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莊守堃: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兩岸攜手弘揚中華文化

祭祀现场

2024年4月4日,在春意盎然的清明節,一場莊嚴而意義深遠的活動在陝西省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舉行——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本次典禮由陝西省人民政府、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聯合主辦。

約400名來自港澳台僑以及海內外華人華僑代表、民主黨派代表、宗教與文化藝術界代表,以及共和國勛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等各界傑出人士。參加活動的領導人包括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清華、全國政協副主席蔣作君,中共中央台辦主任宋濤亦有出席。其中,包括馬英九先生、郁慕明先生等知名人士的參與,為今年的典禮增添了全球華人關註度與影響力。

莊守堃(左)馬英九(右)

來自中國香港的嘉賓,中國僑聯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主席莊守堃參與了這一意義非凡的典禮,共同向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軒轅黃帝表達深深的敬仰和緬懷。“參與這樣一場莊嚴的典禮,不僅是對我心靈的觸動,更是一次深入理解中華文化與精神的難得機會。”莊守堃強調了公祭典禮對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並對主辦單位的精心籌備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莊守堃續指,在這特殊的時刻,海內外的華人華僑及港澳台的同胞,在這次公祭典禮中找到了深深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對於促進祖國的統一、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活動不僅讓他深刻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他更加明白了自己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責任與使命。

祭祀现场

莊守堃同時呼籲:“讓我們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讓世界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中華文化的魅力。通過這樣的文化體驗和精神傳承,全球中華兒女聯系將更加緊密,共同書寫中華民族的輝煌未來。”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陝西 今出席甲辰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先陪前總統馬英九在黃帝陵上香致祭,然後繞行後方的小山,也就是黃帝陵墓一圈,之後才去植樹,再去大典現場。(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4日訊)前總統馬英九率團二訪大陸,昨天晚間從廣州飛抵西安,今天(4日)上午驅車至黃陵縣參加甲辰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由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祭拜,典禮十點鐘開始。馬英九說,他這次親自來到這裡,就是希望藉此表達台灣人對傳統中華文化尊宗敬祖的重視,也讓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4日晚間會見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時,馬英九表示,兩岸的未來任重道遠,應共同追求和平,避免戰爭。

昨天晚間馬英九一行抵達陝西咸陽國際機場,由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接機,展開他此行的第二站陝西行。今天上午,馬英九一行前往陝西黃陵縣,祭拜黃帝陵。由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敬獻花籃。

4日大典開始前,馬英九一行在大陸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的陪同下,先參觀黃帝陵石碑、上香並植樹。大典在上午9點55分開始,陝西省長趙剛在今年的祭文提到,港澳一國兩制,和舟共濟;寶島心繫根祖,兩岸一統歷史必然。

去年的祭文在提到兩岸與港澳的部分則為,反獨促統,大勢之趨,兩岸民心所望;一國兩制,繁榮穩定,港澳路滿朝陽。

這是馬英九首次實地祭拜黃帝陵,過去他曾6度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

宋濤與馬英九參加黃帝陵祭祀一同獻花。(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典禮結束後,宋濤陪同馬英九參觀黃帝手植柏樹並合影,之後接受媒體聯訪。馬英九開口便說,「黃帝軒轅氏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始祖,今天能帶著我們台灣青年學子到陝西來親自祭祀黃帝陵,我個人深感意義重大。」馬英九在擔任總統8年內,為發揚慎終追遠的中華民族傳統,曾6度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

今天前新黨主席郁慕明也親自前往參加活動。

前總統馬英九致詞時提到日軍侵臺,以及最後結尾炎黃子孫時,因過度激動忍不住兩度哽咽。

前總統馬英九在參加完陝西的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後,接受媒體聯訪。(藍孝威攝)

以下是馬英九致詞全文: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同學,大家好,黄帝軒轅氏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我過去在台灣曾經6度遥祭黃陵,今天能够带著我們台灣的年輕人到陜西來親自祭黃陵,我個人感覺到意義重大。1912年3月,孫中山先生親自撰寫「中華開國5000年,神州軒轅千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的著名祭文,並且派出代表團祭祀黃帝。

1937年清明節,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一起在黄帝陵舉行共祭中華民國始祖軒轅黄帝的儀式,這些都是重要的象徵代表,無論是哪一個黨派都供奉黄帝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炎黄子孫的共同始祖,大部分的台灣人對中華文化與民族認同都有非常堅定的信念。

即使過去台灣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仍然堅持身為黃帝子孫,保有台湾人民族的主體性和尊嚴。70年前也就是台灣光復的第二年,台灣各界耆老如林獻堂、邱念台、李建新等组團到大陸祭祖,特别到黄帝陵禀告祖先,台灣已經從日本手中光復,這是台灣人在日本统治50年後回歸中華民族重要的象徵,行动令人感動,令人懷念。

