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likebtn-like-butto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web/cthk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紀碩鳴 彙整 - 第4页 共15页 - 中華時報China Times
分类
文化 音乐

香港法國藝術家聯手呈獻 音樂會為盛事之都添異彩

作者:紀碩鳴

盛事之都的有一連串不能錯過的藝術活動 香港與法國藝術家聯手呈獻「三瓶香水@香港」音樂會,為盛事之都演繹了精彩的一幕。

2024年伊始,香港正探索獨一無二的藝術文化之旅,參與國際級盛事,體驗全新的世界級博物館和藝術表演,還有多元的藝術文化活動。 「放懷天地──翟仕堯書法展」;絕代芳華梅豔芳」;「香港流行文化節2024」等等,呈現出一幕幕藝術的神彩。 政府稱「藝聚香港」,等你逐一發現!

4月繁花盛開的季節,香港被藝術的氛圍包裹。 14日晚,銅鑼灣中國太平大廈11樓,大灣區國際交流中心的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際演出引人入勝。這是香港民間藝術的傳世之作。之所以特別,是因為滙聚了香港、法國、越南及日本的藝術家,讓你在香港欣賞一場中外藝術家合作的音樂饗宴。

著名的古箏演奏家鄒倫倫與來自法國的「三瓶香水」樂隊主奏二胡演奏家果敢、日本箏演奏家日原史絵、越南民族歌唱家Huong Thanh 共同用音樂攜手,演奏了中國民歌「茉莉花」。

鄒倫倫:著名古箏演奏家
鄒倫倫:著名古箏演奏家

 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本次盛會以音樂為媒,旨在推動不同文化薈萃交融,並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國際音樂藝術交流領域的地位。 用藝術奏響同一曲,帶入美妙之聲。

香港青年鋼琴家陳思慧鋼琴獨奏一曲《奧伯曼山谷巡禮之年》李斯特。這位年幼時就在國際大賽拿獎無數的香港演藝學院在讀生,因為日本鋼琴家上野真在演藝學院 有大師課,陳思慧有幸在大師課中演奏這首曲目並且得到大師指導。這首曲子出自李斯特的巡禮之年,是一首音樂與文藝的結合,在壯遊中朝聖,是一位年輕人對自己發出拷問,從自我的胸懷中去揭露內在最極致的自己,將靈魂感情寄託於其中,對香港美好的祝福。而這也是陳思慧希望通過這首歌曲來表達的。

香港青年鋼琴家陳思慧
香港青年鋼琴家陳思慧

 香港鋼琴家莊凱鈴與鄒倫倫、果敢共同演奏了香港時代曲《萬水千山總是情》、《順流逆流》、《愛拼才會贏》等名曲。 讓與會的嘉賓們沉醉於音樂流淌中。

活動以「雞尾酒音樂會」為主題,在香港花季四月天,為藝術愛好者們營造了一個共用音樂、香檳融合的美好時光。 一個特別的美酒滙入藝術的佳話。

來自法國、越南、日本及香港的藝術家,將各自獨特的音樂才華帶到這個舞臺上,展現了音樂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無限魅力。 音樂會的曲目豐富多樣,從古典到當代,從東方到西方,每一首作品都是對音樂無盡探索和對美好生活的讚頌。

同奏香港時代曲《萬水千山總是情》
同奏香港時代曲《萬水千山總是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會不僅有傳統的古箏、二胡、箏等樂器演奏,還有創新的跨文化合作,如《唐詩》的現代詮釋,以及《香港時代曲串燒》等,展現了藝術家們在傳承與創新中的精彩對話。

此次「三瓶香水@香港」音樂會不僅是一場音樂盛宴,更是一次深具意義的文化交流活動。 它不僅展示了音樂在跨文化溝通中的獨特力量,也為香港增添了一份國際化的文化風采,為促進全球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開啟了新的篇章。

此次活動的主要組織者鄒倫倫優作為古箏界頂尖的古箏演奏家,她在古箏文化發展總走在最前,創作音樂、教授音樂、演奏音樂都可見到她的芳蹤。

她的好朋友果敢先生是旅居法國的中國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打擊樂演奏家。 2016獲頒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民族音樂家和二胡演奏家。 鄒倫倫多次邀請果敢先生前來香港參與藝術交流,成為香港樂壇熟悉的藝術家。

藝術家國際組合,留法二胡演奏家果敢(左一)
藝術家國際組合,留法二胡演奏家果敢(左一)

 415日,活動繼續在香港天後青苗琴行舉行。 在黃偉達博士 、古箏演奏家鄒倫倫、琵琶演奏家馬靖雯老師的組織安排下,進行了「三瓶香水@香港」大師班講座。 與會者聆聽了「三瓶香水」的藝術家留法二胡演奏家果敢先生的演奏,並做了互動多問答。 參與者有專業音樂家、學生、青年教師、歌唱家、演奏家以及文化藝術屆主管、會長等。

各位藝術家現場展示講解,大家互動交流。 在與會的藝術家還即場演奏、演唱了各民族風格的音樂,大家熟悉的樂曲,《枉凝眉》、《知音》《彩雲追月》等,場面熱烈。

藝術家與嘉賓
藝術家與嘉賓

 活動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與贊助,包括著名的Pablo揣董事長、小魚雪茄會所、IAMA國際音樂藝術學院等機構。 音樂會吸引了包括斐濟駐港總領事李汝大先生與印尼拿督盧彥希、香港理工大學黃國賢副校長、錢梓暉院長、著名畫家黃湘詅會長、青苗琴行黃偉達博士等重要嘉賓的出席,並獲得了來賓的高度評價與認可。

