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陳國基 彙整 - 第4页 共28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10日新冠疫情速報:香港新增9379宗多75名患者離世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10日訊)香港新增新冠病毒確診回落至4位數,新增9379宗,當中9152宗是本地感染、227宗是輸入個案。再多75名患者死亡。

13間安老及4間殘疾人士院舍共19名院友和1名員工確診,過去5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新增確診分別有288名院友及92名員工。

774間學校呈報1749宗個案,涉及1505名學生及244名教職員。

李家超稱當局爭取周日開通高鐵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當局正爭取星期日開通高鐵,現正與有關單位密切聯繫,確保做好準備,包括口岸所需的工作人員,另外亦已做好司機培訓工作。

李家超出席行會前,被問到首階段通關南下北上的人數是否較預期少時表示,政府並非考慮「一、兩天」的情況,而是關注長遠效益,相信農曆新年將至,會有更多旅客計劃往來兩地,而隨著各項活動,包括旅遊及展覽恢復,有望為零售及旅遊業帶來生機。

李家超又指出,內地來港人士要取得相關簽注及證明才能來港,而批發簽注程序剛恢復運作,預料未來會有更多人獲批來港。他又表示,政府正籌備在二月期間,舉行大型宣傳活動,希望吸引旅客及商機。至於香港會否跟隨澳門,將新冠病毒列作「風土病」,李家超表示,會留意重症及死亡等數字,基於科學數據及實際情況作考慮。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表示,相信本港已有接近500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混合免疫屏障已足夠,專家建議可盡快取消確診者隔離令。他又說,內地入境人士持核酸檢測的措施,視乎確診人數及入境人士對醫療系統影響,數周後可考慮放寬,以快測取代或完全不需要檢測。

1月10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泰國政府再次修訂防疫措施,即日起所有香港及澳門旅客入境泰國,不用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和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亦毋須出示購買包括新冠治療的旅遊保險證明,全面回復疫情前的安排。

中國暫停簽發南韓公民赴華短期簽證 韓方遺憾

中國駐南韓大使館發布通知,即日起暫停簽發南韓公民赴華短期簽證,有關措施將視乎南韓對華歧視性入境限制取消情況再作調整。

南韓外交部對中方的措施感到遺憾,已透過外交渠道向中方傳達立場。發言人又說,韓方加強防疫措施有科學和客觀依據,並一直與國際社會公開透明地分享疫情資訊,今後會繼續與中方緊密溝通。

南韓本月初收緊對中國旅客的限制,包括暫停簽發中國公民赴韓短期簽證,並要求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在出發前和抵埗後接受核酸檢測。

南韓單日新增60041宗新冠確診個案,87宗是由境外輸入,其中53人從中國入境。

另外,當地再多44名患者死亡,重症患者有541宗,較前一天增加9宗。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泰國取消中國旅客入境限制 副總理親自接機贈花環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10日訊)泰國當局近日宣布解禁防疫措施,不再要求中國入境旅客出示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接種證明,首批前往泰國的269名中國旅客,昨(9日)中午抵達曼谷蘇凡納布國際機場,泰國副總理兼公衛部長阿努廷及官員到場接機,親自送上蘭花花環、口罩等伴手禮,隆重歡迎旅客到來。

據2019年數據顯示,中國遊客為泰國海外觀光最大宗來源,約佔抵泰遊客的三分之一。對此,阿努廷表示,2023年赴泰中國旅客人數將達到700萬至1000萬人次。

在清邁從事旅行業的Anchalee表示,在疫情發生後,公司近3年幾乎沒有生意,隨著入境解禁,將開始招聘會中文的員工、司機,「很高興能夠看到中國遊客到達泰國,我敢肯定,如果你問旅遊業的任何人,所有國家中,他們最期待看到回來的是中國遊客。」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9日新冠疫情速報: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9日訊)香港新增11641宗新冠病毒確診,本地感染11318宗,輸入個案佔323宗。醫管局呈報多64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12193名患者離世。

8間安老及8間殘疾人士院舍共21名院友確診,過去5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院舍,新增確診分別有272名院友及104名員工。

908間學校呈報2668宗個案,涉及2294名學生及374教職員。

專家料通關後內地輸入個案不多,呼籲市民及時接種第四針。

林世雄︰東鐵綫每日有135班來往落馬洲列車,考慮農曆新年增班次。

周二起社區檢測中心服務擴至三歲以下。

1月9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澳門推「限藥令」關閘一帶藥房退燒藥幾絕跡,有人改為搶購止瀉藥。

日本政府宣布自今個星期四起,由澳門直飛往日本航班的入境人員,需要提供72小時內檢測陰性證明,並實施全員入境檢測。日本政府因應中國新冠疫情蔓延,加強邊境防疫措施,從星期四起,乘坐從澳門直飛日本航班的入境人士,需要提供出境前72小時內的檢測陰性證明,並在入境時接受核酸或高靈敏度抗原檢測。

內地新增14171宗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比之前一天多一倍,另多3宗死亡個案。河南省約近九千萬人受感染,強調疫情高峰已過。

輝瑞新冠口服藥因報價高未納入醫保目錄。

南韓新增19106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包括109宗輸入病例,其中74人從中國入境,同日再多35名患者死亡,重症患者較前一日增加6人至532人。疫情特別應對小組組長表示,若果重症患者人數本周趨於穩定並有所減少,下星期就可以討論解除室內口罩令的相關事宜。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8日新冠疫情速報:內地與香港今日首階段通關,香港新增14113宗多66名患者離世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8日訊)香港新增14113宗新冠病毒確診,本地感染有13682宗,輸入個案佔431宗。醫管局呈報多66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12129名患者離世。

