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習二會」登場 陸學者讚馬推動交流是「寒風中的暖流」, 習近平釣魚台國賓館設宴:歡迎你以後常來

馬英九10日晚間與習近平結束晚宴後,回到下榻的飯店。
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設晚宴送行馬英九,馬在眾人攙扶下走進飯店大門。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10日訊)此次馬習二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陪同習近平出席會見,等於是三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現身接待。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向本報指出,大陸對馬英九一行是高規格接待,沒有矮化問題。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10)日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結束「馬習二會」後,由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設晚宴送行,馬英九回旅館時略顯醉態。

「馬習二會」傍晚5點結束後,雙方即驅車前往釣魚台國賓館,由習近平設宴為馬英九餞行。晚宴結束時,習近平還跟馬英九說了一句:「歡迎你以後常常來。」

馬英九晚間7時50分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送回下榻的中國大飯店。馬英九下車時有人攙扶,似乎多喝了兩杯,略顯醉態。

馬習二會選東大廳 媒體人爆背後原因:所有細節都考慮到了

馬英九今晚結束大陸訪問行程,預計明天早上8點35分從北京首都機場搭乘中國航空CA185航班,中午11點45分返抵桃園機場。

馬習二會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也是大陸國家主席接見外國元首會談的場地。媒體人謝寒冰分析認為,其中一個原因,以東大廳的規格來接待馬英九,很明顯是要讓馬英九回來之後,可以說得上話,不會被人家指責,甚至沒有一點被委屈或被民進黨見縫插針的地方,所以把所有細節都考慮進去。

針對馬習二會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謝寒冰10日在中天《頭條開講》節目中表示,很明顯的,這一次習近平在談話時,中間對詞語的選擇也好,或是他整個接待的規格,他就是要做到讓馬英九回來之後,可以說得上話,不會被人家指責,甚至沒有一點被委屈或是被民進黨見縫插針的地方,所以他把所有細節都考慮進去。

謝寒冰接著指出,馬習會還沒開始之前就有人在叫,馬英九如果敢走進台灣廳、福建廳,就降低國格。大陸顯然有考慮這個因素,也不要讓馬英九回來被罵,所以就選在東大廳。

謝寒冰指出,東大廳的規格就沒話講了,而且東大廳還有他的涵義存在,除了他是最高規格,就是接待世界最重要元首,也在東大廳。更重要的是港澳回歸,也在東大廳,又隱含回歸的意圖。

謝寒冰接著指出,讓想要見縫插針的人既無法講話,又顧到馬英九的面子,也展現自己的意涵,這個安排是經過多重考慮後的決定。

馬英九脫口喊「中華民國」!網讚:是真心話

前總統馬英九率青年學子訪陸,今(10)日下午4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見中共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人民大會堂北門台階鋪設紅地毯迎接馬英九一行,用「馬英九先生」稱呼馬英九。馬英九致詞時強調,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不過馬英九在講到「中華民族」時,脫口說出「中華民國」,媒體人黃揚明、謝曜州都對此嘖嘖稱奇,網友也直呼「馬總統不是故意的,是真心話!」

馬英九和習近平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領導人會晤後,一別近9年。當年習近平曾經在馬習會上和馬英九說「後會有期」,馬英九先前表示想和習近平再度碰面的心願終於實現。原本外界猜測,習近平會在福建廳還是台灣廳會見馬英九一行,氣氛大不同,結果會面地點都與預測不同。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大陸舉辦重大外事活動和重要會議的場所,東大廳位於人民大會堂一樓東側,於2016年對外開放使用。

黃揚明今(10日)在臉書發文直呼,馬英九在馬習二會中,要說「中華民族」時,脫口說出「中華民國」,「這次握手約15秒,溫馨!」他提到,與2015年馬習會的不同之處還有: 2015年彼此互稱「先生」,這次馬英九稱習近平「總書記」、習近平稱馬「先生」。

謝曜州也驚呼,「馬英九當著習近平的面講出“中華民國”!」並補充說:馬是口誤 把中華民族講成中華民國。

網友表示「比民進黨的勇多了」、「”台灣國”民表示:喪權辱國啦」、「謝謝馬總統促進兩岸和平,有對話是好的」、「這次塔綠班又有一票人要改姓馬了嗎?」、「你講你的中華民族,我講我的中華民國,一個中華民,各自表述」、「馬發自內心地要用中華民國統一中國啊」、「馬總統是真心話啊」、「馬習會是馬英九的強項。馬習二人都搶得現實光芒和歷史位置」、「比孬種覺青厲害」、「他不是故意的,是真心的!」

不只喊中華民國!馬英九還提「各自表述」 徐巧芯:口誤是藝術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指出,馬英九在提到「九二共識」時,也脫口講出「各自表述」,直呼「口誤,是一種藝術。」

徐巧芯提到,馬前總統不但在習近平面前說出了中華民國。提到「九二共識」時,也同時提「各自表述」。她直呼,「口誤,是一種藝術。」

網友表示「馬總統真調皮」、「各自表述,各自口誤」、「我不認為那是口誤」、「馬前總統,辛苦了」、「馬總統真調皮XD」、「給馬總統點讚」、「相信台灣新聞也會是一個口誤各自表述」、「好厲害的口誤!」、「技巧性口誤」、「這個口誤很藝術,馬前總統加油!」

還有人說「哎呀呀~民進黨又要崩潰了!你們有誰敢在習大大面前講『中華民國』四個字的嗎?只會出一張嘴,但並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辦法做到馬總統做到的事情!民進黨真的無能又廢」、「綠媒不會報」、「不管如何,都是說了」、「馬英九上次就說『兩岸同屬中華民國』了,中國也是中華民國的」、「值此兵凶戰危之際,馬英九訪問大陸,給台灣百姓不會打仗的信心和希望」、「民進黨誰敢去對岸講中華民國四個字?」