香港自2023年年初全面通關以來,多項盛事相繼在香港舉行,包括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FIVB世界女排聯賽、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香港單車節、香港美酒佳餛飩巡禮、香港繽紛冬日巡禮、法國名牌香港時裝秀等。 各項活動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示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活力和吸引力。

香港與法國藝術家聯手呈獻「三瓶香水@香港」音樂會,掀起的文化交流新浪潮成為香港盛事之都的新一曲。

分类
一路风情 国际 编辑精选

美眾院投票對烏援助法案 緊急軍援很快運抵烏克蘭

作者:紀碩鳴

拖了數月,美國眾議院通過週六以311票贊成,112票反對通過向烏克蘭提供600億美元援助。 而向以色列提供逾260億美元援助的計畫,以36658獲得通過,37名民主黨人和21名共和黨人反對。

419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罕見的兩黨勢頭推進了一項總額為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計畫,該計畫將用於烏克蘭、以色列、臺灣及人道主義援助,以便週六取得投票通關結果。

前一天的投票在通常兩黨爭議嚴重的眾議院產生了罕見結果,民主黨人幫助共和黨籍議長詹森的計畫以316票對94票的壓倒性優勢獲得通過。 眾議院在本週末最終批准該計畫,並將送交參議院。

在幾個月的拖延下,詹森下定決心繼續推進該立法計畫,拜登總統迅速表示了支持,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也罕見地沒有提出異議。

美國眾議院就四項法案進行投票,這些法案將撥款950億美元用於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和印太地區的合作夥伴。 這些法案包括為烏克蘭提供了600億美元。 主要是將資金提供給美國武器製造商,用於重建耗盡的美國武器供應,約20%的資金將以貸款形式直接提供給烏克蘭。 但該法案也規定,美國總統可以在1115日之後取消烏克蘭的債務。

據兩位美國官員透露,五角大樓正準備迅速批准一項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計畫,其中包括急需的火炮和防空系統。 五角大樓官員正在努力匯總一攬子美國裝備,一旦立法通過並經總統簽署,就能迅速通過官僚程式。

白宮上個月批准了一項總額為3億美元的對烏緊急援助計畫,使用的是之前合同節省下來的成本。 有兩位官員說,這筆資金將包括用於補充烏克蘭武器庫的火炮和防空系統,這將是美國自去年12月因國會對總統追加援助的要求停滯不前而耗盡資金以來的第二筆資金。

該官員說,許多美國武器已經存放在歐洲各地的倉庫中,可以立即運往烏克蘭。 有些物資幾天內就能運抵烏克蘭,有些則可能需要數周時間。

在用於烏克蘭的近610億美元中,約480億美元將撥給五角大樓,用於武裝基輔、補充武器和支付在歐洲的軍事行動。 該法案為美軍提供了232億美元,用於補充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裝備庫存。

另有138億美元將用於“烏克蘭安全援助計畫”,供五角大樓為基輔購買新武器。 還有113億美元將用於加強在歐洲的美軍行動。 該立法重新授權五角大樓將價值78億美元的現有武器從庫存中運往烏克蘭,然後由一攬子計畫中增加的資金取代。

美國國防部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防長沃蘭德(Celeste Wallander)最近告訴議員們,一旦國會最終批准援助,五角大樓將迅速開始運送彈藥、炮彈和防空武器。

分类
国际

伊朗報復回撀以色列 盤點一下各自取得的成功

作者:紀碩鳴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13日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这是伊朗有史以来首次直接袭击以色列。 伊朗和以色列都称获得成功。

雙方的战果数据是,伊朗总共向以色列发射了331枚导弹和无人机:185枚自杀攻击无人机中的185枚被击落。 110枚弹道导弹中的103枚被击落,有7枚落地击中目標 36枚巡航导弹中,有36枚被击落。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对外表示,其中仅有数枚弹道导弹飞抵以色列领土,造成一处空军基地轻微受损,其余99%的攻击,都在美军等的支持下,成功拦截。 哈加里在电视声明中表示:“伊朗的袭击被挫败。 ”

哈加里说,向以色列发射的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都没有进入其领土,“只有少数”弹道导弹到达了以色列,有些人受傷。 他补充说,其中一枚“轻微击中了内瓦蒂姆基地”,并指出该军事基地“仍在运作”。

有報導稱,“击中”的实际只有1枚,击中了机场跑道的边沿,损坏了跑道。 另一枚落在跑道外较远的位置,好像挖土机填了几铲子土就完事了。 這麼一場襲擊,似乎只是個「抓了痒痒」。 根据以色列的估计,这次伊朗发动袭击的成本是10-13亿美元。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4日就当天凌晨伊朗对以发动报复性打击发声,说以方拦截了伊朗的无人机和导弹,并将取胜。 以色列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发表声明,称以色列与美国和“其他伙伴”“捍卫了以色列领土”,取得了“巨大成功”。

伊朗当然也不示弱,宣称这次向以色列发射逾300枚导弹和无人机,为伊朗首次直接对以色列发动攻击,这也是伊朗能称胜利的资本。 以前的冲突从来没有攻击以色列本土的记录。