8間安老及10間殘疾人士院舍,共有23名院友及6名員工確診。過去5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院舍,新增確診分別有309名院友及134名員工。

內地與香港今日首階段通關。

李家超:首日通關運作暢順,最終目標不設配額。

落馬洲支線口岸早上六時半開放,有市民一早過關;深圳灣口岸開關前有過百名市民排隊等過關;上水廣場有直通巴前往文錦渡口岸,有市民回內地探親及辦事。市民經澳門入境內地則仍要出示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1月8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深圳和香港的口岸今日起,分階段有序恢復內地與香港人員正常往來。
深港兩地會在實施通關後一星期內,即不遲於下周日,就第一階段的整體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在雙方形成一致意見基礎上,再研究安排實施第二階段恢復通關安排。

香港入境澳門,市民毋須再出示核酸檢測證明及使用澳門健康碼。

內地增7072宗新冠本土確診,多兩宗死亡個案。

南非發現首宗XBB.1.5新冠病毒變種個案。

歐洲多國籲民眾如非必要不要前往中國。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7日新冠疫情速報:香港增15850宗新冠多72名患者離世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7日訊)香港新增15850宗新冠病毒確診,本地感染有15341宗,輸入個案佔509宗。醫管局呈報多72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12063名患者離世。

23間安老及4間殘疾人士院舍,共有36名院友及1名員工確診,過去五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院舍,新增確診分別有382名院友及130名員工。

而香港亦發現首宗Omicron XBB.1.5變異病毒株輸入個案。世衛早前表示,Omicron XBB.1.5變異病毒株,是至今發現最具傳染性病毒株,但似乎不會引發更嚴重病情。

政府公布,明天起文錦渡口岸的貨物清關服務時間會調整為每日上午7時至下午10時。

當局表示,隨着疫情穩定受控,兩地政府明天起調整貨物清關服務時間,與旅檢服務一致。

兩地政府已就安排通知相關業界,調整文錦渡口岸運作時間不會對內地供港鮮活食品供應順暢造成影響。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表示,截至今日傍晚6時,已有超過41萬人透過網上系統,預約出境前往內地。

 1月7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澳門明起禁攜過量4種抗疫藥物及用品出境

澳門行政長官作出批示,明日起,禁止以個人自用或消費貨物的名義,攜帶過量的4種抗疫藥物及用品離開澳門,出境人士最多只可帶5盒止痛退熱藥、5盒複方感冒藥、5盒化痰止咳藥及5盒新冠快速抗原檢測試劑。出境人士如能出示醫生處方證明有醫療需要,自攜出境的藥物數量則不受此限。

當局說,雖然目前澳門抗疫藥物及用品的供應緊張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紓緩,但考慮到澳門居民的需求,以及鄰近地區有藥物供應緊張的情況,為進一步保障澳門居民的用藥需要,當局作出有關批示,防止抗疫藥物及用品被大量帶離出境。

路透社︰中國藥監局與輝瑞談判 冀獲批仿製新冠口服藥

路透社報道,中國政府正與美國輝瑞公司商討,期望獲得許可,允許內地藥廠在中國生產和銷售輝瑞新冠口服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的仿製藥。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說,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自上月底以來一直與輝瑞進行談判,希望在本月22日農曆新年前達成協議。消息人士又說,中國藥監局上月下旬與內地幾間製藥廠舉行會議,討論生產帕克斯洛維德仿製藥所需的準備工作,這些藥廠包括浙江華海藥業和石藥集團。

中國藥監局2022年2月應急附條件批准帕克斯洛維德進口註冊,用於治療多個省份的高危患者。輝瑞上月同意,透過當地一間公司將這隻藥出口到中國,以便更廣泛地使用。

報道說,中國藥監局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並未回應查詢,輝瑞發言人就表示,正積極與中國當局及所有利益相關方合作,以確保帕克斯洛維德在中國的充足供應。

內地春運客流量料逾20億人次 官員指與疫情高峰疊加

為期40天的2023年春運1月7日起在內地正式開啟,旅客亦可以開搶除夕當天的火車票。

作為乙類乙管後第一個春運,官方預計今年春運期間,客流總量將超過20億人次,相信可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七成,預料一些路線的火車票一票難求。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成光表示,預計探親流約佔春運客流的55%,務工流約佔24%。他又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春運人流高峰與疫情高峰疊加,是近年來不確定性最多、情況最為複雜、困難挑戰最大的一次春運。預計客流及貨運大幅增加,一線人員感染風險大,安全生產風險隱患亦增多。

李顯龍:多國包括中國還有疫情 籲民眾接種二價疫苗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雖然新加坡從新冠疫情中復甦,但很多國家包括中國仍有疫情,必須確保本地疫情繼續受控。他呼籲合資格的民眾接種疫苗,特別是最新的二價疫苗。

李顯龍透露,在去年12月出訪歐洲之前,已接種二價疫苗作為第四劑疫苗。

他表示,繼Omicron、XBB等變異病毒株後,如果有另一種新變異病毒株來襲,若已符合最新的接種要求會比較安全。

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加強由中國入境旅客的防疫措施,新加坡暫時未有調整。當地衛生部門日前指出,將密切關注疫情發展,若有需要,準備隨時針對部分特定國家重啟邊境管制措施。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6日新冠疫情速報:香港新增19722宗多55宗死亡個案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6日訊)香港新增19722宗新冠病毒確診,本地感染19527宗,輸入個案佔195宗。醫管局呈報多55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11991名患者離世。

