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郭台銘 彙整 - 第2页 共7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台灣大選落幕:介選難奏效 投票順利 超複雜的三角競爭

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13日投開票,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558萬6019票、得票率40.05%當選,這也打破8年政黨輪替魔咒,民進黨將連續執政3任總統,創下紀錄。

立委部分,區域立委應選73人,國民黨當選36人、民進黨36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1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應選34人,國民黨13人、民進黨13人、民眾黨8人。

著名的台灣選舉專家,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約18%選票流向了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這恰恰是賴清德少於蔡英文4年前得票的部分。

賴蕭配當選破8年政黨輪替魔咒,各種有趣的分析不斷流出,因為這是一次超複雜的三角競爭,或許連介選也難以奏效。美國學者葛來儀今天評論台灣總統大選表示,民進黨史無前例3連勝將使中國失望,但不太可能刺激北京的統一策略在短期內發生變化。

中國國台辦:民進黨不能代表台島主流民意 台灣是中國的台灣,這次選舉改變不到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

台灣外交部今天表示,感謝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參眾兩院關鍵委員會領袖、兩院「國會台灣連線」共同主席等,超過百名國會兩院跨黨派重量級議員祝賀台灣完成大選,將持續合作深化台美夥伴關係。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14日訊)2024台灣總統大選結果13日出爐,民進黨賴清德贏下最終勝利。

對於總統選票部分,由於出現民眾黨柯文哲而形成三人競選,給這次選舉帶來一系列附加的變數:柯文哲的選民會不會“棄保”而有利於國民黨侯友宜?直到選戰的最後幾天,人們才認定柯文哲選民不會“棄保”,但難以得到數字的估計。

最終結果顯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這次大選得票率約40%,相較於前次蔡英文連任成功的得票率減少約18%。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專精中國及台灣政治等領域的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說,民進黨的蔡總統政府跟過去導致政黨輪替的政府不同,蔡政府在任期內一直保持高支持率。賴清德被視為繼承蔡政府路線的候選人,成了贏得總統大選的勝因。

不過,松田也提到,民進黨無法在立法院取得多數,造成行政權與立法權出現「扭曲」的情況,對政策實行將有困難。

著名的台灣選舉專家,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約18%選票流向了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這恰恰是賴清德少於蔡英文4年前得票的部分。

松田說,這次選戰存在應該政黨輪替的氛圍,只要在野黨能統一推出一組候選人就有機會達成。不過,從支持者的結構來看,雖說柯文哲率領的台灣民眾黨是第3勢力,但也可以說是「第2個民進黨」的存在,所以最後無法跟國民黨合推一組候選人。

他說,整體而言,「(台灣)本土勢力」增強,而國民黨長期衰退的趨勢卻很明顯。

松田說,國際社會上過去已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對中包圍網」,但前提是台灣存在擁有不屈服中國武力威脅強烈意志的政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能確保蔡政府政策延續性的話,對國際社會來說是有利的」。

不過,松田也提到,民進黨無法在立法院取得多數,造成行政權與立法權出現「扭曲」的情況,對政策實行將有困難。

小笠原也表示,4年前有較多年輕人票投給蔡英文,但這次到了選舉的最終盤,他認為年輕人更傾向投給柯文哲。不過,柯文哲雖然號稱走出兩大政黨體制之外的新路線,但是在台灣未來與中國的關係,以及要如何保障台灣未來安全等重大議題上,更多台灣選民最終選擇了要繼承蔡英文路線的賴清德。

不過,有不願具名的國民黨藍委檢討認為,從總統得票率看,民進黨綠營雖然被民眾黨白營吸走年輕、甚至中間的選票,但基本盤仍非常穩固。相比之下,國民黨的基本盤卻是持續萎縮的;2020年韓國瑜參選總統的得票率為38%,這次大選侯友宜得票已降為33%左右。

國民黨競選失敗的原因是複雜的:首先,除了兩岸議題上,賴清德的政策得到更多認同以外,“藍白合”最終破局對國民黨更加不利。這預示着:國民黨要贏過民進黨綠營的機會將是微乎其微,但當時藍營出現的非常有利樂觀的整合形勢曾經蒙蔽了各方眼睛。

國民黨雖然輸了總統票,但卻在政黨票上領先於民進黨,以一票之差成為議會最大黨。這或許是對國民黨的唯一安慰,而這恰恰是“藍白合”帶來的成果。從立委選區就可看出端倪:只要是在藍綠對決選區,只要出現藍白合狀況,像台中市各選區,藍營候選人的票數都會衝高,這讓藍營囊括不少立委的席次,並導致部分優秀的民進黨綠委中箭落馬。

國民黨黨內人士也指出侯友宜總統候選人本身及其團隊的缺失:從區域得票數看,國民黨的策略是:“北票南補”、決戰中台灣,但侯友宜在台北和新北的票數卻都落後綠營,連在侯友宜擔任市長的政治本命區新北市的得票數、也低於2019年連任時的115萬票。

侯友宜陣營在選前不斷到南部掃街拜票,希望拉近與綠營的差距,確信透過北部、中部都贏的狀況下,獲得勝利;但從最後得票數看,侯友宜團隊勤走中南部似乎未產生效果,最終形成顧此失彼狀況。而在選前的各項民調就顯示,侯友宜的大本營新北市選情已不穩定,雖然透過不少新北藍營在地人士拚命搶救、拉票,盼讓侯友宜能專心顧南部選情,但最後票數顯示,效果並不顯著。

對比所有藍營立委得票數與國民黨的政黨票,侯友宜個人的總統得票都低於這兩者,這代表藍營支持者出現分裂性的投票狀況。

至於更深層的原因,應該是藍營選民對侯友宜過去與國民黨保持距離,以及2020年總統大選時沒有全力幫忙、四大公投時的歲月靜好等“舊怨”有關,“問題還是出在產品本身”,也就是侯友宜本身。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敗者名義上有侯友宜和柯文哲兩人,但名次第三的柯文哲雖敗猶榮,侯友宜卻不是。

總統大選的成敗從來不僅僅是個人問題。此次台灣總統大選三黨競選帶來巨大的複雜性:國民黨藍營有人檢討:想靠從民眾黨白營吸走曾支持民進黨綠營的年輕選票,再透過藍營自身基本盤獲得勝利的想法,是不實際的;國民黨未來要思考如何拓展票源,尤其是要讓年輕人對又老又舊的國民黨改觀,爭取青年的支持至關重要。

除了複雜的三方纏鬥的內部因素,還有中國介入台灣選舉的手段,包括台北市多名里長疑受招待赴中國旅遊,以及中國施壓台灣藝人等。對此,小笠原表示:據他觀察,對台灣人而言,中國會伸手介入選舉已經是一種常識,甚至說已經太過習慣了。中國這麼做是希望幫侯友宜吸引選票,從表面上來看並沒有成功,但他認為中國的作法愈來愈升級、巧妙,這一點值得台灣注意。此外,中國一直把賴清德形容為“台獨派”而相當警戒,未來勢必會密切觀察賴清德在5月的就職演說要傳達怎樣訊息,檯面下也會以各種方式給賴清德施壓。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回應說,這次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台灣是中國的台灣,這次選舉改變不到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改變不到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越走越親的共同願望,更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亦必然統一的大勢。

松田說,雖然對中國而言,民進黨贏得政權是事與願違,但這次並非首次。中國方面為掌握5月總統就職演說內容並影響台灣,應該會在檯面下開始跟台灣方面展開溝通。中國方面也會密切關注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並慎重因應。

他說,為了不讓中國藉由武力或威迫嘗試改變台灣海峽現狀,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強化監視及敦促中國採取負責任行動很重要。

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昨天就台灣總統大選結果發表談話,祝賀台灣順利完成民主選舉,外交部對此表達誠摯感謝。超過30名日本各黨派國會議員也在選舉結果公布後,第一時間公開祝賀賴清德勝選,並肯定台灣順利和平完成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並期盼台日關係持續穩健發展。

新加坡政府昨天祝賀賴清德取得勝利。新加坡與台灣及台灣民眾有長期密切的友誼,將持續發展這樣的友好關係。新加坡一貫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對話、建立信任及追求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此將有助於更廣大區域的穩定與繁榮,受到新加坡和國際社會的歡迎。