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强国筑起强大的防空系统也是百密一疏,被伊朗突破了。 有美国高级官员说,至少有7枚伊朗导弹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这也是创记录了。 击中了以色列的两个空军基地。 虽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伊朗也有理由欢呼自己突破严密空防系统的成就。

不管毁伤效果如何,如此大规模的打击行动,也可以说是展示了发动战争的底气。 实际上伊朗这是借机展示了自己的打击能力。 重要的是,在伊朗大规模报复打击的同时,以色列还受到也门、伊拉克和黎巴嫩的无人机、导弹和火箭弹攻击,伊朗以此表明完全有能力协调指挥这些反以反美武装共同行动,这对美以来说也是一个大麻烦。

值得關注的是,邻近的中東國家都事前關閉了機場,顯然提供了便於識別的空間。 有報導稱,根据各国的消息,约旦和沙特的部队参与了对伊朗无人机和导弹的拦截。 约旦公主是约旦空军的一名飞行员,据称这位约旦公主驾驶战斗机升空,击落了5架伊朗无人机。 沙特的防空部队据称也参与了拦截战斗。 这些阿拉伯国家在实际战斗中,都站到了以色列的一边与伊朗作战。

以色列攻击了伊朗大使馆,伊朗报攻击以色列本土。 结果是以色列拦截了绝大部分攻击导弹没有大损害;而伊朗取得突破世界最先进空防的成就,似乎挽回了面子,国内掀起反以热潮,政府得到支持。

如果以色列不再报复攻撀,双方欢呼胜利,此轮冲突到此暂停。但以色列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呢?

分类
港澳 评论 香港 香港23條立法

英國報告指香港23條立法可能不符國際人權 中方提交涉

英國外相卡梅倫在最新發表的《香港半年報告》中指出,北京為香港製訂的第一條國安法違背《中英聯合聲明》,且令香港的反對派幾乎被剷除;而第二條匆匆通過的國安條例,很可能與國際人權法不相容,勢將對港人享用人權和自由產生負面影響,亦經貿方面出現負面勢頭。但他沒有敦促港府廢除該法,只是再次要求港府尊重《基本法》賦予港人的權利和自由,捍衛高度自治。香港政府丶中國外文部駐港公署及中國駐英大使館對報告分別發文譴責和表達強烈不滿,指報告內容是抹黑和詆毀,並指已向英方提「嚴正交涉」。

英國外交部昨(15日)天發表第54份《香港半年報告》,外相卡梅倫在報告序言中指出,中英雙方在《聯合聲明》中同意,香港在1997年後享有高度自治至少五十年,除國防和外交事務,其他事宜均由香港自治,故此北京為香港製訂的《港區國安法》已經違背了《聯合聲明》。

他又細數,《國安法》下,香港的政治反對派幾乎已被剷除,異見人士被處以刑罰,公民社會被邊緣化,而港府所謂杜絕「軟對抗」,其實是針對那些對中港政府支持稍稍不夠堅定不移的人。他更指責港府以《國安法》為由,懸紅通緝13名因行使自由而流散海外的港人,當中包括身處英國的,他強調,英國不會容忍外國勢力恐嚇和騷擾身在英國的人,直言《國安法》無權在英國生效,港人在當地是安全的。

至於匆匆於上月23日生效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簡稱《國安條例》),卡梅倫認為,很有可能不符國際人權法律,而條例缺乏國際認可的保障人權標準,將對香港民眾行使權利和自由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敦促港府尊重《基本法》賦予港人的權利和自由,捍衛高度自治,並按照國際承諾和法律義務行事。

卡梅倫又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基於法治和司法獨立,現時的經濟丶貨幣及貿易制度雖然仍是獨特和有活力,但近期的發展已形成負面勢頭;若要扭轉這勢頭,港府必須讓港人重享人權自由。他保證,見到中港政府破壞香港法治或削弱香港權利和自由時,英國必會發聲。

有關報告涵蓋去年7月至12月,報告羅列香港在該時段發生的問題,包括傳媒大亨黎智英受審。而因應《國安法》推出的港人 BNO移民政策,自2021年1月31日推出後,截至去年第叄季,英國共收到約19.1萬份申請,已批出18.47萬份簽證。

北京:英方所謂「香港問題半年報告」罔顧事實、顛倒是非

不過,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同日發表聲明,否定英國對香港事務的發言權,指香港回歸後,《聯合聲明》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敦促英方儘早放下殖民傲慢和霸道思維,停止插手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聯合聲明》由中英兩國簽訂,雙方同意,香港於1997年回歸中國後,生活方式和制度五十年不變。該份聲明且已放在聯合國備桉。

公署發言人批評英國「故技重演」,「拿《中英聯合聲明》大做文章,老調重彈攻擊抹黑一國兩制」,並惡意詆毀《國安法》丶《國安條例》及新選舉制度;發言人又重申,《國安條例》為外國投資者提供更安全丶穩定丶高效的營商環境。

香港政府亦強烈譴責和反對報告對香港的「失實言論和污衊抹黑」,指《國安條例》為香港提供了更安全的營商條件,「無論英方進行多少次唱衰抹黑,都不可能改變這個鐵的事實。」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亦提評報告,指是罔顧事實和顛倒黑白,中方對此強烈不滿丶堅決反對,聲言已向英方提出嚴正交涉,敦促英方停止發表有關報告丶包庇罪犯及「豢養亂港分子」。

分类
港澳 评论 香港 香港23條立法

香港發展要保持住格局

 