22間安老及10間殘疾人士院舍,共有48名院友及4名員工確診,過去五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院舍,新增確診分別有402名院友及157名員工。

840間學校呈報1791宗個案,涉及1486名學生及305教職員。

資科辦︰截至早上8時,超過28.6萬人預約過境內地。

香港與內地周日起首階段通關,廠商會常務副會長盧金榮希望可以設立特別名額,給市民辦理急事。

深圳福田口岸不少工作人員在關口準備,附近的商舖都期望香港與內地通關後可帶動人流,改善生意。

香港公布1月8日起,取消跨境貨車司機預約申報入境作業,及在口岸進行核酸檢測等要求,只須申報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

 

 1月6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鄉村早已疫情遍地 缺醫少藥的鄉村
隨着中國春運啓動,在中國大城市蔓延的新冠疫情正向鄉村地區擴散。有專家說,這個冬季的疫情第二波高峯將以鄉村地區爲主。

這波向鄉村地區延伸的疫情早已引起了各方面的警惕。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司司長焦雅輝1月2日在面對中國官媒央視的鏡頭時說,隨着春運展開,大量人口返鄉,可能造成報復性城市人流高峯流向農村,農村疫情更加讓人擔心。

但鄉村地區的疫情蔓延其實在此前半個月就已經發生。湖南省高坪鎮衛生院的一位醫生1月4日晚匿名說,爲了應對廣泛的新冠疫情,衛生院已經捉襟見肘,“這裏很擁擠,牀位不夠,要預約;人手不夠,我們都沒休息,有半個月沒休息了。我們有時候發燒,不嚴重的話,都會繼續上班。”她強調,目前就診的多數是有基礎病的老人。

地方官媒《浙江日報》網站上一篇題爲《陽潮衝擊下的縣級醫院》的報道中提到,海鹽縣醫院近段時間日接診量最多時有1400多人,是以往的10倍;發熱門診24小時開診,除了凌晨之外,其餘時間醫護人員幾乎都是連軸轉。

中國證券報在1月2日的報道中則指出了一個相關的問題,包括鄉鎮一級的大多數基層醫生,新冠疫情爆發三年以來,主要忙於核酸和追陽,實際缺乏治療新冠的經驗,不熟悉目前正在推廣的“抗病毒藥物+激素”這樣的治療方案。

遇到鄉鎮醫院無法處理的情況時,新冠陽性病人有時不得不通過自己的渠道,尋求到更大的地方去求醫。

身在廣州的一位醫生出於安全考慮,匿名說,他的親戚多數在鄉下,但鄉鎮一級的醫院顯然對新冠疫情缺乏準備,“我現在就有兩個親戚是從鄉下接到城裏來治療的,她們那邊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對於發熱等症狀都缺少辦法,很多連靜脈注射的退燒藥都是沒有的。”

他坦率地說,對於農村感染的情況現在缺乏統計,但從他個人觀察到的情況看,目前在廣東農村,新冠感染率可能已經超過了50%。

中國政府方面對於鄉村面臨的疫情挑戰顯然是有認知的。去年12月7日,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發佈文件,要求鄉鎮衛生院對轄區內老年人合併基礎病等特殊病人實施健康監測,提前摸清底數,根據健康風險等級實施分級健康管理。

12月31日,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又聯合發文(《加強當前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加強縣級醫院重症和傳染病醫療資源建設。

在北京,外交部再回應有國家對來自中國的入境旅客採取防疫限制,發言人毛寧說,針對有些國家不合理的做法,中方將結合疫情情況和防控需要,按照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
毛寧又說,應世衛方面邀請,中方昨天派專家參加了世衛組織成員國通報會,介紹了中國新冠疫情防控舉措、變異毒株監測、新冠疫苗接種及臨床救治等情況,並同成員國積極互動。

毛寧稱,注意到世衛組織表示,中方正持續上傳病毒基因測序數據,在過去幾周加大疫情資訊的分享力度,中方願繼續同包括世衛在內的國際社會加強合作,更好應對疫情挑戰。

內地修訂新冠診療方案 增加抗原檢測陽性作為診斷標準

國家衛健委公布最新的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提出多項修訂,包括增加抗原檢測陽性作為診斷標準。

方案提出,考慮到多數感染者居家治療,抗原檢測操作簡便,而且抗原檢測對病毒載量較高的感染者,有較好的檢測靈敏性,今次的修訂能令這類型感染者能夠通過抗原檢測得到及時診斷。

方案亦提出不再判定「疑似病例」,文件解釋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過核酸和抗原檢測等,實現及時、快速、準確診斷,不會出現檢測較長時間不能明確的情況。

其他修訂包括,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離收治」、將國家已經批准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納入新版診療方案等。出院標準亦有調整,對核酸檢測不再有要求,而是根據臨床病情決定。

南韓增5.6萬宗確診 輸入個案有八成來自中國

南韓新增56954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連續三日維持在6萬宗以下,再多75名患者死亡,重症患者較前一日減少23人至548人。

防疫部門表示,新增的258宗輸入個案中,有八成來自中國。

南韓政府早前要求從中國入境的旅客,必須在登機前出示檢測陰性證明,入境後亦要做核酸檢測。從明日起,來自香港和澳門的旅客,同樣要出示出發前的檢測陰性證明。

當局又說,將會依法依規對早前因為逃避隔離而被捕的中國旅客嚴肅問責。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5日新冠疫情速報:香港新增18422宗多68宗死亡,香港與內地1月8日首階段通關,單向名額每日約6萬人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5日訊)香港新增18422宗新冠病毒確診,本地感染18258宗,輸入個案佔164宗。醫管局呈報多68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11936名患者離世。