台灣外交部上午發布新聞稿表示,總統大選昨天完成,截至今天上午已有超過百名美國聯邦參眾兩院領袖及重量級議員第一時間以聲明或社群媒體推文方式表達祝賀。

葛來儀:民進黨3連勝 北京將持續對台施壓但短期內應不會動武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刊出美中台關係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的文章指出,台灣副總統賴清德以略高於40%的得票率贏得大選,中國國民黨挑戰者侯友宜拿到約33.5%支持,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約26.5%得票排名第3。是自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以來,首次出現政黨在總統大選3連勝。

儘管薪資停滯和住房成本上漲等國內問題,對許多選民、尤其是年輕人來說很重要,但葛來儀認為台灣日後與中國的關係可能仍是重中之重。

葛來儀指出,面臨中國軍、經壓力及試圖分化台灣社會、營造統一會讓未來更好的假訊息等各種形式認知作戰日增,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既能維持台灣自主又能顧及兩岸穩定。這方面賴清德承諾追隨蔡總統腳步維護兩岸現狀,加強與國際夥伴關係,並增強台灣防禦能力。

葛來儀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太可能重啟與台灣政府中斷8年的官方接觸,北京把賴清德和蕭美琴列為「分離主義」二人組,賴清德勝選會令北京失望,但不會讓他們意外。

葛來儀認為,習近平希望美中之間的脆弱穩定關係不致惡化,可能會成為他不對台灣採取極其嚴厲措施的因素之一,至少2024年會如此。

她在文末表示,雖預料中國對台灣的施壓不僅會持繼續、可能還會增強,但至少未來幾年內,中國不太可能對台武力相向或強迫統一,習近平會專注於經濟問題與軍隊腐敗,因為他可能明白對台動武將不利於達成讓中國在本世紀中葉完成民族復興的首要任務。

民进党賴蕭配當選破8年政黨輪替魔咒  國會席次三黨不過半

第16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13日上午8時到下午4時舉行投票,並在投票結束後隨即開票。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晚間指出,約在13日晚間10時4分完成全部開票作業,總統、副總統選舉人數1954萬8531人,投票人數1404萬8310人,投票率71.86%。

民進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拿下最高票,共獲558萬6019票、得票率40.05%,當選第16任總統、副總統。國民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趙少康則以467萬1021票、得票率33.49%居第二;民眾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吳欣盈拿下369萬466票、得票率26.46%第三。

立委部分,區域立委應選73人,國民黨當選36人、民進黨36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1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應選34人,國民黨13人、民進黨13人、民眾黨8人。

平地原住民立委應選3人,國民黨當選2人、民進黨1人;山地原住民應選3人,國民黨當選1人、民進黨1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1人。總計,國民黨獲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

與上屆相比,國民黨增加14席,民進黨減少10席,民眾黨增加3席,時代力量則從3席變成掛零。

投票率部分,投票日雖然天氣不錯,但選情卻不熱,2024總統大選投票率71.86%,是1996年總統民選以來的次低,僅高於2016年的66.27%。

雖然2012年、2016年及2020年總統大選都是「三腳督」態勢,但2012年的馬英九、2016年及2020年的蔡英文當選時,都拿下超過5成的得票率。2020年,蔡英文與賴清德搭檔獲得817萬231票,得票率57.13%,這次賴蕭配得票率僅40.05%,是繼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以來,首次總統當選人得票率未過半。

國民黨方面,相比韓國瑜與張善政2020年獲得552萬2119票,得票率38.61%,侯康配今年獲得467萬1021票、得票率33.49%。這是繼2000年連戰、蕭萬長獲292萬5513票、得票率23.1%,以及2016年朱立倫、王如玄獲381萬3365票、得票率31.04%後,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中第3低的得票率,共輸賴蕭配91萬4998票,國民黨總統大選連3敗,基本盤持續萎縮。

比較總統票與政黨票得票,賴蕭配共獲558萬6019票,但民進黨政黨票僅498萬1060票,相差約60萬票;柯盈配拿下369萬466票,民眾黨政黨票僅304萬334票,少了65萬餘票,民進黨、民眾黨政黨票都低於總統票;只有國民黨的政黨票476萬4293票,是高於侯康配的467萬1021票。

從1996年首度總統民選以來,從來沒有政黨可以執政超過2任、8年,2024年總統大選由賴蕭配當選也寫下紀錄,將是台灣史上第一個打破8年政黨輪替魔咒的候選人與政黨。

另外,觀察各縣市得票狀況,賴清德在曾擔任市長的台南市拿下逾5成選票,得票率50.95%。柯文哲曾任8年市長的台北市,仍為賴蕭配得票率38.13%最高、柯文哲23.79%墊底;侯友宜執政的新北市,也是賴蕭配得票率38.59%最高,侯康配35.17%居次。

在柯文哲的故鄉新竹市,得票最多的是賴蕭配,拿下34.79%得票率,領先柯盈配的34.30%,侯康配則以30.90%墊底。

按縣市看,侯康配在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金門縣、連江縣、基隆市等8縣市得票高於賴蕭配;其餘縣市都是賴蕭配拿下最高票。

至於柯盈配在全台各縣市都未獲最高票,但在新竹縣、苗栗縣、金門縣、連江縣得票僅次侯康配,多於賴蕭配。

華盛頓郵報:不論結果由誰獲勝,台灣本身已是贏家

2024年1月12日是台灣大選選前之夜,國民黨、民進黨分別在新北市舉辦造勢晚會,民眾黨則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集結。

賴清德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提出8項承諾包括:未來當選總統,用人唯才、不分黨派、尊重專業;組織最好團隊壯大台灣;擦亮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招牌;落實愛與和平、非暴力價值;走著民主和平、創新繁榮、公義永續的路;繼續減輕人民負擔;繼續投資未來世代、支持年輕人;繼續落實居住正義。宣示打造更好的台灣。

賴清德懇請大家透過選票捍衛台灣說:“這一仗,台灣必須要贏”,大家不要分散力量,不能過度樂觀,“去投票,就會贏”。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選前之夜當天還參加在台南的造勢活動,他的妻子吳玫如首度現身站台,為活動掀起最高潮。這是賴清德參政30年來的第一次。

侯友宜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則在選前之夜新北造勢晚會強調,現在是一對一的對決,“是我和賴清德的對決”;他呼籲選民集中選票說:“這一戰我們不能輸、我們輸不起,我們一定要贏”。侯友宜指出,總統選舉是國家路線和政策路線的選擇:第1條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賴清德就是戰爭風險的路線;而他是和平路線,反台獨、反一國兩制,守護中華民國、憲法與台灣。其次的路線對立還有:貪腐與清廉,廢死與反廢死,繼續反核與能源永續,仇中抹紅與中間路線。

柯文哲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12日選前之夜晚會上表示,離勝利剩最後一里路,已經走到終結藍綠十字路口,“阿北沒有放棄,阿北還站在這裡”,他拜託年輕人一定要去投票,投給義無反顧拚一次的未來一票。柯文哲表示,有人說如果這一次柯文哲當選是奇蹟,但他要說“我們拚了這麼久,就是要讓奇蹟發生”,況且民眾黨只靠小額募款,就可以打完這場總統大選,已經創造奇蹟。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以“不論誰勝選,台灣的自由選舉已擊敗中國獨裁統治”為題指出:台灣成功舉行選舉揭穿中共政權合法性的謊言,不論結果由誰獲勝,台灣本身已是贏家。

文章分析說:中國基於地緣政治目的,加劇對台軍事及經濟挑釁行為,頻頻派出軍機、軍艦擾台。除了出於具爭議性的主權聲索,北京霸凌台灣的原因還包括人口2300萬的台灣示範了中共領導人無法忍受的事:有效運作的華人民主政體。這也是中國拒絕讓香港擁有政治自由和普選制度的原因。

社論指出,台灣成功舉行選舉讓中共詭詐主張自身合法性的謊言不攻自破,也就是所謂“華人不在意西方式民主,寧願支持有效率、以國家為中心的獨裁政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論誰贏得13日的大選,台灣本身已是贏家。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民进党賴蕭配當選破8年政黨輪替魔咒 國民黨再次名落孫山 國會席次三黨不過半

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13日投開票,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558萬6019票、得票率40.05%當選,這也打破8年政黨輪替魔咒,民進黨將連續執政3任總統,創下紀錄。

立委部分,區域立委應選73人,國民黨當選36人、民進黨36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1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應選34人,國民黨13人、民進黨13人、民眾黨8人。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13日訊)第16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13日上午8時到下午4時舉行投票,並在投票結束後隨即開票。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晚間指出,約在13日晚間10時4分完成全部開票作業,總統、副總統選舉人數1954萬8531人,投票人數1404萬8310人,投票率71.86%。