作者:紀碩鳴

「贏在格局 ,輸在計較」雖然是個大道理,但現實中,還真是這個理。 香港寸土寸金,這麼一個僅700萬人口的城市,卻能在世界上可以有重要位置,就是因為格局。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很快能通過實施。 毫無疑問,有港版國安法墊底,行政主導的港府一點阻力都不會有。 特首李家超還表示,「把纏繞香港26年來的問題寫上句號,香港便能夠輕裝上陣,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這也是港府急於二十三條立法的原因。

問題是,二十三條立法的旨意主要為國家安全,與經濟沒有本質關係。 沒有二十三條立法,香港就不能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了?不是說港版國安法後,香港已經行穩至遠,出現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良好局面。 為什麼港府還不能一邊二十三條立法,一邊全力聚焦發展呢?難道這幾年香港經濟止步不前就是因為沒有二十三條立法被拖累了?這完全不符合邏輯。 香港過去的繁榮並沒有二十三條。

19493月,前國家領袖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第5條“學會彈鋼琴”中講:“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 二十三條 立法需要貫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能鬆懈,香港的經濟、民生同樣對國家安全有影響。 同步進行不能偏頗,這就是彈鋼琴,是一種格局。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宣佈,即日起撤銷所有對住宅物業需求的管理措施,俗稱撤辣。 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NRSD)。 撤辣後,樓市交投活躍。

歷年來,辣稅總共為政府帶來多少稅收? 答案是1,930億元,若跟同期印花稅總收入比較,占比等於高達22%。 撤辣固然減少了政府收益,這也是政府去年早該撤辣時僅作部分減辣的原因之一。 現在政府想明白了,政府這只手在,樓市信心難恢復,事實也證明,只要信心恢復,交投量增加,政府的稅收收益自然水漲船高。

更重要的是,香港樓市每下愈況,實施十多年的人為干預政策不再合時宜,徒然窒礙二手市場正常流轉,連鎖效應使得政府賣地收入銳減,形成逾千億元財政赤字。 辣招全撤必然產生鬆綁效應,市場氛圍才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按照陳茂波的講法,全面撤辣主要是引導市場有一個合適又清晰的期望,避免因之前的地緣政治、高利率,讓悲觀情緒過分放大。 這才是格局。

一直以來,香港就是一個商業社會,回歸前後,正是開放、包容、法治這樣的商業特質,讓香港成為國際知名都市,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這是香港的行事規則更是一種讓世界相信、放心的格局。

格局間單講就是為人處事的方式。 “格局”是對人生座標的定位,是一種態度、眼光、胸襟、膽識、意志、精神等核心要素的內在佈局。 對香港來說,格局就更為重要了,它的佈局是以國際市場為準則,以法治精神和人性化的自由開放為目標,所以長期來深得人心。

可以看到,一國兩制就是中央為香港設計的最大格局,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實行一國主權下的資本主義制度,讓香港保持持續的繁榮穩定,這還有比什麼更為重要的格局呢?

萬眾期待的國際球星梅西來到香港卻因傷勢影響沒有出賽,讓現場約4萬名球迷氣炸。 本來按合約以及市場論價,退款了事以簡單的處理方式平息消費者的怒火和不平,是一個商業社會的最佳選擇。

但梅西事件活生生的被炒作為一場政治秀,按商業原則以合同辯事的紛爭一下子上升到政治事件,從香港上升到辱華的政治層面,煽動起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甚至扯出了美國中情局和西方勢力幕後操縱的魔影。 依目前時不時針對香港的國際環境,梅西風波鬧到國際舞臺,香港絕對占不了便宜。 除非你可以無視國際環境。

多說一句,梅西事件如果以香港資本主義制度的方式處理,應該不會鬧出風波來。

政府化1600萬港幣支持一個商業的球賽表演以推動盛事經濟,希望帶動人氣重舍對香港的信,從單一事件來看也無可厚非。 政府積極推廣香港成為名副其實的盛事之都,展現香港的魅力,吸引海外旅客來港,願望很好,但這在香港的核心經濟價值和競爭力只占很小部分。 政府需要化更功夫的是讓市場重拾對香港市場的信心,要向國際社會證明,香港仍然是崇尚自由包容、法治規則的城市,是可以安心賺錢的平臺。 因為香港制度和追求沒變,這才更重要、才是大格局。

雖然經歷了2019年的動亂風暴,經歷了三年疫情,怎麼讓國際社會看到香港仍然是大家喜愛的香港,走向回歸祖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但香港的資本主義的行事方式仍然在,如此香港未來的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1997香港回歸,香港以實踐證明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國兩制」獲得成功。 因為2014年「占中」開始,香港社會從市場化邁向政治化,讓維多利亞兩岸璀璨奪目的東方之珠的光芒失色,香港因此失去了格局。

發展道路的選擇和格局有關,有格局就能事半功倍。 2024年開局,香港要拉開新的發展大幕,未來到底該走向哪里?一是繼續發揮香港固有的優勢,繼續香港曾經輝煌的產業; 二是重新尋找新路,走出符合自己特質的路來。 那一個重那一個輕政府應該想明白。

自然,回歸以後,對香港的發展選擇要求並更高,既要維護國際地位更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但細細想來,這並不矛盾,正因為香港有國際格局了,才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作貢獻,兩者都不能缺。 否則,香港拿什麼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

