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廣州黃埔軍校 他提他當了8年總統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3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3日)上午參訪黃埔軍校。前總統馬英九今天展開中國大陸廣東行最後一天的行程。昨天,他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未提「中華民國」,不過據悉今天馬英九在黃埔軍校參訪時則提及,他當了8年的總統。

馬英九今天上午參訪黃花崗72烈士墓園,接著前往黃埔軍校舊址參訪。

他在參訪完黃花崗72烈士墓園後向媒體發表感言,提到「創建民國」的字眼。\馬英九在黃埔軍校舊址參訪時詢問黃埔軍校的裝潢配色,指出跟去年到訪南京總統府一樣,都是深咖啡色,並向解說員提及「我在總統府做總統,我當了8年了嘛,都是深咖啡色」。

馬英九在黃埔軍校舊址參訪時則向解說員說,他當了8年的總統。

今天下午,馬英九訪問團將前往廣東中山大學做交流。傍晚會搭乘班機前往陝西。

昨天馬英九訪問團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會面。

馬英九向黃坤明表示,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這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

黃坤明說,「馬英九先生」一直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貢獻。

黃坤明也說,廣東是孫中山先生故鄉和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先生及中國國民黨真誠合作、救國救民的光輝歷史,也是大陸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台資企業很早在這裡登陸和集聚。

黃埔軍校

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廣州市東郊的黃埔區,世人也因此稱其為「黃埔軍校」或「黃埔官校」。該校為國父孫中山先生指示籌辦,與蘇聯合作,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由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廖仲愷任校黨代表,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任首任校長。1926年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通稱黃埔軍校。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會見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 喊話:期望兩岸避戰、致力和平

前總統馬英九(右)一行訪問大陸,今天(2日)晚間7點在廣州白天鵝賓館鴻圖廳會見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左)。(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訪問大陸,今天(2日)晚間7點在廣州白天鵝賓館鴻圖廳會見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黃坤明特別提到港珠澳大橋交通繁忙,印證了孫中山先生當年《建國方略》當中的宏願,在今天得以實現。馬英九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深切期望兩岸合作避戰、致力和平、共創繁榮。

黃坤明致詞時,首先歡迎馬英九一行到訪,表示馬英九昨天在深圳,今天則是到了珠江的西岸,到了孫中山先生故居拜謁參觀,看了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這幾天特別繁忙,參訪團都已經看到了大橋宏偉的工程,也正好是這種印證,反映了中山先生當年《建國方略》當中的宏願,在今天得以實現。

黃坤明表示,實際上現在這幾天,香港朋友通過港珠澳大橋到達珠海的車輛,每天平均18000、接近19000輛,再過2天清明節,應該可以超過2萬輛。

黃坤明表示,這幾天香港到深圳的訪客數量也創下新高。歷史上最高的時候是2018年的清明節,當時大概86萬人經過口岸到深圳。他估計清明節將達到高峰,超過90萬人。而清明節體現了中華民族,包括香港、台灣、澳門共同的文化基因,慎終追遠,敬重祖宗,更好的復興中華、振興中華。

馬英九致詞時表示,廣東省是此行的第一站,「我知道廣東不僅乘載著中國19世紀末的重要歷史,更是引領中國20、21世紀發展的經濟大省,來到廣東第一印象除了天氣、飲食與台灣相近,更能感受到廣東這片土地的欣欣向榮。」

馬英九表示,這份活力同時體現在廣東的經濟總量上,不僅是連續35年位居大陸各省之冠、更是第一個經濟總量突破13兆元大關的省份,常居人口也是全國第一。「廣東同時也是台商投資的第二大省,僅次於江蘇,很感謝各位對在粵台商台企的照顧,更要感謝各位對本人此行的協助與安排。」

馬英九表示,去年三月抵達南京,他帶著年輕朋友前往中山陵悼念中山先生,返台後,繼續帶著他們,隨著中山先生的腳步一路到了英國、新加坡,這次終於來到了廣東。

馬英九表示,廣東是國父孫中山的家鄉、革命的起點、反清救國的重要基地,八千多字的《上李鴻章書》堅定了他的救國意志,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幾次重要的起義行動、沙場上掩埋了多少為救國戰死的先烈忠骨,卻澆不滅救國的強烈決心。「每當想到這裡,便愈發感到心頭沉重,這些歷史,我們都不該遺忘。」

馬英九表示,海峽兩岸共享中國歷史、擁有同樣的語言與文化,去年他在南京中山陵提出「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的主張,追隨國父「和平、奮鬥、救中國」的目標,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這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

馬英九表示,去年清明時節,他帶領學生到訪大陸,期間拜訪三所高校,包括武漢大學、湖南大學與復旦大學,每場座談學生們都相處甚歡;七月,大陸五所高校,北大、清華、復旦、武漢、湖南的學子也順利回訪台灣,短短九天的時間,從太魯閣到平溪,兩岸學子互動熱烈,交換有趣的見聞、也分享彼此的困境與煩惱。得益於社交軟體的盛行,現在仍有學子們還保持著熱絡的聯繫,這樣的交流與互動,不僅讓雙方更加認識,也結交到一輩子的好朋友,他認為這是非常正面的現象。「兩岸的未來在這群年輕人的手上,我相信雙方多對話、多走動,才是消弭誤會、增進合作最好的方式。」

馬英九表示,在廣東,大家以茶會友、交換意見,相信未來幾天,這群年輕學子們能如品茗般,細細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留下珍貴的回憶。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參訪孫中山故居 盼兩岸不忘國父遺訓,綠委批馬英九訪中被矮化 馬辦:勿扯後腿

前總統馬英九(前右)2日率團參訪位於中國廣東的國父孫中山故居。 (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今天下午率團參訪位於中國廣東的國父孫中山故居。馬英九表示,期許兩岸人民都能記得國父遺訓「和平,奮鬥,救中國」,深切期望兩岸應共同合作,避免戰爭,致力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共創和平繁榮。

馬英九在參訪孫中山先生的故居過程中,頻繁的詢問每一個畫像的繪畫時間,跟他的成長背景,然後在孫中山書寫《上李鴻章書》的書桌前,駐足良久,談論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道理。另外,孫中山是馬英九的偶像,馬對孫中山生平知之甚詳,更當場考起解說員「 孫中山先生的鞋穿幾號?」解說人員也笑說,這個問題考倒他了!