民進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拿下最高票,共獲558萬6019票、得票率40.05%,當選第16任總統、副總統。國民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趙少康則以467萬1021票、得票率33.49%居第二;民眾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吳欣盈拿下369萬466票、得票率26.46%第三。

立委部分,區域立委應選73人,國民黨當選36人、民進黨36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1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應選34人,國民黨13人、民進黨13人、民眾黨8人。

平地原住民立委應選3人,國民黨當選2人、民進黨1人;山地原住民應選3人,國民黨當選1人、民進黨1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1人。總計,國民黨獲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

與上屆相比,國民黨增加14席,民進黨減少10席,民眾黨增加3席,時代力量則從3席變成掛零。

投票率部分,投票日雖然天氣不錯,但選情卻不熱,2024總統大選投票率71.86%,是1996年總統民選以來的次低,僅高於2016年的66.27%。

雖然2012年、2016年及2020年總統大選都是「三腳督」態勢,但2012年的馬英九、2016年及2020年的蔡英文當選時,都拿下超過5成的得票率。2020年,蔡英文與賴清德搭檔獲得817萬231票,得票率57.13%,這次賴蕭配得票率僅40.05%,是繼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以來,首次總統當選人得票率未過半。

國民黨方面,相比韓國瑜與張善政2020年獲得552萬2119票,得票率38.61%,侯康配今年獲得467萬1021票、得票率33.49%。這是繼2000年連戰、蕭萬長獲292萬5513票、得票率23.1%,以及2016年朱立倫、王如玄獲381萬3365票、得票率31.04%後,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中第3低的得票率,共輸賴蕭配91萬4998票,國民黨總統大選連3敗,基本盤持續萎縮。

比較總統票與政黨票得票,賴蕭配共獲558萬6019票,但民進黨政黨票僅498萬1060票,相差約60萬票;柯盈配拿下369萬466票,民眾黨政黨票僅304萬334票,少了65萬餘票,民進黨、民眾黨政黨票都低於總統票;只有國民黨的政黨票476萬4293票,是高於侯康配的467萬1021票。

從1996年首度總統民選以來,從來沒有政黨可以執政超過2任、8年,2024年總統大選由賴蕭配當選也寫下紀錄,將是台灣史上第一個打破8年政黨輪替魔咒的候選人與政黨。

另外,觀察各縣市得票狀況,賴清德在曾擔任市長的台南市拿下逾5成選票,得票率50.95%。柯文哲曾任8年市長的台北市,仍為賴蕭配得票率38.13%最高、柯文哲23.79%墊底;侯友宜執政的新北市,也是賴蕭配得票率38.59%最高,侯康配35.17%居次。

在柯文哲的故鄉新竹市,得票最多的是賴蕭配,拿下34.79%得票率,領先柯盈配的34.30%,侯康配則以30.90%墊底。

按縣市看,侯康配在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金門縣、連江縣、基隆市等8縣市得票高於賴蕭配;其餘縣市都是賴蕭配拿下最高票。

至於柯盈配在全台各縣市都未獲最高票,但在新竹縣、苗栗縣、金門縣、連江縣得票僅次侯康配,多於賴蕭配。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布林肯會晤劉建超:呼籲北京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2024總統暨立委大選於1月13日舉行投開票,正副總統參選組合呈現「三腳督」局面,民進黨推派賴清德與蕭美琴搭檔、國民黨由侯友宜搭配趙少康、民眾黨由柯文哲搭配吳欣盈。

台灣大選投票前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五(1月12日)在華盛頓與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會談,布林肯在會談中呼籲北京 “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 “,劉建超就“有關問題”闡述立場。

訪美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13日訊)剛剛結束中東訪問的布林肯在赴達沃斯經濟論壇之前短暫返回華盛頓,與到訪的中聯部部長劉建超會談,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在一份聲明中說,布林肯在會談中 “重申了維護台灣海峽和南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中國就此次會談的聲明沒有提及台灣,稱雙方同意 “繼續加強對話與合作”。 中聯部的聲明說,劉建超在會談中“就有關問題闡述了立場,強調雙方應共同努力促進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聲明沒有進一步說明“有關問題”包括哪些問題。

此次會談在台灣大選前夕,有望接替蔡英文的民進黨熱門候選人賴清德被北京視為推行台獨,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周四表示, “美國認為應由台灣選民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自由決定他們的下一任領導人”。美國將在周六台灣投票結束後派遣一個非正式代表團訪台。

法新社報道,劉建超周二在紐約外交關係委員會智囊團會議上就台灣問題回答提問時非常謹慎,他拒絕透露中國對台灣選舉結果將會任何反應,但指出 “美國承諾不支持台灣獨立”。

央視報道,雙方表示將繼續加強對話合作,不斷推進落實兩國元首三藩市會晤的重要共識及成果;劉建超就有關問題闡述立場,強調雙方應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報道又指雙方就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訪美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

美國國務院聲明說,周五的會晤“雙方就一系列雙邊、地區和全球問題進行了建設性的討論,包括潛在合作領域和分歧領域。”布林肯也強調,解決被中國錯誤拘留或被禁止出境的美國公民案件的重要性,並提到美國對中國侵犯人權問題的擔憂。美國務院稱,周五,布林肯黃還單獨會見了日本外相上川陽子,雙方討論了維護台灣海峽穩定的重要性以及 “持續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2024總統立委選舉:台灣今在中國大陸注視下投票,投票順利 微少事例報告違規 吳欣盈比贊手勢或被檢舉 被惡意假訊息灌爆

2024總統暨立委大選於1月13日舉行投開票,正副總統參選組合呈現「三腳督」局面,民進黨推派賴清德與蕭美琴搭檔、國民黨由侯友宜搭配趙少康、民眾黨由柯文哲搭配吳欣盈。

從今天早上開始,已有1900萬台灣人被要求投票選舉新總統和副總統。按選舉時間,台灣各投票站接近結束關門。這場選舉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它還將制定未來數年應對日益威脅的中國所採取的政策的大綱。

虛假信息已成為選舉中越來越重要的變量。 我們在台灣看到了這種情況,正如我們今年在歐洲或美國可能擔心的那樣。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13日訊)台灣總統立委大選投開票今天登場,北市統計已有7件投票違規,包含手機拍照選票等;其中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比贊手勢被檢舉,競辦表示是加油之意,不是號次及競選。

台灣北市投票違規已報7件,吳欣盈比贊手勢也被檢舉。

北市選委會統計至中午12時,有7件違規,包含1件撕毀選票、4件手機拍照、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鍾小平在投票所外掛布條、吳欣盈受訪時比出號碼的手勢1遭檢舉等。

消息稱,吳欣盈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宥丞表示,投票時的比贊手勢,為現場配合媒體畫面需求,反射動作對台灣民主和投票行為按贊加油,並非候選人號次及競選行為;北市選委會將事後調查有無違法。

被惡意假訊息灌爆

在台灣,當選舉虛假信息增長時,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以及他的競選搭檔蕭美琴是社交網絡上虛假信息攻擊的目標。

這是我們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選舉期間已經看到的關於所謂“外國”候選人的經典假新聞。 在台灣這次是候選人賴清德的競選搭檔蕭美琴。 她被攻擊是以外國人的身份出現在 TikTok 上的多個視頻中,這將使她失去競選資格,儘管有證據表明她幾十年前就放棄了美國公民身份。 這只是選舉虛假信息的一個例子,許多台灣人在其背後看到了中國的手。

但令人擔憂的是生成人工智能的使用,它可以使深度造假幾乎無法被發現,在這些視頻中,你可以通過複製政治領導人的聲音和嘴唇的動作來讓他說出你想要的內容。 一個明顯的跡象是,在這些虛假和誤導性視頻中,致力於台灣獨立自由與民主的進步民主黨候選人成為了攻擊目標。

其他選舉也受到錯誤信息的威脅。 根據達沃斯論壇期間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這將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風險在於看到民主被假新聞或後真相思想扭曲。 拜登在四月份宣布參選時,看到大量顯示拉丁裔移民入侵、破產增加或犯罪激增的視頻就足夠說明。

盜用的質量讓我們越來越警惕這種形象。 但也有音頻假造盜用。 本周,研究假新聞專家特里斯坦·門德斯·弗朗斯(Tristan Mendès France)在法國《十字架報》上討論了在一項旨在破壞馬里穩定的偽秘密計畫中對馬克龍聲音進行虛假錄音的案例。 他說,儘管否認,但有些東西始終存在,因為在一個被剝奪了自由媒體的政權中,真相併不總是浮出水面。