揭馬習二會3重點 學者:馬脫口中華民國「應是有意的」

馬習二會今日下午4時舉行,前總統馬英九當中共中央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面脫口說出「中華民國」四字,看似口誤,但學者分析,這應是有意之舉,「馬辦有下了一些功夫」。

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受訪指出,這次會見的接待規格極高,第一,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接待重要外賓、高級別會議舉行之處;第二,習近平、王滬寧、蔡奇三位政治局常委同時在場接待一人,較為罕見。

對於馬的談話,王信賢分析,他是想表達台灣在其執政八年期間的立場,所以談及九二共識、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中原則等;同時還夾帶「中華民國」一詞,「這應是有意的」。

從習近平的講話來看,王信賢分析,習欲傳達三重點: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兩岸青年交流,這些恰是在民進黨執政之下,除了法理台獨之外,大陸還在意的「去中華文化」問題。另從馬講話也可看出,雙方對這三重點具有共識。此外,習的講話較為柔性,促統講得較少,但這與會面對象是馬有關,「講反獨就夠了」。

不過,兩人談話也有交鋒與分歧之處,王信賢舉例,習稱兩岸制度不同不改同屬一國事實;馬則在大陸能接受的大框架下,提及和平反戰、重視人民所珍惜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王信賢認為,北京容許馬在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前提下做此論述,是一種較具善意的體現。

王信賢認為,習也希望藉此會見,向民進黨政府畫出九二共識這條線,以及民族、文化等較具彈性的議題,就測試綠營怎麼接招;而民進黨的回應,也涉及北京如何看待賴清德對520上任後尋求的兩岸關係。同時,習要告訴台灣民眾,九二共識、反台獨就是走和平的道路。

從大局上而言,王信賢指出,馬習二會對於兩岸關係的緩和會有幫助,同時讓北京方面以此做內宣、以緩和大陸民眾對台的民族主義情緒,也讓北京看見台灣仍有人對和平、交流及中華文化與民族具有期待。

對於馬習二會能為兩岸帶來多久的和緩局勢?王信賢認為還需再觀察,尤其中共對於賴清德政府「觀其行會多於聽其言」,因為對賴蕭「獨上加獨」的定性已經很清楚,不會輕易改變。

陸學者讚馬推動交流是「寒風中的暖流」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0日下午高規格接待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一行,引發外界關注。大陸學者表示,此訪是馬英九個人的「自我昇華」,其推動交流更是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下「寒風中的一股暖流」,預期之後會有一系列兩岸交流的活動發生,為兩岸關係發展寫下新篇章。

此次馬習二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陪同習近平出席會見,等於是三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現身接待。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向本報指出,大陸對馬英九一行是高規格接待,沒有矮化問題。

觀察馬英九的講話,倪永杰認為,馬提到用中華智慧找到避戰方法,及引用魯迅「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詞句等,都是馬英九身體力行在做的事。

「從馬個人來說,這是一個自我昇華」,倪永杰說,過去馬英九談不統、不獨、不武,現在實際上在推動兩岸交流,這是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下「寒風中的一股暖流」,甚至可說是兩岸「黑暗中的一束光芒」,更是對民進黨當局及台獨分裂勢力的一記當頭棒喝。

倪永杰認為,馬英九要做的是衝破民進黨當局的斷流對抗,衝破民進黨兩岸交流屏障的封鎖,他是要帶頭拉動兩岸交流的能量,形成一個大潮。其兩次率台灣青年赴陸交流,也邀請大陸青年來台交流,這是一個開創兩岸交流道路的指標性行動,預期後面會有一系列兩岸交流的活動發生。

倪永杰指出,9年前的馬習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篇章,這次兩人再度會晤則是寫了一個新的篇章,不僅增加兩岸交流的能量、降低緊張的態勢,也為撲朔迷離的台海局勢指出方向,即兩岸要交流、要互動、要合作、要發展,也要共同的情感、要共同的記憶等。

「當前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倪永杰說,台灣選後迄今,金廈海域漁船翻覆事件仍懸而未決,美國在台灣內部活動頻繁等,馬英九率團赴陸會是兩岸關係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行動,相信將對台灣青年正確認識兩岸關係及中國大陸造成影響。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習二會」登場 馬英九脫口說出「中華民國」 習近平見馬英九談話全文曝

馬英九、習近平握手畫面曝! 馬:度盡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10日訊)前總統馬英九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下午四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見中共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人民大會堂北門台階鋪設紅地毯迎接馬英九一行,習近平用「馬英九先生」稱呼馬英九,並稱他素有民族情懷,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致力振興中華,「我對此高度評價。」馬英九在致詞時表示,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馬英九和習近平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領導人會晤後,一別近9年。當年習近平主席曾經在馬習會上,和馬英九說「後會有期」。馬英九先前表示想和習近平再度碰面的心願實現。

之前外界猜測,習近平會在福建廳還是台灣廳會見馬英九一行,結果都猜錯。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大陸舉辦重大外事活動和重要會議的場所。東大廳位於人民大會堂一樓東側,於2016年對外開放使用。

馬英九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脫口說出「中華民國」

「馬習二會」今下午四點登場,馬英九致詞時一開口,稱呼「習總書記好」。他說,「我們的各位朋友,我們代表團同仁與學員以及在場的媒體朋友們,大家好,這次我帶著台灣的青年學子訪問大陸,感謝大陸方面的熱情接待,這幾天的行程,同學們深刻瞭解中華文化的根源,體驗大陸實際發展面貌,更感受到兩岸之間血濃於水的情感。」他並重申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更一度把「中華民族」講成「中華民國」。

