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5日新冠疫情速報:香港新增18422宗多68宗死亡,香港與內地1月8日首階段通關,單向名額每日約6萬人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5日訊)香港新增18422宗新冠病毒確診,本地感染18258宗,輸入個案佔164宗。醫管局呈報多68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11936名患者離世。

19間安老及9間殘疾人士院舍,共有34名院友及3名員工確診,過去五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院舍,新增確診分別有450名院友及187名員工。

836間學校呈報1851宗個案,涉及1530名學生及321教職員。

周日起每日6萬人可進入內地 7個口岸運作

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本月8日起開始實施首階段與內地通關,單向人數約為6萬人,即每日最多有6萬名港人從海、陸、空不同口岸過關進入內地,包括5萬人可經陸路口岸,另外約1萬人經海、空及大橋到內地,入境內地後不用檢疫。

李家超說,共有7個口岸會開放,包括3個現時正運作及4個重新恢復開放的口岸,其中海、空及大橋4個口岸將全開放,不設人數限制,即港澳碼頭、中港碼頭、機場及港珠澳大橋,按運力計算,預計每日單向運力約有1萬人可北上。

至於3個陸路口岸,即深圳灣、文錦渡及落馬洲支綫,為確保安全有序及順暢進行,將設人數限制,每日北上及南下總人數上限各為5萬人,兩地人士需各自經網上預約,包括在香港持有海外護照的人士,但李家超相信有關人數很少。

李家超說,為保障內地港人回港及在港內地人返回內地,他們將不計算在5萬人中。當局會密切留意通關情況,及與內地檢視實際運作,再決定進一步增加人數及相關安排的時間。

被問到會否憂慮外國因香港與內地通關,對香港實施防疫限制,李家超說,很有信心香港發放的訊息,能令其他國家知道香港疫情受控,而且是不少外國的總領事及商會呼籲香港盡快跟內地通關。

他又形容,通關是復常的一大步,已走到距離百分之一百很近的地方,現時與復常的目標只有一步之遙,強調目前本港對疫情的限制,只餘下口罩令及隔離令。

與內地通關在即,旅議會預計農曆年後每日大約10個內地團來港。

政府不排除立法限購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

已接種三針的輕症院舍確診院友會被安排留在院舍照顧。有醫生指,醫管局外展團隊透過快速遙距診症,協助院舍確診長者看症。

 1月5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國務院發布《關於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由星期日起,從香港入境人士要出示48小時內新冠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並填寫海關健康申明卡,不再對從香港入境人士實施全員核酸檢測。

健康申報正常,而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進入社會面。健康申報異常或出現發燒等症狀人士,由海關進行抗原檢測,陽性人士若屬無症狀感染者或輕症病例,可採取居家、居所隔離或自我照護。

當日起恢復在香港和澳門國際機場轉機或過境進入內地服務,取消對港澳來往內地航班客座率限制,逐步有序增加航班數量,乘客在機上必須戴口罩。

另外,亦會恢復辦理內地居民旅遊、商務赴香港簽注,逐步有序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陸路口岸客運和水路客運,為出入境人員快捷通關提供便利,根據港澳疫情形勢和各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有序恢復內地居民赴香港及澳門旅遊。

♦澳門將會從星期日起調整防疫措施,由內地、香港或台灣入境澳門,毋須出示新冠檢測證明,由香港、台灣或中國以外國家和地區入境澳門,入境翌日起計第7日內離境前往內地時,必須出示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當日起亦會恢復澳門國際機場的轉機業務、取消對持外國護照入境人士的特別限制、取消所有口岸的強制入境健康申報及入境後的健康管理措施。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隨著疫情最高峰回落,澳門將於周日起結束疫情過渡期。截至昨日,大約25萬人上報曾感染新冠病毒,約佔澳門人口三成七,當局根據醫療機構和學校師生的調查結果,推算全澳門大約六至七成人口曾經染疫。
♦台灣新增31078宗新冠病毒本土病例。

新增45宗本土死亡個案,年齡20多歲至90多歲,全部屬重度感染個案。

新增死亡個案中有2名較年輕女性。其中一名20多歲女子在去年5月接種1劑疫苗,本身有多種慢性疾病,上星期二被發現在家中昏迷不治,採樣後確診。

另一名30多歲女性亦有慢性疾病,已接種3劑疫苗,10月中快測陽性送院,住院後陸續出現併發症,其後死亡。

由中國內地入韓短期居留旅客在機場核檢陽性比率逾3成
南韓疾病管理廳表示,昨日是由中國內地入境短期居留旅客要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措施實行第三日,新冠陽性比率上升至31.5%。

韓聯社報道,昨日由中國內地抵達仁川國際機場的旅客,其中327名短期居留人士接受核酸檢測,103人確診,比率由措施實行首日的20%升至第二天的26%,第三天是31.5%,三日平均陽性比率為26.1%。

報道說,鑒於今日起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須在登機前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入境後在機場檢測陽性比率有望降低。

♦抵韓檢測陽性後潛逃的中國籍遊客尋回

一名入境南韓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後,拒絕到酒店隔離而潛逃的40多歲中國籍遊客在首爾落網。

警方表示,男子星期二晚抵達仁川機場時檢測呈陽性,被勒令到當地一間酒店隔離,酒店電子監控顯示,防疫巴士抵達停車場約6分鐘後,他下車逃離現場。

據悉,他逃至附近的超市後,搭乘的士前往首爾。警方將調查男子潛逃理由和路線。

南韓星期一開始要求由中國內地入境短期居留旅客要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

♦印度從入境旅客檢測到11種變異株全涉Omicron

印度衛生部消息人士透露,上月24日至本月3日期間,當局在入境的國際旅客中,共檢測到11種新冠病毒的變異病毒株,全部都是Omicron的亞系病毒,包括在中國導致感染人數上升的BA.5.2和BF.7。

報道說,這段期間接受檢測的19227名旅客中,有124人呈陽性。

印度政府已經強制要求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日本、南韓、新加坡和泰國的旅客,提供病毒檢測陰性證明。

另外,瑞典政府宣布,將會要求從中國入境的旅客,持有檢測陰性證明。

♦世衛對中國疫情表關切 IATA反對再對旅客施加限制

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新冠感染激增表示關切,並敦促中國政府迅速並定期提供有關當地住院和病亡情況的數據。

歐盟建議,從中國入境的旅客在登機前取得新冠檢測陰性證明。

對於部份國家再對旅客實施限制,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對有關做法表示失望。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李家超強調設限額選口岸 考慮基於秩序及位置便民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5日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周日起,由香港入境內地不再實施全員核酸檢測,無症狀或輕症新冠確診者可以居家隔離或自我照顧。