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並擔任總監制《繁花》中爺叔用了當代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的一段話作為臺詞:我站在1樓,有人罵我,我聽到了很生氣!我站在10樓,有人罵我,我聽不清,還以為他在和我打招呼!我站在100樓,有人罵我,我根本聽不見,也看不見!一個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沒有高度,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結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 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會不可思議!同理,放大香港的格局,香港才會不可思議。

分类
国际

報復襲擊以色列本土 至今沒有國家支持伊朗

 

作者:紀碩鳴

清晨,以色列各地響起轟隆巨響和防空警報,伊朗發動了超過三百架無人機、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飛向以色列。 一波攻擊過後,以色列軍方表示,伊朗的襲擊已遭到“挫敗”,其中99%的無人機和導彈被以色列的多層防空系統成功攔截。 從各國表態來看,幾乎沒有支持伊朗的這一報復行動的國家。

這是伊朗首度直接從伊朗主權領土攻擊以色列,在以色列看來,事態很嚴重。 不過,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則指出,德黑蘭在向以色列發射無人機後,現在認為該國針對大馬士革領事館遇襲的報復已經結束。 意思就是到此為止了。

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哈加裏少將星期日在電視聲明中表示,稱以色列取得“重大的戰略成功”。 哈加裏說,伊朗發射了170架無人機、30多枚巡航導彈和120多枚彈道導彈,無人機和巡航導彈都沒有進入以色列領土,只有少數彈道導彈落入境內。 其中一枚導彈造成南部內瓦蒂姆空軍基地的輕微損害,但沒有人員受傷,該基地仍在運作

美軍協助以色列攔截來襲的無人機和導彈,華盛頓方面並承諾召集盟友共同制定統一應對方案。

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後,美國總統喬·拜登在華盛頓時間星期六(413日)晚間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伊朗及其代理人對以色列的襲擊,並重申美國對以色列安全的堅定承諾。 他還表示,將與七國集團領導人進行協調,對伊朗的無恥襲擊作出統一的外交回應。

這是伊朗首次對以色列發動直接軍事攻擊,將中東局勢推向區域戰爭邊緣。 但伊朗稱此事目前可被視為結束,但若以色列政權再犯錯,伊朗反應將更加嚴厲。 也就是算了你不再回擊,我們打平了。

內塔尼亞胡在X上的一篇帖文中說:「我們攔截,我們擊退,我們團結並將獲勝。 」如果以色列就此打住,可能此番衝突暫停。

英、法、德和歐洲國家都是以最強烈的措詞譴責伊朗對以色列的空襲。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譴責了伊朗對以色列的空襲,並呼籲立即停止敵對行動。

卡塔爾、沙特、埃及等中東國家並沒有支持伊朗,只是強調有關各方停止事態升級並保持最大限度克制,使該地區及其人民免受戰爭危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伊朗對以色列領土發動襲擊也作出了回應,表示“中方對當前事態升級深表關切,呼籲有關方面保持冷靜克制,避免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

但這次是伊朗首度在土地啟動對以色列的襲擊,依以色列的處事方式是不會忍,是否作大規模回擊掀起新的戰爭還是暫時打住,球在以色列方。

 

 

分类
一路风情 中华 兩岸 教育 文化 编辑精选

聽英國學生用流利漢語 講述他們的商務策劃

作者:紀碩鳴

第一次走入英國大學的課堂,充滿好奇。 十多個英國學生,他們和老師以及嘉賓竟然都以中文交流。一個我熟悉又歡樂的學習環境。

去年曾經採訪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宋連誼老師,撰寫了一篇《一場商務漢語創新大賽 英國學生講述中國故事》小文。 還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東亞語言文化系主任教師宋連誼在英國從事漢語教學30多年,海外挑李滿天下。 如今,又到了一個新學期結束檢驗學生學有成果的時候,宋老師請我去學院,參加他學生的商務設計展示 。

學生已經坐滿了大半個課堂,還有一些宋老師請來的嘉賓朋友,他們是中國的企業家或是老師。

宋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是,用學習的商務漢語的知識,以58分鐘的時間向大家簡述一份商務策劃,包括策劃的由來、計畫投入、市場前景等等。 學生們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以中文PPT擬定了完整的方案,並以中文詳細講解。

宋連誼老師(中)和講流利中文的學生們

雖然,每一位同學的講中文流利程度不同,但他們那一份認真卻是相象的。 看著他們走上臺打開電腦,那一份帶著小小洋腔的語音、語調在異國他鄉,聽起來反讓人感覺舒坦、親切。

更讓我驚奇的是,富有想像的設計令你腦洞大開。 Chikako是一位來自日本的學生,她觀察到倫敦冬季雨天多,影響餐廳的生意,為提高營業額,特意設計了一個雨季銷售的細詳方案,以提高營業額。

Joseph約瑟是碩士研究生,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叫嶽丘。他解釋,選擇嶽飛的為了代表Joseph並且代表對杭州的喜歡。然後Joe聽起來很像,並且和嶽一樣,都是山的意思以很成熟的中文發音與大家交流。原來,他已經有多年在中國支教教授英文的經歷,他設想建立自己的國際教學機構,在英國招募英語教師到中國支教。 他認為,這是中英交流的理想職業。

 嶽丘設計了英語支教的方案

Francis是中英混血,受家庭影響,他可以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他的方案是為解決學習語言的障礙,利用早餐的時間組織語言交流。 他長著英國人的面孔,如果只聽他的聲音,你分辯不出他的身份。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設計,他們不僅僅在學一門語言,更希望以中文為工具來完成自己設想的一份事業。 「英國便利店的市場空間」、「將英國酒文化引入臺灣」、「開發樂器與語言結合新軟體學習語言的『樂語』」等,都非常有創意而且實用。