馬英九表示,中華民族過去經歷了百年屈辱,最近30年在兩岸中國人的努力之下,一步一步邁向共同振興中華之路。雖然兩岸在不同的體制下發展,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應該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這也是2015年和習先生會面的時候,雙方達成重要的作為一種理念。

馬英九表示,去年他帶著台灣的青年學子訪問大陸,並邀大陸高校師生回訪台灣。大學生那種自然的水乳交融,可說是渾然天成、欲罷不能。具體到兩岸的年輕人,代表中華民族的未來,能夠在人生較早階段建立友誼,一定可以為兩岸有序的和平繁榮並向更堅實的基礎。

馬英九表示,看著兩岸青年學子引領的熱情善意,他進一步思考中華民族後代子孫的幸福,對民眾來說,沒有穩定和平的兩岸,就沒有安安靜靜組織台灣。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沒有和平繁榮的兩岸,也不會有璀璨的光明,就是我誠摯的希望。雙方都應該重視人民所珍惜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維護兩岸和平與中華文化蘊含的智慧,確保兩岸互利雙贏。

馬英九表示,最近兩岸情勢緊張,引發不少台灣民眾不安,但是他始終記得,魯迅先生說過,「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馬英九說,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的後果,兩岸的中國人絕對有足夠的智慧,和平處理兩岸爭端,避免走向戰爭。

馬英九表示,兩岸在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未來我們應該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擱置爭議,共同創新,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馬英九表示,他誠摯的期盼兩岸互利共贏,攜手合作,振興中華。其中2015年在新加坡,我與習先生會面的時候,確認九二共識的重要性。

馬英九重申,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為:「1992年11月16日,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兩岸授權下,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是兩岸能夠繼續交流的共同政治基礎。」

以下是習近平談話全文:

尊敬的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大家好,我跟馬英九先生已經第二次見面了,我們第一次見面很多人都記得。這次看到他們來,大陸現在是一個風光美好的季節,看到來了一些年輕的朋友,伴著青春風采。

我對於你們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馬先生素有民族情懷,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致力振興中華,我對此高度評價。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輝煌燦爛、舉世無雙的中華文明,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之感到驕傲和榮光。

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漫長歷史,記載著歷代先民遷居台灣繁衍生息,記載著兩岸同胞共禦外侮,光復台灣。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

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海峽的距離,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

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

兩岸同胞一路走來始終一脈相承,心手相擁,守望相擁。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也好,兩岸未來才會好。兩岸青年要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歷史的新輝煌。

我先說這些,借此機會聽聽馬英九先生和台灣青年朋友的。

台商:經貿做基礎 兩岸和平更穩固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0日下午會見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一行,在陸台商普遍肯定馬英九此次訪陸之行,希望此行能夠讓兩岸有更多的和平交流發展,增進彼此了解,也希望新政府能夠與對岸互釋善意,秉持雙向交流,建立更順暢的溝通管道和機制,相信用經貿做基礎,兩岸和平一定會更穩固。

談及馬習二會給台商的幫助,杭州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周鮑華向本報表示,希望馬英九能夠代表台胞、台商的心聲,讓兩岸之間有更多的和平交流、發展,增進彼此了解,也希望他把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向台灣傳遞一些中華文化的正能量訊息。同時,兩岸和平發展交流有利於台商回饋家鄉,這些都是台胞、台商共同的期盼。

馬習二會有望讓兩岸緊張趨緩,給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的建議?周鮑華直言,希望兩岸在和平善意的互動之間互相表白,不互相刺激並增進了解,共同探討未來發展交流的方向。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選前數度成為兩岸爭議,周鮑華表示,希望陸方能夠繼續延長ECFA期限,不要終止,對台灣產品的進口能夠持續保持順暢的銷售管道;我們也希望台灣新政府釋出善意,對大陸產品的進口有一定的包容,在關稅、產品檢驗等方面作出合理、合法且公平的決策。

周鮑華強調,希望新政府能夠秉持雙向交流,互釋善意,建立更順暢的溝通管道和機制,相信用經貿做基礎,兩岸和平一定會更穩固。

廈門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則認為,馬英九此行讓人充分了解到兩岸交流、溝通的重要性,他與陸方相當高層的部門官員接洽交流,可以減少兩岸之間的認知差距,拉近大家的相互了解,對於台海之間的和平穩定帶來積極正面的意義,也給在大陸的台胞、台商帶來信心。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訪陸進入尾聲 「馬習二會」擬明日登場 

北大安排馬英九漫步校園,巧遇台灣學生打太極,馬英九脫下西裝現學幾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9日訊)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展開第二度訪陸行,而各界都非常期待他是否會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演「馬習二會」。前總統馬英九訪陸進入尾聲,雖然盛傳「馬習二會」將在明(10)天登場,但是,目前為止陸方和馬辦都不證實。

馬英九今(9)天則是參訪北京大學,並且首度脫稿演出,讚美北大,終於有人寫對他的名字筆畫。

北大台生vs.前總統馬英九:「馬先生您好(握手),歡迎來到北大,我是台灣新竹的。」

北大安排馬英九漫步校園,巧遇台灣學生打太極,馬英九脫下西裝現學幾招!副部級的北大黨委書記郝平,北大校長龔旗煌一路陪同,更讓台大畢業的馬英九讚嘆,北大真的有文化。

前總統馬英九:「我這個名字到現在為止,只有你們寫這個「英」是寫對的,因為那個不是「一捺」是「一點」,明白了嗎(哈哈哈)。」

馬英九訪陸9天以來,難得大脫稿,逗笑現場。第二度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並踏足北京,外界盛傳可能在10日上演「馬習二會」,但是,截至9日傍晚,馬辦與陸方都三緘其口。