這就敲響了下次歐洲選舉中錯誤信息風險的警報。

6月的歐洲大選也將是一次考驗。 正如我們在斯洛伐克所看到的那樣,歐盟委員會已經警告了錯誤信息的風險。 它現在制定了一項關於數字服務的法律,要求平台打擊虛假信息、仇恨言論和旨在扭曲選舉結果的操縱行為。

然而,正如我們看不到“真或假”的標籤,法國公共媒體將發展什麼,這也是一個對社交網絡和明天的謊言傳播能否做出快速和更多反應的問題。

假消息!網傳台南投票日發生砍人案 移植中國兇案照片

社群平台今天流傳一段新聞連結聲稱“台南投票日突發連環砍人”,經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證為錯誤訊息,文章引用照片為中國砍人事件,台南市警察局也澄清無連環砍人案。

今天是總統大選投票日,社群平台與通訊軟件流傳一段新聞網站的頁面連結,標題為“快訊 台南投票日突發連環砍人!目擊男嚇:現場血流如注兇嫌逃逸”且附上多張砍傷照片。

中央社並聲明:網傳台南投票日血腥事件並非中央社報導。

但查核中心將擷圖的一張圖片,透過中國入口網站“百度”反搜,找到了中國媒體“海峽網”2016年9月15日報導,當時在中國金山一家網咖,發生有顧客遭一群持刀闖入的男子砍傷。

查核中心據“海峽網”等報導引用的傷者照片,比對網傳報導的傷者圖片,可知社群擷圖照片是把傷者頭部卡掉以外,其餘兩邊畫面在傷者赤裸上身、衣褲顏色均完全相同,可知“台南投票日突發連環砍人”文章所引用的傷者照片,是挪用2016年中國金山砍人事件。

今天下午查核中心致電台南市政府警察局,台南市警察局說明傳言報導是假訊息,台南今天並未發生連環砍人案件。

台灣今在中國大陸注視下投票

台灣人珍視自己的投票權,今天早上看到的選民將選票投入投票箱,看得出來很高興。 因為正是這個小小的舉動,對生活在中國大陸的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這個投票站,粉紅色的幕布後面,氣氛熱烈。 必須填寫三張表格,粉紅色的表格寫着三名總統候選人,黃色的表格寫着國家議員代表,然後是白色的名單,用於選舉地方議員代表。 今天一早,身着格子襯衫、頭上戴着帽子的佘先生履行了作為公民的職責,他說:“能夠去投票很重要。 現在你必須選擇合適的人。 我認為我們需要努力工作與學習! 我們需要國家的和平與安寧。 經濟需要安全才能繁榮。 »

當地民選官員確信,在他的住所,居民(相當年長)會將票投給國民黨的侯友宜,國民黨是一個民族主義和親中國的政黨,呼籲與中國和解。

他的鄰居、能源部門經理鄒馬丁認為,最好把第三次授權交給進步民主黨民進黨。他認為:“民進黨確實是一個進步政黨; 他成功地通過了全民婚姻法,而且,在國際層面,我認為蔡英文是零錯誤,最終讓台灣在世界上更加引人注目。 國際需要知道台灣與中國不同,我們有一個民主政權,允許我們選擇總統,而在中國,人們不能這樣做。 ”

與北京保持距離還是恢復自2016年以來破裂的兩岸關係?今晚,台灣人將知道選民會選擇哪條道路。 2020年,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這片領土的台灣選舉參與度接近75%。 幾個小時後我們就會知道這次是否有同樣多的選民參加。 無論如何,各車站裡有很多人,這表明人們正在趕路投票。 台灣鐵路公司宣布,本周六將有超過70萬人乘坐火車,這個客量數字這已經是四年多前的事了。

也沒有跡象表明選民被中國的威脅和北京影響投票的所有企圖嚇倒。 必須指出的是,北京把所有的宣傳力量都放在了詆毀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身上,賴清德在中國眼中是一個危險的分裂分子,中國希望看到傳統政黨國民黨重新掌權。對台灣的強大鄰居變得更加溫順。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投票之日天气晴朗 大选决定台湾命运

纪硕鸣

1月13日,台湾一个晴朗的周六,用一天时间将举行领导人和立委选举,台湾的命运会不会这次选举带来改变,大家都在等待中。
三个主要政党都在前一晚的1月12日选前之夜举行大规模集会,把握最后一刻力争选民支持。 竞选活动在周五的午夜前结束,幾個月的選戰在歸於平靜中等待今天的开票结果。
台湾是在1996年首次实施全民直接选举,这已經是第八次的民主直选。 执政八年的民进党為寻求连任,由赖清德代表竞选。 民进党的黨綱宣稱支持台湾维持独立自治的现状,拒绝一中原則。 這被警告将有引发两岸冲突的危險,使台湾“离战争、衰退越来越近”。
赖清德的两位对手分别是台湾最大在野党国民党的侯友宜和2019年成立的台湾民众党的柯文哲。
侯友宜主张重启台湾与中国的交流,柯文哲则自认是“美中两国最能接受的台湾人选”,他主张在中美对抗架构下寻求动态平衡。
国民党和民众党的选民都认为,民进党已经执政了两任,台湾需要政党轮替。 这两个在野政党去年年底试图携手合作对抗民进党,但最后在争吵中谈判破裂,合作无望。
原本国民党开局有利,它承接了2022年台湾地區县市长蓝营大胜、绿营惨敗的成果。 执政的民主进步党由选前的3都4县市萎缩至2都3县;在野的中国国民党由选前的2都13县市变化为4都10县市,維持了地方政治版图仍是蓝大于绿的局面。
從政党票数看,中国国民党是3,123,593,得票率40.28%;民主进步党, 2,839,127,得票率36.61%。 民进党仅守住南台湾,回归南绿北蓝的局面。
民进党执政八年,高房价、高物价等经济议题是惨败的关键原因,加上民进党的贪腐、高端疫苗采购不透明、蔡英文论文造假等,令大多数台湾民众心存不满。 选前调查,超过六成的选民希望政党轮替。
虽然总体民调蓝营仍落后,但封关民调显示,侯康配与赖萧配差距缩小,咬的很紧。 甚至有民调开出蓝营略胜绿营的民調。
不过,民进党有执政资源优势,而且一直运气不错。 前二次选举,国民党临阵换柱、香港动乱,都让民进党获利。 这一次,三足鼎立之势,分薄了在野的选票。
还因为,国民党的前主席马英九,在临近投票前接受德国媒体访问,被頼清德抓到攻撀的靶子。 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要赶忙切割,蓝营甚至不邀请马英九出席选前造势活动。 手忙脚乱中不知最终对选情的影响会有多大。
其实,这场选举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会决定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也在多大程度可能对接下来的美国大选产生影响,这都是选举之后大家所关心的。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台湾大选美国航母要来 选后又有代表团要来 究竟为何

纪硕鸣

13日是台湾大选的日子,紧张结果的美国也大为紧张,不仅要派航母前来,选后还要派代表团到来,大家都在猜美国究竟要干什么?
美国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近日将航经台湾附近北上,这段时间为改善中美关系,美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在台湾附近出现了。 不知是因为世界上战乱太频顾不过来,还是想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另根据英国的《金融时报》报导,美国总统拜登计划在台湾选举结束后,派遣前副国务卿史坦柏格与前国家安全顾问海德里等人率领一个代表团访问台北。 台湾的绿营当然会认为,美国此举是为了力挺民进党当局。 对此,前台湾立委郭正亮则认为,美国并不会单纯全力支持民进党,应该是要稳住台海局面。 这样解读会比较客观一点。
郭正亮接着指出,卡尔文森号航母本来就在菲律宾,要上去日本,这要看它距离台湾多近,应不会从台湾海峡经过,可能会从台湾东海岸绕过去。 不管走哪条线,只要靠近台湾,台湾的外事部门当然会兴奋表达感谢。 会认为美国支持台海和平稳定,蔡英文、赖清德当然也会有政治语言的表达,但也有可能表错情。
国派出代表团选后拟访台,郭正亮在《国民大会》节目中表示,这不是官方的,是卸任的高阶两党官员,这两人都很有份量。 如果民进党的赖清德当选,美国来人是要稳住赖清德,美国也许会传达信息,希望赖清德不要做什么。
郭正亮的分析有一定的依据。 美国非常担心台湾的选举会给美国带来什么麻烦,因为之后美国自己都有一场具很大影响和争议的选举。 之前,美国著名的名者葛来仪等4个中国问题专家说过,如果赖清德当选,希望冻结台独党纲。
美国智库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金德芳日前也撰文表示,美国拜登政府乐见一位能避免大陆武力攻台的台湾领导人。 中国国民党前“立委”林郁方向中评社表示,美盼台海维持现状,不愿台湾选出的政府与大陆关系坏,导致台海随时开战,赖曾自称“台独”工作者,对美来说赖有危险性存在。
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祁凯立在2024台海国际和平论坛以“2024美国选举对台湾政治影响 — 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不同视角”为题发表了演说,分析即将举行的台湾2024大选的不确定性与变数。 他认为主要影响选举结果的变数是执政党的连任压力、三方竞争的局面、中国因素的影响、以及“立法院”的权力分配。 他认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选举,难以预测谁将成为赢家。 他指出,选民在投票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偏好,还要考虑北京的反应,以及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是否想要一个北京不会跟他谈话的候选人。 美专家实际上是表达:台湾选民投赖清德要考虑台海会有什么后果?
很显然,美国各界担心台湾大选带来的不平衡,他们期待台海稳定。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马英九频亮相也状况不断 蓝营选前造势活动他缺席