Max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叫「明旭」,他在英國土生土長,大學選修國際政治,卻對語言學習一直很有興趣。 在高中時就學了法語、西班牙語,也接觸過中文。 2020年,亞非學院邀請他來學習一天的中文。 這一天,老師講中國文化、歷史、語言等引起明旭的興趣。 當時有德文、法文、中文三個選擇,他決定要修中文。

 Max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叫「明旭」

明旭認為,發展中的中國,它的市場是世界最大的,學好中文機會也大。 從中文的基礎學起,20228月,他和同學們一起到臺灣師範大學留學。 在臺灣九個月學期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家用中文交流、出門遊玩。 講到這些經歷,明旭有點興奮,他說,「我的中文進步很快,也改變了自己內向的性格」。

因為疫情,明旭還沒有機會去中國,但他已經為自己確立了一個目標,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走遍中國的每一個省。 這一次,他作了一個商務案例分析。 向大家介紹了: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將中國的鐵路系統與航空,還特別與歐洲的鐵路系統作了比較。 在講到公司目標中,他特別分析了鐵路對國家統一的意義。 他希望可以在中國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又可以嘗試中國的文化、食品。

前不久,大批阿富汗民眾隨西方國家部隊撤出,一同離開阿富汗。 英國亦接收逾萬阿富汗難民。 Mina米娜出生自阿富汗,這一次她設計的商務策劃是希望幫助在英國的阿富汗人。 那是一個App軟體,她設想在這個綜合性軟體上讓阿富汗人可以沒有障礙的學語言、購物、交通指引、彙集各類資訊等,要用一個軟體就可以解決移居英國阿富汗人遇到的大部分問題。

 米娜:曾在浙江義烏上小學

有意思的是,米娜的父親一直在中國義烏做進出口貿易,她七歲時就隨父親在義烏讀上小學,學的是中文,一直到2015年小學六年級沒讀完跟著父母來到英國定居。

從小在中國接受教育的因緣機遇,米娜的中文很流利,甚至幾乎聽不出她有外國口音。 來到英國後接觸中文少了,在手機看中文視頻顯得陌生。 米娜告誡自己,中文影響自己的未來,一定要重新學好這門語言。 她去參加了幾個中文考試。

我和米娜討論了戴頭巾的問題。她強調這既是文化也是自己的愛好,戴和不戴完全是自己的選擇。在英國或者中國並沒有戴或不戴的強制性選擇。

米娜說,父親經常往來英國和中國,跟他們家人講中國的發展,耳濡目染下,自己對商務的興趣濃厚了。 在選擇大學時,看到有商務漢語這門課程,毫不猶豫就決定了。

學了一年的商務漢語,米娜對語言及商務辭彙及內涵都有很多瞭解。 她坦言,即使一年學習,如果現在有機會可以去中國企業工作,一般的業務都不會很陌生,更不會膽怯。

因為對中國文化有興趣,米娜經常會在網上追劇,那些中國熱門劇碼讓她很投入。 她也希望未來可以有機會從事與中國文化、商業有關的工作。

Ramin(仁民)七歲時由父親申請從阿富汗來到英國,他在報考上大學時就選擇了國際關係及漢語。 四年的學習他能以流利的中文接受訪問。 不過,在學習漢語是「十年」還是「四年」之間,我們互相強調了好幾次,最後以哈哈大笑中確定是學了四年。

 Ramin(仁民):引入中國產品進英國市場

他本來想選擇國際關係和阿拉伯語,但和家人商量後覺得漢語在未來的國際關係中會更有用。 中國的發展會給世界帶來很多機會,如果能掌握好漢語,比其他人就更有競爭力。 家人也支持他作出的這一決定。

Ramin(仁民)的商務策劃案是因為去臺灣交流訪問後形成的構思,他設想將阿富汗的傳統飾品銷往臺灣,他覺得這些飾品在臺灣有市場。 不過,他現在更多的是注重和中國這邊的貿易往來,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在為自己的商業未來作策劃。

去年,他陪朋友在假期專門去了廣州,看到了中國不少商品及消費文化是英國及歐洲缺乏的。 於是他和朋友作出預判,中國時興的,不久也可能在英國及歐洲流行。 於是他們合計,想把中國的一些產品引入英國,這個暑假他還要去深圳。

他們中的三位同學 Joseph (嶽丘) Max (明旭)和Ramin(仁民),將代表亞非學院參加67日在英國舉辦的大學生社會公益與商務創新中文大賽,和英國其他學校的大學生PK,希望他們能取得好成績。

可以看到,英國的大學生們,在商務和文化領域他們對中國的語言學習是很有興趣,我的感受還是那一句話,不涉及政治、不需要灌輸,外國學生學好中文的熱情非常高。 依宋連誼老師的教學經驗來看,英國學生對中國文化有一份好奇心,滿足學生的興趣是中文最好的入門。

分类
评论

習近平會見馬英九 從和平發展向和平統一邁進

作者:紀碩鳴

一如媒體報導和我們評論的,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見了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 數千媒體見證這一歷史時刻,從新加坡到中國北京,從香港里拉酒店到人民大會堂。 寓意著兩岸從和平發展向和平統一邁進的新里程。