我一直認為慎终追遠,飲水思源是中華民族建立數千年優良傳统的重要根據,更重要的是慎终追鄉遠,源遠流長,既然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也是台灣人美德的一部分。

我這次親自来到這里,就是希望借此表達台灣人對於傳統中華文化尊宗敬祖的重視,也讓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最後我用當年台灣遥祭黃帝的祭文,「和平兩岸,雙赢共榮;同胞一體,允執厥中」,為我這次親祭軒轅黄帝陵做個注脚,我也希望我們来自台灣的年輕人,透過這次難得的機會,要更加牢記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根源,以及身為炎黄子孫的驕傲。

謝謝大家。

馬英九獻花的排位雖與國臺辦主任並排,卻排在陝西省委書記之後。

馬英九慎終追遠

事實上,馬英九在擔任總統8年內,為發揚慎終追遠的中華民族傳統,曾6度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這次可親自到場,不用再遙祭,終於一償宿願。

2009年4月3日清明節前夕,時任馬英九總統主持中樞遙祭黃帝陵儀式。文武百官齊聚在圓山忠烈祠遙祭黃帝陵,一改過去由內政部長代表總統主祭的慣例,由馬英九親自主持,成為政府遷台後第一位遙祭黃陵的元首。當時馬英九率包含行政院長劉兆玄、司法院長賴英照等五院院長與文武百官參加。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史記·五帝本記》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於陝西延安黃陵縣。大陸國務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黃帝陵編號古墓葬一號,世稱「天下第一陵」。

根據往年慣例,公祭典禮包括9項儀式:

第一項,全體肅立、擊鼓鳴鍾。祭祀廣場將擊鼓34通、鳴鍾9響,34通鼓聲象徵著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以及海內外中華兒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聲,9響鍾鳴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最高禮數,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無限景仰和無比感恩;

第二項,唱《黃帝頌》。主要體現華夏兒女對黃帝的虔誠之心、恭敬之意;

第三項,敬獻花籃。屆時,大陸國家領導人,主辦單位領導官員以及社會各界代表等將依次敬獻花籃;

第四項,恭讀祭文。敬頌軒轅肇創文明之偉烈豐功,歌頌中華民族再創輝煌之業績;

第五項,向軒轅黃帝像行三鞠躬禮;

第六項,樂舞告祭。舞蹈呈現剛柔相濟、文武並用,亦古亦今、大美大雅的特點,體現中華祭祀文明的禮製規範;

第七項,龍飛中華。表達龍騰盛世、福佑中華的美好祈願;

第八項,瞻仰軒轅殿,拜謁黃帝陵;

第九項,種植橋山柏。

馬英九訪中行程。

評論﹕馬英九祭黃帝陵等活動 欲借文化歷史連接兩岸

兩岸關係專家、臺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表示,馬英九這次到中國的主題是文化和尋根之旅,同時也希望爲緊張的兩岸關係盡一份力。

趙春山說:“他(馬英九)是要從文化和歷史要把臺灣跟中國連接起來。臺灣有很多人現在對臺灣跟中國之間的關係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有些人不承認自己是中華民族。所以他是希望兩岸在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方面,希望能夠盡點力,讓兩岸的這方面是不是能夠更接近。”

評論:祭黃帝陵獻花排位後於省委書記 有貶低馬英九和臺灣的意味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範世平表示,祭祀儀式和馬英九的行程統戰意味濃厚。馬英九不像連戰,能先與最高領導人見面再到地方交流。失去最高層加持後,使馬英九有被地方領導怠慢之嫌。

範世平說:“排位當然有意思,馬英九過去是跟習近平起平坐,他的位子在這種地方的活動過去應該是排在省委書記之前。被放在省委書記以下,我是覺得是有點貶義的,就是你是前任的省長的概念吧。馬英九身份絕對是高於連戰,可是馬英九受的接待可能還不如洪秀柱。這次這個安排不讓你直接進北京,繞來繞去然後再到北京,有點朝貢的這種路線。從中國來講,臺灣就是我的一個地方政府了吧。”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廣州中山大學 青年互動熱絡

馬英九中山大學致詞。(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3日訊)馬英九率領20名青年學子訪問大陸,今為第3天行程,在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黃埔軍校後,下午到廣州中山大學,與陸生互動,氣氛熱絡,雙方更互相加微信、自拍。

