專家也可以參與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廢水監控,將得以加強,而中國將逐步恢復進口日本的魚。

福島核廢水事件重新點燃了中國公眾輿論中的反日情緒。由於中日兩國之間存在的黑暗歷史以及這些黑歷史經常性地被重提,所以,在中國公眾輿論中,反日情緒一直很強烈。2023年8月,有人向日本駐北京大使館和日本學校投擲石塊,東京當局則呼籲其在中國的僑民保持謹慎,建議他們比如不要大聲地說日語。

“孤立的事件”

然後,2024年6月,一名男子在蘇州的一個公交車站刺傷了一名日本兒童和他的母親。兩人都只是受了傷,但出手干預的一名中國人則被傷及心臟,最後因失血過多而死亡。就這一事件,中國得出的結論和深圳10歲日本男童被害案一樣:這是一起孤立的事件。

法國世界報表示,中國的城市和東北亞其他國家的城市一樣,普遍被認為是安全的,這裡的民眾都不能擁有槍支。中國也經常高興地宣稱自己沒有遇到美國那樣的學校槍擊案件。然而,自2000年代初以來,在中國,新聞里經常有學校周圍發生持刀襲擊的事件,每一次,中國社會都對這些行為的原因進行猜測,有些人認為,是孤立的事件,是精神病患者犯案,但也有一些人認為,有更廣泛的社會原因。

作者:阿曼亭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编辑精选

深圳10歲的日本學童遭刺亡 警方調查後認為屬偶發個案

深圳日本學校男童18日在校外被一名男子刺傷,圖為事件現場。(來自互聯網)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9月20日訊)深圳日本人學校一名學童18日上學途中遭刺後身亡。深圳特區報今天報導,警方調查後認為本案屬偶發個案,凶手是單人作案,案發後已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案件仍在偵辦中。據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官方微博,日本駐中國大使館降半旗致哀,並表示「事態嚴重」,希望中國政府查明真相,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報導說,深圳日本人學校一名10歲男學生18日上午7時55分與家人步行上學途中遭犯罪嫌疑人鍾姓男子持刀行兇。警方當場抓獲鍾男。

報導引述深圳市公安局表示,44歲的鍾姓男子無固定職業,曾有破壞公用電訊設施、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等行為;犯案後,鍾男對持刀傷害日童的行為供認不諱。警方經調查認為本案屬偶發個案,鍾姓男子是單人作案,並已於18日案發後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報導表示,深圳市日本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是由富士膠片製造業(深圳)有限公司發起,深圳日本商工會會員企業捐資、經中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的非營利性全日制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學生均為居住在深圳市及周邊地區且擁有日本國籍的適齡兒童。

報導引述深圳有關官員表示,對此次不幸事件深感痛心和遺憾,對不幸離世的學生表示深切哀悼,向受害者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將盡快查明事件真相,依法嚴懲兇手。

官員表示,深圳市公安、教育等部門已進一步加強安保措施,強化學校周邊和公共場所的保安,今後將繼續採取有效措施保障每個在深圳人士,包括外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

報導表示,19日晚有深圳市民前往案發地獻花哀悼,有市民對暴力行為表達最強烈的憤怒和譴責,認為「行兇者卑鄙至極」,挑戰了法治和文明的底線,令人無法容忍。

還有市民留言,「無論這個孩子的國籍是哪裡,既然生活和求學於深圳,他就是深圳的孩子」;另有獻花市民表示,如果家屬有需要會伸出援手,「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深圳」。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9日痛批犯行極為「卑劣」,並稱事件發生已經超過1天,他要求中國方面盡快說明。岸田在前往視察的石川縣表示,「這是一起極為卑劣的犯罪行為,我們極為嚴正處置。首先,我強力要求中國方面說明案件實際情況,考慮到事件已經發生超過1天,我下達指示,要求中方盡快說明」。