19間安老及9間殘疾人士院舍,共有34名院友及3名員工確診,過去五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院舍,新增確診分別有450名院友及187名員工。

836間學校呈報1851宗個案,涉及1530名學生及321教職員。

周日起每日6萬人可進入內地 7個口岸運作

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本月8日起開始實施首階段與內地通關,單向人數約為6萬人,即每日最多有6萬名港人從海、陸、空不同口岸過關進入內地,包括5萬人可經陸路口岸,另外約1萬人經海、空及大橋到內地,入境內地後不用檢疫。

李家超說,共有7個口岸會開放,包括3個現時正運作及4個重新恢復開放的口岸,其中海、空及大橋4個口岸將全開放,不設人數限制,即港澳碼頭、中港碼頭、機場及港珠澳大橋,按運力計算,預計每日單向運力約有1萬人可北上。

至於3個陸路口岸,即深圳灣、文錦渡及落馬洲支綫,為確保安全有序及順暢進行,將設人數限制,每日北上及南下總人數上限各為5萬人,兩地人士需各自經網上預約,包括在香港持有海外護照的人士,但李家超相信有關人數很少。

李家超說,為保障內地港人回港及在港內地人返回內地,他們將不計算在5萬人中。當局會密切留意通關情況,及與內地檢視實際運作,再決定進一步增加人數及相關安排的時間。

被問到會否憂慮外國因香港與內地通關,對香港實施防疫限制,李家超說,很有信心香港發放的訊息,能令其他國家知道香港疫情受控,而且是不少外國的總領事及商會呼籲香港盡快跟內地通關。

他又形容,通關是復常的一大步,已走到距離百分之一百很近的地方,現時與復常的目標只有一步之遙,強調目前本港對疫情的限制,只餘下口罩令及隔離令。

與內地通關在即,旅議會預計農曆年後每日大約10個內地團來港。

政府不排除立法限購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

已接種三針的輕症院舍確診院友會被安排留在院舍照顧。有醫生指,醫管局外展團隊透過快速遙距診症,協助院舍確診長者看症。

 1月5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國務院發布《關於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由星期日起,從香港入境人士要出示48小時內新冠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並填寫海關健康申明卡,不再對從香港入境人士實施全員核酸檢測。

健康申報正常,而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進入社會面。健康申報異常或出現發燒等症狀人士,由海關進行抗原檢測,陽性人士若屬無症狀感染者或輕症病例,可採取居家、居所隔離或自我照護。

當日起恢復在香港和澳門國際機場轉機或過境進入內地服務,取消對港澳來往內地航班客座率限制,逐步有序增加航班數量,乘客在機上必須戴口罩。

另外,亦會恢復辦理內地居民旅遊、商務赴香港簽注,逐步有序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陸路口岸客運和水路客運,為出入境人員快捷通關提供便利,根據港澳疫情形勢和各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有序恢復內地居民赴香港及澳門旅遊。

♦澳門將會從星期日起調整防疫措施,由內地、香港或台灣入境澳門,毋須出示新冠檢測證明,由香港、台灣或中國以外國家和地區入境澳門,入境翌日起計第7日內離境前往內地時,必須出示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當日起亦會恢復澳門國際機場的轉機業務、取消對持外國護照入境人士的特別限制、取消所有口岸的強制入境健康申報及入境後的健康管理措施。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隨著疫情最高峰回落,澳門將於周日起結束疫情過渡期。截至昨日,大約25萬人上報曾感染新冠病毒,約佔澳門人口三成七,當局根據醫療機構和學校師生的調查結果,推算全澳門大約六至七成人口曾經染疫。
♦台灣新增31078宗新冠病毒本土病例。

新增45宗本土死亡個案,年齡20多歲至90多歲,全部屬重度感染個案。

新增死亡個案中有2名較年輕女性。其中一名20多歲女子在去年5月接種1劑疫苗,本身有多種慢性疾病,上星期二被發現在家中昏迷不治,採樣後確診。

另一名30多歲女性亦有慢性疾病,已接種3劑疫苗,10月中快測陽性送院,住院後陸續出現併發症,其後死亡。

由中國內地入韓短期居留旅客在機場核檢陽性比率逾3成
南韓疾病管理廳表示,昨日是由中國內地入境短期居留旅客要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措施實行第三日,新冠陽性比率上升至31.5%。

韓聯社報道,昨日由中國內地抵達仁川國際機場的旅客,其中327名短期居留人士接受核酸檢測,103人確診,比率由措施實行首日的20%升至第二天的26%,第三天是31.5%,三日平均陽性比率為26.1%。

報道說,鑒於今日起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須在登機前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入境後在機場檢測陽性比率有望降低。

♦抵韓檢測陽性後潛逃的中國籍遊客尋回

一名入境南韓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後,拒絕到酒店隔離而潛逃的40多歲中國籍遊客在首爾落網。

警方表示,男子星期二晚抵達仁川機場時檢測呈陽性,被勒令到當地一間酒店隔離,酒店電子監控顯示,防疫巴士抵達停車場約6分鐘後,他下車逃離現場。

據悉,他逃至附近的超市後,搭乘的士前往首爾。警方將調查男子潛逃理由和路線。

南韓星期一開始要求由中國內地入境短期居留旅客要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

♦印度從入境旅客檢測到11種變異株全涉Omicron

印度衛生部消息人士透露,上月24日至本月3日期間,當局在入境的國際旅客中,共檢測到11種新冠病毒的變異病毒株,全部都是Omicron的亞系病毒,包括在中國導致感染人數上升的BA.5.2和BF.7。