馬英九致詞時指出,今天來到中山大學,見到在座的青年朋友十分開心,也覺得格外的親切,因為在台灣高雄也有一所「中山大學」,並且據他所知,兩所中山大學已在2008年就締結為姊妹校,這是非常好的交流模式。中山大學是這次訪問大陸,安排兩岸年輕朋友交流的第一站,想趁著與各位朋友相聚在此的機會,分享個人對與兩岸青年交流的觀察與想法。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3號率領大九學堂20名青年學子,赴廣州中山大學。(藍孝威攝)

馬英九分享,去年帶領30位大九學堂的同學來到大陸,與三所大學進行交流;七月也成功邀請五所大陸高校學生回訪台灣,在這一來一往的互動當中,觀察到同學們因為語言相通、年齡相仿,交流起來是「渾然天成、欲罷不能」,自然又熱絡。除了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流行趨勢,也共享屬於你們這個年紀的壓力與煩惱。雖然相處時間短暫,但大家交換「微信」速度之快,無須催促便建立起了聯繫的管道。而且就他所知,至今仍有許多同學保持往來、甚至邀訪,希望透過今天的座談,各位也能結交到不錯的朋友!

​馬英九說,推動兩岸學生交流,是他此行最重要的初衷也是努力的目標,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於中山大學題下的十字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精神猶在,未來兩岸青年的交流肯定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這點兩岸當局都應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讓兩岸年輕人有更多認識彼此的機會。

最後,馬英九也要邀請中山大學的老師與同學們,能夠回訪台灣,由馬英九基金會來安排,他也會親自陪著大家一起到台灣各地走一走,體驗一下台灣的風土民情。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訪黃花崗72烈士墓園 馬英九淚流滿面讀:《與妻訣別書》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4日上午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參與黃花崗起義的林覺民烈士曾寫下著名的《與妻訣別書》,馬英九當場念了一段,情緒激動泣不成聲。(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3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4日上午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率訪問團向烈士敬獻花籃並行三鞠躬禮。馬英九參訪結束發表講話時,先是簡短慰問台灣的地震災情,「我今天早上看到新聞,花蓮外海發生大地震,希望大家一切平安」。馬英九在參觀結束後,會在「浩氣長存」旁講述心得。

馬英九率團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藍孝威攝)

參與黃花崗起義的林覺民烈士曾寫下著名的《與妻訣別書》,馬英九念了一段,情緒激動泣不成聲。

馬英九率團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率訪問團向烈士敬獻花籃並行三鞠躬禮。(藍孝威攝)

馬英九表示,113年前,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同盟會在黃花崗起義,英勇犧牲的72位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慷慨就義,感動了無數人,才有後來推翻清朝政府,創建民國,結束了幾千年君主專制的辛亥革命,烈士之中有2位,來自苗栗的羅福星與台南的許贊元,許贊元的弟弟就是許地山,筆名落花生,很著名的一位台灣作家,他們兩位都是來自台灣。而許多留日志士,如林覺民,他留學日本,來到黃花崗,是接受了林熊徵(字薇閣)先生的出錢,他花了很多的錢來幫助這些學生。

馬英九表示,孫中山先生評論黃花崗起義的失敗,「然其影響世界各國實非常之大,而我海內外之同胞,無不以此而大生奮感」。他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評價黃花崗起義:「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馬英九表示,黃花崗起義所有犧牲烈士的年紀平均29歲,他們的行業有醫生、工人、學生或是軍人,本來都有很好的前途,但卻選擇了在最青春年華的時候,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為國家民族更美好的未來付出他們寶貴的生命。

馬英九和大家分享林覺民烈士《與妻訣別書》的感人片段,「吾今已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淚珠與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致擱筆。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馬英九說,自己每次讀到這段,常常淚流滿面,真正為這些革命先烈犧牲奉獻的精神感動不已。此時馬英九情緒激動,語氣哽咽顫抖,一度泣不成聲。

馬英九表示,今天來到黃花崗致祭,緬懷這些烈士當年展現為廣大人民幸福犧牲,救國家於苦難的精神,格外感到激動與感動。同時他看到,大陸將黃花崗維護得很好,甚至變成一座紀念公園,讓一般民眾可以來運動,一方面追思,一方面也讓這些歷史與生活緊緊地結合在一起,讓他覺得,黃花崗精神是生生不息地傳遞下去。

馬英九表示,期盼「黃花崗精神」能夠不斷傳承,讓後代子孫,兩岸的中國人,都能永遠記得這些先聖先賢為我們的犧牲與奉獻。

該墓園又稱黃花崗公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白雲山南麓先烈中路,是為紀念1911年4月27日(農歷辛亥三月廿九日)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在廣州黃花崗起義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是廣州作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見證,是大陸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紀念公園。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1912年,廣州軍政府撥款10萬元在原墓地建烈士陵園,孫中山親自栽植了青松,並為墓園手書「浩然正氣」四個大字。以後墓園還多次擴建。經核實,墓園收殮了喻培倫、林覺民等有姓名、事跡可考的烈士86名。