此外,為了預防類似事件發生,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希望相關部會儘快檢討,如何保障日本人學校的通學安全,特別是搭乘校車,以及步行上下學的通學方式」。

參選自由民主黨總裁(黨主席)的經濟安保擔當大臣高市早苗19日也在社群媒體X發文追悼,同時批評中國政府至今仍未給出說法。她表示,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當局尚未說明犯人動機或是事件背景。日本外務省已經多次提出相關要求,但我們再度要求中國政府提供具體對策,以確保在旅中日本人的安全」。

中國外交部19日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深圳日本人學校男童遇刺身亡事件成為外媒提問焦點。法新社報導,林劍在回答媒體提問時,作上述表示,並指中方對這名男童的逝世表示哀悼,也向他的家人表達慰問。

林劍並表示,這名男童是日本人,他的父母分別是日本和中國公民。

他說,在襲擊發生後,男童被立即送醫急救,廣東省方面並安排專家全力搶救。中國將向男童的父母提供一切所需要的協助,而目前有關單位也已立案展開調查。

針對媒體追問,深圳這起事件是否和6月間蘇州日本人學校遇襲一樣屬於「孤立事件」,林劍宣稱,根據目前對情況的了解,這是一起「個案」,類似事件在任何國家都會發生。

他並稱,中國一直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境內外籍人士的安全,日後也將持續這麼做。

深圳日本人學校一名10歲男童18日上學途中遭刺傷,搶救無效19日凌晨死亡。深圳日本人學校外可見民眾獻花哀悼。(共同社)

網友心痛:孩子有什麼罪

事發後,日本社群媒體充滿哀悼與憤怒的留言。網友表示:「這個孩子有什麼罪」、「想到他的父母會有多心痛,我在通勤電車上也忍不住淚水。」

還有網友說:「那天早上對他來說一定就是平常的一天吧。想著要去學校和朋友玩耍、上課時想著真煩啊、期待吃午餐,或是想要放學回家玩遊戲。但這樣的日子未來都不會再有了,想到這一點就覺得心痛。」

讀賣新聞報導,事發後經過一夜,案發現場19日聚集大批人員警戒。深圳日本人學校18日起臨時停課。這所學校位於安靜的住宅區,附近有許多日本人居住的公寓和教育機構。

一名32歲的主婦受訪表示,她的大兒子也在附近的日式幼稚園讀書,「針對兒童襲擊的事件令人無法容忍,孩子的去世讓我心痛」。住在附近的50多歲中國男性也表示:「那麼小的孩子去世令人遺憾。」

家裡同樣有孩子上小學的30多歲日本女性說:「孩子的父母非常可憐。這起事件太恐怖了。」

中國社群媒體雖然有哀悼的聲音,但也有反日的留言。

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官方微博19日發文,指18日深圳日本人學校一名兒童上學途中遇襲受傷,最終搶救無效於19日凌晨死亡。「對此我館深感痛心和遺憾,並表示由衷的哀悼。我館認為事態嚴重,衷心希望中國政府盡最大努力保護在華的日本僑民,查明真相,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底下有中國網友留言:「向不幸的孩子致哀。嚴厲懲處兇手」、「身為中國人,我真的為同胞的行為無比慚愧。」

但也有人留言拿晚清的義和團運動相比,稱「義和團總是存在」。還有人批評日本人學校,表示「中國國內的學校,都應該使用中國政府認可的教材」。

這起事件是否與反日情結有關,目前尚不清楚。但從今年以來,在中國的日本人被襲擊事件頻傳;今年6月,蘇州日本人學校校車靠站時,發生中國籍歹徒持刀攻擊事件,導致中國籍隨車女導護胡友平不治死亡,一名日本籍學生和他的母親受傷。

日本外務省表示,外務事務次官岡野正敬昨天召見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表達深切憂心。

岡野要求,為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必須採取適當措施,強烈要求針對中國全境的日本人學校,加強周邊安保措施。吳江浩回應,對於發生這樣的事件感到痛心,將努力加強對於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包括日本人的安全保障。