報道說,這段期間接受檢測的19227名旅客中,有124人呈陽性。

印度政府已經強制要求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日本、南韓、新加坡和泰國的旅客,提供病毒檢測陰性證明。

另外,瑞典政府宣布,將會要求從中國入境的旅客,持有檢測陰性證明。

♦世衛對中國疫情表關切 IATA反對再對旅客施加限制

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新冠感染激增表示關切,並敦促中國政府迅速並定期提供有關當地住院和病亡情況的數據。

歐盟建議,從中國入境的旅客在登機前取得新冠檢測陰性證明。

對於部份國家再對旅客實施限制,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對有關做法表示失望。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李家超強調設限額選口岸 考慮基於秩序及位置便民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5日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周日起,由香港入境內地不再實施全員核酸檢測,無症狀或輕症新冠確診者可以居家隔離或自我照顧。

港澳辦在微信發布新安排,香港入境人士須持有出發前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及填寫海關健康申明卡,若健康申報正常可以放行;若申報異常或有發燒,內地海關會即場為入境者進行抗原檢測,檢測結果是陽性、但屬無症狀或輕症病例,可居家隔離或自我照顧。

在口岸運行方面,兩地會逐步恢復海陸客運,又會復辦內地居民旅遊、商務赴香港簽注。

另外,內地會取消對往來香港航班載客率限制,逐步增加航班數量,加強重點城市航班接收能力,乘客搭飛機時必須佩戴口罩。

李家超強調設限額選口岸 考慮基於秩序及位置便民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設定免檢疫通關人數限額,主要考慮到秩序問題,以確保在過程不出亂、安全及暢順。至於今次選擇通關的口岸,主要是考慮地理位置,方便香港市民返回內地,另外有口岸因為有工程進行中,空間較狹窄,所以先安排其他口岸通關,政府將每日密切關注通關狀況,人數增加安排會考慮實際運作。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補充,畢竟一段時間沒有通關,考慮人數方面亦顧及到運力問題;在方便市民方面,就選擇其中一個市民能以鐵路抵達的口岸。

另外,李家超說,相信逐步有序全面通關,會盡快可實現到。他指出,與內地通關對香港的經濟刺激會非常大,很多經濟活動恢復,包括商務、公務及旅遊方面,除肯定食肆、零售和旅遊業能受惠,交通工具的營運都因此能獲得提振。

李家超說,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海外人士可經香港進入內地,對吸引外地企業和人才到香港必然有作用,這些正是香港在2023年動起來、更昌盛的理由,形容全面通關是萬眾期待,是回復正常必經的過程。

金巴港澳線取消實名制購票 港澳船務準備隨時復航

香港來往澳門的金巴即日起可毋須預約購票,而停運逾兩年的港澳渡輪亦準備復航。

營運港珠澳大橋港澳線的金巴表示,根據港澳政府要求,即日起港澳線不再實行實名制購票,同時恢復口岸現場售票,乘客亦可以透過微信公眾號或登入公司網頁預購車票。

另外,噴射飛航指,待政府批示後可隨時復航,初期每日能提供16班日間航班,來往上環碼頭及澳門氹仔北安碼頭,並循序漸進開通澳門外港碼頭及夜間航班。

陳國基:北上內地居民及南下港人不限人數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除了內地居民之外,北上到內地方面的所有人士,都需要事先在特區政府網上系統成功預約指定口岸和時段過關,有關系統今日稍後推出;至於南下到香港方面,除了香港居民,所有人士均需要事先在深圳市政府網上系統成功預約,換言之,從內地返回香港的本港居民毋須預約,並不限人數。

陳國基說,3個陸路口岸每日單向共設5萬人,其中深圳灣北上和南下分別最多1萬人、文錦渡最多5千人、落馬洲支線最多3萬5千人,至於使用小客車經港珠澳大橋過關方面,司機和乘客每日最多1千人。

陳國基說,首階段開放的口岸大致分為兩類,包括可以通過售票機制管控的機場、港珠澳大橋、港澳碼頭和中國客運碼頭,由於相關設施可按本身運載能力設定最高旅客處理量,因此毋須設人數安排,但使用小客車經港珠澳大橋過關的司機和乘客除外,他們仍然需要經預約前往內地。

另一類為陸路口岸,包括深圳灣、文錦渡和落馬洲支線將恢復旅檢服務,並設有人數安排。

陳國基指出,不論從香港入境內地的港人,或從內地入境香港的內地人士,都必須在出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才能入境。

陳國基提到,特區政府與內地相關單位將盡快檢視首階段整體實施情況,往後的初步階段將增加口岸,包括高鐵、皇崗、落馬洲、蓮塘/香園圍口岸等其他口岸,也會適當增加人數。他說,春節過後會恢復讓跨境學童每日從內地往返香港參與面授課堂,毋須在過關前網上預約,當局會繼續與內地相關單位商議防疫要求。

鄧炳強:每日通關預約分早、午、晚三個時段

香港與內地周日起免檢疫通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每日將分為3個預約過關時段,即分為早、午和晚上,成功預約的市民,須在指定口岸、日子和時段過關。