前總統馬英九1日率團訪問中國,今天下午參訪國父孫中山故居。馬英九語帶哽咽表示,孫中山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今天來到孫中山的故居,內心非常的感動。

去年,馬英九首次以中華民國卸任總統的身份訪問中國大陸,並在赴南京中山陵拜謁國父孫中山後發表的談話,提及國父創建民國,「到今天已經112年了」,以及「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等。

這次馬英九發表的公開講話則未提及「創建民國」、「中華民國」。

馬英九今天說,113年前的中國清廷積弱不振,並說「孫中山先生帶領的革命,向全中國人民許下自由、民主、均富,走向民族共和、一統中國的承諾,讓人民興奮與感動」。

馬英九表示,「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四十年,致力創建一個自由、團結、均富、統一的中國,讓國家更興盛,為人民謀幸福」。

據了解,馬英九去訪的地方得以講述參訪心得,但是沒有安排媒體提問的環節。

●參訪完故居後,馬英九發表以下談話: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媒體的朋友,國父孫中山先生是我一生崇拜的偶像。今天我來到他的故居,內心非常的感動,113年前的中國清廷積弱不振,飽受列強欺辱,被迫簽訂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國勢危如累卵。當時中國社會貧富懸殊,文盲遍地,法治缺乏,社會落後,人民看不見希望。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向全中國人民許下自由,民主、均富、走向民族共和,一統中國的承諾,讓人民興奮與感動。

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40年,致力創立一個自由、團結、均富、統一的中國,讓國家更興盛,為人民謀幸福,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

當年孫中山先生念茲在茲的許多建國的主張,如今都已陸續分別在台灣與大陸實現,這對於兩岸人民與後代子孫的生活與福祉至關重要。我看到中山先生的故居非常的簡樸,也更能體會他從小生長的環境,中山先生對兩岸而已而言都是影響千秋萬世的偉人,我期許兩岸人民都能夠記得中山先生的遺訓,和平奮鬥救中國,我深切的期望兩岸應共同合作,避免戰爭,致力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共創和平繁榮,這也是我們這一輩中國人最大的願望。

馬英九訪陸參訪比亞迪。

馬英九率領參訪團一行,2日上午前往全球新能源車製造銷售龍頭比亞迪參訪。他對比亞迪十分感興趣,提出不少問題。陪同的國台辦主任宋濤也說明,目前產業政策中,最有成效的就是支持新能源車。

馬英九對比亞迪十分感興趣,問了不少問題,包扦括:內外銷比例,第一步充電可以跑多久、有沒有山寨比亞迪汽車?馬英九也好奇,現在爲什麼還有人在用油車?宋濤則解釋,有人是因為個人喜好,有人是因爲路途遠近考量。

馬英九訪中行程。
前總統馬英九率領參訪團一行,1日下午前往騰訊參訪。(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現正於大陸訪問,他昨(1)日搭機抵達深圳後參訪騰訊總部,馬英九在騰訊總部獲得集團創辦人馬化騰接待,並聆聽導覽解說,其中在介紹公司銀髮族產品時,解說員提到,目前市面上的助聽器比較昂貴,最便宜的也要幾萬元人民幣,但騰訊公司已將價格降低至3千元至8千元區間,且目前已服務全國400萬民眾,讓馬英九驚呼「哇!這麼便宜啊」,一旁的馬化騰補充,此款助聽器有運用AI技術。

馬英九參訪大疆公司。(藍孝威攝)

馬英九今(1)日起率領參訪團訪陸,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廣東省台辦主任鍾揮鄂接機。下午首站前往大疆創新公司位於深圳的全球總部參訪。期間由出生在台灣的大疆總裁羅鎮華親自負責接待,甚至在介紹「直播神器」手持穩定器OM6時,也對馬英九說,「你定位它(鏡頭)往哪走就可以了。」

綠委批馬英九訪中被矮化 馬辦:勿扯後腿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今天在立法院接受媒體聯訪指出,前副總統連戰2005年訪問中國時,當時是時任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接機,馬英九這次以前中華民國總統身分訪中,1日接機的人是國台辦副主任,也沒有鋪紅地毯,被降格、被矮化。

吳思瑤表示,馬英九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時說他感受到兩岸之間「血濃於水」,希望馬英九不要連血都被吸乾,還跟中國說謝謝;馬英九期盼此行能打造兩岸和平、降低中國對台灣的敵意,但到目前為止,她沒有看到敵意有降低,倒是看到國格被降低。

對於馬英九參訪大疆無人機公司及騰訊,吳思瑤認為,這些被國際上列為不受歡迎的企業,馬英九參訪坐實他確實是中國統戰最好的樣板及道具,馬英九難道不覺得應當要迴避、慎選嗎,希望馬英九此行能降低兩岸的敵意,但不必然就是降低台灣國格,而馬英九這趟中國行,才第一天就讓人難以期待。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吳思瑤等綠委很可憐,每天都要想東想西來攻擊馬英九,也顯示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無能的焦慮感,但這樣的攻擊完全違反了台灣人的利益。