北大新聞學院博士生 劉欣:「人跟人之間這樣的一個親近,其實恰恰能反映出,人心之間的距離跟流動,做為一個學生一個個體,感受到馬英九先生的可愛。」

前總統馬英九:「我也要再次邀請北京大學的老師與同學們,能夠回訪台灣,由我們馬英九基金會來安排各項活。」動

據了解,部分隨團訪陸的台媒在今日傍晚陸續接到通知,告知需在10上午抵達馬英九下榻之飯店,並分時段接受2次核酸檢測,同時發放「採訪證」,於下午2時45分前往人民大會堂北門集合。不過,簡訊中據悉並無寫出確切的活動內容。

由於如此高標準核酸檢測,只有習近平出面會見賓客時才會安排,故推測應是為馬習二會做準備。另外,馬英九一行明日上午預計會先參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但因涉及機密故未安排媒體隨行。至於馬英九究竟會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或「台灣廳」會面?目前仍尚不清楚。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馬英九赴北京大學交流 馬:今天果然「後會有期」,朱立倫籲民進黨思考兩岸要和平還是對抗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9日)下午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至北京大學交流。(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9日訊)前總統馬英九今天(9日)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至北京大學交流,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校長龔旗煌出面接待,先陪馬英九參訪校園。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進行大範圍交流時,馬英九致詞時表示,今天來到北京大學,很開心見到所有在座的朋友,同時也看到了不少熟面孔,「上次我們在台灣相見,今天果然『後會有期』,在北京大學與各位重逢、敘舊。想趁著與各位朋友相聚在此的機會,分享我個人對與兩岸青年交流的觀察與想法。」

在未名湖畔,馬英九遇到幾名身穿白衣的學生在打太極拳,其中一名是台生。在貴賓接待室「臨湖軒」分成兩組,馬英九與北大學者交流,大九學堂學子與北大學生做小範圍交流,之後再前往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進行大範圍交流。

在參觀校園時,馬英九遇到幾名打太極拳拳的北大學生,有名台生說,「馬先生您好,歡迎來到北大,我是台灣新竹的。」

兩岸學生在臨湖軒交流時,北大學生的楊晨和大九學堂訪問團長劉秉叡,去年在陸生訪台期間建立起深厚友誼,這次在北大學生交流會現場,兩人相見歡,劉還稱楊為「晨哥」。劉秉叡說,這次來大陸,最期待的就是來北大和晨哥見面。

馬英九一行和北大師生的交流地點,選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先由媒體拍攝北大書記郝平、馬英九致詞後,進行閉門座談、互贈禮物。結束時,安排媒體採訪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交流的北大老師當中,去年陪同陸生訪台的丁寧也在其中。她是知名的大陸桌球女將,今年34歲,已經退役,職業生涯獲獎無數,曾包攬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大陸全運會冠軍的「全滿貫」選手。現任北京大學團委副書記,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講師。

前總統馬英九(中)今天(9日)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至北京大學交流,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右二)、校長龔旗煌(左二)出面接待。(藍孝威攝)

馬英九表示,去年他帶領30位大九學堂的同學到大陸,與三所大學進行交流;去年七月也成功邀請五所大陸高校學生回訪台灣,其中就包含北京大學。猶記台灣之行的最後一站,兩岸同學們一同前往平溪放天燈,「我想正是因為各位年齡相仿、語言文化相同,在天燈上的願望才會如此地相近。」

馬英九表示,透過一來一往的交流,讓他深刻體會兩岸年輕人的互動是如此「渾然天成,欲罷不能」,自然又熱絡,相信郝書記也深有所感。雖然相處時間短暫,但大家交換「微信」速度之快,無須催促便建立起了聯繫的管道。而且就他所知,至今仍有許多同學保持往來、甚至邀訪,希望透過今天的座談,各位也能結交到不錯的朋友。

馬英九表示,推動兩岸學生交流,是此行最重要的初衷也是努力的目標,去年在南京中山陵題字:「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可以說延續了國父在去世前所說的「和平、奮鬥、救中國」。而北京大學不僅是戊戌變法的產物,也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興學圖強的結果,希望兩岸年輕人未來能夠延續這份精神,兩岸之間能夠和平奮鬥,振興中華。

馬英九也當場再次邀請北京大學的老師與同學,能夠回訪台灣,由馬英九基金會來安排各項活動,延續上次的友情,這次他也會親自陪著大家,一起體驗更多元的台灣風土民情。

國民黨出訪美、中 朱立倫籲民進黨思考兩岸要和平還是對抗

國民黨高層陸續出訪中美,黨主席朱立倫今(9)日到台南主持市黨部主任委員交接儀式時受訪表示,國民黨的政策是「親美和中」,希望民進黨正視世界反對、不支持台獨的現況,思考520後兩岸是要和平還是繼續對抗。

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啟程參訪大陸11天;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4日率團赴美,與國際部主任黃介正和駐美代表處同仁會合,展開為期6天的拜會行程。

朱立倫指出,國民黨的政策一向是「親美和中」,希望夏立言副主席跟美方智庫、官方、學者或僑界的溝通都能非常順利圓滿。

朱立倫說,前總統馬英九這次去大陸參訪,相信他一定都是秉持希望兩岸能夠和平,希望大家能夠在一個善意交流的狀況之下,相信他能創造最好的一個環境。國民黨向來都是根據黨章來推動兩岸關係,希望兩岸在穩定的交流下,創造兩岸雙贏的環境,我們非常樂見他這次到大陸參訪,祝福他一切順利。

針對民進黨抨擊馬英九訪中是「自毀國格」,朱立倫表示,民進黨一向是反中、抗中、去中,推動台獨是民進黨最重要的一個目標,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國際社會都是反對台獨,或不支持台獨,國民黨更是以堅定的立場反對台獨,希望民進黨要思考清楚,520之後,兩岸是要和平,還是繼續對抗,這是民進黨的抉擇。