港澳辦在微信發布新安排,香港入境人士須持有出發前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及填寫海關健康申明卡,若健康申報正常可以放行;若申報異常或有發燒,內地海關會即場為入境者進行抗原檢測,檢測結果是陽性、但屬無症狀或輕症病例,可居家隔離或自我照顧。

在口岸運行方面,兩地會逐步恢復海陸客運,又會復辦內地居民旅遊、商務赴香港簽注。

另外,內地會取消對往來香港航班載客率限制,逐步增加航班數量,加強重點城市航班接收能力,乘客搭飛機時必須佩戴口罩。

李家超強調設限額選口岸 考慮基於秩序及位置便民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設定免檢疫通關人數限額,主要考慮到秩序問題,以確保在過程不出亂、安全及暢順。至於今次選擇通關的口岸,主要是考慮地理位置,方便香港市民返回內地,另外有口岸因為有工程進行中,空間較狹窄,所以先安排其他口岸通關,政府將每日密切關注通關狀況,人數增加安排會考慮實際運作。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補充,畢竟一段時間沒有通關,考慮人數方面亦顧及到運力問題;在方便市民方面,就選擇其中一個市民能以鐵路抵達的口岸。

另外,李家超說,相信逐步有序全面通關,會盡快可實現到。他指出,與內地通關對香港的經濟刺激會非常大,很多經濟活動恢復,包括商務、公務及旅遊方面,除肯定食肆、零售和旅遊業能受惠,交通工具的營運都因此能獲得提振。

李家超說,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海外人士可經香港進入內地,對吸引外地企業和人才到香港必然有作用,這些正是香港在2023年動起來、更昌盛的理由,形容全面通關是萬眾期待,是回復正常必經的過程。

金巴港澳線取消實名制購票 港澳船務準備隨時復航

香港來往澳門的金巴即日起可毋須預約購票,而停運逾兩年的港澳渡輪亦準備復航。

營運港珠澳大橋港澳線的金巴表示,根據港澳政府要求,即日起港澳線不再實行實名制購票,同時恢復口岸現場售票,乘客亦可以透過微信公眾號或登入公司網頁預購車票。

另外,噴射飛航指,待政府批示後可隨時復航,初期每日能提供16班日間航班,來往上環碼頭及澳門氹仔北安碼頭,並循序漸進開通澳門外港碼頭及夜間航班。

陳國基:北上內地居民及南下港人不限人數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除了內地居民之外,北上到內地方面的所有人士,都需要事先在特區政府網上系統成功預約指定口岸和時段過關,有關系統今日稍後推出;至於南下到香港方面,除了香港居民,所有人士均需要事先在深圳市政府網上系統成功預約,換言之,從內地返回香港的本港居民毋須預約,並不限人數。

陳國基說,3個陸路口岸每日單向共設5萬人,其中深圳灣北上和南下分別最多1萬人、文錦渡最多5千人、落馬洲支線最多3萬5千人,至於使用小客車經港珠澳大橋過關方面,司機和乘客每日最多1千人。

陳國基說,首階段開放的口岸大致分為兩類,包括可以通過售票機制管控的機場、港珠澳大橋、港澳碼頭和中國客運碼頭,由於相關設施可按本身運載能力設定最高旅客處理量,因此毋須設人數安排,但使用小客車經港珠澳大橋過關的司機和乘客除外,他們仍然需要經預約前往內地。

另一類為陸路口岸,包括深圳灣、文錦渡和落馬洲支線將恢復旅檢服務,並設有人數安排。

陳國基指出,不論從香港入境內地的港人,或從內地入境香港的內地人士,都必須在出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才能入境。

陳國基提到,特區政府與內地相關單位將盡快檢視首階段整體實施情況,往後的初步階段將增加口岸,包括高鐵、皇崗、落馬洲、蓮塘/香園圍口岸等其他口岸,也會適當增加人數。他說,春節過後會恢復讓跨境學童每日從內地往返香港參與面授課堂,毋須在過關前網上預約,當局會繼續與內地相關單位商議防疫要求。

鄧炳強:每日通關預約分早、午、晚三個時段

香港與內地周日起免檢疫通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每日將分為3個預約過關時段,即分為早、午和晚上,成功預約的市民,須在指定口岸、日子和時段過關。

鄧炳強表示,使用3個陸路口岸,及於港珠澳大橋過關的私家車上乘客,需經預約過關。他提醒無論是北上還是南下的旅客,均須出示48小時核酸陰性結果,以及成功預約登記的紙本、截圖或電話短訊證明。

至於通關的7個口岸,都會回復疫情前的運作時間,即機場、港澳碼頭、以及港珠澳大橋口岸,都會24小時運作。至於中港客運碼頭、深圳灣口岸、文錦渡口岸和落馬洲支線口岸,回復運作至深夜及凌晨不等。

他表示,入境處以及海關在上月底開始調配人手到各口岸,而警方、入境處、海關聯同運輸署以及港鐵,近日已派數百人進行跨部門的實地演練。同時保安局亦開設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統籌各口岸的公眾秩序和安全。

他表示,通關初期各口岸可能人流較多,呼籲市民耐心等候,並在過關前確保所需文件。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世衛認為中國公布的新冠數據未充分反映實際情況, 人民日報號召爭取抗疫最終勝利, 民眾恐慌搶囤止瀉藥紙尿布,國際組織不看好中國經濟走勢

中國網傳染疫將造成排便失禁使得紙尿布一片難求,甚至買不到血氧儀而開始搶購智慧型手錶。圖為醫院塞爆看診病患。(法新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批評中國對歸因於新冠病毒的死亡的 “非常狹窄 “的新定義,稱這些死亡統計數據與中國的疫情復燃實情不相符合。中國放寬防疫管制後疫情大爆發,導致民眾瘋搶常備的退燒與止瀉藥,如今買藥難還沒結束,又因網傳染疫將造成排便失禁使得紙尿布一片難求,甚至買不到血氧儀而開始搶購智慧型手錶。與此同時人民日報周三呼籲人民爭取對新冠病毒取得“最終勝利”。

自從中國放寬疫情封控措施後,當局多次喊話,希望提振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信心,儘快恢復經濟生產。但與此同時,由於各地染疫人數大幅增多,企業停擺、外資撤離的消息也不絕於耳。有美國學者認爲,中國的復甦前景並不令人樂觀。

在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正在遭受新冠病毒巨大染疫潮肆虐。專家推估,上海市已有7成民眾在這波新冠病毒疫情被感染。有藥房負責人說,退燒藥布洛芬、體溫計等抗疫藥物、用品供貨仍較為吃緊,目前每日進貨量不穩定。