公園佔地面積16萬平方公尺,建築規模宏大,園內300多公尺長的層級主幹道兩旁蒼松翠柏排列有序。巍峨的正門為高13公尺的牌坊,上面鐫刻著孫中山先生親筆題詞「浩氣長存」四個大字。園內有墓亭、陵墓、紀功坊、記功碑等。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廣州黃埔軍校 他提他當了8年總統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3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3日)上午參訪黃埔軍校。前總統馬英九今天展開中國大陸廣東行最後一天的行程。昨天,他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未提「中華民國」,不過據悉今天馬英九在黃埔軍校參訪時則提及,他當了8年的總統。

馬英九今天上午參訪黃花崗72烈士墓園,接著前往黃埔軍校舊址參訪。

他在參訪完黃花崗72烈士墓園後向媒體發表感言,提到「創建民國」的字眼。\馬英九在黃埔軍校舊址參訪時詢問黃埔軍校的裝潢配色,指出跟去年到訪南京總統府一樣,都是深咖啡色,並向解說員提及「我在總統府做總統,我當了8年了嘛,都是深咖啡色」。

馬英九在黃埔軍校舊址參訪時則向解說員說,他當了8年的總統。

今天下午,馬英九訪問團將前往廣東中山大學做交流。傍晚會搭乘班機前往陝西。

昨天馬英九訪問團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會面。

馬英九向黃坤明表示,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這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

黃坤明說,「馬英九先生」一直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貢獻。

黃坤明也說,廣東是孫中山先生故鄉和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先生及中國國民黨真誠合作、救國救民的光輝歷史,也是大陸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台資企業很早在這裡登陸和集聚。

黃埔軍校

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廣州市東郊的黃埔區,世人也因此稱其為「黃埔軍校」或「黃埔官校」。該校為國父孫中山先生指示籌辦,與蘇聯合作,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由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廖仲愷任校黨代表,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任首任校長。1926年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通稱黃埔軍校。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會見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 喊話:期望兩岸避戰、致力和平

前總統馬英九(右)一行訪問大陸,今天(2日)晚間7點在廣州白天鵝賓館鴻圖廳會見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左)。(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一行訪問大陸,今天(2日)晚間7點在廣州白天鵝賓館鴻圖廳會見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黃坤明特別提到港珠澳大橋交通繁忙,印證了孫中山先生當年《建國方略》當中的宏願,在今天得以實現。馬英九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深切期望兩岸合作避戰、致力和平、共創繁榮。

黃坤明致詞時,首先歡迎馬英九一行到訪,表示馬英九昨天在深圳,今天則是到了珠江的西岸,到了孫中山先生故居拜謁參觀,看了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這幾天特別繁忙,參訪團都已經看到了大橋宏偉的工程,也正好是這種印證,反映了中山先生當年《建國方略》當中的宏願,在今天得以實現。

黃坤明表示,實際上現在這幾天,香港朋友通過港珠澳大橋到達珠海的車輛,每天平均18000、接近19000輛,再過2天清明節,應該可以超過2萬輛。

黃坤明表示,這幾天香港到深圳的訪客數量也創下新高。歷史上最高的時候是2018年的清明節,當時大概86萬人經過口岸到深圳。他估計清明節將達到高峰,超過90萬人。而清明節體現了中華民族,包括香港、台灣、澳門共同的文化基因,慎終追遠,敬重祖宗,更好的復興中華、振興中華。

馬英九致詞時表示,廣東省是此行的第一站,「我知道廣東不僅乘載著中國19世紀末的重要歷史,更是引領中國20、21世紀發展的經濟大省,來到廣東第一印象除了天氣、飲食與台灣相近,更能感受到廣東這片土地的欣欣向榮。」

馬英九表示,這份活力同時體現在廣東的經濟總量上,不僅是連續35年位居大陸各省之冠、更是第一個經濟總量突破13兆元大關的省份,常居人口也是全國第一。「廣東同時也是台商投資的第二大省,僅次於江蘇,很感謝各位對在粵台商台企的照顧,更要感謝各位對本人此行的協助與安排。」

