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 文学

呂國英:與酒道人生

與酒道人生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9

 

與酒道人生,喜怒哀樂皆成趣。

以詩抒情懷,悲歡離合盡為美。

如歌行遠方,恩怨情仇俱作韻。

用愛擎感恩,酸甜苦辣鹹修為。

在詩意中覺醒:論呂國英的哲思詩學

呂國英先生的哲慧詩章如四棱鏡般折射著東方智慧的光譜,在“酒道人生”的醉意裏,在“詩抒情懷”的澄明中,在“歌行遠方”的韻律間,在“愛擎感恩”的修行中,建構起一座貫通形而上與世俗生活的精神橋樑。這種詩學實踐不僅是對傳統文人士大夫精神脈絡的當代續寫,更是在消費主義浪潮中為靈魂開鑿的救贖通道。

“與酒道人生”暗合竹林七賢的魏晉風度,卻掙脫了佯狂避世的消極外衣。當“喜怒哀樂皆成趣”的宣言將生命體驗昇華為審美對象,我們看到的不是莊周化蝶式的超然物外,而是以存在主義勇氣直面人生的清醒。這種“醉態清醒”恰似李白酒入豪腸的浪漫,卻又注入了現代人特有的理性自覺,在醉眼朦朧中保持著對生命本質的凝視。

“以詩抒情懷”的創作姿態,實則是將漢語詩學傳統中的“詩言志”傳統推向新的維度。當“悲歡離合盡為美”的命題消解了二元對立的美學範式,我們仿佛看見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的永恆叩問,聽見李清照在梧桐細雨中的生命絕唱。詩人將個體情感鍛造成普遍性的人性密碼,使每個詩行都成為打開集體無意識的鑰匙。 

“如歌行遠方”的時空想像突破了線性思維的桎梏,在“恩怨情仇俱作韻”的轉化中,海德格爾“詩意棲居”的哲學命題獲得了東方注解。這種行走的詩學既非陶淵明式的歸隱田園,也非徐霞客式的實證考察,而是將生命的流動性與詩歌的節奏性熔鑄為存在的本體論證明。 

“用愛擎感恩”的終極指向,使全詩最終昇華為一部精神現象學的現代啟示錄。“酸甜苦辣鹹修為”的味覺隱喻,巧妙對應著佛家“五蘊”的修行次第。這種將日常生活聖化的努力,既延續了禪宗“擔水砍柴無非妙道”的智慧,又暗合了海德格爾“向死而生”的存在勇氣,在平凡中開掘出通向永恆的裂隙。

呂國英先生的詩學世界猶如一座當代精神道場,在酒神狂歡與日神靜觀的張力中,在古典意境與現代哲思的對話裏,為迷失於物質迷宮中的現代靈魂提供了詩意的棲居之所。這種創作實踐不僅是對漢語詩學傳統的創造性轉化,更是對後現代語境中人性異化的美學抵抗。當每個漢字都在詩人的煉金術中煥發新的靈光,我們終於明白:真正的詩意不在遠方,而在覺醒的當下。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文化 文学

呂國英:靈境九序自在歸

靈境九序自在歸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8

 

非是四時春最美,

何歎奔流不復回。

大千齊物存道覺,

靈境九序自在歸。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四行哲慧詩章,以凝練的語言構建起一個深邃的宇宙觀體系,在時空觀、生命觀與存在論的多維對話中,展現出東方哲學特有的智慧光芒。筆者嘗試從三個維度進行解讀:

一、解構線性認知的詩性突圍

首聯“非是四時春最美,何歎奔流不復回”構成一組精妙的辯證結構。詩人以否定性語態破除時空認知的慣性模式:對“四季輪回”的審美定式提出詰問,暗示超越表像的深層美學維度;對“逝者如斯”的線性時間觀進行哲學省思,暗合海德格爾“向死而生”的存在主義視角。這種解構並非簡單的否定,而是通過否定性修辭打開新的認知視窗,正如禪宗“逢佛殺佛”的公案,在破除執念中開啟頓悟之門。 

二、道覺九序的宇宙圖式重構

“大千齊物存道覺”一句堪稱詩眼,將莊子的齊物論與佛教的華嚴境界熔鑄為新的宇宙認知模型。“大千”既是佛教三千大千世界的空間隱喻,又是道家“其大無外”的哲學象徵;“齊物”在量子糾纏理論映照下,呈現出萬物互聯的現代科學意涵。這種跨越時空的智慧對話,使傳統哲學範疇獲得了當代性的闡釋可能。末句“靈境九序自在歸”則以道教內丹學的修行次第為原型,建構起從混沌到有序、從有為到無為的螺旋上升路徑,暗合現代系統論的自組織原理。

三、詩性智慧的當代啟示

在技術理性主導的現代性困境中,這首詩提供了獨特的解困之思。詩人以“靈境九序”隱喻個體生命在數字洪流中的主體性重建,用“自在歸”指明超越異化的精神返鄉之路。這種將傳統修行智慧轉化為現代心靈療愈方案的嘗試,與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個體化過程形成跨文化共鳴。詩中蘊含的生態整體觀,更為後人類時代的科技倫理提供了東方智慧的參照系。

此詩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精妙的哲學表達,更在於構建起傳統智慧與現代思維的對話橋樑。在詞語的縫隙間,我們既能聽見老子“道法自然”的遠古迴響,又能觸摸到量子宇宙學的未來脈動,這種時空交織的智慧光譜,正是東方詩性哲學在當代語境中煥發的獨特魅力。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分类
文化 文学