世衛批評中國 人民日報號召爭取抗疫最終勝利

譚德塞敦促中國政府提供有關新冠住院和病亡情況的數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批評中國對歸因於新冠病毒的死亡的 “非常狹窄 “的新定義,稱這些死亡統計數據與中國的疫情復燃實情不相符合。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的喉舌報紙人民日報周三呼籲人民爭取對新冠病毒取得“最終勝利”。

世衛組織今天表示,中國給予的數據並不反映中國新冠疫情的復燃情況。世衛組織衛生應急管理負責人邁克爾-瑞恩博士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認為,中國目前公布的數字在入院人數、重症監護入院人數,特別是在死亡人數方面沒有充分反映出新冠疫情的真正影響。”

中國在12月初突然放棄”清零”政策之後,中國目前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新冠病毒疫情。

儘管出現了這一前所未有的感染浪潮,但在計算病例的方法出現有爭議的變化後,中國報告的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死亡人數非常少。

從現在開始,只有直接死於與新冠病毒有關的呼吸衰竭的人才被計入死亡統計。這一方法上的變化意味着大量的死亡將不再被算作是由於新冠病毒造成的。

瑞恩博士堅持認為,”我們認為這個定義過於狹窄”。

上周,世衛組織與中國官員會面,討論病例和住院人數的激增。

中國上個月取消了嚴格的病毒遏制措施,導致 14 億人口陳現在病毒感染的危險下,自三年前該病毒在中部城市武漢出現以來,中國人口幾乎沒有天然免疫力,未受到保護。

中國許多殯儀館和醫院表示不堪重負,國際衛生專家預測今年中國至少有 100 萬人染疫死亡,但自清零政策大轉彎以來,中國每天報告的死亡人數為 5 人或更少。

中國否認國際上對中國官方統計數據有懷疑,認為這是出於政治動機,企圖抹黑中國抗擊病毒取得的成就。

中共官方報紙《人民日報》在一篇社論中表示,“中國和中國人民一定會贏得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該報駁斥了對中國三年隔離、封鎖和檢測的批評,這些措施在去年晚些時候引發了歷史性抗議活動。

但取消限制後,北京對一些國家堅持要求來自中國的遊客在出發前進行新冠檢測的決定進行反擊,稱這些規定不合理且缺乏科學依據。

日本是最新一個要求中國遊客登機前做新冠檢測的國家,加入美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的行列。歐盟衛生官員定於4日舉行會議,討論對中國旅行的協調應對措施。

自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開始以來基本上與世界隔絕的中國將從 1 月 8 日起停止要求入境旅客隔離。但仍將要求抵達的旅客在開始旅程之前接受檢測。

由於擔心中國關於疫情傳播和演變數據的缺乏準確性,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周二會見了中國科學家。該聯合國機構已邀請科中國學家提供有關病毒測序、住院、死亡和疫苗接種的詳細數據。

但總部位於英國的健康數據公司 Airfinity 表示,中國每天可能有大約 9,000 人死於新冠病毒。

據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稱,”我們會繼續要求中國提供更及時、定期和可靠的住院和死亡數據,以及更完整和實時的病毒測序。” 譚德塞說,這些數據對世衛組織和世界都是有用的,我們將鼓勵所有國家分享這些數據。據譚德塞指出:“這些數據對於世衛組織對當前形勢進行定期、快速和有力的風險評估,並相應地調整世衛組織建議和指導,仍然至關重要。”

中國疫情下謠言多 民眾恐慌搶囤止瀉藥紙尿布

中國放寬防疫管制後疫情大爆發,導致民眾瘋搶常備的退燒與止瀉藥,如今買藥難還沒結束,又因網傳染疫將造成排便失禁使得紙尿布一片難求,甚至買不到血氧儀而開始搶購智慧型手錶。

中國目前正面臨最嚴重的病例爆發。特別是在上海,該市一家主要醫院的一名高級官員周二說,三分之二的居民可能在最近幾周內被染疫。中國的經濟首都上海,這個擁有2500萬人口的城市,從4月起被嚴格封鎖了兩個月。現在許多人再回到檢疫中心檢測。

在中國其他主要城市,如北京、天津(北部)、重慶(西南部)和廣州(南部),衛生當局認為高峰期已經過去。

在上海的同仁醫院,法新社記者周二看到病人在大樓外接受緊急治療,大樓擠滿了湧入的病人。走廊里有幾十個躺在床上輸液的老年患者。有些人戴着氧氣面罩。

隨着數百萬人從1月21日起返回家鄉省份慶祝農曆新年,預計大城市中的 “新冠病毒 “浪潮將很快蔓延到衛生服務保障較少的中國農村。

周一,中國國家衛生委員會(NHC)官員在接受中國國家電視台CCTV採訪時承認,中國農村的預期爆髮帶來”巨大挑戰”。

人民日報今天引述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長方邦江教授說,臨床上一般的病毒性感冒也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型感冒癥狀,所以染疫腹瀉是正常病理反應,不要驚慌更不必杞人憂天。

不過網傳上海3日已出現亞變異株XBB1.5病例,並說感染之後會無意識腹瀉,呼籲大家囤積紙尿褲,於是紙尿褲又成了中國民眾囤積的新目標。在此之前,同樣也是社群媒體流傳一張截圖,當中指稱因Omicron變種病毒株易導致腹瀉,民眾搶完退燒藥後改搶止瀉藥“蒙脫石散”,若干販售成藥的電商平台已顯示沒貨。

但是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近日接受央視新聞節目“面對面”專訪表示,供藥難原因很多,而很重要的原因卻是民眾搶囤,並說“老百姓首先囤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引述中國新聞周刊,又因吸氣時血氧飽和度低於93%是判定染疫重症的指標之一,不少電商平台販售的血氧儀陷入缺貨狀態,原本人民幣數十元的血氧儀飆漲至千元。於是具備血氧監測功能的智慧型手錶、手環等產品備受關注而銷量驟增。

上海染疫人口估達7成 退燒藥遭搶購一空

上海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爆炸,醫院人滿為患,圖為2023年1月3日,在上海中山醫院急診科的病人躺在關閉的櫃檯旁邊的床上。 © REUTERS – STAFF