馬英九表示,去年三月抵達南京,他帶著年輕朋友前往中山陵悼念中山先生,返台後,繼續帶著他們,隨著中山先生的腳步一路到了英國、新加坡,這次終於來到了廣東。

馬英九表示,廣東是國父孫中山的家鄉、革命的起點、反清救國的重要基地,八千多字的《上李鴻章書》堅定了他的救國意志,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幾次重要的起義行動、沙場上掩埋了多少為救國戰死的先烈忠骨,卻澆不滅救國的強烈決心。「每當想到這裡,便愈發感到心頭沉重,這些歷史,我們都不該遺忘。」

馬英九表示,海峽兩岸共享中國歷史、擁有同樣的語言與文化,去年他在南京中山陵提出「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的主張,追隨國父「和平、奮鬥、救中國」的目標,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這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

馬英九表示,去年清明時節,他帶領學生到訪大陸,期間拜訪三所高校,包括武漢大學、湖南大學與復旦大學,每場座談學生們都相處甚歡;七月,大陸五所高校,北大、清華、復旦、武漢、湖南的學子也順利回訪台灣,短短九天的時間,從太魯閣到平溪,兩岸學子互動熱烈,交換有趣的見聞、也分享彼此的困境與煩惱。得益於社交軟體的盛行,現在仍有學子們還保持著熱絡的聯繫,這樣的交流與互動,不僅讓雙方更加認識,也結交到一輩子的好朋友,他認為這是非常正面的現象。「兩岸的未來在這群年輕人的手上,我相信雙方多對話、多走動,才是消弭誤會、增進合作最好的方式。」

馬英九表示,在廣東,大家以茶會友、交換意見,相信未來幾天,這群年輕學子們能如品茗般,細細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留下珍貴的回憶。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參訪孫中山故居 盼兩岸不忘國父遺訓,綠委批馬英九訪中被矮化 馬辦:勿扯後腿

前總統馬英九(前右)2日率團參訪位於中國廣東的國父孫中山故居。 (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今天下午率團參訪位於中國廣東的國父孫中山故居。馬英九表示,期許兩岸人民都能記得國父遺訓「和平,奮鬥,救中國」,深切期望兩岸應共同合作,避免戰爭,致力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共創和平繁榮。

馬英九在參訪孫中山先生的故居過程中,頻繁的詢問每一個畫像的繪畫時間,跟他的成長背景,然後在孫中山書寫《上李鴻章書》的書桌前,駐足良久,談論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道理。另外,孫中山是馬英九的偶像,馬對孫中山生平知之甚詳,更當場考起解說員「 孫中山先生的鞋穿幾號?」解說人員也笑說,這個問題考倒他了!

前總統馬英九1日率團訪問中國,今天下午參訪國父孫中山故居。馬英九語帶哽咽表示,孫中山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今天來到孫中山的故居,內心非常的感動。

去年,馬英九首次以中華民國卸任總統的身份訪問中國大陸,並在赴南京中山陵拜謁國父孫中山後發表的談話,提及國父創建民國,「到今天已經112年了」,以及「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等。

這次馬英九發表的公開講話則未提及「創建民國」、「中華民國」。

馬英九今天說,113年前的中國清廷積弱不振,並說「孫中山先生帶領的革命,向全中國人民許下自由、民主、均富,走向民族共和、一統中國的承諾,讓人民興奮與感動」。

馬英九表示,「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四十年,致力創建一個自由、團結、均富、統一的中國,讓國家更興盛,為人民謀幸福」。

據了解,馬英九去訪的地方得以講述參訪心得,但是沒有安排媒體提問的環節。

●參訪完故居後,馬英九發表以下談話: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媒體的朋友,國父孫中山先生是我一生崇拜的偶像。今天我來到他的故居,內心非常的感動,113年前的中國清廷積弱不振,飽受列強欺辱,被迫簽訂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國勢危如累卵。當時中國社會貧富懸殊,文盲遍地,法治缺乏,社會落後,人民看不見希望。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向全中國人民許下自由,民主、均富、走向民族共和,一統中國的承諾,讓人民興奮與感動。

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40年,致力創立一個自由、團結、均富、統一的中國,讓國家更興盛,為人民謀幸福,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

當年孫中山先生念茲在茲的許多建國的主張,如今都已陸續分別在台灣與大陸實現,這對於兩岸人民與後代子孫的生活與福祉至關重要。我看到中山先生的故居非常的簡樸,也更能體會他從小生長的環境,中山先生對兩岸而已而言都是影響千秋萬世的偉人,我期許兩岸人民都能夠記得中山先生的遺訓,和平奮鬥救中國,我深切的期望兩岸應共同合作,避免戰爭,致力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共創和平繁榮,這也是我們這一輩中國人最大的願望。