旅中日本人不安憂子女安全

這起襲擊事件令在中國生活的日本家庭格外不安。

家中有小孩在上海就讀日僑學校的中島小姐接受中央社訪問的時候提到,這起悲劇事件令人心痛,同時也會擔心自己小孩的安全,不安的情緒更是在家長之間蔓延。這兩天除了親自接送上下課之外,也決定暫時取消一些課外活動,希望孩子放學後直接回家。

她也透露,家長們在網路社群上互相提醒,有人主動表示能協助沒有時間的父母接送小孩上下課,「大家互相幫忙,盡量降低風險」。此外,也有家長告誡子女在外暫時不要說日語。

和日本人結婚,目前和丈夫、女兒共同住在上海的張小姐則告訴中央社,作為一個母親,聽到這個日本男童失去生命的消息時相當悲傷,「暴力行為是絕不允許的,將小孩當作攻擊對象更是可惡。」

她認為在中國確實有一些人對於日本懷抱負面情緒,但這樣的負面感受來自於不理解。她以自身經歷為例,過去要和日本人結婚時也受到一些親戚的質疑或反對,然而結婚後,經由互動與理解,曾經反對的長輩也漸漸了解了,「我爸爸原本很反對我嫁給日本人,甚至要跟我斷絕關係,結果他現在逢人就誇日本女婿,還比我們夫妻倆更疼孫女。」

她也坦言,這次的事件確實對日本人造成影響,這兩天有一些在上海的日本朋友向她詢問,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小孩。

這起事件在日本國內也引發關注,一名派駐上海的日本媒體記者和中央社說,在事件發生後,也有接到不少指示,希望能夠透過在中國的報導呈現出這起事件的狀況、背後發生的原因,以及在中國工作、生活的日本人的想法、擔憂。

他說,這兩天也有聽到一些家長在討論,是否要為了小孩的安全而暫時回日本。

針對這起不幸的事件,日本駐中國大使館今天降半旗致哀,並於官方微博發文,「對此我館深感痛心和遺憾,並表示由衷的哀悼。我館認為事態嚴重,衷心希望中國政府盡最大努力保護在華的日本僑民,查明真相,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深圳日本男童遭刺事件是近3個月以來,在中國發生的第2起日本兒童攻擊事件。

今年6月24日,江蘇省蘇州市一對日本母子準備前去接另一名孩子下課,正在等待日僑學校的校車抵達公車站,一名男子突然持刀上前攻擊兩人。當時兩人受傷但並未有生命危險,而一名中國民眾挺身而出保護母子並阻止犯人,卻不幸受到重傷而身亡。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编辑精选 评论

深圳悲剧:仇恨教育的毒果

深圳的一起悲剧再次将我们带入对仇恨教育深刻反思的时刻。10岁日本男孩在學校大門外被刺身亡,事件的残酷性和背后的动机令人不寒而栗。发生在“九一八事件”纪念日的这一行凶,似乎向我们揭示了长期以来潜藏在社会深处的仇外情绪。

作者:曾曉輝

孩子所在的學校校歌中曾唱道:“讓我們微笑,手牽手,相信愛,打開心靈。”然而,這名學童再也無法唱出這段旋律,他的生命在仇恨中被無情扼殺。這樣的悲劇讓我們想起歷史上的悲慘事件,提醒我們仇恨的種子一旦在心中扎根,終會開出可怕的花朵。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事件並非孤例。在不久前,蘇州也發生了類似的襲擊事件,盡管當時有無私的中國女性挺身而出,保護了孩子,但她的犧牲並未能阻止悲劇的重演。這樣的連鎖反應,讓在華的日本僑民倍感恐懼,甚至有人開始考慮撤離。