纪硕鸣

临近大选,台湾的前领导人马英九在大选频频亮相,但也频频口误。 他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断言两岸关系的未来,引发譁然,并引来民进党的攻击。 73岁的马英九状况不断,深陷台湾舆论旋风。 他出席国民党举办的海外侨胞造势大会,马英九没有回应受访引发的风波,但致词时痛诉赖清德当选是台湾的灾难时,他又一时口误,不慎将赖清德讲成「蔡清德」,随即引发台下侨胞哄堂大笑。 马在他人告知后,也笑得合不拢嘴,随即致歉称「抱歉抱歉,小弟也一把年纪了。 」
1月7日,马英九在高雄为侯友宜站台时,口误说:「要下架国民党,才能拨乱反正」,发觉讲错了,赶紧更正说是:「下架民进党,才能拨乱反正!」
上月28日,马英九南下嘉义市为国民党立委候选人辅选,也口误说「票投国民党,青年上战场」。
选前接受德国之声访问,大胆谈两岸关系,作为马英九代表国民党传统的政治立场与态度,当然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但在大选敏感时刻,就在选前给赖清德递了枪。 赖清德乘机把矛头对准国民党,批侯阵营,努力唤醒支持者「抗中保台」意识,为绿营的最后冲刺增添动力。
为免被赖清德乘机偷袭,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举办国际记者会,他表示和马英九想法不一样,还强调「任内不会触及统一问题」,直接切割。
12日晚上在新北板桥第一运动场国民党侯康配选前之夜登场,原本在出席名单上的马英九,却更正为没有邀请。
媒体人黄扬明11日在脸书贴文表示,马英九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报道刊登后,国民党选前之夜突然决定不邀马英九出席。 国民党中央的理由是民进党针对马英九接受外国媒体访问的内容,不当地攻击马英九,为了避免民进党利用机会诋毁马英九,因此才没有邀请马英九出席。 」马办也证实:「我们没有受邀,所以不会出席。 」
蓝白合不合,马英九曾极力劝合,在破局的君悦大会上,马英九被郭办无情对待,导致蓝营支持者群情激愤,之后蓝营支持者呈现归队态势。 黄扬明表示,没想到,选前几天,就发生马英九受访的内容调性与侯康不同,疑因此而无法登场。
在国民党中央记者会上,选前之夜出席嘉宾的屏幕上,有着「马英九」字样,才几小时,就从「出席嘉宾」变成「未邀请」,这恐怕会成为影响国民党选情的关键因素之一。
马英九无法出席选前之夜,会不会对侯康配造成选情冲击,这可能要到选后才会知道答案。
台湾的这场选战,国民党先为蓝白合苦恼,如今又临阵投票前,马英九又出状况受到绿营攻击,要处处设防,国民党几经周折,似乎整体协调性还是不够,选的真是辛苦。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2024總統立委選舉:華盛頓信可以避免台海局勢立即升級 賴清德如上台 台海局勢緩解沒戲

2024總統暨立委大選於1月13日舉行投開票,正副總統參選組合呈現「三腳督」局面,民進黨推派賴清德與蕭美琴搭檔、國民黨由侯友宜搭配趙少康、民眾黨由柯文哲搭配吳欣盈。

議題:

♦德國N-TV電視台發現,中國正在為台灣大選前的進一步緊張局勢和反對候選人賴清德造勢。中國說他很危險,會挑起衝突。這種言論在俄羅斯很常見。在入侵烏克蘭之前,俄羅斯總是指責西方挑釁。中國將受到青睞的候選人賴清德可能獲勝,描述為“嚴重危險”,民進黨的台獨立場將帶來“極大傷害”。反對黨國民黨及其主要候選人侯友宜更傾向於與中國和解。不過他強調,他不是“親中國”,也不會把台灣交給北京。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宣布,將在台灣總統大選後派遣非正式代表團訪台。近年來,北京領導層多次對美國政客訪台做出憤怒反應。估計美國代表團可能又會引起中方的憤怒。

♦德國《經濟周刊》認為:北京希望星期六的台灣選舉能讓現任執政黨下台。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中國既使用經濟,也使用軍事施壓手段。近幾天來,中國戰機和氣球頻繁進入台灣領空。這些行動都是針對星期六台灣選舉而來的,目的是要威懾台灣人,不要給討厭的民進黨投票。自民進黨領袖蔡英文擔任台灣總統8年以來,中台關係明顯降溫。主要原因是,民進黨拒絕接受受到承認的1992共識。該共識確立了“一個中國”政策。中國視該共識為雙邊關係的基礎。在經濟上,中國也在選舉前對台灣施壓。進口台灣產品受到限制。台灣對中國出口產品涉嫌設置貿易壁壘的調查也已展開。中國當局還對在中國經營的台灣公司施加壓力。中方要打出的信號總是這樣:如果選舉結果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會再次平靜下來。

♦在台灣即將投票選舉總統的敏感時刻,華盛頓相信,可以避免台海局勢立即升級,儘管從長遠來看任何可能都會發生。一些專家認為如果在大選後,拜登立即派團訪問台北,可能使最近為緩解中美緊張局勢所做的努力複雜化。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回應有美國官員說,台灣選舉結束後,白宮將派一個非正式代表團去訪問台灣, 發言人毛寧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台灣地區選舉是中國的地方事務,不容任何外部干涉,美方公然對台灣地區選舉說三道四,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毛寧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中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以實際行動兌現美國領導人所做的承諾,停止以任何方式介入台灣地區選舉,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中方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根據美國國務院官方日程,國務卿布林肯當地星期五將在華盛頓與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會面,未有透露會晤更多細節。近日訪美的劉建超與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費納會面、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通話、兩國本周亦恢復軍事會談,分析指這些會談似乎是為了令中美關係,免受台灣議題影響。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12日訊)拜登預計將在台灣周六大選後派遣一個非官方代表團前往台灣訪問,美國官員稱,與台灣的軍事和貿易合作不會減弱。一些專家認為如果在大選後,拜登立即派團訪問台北,可能使最近為緩解中美緊張局勢所做的努力複雜化。

金融時報1月10日報道,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計畫在周六台灣大選後派遣一個由前高官組成的高級代表團訪問台北,此舉可能會使美國和中國為穩定緊張關係所做的努力複雜化。

據五位熟悉計畫的人士透露,白宮已任命民主黨前副國務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和共和黨前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率領這個兩黨代表團。

拜登在執政初期曾兩次派遣由前官員組成的高級代表團前往台北,向台灣保證美國會在北京施壓時給予支持。但在總統大選後立即派出這樣一個代表團是不尋常的,很可能會激怒北京。

台灣大選的對陣雙方是執政黨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和主要反對黨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以及台灣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中國對賴清德非常警惕,因為他與民進黨中主張台灣正式獨立的一派有關聯。

一位前美國官員說,拜登先生決定在大選後這麼快就派代表團訪問台北是一個冒險的決定,可能會適得其反。他認為,“在這個敏感時期,美國的首要目標應該是鼓勵北京和台北保持克制”。他說:”派遣這樣一個高級代表團看起來就像是對台北一個熊抱,給北京做出過激反應的機會。