分类
一路风情 评论

菲總統祝賀賴清德當選 中國:建議菲總多讀讀書 菲防長斥”陰溝級別言論”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社群網站上向贏得台灣總統大選的賴清德表示祝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建議馬科斯總統多讀讀書,正確瞭解台灣問題的來龍去脈,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伯托-特奧多羅(Gilberto Teodoro)發布聲明,譴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菲律賓總統發表“陰溝級別”的侮辱性言論,並指責毛寧”散布國家批準的宣傳和虛假信息”。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祝賀賴清德當選台灣新一任總統,中國外交部回應「建議他多讀讀書」。

本周一(1月15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在社群網站X(原推特)上向上周末台灣總統大選中勝選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表示祝賀。

馬科斯在X上寫道:「我代表菲律賓人民祝賀賴清德當選台灣下一任總統。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歲月裡密切合作,加強共同利益,促進和平,確保我們各國人民的繁榮。」

馬科斯向賴清德發出的賀辭引起中國外交部的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馬科斯總統有關言論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菲建交公報,嚴重違背菲方對中方所作政治承諾,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於第一時間向菲方提出強烈抗議」。

毛寧甚至表示:「我們建議馬科斯總統多讀讀書,正確瞭解台灣問題的來龍去脈,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毛寧說:「今天上午,農融部長助理召見菲律賓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並敦促菲方給中方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毛寧還說:「我們正告菲方,不要在台灣問題上玩火,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菲建交公報,立即停止在涉台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訊號。」

毛寧甚至表示:「我們建議馬科斯總統多讀讀書,正確瞭解台灣問題的來龍去脈,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周二,菲律賓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重申菲律賓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菲律賓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馬科斯總統向(台灣)新總統表示祝賀的訊息是對(台灣)接待海外菲工的感謝,同時感謝(台灣)成功地維護民主進程。儘管如此,菲律賓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貝托-特奧多羅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出席東盟國防部長會議(ADMM)2023年11月15日。 © 路透社圖片

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伯托-特奧多羅(Gilberto Teodoro)周三發布聲明,譴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菲律賓總統發表“陰溝級別”的侮辱性言論,並指責毛寧”散布國家批準的宣傳和虛假信息”。

特奧多羅先生在聲明中說:”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竟然發表如此低劣的言論,侮辱我們的總統和菲律賓民族,並在此過程中貶低了她自己、貶低了中國外交部和她所代表的政黨。

周一,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羅密歐‧布勞納(Romeo Brawner Jr.)表示,菲律賓將在南海開發其認為屬於其領土一部分的島礁,以使其更適合部隊駐防。

除了第二托馬斯淺灘(Second Thomas Shoal,中國稱之為仁愛礁)外,菲律賓在南中國海還佔據8個島礁,並將其視為菲律賓專屬經濟區的一部分。布勞納在參加由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軍事總部主持的指揮會議後表示:「我們希望改善所有九個島礁的狀況,特別是我們佔領的島礁。」

其中包括南中國海最大且最具戰略重要性的鐵峙島(Thitu Island,中國稱中業島)。這座島嶼位於菲律賓巴拉望省以西約480公里處。

一段時間以來菲律賓和中國就南海的主權爭議變得越來越激烈,海上發生的對抗也越來越頻繁。

2016年,中國拒絕承認國際仲裁法庭的一項裁決,該裁決宣佈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伸張無效。此後,中國繼續對人造島嶼推進軍事化進程,加強其海岸警衛隊的巡邏,中國的捕魚船隊也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大量存在。

上周,德國外長貝爾博克訪問菲律賓時表示,「中國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訴求並不符合國際法。」她說:「過去數月的事件中,中國海警以雷射和水炮對菲律賓補給船隻採取行動,甚至發生碰撞,這令我們在千里之遙的歐洲也感到憂慮。」她說:「這樣具有風險性的行動侵犯了菲律賓等沿岸國家的權利以及經濟發展的可能性。」

中國外交部則表示,不屬於該地區的國家無權干預中國及南中國海相關國家的事務。

分类
一路风情 评论

國民黨2024大選落敗 朱立倫該不該辭黨主席引爭議

作者:紀碩鳴

政黨在大選中失利,黨主席要承擔責任引咎辭職這是慣例。 那麽朱立倫要不要辭職以表示承擔責任呢?這在國民黨內引起爭議?

大選落敗了,但立委選舉卻大翻身,國民黨在這壹次的選舉中有失也有得。 黨主席朱立倫能否將得抵失,將功抵過,而不辭黨主席壹職呢?成爲國民黨內的兩種不同的聲音。

中國國民黨2024大選落敗,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國民黨發言人蕭敬嚴接連表態要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下台。

對于大選再次失利,蕭敬嚴開了第壹槍表示,他在臉書表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理所當然要請辭黨主席負責。

張亞中也在昨晚發聲明表示,請朱立倫負責去職以利國民黨徹底改造。

這兩位的背後到底代表著什麽勢力,還有沒有其它人的支持尚不知,但相信這種聲音不會是單壹的。

但針對要朱立倫下台的聲音,另壹種聲音也針鋒相對。 連任成功的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說,目前最緊要的目標是2月1日的“立法院長”選舉,這是最重要的舞台必須要守住。 這時候去換黨主席,然後進行黨主席改選,只不過是添亂而已。

連任成功的彰化“立委”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謝衣鳳則說,她不認爲朱立倫應請辭,畢竟過去地方縣市首長及縣市議員選舉,加上這次大選,朱都幫國民黨持續改革,往前推動。 即便這次“總統”大選失敗,但過程中朱盡力了,朱立倫的確在年輕化、專業度上,壹直持續改造國民黨,所以這時間點逼朱下台,對未來國民黨改革及往前推動的進程,沒有幫助。