鄧炳強表示,使用3個陸路口岸,及於港珠澳大橋過關的私家車上乘客,需經預約過關。他提醒無論是北上還是南下的旅客,均須出示48小時核酸陰性結果,以及成功預約登記的紙本、截圖或電話短訊證明。

至於通關的7個口岸,都會回復疫情前的運作時間,即機場、港澳碼頭、以及港珠澳大橋口岸,都會24小時運作。至於中港客運碼頭、深圳灣口岸、文錦渡口岸和落馬洲支線口岸,回復運作至深夜及凌晨不等。

他表示,入境處以及海關在上月底開始調配人手到各口岸,而警方、入境處、海關聯同運輸署以及港鐵,近日已派數百人進行跨部門的實地演練。同時保安局亦開設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統籌各口岸的公眾秩序和安全。

他表示,通關初期各口岸可能人流較多,呼籲市民耐心等候,並在過關前確保所需文件。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世衛認為中國公布的新冠數據未充分反映實際情況, 人民日報號召爭取抗疫最終勝利, 民眾恐慌搶囤止瀉藥紙尿布,國際組織不看好中國經濟走勢

中國網傳染疫將造成排便失禁使得紙尿布一片難求,甚至買不到血氧儀而開始搶購智慧型手錶。圖為醫院塞爆看診病患。(法新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批評中國對歸因於新冠病毒的死亡的 “非常狹窄 “的新定義,稱這些死亡統計數據與中國的疫情復燃實情不相符合。中國放寬防疫管制後疫情大爆發,導致民眾瘋搶常備的退燒與止瀉藥,如今買藥難還沒結束,又因網傳染疫將造成排便失禁使得紙尿布一片難求,甚至買不到血氧儀而開始搶購智慧型手錶。與此同時人民日報周三呼籲人民爭取對新冠病毒取得“最終勝利”。

自從中國放寬疫情封控措施後,當局多次喊話,希望提振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信心,儘快恢復經濟生產。但與此同時,由於各地染疫人數大幅增多,企業停擺、外資撤離的消息也不絕於耳。有美國學者認爲,中國的復甦前景並不令人樂觀。

在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正在遭受新冠病毒巨大染疫潮肆虐。專家推估,上海市已有7成民眾在這波新冠病毒疫情被感染。有藥房負責人說,退燒藥布洛芬、體溫計等抗疫藥物、用品供貨仍較為吃緊,目前每日進貨量不穩定。

世衛批評中國 人民日報號召爭取抗疫最終勝利

譚德塞敦促中國政府提供有關新冠住院和病亡情況的數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批評中國對歸因於新冠病毒的死亡的 “非常狹窄 “的新定義,稱這些死亡統計數據與中國的疫情復燃實情不相符合。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的喉舌報紙人民日報周三呼籲人民爭取對新冠病毒取得“最終勝利”。

世衛組織今天表示,中國給予的數據並不反映中國新冠疫情的復燃情況。世衛組織衛生應急管理負責人邁克爾-瑞恩博士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認為,中國目前公布的數字在入院人數、重症監護入院人數,特別是在死亡人數方面沒有充分反映出新冠疫情的真正影響。”

中國在12月初突然放棄”清零”政策之後,中國目前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新冠病毒疫情。

儘管出現了這一前所未有的感染浪潮,但在計算病例的方法出現有爭議的變化後,中國報告的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死亡人數非常少。

從現在開始,只有直接死於與新冠病毒有關的呼吸衰竭的人才被計入死亡統計。這一方法上的變化意味着大量的死亡將不再被算作是由於新冠病毒造成的。

瑞恩博士堅持認為,”我們認為這個定義過於狹窄”。

上周,世衛組織與中國官員會面,討論病例和住院人數的激增。

中國上個月取消了嚴格的病毒遏制措施,導致 14 億人口陳現在病毒感染的危險下,自三年前該病毒在中部城市武漢出現以來,中國人口幾乎沒有天然免疫力,未受到保護。

中國許多殯儀館和醫院表示不堪重負,國際衛生專家預測今年中國至少有 100 萬人染疫死亡,但自清零政策大轉彎以來,中國每天報告的死亡人數為 5 人或更少。

中國否認國際上對中國官方統計數據有懷疑,認為這是出於政治動機,企圖抹黑中國抗擊病毒取得的成就。

中共官方報紙《人民日報》在一篇社論中表示,“中國和中國人民一定會贏得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該報駁斥了對中國三年隔離、封鎖和檢測的批評,這些措施在去年晚些時候引發了歷史性抗議活動。

但取消限制後,北京對一些國家堅持要求來自中國的遊客在出發前進行新冠檢測的決定進行反擊,稱這些規定不合理且缺乏科學依據。

日本是最新一個要求中國遊客登機前做新冠檢測的國家,加入美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的行列。歐盟衛生官員定於4日舉行會議,討論對中國旅行的協調應對措施。

自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開始以來基本上與世界隔絕的中國將從 1 月 8 日起停止要求入境旅客隔離。但仍將要求抵達的旅客在開始旅程之前接受檢測。

由於擔心中國關於疫情傳播和演變數據的缺乏準確性,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周二會見了中國科學家。該聯合國機構已邀請科中國學家提供有關病毒測序、住院、死亡和疫苗接種的詳細數據。

但總部位於英國的健康數據公司 Airfinity 表示,中國每天可能有大約 9,000 人死於新冠病毒。

據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稱,”我們會繼續要求中國提供更及時、定期和可靠的住院和死亡數據,以及更完整和實時的病毒測序。” 譚德塞說,這些數據對世衛組織和世界都是有用的,我們將鼓勵所有國家分享這些數據。據譚德塞指出:“這些數據對於世衛組織對當前形勢進行定期、快速和有力的風險評估,並相應地調整世衛組織建議和指導,仍然至關重要。”