蕭旭岑表示,民進黨從去年就在操作規格的問題,和媒體的評論完全不一樣。民進黨配合部分國家的反中策略,志願變成棋子,讓台灣降格成強權的籌碼,把台灣推向險境,才是當前台灣最大的問題。

蕭旭岑說,兩岸有歷史淵源與特殊關係,所謂抗中保台並不符合台灣利益,當馬英九努力帶年輕人去拚和平的時候,拜託民進黨立委不要再扯後腿了。

蕭旭岑表示,騰訊與比亞迪都是世界500強企業,大疆公司占了全世界70%的無人機市場,台灣的年輕人去參訪完全沒有問題,拜託民進黨立委不要再阻撓台灣年輕人追求和平,拓展視野的機會。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在深圳晤宋濤 指兩岸關係要和平穩定

前總統馬英九(左)訪問中國,1日與國台辦主任宋濤(右)會面。馬英九表示,兩岸的和平穩定不只是造福兩岸,也對全世界有巨大的意義。 (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日訊)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在深圳五洲賓館與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宋濤當面轉達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馬英九先生」的問候;馬英九則表示,他感受到兩岸之間「血濃於水,同氣連枝」。兩岸關係要和平穩定,才能確保兩岸人民的福祉,以及達到中華民族的最大利益。馬英九訪中預計8日抵達北京,能否繼2015年後再度會晤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受各方關注。

馬英九率領的訪問團從台灣飛抵深圳,傍晚6時在深圳五洲賓館與宋濤會面。

宋濤說,他高度讚賞馬英九為兩岸青年交流作出的努力,並聲稱「兩岸同胞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就應該常來往、多聯繫」,理應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增進扶持,「我們兩岸都是中國人,是中國人就應該攜手打拚,共同承擔起振興民族的責任」。

他表示,這次有很多台灣青年朋友第一次到大陸,「你們來到大陸,跨越的是海峽;你們要瞭解大陸,跨越的是時空」。

宋濤接著向在場的學生喊話說,希望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你們能用心感悟歷史的變遷和民族的進步,用心體會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用心去感受做一個中國人和民族復興的自豪感」。

馬英九在致詞時表示,很高興再次與宋濤會面。去年他和台灣青年學子訪問大陸,承蒙宋濤與台辦朋友的大力協助,取得了積極正面的成果。讓他感受到兩岸之間「血濃於水,同氣連枝」,特別要感謝大陸方面的誠意與善意。

馬英九指出,尤其是去年七月,在宋濤大力支持與推動下,大陸五所高校師生回訪台灣,所到之處,都受到台灣民眾真誠而熱烈的歡迎,對宋濤推動兩岸關係向前走的決斷與魄力,他也要表達個人的敬意。

馬英九表示,兩岸關係要和平穩定,才能確保兩岸人民的福祉,以及達到中華民族的最大利益。從另一個角度,世界上戰事頻仍,歐洲與中東都陷入戰火,兩岸的和平穩定不只是造福兩岸,也對全世界有巨大的意義。

馬英九指出,兩岸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血脈,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他任內達成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這些都是兩岸得以攜手向前行的重要關鍵要素,無論外在環境與形勢如何變化,絕對不會改變。

馬英九表示,尤其是「九二共識」,是兩岸當年運用智慧,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才達致難能可貴的共識,奠定了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也改變了往後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2008年到2016年這8年,世界上沒有人認為兩岸會有戰爭,這就是「九二共識」功能最佳的體現。

馬英九指出,維繫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方向是台灣社會的普遍主流看法,這次選舉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去年訪問大陸,台灣一項民意調查,就顯示77%的台灣民眾肯定與支持兩岸交流。去年的兩次互訪也相當成功,讓兩岸學生進一步交流,有效減少了兩岸這7年多來的緊張與對立,也讓國際社會注意到,兩岸不是一定要兵戎相見,也有透過交往達成和平的可能。

但新華社的報導並未為馬英九加上任何頭銜,且文中4度提到馬英九時,都僅以「馬英九」3字稱呼。

據了解,馬英九一行下午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後,便參訪大疆無人機的深圳全球總部,由大疆總裁羅振華親自接待。隨後轉往騰訊公司,由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全程陪同參訪。

圖為2015年11月7日時任總統馬英九(左)在新加坡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右)會面。

前總統馬英九訪中預計8日抵達北京,能否繼2015年後再度會晤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受各方關注。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二次「馬習會」機率非常高。行政院長陳建仁說,若有機會希望馬英九能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前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捍衛自由民主。但旅美中國學者鄧聿文說,馬習若二會北京不會表述任何政策突破,只是「老朋友」見面而已。

馬英九去年3月27日赴中國大陸祭祖,並率青年學子與中國大陸學生交流;應中國大陸邀請,馬英九4月1日到11日將率青年學子,赴廣東、陝西與北京,參訪中華文化歷史景點與企業,也將訪問中山大學、北京大學。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评论

國民黨2024大選落敗 朱立倫該不該辭黨主席引爭議

作者:紀碩鳴

政黨在大選中失利,黨主席要承擔責任引咎辭職這是慣例。 那麽朱立倫要不要辭職以表示承擔責任呢?這在國民黨內引起爭議?