在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正在遭受新冠病毒巨大染疫潮肆虐。專家推估,上海市已有7成民眾在這波新冠病毒疫情被感染。有藥房負責人說,退燒藥布洛芬、體溫計等抗疫藥物、用品供貨仍較為吃緊,目前每日進貨量不穩定。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去年12月29日在人民日報訪問中表示,上海市從12月22日開始到達感染峰值狀態,按照估算,目前感染人數是千萬級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去年12月31日在人民日報訪問中指出,現在上海疫情傳播範圍非常廣,可能已達人口70%;這一波無癥狀感染者佔比需要進一步透過數據統計研判。

國際組織不看好中國經濟走勢

中國當局放寬封控政策,導致全國爆發新冠感染浪潮,病毒的擴散更衝擊到中國出口行業各個領域。有在華投資臺商日前表示,其所在工廠的生產線有一半以上的工人感染,導致工廠運作停擺。

過去三年,當局的嚴厲“清零”政策本已使出口業難以生存,如今疫情爆發更讓雪上加霜,業者苦不堪言。中國互聯網上更傳出,有臺商準備大規模撤走在大陸的投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指出,中國放寬封控的過程相當混亂,而消費者仍對疫情感到擔心。(美聯社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指出,中國放寬封控的過程相當混亂,而消費者仍對疫情感到擔心。綜合上述兩因素,她預測中國2023年的經濟發展可能比2022年度更糟。

克里斯塔利娜表示,中國年度性經濟發展可能持平,甚至低於全球在2022年的成長水平。輿論普遍認爲,上述推測將是過去四十年來,中國首次面臨經濟嚴重下滑的局面。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12月31日的新年講話中卻總結2022年的經濟發展良好。他表示:“我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經濟穩健發展,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超過120萬億元……,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我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採取減稅降費等系列措施爲企業紓難解困,着力解決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

華盛頓民間智庫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認爲,中國2022年與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應該會比國際貨幣基金所估計的數值更低。因爲國際貨幣基金在進行經濟增長評估時,仰賴的是中國政府所提供的數據,這當中存在虛報的成份:“現在大家預計,因爲這一次中國政府突然無預警躺平,使得疫情大量吞噬中國就業與老年人口,所以在前(2023年)三個月、第一季度,經濟很可能是負增長,而且現在2022年第四個季度也有很多預測很可能是負數。”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4日新冠疫情速報:一名中國籍旅客抵韓後檢測陽性,拒絕隔離並潛逃,周日通關福田、深圳灣及文錦渡口岸配額共5萬個 正待中央審批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4日訊)香港新增16423宗新冠確診,本地感染16022宗,輸入佔401宗。醫管局呈報多63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11868名患者離世。

23間安老及8間殘疾人士院舍共49名院友及3名員工確診,過去五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院舍,新增確診分別有484名院友及207名員工。

650間學校共呈報1320宗個案,涉及965名學生及355名教職員。

周日與內地通關 福田、深圳灣及文錦渡口岸配額共5萬個,正待中央審批

 政府正爭取最快周日與內地首階段通關,消息指,福田、深圳灣及文錦渡三個口岸共有五萬個配額,最終方案有待中央審批。

入境處在落馬洲支線及港澳客輪碼頭管制站,為開關安排進行內部演練,近300名人員參與,包括測試處理大量旅客過關的流暢度、遣返被拒絕入境人士及處理旅客證件問題等。

而在文錦渡口岸有跨境貨車出入,警員在警崗駐守。文錦渡口岸目前只准跨境貨車使用,主要運送內地供港食品,而跨境客運服務仍然有待恢復。

本港最快周日與內地首階段通關,據了解,政府已向中央提交方案,通關初期每日共有5萬個配額。

落馬洲支線連接的福田口岸,配額最多,有3.5萬個;深圳灣口岸有1萬個;文錦渡口岸就有5千個配額,相關方案仍有待拍板落實。

政府計劃設網上取籌系統,登記人要預先選定口岸,不能在過關時才決定。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通關初期配額足夠,但批評不開通高鐵,令市民無法直接到廣州探親。

有議員相信,重開高鐵牽涉班次協調問題,導致短期內未能開通。

立法會議員(新界北)張欣宇:「其實內地對哪一個站哪一班列車使用的月台、路軌已全部談妥,並已經售票,如果短時間要香港高鐵到內地,其實可能要取消其他班次或影響現時調度。我期望農曆新年前可以開通。」

張欣宇亦擔心,通關配額制會出現「黃牛」情況,沒有取得配額人士可能嘗試「衝關」,擔心屆時關口會有混亂。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通關初期配額足夠,但批評不開通高鐵,令市民無法直接到廣州探親。

立法會議員(新界西北)田北辰:「和諧號又不能乘坐到廣州,城際直通車又停運,高鐵又不開通,這件事我是最不滿,如果中國鐵路局方面列車未準備好,我們港鐵列車準備好,可營運港鐵列車。對我來說是一個天大笑話,一千億的投資,通關當日竟然用不到。」

田北辰又指不能接受羅湖口岸未能使用,即使大樓裝修亦應開放部分櫃位,讓市民過關。

藥劑師學會提醒市民不要購買來源不明散裝止痛藥。

 1月4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一名中國籍旅客抵韓後檢測陽性 拒絕隔離並潛逃

韓聯社報道,一名中國籍旅客抵達南韓仁川國際機場接受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後,拒絕接受隔離並潛逃,警方正在追捕。

報道說,一名40多歲中國籍旅客昨晚從中國內地抵達仁川機場,因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需要隔離,被安排前往設在附近酒店的臨時居留設施,但在轉移的過程中潛逃。

另外,昨日由中國內地抵達仁川機場,持有短期居留簽證入境的281人,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其中73人檢測結果呈陽性,比率達到26%,高於前日的大約20%比率。

南韓增近8萬宗確診 上周輸入個案逾3成來自中國內地

南韓過去一日新增78575宗新冠確診個案,再多54名患者離世,累計超過2929萬人染疫,32355人死亡。現有重症患者623人,連續4天超過600人。
南韓當局表示,上星期460宗境外輸入病例中,由中國內地入境病例佔31%,達到142宗。
南韓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第一次長曹圭鴻在對策本部會議上表示,確診病例雖然增減反覆,但保持穩定,目前需要對中國疫情保持高度警惕。

日本周日起將要求自中國大陸入境旅客提供新冠陰性證明

日本收緊對中國旅客的入境防控措施,首相岸田文雄表示,由周日開始,來自中國的旅客在登機前要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要在抵埗後接受核酸檢測。

岸田在新年記者會又說,日本會繼續要求航空公司限制增加來自中國的航班。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回應說,中方始終認為各國的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不應借機搞政治操弄,不應有歧視性做法,不應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