中國疫情下謠言多 民眾恐慌搶囤止瀉藥紙尿布

中國放寬防疫管制後疫情大爆發,導致民眾瘋搶常備的退燒與止瀉藥,如今買藥難還沒結束,又因網傳染疫將造成排便失禁使得紙尿布一片難求,甚至買不到血氧儀而開始搶購智慧型手錶。

中國目前正面臨最嚴重的病例爆發。特別是在上海,該市一家主要醫院的一名高級官員周二說,三分之二的居民可能在最近幾周內被染疫。中國的經濟首都上海,這個擁有2500萬人口的城市,從4月起被嚴格封鎖了兩個月。現在許多人再回到檢疫中心檢測。

在中國其他主要城市,如北京、天津(北部)、重慶(西南部)和廣州(南部),衛生當局認為高峰期已經過去。

在上海的同仁醫院,法新社記者周二看到病人在大樓外接受緊急治療,大樓擠滿了湧入的病人。走廊里有幾十個躺在床上輸液的老年患者。有些人戴着氧氣面罩。

隨着數百萬人從1月21日起返回家鄉省份慶祝農曆新年,預計大城市中的 “新冠病毒 “浪潮將很快蔓延到衛生服務保障較少的中國農村。

周一,中國國家衛生委員會(NHC)官員在接受中國國家電視台CCTV採訪時承認,中國農村的預期爆髮帶來”巨大挑戰”。

人民日報今天引述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長方邦江教授說,臨床上一般的病毒性感冒也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型感冒癥狀,所以染疫腹瀉是正常病理反應,不要驚慌更不必杞人憂天。

不過網傳上海3日已出現亞變異株XBB1.5病例,並說感染之後會無意識腹瀉,呼籲大家囤積紙尿褲,於是紙尿褲又成了中國民眾囤積的新目標。在此之前,同樣也是社群媒體流傳一張截圖,當中指稱因Omicron變種病毒株易導致腹瀉,民眾搶完退燒藥後改搶止瀉藥“蒙脫石散”,若干販售成藥的電商平台已顯示沒貨。

但是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近日接受央視新聞節目“面對面”專訪表示,供藥難原因很多,而很重要的原因卻是民眾搶囤,並說“老百姓首先囤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引述中國新聞周刊,又因吸氣時血氧飽和度低於93%是判定染疫重症的指標之一,不少電商平台販售的血氧儀陷入缺貨狀態,原本人民幣數十元的血氧儀飆漲至千元。於是具備血氧監測功能的智慧型手錶、手環等產品備受關注而銷量驟增。

上海染疫人口估達7成 退燒藥遭搶購一空

上海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爆炸,醫院人滿為患,圖為2023年1月3日,在上海中山醫院急診科的病人躺在關閉的櫃檯旁邊的床上。 © REUTERS – STAFF

在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正在遭受新冠病毒巨大染疫潮肆虐。專家推估,上海市已有7成民眾在這波新冠病毒疫情被感染。有藥房負責人說,退燒藥布洛芬、體溫計等抗疫藥物、用品供貨仍較為吃緊,目前每日進貨量不穩定。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去年12月29日在人民日報訪問中表示,上海市從12月22日開始到達感染峰值狀態,按照估算,目前感染人數是千萬級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去年12月31日在人民日報訪問中指出,現在上海疫情傳播範圍非常廣,可能已達人口70%;這一波無癥狀感染者佔比需要進一步透過數據統計研判。

國際組織不看好中國經濟走勢

中國當局放寬封控政策,導致全國爆發新冠感染浪潮,病毒的擴散更衝擊到中國出口行業各個領域。有在華投資臺商日前表示,其所在工廠的生產線有一半以上的工人感染,導致工廠運作停擺。

過去三年,當局的嚴厲“清零”政策本已使出口業難以生存,如今疫情爆發更讓雪上加霜,業者苦不堪言。中國互聯網上更傳出,有臺商準備大規模撤走在大陸的投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指出,中國放寬封控的過程相當混亂,而消費者仍對疫情感到擔心。(美聯社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指出,中國放寬封控的過程相當混亂,而消費者仍對疫情感到擔心。綜合上述兩因素,她預測中國2023年的經濟發展可能比2022年度更糟。

克里斯塔利娜表示,中國年度性經濟發展可能持平,甚至低於全球在2022年的成長水平。輿論普遍認爲,上述推測將是過去四十年來,中國首次面臨經濟嚴重下滑的局面。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12月31日的新年講話中卻總結2022年的經濟發展良好。他表示:“我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經濟穩健發展,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超過120萬億元……,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我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採取減稅降費等系列措施爲企業紓難解困,着力解決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

華盛頓民間智庫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認爲,中國2022年與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應該會比國際貨幣基金所估計的數值更低。因爲國際貨幣基金在進行經濟增長評估時,仰賴的是中國政府所提供的數據,這當中存在虛報的成份:“現在大家預計,因爲這一次中國政府突然無預警躺平,使得疫情大量吞噬中國就業與老年人口,所以在前(2023年)三個月、第一季度,經濟很可能是負增長,而且現在2022年第四個季度也有很多預測很可能是負數。”