不過,引述美國資深官員稱,派遣這個代表團與美方過往的做法並不抵觸,主要是向新當選總統,還有其他候選人直面溝通美國的立場。美方認為這是美國一直以來能夠有效解除並構成台海和平穩定的關鍵。因此,這一做法已有先例,並不構成中國進行局勢升溫的借口。

另一位熟悉此行的人士說,這是一個壞主意,因為台北和北京有可能利用此行以不同方式推行自己的議程,從而使華盛頓的政策複雜化。他稱,“我們需要更微妙的行動才能奏效”。

這位人士還說,中國會”懷疑 “美國對這次訪問對台北的任何私下保證,尤其是如果北京完全不信任的賴清德獲勝的話。他補充說,台灣政客也可能”為自己的目的利用這次訪問,這可能會加劇兩岸緊張局勢”。

但也有人說這是個好主意,對台灣有幫助。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的中國和台灣問題專家邦妮-格萊瑟(Bonnie Glaser)說:傳遞支持台灣民主和新總統的信息非常重要,而在美國兩黨基礎上這樣做是有益的。

拜登與習近平舊金山會談後,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略有升溫。在台灣大選的關鍵時刻,華盛頓官員警告北京避免“挑釁”。

在台灣一方,面對北京對香港的鎮壓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黨派之間面對中國立場的深刻分歧也有所縮小。

斯坦福大學台灣問題專家馬斯特羅(Oriana Skylar Mastro)說,台灣大選這一時刻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但 “這次選舉對美國對台政策的影響較小”。無論是在公開討論台灣獨立還是與中國的經濟一體化方面,主要候選人都從其前任的目標上後退了一步。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在其年度報告中淡化了衝突的風險,指出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有所緩和,執政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也發表了謹慎的聲明。

歐亞集團主席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說:“中國在 2024 年攻擊台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曾經表明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本周二表示,沒有宣布獨立的必要,“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擁有主權獨立的國家”許多分析認為,從賴清德的言論看來,他現在正務求減弱其“台獨”形象以爭取白宮信任,

他的競爭對手包括國民黨的侯友宜和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前者是 1949 年戰敗的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繼承人,主張與中國和解,後者則主張走第三條道路。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認為:”拜登政府在(台灣)這場角逐中確實沒有熱門人選”。”但我想知道,另一方面,如果賴先生落選,國會是否會感到失望”。

他最近在福克斯節目中說:”我們不應該因為害怕激怒中國而推遲防禦行動,因為這只會鼓勵他們更加咄咄逼人。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比爾-伯恩斯(Bill Burns)去年曾表示,中國希望能在2027年之前拿下台灣,但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困境可能會讓中國的熱情剎車。

然而,對馬斯特羅來說,台灣選舉不會改變中國政府的長期目標。

她補充說,中國希望正式控制該島,”我認為如果不以某種形式使用武力,就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兩年前,拜登先生派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前主席邁克爾-馬倫和五角大樓前高級官員米歇爾-弗洛諾伊訪問了台灣。

由於擔心北京可能會利用華盛頓對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關注向台灣施壓,拜登派出代表團的目的是讓台北放心。

拜登執政初期,中國在台灣周邊加強戰機飛行,拜登派出了另一個兩黨代表團,其中包括斯坦伯格和前共和黨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白宮拒絕對計畫中的代表團發表評論。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卫星发射掠过台湾西南 全台警报响起误称飞弹

2024總統暨立委大選於1月13日舉行投開票,正副總統參選組合呈現「三腳督」局面,民進黨推派賴清德與蕭美琴搭檔、國民黨由侯友宜搭配趙少康、民眾黨由柯文哲搭配吳欣盈。

纪硕鸣

正值台湾大选最后的冲刺,全台灣的警报突然狂响!台灣的防务系統于當日下午警報大響四次防空警报,這讓台湾民众开始吓了一跳,一直说这次大选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以为真的是选择来了呢。
台湾时间週二(1月9日)下午台湾发布全台警报,指中国大陸发射卫星,飞越台湾南部上空。
警报的中文信息写道:“中国于15:04发射卫星,已飞越南部上空,请民众注意安全。 若发现不明物体,通报警消人员处理”;英文信息则写:“[Air raid Alert] Missile flyover Taiwan airspace, be aware.”
由于中、英警报措辞不一,中文使用“卫星”,英文则为“飞弹(Missile)”。 台湾国防部随后向媒体表示,是“Satellite”、“确认是卫星”,并已致歉。 有台湾媒体人认为,这是当局做意搞错,要在大选期间搞出些来自对岸的紧张气氛。 因为打两岸牌是民进党及台湾民众在选举过程中难以避过的一幕。
据悉,台湾防務部門的警报发布时,蔡英文正在高雄替立委选举站台,现场民众手机同时大响,一旁的高雄市长陈其迈用手表让蔡总统看讯息。 蔡英文第一时间表示,“这是卫星不是飞弹,免烦恼”,她还说,“不要紧,我在这里,发生什么事都跟你们站一起”。
柯文哲下午至台南车扫,被问到有没有发现警报简讯,他表示因为扫街,手机是秘书在拿,所以不知道。 他认为,若台湾、中国大陆有热线,大家事先有照会,不会这样很奇怪,更举美国跟苏联在核子大战、冷战最严重时也有热线,所以这种情况下台湾跟大陆也要建立热线关系。
警报指出,中国大陆于15:04发射卫星,已飞越南部上空,请民众注意安全。 简讯也提醒民众,若发现不明物体,请通报警消人员。 不少民众表示收到不只一则「防空警报」简讯,感到十分错愕。
也正在助选当中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则批评防務部門为卫星发警报有“误导民众”的嫌疑。 他当日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第一次听说为卫星发警报”,大家听到可能都吓一跳,以为是飞弹,结果是卫星。 他指出,台灣防務部門对此必须做出完整说明。
距离台湾2024大选仅剩4天,中国大陸卫星发射的时机敏感,该警报在台湾社群媒体立即引发大量讨论,警报的中英文措辞不一也一度引发部分民众疑惑。
台湾国防部稍晚发布新闻稿指,警报短信英文用语是因疏忽未同步更新元系统用字,因此未精准表达发射物为卫星而非飞弹,向社会大众致歉
防务部门还指:该火箭飞行路径经过我西南空域上空,高度位于大气层外。 「国军」运用联合情监侦系统,周密掌握相关弹道动态、轨迹等信息,适切警戒与应处。 搞得好像战备一样。
中央电视新闻报道,下午3时0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发射升空。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6次飞行。
大选敏感时刻,卫星发射触碰了台湾防务部门的敏感神经,警报由此而来。 其实,卫星发射是公开的,台湾防务部门虚惊一场其实后患无穷,不僅扰民,甚至影响大选。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2024總統立委選舉:賴清德:如果中國介選成功 台灣民主精神會被破壞 柯文哲:兩岸現不可能統一或獨立 勿碰底線

2024總統暨立委大選於1月13日舉行投開票,正副總統參選組合呈現「三腳督」局面,民進黨推派賴清德與蕭美琴搭檔、國民黨由侯友宜搭配趙少康、民眾黨由柯文哲搭配吳欣盈。

議題:

♦台湾大选在即,前总统马英九接受DW专访。去年才访中的马英九反復强调,他8年任内台海平静无波,现在的备战思维恐带来灾难。他也提到了两岸统一的条件就是和平跟民主,要由人民决定,并强调要试图说服北京,“以武力作为最后的手段,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台湾。”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指,如果中國介入選舉成功,讓中國指示的人當選,台灣民主精神會被破壞;如能維持對等尊嚴,仍願與中國交流合作。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11日到竹市車隊掃街,針對前總統馬英九說兩岸關係要相信習近平,賴清德被問到是否認為國民黨內對兩岸關係沒共識,他表示,馬英九的主張跟時代已經過去了,馬、侯主張的九二共識已被習近平定調為一個中國原則,絕非台灣人民要走的路。

♦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說,現階段兩岸不可能統一,也不可能獨立,主要是雙方不要碰觸到彼此底線,在這底線之下看怎麼協調,找到平衡點。

♦國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趙少康在選前2天召開國際記者會,期間面對外國記者詢問,「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獲勝的話,戰爭的風險會有多大?」對此,侯友宜回應,賴內心的話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當選的風險比任何人都高太多。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表示,緩和兩岸緊張須用和平方式對話,而非著重武力備戰;當被問是否信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時,馬英九說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對方。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10被問及此事,強調「馬前總統想法與我們有些不同」。國民黨團11日則表示,馬前總統的講法被斷章取義。