另壹位國民黨“立委”李德維也認爲,主席任期僅剩1年多,也沒有很長,加上這次選舉朱立倫盡心盡力。 當然大選失利,黨主席當然有責任,但另壹方面“國會”席次國民黨成了最大黨,所以他並不是比較單壹的想法,立刻要朱立倫請辭,黨內還必須要多思考。

媒體人羅友志也在臉書「羅友志 友話直說」上聲援表示,朱立倫下台?壹點道理都沒有。

羅友志說,國民黨算敗選嗎?如果以領導大選來定義2024的唯壹,是。 但是,還有立委選舉,桃園全壘打、台中「幾乎全壘打」,加上不分區政黨後成爲立院第壹大黨。 這樣的成績要逼宮下台?他似乎不贊成。

羅友志表示,如果要算總統大選的帳,從過年後猛烈的拱侯言論,什麽「猛虎出閘」、「天下無敵」、「最耐打」,懂的人都知道,這些出口跟朱立倫壹點關系都沒有,「更不用說拱侯最大力的前秘書長李乾龍,根本是朱立倫宿敵」,整個盤根本不是朱立倫壹個人的意思。

媒體人羅友志也在臉書「羅友志 友話直說」上聲援表示,朱立倫下台?壹點道理都沒有。 羅友志說,國民黨算敗選嗎?如果以領導大選來定義2024的唯壹,是的。 但是,還有立委選舉,桃園全壘打、台中「幾乎全壘打」,加上不分區政黨後成爲立院第壹大黨。 這樣的成績要逼宮下台?他似乎不贊成。

選舉過程中,大家有意見的是選拔機制的問題,是征召而不是初選,被認爲黨中央承受了壓力。 羅友志表示,如果要算總統大選的帳,從過年後猛烈的拱侯言論,什麽「猛虎出閘」、「天下無敵」、「最耐打」,懂的人都知道,這些出口跟朱立倫壹點關系都沒有,「更不用說拱侯最大力的前秘書長李乾龍,根本是朱立倫宿敵」,整個盤根本不是朱立倫壹個人的意思。

侯友宜被媒體問及敗選誰負責,他表示,他努力不夠,做得不夠好,敗選是我的責任。 他並指朱立倫在艱困時刻團結國民黨,希望朱立倫繼續帶領國民黨不斷改革、不斷進步,讓國民黨煥然壹新。 如果由侯友宜負責,他怎麽負責,實際上也負不了什麽責。

我認爲,國民黨該整體檢討、整體負責共同承擔這個慘敗的教訓。 因爲,征召是去年7月全體黨代表起立通過的。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台灣大選落幕後三天來兩岸關係緊繃

台灣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在上周末贏得總統選舉,並將於5月20日就職。選舉前,中國多次稱賴清德是“危險的分裂分子”,並威脅稱選擇賴清德將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危險”。而台灣方面,選舉後立即對來自大陸的軍事和政治壓力,給與回擊。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左三)、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右三)15日在民進黨中央黨部會見美國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左一)、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左二)等人。(圖╱民進黨提供)

政治外交壓力

台灣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後,立即面對大陸施加的政治壓力: 1月14日在埃及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強硬警告:“誰想搞台獨,就是分裂中國國土,必將受到歷史和法律的嚴懲。”緊接着在1月15日,中國出手開了打壓台灣的第一槍:太平洋島國瑙魯宣布與台灣中止外交關係,轉向中國,瑙魯國會在當地星期二通過決議,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瑙魯政府根據憲法賦予權力,日前宣布斷絕與台灣的所謂「外交關係」,願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外交關係,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並按照聯合國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灣總統府據理力爭批評說:世界各國祝福台灣順利完成大選的此刻,北京當局進行這樣的外交打壓,是對民主價值的報復,更是對國際穩定秩序的公然挑戰。

美日代表團到訪

在賴清德當選後的第二天1月14日,第一批到訪民進黨中央黨部的據說就有兩個日本團,包括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日華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議員一行。

台灣大選結束,美國政府派遣資深跨黨派代表團訪台,5日在總統府獲總統蔡英文接見後,隨後在民進黨中央黨部會見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及蕭美琴。美國拜登政府在台灣選後派出高級代表團訪問台灣,傳達美國人民對台灣的祝賀,並強調美台之間的夥伴關係獲得美國跨黨派的支持。第二天美國代表團與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會晤時,討論了在關鍵政策領域保持延續連貫的重要性,包括維持台海現狀、防衛議題、美台之間的經濟往來以及人民之間的連結。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勞拉·羅森伯格說,美國重申長久以來的承諾:“我們將致力確保台灣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而正如大家所知,我們正儘可能地善用國會授權給我們的各種工具做到這點,而且會持續在這方面付諸行動。”

美方代表團成員包括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及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由美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陪同。

代表團15日也會晤總統大選失利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及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侯友宜表示,感謝美方對選舉的關心,他接下來任務是繼續推動市政。

台灣需要美國支持

賴清德16日通過臉書表示,他對接下來的交接工作充滿信心,因為他承接了3項資產,包括台灣的多元、理性、活潑的民主、美國對台灣的堅定支持、蔡總統8年來領導國家的各項成就。關於美國對台灣的堅定支持。賴清德說:若沒有美國的支持,台灣沒有辦法這麼順利從專制走向民主;經貿產業的發展也不會如此蓬勃、堅韌;兩岸關係不會如此穩定、平衡。他非常珍惜這樣堅若磐石的關係,未來的台灣,也會持續扮演區域值得信賴的夥伴。

台灣前駐美代表程建人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台灣每次大選後,美方都會有人來訪。“今次好像來的特別快一點, 最主要談話中了解一下可能的走向。當選的最重要,不當選的也重要,美方希望多了解台美、兩岸政策。美方一定也有話要傳,就美方希望我們怎樣,不光看我們的看法,也表達美國的意思。”