歐盟準備針對來自中國旅客實施入境檢疫措施,新西蘭拒跟隊。

歐盟衛生安全委員會開會,協調應對中國疫情的措施。歐盟委員會其後表示,大部分成員國都支持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在出發前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發言人說,所有成員國都同意,在中國取消嚴格的防疫政策後,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方式,來應對疫情發展,這些措施需要針對最合適的航班和機場,並以協調的方式實施,以確保有效性。

歐盟委員會建議的措施,亦包括建議在來自中國的航班佩戴口罩、監測來自中國航班的污水、在機場進行病毒基因監測、加強測序等。

發言人表示,現在將根據成員國的意見修改和採納措施,當地星期三下午舉行的另一場歐盟衛生官員會議,將會就這些措施有更多討論。

歐洲疾控中心上星期表示,目前不建議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措施,因為在中國流行的變種病毒在歐洲同樣存在,歐盟公民亦有相對較高的疫苗接種率。

中疾控:中國短期內由XBB引發大規模流行可能性極低。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3日新冠疫情速報:香港新增16186宗75宗死亡個案,國家衛健委稱願繼續與世衛等組織合作助早日終結疫情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3日訊)香港新增16186宗新冠病毒個案,本地個案佔15862宗,輸入個案324宗。醫院管理局新呈報75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11805名患者離世。

13間安老院舍、5間殘疾人士院舍,合共新增27名院友、4名員工感染。過去五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院舍,新增確診分別有462名院友及210名員工。

學校方面,有156間學校呈報266宗陽性個案,涉及114名學生和152名教職員。

消息︰內地與香港通關首階段先開放落馬洲,羅湖、西九高鐵站暫未開放,配額以網上取籌,約三至五萬個。

 1月3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北京的例行記者會表示,中方主管部門日前同世衛組織專門舉行視像會議,雙方就當前疫情形勢、醫療救治、疫苗接種等技術議題進行交流,並同意繼續開展技術交流,助力全球早日終結疫情。

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說,中方願繼續同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開展團結合作,助力全球早日終結疫情。

對於世衛呼籲中方分享更多疫情防控信息和數據,米鋒在北京記者會回應指,在新十條防疫優化措施發布以來,中方已於去年12月9日和30日,兩次同世衛召開技術交流會議,就當前疫情形勢、醫療救治和疫苗接種等技術議題深入交流。

他指出,疫情發生三年來,中方始終秉承公開、透明的態度,與世衛、世界各國和地區保持務實交流合作,在2020年1月主動提出並與世衛建立技術交流機制,中方專業技術部門、有關專業機構和專家,三年來一直同世衛保持密切溝通。

米鋒說,據不完全統計,雙方就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疫苗研發、病毒溯源等領域,開展60多次技術交流,並與180多個國家地區、10多個國際組織,共同舉辦300多場疫情防控技術交流活動,毫無保留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指,要依法嚴厲打擊製售假冒涉疫藥品、檢測試劑及製氧機、血氧儀等相關用品違法犯罪活動。

當局表示,要對團夥性、系列性、跨地域案件,組織專門力量開展集中破案攻堅,堅決摧毀犯罪網絡、斬斷利益鏈條。

吉林公安機關日前破獲一宗製售假冒止痛退燒藥「布洛芬」案件。

♦國家衛健委稱內地疫情防控由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

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說,要抓好農村地區防疫體系運轉、藥品供應、重症治療、老人兒童防護等工作,加強日常健康服務,突出重點人群管理,提供分級分類醫療衛生服務,特別是要發揮好中醫藥的作用。

米鋒在北京出席記者會時表示,內地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農村是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保障的重點地區,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是健康服務的重點人群。

米鋒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在各級醫療救治實踐中,中國始終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重,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對提高治癒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發揮重要作用。

♦內地元旦假期國內出遊逾五千萬人次,恢復到疫情前同期四成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在官方微博表示,經測算,今年元旦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5271.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恢復至2019年元旦節假日同期的42.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65.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恢復至2019年元旦節假日同期的35.1%。全國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總體安全平穩有序。

消息指,都市休閑、周邊遊仍佔主流,中遠程旅遊穩步復甦。長三角、珠三角成為西南、西北、中部地區旅遊目的地的主要客源地,三亞、西雙版納、昆明、廈門等地成為北京和東北三省遊客避寒跨年主要旅遊目的地。

內地昨增4804宗新冠本土確診病例,另多3宗死亡病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內地過去一日新增4804宗新冠本土確診個案,再多3名患者不治,都是本土死亡個案,其中兩宗在四川,一宗在黑龍江。

在新增本土確診個案中,廣東佔最多的1829宗,福建501宗,北京411宗。

內地至今有超過44萬宗確診, 5253人死亡, 36萬4千多人康復出院。

上海近期錄得3宗免疫逃逸能力更高的XBB.1.5變異病毒株輸入個案,內地多地民眾擔心XBB.1.5變異病毒株流入社區,因而搶購止瀉藥。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北京的例行記者會表示,中方主管部門日前同世衛組織專門舉行視像會議,雙方就當前疫情形勢、醫療救治、疫苗接種等技術議題進行交流,並同意繼續開展技術交流,助力全球早日終結疫情。

毛寧說,中方注意到,近期多國衛生健康專家表示,中國目前流行的新冠毒株之前已經在其他世界各地傳播。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新的毒株,所以沒有必要針對中國採取特別入境限制。

她強調,中方始終認為,各國的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不應借機搞政治操弄,不應有歧視性做法,不應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

澳門教青局稱逾半數師生曾新冠陽性

澳門教青局局長龔志明表示,上周向各校了解得知,超過五成至六成學生、約七成教師曾經新冠陽性,正在康復中,估計大部分學校下周一符合復課要求。

龔志明上午率領團隊到多間學校了解情況。他提到下周一復課安排時,強調師生出門前必須做一次自我抗原快測,陰性即可返校。若有班別超過4人染疫,有關班別將停課5天。

他又說,社區門診就診人數近4日已大幅回落,由之前每日約3800人問診,減至目前每日1千人以下。新增電話問診後,每日有100至200人使用,起到分流作用。

台灣宣布周五起,從大陸經港澳入境的旅客,要持有出發地乘機前48小時內的新冠檢測報告。

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本周五起至1月31日,由中國大陸啟程經香港、澳門轉機抵台旅客,必須持有啟程地點登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驗,或24小時內抗原快測報告。

根據指揮中心的資料,元旦日從中國大陸入境台灣的旅客,檢測陽性比率是25%,其中由桃園機場入境的524人當中,146人檢測陽性,由台北松山機場入境的133人當中,檢測陽性的則有18人。