馬英九訪陸參訪比亞迪。

馬英九率領參訪團一行,2日上午前往全球新能源車製造銷售龍頭比亞迪參訪。他對比亞迪十分感興趣,提出不少問題。陪同的國台辦主任宋濤也說明,目前產業政策中,最有成效的就是支持新能源車。

馬英九對比亞迪十分感興趣,問了不少問題,包扦括:內外銷比例,第一步充電可以跑多久、有沒有山寨比亞迪汽車?馬英九也好奇,現在爲什麼還有人在用油車?宋濤則解釋,有人是因為個人喜好,有人是因爲路途遠近考量。

馬英九訪中行程。
前總統馬英九率領參訪團一行,1日下午前往騰訊參訪。(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現正於大陸訪問,他昨(1)日搭機抵達深圳後參訪騰訊總部,馬英九在騰訊總部獲得集團創辦人馬化騰接待,並聆聽導覽解說,其中在介紹公司銀髮族產品時,解說員提到,目前市面上的助聽器比較昂貴,最便宜的也要幾萬元人民幣,但騰訊公司已將價格降低至3千元至8千元區間,且目前已服務全國400萬民眾,讓馬英九驚呼「哇!這麼便宜啊」,一旁的馬化騰補充,此款助聽器有運用AI技術。

馬英九參訪大疆公司。(藍孝威攝)

馬英九今(1)日起率領參訪團訪陸,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廣東省台辦主任鍾揮鄂接機。下午首站前往大疆創新公司位於深圳的全球總部參訪。期間由出生在台灣的大疆總裁羅鎮華親自負責接待,甚至在介紹「直播神器」手持穩定器OM6時,也對馬英九說,「你定位它(鏡頭)往哪走就可以了。」

綠委批馬英九訪中被矮化 馬辦:勿扯後腿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今天在立法院接受媒體聯訪指出,前副總統連戰2005年訪問中國時,當時是時任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接機,馬英九這次以前中華民國總統身分訪中,1日接機的人是國台辦副主任,也沒有鋪紅地毯,被降格、被矮化。

吳思瑤表示,馬英九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時說他感受到兩岸之間「血濃於水」,希望馬英九不要連血都被吸乾,還跟中國說謝謝;馬英九期盼此行能打造兩岸和平、降低中國對台灣的敵意,但到目前為止,她沒有看到敵意有降低,倒是看到國格被降低。

對於馬英九參訪大疆無人機公司及騰訊,吳思瑤認為,這些被國際上列為不受歡迎的企業,馬英九參訪坐實他確實是中國統戰最好的樣板及道具,馬英九難道不覺得應當要迴避、慎選嗎,希望馬英九此行能降低兩岸的敵意,但不必然就是降低台灣國格,而馬英九這趟中國行,才第一天就讓人難以期待。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吳思瑤等綠委很可憐,每天都要想東想西來攻擊馬英九,也顯示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無能的焦慮感,但這樣的攻擊完全違反了台灣人的利益。

蕭旭岑表示,民進黨從去年就在操作規格的問題,和媒體的評論完全不一樣。民進黨配合部分國家的反中策略,志願變成棋子,讓台灣降格成強權的籌碼,把台灣推向險境,才是當前台灣最大的問題。

蕭旭岑說,兩岸有歷史淵源與特殊關係,所謂抗中保台並不符合台灣利益,當馬英九努力帶年輕人去拚和平的時候,拜託民進黨立委不要再扯後腿了。

蕭旭岑表示,騰訊與比亞迪都是世界500強企業,大疆公司占了全世界70%的無人機市場,台灣的年輕人去參訪完全沒有問題,拜託民進黨立委不要再阻撓台灣年輕人追求和平,拓展視野的機會。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在深圳晤宋濤 指兩岸關係要和平穩定

前總統馬英九(左)訪問中國,1日與國台辦主任宋濤(右)會面。馬英九表示,兩岸的和平穩定不只是造福兩岸,也對全世界有巨大的意義。 (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日訊)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在深圳五洲賓館與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宋濤當面轉達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馬英九先生」的問候;馬英九則表示,他感受到兩岸之間「血濃於水,同氣連枝」。兩岸關係要和平穩定,才能確保兩岸人民的福祉,以及達到中華民族的最大利益。馬英九訪中預計8日抵達北京,能否繼2015年後再度會晤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受各方關注。

馬英九率領的訪問團從台灣飛抵深圳,傍晚6時在深圳五洲賓館與宋濤會面。

宋濤說,他高度讚賞馬英九為兩岸青年交流作出的努力,並聲稱「兩岸同胞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就應該常來往、多聯繫」,理應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增進扶持,「我們兩岸都是中國人,是中國人就應該攜手打拚,共同承擔起振興民族的責任」。