大選落敗了,但立委選舉卻大翻身,國民黨在這壹次的選舉中有失也有得。 黨主席朱立倫能否將得抵失,將功抵過,而不辭黨主席壹職呢?成爲國民黨內的兩種不同的聲音。

中國國民黨2024大選落敗,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國民黨發言人蕭敬嚴接連表態要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下台。

對于大選再次失利,蕭敬嚴開了第壹槍表示,他在臉書表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理所當然要請辭黨主席負責。

張亞中也在昨晚發聲明表示,請朱立倫負責去職以利國民黨徹底改造。

這兩位的背後到底代表著什麽勢力,還有沒有其它人的支持尚不知,但相信這種聲音不會是單壹的。

但針對要朱立倫下台的聲音,另壹種聲音也針鋒相對。 連任成功的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說,目前最緊要的目標是2月1日的“立法院長”選舉,這是最重要的舞台必須要守住。 這時候去換黨主席,然後進行黨主席改選,只不過是添亂而已。

連任成功的彰化“立委”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謝衣鳳則說,她不認爲朱立倫應請辭,畢竟過去地方縣市首長及縣市議員選舉,加上這次大選,朱都幫國民黨持續改革,往前推動。 即便這次“總統”大選失敗,但過程中朱盡力了,朱立倫的確在年輕化、專業度上,壹直持續改造國民黨,所以這時間點逼朱下台,對未來國民黨改革及往前推動的進程,沒有幫助。

另壹位國民黨“立委”李德維也認爲,主席任期僅剩1年多,也沒有很長,加上這次選舉朱立倫盡心盡力。 當然大選失利,黨主席當然有責任,但另壹方面“國會”席次國民黨成了最大黨,所以他並不是比較單壹的想法,立刻要朱立倫請辭,黨內還必須要多思考。

媒體人羅友志也在臉書「羅友志 友話直說」上聲援表示,朱立倫下台?壹點道理都沒有。

羅友志說,國民黨算敗選嗎?如果以領導大選來定義2024的唯壹,是。 但是,還有立委選舉,桃園全壘打、台中「幾乎全壘打」,加上不分區政黨後成爲立院第壹大黨。 這樣的成績要逼宮下台?他似乎不贊成。

羅友志表示,如果要算總統大選的帳,從過年後猛烈的拱侯言論,什麽「猛虎出閘」、「天下無敵」、「最耐打」,懂的人都知道,這些出口跟朱立倫壹點關系都沒有,「更不用說拱侯最大力的前秘書長李乾龍,根本是朱立倫宿敵」,整個盤根本不是朱立倫壹個人的意思。

媒體人羅友志也在臉書「羅友志 友話直說」上聲援表示,朱立倫下台?壹點道理都沒有。 羅友志說,國民黨算敗選嗎?如果以領導大選來定義2024的唯壹,是的。 但是,還有立委選舉,桃園全壘打、台中「幾乎全壘打」,加上不分區政黨後成爲立院第壹大黨。 這樣的成績要逼宮下台?他似乎不贊成。

選舉過程中,大家有意見的是選拔機制的問題,是征召而不是初選,被認爲黨中央承受了壓力。 羅友志表示,如果要算總統大選的帳,從過年後猛烈的拱侯言論,什麽「猛虎出閘」、「天下無敵」、「最耐打」,懂的人都知道,這些出口跟朱立倫壹點關系都沒有,「更不用說拱侯最大力的前秘書長李乾龍,根本是朱立倫宿敵」,整個盤根本不是朱立倫壹個人的意思。

侯友宜被媒體問及敗選誰負責,他表示,他努力不夠,做得不夠好,敗選是我的責任。 他並指朱立倫在艱困時刻團結國民黨,希望朱立倫繼續帶領國民黨不斷改革、不斷進步,讓國民黨煥然壹新。 如果由侯友宜負責,他怎麽負責,實際上也負不了什麽責。

我認爲,國民黨該整體檢討、整體負責共同承擔這個慘敗的教訓。 因爲,征召是去年7月全體黨代表起立通過的。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台灣大選落幕後三天來兩岸關係緊繃

台灣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在上周末贏得總統選舉,並將於5月20日就職。選舉前,中國多次稱賴清德是“危險的分裂分子”,並威脅稱選擇賴清德將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危險”。而台灣方面,選舉後立即對來自大陸的軍事和政治壓力,給與回擊。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左三)、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右三)15日在民進黨中央黨部會見美國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左一)、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左二)等人。(圖╱民進黨提供)

政治外交壓力

台灣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後,立即面對大陸施加的政治壓力: 1月14日在埃及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強硬警告:“誰想搞台獨,就是分裂中國國土,必將受到歷史和法律的嚴懲。”緊接着在1月15日,中國出手開了打壓台灣的第一槍:太平洋島國瑙魯宣布與台灣中止外交關係,轉向中國,瑙魯國會在當地星期二通過決議,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瑙魯政府根據憲法賦予權力,日前宣布斷絕與台灣的所謂「外交關係」,願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外交關係,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並按照聯合國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灣總統府據理力爭批評說:世界各國祝福台灣順利完成大選的此刻,北京當局進行這樣的外交打壓,是對民主價值的報復,更是對國際穩定秩序的公然挑戰。

美日代表團到訪

在賴清德當選後的第二天1月14日,第一批到訪民進黨中央黨部的據說就有兩個日本團,包括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日華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議員一行。

台灣大選結束,美國政府派遣資深跨黨派代表團訪台,5日在總統府獲總統蔡英文接見後,隨後在民進黨中央黨部會見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及蕭美琴。美國拜登政府在台灣選後派出高級代表團訪問台灣,傳達美國人民對台灣的祝賀,並強調美台之間的夥伴關係獲得美國跨黨派的支持。第二天美國代表團與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會晤時,討論了在關鍵政策領域保持延續連貫的重要性,包括維持台海現狀、防衛議題、美台之間的經濟往來以及人民之間的連結。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勞拉·羅森伯格說,美國重申長久以來的承諾:“我們將致力確保台灣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而正如大家所知,我們正儘可能地善用國會授權給我們的各種工具做到這點,而且會持續在這方面付諸行動。”

