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文人畫與文人的畫 彙整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文化 编辑精选

尹石|文人畫與文人的畫

作者:尹石

餘,生而好文,及至青年與憶明珠先生邂逅於古城揚州,幸甚至哉,既慕其才,即拜為師。

憶明珠者,先詩後文,名譽文壇,被譽“當代文壇四才子”之一。然,其六十歲後自嘲“封文筆而啟畫筆”,囑餘為其刻印:“憶明珠習畫第一載”、第二、三乃至“面壁九載”……

《梅花圖軸》 吳昌碩

有雜誌約刊其畫作,其必有文字聲明在先:“我非文人畫,只可謂文人的畫。如同皮匠的畫、鐵匠的畫一樣,職業屬性而已,不能占‘文人畫’的便宜……”並“請”餘為其刻“我非老畫師”“畫外人”等多種“習畫”之類印章鈐於畫上,以為“示弱”。

然,在我看來,憶明珠先生出手不凡,下筆有神,落墨有方,畫成而詩出,完全是一件件地道的“文人畫”,完全是天才文人畫家。

他的謙遜讓我這個被稱為“專業畫家”的人自愧弗如,相形見絀也!

憶明珠老的“文人畫”與“文人的畫”,一字之差,讓人浮想聯翩。

《仿古山水冊》 王翚

何謂“文人”?餘以為“文人”當有先知先覺之聖賢天賦:老子騎青牛過函穀關而留八十一章《道德經》,以釋道貫古今;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一部《論語》以曰儒家中庸。

“文人”當有胸懷若穀之大家氣象:屈子九歌路漫漫其修遠兮之志,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格。

“文人”當有才華橫溢之仙風道骨:曹子建《洛神賦》翩若驚鴻,顧愷之《洛神賦》婉若遊龍;伯牙鼓琴《高山流水》唯鐘子期知音,竹林七賢嵇康《廣陵散》萬人空巷聽絕響。

“文人”當有憂國憂民之家國情懷:杜子美願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白居易心憂炭賤願天寒,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辛稼軒五十弦翻塞外聲……

當然,“文人”可以柔情似水秦少遊,會向瑤臺月下逢李太白,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卻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後主,不思量自難忘蘇東坡,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易安,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容若……

《千裏江山圖》 王希孟

“文人”可以是通才,也可以是偏才。通才不多,偏才不少,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古人琴棋書畫應猶是,今人不識廬山真面目。就書畫藝術而言,古之能詩書畫印俱佳者多,良莠而已;今之多才多藝者寡,濫竽充數者有之。

“文人”又非等於“有文化人”。前者出文化類而拔其萃,後者包羅萬象,質變與量化而已。“知識份子”又非“識字分子”,前者可以百科全書,後者代步工具而已。

看來,做人不易,做“文人”更不易。正可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而“文人畫”又何嘗不是難於上青天呢?

《讀碑巢石圖》 李成

拙以為“文人畫”的內涵在於表裏如一的文人氣、平和清高的書卷氣、翰墨飄逸的水墨氣,在於大雅空山新雨後,在於境界風正一帆懸,在於文采此時無聲勝有聲。

一行飛雁,南國紅豆最相思;幾只蝌蚪,蛙聲十裏出山泉……此乃“遷想妙得”也!筆未到處,七八個星天外;墨未濃時,兩三點雨山前……此功夫在畫外也!

王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徐青藤墨分五色,柔中見剛……此借物寄情也!倪雲林野逸於江湖之遠,沈石田隱居於東莊之田;黃公望富春山居剩山剩水,董源瀟湘霧開晴嵐;範寬秋山行旅險境外生,巨然層岩叢樹茂林正英……此心志嚮往也!

金陵八家龔半千出類,揚州八怪金冬心為最;八大山人筆力扛鼎看世情,石濤僧人斧劈山水載酒行……此紙上人生也!

既往若現,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若論畫事,皆為“文人畫”的!若問何能爾,答曰,天生我材必有用,畫外功夫在文學也。

文人未必都能作畫,“文人畫”是被批判過的帶有“小資產階級情調”的傷感文學的藝術延伸而已。故要小心,不要輕易拈花惹草自謂“文人畫”!

但文人的詩詞歌賦作品中大多充滿畫意,都是繪畫取材最佳選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然,能被稱為“畫家”的畫家屬性大概都是文人,文人“的”畫可以是黃鐘大呂名垂青史。較之“文人畫”的畫家或可更為專業,更有建樹,藝術性或可高山仰止。

《花果冊》 金農

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構圖、立意、斷章皆為妙品,只是被“命題畫”的藝術;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千壑萬水氣勢磅礴,只此青綠;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一城春色、萬種風情,惟妙惟肖長卷圖,只是汴京繁華景象描摹;清袁江袁耀“界畫”積工筆山水之能事,極瓊樓玉宇之大全,只在偏安一隅……

所謂“神、妙、能、逸”四品,盡出“文人的畫”中焉!

故,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之藝術家,由於時運不濟,許多人缺少文學修養的“童子功”。先天不足,後天缺失,可謂醫學上的“缺鐵性貧血”,以至於與“文人畫”少緣,而另作“文人的畫”卻也名家輩出。

其實“文人畫”與“文人的畫”無可厚非,僅限於後人對前人畫作品評分類歸檔而已,今人何必一味去自貼“文人畫”商標呢!只要厘清“文人畫”與“文人的畫”之間的辯證關係,不必自我“對號入座”,不至於坐錯了座位便是!

廳堂座位有序,坐錯了被指不諳禮遇;高鐵座位預訂,坐錯了被指不守規矩。東坡解曰: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勸君慎喻“文人畫”,自許青藤墨色花。

老子青牛函穀去,莊生曉夢彩蝶家。

古今筆墨無非道,來往文章有逆差。

學富五車陳腐朽,才高八斗話桑麻。

《無題》 憶明珠

有鑒於此,餘忽有贅言感曰:

文學是一切藝術之分母,藝術是唯一文學之分子。文若江郎才盡,畫必黯然失色。古人之畫以其文氣勝,今人之畫以其形式勝。古人已墨守成規,今人須開拓變通。

中國畫帶有哲學的抽象,西方畫多表現色彩的印象。中西畫可以拉開距離,亦可中西合璧。至於書法,能通詩文聯者當謂書法家,能寫一手好字者可稱書藝家,能操動毛筆運行者是寫字愛好“家”。

古人論畫,曹衣出水,吳帶當風,言簡意賅;今人論畫,雄文闊論,繞地球一周,言猶未盡。作畫在似與不似之間,著文於有意無意之中。太似不是藝,太白不成詩。

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既有鴻鵠之志,何悵高山仰止。

我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爾等未來可期,仍須努力!

奈何藝術無止境,而學也無涯。不如吃茶去,品一壺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