國防部9日發布國家級警報,指中國發射衛星飛越南部上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10日下午重申,這次錯誤翻譯及發布警報有太多問題,呼籲民進黨政府24小時內公布真相。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所謂「蔡英文路線」就是「台獨」路線,賴清德日前聲稱將延續這條「路線」,就是要接著走謀「獨」挑釁的邪路、對立對抗的老路,讓台灣離和平、繁榮越來越遠,離戰爭、衰退越來越近。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11日訊)德國之聲(DW)刊出8日專訪馬英九的內容與部分訪問片段,影片內容顯示專訪過程中雙方以英語問答。

德國之聲問到,是中國派軍艦接近台灣、派戰機飛越中線,現在用氣球飛越,出現這些挑釁性軍事行動後為何還要把當前兩岸緊張局勢責任歸咎民進黨和賴副總統。

馬英九表示在他任內兩岸簽署23個協議、兩岸人員往來超過500萬次、2015年馬習會,「我擔任總統時,雙邊關係相對和平。我們肯定跟大陸存在一些問題,但從未達到軍事行動程度。但民進黨就不一樣,因為他們都有台獨信念,這對中國大陸來說是最大禁忌」。

對方問馬英九台灣的軍事預算在GDP占比是否足夠、為何不主張加強軍事嚇阻時,馬英九直言,因為無論台灣如何自衛都永遠無法抵禦與大陸戰爭,「也永遠無法獲勝」。

馬英九說:「他們太大了,所以我們不應使用武力的方式來緩和緊張關係」、「如果你始終相信強大的防禦,這雖然沒問題,但在台灣的情況這對我們民眾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馬英九認為純靠軍事防禦想嚇阻對岸非常困難,「我們不應依賴(軍事)防禦來決定我們的命運,而是必須用和平方式與大陸對話,這樣才能緩和緊張局勢」。

對台灣義務役回復一年役期一事,馬英九表示,在他8年任內役期是4個月,也沒出什麼問題,認為役期4個月已足夠;對於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出將把軍費開支由目前GDP占比2.5%逐步調高為3%,馬英九認為軍費占比還是要看台灣能否與大陸發展更和平、密切的關係而論。

對於德國之聲認為九二共識在台灣越來越不受歡迎、特別是在年輕人,馬英九認為這與一般人都誤解九二共識有關,強調在他擔任總統期間,九二共識是兩岸間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關係沒走向緊張之所在,「我們必須創造一個可以和平相處的局面,無需使用武力,這可能比任何其他言論都更重要」。

德國之聲追問「所以您認為您可以信任習近平?」時,馬英九回答「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他

對德國之聲問到去年訪中之行一些影像被共軍剪輯入宣傳促統的影片,被中共利用來分化台灣人一事,馬英九表示,對方這類作為一直都有,「我不覺得這能阻止我試圖減輕兩岸緊張局勢的想法,且我也不斷告訴大陸的朋友兩個要素:一是和平,一是民主」。

馬英九表示,國民黨與他都非常明確拒絕「一國兩制」,而且他所說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

「我們不必遵循大陸的解釋,我們可以有自己的解讀,這是九二共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實際上可以成為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礎。我們國民黨和我自己都反對一國兩制,但我接受九二共識,這是兩件事。」

2022年夏天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美中及兩岸關係緊張。

對此馬英九表示「我們感謝她的支持,但必須採取其他方式,因為她甚至不知道要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就像我們有時會擔心一些美國人說必須發給每個台灣人一支AK47步槍來保衛國家」。

被問到若去年還是總統時,會否拒絕裴洛西來訪,馬英九坦言他會拒絕,「正如我所說,他們來拜訪我們是為表達支持,對此我們表示感謝,但應該要知道,如何做才能為兩岸各方所接受,(這點)也許我們比他們知道的更多」。

國民黨團:被斷章取義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表示,緩和兩岸緊張須用和平方式對話,而非著重武力備戰;當被問是否信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時,馬英九說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對方。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10被問及此事,強調「馬前總統想法與我們有些不同」。國民黨團11日則表示,馬前總統的講法被斷章取義。

馬英九「相信習近平」言論引法綠營抨擊,更點名要侯友宜說清楚,侯友宜昨強調,自己對於大陸的意圖,從來沒有存在不切實際的想法,在兩岸關係上,永遠堅守台灣的民主自由制度,並反對一國兩制,更重要的是,將力守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不會因為對岸單方面的行為,有任何的改變。

國民黨團今上午舉行記者會,會後受訪被問及此事,黨團總召曾銘宗強調,就他的理解,馬前總統的講法被斷章取義,而侯友宜昨天說了他不贊同這樣的講法。曾僅簡短回應,未再發表更多意見。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任何事情不能被斷章取義,真正重點是要相信自己、相信侯友宜的「3D戰略」,強化台灣國防,並與中國大陸交流對話,降低彼此敵意,建立交流管道,創造兩岸和平,「我們一定相信自己、相信台灣」。

賴清德:馬的主張與時代已過去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11日到竹市車隊掃街,針對前總統馬英九說兩岸關係要相信習近平,賴清德被問到是否認為國民黨內對兩岸關係沒共識,他表示,馬英九的主張跟時代已經過去了,馬、侯主張的九二共識已被習近平定調為一個中國原則,絕非台灣人民要走的路。

賴清德11日上午到竹市車掃,事前受訪時被問及馬英九說兩岸關係要相信習近平,結果侯友宜撇清不支持,是否認為國民黨內部對兩岸關係沒有共識?賴清德表示,馬英九的主張跟時代已經過去了,歷史已經翻開新的1頁,我們對和平要有理想,但不能夠有幻想,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次的選舉,他提出「和平4大支柱」行動方案的原因。

賴清德也說,他跟蕭美琴將強化國防力量、強化經濟力量,也強化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威懾的力量,這個才是守護台灣安全、維護印太和平穩定,最正確的做法。

賴清德指出,馬英九說要相信習近平,但是馬英九忽略了1件事情,馬英九跟侯友宜所主張的九二共識,已被習近平多次公開定調為「一個中國」原則,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換句話說,九二共識這條路走到底,台灣就跟香港一樣了,這絕對不是台灣人民要走的一條道路。

賴清德也呼籲,敬請國人禮拜六能夠站出來投票,用我們手中神聖的一票,選擇台灣走向世界迎向未來,在民主的道路上持續壯大台灣,同時不要走回頭路,鎖進中國,向極權主義再度低頭。

柯文哲:相信自己比較安全

前總統馬英九稱,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此,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今天面露驚訝,並表示「相信自己比較安全吧」。

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稱緩和兩岸緊張須用和平方式對話,而非著重武力備戰;當被追問是否信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時,馬英九說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對方。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今天陪同民眾黨立委候選人李有宜拜票時,面對媒體詢問此事,他做出驚訝表情,僅說「相信自己比較安全吧」。

外媒問若賴當選戰爭風險多大?侯友宜:比任何人都高

在回應國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趙少康在選前2天召開國際記者會,期間面對外國記者詢問,「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獲勝的話,戰爭的風險會有多大?」對此,侯友宜回應,賴內心的話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當選的風險比任何人都高太多。

記者是否對爭取年輕與中間選民是否有自信時,趙少康坦言,年輕人認為國民黨很老,但這次侯康已經接納很多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的主張,選舉就是數學問題,想要換人「選票就要集中」。

侯友宜引述媒體今(11)日報導指,近日美國的歐亞集團對2024全球最大的風險評估報告,把賴清德跟烏克蘭的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i)、以色列的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並列為美國「最危險的朋友」;侯友宜說,賴清德的台獨主張是一個引戰的主張,尤其賴在競選的過程當中,不斷說「中華民國是災難」,讓大家非常擔心,會不會引起台海的動盪。

侯友宜指,雖然總統蔡英文已經為賴清德「災難說」澄清了,但相信大家很清楚的認識到,民進黨除了台獨黨綱以外,「更重要的是賴清德本身,從以前到現在,他內心的話,或在選舉過程中講出來,他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當選的風險比任何人都高太多。」

侯友宜強調,戰爭不能有萬一,戰爭風險一定要降到零,和平才是唯一的選項,引發戰爭的往往是國家領導人,不是人民,國家領導有追求和平、避免戰爭的責任,「我也講的非常清楚,自己任內為何不會觸及統一問題,因為台灣未來是2300萬人一起決定的,我走的是台灣最有利的中間路線,會對話跟交流,把風險降到最低,這就是我的態度、我的決心,用實力確保和平,用交流增進理解。」