美方代表團成員包括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及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由美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陪同。

代表團15日也會晤總統大選失利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及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侯友宜表示,感謝美方對選舉的關心,他接下來任務是繼續推動市政。

台灣需要美國支持

賴清德16日通過臉書表示,他對接下來的交接工作充滿信心,因為他承接了3項資產,包括台灣的多元、理性、活潑的民主、美國對台灣的堅定支持、蔡總統8年來領導國家的各項成就。關於美國對台灣的堅定支持。賴清德說:若沒有美國的支持,台灣沒有辦法這麼順利從專制走向民主;經貿產業的發展也不會如此蓬勃、堅韌;兩岸關係不會如此穩定、平衡。他非常珍惜這樣堅若磐石的關係,未來的台灣,也會持續扮演區域值得信賴的夥伴。

台灣前駐美代表程建人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台灣每次大選後,美方都會有人來訪。“今次好像來的特別快一點, 最主要談話中了解一下可能的走向。當選的最重要,不當選的也重要,美方希望多了解台美、兩岸政策。美方一定也有話要傳,就美方希望我們怎樣,不光看我們的看法,也表達美國的意思。”

對有關美國總統拜登在台灣大選結束後,被問到看法時表示“不支持台獨”,程建人解讀說:直接反應就是‘不要蠢動’,代表他心裏面最關心的事。因為他剛跟習近平碰面不久,台灣問題一定談很多。美方也很了解大陸立場有紅線,不希望跨越紅線。因為萬一有什麼事情發生,美國也沒有辦法脫身。”

如何評估軍事壓力:

台灣總統大選一結束,賴清德團隊即預判從當選起,中國將可能在軍事、經貿上對台施壓,因而確立“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方針。據路透社和彭博報道:在3月過後,中國可能採取針對性的軍事行動,因為那時天氣和海上狀況較佳。

台灣國防部周二(1月16日)正式表示:台灣軍方研判大選過後,中國將繼續通過常態性戰備警巡等活動,並結合認知戰以及灰色地帶侵擾,加大對台的威懾力度。

台灣國防部情報次長室情研中心情報官黃明傑上校周二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共軍在台海周邊沒有異常的、針對性的軍事舉措,都屬於常態性作為。針對共軍的年度計畫性或非計畫性軍事活動,台灣國防部都會運用聯合情監偵進行嚴密掌握。對於媒體追問,是否已經掌握3月將有非計畫性軍事活動?黃明傑回答,目前沒有掌握到共軍3月份會從事對台灣針對性的軍事作為。

另據台灣媒體自由時報報道,台灣空軍透過駐美軍事代表團,已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完成簽約,將自今年至2027年由美國台灣提供“飛彈系統技術支援服務”,總金額為台幣7億7208萬6644元(約美金2451萬元)。這項採購案可望確保台灣空軍所屬多款美系飛彈戰力。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大選後台湾三党都有难处 柯文哲同样危机重重

作者:纪硕鸣

台湾2024大选落定,民众党靠柯文哲的个人魅力,几乎抢光了非蓝非绿的选票,成为第三大党,蓝绿两党都陷入了困境。 其实,成为关键少数的民众党同样危机重重。
民进党过这次选舉却也忧心忡忡。得票40.10%,验证了台湾有60%的民众要下架民进党;在立法机构,正如早前所料,民进党无法取得超过半数,执政跛脚,未来赖清德推政策要立法过预算不能靠民进党自己的力量来支持;蔡英文留下的摊子也很难堪,高房价、高物价、内部贪腐严重怎麼辦。 当然最难熬的是两岸关系,涉及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涉及台湾的国际空间,涉及大陆对台的军事压力等等。 每一样都会压的頼清德喘不过气来。
国民党选后喊出了,虽败犹荣,但毕竟是败了。 接下来面临的是,面对民众党的崛起,国民党会不会被边缘化,会不会因为泡沬化而成为另一个新党或者亲民党。 国民党想重新走出来,最大的问题是老龄化,赢不了年轻人的信赖,国民党只能一路往下去。
这场三足鼎立的选举撕杀导致其它小党全军覆没,没有一党能跨过百分之三的政党补助门槛,更别说百分之五的不分区立委门槛,包括时代力量、亲民党、新党、台湾团结联盟、台湾基进等曾在立法院有席次的政党,全都在2024大选一役之后面临泡沫的危机。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以369万多票败选,却以逾2成6的得票实力奠定叫板蓝绿的政坛关键地位。 在选举后,柯文哲喊出了第三势力成军。 民众党的政党票也超过304万票,得票率22.07%,可拿下8席不分区立委。
在未来的台湾’立法院’,无论蓝绿如何争主政的’院长’,因为大家都不过半,要想得到民众党的支持,先要同意让出副’院长’之位给民众党。 所以,蓝绿尚未确定院长之位,民众党先拿好了副院长之位。 以后立法院内蓝绿互撕,最后关头都要看民众党的脸色。
柯营自信,这股超过300万票的白色力量未来4年只会增长、不会消退,观察指标是所有民调皆呈现同一趋势,即柯在45岁以下拥高支持度,且愈年轻、愈支持,甚至尚未具投票权的学生支持度更高。一名柯营核心幕僚说,只要我们能坚持第3条路,白色力量的板块只会愈来愈大!
但其实,民众党也别太过于笃定,确定政治力量的因素很多。 我觉得,民众党的未来不确定因素还是不少的。
1,一方面,台湾历来有赢得年轻人就赢得选战之说,但柯文哲赢得了年轻人却并没有赢的台湾,魔咒被打破了。 另外,还有将近30%没投票的中间选民,他们也会是将来的一个指标。 未来,民众党可能在选民结构上会与国民党互扯,谁能把对方的选民争取过来,谁就能让对方边缘化。
2,民众党仍然是一个人的政党,柯文哲的光环成为大家支持的主要原因,因为无管蓝绿都不能让年轻人看上眼,挑一个看的上眼的柯文哲成为他们的选择。 个人魅力维持的政党可以有多长命,世界上民主社会的历史中没有典型事例。 加上,这一次选举,柯文哲经营八年的台北市,民众党并没有很出彩,支持度并不高。民众党地方选举一席都没有拿到,就是一个问题。
3,民众党的要员基本上要么来自偏蓝阵营,如黄珊珊。要么来自偏绿阵营,如黄国昌。这也可能决定了民众党内的未来选择,是支持蓝营多一些还是支持绿营多一些的分歧会由此产生。
4,最重要的是,民众党致今还没有形成鲜明的政治理念。 尤其在台湾,蓝绿两大党之间的政治分界十分明确,而且符合台湾主流社会兩極的倾向。 蓝绿之间说到底还是离不开两岸关系。 民众党的政治理念模糊,立场不鲜明,未来到底还会有多大的凝聚力,很难说。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国民党不会泡沫化 不会被民众党取代