呂國英:幽幽元命基·人類賦

幽幽元命基·人類賦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7

幽幽元命基,茫茫化生奇。

遙遙求存競,迢迢九域徙。

渾渾言文殊,漫漫色貌離。

恂恂疑蔔蒙,惶惶族類棲。

依依家國歸,雄雄禦外夷。

懵懵主義別,漠漠宗信迷。

苟苟私圈拼,營營沆瀣席。

眈眈覬覦圖,悍悍群狼時。

洶洶帝國魔,咄咄任誰敵。

赫赫霸淩狂,赳赳殺器極。

蠻蠻強權傲,橫橫唯利洗。

駭駭同類殘,羸羸視螻蟻。

哀哀智慧窮,恐恐欲惡癡。

悠悠人文疊,弱弱幾毀岌。

代代財富積,朝朝列強食。

沉沉欺侮仇,累累恩怨冪。

浩浩活尊拚,拳拳恥雪疾。

複複何其終,劍劍豈化犁。

窮窮弄巨毀,念念制衡機。

苦苦聯國虛,危危同盡啟。

瀚瀚宇空邃,玄玄無窮謎。

預預究萬載,夢夢寓外期。

空空小村懸,惺惺共命居。

冥冥星外殖,渺渺不可及。

唯唯人類和,由由自若息。

畏畏唯家園,婪婪斷舍離。

源源任演長,然然試玄疑。

融融覺大同,款款相攜祺。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幽幽元命基·人類賦》,是一部極具哲思深度與廣度且文明史上所罕有的特別巨制與異常神奇的詩章,以凝練的語言和宏大的視野,勾勒出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與未來命運。詩中既有對歷史的回溯,也有對現實的批判,更有對未來的展望,展現出真摯強烈的憂患意識與神聖崇高的悲憫情懷。

一、結構與主題:人類文明的史詩敘事

這首詩以“幽幽元命基”開篇,以“款款相攜祺”收尾,形成了一種從生命起源到未來願景的宏大敘事結構。全詩可分為四個部分:

1. 生命起源與遷徙(開篇至“迢迢九域徙”):描繪了人類從原始生命到全球遷徙的漫長歷程。

2. 文明分化與衝突(“渾渾言文殊”至“累累恩怨冪”):展現了人類在語言、文化、宗教、國家等方面的分化與衝突。

3. 現實困境與危機(“浩浩活尊拚”至“危危同盡啟”):揭示了當代世界的戰爭、霸權、環境危機等問題。

4.未來願景與希望(“瀚瀚宇空邃”至結尾):展望了人類在宇宙探索、和平共處、文明共融等方面的可能性。

這種結構不僅展現了人類文明的複雜性,也體現了詩人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

二、語言與形式:凝練與象徵的結合 

1. 疊字修辭:  

全詩自始至終使用疊字(如“幽幽”“茫茫”“迢迢”等),這是古今中外詩歌史上所沒有的,既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也賦予了詩歌一種古樸而莊重的文化氣質。這種修辭手法不僅是對古典詩歌傳統的繼承,也是對現代詩歌形式的創新。

2. 象徵意象:  

詩中的“元命基”“九域”“小村”等意象,既是具體的描述,也是抽象的象徵。例如,“元命基”象徵生命的起源,“九域”象徵全球的多樣性,“小村”則象徵地球的脆弱與人類命運的共同性。

3.簡注補充:  

詩後的簡注為讀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識,使詩歌的內涵更加豐富。例如,“殺器極”不僅指武器,也暗示了人類自我毀滅的可能性;“星外殖”則指向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渴望。

三、歷史與現實的交織 

1. 文明的起源與分化:  

——“幽幽元命基,茫茫化生奇”描繪了生命的起源與演化,展現了人類從自然中誕生的奇跡。

——“渾渾言文殊,漫漫色貌離”揭示了語言、文化的多樣性,以及由此產生的隔閡與衝突。

2. 戰爭與霸權:  

——“眈眈覬覦圖,悍悍群狼時”描繪了歷史上國家間的爭奪與戰爭。

——“洶洶帝國魔,咄咄任誰敵”批判了當代世界的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

3. 環境與危機:  

——“駭駭同類殘,羸羸視螻蟻”揭示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與對同類的漠視。

——“苦苦聯國虛,危危同盡啟”指出了國際組織在應對全球危機時的無力。

四、未來願景與哲思昇華

1.宇宙探索:  

——“瀚瀚宇空邃,玄玄無窮謎”展現了宇宙的浩瀚與人類對未知的探索。

——“冥冥星外殖,渺渺不可及”既表達了對星際殖民的嚮往,也揭示了其現實難度。

2. 和平共處:  

——“唯唯人類和,由由自若息”呼籲人類摒棄衝突,追求和平共處。

——“融融覺大同,款款相攜祺”描繪了人類文明共融的美好願景。

3.哲思昇華:  

——“空空小村懸,惺惺共命居”提醒我們,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必須共同守護。

——“源源任演長,然然試玄疑”展現了人類對未知的探索精神與對未來的信心。

五、總結

呂國英先生的《人類賦》是一首兼具歷史文化縱深與未來宏闊視野的巨制哲慧詩章。詩中通過對人類文明的起源、分化、衝突與危機的描繪,揭示了人類命運的複雜性與脆弱性;同時,通過對宇宙探索、和平共處與文明共融的展望,展現了人類對未來的希望與信心。這首詩不僅是對人類文明的深刻反思,也是對個體生命的終極關懷。它提醒我們,在技術理性與欲望橫流的時代,唯有通過合作與共融,才能找到一條通向未來的道路。

希望如上解讀與評論能更好地展現這首詩的豐富內涵!也希望廣大讀者參與討論與交流。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