對有關美國總統拜登在台灣大選結束後,被問到看法時表示“不支持台獨”,程建人解讀說:直接反應就是‘不要蠢動’,代表他心裏面最關心的事。因為他剛跟習近平碰面不久,台灣問題一定談很多。美方也很了解大陸立場有紅線,不希望跨越紅線。因為萬一有什麼事情發生,美國也沒有辦法脫身。”

如何評估軍事壓力:

台灣總統大選一結束,賴清德團隊即預判從當選起,中國將可能在軍事、經貿上對台施壓,因而確立“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方針。據路透社和彭博報道:在3月過後,中國可能採取針對性的軍事行動,因為那時天氣和海上狀況較佳。

台灣國防部周二(1月16日)正式表示:台灣軍方研判大選過後,中國將繼續通過常態性戰備警巡等活動,並結合認知戰以及灰色地帶侵擾,加大對台的威懾力度。

台灣國防部情報次長室情研中心情報官黃明傑上校周二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共軍在台海周邊沒有異常的、針對性的軍事舉措,都屬於常態性作為。針對共軍的年度計畫性或非計畫性軍事活動,台灣國防部都會運用聯合情監偵進行嚴密掌握。對於媒體追問,是否已經掌握3月將有非計畫性軍事活動?黃明傑回答,目前沒有掌握到共軍3月份會從事對台灣針對性的軍事作為。

另據台灣媒體自由時報報道,台灣空軍透過駐美軍事代表團,已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完成簽約,將自今年至2027年由美國台灣提供“飛彈系統技術支援服務”,總金額為台幣7億7208萬6644元(約美金2451萬元)。這項採購案可望確保台灣空軍所屬多款美系飛彈戰力。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台灣大選 编辑精选

朱立倫:忍辱負重奮戰到任期結束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站立者)17日於國民黨中常會發表談話。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17日訊)國民黨總統大選敗選,黨主席朱立倫今天說,他大可一走了之、毫無眷戀,但他聽到更大的聲音,要求他要堅定地留下來、扛下來;他強調,所有責任他會一肩扛下,會繼續忍辱負重,堅定奮戰到任期結束。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贏得2024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將繼續在野,國民黨內出現些許要求朱立倫下台的聲音,深藍團體、藍天行動聯盟今天也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外抗議,高聲疾呼要求朱立倫知所進退,立刻辭去黨主席職務。

朱立倫下午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改革已見曙光、團結已經凝聚,呼籲大家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朱立倫說,這次擔任黨主席這段期間,是他從政20幾年來,最艱難、最辛苦的任務,絕對沒有任何光鮮亮麗、沒有吃香喝辣,每天都是耗損,負債、承擔、付出,他可以一走了之、毫無眷戀,但是他聽到更大的聲音,要求他要堅定地留下來、扛下來,不可以一走了之,親痛仇快。

朱立倫指出,這段期間他跟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努力,贏回地方選舉,這次大選重新贏回國會最大黨,可是很抱歉,總統大選沒有辦法達成任務。必須要深切反省,絕對不逃避責任,不會針對任何個人,也不會迴避任何一個人。

朱立倫表示,眼前2月1日開始就有新國會重大挑戰,必須要全力以赴,也知道 面對選後民進黨的清算跟反撲,必須要嚴正以待,而且很重要的是,對於難得贏來的國民黨團結,禁不起再一次對立。

朱立倫強調,國民黨必須要不斷改革,年輕化腳步不能停,要走得更快,所有建言批評他都會接受,所有責任他會一肩扛下,會繼續忍辱負重,改革、培育更多人才,他會堅定奮戰到任期結束。

朱立倫表示,19日開始包括新北市長侯友宜以及國民黨立委,會到各縣市進行感恩茶會,聽取基層意見,作為檢討、反省、改革的重要依據;面對新國會挑戰他和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韓國瑜及國民黨立委都保持密切聯繫,22日將舉行第一次立委當選人的談話會,大家要共同凝聚共識、團結應戰,一起面對未來挑戰。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大選後台湾三党都有难处 柯文哲同样危机重重