恐怖的历史回声

这起事件不仅是个体的暴行,更是历史的阴影在当代的重现。刺向无辜儿童的凶手,仿佛是义和团幽灵的再现,深埋在仇恨教育的土壤中。正如历史上那些因身份而遭受迫害的无辜者,今天的受害者同样是一个社会的悲哀。这样的暴行不仅是对个人的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道德底线的冲击。

教育的缺失与歪曲

近年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教育愈演愈烈,仇日情绪在某些群体中滋生。有人指出,国家的历史教育中对日本的仇恨被不断放大,造成了部分人对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偏见与敌意。这种教育的缺失与歪曲,使得一些人缺乏对历史的理性理解与批判,最终演变为对无辜者的暴力袭击。

民间反应与官方沉默

2024 年 9 月 19 日,中國廣東省深圳市。一名 日本10 歲兒童18日在上學途中被歹徒刺傷後次日身亡,一名婦女在深圳日本人學校外獻上一束鮮花。 REUTERS – David Kirton

不過,深圳日本學童遇害後,有許多中國人表示悲哀和憤怒。在深圳,不斷有市民自發到現場獻花悼念,根據路透社發布的一則視頻,一名抱着獻花前來現場悼念的男子對記者說,“這是長期堅持仇恨教育的惡果”,地上一簇白花的裹紙寫着幾個毛筆字:“孩子,對不起”,署名“深圳人”。更有許多網民在日本駐華大使館賬號評論區留言表示哀悼。

中國數字時代“404文庫”轉載了一些朋友圈被刪的文章,文章的題目就透出滿滿的哀傷和憤怒:“十歲男孩倒在蛇口街頭”;“從蘇州到深圳,不再是‘偶發事件’”;“他殺死的,是深圳人的孩子”;“想給那個日本孩子說聲對不起”,“今天,作為深圳蛇口人,我們感到震驚與羞憤”。民間的這些表達與中國官媒的默不作聲適成鮮明對比。

一些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則以“部分在日中國人”的名義發起聯署聲明,對遇襲喪生的日本學童深表震驚與悲痛,聲明指出:“在表達哀痛之時,我們也深知造成此類事件的深層原因。在中國長期以來盛行的極端民族主義及仇日教育,遮蔽了一部分中國人對日本的認知,甚至放縱了蒙昧與罪惡……”

尽管在深圳的许多市民表达对这起悲剧的悲痛与愤怒,但官方媒体的沉默却让人感到不安。这种对话的缺失,让民众的声音与官方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社会对仇恨教育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担忧。

跨国关系的隐忧

此事件不仅对中日关系造成深远影响,也令在华的日本侨民感到恐惧。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此事件表達了強烈的譴責,反映了事件的国际关注度。而中國官方的回應卻顯得模糊不清,令人擔憂。

隨著民族主義情緒的上升,许多在华工作的日本人开始考虑撤离,甚至有企业采取措施保护员工及其家属的安全。这种恐惧感的蔓延,势必会对两国的交流与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外籍人士在中國的安全感不斷降低。6月份在蘇州發生的襲擊事件,嫌犯已被逮捕,但至今不清楚嫌犯犯案動機。幾個月前,在東北吉林,幾個美國外教遭遇襲擊,當局也沒有明確說法。

日經中文網報道說,事件發生後,在華日本人的不安情緒在擴散。北京的日本人學校在發給家長的郵件中這樣提醒:“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說日語”,“不要讓孩子單獨外出”。共同社也報道說,深圳日本人學校男童遇害後,在廣東甚至中國各地的日僑中間引發嚴重不安。報道說,6月份,蘇州日本人學習學童遭遇襲擊案後,派駐蘇州的多名日企員工已將家屬或送回國,或轉往臨近的上海日本人學校就讀。而且,中國已多次發生日本人被控涉嫌“間諜活動”被捕,不少日本人對前往中國猶豫不決。