作者:纪硕鸣

大选前国民党已经从原来的第一大党轮为老二,支持的台湾民众不断减少。 此消彼长的是,民众党成立仅四年多就成为第三大党。 国民党会否泡沬化,会被已然成为台湾第三支力量代替。我認為不會,台湾未来还是蓝绿之争。

选举结束,民众党的柯文哲很自豪的宣布,民众党已经成为台湾第三政党,台湾政党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形成。 而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民众党就是追着国民党,此消彼长中,国民党会被民众党取代。

从现象上看,国民党有衰败之势这是事实。 有人说,经过这次选举,国民党会泡沬化,必将轮为如新党般的小党,民众党取而代之。 从历史的逻辑一般人都会这么看。 不过,我还不这么悲观。 原因是

1,这次国民党输了,但没有不明不白。 侯康配比四年前的韩国瑜那一次选举少了一百万票,但实际上这次台湾的投票率下滑3.04%;主要还是柯文哲分票,除去这些因素可以看到,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实际基本盘实际相差不多。

赖清德的40%的得票已经比选举之初的43%左右要下滑了。 记得赖皮寮事件,他的支持度一度到35%,我认为,这35%才是他的基本盘,不管绿营中发生什么事,他们都会致死支持。 而今天国民党的逾33.46%的基本盘,与之已经很接近了。

2,这次选举,国民党从推选候选人、蓝白合,以及赵少康站出来,动作都慢了。 到最后一刻,国民党显示出的团结也是空前的,这次国民党的团结胜过任何一次。 如果选后,国民党能承接这样的团结,巩固基础,国民党不会泡沬化,反而留下的会更坚定。

3,现在看来,国民党需要改革,把重点放在吸引年轻人,提升吸引年轻人的魅力。 选举中体现的,尤其是不分区立委的年轻化如果可以成为国民党重启的开端,我相信,国民党还有希望。 国民党知道问题所在,就是年轻人嘛,年轻人不喜欢国民党。 如果国民党要与之抗衡,要堵截民众党又能赶上民进党走出自我,那就要吸引年轻人,比赵少康还要年轻的赵少康要多一些。

4,毫无疑问从选举结果看,白军作为第三力量理论上应该成军。 这次选战看,柯文哲的挑战对象主要是国民党,虽然与国民党的侯友宜是百万票的差距,要知道,最后时刻,柯文哲超越了自己,原本都说民众党大概会得票率在20%,现在是近27%。 国民党的弃保不成功,反被弃保,差距就在这7%。 如果这7%国民党弃保成功,民进党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要研究为什么!

但这次选举,国民党也不是一无是处。 立法院选举是有成就的,起码还超过了民进党一席,说明基本力量还在。 接下去就要看国民党有没有办法把青年军组织起来,国民党用立法机构的力量若能照顾到年轻人,那还有前景。

如果说民众党是第三势力实际形成,其实还远着呢。因为,国民党承认一中,这个观点及立场很明确。台湾最终还是统独之辩,蓝绿之争。 想一想,为什么台湾的每一次大选基本都归结为蓝绿对绝。 就是因为蓝绿的立场都十分鲜明。 反而民众党的组成不是浅蓝就是浅绿,其政治主张有点不明不白,没有明确主张的政党能不能长久?能不能取代国民党成为第二力量?目前還看不到,反而柯文哲至今仍然是一人政党,靠的是个人魅力,因为民众党没有政治理念和主张。所以,国民党不会泡沬化更不会被民众党取代,台湾未来还是蓝綠之爭。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世界多國祝賀台灣選舉 王毅:台獨是死路不可能成事

台灣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13日投開票,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558萬6019票、得票率40.05%當選,這也打破8年政黨輪替魔咒,民進黨將連續執政3任總統,創下紀錄。

歐盟對外事務部、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及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先後祝賀台灣選舉結果揭曉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捷克總統並向當選總統的賴清德發表祝賀。引起中國不滿。中國駐歐日英使館分別表態,聲稱祝賀舉動是“干涉中國內政”,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正在埃及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星期天警告稱,如何推動台灣獨立的企圖都將遭到粉碎。王毅還說,台灣過去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今後也將永遠不會是一個國家。

王毅談及台灣地區選舉問題時,提及二戰時開羅宣言等文件。(法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15日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日警告說,任何走向台獨的舉動都將受到“嚴厲懲罰”,王毅並補充說,在台灣選民投票後,任何朝這個方向的舉措都將是“死胡同”。