他表示,這次有很多台灣青年朋友第一次到大陸,「你們來到大陸,跨越的是海峽;你們要瞭解大陸,跨越的是時空」。

宋濤接著向在場的學生喊話說,希望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你們能用心感悟歷史的變遷和民族的進步,用心體會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用心去感受做一個中國人和民族復興的自豪感」。

馬英九在致詞時表示,很高興再次與宋濤會面。去年他和台灣青年學子訪問大陸,承蒙宋濤與台辦朋友的大力協助,取得了積極正面的成果。讓他感受到兩岸之間「血濃於水,同氣連枝」,特別要感謝大陸方面的誠意與善意。

馬英九指出,尤其是去年七月,在宋濤大力支持與推動下,大陸五所高校師生回訪台灣,所到之處,都受到台灣民眾真誠而熱烈的歡迎,對宋濤推動兩岸關係向前走的決斷與魄力,他也要表達個人的敬意。

馬英九表示,兩岸關係要和平穩定,才能確保兩岸人民的福祉,以及達到中華民族的最大利益。從另一個角度,世界上戰事頻仍,歐洲與中東都陷入戰火,兩岸的和平穩定不只是造福兩岸,也對全世界有巨大的意義。

馬英九指出,兩岸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血脈,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他任內達成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這些都是兩岸得以攜手向前行的重要關鍵要素,無論外在環境與形勢如何變化,絕對不會改變。

馬英九表示,尤其是「九二共識」,是兩岸當年運用智慧,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才達致難能可貴的共識,奠定了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也改變了往後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2008年到2016年這8年,世界上沒有人認為兩岸會有戰爭,這就是「九二共識」功能最佳的體現。

馬英九指出,維繫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方向是台灣社會的普遍主流看法,這次選舉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去年訪問大陸,台灣一項民意調查,就顯示77%的台灣民眾肯定與支持兩岸交流。去年的兩次互訪也相當成功,讓兩岸學生進一步交流,有效減少了兩岸這7年多來的緊張與對立,也讓國際社會注意到,兩岸不是一定要兵戎相見,也有透過交往達成和平的可能。

但新華社的報導並未為馬英九加上任何頭銜,且文中4度提到馬英九時,都僅以「馬英九」3字稱呼。

據了解,馬英九一行下午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後,便參訪大疆無人機的深圳全球總部,由大疆總裁羅振華親自接待。隨後轉往騰訊公司,由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全程陪同參訪。

圖為2015年11月7日時任總統馬英九(左)在新加坡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右)會面。

前總統馬英九訪中預計8日抵達北京,能否繼2015年後再度會晤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受各方關注。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二次「馬習會」機率非常高。行政院長陳建仁說,若有機會希望馬英九能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前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捍衛自由民主。但旅美中國學者鄧聿文說,馬習若二會北京不會表述任何政策突破,只是「老朋友」見面而已。

馬英九去年3月27日赴中國大陸祭祖,並率青年學子與中國大陸學生交流;應中國大陸邀請,馬英九4月1日到11日將率青年學子,赴廣東、陝西與北京,參訪中華文化歷史景點與企業,也將訪問中山大學、北京大學。

馬英九訪中行程。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灣 大陆 编辑精选

陸生團訪台 用民主迎兩岸交流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5所大學共37名師生來台訪問,陸生交流團成員包括大陸退役桌球名將丁寧(中),陸生交流團離台時,有粉絲到機場送機,丁寧也親切幫粉絲簽名並合影。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23日訊)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中國大陸5校37人來台參訪,陸生參訪團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和湖南大學等5校,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率團來台。來台訪問9天8夜行程,今天順利圓滿完成。上午訪問團抵達桃園機場,搭乘中國國際航空CA-186離台,離別時與在地台生交換禮物、並擁抱致意。

馬英九昨晚設宴歡送訪問團,訪問團團長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表示,非常感謝馬英九與馬英九基金會的邀請,相信這對大陸同學來說,都是一生難忘的旅程,這幾天行程中,他們感受到台灣同胞的歡迎與善意,讓他深刻感受兩岸同根同源,血濃於水,雙方的情感是化不開的。

馬英九指出,這次訪問政大、文化、台大、東華四所大學,大陸同學與台灣同學都有非常深入的交流與互動,這也是他今年3月帶著大九學堂同學訪問大陸後,決心推動大陸同學回訪的重要原因,他也非常欣慰這次的訪問非常成功。

在台9天跑16個行程,包含台積電的台積創新館參訪、政大、台大、故宮博物院、慈濟,還有到太魯閣、九份等觀光景點。

陸生團22日上午在台北國泰萬怡酒店與大九學堂學生互動,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也出席座談,並在會後接受媒體的訪問。