九年以來的第二次握手,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有人評述,這為馬英九的和平之旅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我覺得,這還遠遠不夠,如果說兩岸的和平之旅,那是在九年前的新加坡會面就開始了。 這一次,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馬英九,更應該關注的是,這是開啟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新里程碑。 必將在兩岸統一的歷史上記下濃妝豔抹的一頁。

國家領導人和馬英九會面,展示的不僅是友情更是兩岸的未來。 不僅是馬英九和平之旅的任務圓滿達成,更是兩岸和平發展、統一未來的開啟。 再次會面,從幾個方面歷史性的推進了兩岸統一的進程。

一,馬英九在時任臺灣領導人的任內,2015年11月7日與中國國家領導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兩人會中長達80秒握手合影,創下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首度領導人會面紀錄。 我注意到,9年前在新加坡會面,強調的是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

而9年以後,馬英九在大陸訪問,在多年場合表明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他這一次的和平之旅就是統一之旅的前站。 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提到了和平統一進程,這一次也不例外。 雙方已經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到了對和平統一進程的探索。 大聲喊出中國人和平統一這一心聲。

二,九年前,中國人商議自家事,地址卻在新加坡。 這一次領導人會見馬英九,馬英九回到了自家,從香格里拉酒店到北京人民大會堂。 意義非凡。 自家事,自家商議共謀統一未來顯得親切、溫暖。 這樣的資訊帶給兩岸民眾就五個字:家和萬事興。

三,這一次9年後的再會面,儘管馬英九的身份變了,他已經禦任,但一點不影響推動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不影響追求兩岸的和平未來與統一目標。 從大家達成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識,到中國一再強調和平統一的目標,是國家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心心念念的追求,也是馬英九再訪大陸的初衷。 他稱作為和平之旅,從和平開始達到統一的目的,以統一來捍衛和平。

我覺得有二點體會,和平是兩岸老百姓千呼百喚的聲音,國家領導人和馬英九會面,就是告訴大家,兩岸同種同根一脈相承,自家人在和平環環境下可以坐下來好好談,家和萬事興。 從領導人講和平,營造兩岸的和平環境。 我們看到,馬英九訪問大陸,解放軍的軍機,軍艦繞臺幾乎是暫停了。 給你一個思考和平的空間,臺灣執政當局要不要反思?

統一同樣是兩岸老百姓的心聲。 兩岸分離分治太久太久了。 中國古語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分久必合,臺海兩岸到了必合的地步了,時不我待。 和平為統一創造了和諧的環境,統一又是和平的必然保證,走在和平的路上,目標必達;儘快達到終極目標,有益兩岸的千秋萬代。

雖然,馬英九走這一步晚了,如果他禦任前就開啟大門走上和平統一之路,兩岸的現狀不會如此,但這一步始終要走。 可以說,他的和平之旅開啟了新征程。

國家領導人會見馬英九,既是落幕又是開啟。 馬英九此行的和平之旅落幕,但和平統一的新征程以嶄新的一頁開始了。

《中華時報》致力於為大家提供客觀中立、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和新聞報導。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見解,不代表《中華時報》立場。

分类
港澳 评论 香港 香港23條立法

政府完成香港23條立法 香港未來更任重道遠

作者:紀碩鳴

香港立法會19日早恢復對基本法23條草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的二讀辯論,全體委員會6時30分許通過修正案,並在近7時三讀投票,全體一致通過。 二讀三讀前後大約耗時10個小時審議一致通過,可謂立法神速更體現緊迫性。

該條例將於本月23日刊憲,即《基本法》23條將於3月23日正式生效,香港回歸近27年走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相關條例今後將與香港國安法一併成為港府處理國安罪行的法令。

原來已經有港版國安法,為什麼還要再立23條呢?那是因為基本法的規定,有關香港的國家安全問題由香港自行立法,也就是基本法的23條。 但香港特區成立以後,這條法律定例一直阻力很大。 另外,港版國安法仍有不完善之處,仍需23條立法以補足《港版國安法》尚未涵蓋的叛國、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危害國安的破壞活動以及外國干預等5宗罪。

港府稱,今天終於完成了歷史任務。 是一個光榮時刻。 這對現任港府來說確定是,他們做了前幾任政府都沒有做成的事。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政府未來的責任更重大了。

一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在西方一些國家眼中,23條立法就是對自由文明的背經離道。 香港曾經被視為西方一個陣營,但未來一定會加大力度限制,甚至制裁。 2019年就開始了,未來可能會加大力度。 香港怎麼辦,主要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圍,難度會很大,但只有這一條路,就看港府的能耐了。

二是,立法了,都認為國家安全從此在香港能得以保障,香港平安無事了。 但這不是一句口號,關鍵還在如何運用好立法賦於的執法權力,如何準確無誤的用好法律,這同樣考驗港府。 還有,傳播好相關法律,讓外界減少誤判,同時也讓違法者及早止步在危害國家安全之前,這同樣是港府的責任。 另外,國家安全層面的定義將更為廣泛的解釋,有損國家利益的都有可能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 如何把握好度彰顯香港的法治優勢,突顯立法的正面效應,這才能符合立法的原意,這些都是政府需要考慮的。

三是,特首李家超說了,23條立法後,社會穩定了,可以一心一意搞經濟了。 但立法後既不能高枕無憂,經濟也不會自己好起來。 23條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不是搞好經濟的規章,經濟自有經濟的規律,如果經濟搞不好,香港的繁榮不再,那麼沒有繁榮的香港一定穩定不了。 繁榮才能穩定,還是穩定了自然就繁榮這也是辯證法。

倫敦金融城政府(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倫敦繼續保住其全球頂級金融中心的地位。 2023年與倫敦並列首位的紐約,排名降至第二位。 新加坡再度排第三,第四及第五分別是法蘭克福及巴黎。 長時間排名第三的香港跌入第六。 香港如果找不回國際金融中心,不能重建恢復曾經的繁榮穩定,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2019年以來,香港的機會和優勢不斷在流失,23條立法後穩定的香港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就見到成效恢復繁榮,那就對不起「一國兩制」,對不起辛辛苦苦立法的23條!

