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普京道賀習近平再任中國國家主席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人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宣誓连任国家主席第三任期。(2023年3月10日)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10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天向他在中國連任的習近平表示真誠的祝賀,並讚揚中國在烏克蘭戰爭的背景下加強了他們之間的合作。普京在祝賀中稱習近平是他的”親愛的朋友 “。

今天引述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賀信說,”俄羅斯非常讚賞你個人對加強我們國家之間全面夥伴關係和戰略合作關係的貢獻。我確信,通過共同行動,我們將確保俄中在許多領域的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發布的一份信息中還說,”我們將繼續協調我們在區域和國際議程上最重要問題上的共同合作。”

據普京稱讚說,“你在中國進一步發展社會和經濟以及在國際舞台上保護國家利益的政策得到了支持。”

自去年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以來,在與美國關係高度緊張的時候,俄羅斯一直在努力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北京既沒有譴責也沒有明確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同時向莫斯科提供外交支持並呼籲解決衝突。

2月24日,在俄羅斯開始進攻烏克蘭一年後,北京發布了一份12點文件,呼籲莫斯科和基輔舉行和平談判。但是,如果中國試圖將自己強加為這場衝突的調解人,那麼在支持烏克蘭的西方眼中,中國作為俄羅斯盟友的地位使中國失去了調解資格。

最近,美國指責中國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但中國堅決否認此一指控。然而,中國經常呼籲歐洲考慮俄羅斯對北約的恐懼。中國也像俄羅斯一樣,把自己視為反對西方霸權的堡壘。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王滬寧當選全國政協主席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10日訊) 全國政協全體會議下午選舉十四屆全國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當選全國政協主席。

23人當選副主席,當中12人是主席團常務主席,依次包括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統戰部部長石泰峰、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上屆人大副委員長沈躍躍、國務委員王勇、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上屆政協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傑、何厚鏵、梁振英、巴特爾、蘇輝、邵鴻和高雲龍。

其餘11人分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前主席陳武、中央改革辦常務副主任穆虹、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前主席咸輝、河北省委前書記王東峰、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姜信治、致公黨中央主席蔣作君、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何報翔、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王光謙、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秦博勇、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以及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楊震。

王東峰除了當選副主席,同時當選秘書長。

另外,299人當選全國政協常委。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開啟有望終身執政的第三個任期

習近平全票再度當選國家主席。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10日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周五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當選中國國家主席,開啟第三個五年的任期,這使他有望終身掌權。

對於一位自2012年上台以來已排擠潛在對手,並在執政的中共高層中塞滿支持者的領導人來說,儀式性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習近平的任命是意料之中的。

中國官方發布快訊稱,“習近平在國家主席選舉中獲得全票。”

習近平還被一致選舉為統領200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中央軍委主席,這支軍隊明確聽命於黨,而不是國家。

由中共任命的2952名全國人大代表投了贊同票,反對派和棄權票均為零票。

現年69歲的習近平於去年10月任命自己為第三個五年任期的中共總書記,打破了中國領導人每十年移交一次權力的傳統。早些時候,中國憲法刪除了對名義上的國家主席任期兩屆的限制,為習近平可能終身執政掃清了法律障礙。

法新社稱,習近平的連任是他從一個相對鮮為人知的黨內官員成長為一個新興的全球大國領導人的非凡崛起的高光時刻。

他成為共產中國任期最長的國家主席,這意味著如果沒有挑戰者出現,習近平可能會統治到七十大幾歲。

美聯社稱,大會沒有分發候選人名單,據信習近平和其他人沒有得反對票。中國人大代表的投票表決選舉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籠罩在秘密之中。

中共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三的趙樂際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卸任常委的韓正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被外界認為曾經的習近平忠實助手王岐山退出中共領導人的行列。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精减公务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作者:資深媒体人 紀碩鳴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国的改革又有新的深化,推动党政机构的改革,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头戏。 精减下来的公务员该去哪呢?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体制改革开始,精减机构简政放权是追求效率的有效手段。 而这一次改革,是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到了深水区,尤其是「精减」这两个字,和以往的精减可能完全不同,背后是十分沉重的选择。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提到了重要的改革安排,中央决定要精减压缩国家机关的人员编制,这应该是一个重大安排。 政府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划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 这一刀切下去,也就是说,现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减少是硬指标,以减低人员过多,机构臃肿的状况。

近年疫情影响,中国经济成长放缓,政府多次告诫要过紧日子,过紧日子就从国家机关开始,这也对,干部带头改变人浮于事,提升工作效率。 也可以减少经费开支,怎么做都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中国的公务员人数早已经超过新加坡的全国人口数。 人社部2016年的5月30日公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 显示,全国公务员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是716.7万人。

除了编制内的,2013年某周刊的一篇报道指出,中国“吃公粮”干部,在2009年已经超过了5700万,干部人数逼近英国人口规模,每年还以过百万人的速度增长。

2015年9月17日《经济参考报》报道,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陈剑提供的数据是,2014年年底,中国财政实际供养人数远超过6400万, 这是一个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极大包袱。