台灣大選13日選舉親主權候選人賴清德為總統。

中國外長王毅是在與埃及外長舒克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台灣有人企圖走向獨立,他們試圖分裂中國,必將受到歷史和法律的嚴厲懲罰。” 在開羅,王毅還指出,台獨這是一條死胡同。

王毅還說,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國家。

在台灣選民無視北京的警告仍然選擇支持台灣主權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為台灣新總統後,中國外長王毅周日還表示,台灣選舉永遠不會改變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實。

王毅說,“無論選舉結果如何,都無法改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就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

王毅又說,80年前,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把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台灣歸還中國」。1945年中美英蘇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條款必將實施」。日本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系列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文件構成了戰後國際秩序的組成部分,也奠定了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領土的歷史與法理根基。

世界多國祝賀台灣選舉 北京均斥干涉內政

台灣選舉結果13日晚間揭曉後不久,歐盟對外事務部即發表聲明表示歡迎台灣舉行大選,並向參與此次民主活動的選民致賀。同時強調歐盟持續關切台海緊張情勢,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讀賣新聞稱,日本外相上川陽子昨晚發表談話,除恭喜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外,並指日本將維持一貫立場,保持與台灣之間的非政府實務關係,並加強台日合作交流。同時希望透過對話和平解決台灣議題,為區域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

英國外相卡梅倫昨天發表正式聲明,除恭喜台灣順利舉行正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並祝賀賴清德勝選外,還表示期待台灣海峽兩岸在“沒有武力威脅,或者動用武力或脅迫”的情況下,重新努力透過建設性對話,和平解決分歧。

歐盟對外事務部、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及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先後祝賀台灣選舉結果揭曉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引起中國不滿。中國駐歐日英使館分別表態,聲稱祝賀舉動是“干涉中國內政”,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中國駐歐盟使團今天透過其微信公眾號宣稱,“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台灣地區選舉是中國的地方事務,不容任何外部干涉”。“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今天也透過其微信公眾號宣稱,日本外相公然表示祝賀的有關做法“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嚴重違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當地時間13日晚間也透過其官網宣稱,中方堅決反對英方有關錯誤做法。“台灣問題純屬中國的內政。無論台灣島內局勢怎樣變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不會改變”。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發言人就加方祝賀台灣選舉一事發表談話,指有關做法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加方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外交部批評美國國務院就中國台灣地區選舉發表聲明,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嚴重違背美方所作僅與台灣地區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的政治承諾,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台灣大選藍白夾擊下 誰政治行情看漲? 國際靜觀北京出牌

台灣2024總統、立委大選13日順利落幕後,中國大陸的反應如何?成為國際關注焦點之一。有消息顯示:賴清德團隊預判從當選起,中國將可能在軍事、經貿上對台施壓,同時也確立“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方針,靜觀北京出牌。

按照憲政慣例新國會誕生後內閣團隊將總辭,昨(13日)晚開完票後,行政院長陳建仁已經向總統蔡英文提出辭呈,陳建仁原本打算總辭後回到中研院,但被蔡英文留任,目前內閣團隊將“團進團出”留守到520與蔡英文一同卸任。

 國際靜觀北京出牌

中國官媒14日下午透過微博披露解放軍船艦在海上操演影片,並聲稱:東部戰區某護衛艦支隊多艘艦艇近日組成編隊,前往東海某處海域展開實戰化、跨區海上演練,以提升編隊協同作戰能力。

台灣國防部則在14日晚間強調:國軍嚴密監控台海周邊海空域狀況,目前並無異常,將持續掌握監控中共的軍演動態。稍早,台灣國防部報告,從13日早晨6時至14日早晨6時,在台灣周邊偵獲共艦4艘次和空飄氣球1枚,但沒有任何中國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

台灣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昨天13日接受中央社訪問示警說:待任總統賴清德應立即籌組國安團隊,與總統蔡英文國安團隊能無縫對接,因為預判今天起,中國將在軍事、經貿上對台施壓。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分析認為:台灣總統大選結束後,中共對台政策有5大重要觀察時間點;分別為:1月13日開票日當天、選後大陸國台辦首次例行記者會、2024年對台工作會議、3月的兩會期間、直到5月20日總統就職日。

張五嶽認為,民進黨的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後,國台辦發聲明強調民進黨不代表主流民意、阻擋不了統一大勢,顯示中共“失望但不絕望”,因為除了總統得票率外,民進黨立法委員席次未過半,中共對台工作大政方針不會有重大改變。

張五嶽提醒,台灣選舉結束後,對岸也需要一段時間沉澱,對台政策尚不會有重大宣示和改變,可先觀察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王滬寧於2024年對台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

今年3月“兩會”上將可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有否發表涉台重要談話;另外全國人大會是否進行反分裂國家法施行細則等涉台相關立法。

張五嶽認為,從“兩會”後到5月20日總統就職日前,中共恐加大對台施壓,包括文攻武嚇、經貿脅迫等作為,儘管賴清德勝選在北京預期內,台灣選舉結果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結構性改變,但北京仍要透過一些做法表達態度,這是對內交代,也是對外宣示。他強調,中共升高台海緊張情勢,目的也是為了使賴清德的總統就職日演說內容可以回到北京容忍底線;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逐漸加溫,加上中美有恢復溝通,台灣選舉結果呈現“朝小野大”,推估中共對台有所施壓、管控,不過不會有重大危機、衝突發生。

事實上,美國政府的態度已經在北京的緊盯之下,美國在台協會(AIT)14日發新聞稿表示,美國政府遵循先例,在台灣總統選舉後邀請前資深官員以私人身分造訪台灣,前副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J. Hadley)在14日已經抵達台北,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隨行。據悉他們15日將會見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時,也會見到賴清德。北京肯定會密切檢視這一進程,台美雙方肯定也會對外低調行事。