賴清德:如果中國介選成功 台灣民主精神會被破壞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11日到竹市車隊掃街,針對前總統馬英九說兩岸關係要相信習近平,賴清德被問到是否認為國民黨內對兩岸關係沒共識,他表示,馬英九的主張跟時代已經過去了,馬、侯主張的九二共識已被習近平定調為一個中國原則,絕非台灣人民要走的路。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10日出席「台灣美德站出來」晚會時指出,如果中國介入選舉成功,讓中國指示的人當選,台灣民主精神會被破壞;如能維持對等尊嚴,仍願與中國交流合作。

民主進步黨今晚在彰化縣鹿港鎮,舉辦「台灣美德站出來」造勢晚會,出席的除賴清德外,還有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及民進黨彰化縣立委候選人陳秀寳、吳音寧、黃秀芳、陳素月等人。

林佳龍指出,這次總統大選,中國介選情形嚴重,台灣如選出親中政權,成為紅色供應鏈,就會受到限制,這次總統大選決戰中台灣,彰化縣更是關鍵中的關鍵,他看見現場鄉親的熱情,也希望熱情轉化成選票,不要讓台灣變成香港。

賴清德則表示,如果中國介入選舉成功,讓中國指示的人當選,台灣民主精神會被破壞。他和蕭美琴(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如當選總統、副總統,就代表民意展現守護台灣民主的意志,也代表台灣走向世界。

賴清德指出,他始終相信身為國家領導人是要給人民願景與方向,帶領國家面對挑戰,團結國家向前走,不是悲觀仇恨唱衰國家,更加不是只提問題而沒有答案,不是和威脅台灣的敵人唱同調,犧牲國家主權。

賴清德說,他和蕭美琴承諾會打造民主和平的台灣,不會帶台灣走回頭路,團結人民,強化國防與經濟,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如果能維持對等尊嚴,他仍願意與中國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人民的福祉。

柯文哲:兩岸現不可能統一或獨立 勿碰底線

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10日晚在基隆說,現階段兩岸不可能統一,也不可能獨立,主要是雙方不要碰觸到彼此底線,在這底線之下看怎麼協調,找到平衡點。

總統選戰逼近,台灣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上午先在基隆搭車掃街拜票,下午轉往基隆廟口夜市徒步掃街。柯文哲晚間也抵達基隆廟口夜市參拜奠濟宮,並與支持者合影。

柯文哲在基隆廟口夜市拜票時,被外國媒體問及兩岸問題。柯文哲表示,過去30年來,藍綠兩黨花太多時間討論意識形態問題,比如說,現階段兩岸不可能統一,也不可能獨立,尤其目前9成民眾贊成維持現狀,為什麼要浪費那麼多時間討論無法解決的問題。

被問到如何面對中國大陸。柯文哲表示,其實現在跟中國大陸也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主要是雙方不要碰觸到彼此的底線,在這底線之下看怎麼協調,找到一個平衡點。

柯文哲隨後前往基隆國門廣場開講時說,他與民進黨開始吵架就是為了基隆輕軌,政府當然不可能不做錯事,但政府要有認錯能力,不能硬拗,基隆輕軌就是典型案例。政治需要理性、務實與科學,基隆河谷交通整合計畫有很多解決方案,每個方案何者最佳?這需要科學;但不幸的是,台灣政治上沒有長期規劃,政府都是現在缺少什麼就補助什麼,都是在短線操作;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政府先後發放振興三倍券、振興五倍券與現金6000元,但這對台灣產業結構有何改變?

他認為,台灣什麼技術都有,但政府都是短線操作,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執政不難,找回良心而已」,當執政者若對民眾的痛苦無所謂,那就沒有資格再當政治人物。

柯文哲表示,今年總統大選對將來的意義是什麼?那就是新政治、新文化與舊勢力的差別,若把民進黨拉下台,換國民黨上台,台灣社會就會改變嗎?大概還是不變。這場大選到底是要走向新政治、新文化,還是停留在過去藍綠惡鬥?選民應好好思考。選民到底要選擇理性、務實與科學,還是選擇意識形態掛帥。

柯文哲說,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面臨老家違建時,賴清德的幕僚當時一定建議賴清德拆除,但賴清德自認民意高一定當選,所以不聽建議,這就是執政的傲慢。要讓藍綠學會對人民謙卑,人民才是國家主人;台灣不是民進黨的專利,而是屬於全民。他希望台灣是社會和諧國家,而非分裂仇恨的國家,所以這次總統大選大家一定要支持柯文哲,把國家贏回來,還給人民。

分析:

外媒:眼見中國削弱香港自由 在台港人力挺民進黨

台灣總統大選投票將於13日登場;外媒今天報導,許多移民到台灣的港人在見證中國削弱香港公民權利後,堅定力挺台灣執政的民主進步黨,主要由於該黨面對北京仍堅守自主權的立場。

美聯社報導,北京對香港異議人士的鎮壓強化了在台港人對堅定維護台灣實質獨立及民主價值政黨的支持。

根據美聯社訪問的10名香港人,儘管台灣移民政策不如部分香港人預期般地友善,但大多數仍堅定支持民進黨,這主要由於該黨面對北京仍堅守自主權的立場。

這10名受訪者中,超過一半是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之後移居台灣。

其中一名抗議人士康駿銘因為擔心被逮捕而在2019年搬到台灣,他告訴美聯社,期待能體驗決定自身命運的感覺。這類選舉是他在香港從未有過的珍貴投票機會;香港特首主要由一個親北京的委員會選出。

他計劃支持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他已投身台灣本土政治,致力分享香港的經驗。

身為「台灣基進」成員,他說,「這是為了要提醒台灣,不要步上香港後塵」。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呈現三雄爭霸局面,由民進黨的賴清德、中國國民黨的侯友宜及台灣民眾黨的柯文哲3組人馬角逐。「台灣基進」未提名人選角逐。

自從北京2020年在香港強推國安法後,台灣被視為華語圈言論自由和自主權的避風港。過去3年,數以萬計的香港人移居台灣。

隨著這些移民在台灣展開新生活,有些人得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挫折。由於台灣擔憂中國造成的安全風險,導致申請過程複雜化,有些人的居留申請被拒,特別是曾在政府資助的實體或與中國企業關係密切公司的任職者。

依台灣移民署統計,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超過3萬7100名香港人取得臨時居留證。另有5700人獲得永久居留權。

一名譚姓港人表示,聽聞他的香港同胞在台灣面臨的困難後,他對民進黨政府有點失望。

2018年定居台灣的他,是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首投族。他認為,國家安全跟經濟政策方向是他選擇總統候選人的首要考量,因此支持民進黨的賴蕭配。

他說:「由於看到故鄉問題所產生根深蒂固的怨恨,我無法支持任何親近中國的政黨。」

儘管中國警告「台獨就等於戰爭」,但許多台灣人民並不為此威脅所動。

民進黨傾向維持實質獨立,國民黨認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而台灣民眾黨則提倡恢復與中國對話。

另一位呂姓新移民對中國好戰言論並不感到擔憂。2022年透過投資移民計畫移居台灣的她,對總統蔡英文對2019年香港民主運動的支持印象深刻,民進黨對民主自由的承諾也讓她產生共鳴。

雖然自己尚未有投票權,但她計劃要參加賴清德在台北的造勢活動表達支持,也持續探索台灣蓬勃的政治文化。

「如果有人不喜歡蔡英文,人民可以用非常嚴厲的字眼來批評」,她說,「這令人印象深刻」。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蘇偉業指出,雖然民進黨不盡完美,許多香港新移民仍傾向支持這個執政黨,背後原因主要是擔憂若主要在野黨執政,所推行的移民政策可能會對他們更不利。

不過,蘇偉業也說,在台港人對台灣選舉結果的影響可能很有限,因為所占選民比例很小。台灣合格選民約為1950萬人,官方資料顯示,2015年至2022年間,共有1萬440名香港及澳門移民取得投票權。

另一方面,部分香港移民已積極參與台灣政治。

曾任香港區議會議員、高齡72歲的徐百弟11年前取得台灣居留權,這次出馬角逐立委席次。儘管當選機率低,但他的投入吸引外界對香港移民面臨挑戰的關注。

他也強調,面臨北京施壓,香港人和台灣人共同需要意志力;「香港人和台灣人有共同需求…儘管只是在精神層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