分类
一路风情 专题 兩岸 国际 大陆 新冠肺炎 编辑精选

2023年1月4日新冠疫情速報:一名中國籍旅客抵韓後檢測陽性,拒絕隔離並潛逃,周日通關福田、深圳灣及文錦渡口岸配額共5萬個 正待中央審批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香港1月4日訊)香港新增16423宗新冠確診,本地感染16022宗,輸入佔401宗。醫管局呈報多63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11868名患者離世。

23間安老及8間殘疾人士院舍共49名院友及3名員工確診,過去五天內曾呈報陽性個案院舍,新增確診分別有484名院友及207名員工。

650間學校共呈報1320宗個案,涉及965名學生及355名教職員。

周日與內地通關 福田、深圳灣及文錦渡口岸配額共5萬個,正待中央審批

 政府正爭取最快周日與內地首階段通關,消息指,福田、深圳灣及文錦渡三個口岸共有五萬個配額,最終方案有待中央審批。

入境處在落馬洲支線及港澳客輪碼頭管制站,為開關安排進行內部演練,近300名人員參與,包括測試處理大量旅客過關的流暢度、遣返被拒絕入境人士及處理旅客證件問題等。

而在文錦渡口岸有跨境貨車出入,警員在警崗駐守。文錦渡口岸目前只准跨境貨車使用,主要運送內地供港食品,而跨境客運服務仍然有待恢復。

本港最快周日與內地首階段通關,據了解,政府已向中央提交方案,通關初期每日共有5萬個配額。

落馬洲支線連接的福田口岸,配額最多,有3.5萬個;深圳灣口岸有1萬個;文錦渡口岸就有5千個配額,相關方案仍有待拍板落實。

政府計劃設網上取籌系統,登記人要預先選定口岸,不能在過關時才決定。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通關初期配額足夠,但批評不開通高鐵,令市民無法直接到廣州探親。

有議員相信,重開高鐵牽涉班次協調問題,導致短期內未能開通。

立法會議員(新界北)張欣宇:「其實內地對哪一個站哪一班列車使用的月台、路軌已全部談妥,並已經售票,如果短時間要香港高鐵到內地,其實可能要取消其他班次或影響現時調度。我期望農曆新年前可以開通。」

張欣宇亦擔心,通關配額制會出現「黃牛」情況,沒有取得配額人士可能嘗試「衝關」,擔心屆時關口會有混亂。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通關初期配額足夠,但批評不開通高鐵,令市民無法直接到廣州探親。

立法會議員(新界西北)田北辰:「和諧號又不能乘坐到廣州,城際直通車又停運,高鐵又不開通,這件事我是最不滿,如果中國鐵路局方面列車未準備好,我們港鐵列車準備好,可營運港鐵列車。對我來說是一個天大笑話,一千億的投資,通關當日竟然用不到。」

田北辰又指不能接受羅湖口岸未能使用,即使大樓裝修亦應開放部分櫃位,讓市民過關。

藥劑師學會提醒市民不要購買來源不明散裝止痛藥。

 1月4日相关地方疫情速報:

一名中國籍旅客抵韓後檢測陽性 拒絕隔離並潛逃

韓聯社報道,一名中國籍旅客抵達南韓仁川國際機場接受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後,拒絕接受隔離並潛逃,警方正在追捕。

報道說,一名40多歲中國籍旅客昨晚從中國內地抵達仁川機場,因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需要隔離,被安排前往設在附近酒店的臨時居留設施,但在轉移的過程中潛逃。

另外,昨日由中國內地抵達仁川機場,持有短期居留簽證入境的281人,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其中73人檢測結果呈陽性,比率達到26%,高於前日的大約20%比率。

南韓增近8萬宗確診 上周輸入個案逾3成來自中國內地

南韓過去一日新增78575宗新冠確診個案,再多54名患者離世,累計超過2929萬人染疫,32355人死亡。現有重症患者623人,連續4天超過600人。
南韓當局表示,上星期460宗境外輸入病例中,由中國內地入境病例佔31%,達到142宗。
南韓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第一次長曹圭鴻在對策本部會議上表示,確診病例雖然增減反覆,但保持穩定,目前需要對中國疫情保持高度警惕。

日本周日起將要求自中國大陸入境旅客提供新冠陰性證明

日本收緊對中國旅客的入境防控措施,首相岸田文雄表示,由周日開始,來自中國的旅客在登機前要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要在抵埗後接受核酸檢測。

岸田在新年記者會又說,日本會繼續要求航空公司限制增加來自中國的航班。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回應說,中方始終認為各國的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不應借機搞政治操弄,不應有歧視性做法,不應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

歐盟準備針對來自中國旅客實施入境檢疫措施,新西蘭拒跟隊。

歐盟衛生安全委員會開會,協調應對中國疫情的措施。歐盟委員會其後表示,大部分成員國都支持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在出發前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發言人說,所有成員國都同意,在中國取消嚴格的防疫政策後,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方式,來應對疫情發展,這些措施需要針對最合適的航班和機場,並以協調的方式實施,以確保有效性。

歐盟委員會建議的措施,亦包括建議在來自中國的航班佩戴口罩、監測來自中國航班的污水、在機場進行病毒基因監測、加強測序等。

發言人表示,現在將根據成員國的意見修改和採納措施,當地星期三下午舉行的另一場歐盟衛生官員會議,將會就這些措施有更多討論。

歐洲疾控中心上星期表示,目前不建議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措施,因為在中國流行的變種病毒在歐洲同樣存在,歐盟公民亦有相對較高的疫苗接種率。

中疾控:中國短期內由XBB引發大規模流行可能性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