其實,近年來北京當局對外,尤其對西方國家的戰狼姿態更加強化了民族主義情緒,而在其新版間諜法出台後,許多在華工作的外國人都感到頭上有一把懸劍,一些準備去中國發展的人也望而生畏。還有報道說,松下集團已發出通知,將允許駐華員工攜帶家人暫時返回日本,費用由公司承擔。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四不再說這是一起“偶發事件”,但仍指屬於“個案”,並稱類似事件在任何國家都會發生,但是,專門研究當代中國的東京大學教授阿古智子周四對『日經亞洲』表示:“這起不幸發生是必然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當局持續向中國人民灌輸仇日與仇恨日本的教育”。其實,一些熟悉中國社會的人早就表示,多年的仇日教育,在中國,對日本懷有敵意的大有人在。

媒體和學者們也指出,當前的仇日教育正是導致這些悲劇的根源之一。

未来的出路

面对如此悲剧,教育的作用愈显重要。我们需要反思如何通过教育消除仇恨,培养下一代的同理心和包容性。学校和家庭都应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多样性、理解历史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爱和理解中成长。

深圳的这一悲剧是社会的警钟,它提醒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仇恨教育的问题。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打破仇恨的循环,迎来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希望未来,我们能携手消除仇恨,让爱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這一事件不僅是對受害者家庭的悲痛,也是對整個社會的警示。我們必須反思:仇恨教育究竟帶來了什麼?如何才能打破這種惡性循環?未來的道路在於教育與包容,而非仇恨與隔閡。

在悼念的同時,願我們都能以此為鑒,努力消除心中的仇恨,推動社會的和諧與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悲劇重演,讓未來的孩子們在愛與和平的環境中成長。

(作者是中華時報傳媒集團主席、中華報業集團主席、香港藝術研究院院長、香港美術學院院長 教授)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大陆 编辑精选

深圳10歲的日本學童昨遇襲 今凌晨死亡

深圳日本學校男童18日在校外被一名男子刺傷,圖為事件現場。(來自互聯網)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9月19日訊)深圳日本人學校1名10歲男童昨天(18日0在學校大門外被一名男子刺傷,今天引述日本駐廣州總領事貴島善子表示,該男童腹部被刺傷,今天凌晨死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天(18日)林劍說,這名10歲的學生在學校大門外約200公尺處被一名男子刺傷,隨即被送醫,現正全力搶救中。而行凶者已被當場逮捕,全案正進一步調查中。

中國外交部18日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林劍在回答媒體詢問此事時,作上述表示,並指中國將繼續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外國人在中國的安全。但他沒有提到歹徒行凶的動機為何。

據中國媒體報導,深圳警方通報,凶手為現年44歲的鍾姓男子,案件偵辦及傷者救治正在進行中。但通報除了提到傷者是一名「沈姓」未成年人,並沒有提到任何與「日本人學校」及「日本籍」有關的字眼。

18日是「九一八事件」93週年。在中國,9月18日因為這一歷史事件,向來是中日關係的敏感日期。

共同社報導,有鑑於此,廣州日本人學校暫停了18日的社團活動,並在本週內採取監護人陪同學生上下學的措施,還提醒學生在戶外避免大聲說日語。

根據報導,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在發給中國日僑的電子郵件中,提及近幾個月發生的持刀襲擊事件,警告日僑保持警惕並採取預防措施。而日本駐廣州領事館已呼籲相關方面採取措施,防止這類事件發生。

6月24日,蘇州日本人學校校車在靠站時,發生中國籍歹徒持刀攻擊事件,導致中國籍隨車女導護胡友平不治死亡,1名日本籍學生和他的母親受傷。

根據報導,日本政府已要求中國有關部門確保當地日僑安全。而如何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將成為日中兩國之間的最重要課題。

更早的6月初,4名在中國大學任教的美國籍教師,在吉林省吉林市北山公園內也遭中國籍歹徒刺傷,事後並無大礙。

據日本駐廣州總領事貴島善子19日透露,這名日本男童腹部被刺傷,19日凌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