趙春山表示,他也問過陸生對台灣的看法,他們認為台灣很友善,跟在網路上看到的不一樣,看到台灣的風景與進步的狀況,對他們而言也是滿新鮮的。他認為,兩岸年輕人在一個比較穩定、平和的氣氛下,透過了這次活動互相了解。有網友認為大陸學生非常優秀、表現得體,這對兩岸相互認識是非常正面的,這樣交流下去,兩岸一定是和平。

陸生交流團成員還包括大陸退役桌球名將丁寧。丁寧曾奪下二○一六年里約奧運女單金牌,二○二一年宣布退役後,在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攻讀碩士,於今年六月畢業。訪台行程中也到政治大學與學生切磋球技,擁有高人氣的她離去時也有粉絲到機場送機合照。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五所大學組成大學代表團訪台,陸生團16日到天母棒球場手持味全龍加油棒,感受台式應援。(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曾經評價說,在兩岸冰封7年多的時候,這次大陸同學的來訪是新的階段。他同時呼籲,兩岸政府應儘速讓兩岸恢復正常交流,尤其年輕人交流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17日前往长风基金会,与台湾学生交流意见。适逢前立委黄国昌与馆长陈之汉共同举办的“七月十六上凯道,公平正义救台湾”集会活动,陆生是否有特别感触?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指出,陆生看到相关新闻时表示“感受到台湾特殊的活力及民主”,也有询问“抗议的主旨”,这就是邀请陆生来台交流的最重要目的,让陆生认识台湾从基层到民主的点点滴滴,也证明民进党政府说此行程是“统战”,完全不值一驳。

陸生團訪台結束,讓社會感受到兩岸交流回溫,北京也從中展現出交流的自信,反觀台灣卻是躊躇不前,譬如日前大陸9省37名官員最終無緣來台參加夏季旅展即是明顯例子。其實面對大陸官員或涉台系統人士前仆後繼而來,對台灣來說,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放開心胸,絕非拒人門外。

或許是兩岸官方「隔絕」已久,面對大陸當前熱情如火的態度,台灣反倒成為一位「冰山美人」,把對岸官員拒之於千里之外。原本欲參加夏季旅展的陸方37名官員,全數遭我聯審會議駁回,形同潑了一盆冷水。

陸方官員絡繹不絕赴台交流,有人會批評是來台統戰、認知作戰,但自詡民主開放的台灣,某種程度反而更應張開雙手,歡迎大陸各界人士來台。這一來是彰顯台灣自身的自信,二來反而可以讓對岸官員感受完全不同大陸政治體制的政治生態,這不正是台灣一直引以為傲的民主韌性嗎?

以此次陸生團來台的成果來看,陸生透過跟台灣各大學生交流,親身感受台灣校園的自由開放,也透過電視目睹716凱道遊行,讓他們親身感受兩岸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灣 大陆 编辑精选

陸生團訪台 奧運金牌丁寧切磋桌球技巧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5校37人來台參訪,陸生參訪團17日下午赴政治大學交流。主辦單位安排巴西里約奧運桌球金牌得主丁寧(著白衣者)與政大學生切磋桌球,她在現場技術指導拉下旋球等技巧。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18日訊)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中國大陸5校37人來台參訪,陸生參訪團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和湖南大學等5校,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率團來台。參訪團17日上午前往長風文教基金會交流,接著參訪台北101大樓;下午抵達政大。

陸生參訪團於下午2時30分到訪政大,前總統馬英九也參與其中。參訪團先與政大學生閉門座談交流,之後參觀達賢圖書館。主辦單位安排丁寧與政大學生於下午4時20分切磋桌球,以雙打形式打一場友誼交流賽。

友誼交流賽過程中,馬英九、郝平等人在旁觀賽。丁寧先與政大師生練球熱身,後與政大前桌球校隊隊長、國貿系4年級學生廖宦蒲搭檔,對戰風管系1年級學生張奐奇、復旦大學代表組合;賽事你攻我守、節奏飛快,全場沉浸於賽事中。

丁寧後又示範了不同發球技巧、進攻技術,另也帶領政大學生做拉下旋球練習。

丁寧接受媒體聯訪表示,這是第一次到台灣,在這場體育交流中感受到學生對於體育的熱情,「作為運動員最看重一點,你要熱愛這項運動」;這樣的體育互動對於彼此來說都很有收穫。

丁寧提到,這些年一路走過來,都是球迷給了很多幫助和支持,才能夠不斷地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每一個人的成功不可能只是一個人的,而是需要通過很多人共同為目標去努力,才能有機會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