前總理朱鎔基就說過,香港搞壞了,我們都是罪人了。 所以,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不給國家添麻煩,這也是最大的國家安全之一。

 

分类
评论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從來不是問題

 

作者:紀碩鳴

港府一直高喊口號: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為香港的大局,這其實從來都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融入?拿什麼來融入?

特首李家超每次講話的關鍵字主要就是2個:國家安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這看似一致的2個關鍵字,在現實中卻遭遇到悖論的尷尬。

國家安全應該有保障了吧?有港版國安法護航,還有馬上要推出的23條立法加強,香港的國家安全可謂銅牆鐵壁,固若金湯。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則是特首每次講話都掛在嘴邊的。 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2024年新春招待會,特首李家超致辭時講到龍年的三大重點工作,首先,特區政府會儘快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第二,特區政府會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第三是改善民生。

按照特首的邏輯,23條立法就為保證香港的經濟發展安全穩定的環境。 這個邏輯理論上按照中國管理文化的邏輯無法挑剔,有了安全穩定的環境就能平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就能迎來經濟的春天,市民豐衣足食民生自然改善。

很可惜,現實卻沒有這麼簡單,以結果為目標的特首有沒有想過,今天以前的香港數十年,香港曾經的繁榮是怎麼來的?沒有了過去,香港為什麼現在處處被人詬病?

政府口口聲聲的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其實更多的是政治表態,口惠而實不至。 為什麼?因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似乎總體上從來都不是問題。

從共產黨建國初期,香港富商霍英東向祖國提供大量戰略物資,幫助中華人民共和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積極為志願軍運輸物資,打破美國為首的國際封鎖令,這是支持抗美援朝戰爭的港澳同胞代表也有貢獻。 那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霍英東組織了頗具規模的船隊,冒著港英當局武力「緝私」的巨大風險,為新中國運送了大量美國及港英當局“禁運”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前線急需的黑鐵皮、橡膠、輪胎、五金、藥品、醫療器械、棉花、紗布等物資,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戰爭。

到祖國改革開放,香港三來一補對內地作出的貢獻,以及吸引外資投入內地,那一份鄉愁一直都在,香港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祖國,從來都離不開祖國。

香港歷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資,其中最主要的都是港資,所占比例高達70%!祖國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就由港商投資。

2019年中國內地利用外資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港資所占比例達到70.9%。 2018年中國內地吸引外資1284.6億美元,其中香港資金達到960.1億美元,占比高達71.13%!也就是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受益於香港世界金融中心的鼎力支持。

根據中國商務部官方數據,即使到了風雨飄搖的2021年,香港對內地的實際投資額依然高達14,331億美元,占內地當年引進外資總額的57.5%。 而彭博對中國官方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是,2021年中國實際利用外商76%來自香港。

融入祖國發展大局,香港什麼時候缺席過?香港還是中國發展重要的對外聯絡的平臺,尤其在回歸以後的發展中,香港不僅擁抱祖國還為國家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起碼在下述五個方面,香港是國家的重要平臺。 根據數據不完全的顯示,包括:

1,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2021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占全球人民幣支付交易約76%。

2,香港特區是中國內地重要的轉口港。 據香港政府統計,2021年,香港51%的轉口貨物原產地為內地,而60%則以內地為目的地。

3,中國內地企業重要的離岸集資中心。 截至2021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368家,其中包括H股、紅籌股及民營企業,總市值約為4.3萬億美元,占市場總值的79%。

4、是內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地。 截至2019年底,在中國內地獲批准的外資專案中,47.4%與香港有關。 來自香港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為11,955億美元,占全國的52.2%。

5、香港也是中國內地對外直接投資流出的主要目的地。 據中國政府的統計數字,截至2020年,中國內地對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達14,385億美元,占對外直接投資流出56%。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香港,中國的現代化可能要摸索更長的時間。 香港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市場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中國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取代的。

這難道不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成果,不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現實嗎?

今天,仍然強調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無可厚非,但香港應該慚愧的是,你拿什麼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你可以為國家提供哪些創造力呢?

國家需要你為內地發展留住外資、繼續香港強有力的吸引外資進入內地的功能,你行嗎?國家需要你協助繼續規避眾多貿易壁壘,繼續香港為內地承接外貿單子增加出口,你行嗎?國家需要你為內地吸引更多的國際科技人才,為祖國創新提供智力資源,你行嗎?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從來就不是問題,共產黨執政後一直是實實在在的融入。 香港歷來腳踏實地以祖國及商業利益為導向,回歸後,在一國兩制下做的更有成效。 遺憾的是,今天的香港口號很多,結果卻無法導向。 我們需要考慮的不是簡單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是用香港什麼特長來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