南韓要求1月7日起港澳入境旅客必須持有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

比利時宣布對來自中國的航班進行污水檢測,並要求有病徵的中國旅客做病毒測試。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2日新冠疫情速報:香港增20230宗多74人離世,有內地民眾冀來港消費打疫苗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2日訊)香港新增20230宗新冠病毒個案,本地個案佔19863宗,輸入個案367宗。醫院管理局新呈報74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11730名患者離世。

19間安老院舍、9間殘疾人士院舍,合共新增31名院友、6名員工感染。過去五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院舍,新增確診分別有497名院友及174名員工。

涉及變異病毒株的陽性個案,最多依次是XBB、BQ1.1、BF.7等。

港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料本港每日15至20萬人確診,倡香港與內地核酸檢測標準看齊。

香港及內地通關在即,有立法會議員促初期最少設三萬個名額。

 1月2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在北京,有民眾期待通關後來香港消費,亦會「溝針」接種復必泰疫苗。
而內地由公布「新十條」逐步放寬防疫措施至今近一個月,有在北京的港人說,社區明顯多了人確診,他經營的食肆生意跌至新冠疫情以來最差,近日才回升。
有經濟學者對內地新一年的經濟謹慎樂觀,因疫情爆發期未結束,不知道有多大影響,需時觀察。
♦澳門的新冠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昨日新增78名新冠確診患者入住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此外,昨日有5人因新冠病毒感染離世,分別是4男1女,年齡由77至86歲,全通都有基礎疾病,其中4人無接種新冠疫苗。

♦內地新增4499宗新冠本土確診病例,添一宗死亡個案,為四川本土病例。

♦台灣新增16524宗新冠本土個案,再多26名患者離世,年齡介乎8歲至90多歲,全部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22人有癌症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史。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新增一名8歲男童染疫死亡,他在上月確診,出現腦炎症狀,其後不治。

南韓開始對由中國抵埗旅客進行「落地檢」。

南韓過去一日新增22735宗新冠確診個案,連續第6日下跌,再多53名患者離世,累計超過2913萬人染疫,32272人死亡。現有重症患者 637人,創超過8個月以來單日新高。韓聯社報道,南韓每日新增個案自上星期二有87000多宗開始,呈現穩步下降趨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指,中國放寬防疫措施後可能出現「叢林大火」般的病例。

♦法國在元旦日開始對由中國入境的旅客實施防疫措施,包括隨機抽驗由中國抵達當地的旅客,當局指會在周三的會議推動歐盟其他成員國採取一致防疫措施。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習近平:曙光就在前頭 ,尹力:要進一步降低老年患者的重症率和病亡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2日訊)中國再次爆發了“疫情海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首先強調中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以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之後承認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但他緊接著說“曙光就在前頭”。新科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元月1日主持北京新冠疫情防控會議時強調,“要進一步降低老年患者的重症率和病亡率”,

尹力書記雖然沒有提及具體數字,但似乎也間接透露了北京新一波疫情導致的老年患者的病亡率並不低,他的這一說法與中國官方公布的低到幾乎烏有的疫情死亡數據明顯矛盾。

到底是當局管理無能無力查清還是存在着一個隱瞞疫情詳情的機制不得而知,兩者或者都存在?中國到底多少人死於新冠疫情,一直是一個謎。根據官方的數字,12月7號當局“鬆綁”以來,全國死於新冠人數只有十幾個人。

中國的官方專家梁萬年12月29日這樣說:在疫情流行和快速傳播期,很難準確判斷有多少病死率、死亡率,要等疫情周期過去後,才能比較精準判斷。他的說法引起質疑的是,到底每天多少人死於新冠疫情,這是可以立即公布的,並不需要等到疫情周期過去之後。

還有一些跡象顯示,中國的一些醫生在填寫病人死因時受到了壓力。

紐約時報30日的一則報道援引北京一座私立醫院的醫生說,他們被要求“盡量不要寫重症新冠肺炎造成的呼吸衰竭”為主要死因。有跡象表明,中國官員正在對醫生施壓,不要在死亡證明上“隨意填寫新冠”。

但是,一些跡象顯示這一波“新冠海嘯”因為是幾何級爆發,因之死亡的人數是巨大的,一些很不正常的現象也在支持這一看法,邯鄲殯儀館表彰火化超額完成,廣州殯儀館延至元月10日後受理死亡,北京火葬場門外載屍車隊大擺長龍,燒不過來,拉倒通州等地排隊。

而且,僅根據傳出的訃告,北京一地短時間內病亡的知名人士相當集中,病因不詳。

中國疾控中心前首席科學家曾光12月29日表示,奧米克戎病毒傳染風暴超過想象,他估算僅北京市感染人數可能已超過80%,甚至還有可能更高。全中國染疫的超過六億。

全中國因染疫死亡的人有多少?英國健康數據分析公司Airfinity12月30日表示,考慮到中國解放後 疫情泛濫的情形,估計中國目前每天染疫死亡病例已達11000人,自12月1日以來,累計染疫死亡病例可能已達11萬人。該公司預測,中國染疫死亡將在1月23日達到峰值,到時單日死亡病例將上升至25000例左右,如果從12月1日算起,屆時累計死亡病例將達58.4萬人。該機構估計,到今年四月底,中國全境染疫死亡病例將高達170萬人。

“曙光就在前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首先強調中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以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之後承認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但他緊接著說“曙光就在前頭”。

法新社周日相關報道稱:“就在他的國家面對一場新冠疫情爆炸性增長的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曙光就在前頭’”。報道說,“在武漢出現第一批新冠病毒三年之後,中國在毫無預告的情況下終結了嚴酷的‘清零政策’”,從那時起,“中國的醫院被大量的老年患者所淹沒,火葬場人滿為患,許多藥店的發燒藥都搶購一空”。

一些網友更希望在新年致辭中對正在遭受疫情之苦的百姓表達一點關切,但強調:“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倒是再也不提一直堅持到2022年11月的“堅持清零不動搖”,清零政策被指給中國人帶來了巨大的次生災害, 造成的災難和創傷甚至遠勝於疫情本身。

許多中國人死於疫情,但在官方報告中至今不能為他們正名,僅從12月7號“鬆綁”以來,社交網絡紛傳的親友、名人死亡的消息就令人震駭,沒有在新年賀詞中悼念他們,但是他引人注目地提到了不久前逝世的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

他說:“2022年,江澤民同志離開了我們”,他在簡短的新年賀詞中再次用一個段落讚頌江澤民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範”。他曾在江澤民悼詞中已經強調了逝者的“崇高風範”:讚揚江在任期屆滿的時候“到點下車”。