机构改革的叫法是精减人员,而早年改革初期叫下岗,如果按照市场的叫法就是失业。 国家机关人员精减,地方政府也不会袖手旁观,716.7万公务员,起码要减30来万人要失业。

精减的人员怎么安排,报告中没有明提。 改革开放初期打破铁饭碗后有大下海,但那个时候经济刚在成长中,可发展领域多市场空间大。 如今市场可发展的空间少,精减的公务员市场如何消化会是个大问题。 今天中国市场上是城市人多事少,要找工作不容易,精减人员对城市劳动力市场会产生挤压。 市场接受的难度会比较大。

精减人员到哪里去呢? 如果还留在体制内吃“吃公粮”,那等于没精减。 该去哪呢? 政府会不会鼓励精减人员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市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呢?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外交部長出面答記者問 臺灣問題國際形勢嚴峻

作者:資深媒体人 紀碩鳴

中國外長秦剛(後左2)7日在兩會外長記者會上回應台灣問題。

外交部長秦剛舉行記者會。 表明臺灣問題的中國立場,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呼籲美國停止“以台制華”。 由外交部長出面談兩岸,說明國際形勢中的臺灣問題嚴峻。

有記者關心中美關係因為臺灣問題而可能走向衝突的現實風險。 秦剛面對鏡頭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告,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 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要求美方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因為中國內戰的原因造成了兩岸的分離,但臺灣從來就是中國不能割離的一部分。 因此,臺灣問題就是中國的內政。

所以,以往對檯曆來是由國台辦回答相關的兩岸政策和兩岸問題。 如今,由外交部長來回答記者的提問,說明這段時間以來,臺灣問題引起的國際紛亂已經嚴重影響到一個中國的核心利益,影響到兩岸和平環境,更影響到兩岸的統一進程,甚至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外交部長出面,一定是對國際發話,是對國際關注的表態。

可以看到,美國近來動作不斷,不斷有官員高調訪問臺灣;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委員會通過10項支持臺灣、抑制中國經濟實力的法案,要從經濟角度嚇阻武力犯台並確保臺灣國際參與等等。干預的意味極強。

美國不斷批准對臺灣軍售,去年尾《國防授權法案》還授權美國從2023年至2027年的未來五年間,對臺灣提供高達100億美元的無償軍事財政援助。 無疑就是在為台獨提供支援。 美國在不斷加碼“以台制華”,並沒有收手的意圖。

臺灣當政者也積極配合西方社會,最近還傳出蔡英文要訪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計畫與蔡英文在加州會晤,而不是臺北。不斷衝撞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的底線

兩岸分離是因為中國的內政。中國政府從來都不贊同把臺灣問題國際化,秦剛認真回答記者提出的臺灣問題,可以看出,這個問題已經很危險的由不得中國而越來越國際化了。

美台將臺灣問題國際化的意圖很明確,讓臺灣有能力抵禦來自對岸的壓力,阻止兩岸的統一進程。 西方媒體還做民調來聲援臺灣,指民調顯示,隨著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日趨緊張與惡化,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主張要對採取強硬的立場,以防止對岸對臺灣發動進攻; 贊成以武力協防臺灣的美國人數也在持續增長中。

秦剛說,臺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地動山搖。 對中美,對兩岸,對全世界可能都有不可預料的後果。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 韓正當選國家副主席 趙樂際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

習近平獲2952票,全票當選國家主席。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大會,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他取得2952票贊成,是第二度連任國家主席。今日大會出席代表人數為2977人,出席人數為2952人,有25人缺席,出席人數符合開會法定人數。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大會,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他取得2952票贊成,再度連任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今日大會應出席代表人數為2977人,出席人數為2952人,有25人缺席,出席人數符合開會法定人數。

趙樂際全票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早上在全國人大全體會議上,以2952票贊成,全票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當選後,先後向在場的人大代表和主席台鞠躬致意,之後分別同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前任委員長栗戰書握手。

現年66歲的趙樂際是排名第3的政治局常委,他於6年前十九大後出任排名第6的常委,曾任中央紀委書記,負責黨內反腐工作。

韓正全票當選國家副主席。

已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韓正,早上在全國人大全體會議上,以2952票贊成,全票當選國家副主席,將繼續擔任正國級領導人。

韓正當選後先後向在場的人大代表和主席台鞠躬致意,之後分別同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前任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握手,王岐山其後亦與習近平握手。

韓正在6年前十九大後出任排名第7的政治局常委,擔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兼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過去幾年主管港澳事務,他於去年二十大卸任政治局常委的職務。

68歲的韓正將如前任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於卸任政治局常委後,維持正國級領導人身分。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全國人大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草案選舉國家主席等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10日北京訊)在北京,早上舉行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大會。大會以 2951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草案。

方案提出,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中銀保監會,中證監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方案亦包括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和國家數據局,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統一按照5%比例精減等。

今早會議其他議程包括,表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草案、選舉國家主席、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國家副主席等。