這之前的報道顯示:美國總統拜登在聽到記者提問對賴清德當選反應時,回答說:“我們不支持獨立”,雖然是突兀的半句話,但海峽兩邊都不會誤解。

彭博(Bloomberg News)14日文章則指出,從2020年台灣大選以來,中國曾發射飛彈越過台灣上空,並施加新的壓力要台灣政府不要接觸美國官員,還試圖運用自身龐大的經濟來迫使台灣更為順從。但此次台灣大選的結果顯示:北京對台政策對台灣民意影響甚微,且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選擇也受到國內情況限制。

彭博引述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表示:“北京當局面臨兩種選擇,要麼繼續揮舞徒勞無功的軍事和經濟大棒,要麼改弦易轍換個方式尋求與台灣和平共存。”中國走上哪條路線取決於北京當局所認為的政治安全感,“一個更加自信的領導階層可能更有能力、也更願意嘗試新方式”。

而當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選擇受到不利的國內情況限制: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經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放緩,曾是經濟成長動力的房地產市場拖累了幾乎所有領域的活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內部的腐敗危機,也降低了中國攻打台灣的潛在可能性。

台灣官員還提到另一項限制因素,是中國目前希望避免破壞稍有改善的中美兩國關係。去年11月習近平在加州會晤美國總統拜登期間曾表態:中國不尋求與任何人進行熱戰,還說中國終將統一台灣,但具體時間未定。

分析認為:未來幾個月,中國如何回應賴清德當選,將考驗中美間的脆弱關係,初步跡象顯示中國選擇低調回應。

誰政治行情看漲?

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但國會席次沒有過半,還丟失立法院最大黨,據了解,選前陳建仁已經多次表明,他希望能做到1月19日,因為新政府誕生後,原本執政團隊將在1月20日凍結人事變成看守內閣,陳建仁多次向蔡英文表明希望提前回到中研院,原本預估若陳建仁辭意甚堅,將由副院長鄭文燦接任閣揆看守,不過昨蔡英文在官邸強力留人,陳建仁將會在下周立委當選公告後依慣例總辭,之後接受慰留將與蔡英文共同留任至520。

據知情人士透露,陳建仁當初接掌閣揆時,就答應太太只當一年,等大選後就會回到中研院,但選戰過程中出現不小變化,選後立委席次不佳,尤其是北部立委席次幾乎砍半,桃園立委更是全部團滅,也影響原本看守布局。

這次北部立委選情不佳,桃園原本綠營還有2+1席次,民進黨立委鄭運鵬、黃世傑連任失敗,盟友趙正宇也不敵對手,桃園選情在投票前一個月告急,鄭文燦緊急回防,卻也無力回天,只能搶救綠營總統票,“賴蕭配”最後在桃園拿下47萬6441票、35%選票是三組人馬最高票,儘管成功搶救總統票,鄭文燦仍無法對抗立委選戰早已成為藍白合打綠的局面。

地方人士分析,鄭運鵬在藍營鐵票的龜山大輸、部分新興人口移入的桃園區也小輸,綠營鐵票區的蘆竹也沒能拉開差距吞敗;黃世傑問題也是在藍軍鐵票的楊梅大輸,即使海線都贏仍無法補足楊梅輸掉的票數,綜觀北部立委選局,可說是回到藍綠基本盤對決,只要民眾黨沒提名立委的區域,白營選票全助拳藍營,讓只要是藍綠對決選區,綠委只要沒跨過4成門檻多會吞敗。

因為桃園立委團滅,影響了後續看守內閣布局,據了解,陳建仁表達總辭後不留任的意願後,蔡英文強力留人,目前達成內閣團進團出一起留守520卸任的局面。

未來政治行情看漲的民進黨高層人物,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前文化部長鄭麗君、賴蕭競選總幹事潘孟安、全國總督導卓榮泰等將可能組成新的接班梯隊人選,未來動向備受矚目。

蕭美琴就任副總統後將被在野黨視為今後競逐大位的潛在對手之一。

陳其邁歷任立委、行政院副院長,這次輔選高雄市立委揮出全壘打,尤其第6選區、第3選區分別由新人黃捷、李柏毅上陣,都順利接棒,成功驗收深耕高雄能量,展現更上一層樓的實力。

鄭麗君曾經被視為副總統人選之一,最後擔任了競選總部國政小組召集人,為賴清德操刀政策白皮書而深獲信任;她的學歷經歷與社會形象都很亮眼,發展空間看好。

此外,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都身經百戰,立下不少戰功;潘孟安、卓榮泰則在這次大選擔任輔選要角,背後運籌帷幄,未來新政府上路後,是否更上一層樓,動向備受關注。

民進黨面對2026年的九合一大選,包括內政部長林右昌、成功連任的台北市立委吳思瑤、新北市立委蘇巧慧與台南、高雄多位連任立委,也被提及有可能更上一層樓,都將牽動未來人事變動。

而後續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內閣布局,(14日)傳出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以及高雄市長陳其邁都有呼聲。民進黨人士分析,通常新政府第一任閣揆都會用學者型進行改革,第二任才會用派系人馬或黨內明日之星的政治掛,去收割前任閣揆改革政績。

但賴清德註定是弱勢總統,他任用第一任閣揆勢必政治性不能太強,否則根本過不了國會這關,林佳龍有學者性格,但欠缺人和,且新潮流系統有不少人無法接受林佳龍,因此鄭麗君接掌閣揆可能也會選項。但黨內人士認為,依照賴清德的性格,也可能啟用無黨派的學者人士,一切就看後續國會政局如何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