在清零無法清零,疫情爆炸,被迫放棄清零之後,習近平是否也許需要前任的加持?人們注意到,習近平辦公室的書架上有了新變化,有兩張照片首次出現,一張是習近平與江澤民、胡錦濤的合影,一張是江澤民向習近平父親習仲勳敬酒的照片。

讚揚江澤民的崇高風範後,新年賀詞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北京冬奧會、神舟系列飛船“接力騰飛”,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下水等等,然後:“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繫世界的中國”。

有網友質疑,其實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中國的朋友這些年越來越少,除了與名聲不好的俄羅斯、伊朗、北朝鮮關係緊密,“可以說我國這些年在世界上越來越孤立”。“戰狼外交”也加速敗壞了中國的國際形象。

不過,講完“今天的中國”之後,提到“明天的中國”,其中一段也引起注意。他說:“中國這麼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要通過溝通協商凝聚共識”。

人們可能不敢想象這段話是對11月底爆發的“白紙運動”的某種回應。在那場運動中,一些中國人公開喊出“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 ”的口號,其政治訴求罕見地明確。但一些參與活動的青年後來遭遇當局的打壓。

還有網友懷疑地表示,十年以來,當局對言論的鉗制變本加厲,對民間的打壓有過之而無不及,“講真?要跟大家溝通協商了。”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1日新冠疫情速報:日本在入境人員中檢測出92名新冠感染者 90名來自中國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1日訊)香港新增23361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本地感染有23035宗,輸入個案有326宗。再多62名患者離世,第五波累計死亡個案增至11869宗。
18間安老院舍和6間殘疾人士院舍呈報出現陽性個案,合共41名院友及5名員工確診。過去5日內,新增確診院友共有537名,員工則有186名。假期關係,學校並無新呈報確診個案。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接受訪問時表示,通關一定要內地同意,大家都希望盡量減少經濟活動和人文往來限制,對此感到積極,但亦要務實。
李家超透露,正部署年初出訪中東,希望招攬企業及人才。至於挽留本地人才方面,他相信,當香港再發展就會有人才流入,包括到了外國的香港人,不需太憂慮有關情況。

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正努力爭取最早在本月8日實施與內地首階段通關,初期會預設合適人數安排,雙方人員往來前亦要取得陰性核酸檢測結果。

香港鐵路工會聯合會主席林偉強預期,羅湖、落馬洲和高鐵西九龍站會重開,硬件已經準備就緒。但他指出,如果幾個關口車站的同事,調回原本的車站工作,其他行車綫車站的人員會減少,可能缺乏人手處理緊急事故。

1月2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陳賽娟研究團隊料農村和中小城鎮疫情高峰將於本月中下旬出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賽娟研究團隊表示,本輪內地Omicron疫情感染人數,於元旦前後在北京、廣州、上海、重慶等城市接近尾聲。

研究團隊指,疫情高峰在郊區有所延後,而且將在春運期間因疫情擴散加速而顯著增強,估計農村和中小城鎮地區的感染高峰,將在本月中下旬出現。

研究表示,隨著疫情演變帶來的病毒傳播途徑變化,多個Omicron亞型在內地同時傳播。主要毒株包括已報道在北京和廣州等地流行的BF.7和BA.5.2,以及近期歐美地區出現的BQ.1和XBB;在這些結果中尚未發現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團隊又認為,農村和中小城鎮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而且有大量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人群,春運期間城市和農村人口流動將極大影響疫情走向。當前急需為疫情向農村地區擴散啟動應急計劃,並繼續做好高危人群全程免疫接種等。

♦日本在入境人員中檢測出92名新冠感染者 90名來自中國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31日宣布:12月30日從海外進入日本的人中有92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其中90人為30日開始進行入境檢測的從中國來日的入境人員,均為日本境內居民。 其餘兩人是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的入境者,92人中78人沒有癥狀,而有癥狀的人有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癥狀。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中國迅速蔓延,日本政府從30日起再次加強對來自中國大陸入境人員的邊境措施,要求在中國境內居住或7內之內到過中國的入境人員在機場進行試劑盒新冠抗原檢測,30日機場檢疫確診病例激增至92人,其中有90人去過中國。

在最近的機場檢疫中新增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幾乎每天都是個位數,29日入境者中新冠陽性者只有4人,30日驟然上升,呈快速增長趨勢。

92人全部於30日抵達成田機場,其中90人為曾到過中國的10至70歲男女,13人出現咳嗽、發燒等癥狀。

從30日起,日本與中國內地(不包括港澳)之間直航班級限於成田/名古屋/中部/大阪/關西機場四個機場,並已啟動措施要求航空公司不要增加航班。

日本31日新增確診病例10萬6412例,256人死亡,重症患者較前一日增加14人至588人。東京都新增感染病例1萬1189例,比前一周同日減少7542例,連續第四天比前一周同一天減少。

♦澳門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昨日新增114名確診患者入住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另外,再多兩名感染者離世。這兩名男死者都有基礎疾病,分別75及86歲。其中1人沒有接種新冠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內地過去一日新增5102宗本土新冠確診病例,新增1宗本土死亡個案,來自四川。
新增本土確診病例當中,廣東佔最多,有1784宗,北京718宗、福建562宗。至今累計5249名患者死亡,超過43萬5千宗確診病例,超過36萬人康復出院。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2年12月31日新冠疫情速報:中方:將加強與別國溝通 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提供保障,香港增29207宗確診多52人離世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2月31日訊)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中方發布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後,不少國家反響熱烈,積極歡迎中國遊客到訪。中方將結合中國公民出行意願,恢復中國公民前往具備條件的國家旅遊,中方將加強與有關國家溝通,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提供相應服務和保障,適時啟動相關工作。
汪文斌又說,中方有關部門通過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分享了中國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數據。中國有關部門將繼續密切監測病毒變異情況,依法、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同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疫情挑戰。

香港單日新増27830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當中本地個案26884宗,輸入個案946宗。死亡個案再多72宗。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說,合共有48間安老院舍及殘疾人士院舍呈報陽性個案,涉及64名院友及13名職員。另外,有51間學校呈報陽性個案,涉及95名教職員及學生。

不少市民趁除夕夜外出,準備倒數迎接2023年,有人說2022年對很多人來說很大挑戰,希望疫情在來年盡快過去。香港多處晚上會舉行倒數活動,多處有封路等措施,港鐵大部分路綫將通宵行駛。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香港疫情已到達頂峰,並會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對於疫情回落至1萬多宗時,能否取消口罩令等餘下的防疫措施,他說要檢討後再決定。