作者:纪硕鸣

台湾2024大选落定,民众党靠柯文哲的个人魅力,几乎抢光了非蓝非绿的选票,成为第三大党,蓝绿两党都陷入了困境。 其实,成为关键少数的民众党同样危机重重。
民进党过这次选舉却也忧心忡忡。得票40.10%,验证了台湾有60%的民众要下架民进党;在立法机构,正如早前所料,民进党无法取得超过半数,执政跛脚,未来赖清德推政策要立法过预算不能靠民进党自己的力量来支持;蔡英文留下的摊子也很难堪,高房价、高物价、内部贪腐严重怎麼辦。 当然最难熬的是两岸关系,涉及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涉及台湾的国际空间,涉及大陆对台的军事压力等等。 每一样都会压的頼清德喘不过气来。
国民党选后喊出了,虽败犹荣,但毕竟是败了。 接下来面临的是,面对民众党的崛起,国民党会不会被边缘化,会不会因为泡沬化而成为另一个新党或者亲民党。 国民党想重新走出来,最大的问题是老龄化,赢不了年轻人的信赖,国民党只能一路往下去。
这场三足鼎立的选举撕杀导致其它小党全军覆没,没有一党能跨过百分之三的政党补助门槛,更别说百分之五的不分区立委门槛,包括时代力量、亲民党、新党、台湾团结联盟、台湾基进等曾在立法院有席次的政党,全都在2024大选一役之后面临泡沫的危机。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以369万多票败选,却以逾2成6的得票实力奠定叫板蓝绿的政坛关键地位。 在选举后,柯文哲喊出了第三势力成军。 民众党的政党票也超过304万票,得票率22.07%,可拿下8席不分区立委。
在未来的台湾’立法院’,无论蓝绿如何争主政的’院长’,因为大家都不过半,要想得到民众党的支持,先要同意让出副’院长’之位给民众党。 所以,蓝绿尚未确定院长之位,民众党先拿好了副院长之位。 以后立法院内蓝绿互撕,最后关头都要看民众党的脸色。
柯营自信,这股超过300万票的白色力量未来4年只会增长、不会消退,观察指标是所有民调皆呈现同一趋势,即柯在45岁以下拥高支持度,且愈年轻、愈支持,甚至尚未具投票权的学生支持度更高。一名柯营核心幕僚说,只要我们能坚持第3条路,白色力量的板块只会愈来愈大!
但其实,民众党也别太过于笃定,确定政治力量的因素很多。 我觉得,民众党的未来不确定因素还是不少的。
1,一方面,台湾历来有赢得年轻人就赢得选战之说,但柯文哲赢得了年轻人却并没有赢的台湾,魔咒被打破了。 另外,还有将近30%没投票的中间选民,他们也会是将来的一个指标。 未来,民众党可能在选民结构上会与国民党互扯,谁能把对方的选民争取过来,谁就能让对方边缘化。
2,民众党仍然是一个人的政党,柯文哲的光环成为大家支持的主要原因,因为无管蓝绿都不能让年轻人看上眼,挑一个看的上眼的柯文哲成为他们的选择。 个人魅力维持的政党可以有多长命,世界上民主社会的历史中没有典型事例。 加上,这一次选举,柯文哲经营八年的台北市,民众党并没有很出彩,支持度并不高。民众党地方选举一席都没有拿到,就是一个问题。
3,民众党的要员基本上要么来自偏蓝阵营,如黄珊珊。要么来自偏绿阵营,如黄国昌。这也可能决定了民众党内的未来选择,是支持蓝营多一些还是支持绿营多一些的分歧会由此产生。
4,最重要的是,民众党致今还没有形成鲜明的政治理念。 尤其在台湾,蓝绿两大党之间的政治分界十分明确,而且符合台湾主流社会兩極的倾向。 蓝绿之间说到底还是离不开两岸关系。 民众党的政治理念模糊,立场不鲜明,未来到底还会有多大的凝聚力,很难说。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台湾大选 台灣 编辑精选

国民党不会泡沫化 不会被民众党取代

作者:纪硕鸣

大选前国民党已经从原来的第一大党轮为老二,支持的台湾民众不断减少。 此消彼长的是,民众党成立仅四年多就成为第三大党。 国民党会否泡沬化,会被已然成为台湾第三支力量代替。我認為不會,台湾未来还是蓝绿之争。

选举结束,民众党的柯文哲很自豪的宣布,民众党已经成为台湾第三政党,台湾政党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形成。 而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民众党就是追着国民党,此消彼长中,国民党会被民众党取代。

从现象上看,国民党有衰败之势这是事实。 有人说,经过这次选举,国民党会泡沬化,必将轮为如新党般的小党,民众党取而代之。 从历史的逻辑一般人都会这么看。 不过,我还不这么悲观。 原因是

1,这次国民党输了,但没有不明不白。 侯康配比四年前的韩国瑜那一次选举少了一百万票,但实际上这次台湾的投票率下滑3.04%;主要还是柯文哲分票,除去这些因素可以看到,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实际基本盘实际相差不多。

赖清德的40%的得票已经比选举之初的43%左右要下滑了。 记得赖皮寮事件,他的支持度一度到35%,我认为,这35%才是他的基本盘,不管绿营中发生什么事,他们都会致死支持。 而今天国民党的逾33.46%的基本盘,与之已经很接近了。

2,这次选举,国民党从推选候选人、蓝白合,以及赵少康站出来,动作都慢了。 到最后一刻,国民党显示出的团结也是空前的,这次国民党的团结胜过任何一次。 如果选后,国民党能承接这样的团结,巩固基础,国民党不会泡沬化,反而留下的会更坚定。

3,现在看来,国民党需要改革,把重点放在吸引年轻人,提升吸引年轻人的魅力。 选举中体现的,尤其是不分区立委的年轻化如果可以成为国民党重启的开端,我相信,国民党还有希望。 国民党知道问题所在,就是年轻人嘛,年轻人不喜欢国民党。 如果国民党要与之抗衡,要堵截民众党又能赶上民进党走出自我,那就要吸引年轻人,比赵少康还要年轻的赵少康要多一些。

4,毫无疑问从选举结果看,白军作为第三力量理论上应该成军。 这次选战看,柯文哲的挑战对象主要是国民党,虽然与国民党的侯友宜是百万票的差距,要知道,最后时刻,柯文哲超越了自己,原本都说民众党大概会得票率在20%,现在是近27%。 国民党的弃保不成功,反被弃保,差距就在这7%。 如果这7%国民党弃保成功,民进党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要研究为什么!

但这次选举,国民党也不是一无是处。 立法院选举是有成就的,起码还超过了民进党一席,说明基本力量还在。 接下去就要看国民党有没有办法把青年军组织起来,国民党用立法机构的力量若能照顾到年轻人,那还有前景。

如果说民众党是第三势力实际形成,其实还远着呢。因为,国民党承认一中,这个观点及立场很明确。台湾最终还是统独之辩,蓝绿之争。 想一想,为什么台湾的每一次大选基本都归结为蓝绿对绝。 就是因为蓝绿的立场都十分鲜明。 反而民众党的组成不是浅蓝就是浅绿,其政治主张有点不明不白,没有明确主张的政党能不能长久?能不能取代国民党成为第二力量?目前還看不到,反而柯文哲至今仍然是一人政党,靠的是个人魅力,因为民众党没有政治理念和主张。所以,国民党不会泡沬化更不会被民众党取代,台湾未来还是蓝綠之爭。