今日大會出席代表人數為2977人,出席人數為2952人,有25人缺席,出席人數符合開會法定人數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習近平再次強調加快提升解放軍戰力建成一流軍隊與美對抗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9日北京訊)在中國新任外長秦剛警告美中關係有“脫軌風險”及“陷入衝突對抗”可能性一天后,此前也曾罕見直接批評華盛頓的習近平,週三(3月8日)下午在參加人大解放軍和武警代表團會議時,要求加快把解放軍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習近平還強調,要“實現國家戰略能力最大化”,“系統提升我國應對戰略風險、維護戰略利益、實現戰略目的的整體實力”。

習近平還提出一系列要求,希望“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國家儲備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等。

習近平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與中國已經實施的一些國家戰略相吻合,包括力圖讓中國在從集成電路到航天的十大關鍵領域占主導地位的“中國製造2025”和在經濟中軍民兩用融合等。

習近平還提到需要“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即解放軍到2027年建軍一百週年。而美國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希望解放軍到2027年具備用武力征服民主和自治的台灣的能力。

身兼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去年10月16日在中共二十大做報告時說,中國將“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在中共解放軍的慣用語彙中,“戰略威懾力量”是指以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海基潛射彈道導彈和空基空射彈道導彈為代表的三位一體的核力量體系。

分析人士表示,習近平下令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代表中國將快速擴張核實力。

習近平此前還提出要“堅持聚焦備戰打仗,堅持實戰實訓、聯戰聯訓、科技強訓”,“強化改革創新,加快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全面提高訓練水平和打贏能力”。

習近平3月6日對人大代表表達對美國限制中國獲取尖端技術和支持台灣即區域軍事聯盟的不滿,罕見地直接批評華盛頓,指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企圖遏制中國,使中國在過去五年面臨嚴峻挑戰,全球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

隨後,新任外長秦剛3月7日在“兩會”記者會上以異常嚴厲的語句稱美國對華認知和定位出現“嚴重偏差”,美中關係有“脫軌風險”,“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衝突對抗”。

分析人士表示,習近平和秦剛直接點名美國,預示著美中關係在短期和中期將持續惡化,而目前沒有一種力量可以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

白宮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3月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美國不尋求衝突,同時也做好了在競爭中戰勝中國的準備。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即為美中關係定調為“競爭”不尋求“衝突”,並且多次強調加裝護欄的重要性。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Ned Price)7日也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追求有基礎、有護欄且最終是有方法能避免競爭變成衝突的美中關係。競爭不代表遏制、壓迫或拖中國後腿;至於避免衝突,雙方仍必須要對話與交流。

普賴斯強調,美國希望有一個公平的、有建設性、不陷入衝突的競爭。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王滬寧:堅定不移爭取和平統一前景促進兩岸交流

全國政協會議主席團下午將通過候選人名單。圖為主席團昨天舉行第二次會議。(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9日北京訊)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今天上午在參加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審議時聲稱,要「堅定不移爭取和平統一前景,堅定不移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堅定不移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

據新華社報導,在聽取代表發言後,王滬寧宣稱,中共18大以來,總書記習近平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陸方「進一步掌握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

他宣稱,要全面貫徹中共20大精神,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王滬寧還稱,要「堅定不移爭取和平統一前景,堅定不移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堅定不移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堅定不移團結台灣同胞攜手致力民族復興,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

分类
Letter From London 兩岸 台灣 国际 大陆 时政

王滬寧囑說好一國兩制 似對港區政協委員不滿意

全國政協會議主席團下午將通過候選人名單。圖為主席團昨天舉行第二次會議。(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9日北京訊)中國全國政協主席團常務主席王滬寧日前與港區政協委員會面時說,要向國內外說好「一國兩制」及香港故事。分析稱,這反映北京對港區政協委員的工作未能滿意,要再三叮囑。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團常務主席、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8日在北京參加港澳政協聯組會,與港區政協委員會面。

綜合星島日報等港媒報導,有出席會議的政協委員表示,王滬寧發言時提出4點希望,包括首次要求政協作思想引導,向國內、外說好「中國故事」,要讓全世界知道「一國兩制」是好制度。

出席會議的港區政協委員蔡冠深引述王滬寧表示,外國可能有人不知道「一國兩制」成功落實,媒體報導未必能反映香港真實的情況,因此不止要讓中國大陸、香港知道,也要讓世界知道「一國兩制」成功落實。

有分析認為,北京當局要求香港繼續作為「示範單位」,對外說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的「一國兩制」是一個「偉大創舉」,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將為香港創造無限的發展空間。

香港的中國問題專家劉銳紹向中央社表示,外界對王滬寧的講話有不同理解,但他認為不需過份解讀,因為有關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等言論是重覆地一說再說,只是程度不同,相信甚至連建制派也對相關言論感到麻木。

相反地,他認為,王滬寧的言論可以反映北京對現在港區政協的工作未夠滿意,要再三叮囑,「北京對『自己人』也不太信心,所以才要經常叮囑,這才是問題」。

劉銳紹表示,北京對港區人大或政協的表現心中有數。北京不會擔心有人持不同意見,現在也沒有人敢「擦邊球」,但他們是否百分之百理解北京的政策方針然後執行,「恐怕目前並不是」。

至於北京如何調整港澳事務機構與人事安排,劉銳紹表示,不論如何綜理港澳事務或由誰擔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最終決策者仍在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