盧寵茂又說,公營醫療體系的撲熱息痛類藥物足夠維持2至6個月供應,呼籲市民毋須囤積。

至於對內地與海外入境人士疫苗接種要求有差異,盧寵茂說當局希望做到一致,亦鼓勵所有外來訪客打針。

盧寵茂:通關是眾望所歸,會穩步帶領七百萬市民過河而非跳過去。

日本宣布今日起容許香港航班可繼續載客飛抵札幌、福岡及沖繩等的機場,但要確保所有乘客過去7日沒有在中國內地逗留。

12月31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內地過去一日新增7179宗新冠本土確診個案,再多1名患者死亡,是在重慶的本土死亡病例。在新增本土確診個案中,廣東仍然佔最多,有2766宗,北京1235宗,福建500宗。內地至今有超過43萬宗確診,5248人死亡,36萬2千多人康復出院。

♦台灣新增25674宗新冠確診個案,多38宗死亡病例。死亡個案年齡介乎40歲至90多歲,全部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40多歲女患者有慢性病史,未接種疫苗,在家中昏迷、送院時已無心跳呼吸。

♦日本昨日新增14萬8072人感染新冠病毒,再多258名患者死亡,單月死亡人數增至破紀錄的7432人,重症患者較前一日增加9人至574人。報道說,死亡人數在第七波疫情後一度減少,但隨著第八波疫情擴大,從11月起激增。雖然有意見認為,Omicron病毒株令重症率下跌,但感染人數大幅增加,歲末年初假期讓人員往來活躍,感染和死亡人數進一步增加令人擔憂。

♦英國、法國及以色列要求中國出發旅客提交陰性檢測證明

英國和法國將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登機前提供48小時內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

英國政府下月5日起,要求從中國入境英格蘭的旅客,登機前提供兩天內檢測陰性證明,衛生當局亦會1月8日起,對抵達的中國旅客進行抽樣檢測。當局強調,措施是預防和臨時性質,會不斷評估最新的疫情數據。

法國政府說,旅客從中國登機前,須出示48小時內檢測陰性證明。當局亦會對從中國抵埗的旅客,隨機抽樣檢測,呈陽性的結果會進行基因測序,確定是否有新的變異病毒。

西班牙、南韓和以色列早前已經表示,將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提供檢測陰性證明。

♦南韓要求由中國入境的旅客周一起抵埗後要接受核酸檢測。

♦世衛與中國官員開會討論中國疫情,促內地分享重症及死亡數字等數據。

分类
专题 健康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港澳 生活 香港

中國三年新冠疫情管理:三幕悲劇

周五下午上市的紙質法國世界報上用頭版轉內頁的一整個版面回顧中國三年新冠清零政策的失敗。

法國世界報在華記者勒梅特撰寫的文章指出,12月7日,中國突然放棄了不論在經濟層面還是在社會層面都無法持續進行下去的新冠清零政策。

自這一天以來,在中國的官方媒體上,清零的字樣消失不見了,只有官方負責人和專家們在講一些令人費解的話,試圖挽回面子。隨着時間的流逝,中國新冠疫情管理越來越像是在滑向地獄。

不論是北京火葬場前的長長的隊伍,還是世界各國為預防新的變異株而正在紛紛出台的對中國遊客的檢疫措施,都顯現了中國新冠疫情管理的恥辱性的結局。

目前,雖然北京人重新開始了正常的生活,但是,學校關門,藥店缺藥,醫院爆滿,火葬場周圍水泄不通,大街上的出租車司機在暗示您,只要您肯付幾千塊錢的話,他可以把他的出租車改成靈車,把死者的遺體拉到鄰近的河北省的殯儀館。

中國新冠疫情管理:三幕悲劇

相關的文章寫道,中國的新冠疫情管理像所有的悲劇一樣,也是由三幕組成的。2020年是宣布抗疫勝利之年,2021年是疑惑之年,2022年則是失敗之年。

2020年,勝利之年

2020年,在災難性的年初過後,特別高效的中國宣傳機器幾乎讓人們忘記了被封在家2個多月的武漢人的痛苦;幾乎讓人們忘記了提醒朋友小心的李文亮醫生所受到的侮辱;幾乎讓人們忘記了當年1月18日武漢的一場彙聚4萬個家庭的旨在歌頌黨的超大宴席。

2020年1月28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訪問北京。代表國際衛生最高當局的譚德塞不僅沒有責問北京,反而是讚揚了中國政府採取的措施。

中國人似乎也是非常滿意。在世界其它國家隨後被困於新冠疫情的情況下,中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慶祝抗疫勝利的慶功大會。

2021年,疑惑之年

2020年底,疫苗問世了。由於中國沒有感染病例,最先研製出滅活疫苗的中國開始了疫苗外交。在中國國內,中國政府不是先給老年人施打疫苗,而是給18到59歲年齡段的人施打疫苗。

對於中國來說,病毒只能來自國外。不過,儘管中國的各項措施非常嚴苛,還是不停的有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受到封鎖。2021年1月是石家莊,隨後遼寧和安徽都有城市被封鎖。

到了2021年3月的時候,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開始和北京當局拉開了距離。而且,隨着封控的城市越來越多,中國的專家們也有了不同的意見,比如上海的張文宏醫生。不過,雖然專家們意見分歧,中國政府繼續清零政策。然而,即使是在奧密克戎到來之前,清零政策已經顯現了它的局限性。

2022年,失敗之年

2021年底,傳染性極高的奧密克戎到了中國。可是為了中共20大的順利召開,地方官員們不得不採取更加嚴苛的措施來保證清零。2022年春天,上海實施了為時兩個多月的封鎖。很多大城市的居民都幾乎是在天天做核酸。最荒唐的是,廈門當局甚至對活魚也進行核酸檢測。在貴州,9月中旬時,滿載密接者去方艙隔離的客車翻車,結果27名健康的人命喪黃泉。11月份,烏魯木齊一幢居民樓發生火災,居民因封鎖措施而無法逃生,至少10人死亡。與此同時,北京和廣州的病例也越來越多。

不論是在經濟層面還是在社會層面,甚至是在衛生防疫層面,都無法繼續的清零政策突然在12月7日被放棄。

在三年之間忙於清零、忙於建設方艙、忙於做核酸的各級政府沒有把錢投向醫院的建設,也沒有對後新冠時代進行規畫。黨的利益高於國家的利益,沒有人可以承認清零是行不通的,沒有人可以為未來做準備。好像清零不是一個權益之計,而是一個目標。

文章的作者勒梅特表示,中國的問題是,雖然中國幾乎是什麼都有計畫,可是由於領導人被認為是不會犯錯誤的,因此,中國是沒有B計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